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管理策略研究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责是不断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融合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除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工作;高校信息化场所的管理维护工作之外,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推广运用,基于信息平台的教育资源的开发。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的共建共享、合理调配。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场地保障和校园网络运维管理两个方面。

一、服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教学保障方面

1. 教学场地管理权责不明,优势资源集中调配困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教务处、各学院同时参与教学场地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教学场地管理权责分散不明确,教学场地安排多有冗余,妨碍教室资源集中且高效的分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技术管理服务部门,进行开关门、卫生管理,消耗大量的人力,致使管理效能较差。众所周知,保洁员只负责每日定时的打扫卫生工作,一个公共教室的当日的卫生维护,依赖于使用教师的师生,教师有督导学生保持教室整洁的职责,而这一职责的监督工作,应当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管理权限,将教师对教室的维护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的范畴内。开关门工作,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若能节约这部分时间和人力,服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全校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中,促进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 设备、技术支持手段更新过慢,满足不了当前教学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职责为学校教学提供先进教育技术的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设备、技术支持手段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电子类设备的服务年限一般是6至8年,但高校由于经费问题,常常出现电子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超期服役”的电子设备由于已经老化,运行缓慢、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

3.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整体较低,影响服务效率及教学质量

教师整体上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较低,自主学习教育技术的意识也较差,甚至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上手,这就造成教师在设备使用上,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当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因各种因素支持不足时,此类教师会产生消极使用的心理,不能积极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教学应用,教学方式一成不变,背离了高校青年的学习特点,学习愿望,很难引起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其被动学习情况下,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网络保障方面

1. 学校各类信息化办公平台的建设与统管不足

各类信息化办公平台,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时技术运用不够成熟,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致使各类信息平台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办公的需求;加之,各信息化办公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由于建设时没有统一规划,不能从同一个数据库中调取数据,致使各平台间不能实现统管,影响信息化办公效率。

2. 网络维护工作停留在线路保障层面,服务效能低下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高校的网络管理,除核心机房的管理外,还负责学校各楼宇间、各楼层间、各房间间网络线路的管理。网络线路不通是最常发生的网络故障,占用网络维护人员大量时间,使维护人员止步于基础维护,不能使用检测预防式的维护策略。这一问题,在大规模网络应用事件中显得尤为突出,不利于学校大型用网活动的开展。

3. 教师网络故障的排查能力较差,致使影响服务效率

经常会出现有教师未插电源即上报故障指出设备有问题,或者是网线未插上报电脑无法上网。这类故障频发,挤占维护人员的时间,影响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服务策略创新

(一)提高本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观念创新

身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学习就要落后于人,专业人员不能依靠“吃老本”开展工作。高校应鼓励专业人员进修,通过组织外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或本中心职工定期赴外地考察、学习的形式,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理念。

(二)创新开展教学、网络保障工作

1. 通过改变传统教室管理方式,提高教室资源管理效率

教室智能门禁系统就是通过向后台管理软件录入教室课表确定教室开放时间,授课教师只需要在上课时间到教室门口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打开教室进行使用。

教室智能门禁管理系统若投入使用后运行效果良好,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与教务处合作探索推进全校教室智能门禁管理,届时可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智能门禁系统后台,由教务处提供教室使用课表,两方共同完成公共教室的开关门管理工作。

2. 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提供多种多媒体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努力开展“未来教室”建设工作,未来教室即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教室配备纳米黑板、计算机定制管理单元、活动课桌椅、可追踪摄像头等时下最新多媒体技术设备的新型多媒体教室。它是当前信息化时代,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新诉求,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基础支持,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学活动的创新式融合,这一新的教学空间,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创新活动。

此外,还应探索建设配备有录播设备服务于师范生模拟教学的微格教室,以此推动微格教学在各师范专业的运用。

3. 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使用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前述提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低影响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效率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定期开展信息技术使用培训,用翔实细致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能力、网络基础故障检修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维护效率。

4. 创新开展基础网络运维工作,提升网络管理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积极与移动、电信、联通这三大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将学校网络线路的管理权划分给三大运营商,教师与学生上网均须向三大运营商申请账号,并支付上网产生的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师生上网线路不通时,可以直接拨打运营商客服申请维修,使网络维护人员减少参与基础网络维护的频次,腾挪出更多时间进行网络使用情况监测,从而加强网络保障。

(三)创新开展其他信息化工作,建设智慧校园

1. 加强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

高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各平台数据不能相互融通,“各自为政”,这种现象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不利,干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数据的监测、存储、调取,也不利于后期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上线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致力于整合学校现有业务系统,集中精力解决“兼容性不足,用户体验差,业务便更难”的问题,以“减负、增效、便捷”为原则梳理好现有办事服务流程,抽取用户需求加以集成,汇聚各类信息服务,实现服务的汇聚,数据的汇聚。

2.“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工作

“一卡通”,就是将师生所需的各类卡功能集合到一张“校园卡”上,这张卡与学校后台数据库相连,能够调取学生的各类信息并加以识别,具备在线缴费功能,能够利用终端设备,比如“圈机”,进行伙食费、电费、甚至水费的充值功能,使师生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3. 高校的企业微信公众号建设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借鉴其他高校信息化管理经验,依托微信平台建设“企业公众号”。企业公众号相较于手机软件而言,不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只需要依托微信平台购买服务,再将学校后台数据库与平台相连通,即可以实现移动办公,经济实惠,且较易操作、容易实现,是未来学校开展移动办公的最佳选择。

摘要:本论文笔者首先明确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中的功能,而后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服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服务,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菊香.某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2):147-148.

[2] 万芳.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和发展思路——以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8(4):36-38.

[3] 陈冰谦.论高校现代教育中心的职能定位[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12):117.

[4] 王猛.论如何提高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学保障职能[J].才智,2013(31):202.

[5] 牛拥,冯奕競.教育信息化新阶段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路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9):229-232.

上一篇:探讨高压变频器在电厂中的运用下一篇: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其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