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1:

生命教育在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学校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方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立足青少年学生的特殊性分析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而对科学的生命教育措施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这样才能确保生命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當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生命教育;青少年健全人格;应用策略

一、 引言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教育引导方法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教育引导方法需以解决学校的生命教育盲区,立足现代教育理念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校生命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窗。

二、 青少年生命教育概述

(一)青少年学生的特殊性

青少年学生智力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心性并不成熟,认为自己能够独立,但在处理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时也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很容易在做的过程中出现危险,同时,青少年学生的心灵非常脆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时都容易被困难吓倒,致使其越做越错,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安全。

(二)基于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

首先,教师要让青少年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生命,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内心骄傲,心比天高,思想不成熟,这会让他们生出许多不好的想法,他人一句寻常的玩笑话都有可能导致其产生严重的报复心理,甚至会危及他人性命,为了学校安全,教师应当教育青少年学生尊重他人宝贵的生命,懂得发现他人的美好之处,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教师要让青少年学生懂得爱惜自我生命,有些青少年学生内心会因自卑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有些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活,内心越发讨厌自己,甚至会伤害自己。所以教师还必须教育青少年学生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扬长避短,追求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发光发热。

三、 生命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应用策略

(一)基础和前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明确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对其学习行为的重要影响。生命教育重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体验,只有他们自己有兴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激发其自主思考意识和能力,才能让其思维活跃起来,继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除却学生自主学习之外,“人本”教学理念还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知识架构不完善,学习方法也不科学,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其学习思路和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可通过趣味化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基于日常生活渗透生命教育

1. 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日常教学也占据着青少年学生在校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才能引导青少年学生紧绷“生命安全”这根弦。鉴于青少年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经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抽象的生命教育是什么,所以教师可选择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进行引导。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多媒体教学可引入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育素材,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动画片和儿歌,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生命多美丽》,通过诵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受生命在苦难中所散发出的夺目光辉,使青少年学生体悟生命的力量,通过引导青少年学生聆听、学唱《生命多美丽》,于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中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继而增强生活信心。

2. 加强生命教育宣传

生命教育应当作为学校首要的、长期的教育工作,自校领导到每一位青少年学生都应当无时不刻地接受生命教育,而众多的青少年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自然也承担起宣传生命教育的重任。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全班青少年学生制作安全教育宣办画报,大家你一笔我一笔绘出生命的色彩,不仅能加深对生命教育的体会,还能为其他的小伙伴敲响警钟。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大家把画报贴在学校的布告栏上,或是分组到各个班级甚至是老师、校长的办公室分发宣传单,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全民教育”氛围,进一步扩大生命教育的影响力。

3. 渗透积极心理学和法律教育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心理情绪对人思想行为的影响,这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因为某些青少年学生是特殊的弱势教育群体,许多人存在自卑、冷漠、多疑等不良性格,对自己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教师需积极渗透积极心理学和法律教育,让他们知道生而为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生存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比如教师要常以生活中的“榜样”激励青少年学生努力学习和生活,比如针对那些身患残疾的青少年学生,可以身残志坚之人作为榜样,例如以前在网络上非常火的“农村妇人”,她写的诗歌就非常好,但她本人就是一脑瘫患者,这说明了即使自己身有残疾,也可以获得成功。此外,教师应让青少年学生多接触法律知识,一方面是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生存规则,另一方面是了解我国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敬畏法律,不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4. 了解青少年学生,引导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包括他们的家庭组成、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学习能力等等,教师掌握这些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渗透积极的心理因素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如教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尊重,对于学优生嘲笑学困生,富学生欺负穷学生等情况,教师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可开展“假如我是你”角色扮演活动,两人一组,青少年学生身份互换后体会他人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心理影响(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以此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尊重他人的错误行为,学习如何尊重他人,从自尊自爱的角度出发,引导努力其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基于疫情渗透生命教育

1. 感受生命之重

生命之重在于对每个生命的重视,正所谓“人命关天”,疫情肆虐之时,许多中国同胞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对疫情防控工作非常重视,党中央领导干部更是勇于担当,统筹全局,为打赢疫情攻坚战付出心血。与此同时,全社会人民也在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校为此停课,家庭为此不再走亲访友,党员干部更是奋战一线,度过一个个不眠不休的夜晚。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展示白衣战士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光彩,感受每个生命在其思想意识中的重量。比如在疫情防控阶段非常火的《你的答案》《人间有爱》《夜空中最亮的星》等等,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青少年学生自主感受全社会人民的在抗击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则能让他们深受感动和震撼。

2. 感受生命之轻

生命之轻体现在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弱小,此次新冠病毒肆虐致伤致死多人,这和人类对自然的无情、无度索取密不可分,为了短暂的利益,为了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而滥捕滥杀,深刻体现了人性的弱点。同时,此次新冠病毒顽固,短时间难以消灭,重症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死去,这说明人类在自然面前几无还手之力,人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实际教学中,组织“网络对话”,与青少年学生展开“环保与生命”主题对话,引导青少年学生从环保入手解读生命之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结合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明白众生平等的道理,真正从自身反思,明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杀害就没有报复”的道理,形成爱护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动物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3. 感受生命之美

疫情无情但人有情,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白衣战士忙碌的身影和坚定的眼神屡见报端,我们不得不惊叹他们超人的毅力,这确是人性的光辉无疑,也是生命之美的最集中体现。同时,面对疫情,一些义务工作者舍弃了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们所表现出的无私精神和坚强勇气也让我们敬佩不已,亦是生命之美的最集中体现。

后疫情时代,许多医生、护士和义务工作者已陆续归来,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为了让青少年学生更好地体悟生命之美,教师可以开展网络采访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对那些得胜归来的白衣战士以及义务工作者进行视频采访,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在抗击疫情阶段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他们的深情讲述中感受生命之美。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生命教育需在教育引导方法的辅助下才能克服教育短板,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所以,教师应当在新教育时代中深入分析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优化教育引导方式(包括日常生活引导和防疫精神引导),使其能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学习和生活。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議,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生命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参考,2018(7):6-7,38.

[2]靳建华.关注生命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J].卫生职业教育,2017(15):36-38.

[3]李云辉,王琼.加强生命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66.

[4]王芳.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5]陈正桂.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的新理念[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9.

[6]李琳.“道德讲堂”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

[7]李萍.浅议如何塑造和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6(1):43.

[8]吴小艳.强化学校生命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5):15.

作者简介:沈铭源,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

文章为作者主持的课题结题论文,课题结题立项编号:jdy1916。

作者:沈铭源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摘要]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资源。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到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到革命圣地延安;从红色故都瑞金,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些遍布全国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体现,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将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就要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要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始终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和主线。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使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爱国主义营养。其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奉献精神。第三,教育青少年学生以先烈为榜样,坚持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民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针对目前整个经济全球化所独具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突出、充实爱国主义的内容,以先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大学生,使其明确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的思想,牢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时刻警惕西方霸权主义鼓噪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迷惑,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警觉性,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树立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抵御西方殖民文化渗透的能力,增强凝聚力,使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变成脚踏实地、充满理性的报国之行。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中、小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族精神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因而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尤显重要。

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谋求国家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自主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主等民族主体精神和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为国、为民、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向心力、凝聚力。

四、将艰苦奋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使中华民族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以先烈事迹,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也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首先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其次是一种创业精神,勇于拼搏,战胜困难的勇气。要使青少年学生明确认识到,艰苦奋斗是青少年学生磨炼坚强意志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表现,是青少年学生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

五、将健康人格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青少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面临包括学习、生活、就业等众多的压力,容易产生思想波动。要充分利用先烈事迹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培养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红色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央确立的加强与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这些丰富体现民族精神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戴向阳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3:

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策略研究

运动伤害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发生与运动项目、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运动水平和运动环境等密切相关。运动伤害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受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影响其一生的健康。青少年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预防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还可以加强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因此,全社会应密切合作,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少青少年学生在运动中伤害的隐患,使其健康运动。

一、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因素类别

1.性别因素。青少年学生在伤害发生率上男性高于女性,约为1.5倍。我国胡卓生等报道兰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是33.67%,男生在篮球、足球、排球、曲棍球等对抗性较激烈的运动中伤害率较高,女生在体操、篮球、足球运动中伤害率较高,影响青少年学生伤害的因素男女伤害的原因不同,所以预防教育工作也应体现性别差异。最常见的损伤为关节扭伤和脱位,多数是由于自身的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技能不当,保护措施和场地简陋造成,城市和乡村的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也有很大的差异。

2.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与其生理和心理密切相关,如家庭条件、自身条件和社会因素等,所以,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往往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休息时间不合理,使他们容易产生疲劳,免疫力降低,人体的生理机能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都较弱,身体的协调性也较差,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由于年龄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一些冒险刺激的活动,而自我保护意识却薄弱,造成伤害事故发生。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对参与者受到的影响也得到普遍认可,当人体遇到危险时心里的镇定与肌肉、大脑的快速反应进行自我调节,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有关人格与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同,所以目前还无法确定于运动伤害相关的人格特征。

3.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是青少年学生伤害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学生的伤害与父母亲文化程度、年龄、家庭关系都有密切关系,父母亲自身文化水平高低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平时能对孩子加强自我安全认识的教育,能使孩子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若父母亲文化水平较低,自身又忙,忽略了对孩子的照应和安全教育,孩子的伤害事故发生率就较高。另外,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规范、不合理,甚至缺乏管理等因素都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学校体育老师少,班级人数多,教学内容安排不过来,保护措施又跟不上,学校又不开设健康体育课程,缺乏自我保护宣传等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

二、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六级预防

1.一级预防。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大多发生在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相关老师必须担负保护青少年学生免受伤害发生的重要责任,应当承担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的义务。在体育活动前首先应进行安全教育和体质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做好医务监督工作,使体育活动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识别可能发生运动伤害的高危人员,争取早期诊断预防。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运动能力弱,所以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和制作一些防止运动伤害的动画片,以增强他们对运动伤害的认识。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特别是掌握体能训练安全防范知识,如伤害事故的识别等,增强体能训练安全意识,提高体能训练风险自我防范意识和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能力,普及急救知识与方法,并定期演练。

2.二级预防。经体检有异常发现,特别是患有心脏疾患的青少年学生应在专门指导下进行合理锻炼,一般应禁止从事剧烈运动;对于没有运动经历和运动习惯的训练者或身高与躯体、肢体围度明显不成比例者,应进行正规、严格的体质检查,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注意询问病史、运动史和家族史;曾在运动中或后有过晕厥、意识丧失的训练者,应注意是否与心脏病有关,有无潜在的心脏病,要请专科医生作出确切诊断,在问题尚未查清之前,应禁止从事剧烈运动。

3.三级预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任课对象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或锻炼处方。首先,教师应对所有教学对象在参加体育活动前建立“互动告知”程序制度。即学生应主动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教师也应该把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不良体质所产生的恶性后果主动告知教学训练对象。其次,要针对教学训练对象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制定适合的运动处方,避免学生对运动伤害产生心理恐惧。三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监督教学训练对象遵循体育教学训练基本原则,推荐循序渐进安全强度的运动与训练,强调适宜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根据教学训练对象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量的措施与合理的休息相配合,防止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在选择的活动项目上不能太剧烈,竞争不宜过强,时间不宜长。要根据环境进行科学练习,最大限度减少体育活动风险。

4.四级预防。青少年学生要掌握防止运动伤害的必备运动保健知识。主要包括:在训练跑步时不宜过慢或过快,速度宜适中,要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极点”的出现;健康的人在没有做准备活动就突然进行剧烈运动,60%的人会出现心肌缺血现象;跑步结束时不要马上休息,要继续慢走,防止“重力性休克”引起的回心血量不足,或突然倒地后回心血量突增而引起心脏扩张,进而影响心肌的供血供氧;避免在过热和过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特别在夏季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体能训练时,要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中暑发生;运动时不能大量喝水,避免加大心脏负担,运动后,不要马上洗热水浴,否则,全身血管就会扩张,需氧量激增,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运动伤害;忌暴饮暴食及饱食后运动,以防虚脱及急性胰腺炎等发生;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发热患者应避免运动与训练,并及时诊治,否则,会导致病毒侵袭,引发心脏疾病;学生在伤后、病后、发烧、急性感染期及恢复期,应避免参加体能训练;禁止带伤、带病参加竞赛与测试,以免出现意外;体能训练或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医务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结合,正常训练与积极休息相结合,不宜间隔时间过长,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五级预防。在患有冠心病或心脑功能及其他有异常情况的学生个体和群体中进行筛查与预防,因为严重的运动伤害者绝大多数有冠心病史。一是物理检查,检查心脏大小、心脏杂音、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二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心脏磁振扫描等检查,可发现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种类、ST-T改变及心脏结构异常等,并配合必要的化验。三是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了解心脏灌注或心功能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四是重视冠心病危险因素,慎重安排体育活动,明确体育活动的禁忌与适应症,科学制订运动处方,避免强度大、竞赛激烈、情绪波动大的身体活动。五是马凡氏综合症患者(眼部病变,骨骼畸形,有家族史)不宜从事竞赛和测试。

6.六级预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改善,加大医疗投入和安全设置的配给,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率会大大减弱。如在运动前配置护腕、护膝、头罩、牙套等保护装备都能起到减少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

四、将学校体育活动列入风险管理范畴,加强组织管理

1.更新学校体育风险管理观念。学校体育中对于风险管理的运用,目前大都停留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然而拥有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有效控制并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单位组织者、管理者、教师及相关人员均应具备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的概念,对于伴随着运动伤害的风险,制订完整的危机处理程序与风险管理计划确有其必要性。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计划或许无法完全规避风险,却能有效控制危机与风险,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小化以达到风险管理目的。

2.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和有效的医务监督。安全的活动环境和有效的医务监督是防范运动伤害的最高守则,因此,建立一套安全活动环境及医务监督的检测模式是责无旁贷的重点。

3.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平时应加强紧急事故及对伤者急救的处理能力,并与附近医院协同建立最快速的医疗救助通道,同时定期演练。

4.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学校体育活动应利用保险制度转移风险,并不断完善保险政策,以达到降低损失之目的。

5.建立协议书的制度。任何高危性训练及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双方应诚实互相告知可能产生的结果与影响,并共同遵守基本规范、规则,设立情况通报通告系统,熟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对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者予以关注,区别对待,以免除不必要之责。

参考文献

[1] 傅上工.运动损伤及预防.防灾博览,2003(3).

[2] 石爱国.青年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01(2).

[3] 梁万年.运动损伤痛.继续医学教育,2005(3).

[4] 陈健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西安体育学报,2003(5) .

[5] 王琳,王安利.实用运动医务监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 董传仪.危机管理学.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关燕云)

作者:肖 蓓

上一篇:博客来年度报告下一篇:实习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