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技术心得体会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管理技术心得体会》,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现代管理技术心得体会

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几点体会

摘 要: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课堂管理主要是对课堂中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学生的自我控制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为目标的过程。然而,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比较特殊,信息技术教学拥有高端的硬件设备、丰富的网络世界加之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进信息技术教学,这对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和特殊性,我们要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管理目标 课堂管理 教学观念

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增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理解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目标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管理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安静,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是指学生投入有价值学习的时间,不是分配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有的教学都应面向全体学生,那么课程管理目标就要求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发展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把握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操作过程

要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上述课堂管理目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与操作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的操作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设计课堂管理规则、提出课堂管理规则、实施课堂管理规则、反思修改课堂管理规则。其中课堂管理规则的设计指的是教师把对教学活动的环境和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变成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提出规则指的是在设计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阐述课堂上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则的后果。实施课堂管理规则指的是在课堂管理的规则确立之后,教师和学生都严格地按规则行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规则的指导下,监控学生的行为。对于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处理,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管理规则中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精心的教学准备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根本。反思、修改管理规则指的是课堂管理规则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显现出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堂管理规则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完善管理规则。同时,也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规则的冲突,积极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行为。

三、教师要广读多思,提高调控能力

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新课堂背景下的课堂会喊出多种声音,其中可能有些是“别样”的声音,仅仅局限于“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异口异声”会让许多教师感到棘手。教师必须具备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从教育改革的方向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所遇到的一些真实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需求,成为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这样教师才能对意外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尽快使课堂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要广读多思,提升课堂的调控能力。

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教师很好地处理意外问题,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驶上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思想状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课堂上的发言绝对不会“异口同声”。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不敢发言,好不容易讲了一句话,他的这一句话就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很可能就是老师们认为的“突发性事件”。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训斥,而不是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就难以融入学习集体中。如果课堂上的优秀生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见解,是教师备课的空白地带,也可能成为某些老师认为的“挑衅事件”。倘若他们的想法得不到正确引导,优秀生恐怕会变成普通学生。所以“从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调控。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只有夯实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学生才会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愿意学习,也就容易产生自律,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进行管理。所以,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只有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归纳总结,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焦锦峰

第2篇:小学科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心得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并管理小学科学教育技术装备这些工作。在工作中我一直努力学习,细心专研,虚心请教,逐步提高了对小学科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对实验器材的科学化管理、分类、分档、和档案管理,有效的推进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按照云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的要求,均实现了我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科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工作安排为指导,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统一。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科学教学业务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的能力,提高学生喜欢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科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场所。科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实验室管理,用好实验室是关键,合理使用好是根本,提高效益高是目的。器材配备、管理和使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三、科学教师要有浓厚的兴趣,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我校一至六年级有13个教学班,有在校学生603人,教师28人,其中担任科学教学的教师6位,他们都是科学的爱好者,喜欢上科学课,更喜欢上科学实验课,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他们的重视程度也很高,他们还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真正促进了我校實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了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和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实验室配备齐备

我们学校配有一间实验室。实验室占地60平方米,实验桌凳28套。实验室做到每上完一节实验课都认真打扫卫生,经常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通风透气,通水通电,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实验室使用安全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使用到人,管理安全。在实验室里张贴科学家画像和科学名言,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五、仪器室仪器配足配齐

我们学校配有一间仪器室。仪器室占地24平方米,有十二个仪器柜,一个危险药品存放专用柜。期初期末,组织实验室、专用教室的老师对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资源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清理,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学校有总账,各室有仪器明细账,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账、物、卡相符一致。实验仪器设备全部入柜,分类存放,做到规范合理、整齐规范,取用方便,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剧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险品专用柜。便于有效管理。还有一张实验仪器准备桌,在上实验课时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物品,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悬挂在仪器室和实验室,做到责任到人,做到安全管理。教学仪器按要求配齐配全,管理很好,使用率高,学生能轻松、熟练按要求使用实验仪器,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实验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按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要求,使用各种操作方法做好实验,上好实验课。教师还指导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从而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只有搞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有趣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师按教材要求认真做好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探索、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碟,让学生欣赏到壮丽的山河、浩瀚的大海、神秘的宇宙;看到月球外部的构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从中观看太阳系、星系、银河系等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

带学生做科学实验是学生检验真理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索兴趣的重要课程,在上科学实验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给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再到自己动手进行验证,在活动中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每一位科学教师带学生到实验室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做填好实验报告单和相关的实验情况记录,按实验要求归档保存。

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和发明创造的乐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们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中心校)

作者:周华国 廖玉树

第3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经验体会与思考

摘要 总结了参加国家及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经验、体会和思考,主要有: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和找准问题是基础;岗站合作、纵横结合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手段;对接政府和经营主体,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根本。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体会与思考;棉花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Experience and thinking;Cotton

基金项目 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AHCARS-04);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5-3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8C0716,2020YL050)。

作者简介 郑曙峰(1968—),男,安徽潜山人,研究员,硕士,从事作物栽培、植物营养与施肥、作物专用新型肥料、农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2-1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是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全国全省范围内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内生机制的成功探索[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7年至今承担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任务,2010—2015年承担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岗位(路曦结、程福如、何团结、郑曙峰等4位岗位专家)、2016—2020年承担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路曦结)、岗位专家(程福如、郑曙峰)任务,体系建立和运行10余年以来,围绕解决全产业链中的实际问题、紧迫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信息采集和调研、决策咨询、支持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等职能和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會,主要有: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和找准问题是基础;岗站合作、纵横结合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手段;对接政府和经营主体,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根本[2]。

1 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以来,人员一直很稳定,10多年来由路曦结研究员任站长,程福如、郑曙峰、王维、徐道青4人为成员,分别负责育种、植保、综合、栽培和土肥等专业。皖北综合试验站先后服务7个县,所在县共7名负责人、20余名技术骨干,人员相对稳定。

10多年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站长路曦结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0 年),试验站成员郑曙峰先后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9 年)、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 年);路曦结站长被聘为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0—2015 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2016—2020 年);试验站成员程福如、郑曙峰被聘为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0—2015 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6—2020 年);郑曙峰研究员还被聘为安徽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棉花栽培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013—2018年),团队成员共 7人,为试验站培养了后备人才。

成员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体系可持续开展工作并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保障。2008—2020年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年度考核中,皖北综合试验站连续13年均为优秀等次且位次居前列,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在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年度考核中也均居前列。

2 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和找准问题是基础

调查收集监测棉花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棉花长势、灾情和病虫情报等动态,既是体系的任务和职责,也是开展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服务等工作的基础。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找准全产业链中的实际问题、紧迫问题和关键問题,并形成专题报告,一方面可以发挥产业“智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做到精准化、高效化。

2.1 产业现状、问题和需求调研

2007—2020年,开展调研10余次,涉及棉花产业科技创新、生产、消费、流通、加工、纺织服装等全环节全产业链的现状、问题和需求。通过调研、调查,形成了调研报告、总结报告多份,其中,包括年度报告12份[3-18]:《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2009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2010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2011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2012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2013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8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发展蓝皮书》《2019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发展蓝皮书》《2020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发展蓝皮书》等;年代报告4份[19-22]:《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安徽篇》《中国棉业科技进步40年——安徽篇》《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报告(1978—200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8年)》等;规划报告多份[23]:《安徽省“十二五”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发展规划(棉花部分)》《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十二五”规划》《安徽省“十三五”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发展规划(棉花部分)》《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十四五”规划》;专题报告1份:《棉花“三丝”来源调查报告》[24];专题建议2份:《关于发展机采棉的建议》[25]《棉花DUS测试指南2012版修订建议》[26];出国交流考察报告2份:《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育种和生产考察报告》[27]《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28]。这些报告及时上报到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并在期刊、报纸、网站等媒体发表,为政府部门、推广部门决策和不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控

2008—2020年,针对安徽省3个植棉区棉花生长季节低温阴雨、台风、雨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等情况,派出体系专家及时前往灾区调查,开展现场应急技术指导,通过“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安徽棉网”、农业相关部门网站等发布应急技术方案20余份,有效减轻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与当地植保部门协作,及时调查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棉叶蝉、棉粉虱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安徽棉网”等媒体发布情报和防治技术方案,有效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病虫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

2.3 应急调研

2012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在安徽首次发现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采取了应急措施,及时报告了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此后,每年均安排专人密切监测、防控,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扩散和传播。

2.4 棉花生产信息监测预警

2008年开始,与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和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及合作,建立了安徽省棉花信息监测预警网络,在产棉大县开展定点定户调查,包括棉区基本情况、种植意向、种植品种、逐月苗情、生育进程、产量、成本效益、气候灾害、病虫害、棉花价格等信息,12年采集数据120万多个,建立了相关数据库。经过加工、诊断、分析,发布监测预警报告30余份,一方面为政府、推广部门和不同经营主体提供了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为指导棉花生产提供了直接、快速的科学依据。

3 岗站合作、纵横结合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

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通过岗位科学家、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合作、跨产业跨领域结合,针对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集成创新核心技术是关键。

3.1 棉花减量简化一次性施肥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针对棉花生产常规肥料和施肥存在的施肥次数多、花工多、施肥技术复杂、盲目过量施肥、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研究了主栽棉花品种营养特征,开发了系列棉花专用配方,研制了多种易降解缓释包膜新材料,创建了棉花专用缓释肥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了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获得了国家缓释肥肥料登记证,实现了肥料养分释放与棉花生长发育养分需求的基本匹配,实现了棉花减量简化一次性施肥,建立了以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为核心技术的棉花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29]。该技术获2014—2015年原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10—2014年被原农业部确定为主推技术[30-34],2015—2017年被集成到原农业部主推技术“棉花轻简栽培技术”和“棉花减肥减药高效生产技术”[35],2012年被原农业部列为农业轻简化技术[36]。

3.2 棉花绿色(减肥减药)轻简(机械化)增效集成技术

针对现有棉田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管理复杂烦琐、不利于机械化、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问题,与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院士,岗位科学家董合忠研究员、周治国教授、李召虎教授等合作,创新了油/麦后棉花机械免耕增密单粒精量种肥同播、简化减量一次性施肥(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病虫草害绿色轻简防控、全程株型和熟性化学调控、一次性集中收获或机械收获、无人机田间作业(喷施肥料、农药、化学调控剂、脱叶催熟剂)等核心技术,建立了棉花绿色(减肥减药)轻简(机械化)增效集成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集成到“棉花轻简化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与区域化应用”“棉花优质高产协同理论与高效栽培技术”2项科技成果,这2项成果分别于2017和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于2017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棉花绿色(减肥减药)轻简(机械化)增效集成技术”“油(麦)后机播机采棉花生产技术”于2020、2021年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安徽省主推技术。

该技术体系通过一次性“机播”、全程“机管”、一次性“机收”实现省工60%,采用早中熟棉花品种、合理增密、一次性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无人机喷肥等技术省肥50%,通过采用抗虫品种、食诱性诱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无人机施药实现省药40%。与常规技术比,该方法可大大减少棉花生產用工和成本,减轻因过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肥料利用率提高12%,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8%,棉花单产增加3%,用工节省50%以上,效益增加25%以上,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以上。成果通过应用,加快了棉花生产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轻简节本型、资源节约型的重大变革。

4 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

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试验示范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物化产品技术的可视度,可以大大提高示范区种植户的积极性,提高科学技术的到位率,增强试验示范的效果;另一方面,技术的标准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可操作性、实用性、适用性和规范性,可大大提高技术的示范效果。

4.1 技术产品化

2008—2020年,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技术产品化工作:一是筛选棉花新品种(系),共引进棉花新品种(系)200余个,筛选出适合油(麦)后棉花高密度(9万元/hm2)机直播机收的品种,如中棉所50、中棉所425、中棉所92、中棉所74、F11、中棉所63等,油(麦)后棉花低密度育苗移栽(2.25万元/hm2)品种,如中棉所63、中棉所53、鄂杂棉10号、皖杂棉9号、皖杂棉11号等。二是研究和试验示范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棉花专用叶面水溶肥套餐、棉花株型和熟性调节剂(棉太金、全精控等)、棉花催熟脱叶剂(欣噻利等)等新产品。三是筛选采棉机和研制免耕播种机: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的采棉机2套,分别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4MZ-3型刷辊式采棉机和中国农机院研制的3行摘锭式采棉机;与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合作,研制了棉花免耕洁区覆秸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可实现免耕浅旋灭茬、清理播种行秸秆、单粒精播棉花、测深施肥、秸秆覆盖、喷施苗前除草剂等作业用机械一次性完成。

4.2 技术标准化

2008—2020年,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多项[37-60],涵盖棉花品种和资源鉴定、良种生产与加工、病虫草害防控、轻简化机械化绿色化生产、高效施肥、多熟高效栽培、无人机田间管理、苗情和生产监测预警、检测方法、防灾减灾等,其中:主持制定《NY/T 1734—2009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NY/T 2633—2014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NY/T 3567—2020 棉花耐渍涝性鉴定技术规程》等国家农业行业标准3项,参与制定《NY/T 3534—2020 棉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535—2020棉花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2634—2014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NY/T 3272—2018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AFIS 单纤维测试仪法》等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等4项,主持制定《DB34/T 3926—2021棉花耐冷性和耐热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34/T 1335—2011 棉种脱绒包衣加工技术操作规范》《DB34/T 864—2014 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基质育苗》《DB34/T 2069—2014 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水浮育苗》《DB34/T 2652—2016 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292—2018 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DB34/T 1337—2020 棉田全程安全除草技术规程》《DB34/T 1336—2020棉花专用缓控释肥料一次性减量施用技术规程》《DB34/T 3927—2021棉花花生间作轮作技术规程》《DB34/T 3648—2020农用无人机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规程》《DB34/T 1339—2021 麦(油)后直播棉花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338—2021棉麦(油)两熟棉花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规范》《DB34/T 3925—2021 麦(油)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程》《DB34/T 3866—2021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DB34/T 3293—2018 农田杂草反枝苋对草甘膦抗性检测技术规程》《DB34/T 2722—2016 棉花主要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规程》等安徽省地方标准20余项,实现了技术的标准化、标准的体系化。

5 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手段

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科技示范推广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

5.1 科技培训

2008—2020年,主编或参加编写《棉花科学栽培》《安徽农业减灾避灾技术》《种棉新技术Ⅰ(配视频)》《种棉新技术Ⅱ 棉花病虫草害及缺素看图识别专辑(配视频)》《棉花轻简化栽培》《轻简化植棉》《实用绿色轻简化植棉技术》《棉花绿色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图解》等适合棉农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教材[61-68],及《中国棉花栽培学(2013版)》《中国棉花栽培学(2019版)》等适合科研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材料[69-70]。完成了《长江流域棉区(安徽)棉花高产创建轻简化技术模式图》(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要点》《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使用要点》《棉花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棉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等技术明白纸的编写,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 000人次、种植大户200余个、农民12 000人次,开展现场咨询150次,发放教材5 000本、明白纸40 000份。

通过现场和线上培训、咨询,使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既了解了棉花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的思路,又学到了棉花生产的新模式、新技术,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

5.2 示范基地创建

2008—2020年,先后在东至、望江、太湖、太和、宿松、阜阳市颍东区等地创建“千斤棉[70]”(每667 m2籽棉500 kg)“机播机采+减肥减药”等技术示范区50多个点次,累计创建面积200 hm2。经专家测产,杂交棉育苗移栽轻简化“千斤棉”创建点每667 m2最高皮棉产量150.1 kg,比对照增25.6%,省工4~8个;“机播机采+减肥减药”技术创建点每667 m2最高皮棉产量128.73 kg,比对照增6.26%,省工50%,化肥减量25.2%~46.7%,农药减量256%~27.9%。2014年在安庆市迎江区、望江县示范区实现了安徽省历史上首次棉花机械化采收,机械采收采净率达95.0%,含杂率仅为3.4%,机采实收单产与常规栽培相当,标志着安徽省机采棉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开展基地建设好技术成果试验示范,实现了成果的可视化,大大增强了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了推广的速度。

5.3 召开现场观摩会

2008—2020年,召开现场观摩和研讨会20余次,平均每年1.5次以上,累计参会人员1 500余人次,主要为技术岗站专家、政府领导及省内外主产棉区基层技术人员、棉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等。

5.4 智能化远程信息和科技服务

运用智慧农业技术,建立基于Web和移动端的“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安徽棉网”和APP,和《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合作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棉花专题。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棉业信息服务,包括:产业信息、监测预警、棉花百科、产业政策、棉业大数据等,用户可以及时掌握最新棉业的动态、市场行情和产业政策等;二是远程科技服务,包括看苗诊断、决策支持、专家在线、实用技术等,可以提供实时、互动、远程、智能化的棉花科技服务,实时解决棉花种植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棉花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苗情诊断与和营养调控及化学调控、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棉田杂草识别与防治等[72-73]。

6 对接政府和经营主体,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根本

通过有效对接各级政府、对接全产业链上的经营主体、对接国家体系,聚焦棉花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及加工棉纺、服装等全产业链中关键环节,进行协同攻关、技术熟化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从而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才是建立体系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对于棉花产業来说,种植链和加工棉纺链均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同时要建立棉花种植链与棉纺链利益共同体,有效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实现“调(结构)、转(方式)、促(品质提升、效益提升、竞争力提升)”。在种植链上,适应棉纺链需求,调整棉花种植布局和种植制度,实现棉花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油棉、麦棉等周年绿色协调高效模式发展;在加工棉纺链上,调整纺织业结构,提高纺织业集群化水平上规模上档次,实现纺织服装业向节本省工、高端、高效、品牌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纺织服装业的效益、质量和品牌升级[22,74]。

10多年来,棉花体系一方面与望江、东至、宿松、太和等地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植棉大户等2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另一方面与宇顺高科、宇顺银瑞棉业等企业对接,探索建立利益共同体(产业联盟),推行“研发—集成—应用—再研发”的“复式创新应用”科技创新模式,和“技术+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的成果转化模式,促进棉花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革,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7 结语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建设14年、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10年以来,针对棉花产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常规植棉技术和方式强调精耕细作,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难以做到规模化生产,造成了棉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方式问题(现有一家一户几亩地的生产方式难以做到成本最小化、效益规模化)和生产链和加工棉纺链脱节等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信息采集和调研、决策咨询、支持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研发了适应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轻简化)、绿色化(减肥减药)、优质化植棉技术,其中棉花简化减量施肥施药、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等技术多次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和安徽省主推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国家行业标准7项、省级地方标准20余项,出版著作3部、技术图书和多媒体读物8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各类政策咨询建议报告10余份,向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意见20余份。在当地棉花科研成果中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占90%以上。体系的建设和有效实施,实现了棉花生产技术的较大进步,做到了“3减3提”(减少用工、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机械化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植棉效益),为国家和区域棉花产业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向未来,棉花产业体系须聚焦全产业链,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引领,以保障棉花供给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协同创新,继续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适应机械化的棉花品种,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棉花优质化、机械化、智慧化和绿色化的技术、产品和装备,为推进棉花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忠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调查: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EB/OL].(2016-04-29)[2018-08-20].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604/t20160429_1971960.htm.

[2] 郑曙峰,路曦结,程福如,等.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10年工作经验与体会[J].中国棉花,2018,45(10):5-8.

[3] 郑曙峰,王维.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09,36(10):2-4.

[4] 郑曙峰,王维.2009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10,37(9):2-4.

[5] 刘小玲,王维,郑曙峰,等.2010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11,38(6):7-9.

[6] 刘小玲,王维,郑曙峰,等.安徽省2011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棉花科学,2013,35(1):39-41.

[7] 王维,刘小玲,徐道青,等.2012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农学学报,2014,4(2):103-106.

[8] 刘小玲,王维,郑曙峰,等.CCGI在2013年安徽省棉花长势监测中的应用[J].农学学报,2014,4(11):105-108.

[9]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0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0]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08[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09[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2]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3]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4]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5]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16]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7]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18] 毛树春,李亚兵.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19] 鄭曙峰,路曦结.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安徽篇[J]. 中国棉花,2009,36(S1):41-46.

[20] 郑曙峰,王维,路曦结,等.中国棉业科技进步40年——安徽篇[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40年征文暨2019年年会论文汇编.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9:45-52.

[21] 郑曙峰.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报告:基于1978—2008年的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09-4517,4521.

[22] 郑曙峰,路曦结,王维,等.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研究(2009—2018年)[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5-28,45.

[23] 郑曙峰.安徽省棉花产业“十二五”及中长期科技需求与研究方向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45-350.

[24] 王维,郑曙峰,徐道青,等.棉花“三丝”来源调查及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棉花,2009,36(4):39-40.

[25] 郑曙峰,周晓箭,路曦结,等.安徽省发展机采棉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6):118-120,135.

[26] 阚画春,叶飞,陈敏,等.棉花DUS测试指南2012版修订建议[J].中国棉花,2019,46(1):16-17,42.

[27] 杜雄明,王谧,郑曙峰,等.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育种和生产考察报告[J].中国棉花,2008,35(11):2-7.

[28] 刘小玲,郑曙峰,徐道青,等.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J].中国棉花,2019,46(8):6-12.

[29] 郑曙峰,韩效钊,徐道青,等.长江流域棉花减量简化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J].中国棉花,2020,47(6):9-13.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6]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2年农业轻简化实用技术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NY/T 1734—2009[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NY/T 2633—2014[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棉花耐渍涝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567—2020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棉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534—2020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棉花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535—2020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NY/T 2634—2014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AFIS 单纤维测试仪法:NY/T 3272—2018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44]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耐冷性和耐热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34/T 3926—2021[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45]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种脱绒包衣加工技术操作规范:DB34/T 1335—2011[S].合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2011.

[46]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基质育苗:DB34/T 864—2014[S].合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2014.

[47]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水浮育苗:DB34/T 2069—2014[S].合肥:安徽省质量技术監督管理局,2014.

[48]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652—2016[S].合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2016.

[49]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

[50]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DB34/T 3292—2018[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

[51]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田全程安全除草技术规程:DB34/T 1337—2020[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52] 安徽省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委员会.棉花专用缓控释肥料一次性减量施用技术规程:DB34/T 1336—2020[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53]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用无人机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规程:DB34/T 3648—2020[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54]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麦(油)后直播棉花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339—2020[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55]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麦(油)两熟棉花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规范:DB34/T 1338—2020[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56]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麦(油)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程:DB34/T 3925—2021[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57]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田杂草反枝苋对草甘膦抗性检测技术规程:DB34/T 3293—2018[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

[58]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DB34/T 3866—2021[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59]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花生间作轮作技术规程:DB34/T 3927—2021[S].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60]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花主要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规程:DB34/T 2722—2016[S].合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2016.

[61] 郑曙峰.棉花科学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2] 钱坤.安徽农业减灾避灾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63] 郑曙峰,路曦结,程福如,等.种棉新技术Ⅰ [M].合肥:安徽新华音像出版社,2012.

[64] 郑曙峰,路曦结,程福如,等.种棉新技术Ⅱ 棉花病虫草害及缺素看图识别专辑[M].合肥:安徽新华音像出版社,2014.

[65] 董合忠,杨国正,田立文,等.棉花轻简化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6] 董合忠,李维江,张旺锋,等.轻简化植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67] 郑曙峰.棉花绿色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图解[M].合肥:安徽新华音像出版社,2020.

[6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用绿色轻简化植棉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6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2013年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2019年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71]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等.安徽省沿江棉区“千斤棉”轻简化技术与创建经验[J].中国棉花,2010,37(9):41-42.

[72] 郑曙峰.智能化棉业信息与科技服务网络平台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4):59-64.

[73] 郑曙峰.基于Android的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85-87.

[74] 毛树春,李付广.当代全球棉花产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作者:郑曙峰 路曦结 程福如 王维 徐道青 阚画春 刘小玲 陈敏 李淑英

第4篇:技术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头戏,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稳定生产的可靠保障。作为一名机电工程技术人员,第一要善于总结,把每周、月、季度技术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其二勤于反思,通过技术总结工作能够清晰地看到本质优劣。要继续保持优势,深入反思工作中存在的技术滞后、技术陈旧或技术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存在,时刻提醒及避免自己在今后技术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失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带动和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现将本职技术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坚持“看图制”原则:

必须每天对照技术任务部署图,督促自己今天工作中要做什么;回忆昨天工作完成情况,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计划明天将要完成哪些工作,真正把全年技术工作任务纳入日常化工作当中,有序推进工作进程。

2、长期总结、纵向反思,扎扎实实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第一善于总结,把每周、月、季度技术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其二勤于反思,通过总结工作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优势和劣势。要继续保持优势,深入反思工作存在的不足,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技术工作不能出现同样的失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3、技术管理工作的多面性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干好本专业的工作,而且要对矿、土、安专业都应有所了解,以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需要。因此,要从技术工作的源头 “设计”开始着手,找出他们相互制约工作的地方,分析出相互间的交叉性与衔接性,这就是能够提高相互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4、要本着“一事四问” 、“三自答”的原则 (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合理、取得什么效果、遗留什么问题)、(今天做了哪些工作、明天做什么工作、是否完成工作计划)的原则搞好技术工作。

5、强化现场管理,严格规程、措施的落实

随时掌握现场工程进度,在技术上做到超前考虑,提前打算,并严格机电方面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对其执行情况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工程,一措施”,“一变化,一措施”,变更不过夜,充分发挥技术为现场服务的作用。同时要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更新机电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投资效益,杜绝由于设备故障而影响安全生产的现象发生。

6、加强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不可忽视 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是员工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可分3个层面进行:①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并进一步了解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生产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②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作业规程,以及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及岗位标准。③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要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定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重大危险岗位作业人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训练。最好能对该类人员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测定,避免由于作业人员先天性素质缺陷而造成安全隐患。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课程安排下,我终于接受了与我日后教师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一开始看到这门课程时,我还以为老师只是传授制作PPT的各种技巧以及一些多媒体器材的运用。假如老师传授真的只有这些知识,那么我未免会有点失望,原因在于早在中学我担任班级物理课代表的时候,在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下,对这些器材都早已“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至于PPT文档的制作,众所周知,每当我们接受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时候,学校都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进行展开。因此对word、excel、ppt文档的制作也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连大学传授计算机技术时,也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始的。所以在我记忆中,与PPT的相识相知也有三年五载了,虽然我知道我对它并没有达到彻底了解的程度,但还是掌握了制作课程的某些技巧。

然而,在徐苑老师的课程指导下,我才发现,原来“现代教育技术”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这两方面。以下便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 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 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所作的定义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国际上的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环境,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

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网络教学课程内容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随着课程和教学的改变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另一方面,设计和选择的教学课程内容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网络教学可以使所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侧面去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可以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二是在学习方式方面: 在网络上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听老师讲课、实验、读书以及运用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面对着的是运行在网上的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角色也有质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面对面口述、手把手地指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制作网络课程等。

三是在教学环境方面: 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而言,现在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相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内容。

四是在教学质量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这表现为教师既是被重塑提升的客体目标,又是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 教师只有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培训自己, 不断接受新知识, 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认识到, 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过程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被打破, 学习过程将会呈现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趋势。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 才能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课程安排下,我终于接受了与我日后教师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一开始看到这门课程时,我还以为老师只是传授制作ppt的各种技巧以及一些多媒体器材的运用。假如老师传授真的只有这些知识,那么我未免会有点失望,原因在于早在中学我担任班级物理课代表的时候,在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下,对这些器材都早已“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至于ppt文档的制作,众所周知,每当我们接受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时候,学校都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进行展开。因此对word、excel、ppt文档的制作也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连大学传授计算机技术时,也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始的。所以在我记忆中,与ppt的相识相知也有三年五载了,虽然我知道我对它并没有达到彻底了解的程度,但还是掌握了制作课程的某些技巧。

然而,在徐苑老师的课程指导下,我才发现,原来“现代教育技术”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这两方面。以下便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 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 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所作的定义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国际上的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环境,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 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网络教学课程内容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随着课程和教学的改变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另一方面,设计和选择的教学课程内容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网络教学可以使所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侧

面去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可以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二是在学习方式方面: 在网络上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听老师讲课、实验、读书以及运用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面对着的是运行在网上的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角色也有质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面对面口述、手把手地指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制作网络课程等。

三是在教学环境方面: 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而言,现在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相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内容。

四是在教学质量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这表现为教师既是被重塑提升的客体目标,又是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 教师只有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培训自己,

不断接受新知识, 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认识到, 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过程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被打破, 学习过程将会呈现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趋势。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 才能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篇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中坝职中 李英明

转眼之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质量及其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这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在:

一.实质与内容 1, 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 2, 它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它认为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它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它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不同层次,当前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广播、电视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二.指导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是学习者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活动和创造的过程。 3, 教师以间接形式主导教学,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来履行职责。课堂活动应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发生交叉,必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应地,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对现代教育的研究、探索任务将会更深远、更艰巨!篇三: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 21世纪的社会需要教师在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方法上的指导,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技能。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未来社会的信息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时更注重实际生活的研究,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提高,时时都在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在一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21世纪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教育技术学有了一些了解。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在思想上有了转变。

思想和观念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上来,转变到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转变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上来。⑴教师角色要变“教”为“导”,成为学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和导学者。不仅面授时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导学。而且在各项活动式学习中负有组织和指导的责任。⑵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安排面授辅导、直播课堂、运用课件进行教学、进行 bbs 网上讨论、电化教学、电话答疑、收发 e-mail 、登陆在线平台等。⑶重视实践环节和素质教育。⑷加强对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指导:①对学生进行现代学习理论的培训。②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如上网浏览、下载教学资源、收发电子邮件、 bbs 讨论,登陆在线教育平台;网上自检自测;视频点播等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加强指导并进行跟踪检查,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

此外,还认识到了现代技术的重要性.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通过教育技术的学习能使教师更能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育技术三种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在这个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我觉得自已基本掌握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对我今后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学习了ppt的制作。以前也做过一些幻灯片,但当时只会简单的把字打在模版上而已,做出来的幻灯片很单调,远远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需求。在这个学期中我做了关于乡愁的幻灯片,在制作过程中运用老师讲解的知识我能够灵活的变换幻灯片的模版,改变颜色,添加影音资料,添加链接等。当我用这些做出一份丰富有趣的课件时,心里充满自信很有成就感。现在回头看看,觉得学习的内容很吸引人,学习的过程很快乐,老师的讲解很耐心, 这是我学习有所收获的最重要的原因。

老师教我们做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怎么样上好一节课,怎么样在课堂上面把知识点全面的讲解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现在回头看看:内容吸引人,过程很快乐,老师的讲解很耐心,这是我学习有所收获最重要的原因,在学习后,我有许多的感触:

一、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在专业化方面的成长,有助于推动更多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有助于教师选择更灵活和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和思想及学习情感,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将会使学生爱上学习,积极进取,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策略,找到更多的学习途径。

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教育的主体仍是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这是将信息技术的快速处理,共享,资源丰富等优势收入教学常规工作的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轻教师负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要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职学校现代教育工程,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姓名:袁垚

学号:07690128篇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班级:09级3班 姓名:王莉 学号:2009100334)

经过一个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我觉得自已基本掌握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对我今后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一,我学习了ppt的制作。以前也做过一些幻灯片,但当时只会简单的把字打在模版上而已,做出来的幻灯片很单调,远远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需求。经过学习我不但能够灵活的变换幻灯片的模版,改变颜色,添加影音资料,添加链接等。当我用这些做出一份丰富有趣的课件时,心里充满自信很有成就感。现在回头看看,觉得学习的内容很吸引人,学习的过程很快乐,老师的讲解很耐心,这是我学习有所收获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老师教我们做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现在回头看看:内容吸引人,过程很快乐,老师的讲解很耐心,这是我学习有所收获最重要的原因,在学习后,我有许多的感触: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在专业化方面的成长,有助于推动更多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有助于教师选择更灵活和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和思想及学习情感,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将会使学生爱上学习,积极进取,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策略,找到更多的学习途径。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教育的主体仍是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这是将信息技术的快速处理,共享,资源丰富等优势收入教学常规工作的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轻教师负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要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职学校现代教育工程,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篇五:《现代教育技术学》学习运用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学习运用心得体会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社会知识的总量又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知识爆炸使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难以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此形势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多媒体教育网络便顺应时代的需求而诞生了。

多媒体教育网络具有直观、生动、理想的模拟性,丰富的资源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交互性。它综合了课堂讲授、书本教学与电化教学的长处,把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懂、理解快、记得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效果。其特点是: 1.学生可以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和培训,而且不一定要有指导教师在场。在一个教室或一个系统中可允许有几十或几百个学生同时上机学习相同的或完全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随时中断学习,然后再从中断的地方重新开始。 2.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大地增强了教学魅力,能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栩栩如生。特别是在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功能(例如,用计算机模拟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能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由于网络上的教学工作是按最有效的、个人化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的,并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因此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

率。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50%,记忆力提高了80%,教学费用减少了一半。

4.通用的教育软件和激光视盘能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和大部分的课程。 5.可以有效地测量与跟踪教育培训的结果。

在多媒体教育网络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实物、教案、图表、幻灯、软件程序、动画、声像资料、课堂讲授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供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媒体的转换;可以利用现成的软件将一些难以计算和描绘的结果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立即组成一个系统,并随时修正参数,重新演示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从而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开辟了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既可进行个别化的教学,也可以进行协作化教学(即开展集体讨论与分工协作),还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能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软件与计算机对话交流。计算机按学生的要求提供知识与信息,并同时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与修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甚至指导教师也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进行如下的运作: (1)快速查询和调用网上遍于全球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课件。 (2)对选择出的教材重新进行排序、包装和组构。 (3)把加工处理好的或利用过的教学资料存入某个文件,备以后随时使用。 (4)与教师或同学共同操作某个软件或课件,共同讨论某个教学资料的内容。 (5)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向知识数据库与专家系统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加扩大,学生彼此是互教互学的对象。因此,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中坝职中

李英明

转眼之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质量及其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这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在:

一.实质与内容

1,

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

2,

它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它认为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它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它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不同层次,当前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广播、电视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二.指导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是学习者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活动和创造的过程。

3,

教师以间接形式主导教学,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来履行职责。课堂活动应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被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已能够满足远程教学所要求的图片、音频、视频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加上备种通信手段,如音频、文字会议系统、E-Mail、WWW等,使远程教学的实施更加成熟。特别是WWW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在线学习是一个更为系统化、更有组织的学习过程。通过利用辽新技术,我们能够以电子的方式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计算机程序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结构化,教师可以快速容易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网上远程教学还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获得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其他情况。这就意味着,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摸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过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发生交叉,必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应地,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对现代教育的研究、探索任务将会更深远、更艰巨!

第8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西团初级中学王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在培训过程中,老师统一授课,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上机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后学习了word 2003及powerpoint2003的使用方法,随后又加深课程难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大胆上机实践操作,把知识力求当堂消化吸收,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以至用,才是根本,培训结束后,我并不会把这些知识束之高阁,而是要经常把它们运用于我的工作实践中。我能够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利用word 知识给学生设计试卷,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增强了试卷的整体美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答题;用Excel知识统计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各分数段,算出的结果不但准确而且大大省时减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丰富了课堂,扩展了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呈立体状出现在学生面前,扎实了他们的学础。

随着自己在电脑知识方面的不断钻研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逐渐开始得心应手。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有关其他课件制作的知识,同时有意涉足网站的建设,从而努力创造现代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争取在新的课程改革工作中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Powerpoint培训学习心得

宋加正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就要求教师们首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投入到教学中.为此,我把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过程中的体会陈述于下:

一.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

我以前总认为学计算机没什么用处,心里总想着,若讲个公开课,找人帮忙做个课件就行了,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在培训的课堂上听老师讲道: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一门必备的技术,如果不懂电脑就是新一代的文盲,将来有可能被社会淘汰.此时此刻我才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去努力学习.

二.注意眼、手、心、脑的运用

每天学习之时,老师都提出相应的任务,然后让我们欣赏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例,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设计制作过程,让我们模仿,并到下边巡视指导.自己能动手做出一个简单的动画后,就感到非常兴奋,有很大的成就感,此时眼、手、脑心并用,能力也就得以体现.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开始学做课件,我连一个模版是什么都弄不懂.现在才知道如果单单看课本,根本就看不懂,而且有些名称与电脑上的名称对不上号,经过培训之后逐渐会了一些.经过几天的培训,受益匪浅,培训的老师极度敬业,

他不厌其烦,认真负责,反复给我们做示范,并到下边巡回指导.我们边模仿,边琢磨,再加上看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

古人云:“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只要我们确立目标,不断探索反思,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社会知识的总量又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知识爆炸使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难以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此形势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多媒体教育网络便顺应时代的需求而诞生了。

多媒体教育网络具有直观、生动、理想的模拟性,丰富的资源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交互性。它综合了课堂讲授、书本教学与电化教学的长处,把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懂、理解快、记得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效果。其特点是:

1.学生可以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和培训,而且不一定要有指导教师在场。在一个教室或一个系统中可允许有几十或几百个学生同时上机学习相同的或完全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随时中断学习,然后再从中断的地方重新开始。

2.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大地增强了教学魅力,能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栩栩如生。特别是在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功能(例如,用计算机模拟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能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由于网络上的教学工作是按最有效的、个人化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的,并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因此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50%,记忆力提高了80%,教学费用减少了一半。

4.通用的教育软件和激光视盘能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和大部分的课程。

5.可以有效地测量与跟踪教育培训的结果。

在多媒体教育网络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实物、教案、图表、幻灯、软件程序、动画、声像资料、课堂讲授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供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媒体的转换;可以利用现成的软件将一些难以计算和描绘的结果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立即组成一个系统,并随时修正参数,重新演示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从而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开辟了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既可进行个别化的教学,也可以进行协作化教学(即开展集体讨论与分工协作),还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能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软件与计算机对话交流。计算机按学生的要求提供知识与信息,并同时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与修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甚至指导教师也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进行如下的运作:

(1)快速查询和调用网上遍于全球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课件。

(2)对选择出的教材重新进行排序、包装和组构。

(3)把加工处理好的或利用过的教学资料存入某个文件,备以后随时使用。

(4)与教师或同学共同操作某个软件或课件,共同讨论某个教学资料的内容。

(5)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向知识数据库与专家系统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加扩大,学生彼此是互教互学的对象。因此,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具有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 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促进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下一篇:就这样慢慢长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