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活动

2023-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研学旅行活动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

摘 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等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提出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人文社会环境特点及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条件等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并设计了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必须开展的一门校外实践活动课程”[1],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有效途径。教育部等11部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1]。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科学选择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根据学情制定结构完整、内容详实的生本化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是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基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2]。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是地理学科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地理学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实践力、落实地理学科课程目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依据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在参观、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养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从空间的视角认识区域发展问题,学会主动获取地理信息、主动探究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复杂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各种地理研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选择研学旅行活动主题、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开展一切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研学旅行活动作为地理学科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确定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及具体研学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3]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许多明确、具体的野外实践活动建议,如“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开展野外地理观察,实地考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等”[3];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等教学建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制定活动主题方案的重要依据。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文件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工作目标、实施原则、主要任务等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提出研学旅行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注重研学内容的“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1]。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是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政策依据,也是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观察、调查、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4]。从国家课程方案整体设计的角度来说,研学旅行活动属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依据,也是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

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路径

研学旅行活动不是单纯地外出休闲旅行,而是一种在开放环境下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明确的活动主题是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基础。依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地域地理环境特点和校情,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是有效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落实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1.依托学校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基础开发研学活动主题

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的选择一般应坚持就近原则。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学校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1]。我国地域辽阔,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基于省情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是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的一个基本路径。

教师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工农业生产特点,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例如,根据宁夏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宁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夏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信息,可以初步确定28个适合中学地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主题,如表1所示。

2.依据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学活动主题

一般学校周围都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环境资源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落实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依托学校周边人文社会环境资源可以开发很多与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

例如,银川市第六中学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福州南街,是一所城市完全中学,与宁夏气象局相距3千米左右。宁夏气象局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组织面向大众的开放日参观活动,有专题讲座、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现场体验活动、气象原理模拟演示活动、气象观测实物展览参观活动以及宁夏气象气候研究发展状况专题展览活动等众多的参观、体验活动,宁夏气象局专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答疑。银川六中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这一资源优势,把“参观宁夏气象局,探究天气变化”作为学校一个固定的研学活动主题。如果以银川六中校区为圆心、在半径10千米左右的范围内,有银川森林公园、银川文化城、宁夏科技馆、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宁夏氮肥厂、西北轴承厂、宁夏红纺织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等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如果以中宁二中校园为圆心,在半径2千米左右的范围内,有枸杞博物馆、黄河防洪大堤、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杞聚源枸杞开发有限公司、黄滨村水稻种植基地、田滩村枸杞种植园等;如果以中宁二中校园为圆心,在半径20千米左右的范围内,有南山工业园区、北山工业园区、瀛海水泥厂、天元锰业、泉眼山林果种植基地、舟塔乡万亩枸杞种植基地、泉眼山固海扬黄工程等众多人文社会资源。

3.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条件开发研学活动主题

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工具和设备。学校一般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学装备配备标准,都配置了丰富的地理野外考察专业工具,如地质罗盘、地质锤、激光测距仪、温度计、雨量器、风速风向仪、流量流速检测仪等。在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地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中将教学装备“配备要求”分为“必配”和“选配”[5]。“必配”栏目是所有学校必须要达到配备要求,“选配”是指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学情等具体校情,在达到“必配”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配备的教学器材和设备。不同学校根据校情选配的教学装备差异比较大。教师可根据学校地理教学装备配备情况,开发相应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如表2所示。[表2 依据初中地理学科部分教学装备可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

三、初中地理研學旅行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

研学旅行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和亲历观察、体验、调查等实践活动,身心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生本化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同一个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相同的活动主题,不同学校、年级、班级、教师制定的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是不同的。教师应依据生情设计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一般来说结构完整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至少包括研学环境特征、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探究问题、预期活动成果、活动评价方案等内容。

1.研学基地特征

研学旅行活动基地即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具体地点。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环境特征包括基地具体位置(如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与学校的距离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文化习俗、建筑风格等)。提前熟悉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环境特征是制定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前提。

2.研学活动目标

研学旅行活动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研学旅行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课标要求和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具体目标。课标要求主要包括与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具体目标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教师对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解读;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具体目标一般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

3.研学活动过程

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学习目标都不相同。各阶段活动过程一般至少包括阶段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标、活动线路、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活动设计意图等。活动过程设计得越详细、具体,活动组织实施效果就越好。

4.研学探究问题

研学旅行活动重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出发,并在研学活动实践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在同一次研学旅行活动的不同阶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学情,结合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环境特点,设计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5.预期活动成果

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明确的预期研学旅行活动成果对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有助于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一般研学旅行预期活动成果主要包括学生在活动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观察记录内容、探究问题、拍照要求、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成果呈现形式等。研学旅行活动成果可结合学情以多种形式呈现,如小论文、调查报告、各种图表、实验报告、游学日记等。

6.活动评价方案

好的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方案对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性。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方案一般依据学情、根据活动目标制定,在内容上比活动目标更具体、清晰、可测。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方案包括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评价;既包括对量化的活动报告、活动资料收集等内容的评价,也包括对质性的活动成果(如遵守纪律情况、活动参与积极性、同伴互助情况等)的评价。

7.其他事项

包括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观察注意事项、研学工具准备、研学时间安排等其他具体内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等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围绕初中地理课程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从省情、市情、县情、校情出发,选择符合地理学科培养目标的研学活动主题是有效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根据季节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具体学情,制定结构完整、内容详实的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研究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争做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 /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2016-12-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地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22-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作者:马学梅

第2篇: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实现综合实践育人。劳动技校积极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创设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中小学校共建实践探索“课程初探——研学深究——旅行体验——汇报升华”的课程实施模式,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茶文化旅行活动课程“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指“由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下简称劳动技校)是直属于广州市教育局的多功能综合性素质教育基地,利用校本茶文化课程的软硬件资源,与普通中小学共建,创设了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践探索“课程初探——研学深究——旅行体验——汇报升华”的课程实施模式。这是劳动技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也是应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而展开的一次先锋探索。茶文化研学旅行自创设以来,有效培养了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和高雅爱好、提高了学生人文底蕴与探究精神、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对国家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等学科内容,知识性、科学性、生活应用性强,开设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符合《意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的要求。

1.茶文化研学旅行可育德树人。茶文化包含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凝聚的中华传统美德,蕴含在社会生活中、内化在日常行为里。学生在研学识茶、泡茶、制茶、品茶、敬茶的一举一动中真实践行茶礼茶德,在名山胜水中体验茶俗茶情、了解人文地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产生国家认同感、责任感。这真实场景的德育更有感召力,更易直接有效地引发内化为自觉德行。

2.茶文化研学旅行是跨学科知识的融会。《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劳动技校茶文化研学旅行内容包括茶园观察、茶叶制作、茶艺修习等,其中如茶树观察属于生物、自然学科知识,茶叶制作属于生物化学知识,茶史茶俗属于历史内容,茶文学与语文紧紧相连,茶艺与艺术、茶礼与思想品德相通……因此,茶文化研学旅行可有效地与中小学课程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以古通今、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学科综合理解及应用能力。

3.茶文化研学旅行是学生达成“知行合一”的有效载体。茶文化研学旅行通过课程研学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认识学科知识在“茶”中的呈现、应用;通过旅行增强学生知行体验,引导学生在“茶山行”“制茶體验”中去实践、感悟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了解“杯中茶”的来源变化,促进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学生在茶文化研学旅行中将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理解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关系,进而学会创造创新,促进知行合一,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茶文化研学旅行是由多次课组成的、延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主题方法指导、旅行体验活动过程、成果整理与汇报等课程,最终目的是要让茶文化“始于研学却不终于旅行”,能够持续陪伴学生健康、优雅地成长。广州劳动技校结合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创设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模式,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实施模式的确定、经费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问题,促进系列活动课程的开展与目标达成。

劳动技校利用自身作为综合实践基地的优势,利用学校茶园、茶艺室、茶文化课程师资队伍等软硬件资源,若干茶厂茶企、高校等合作机构支持,常年接纳中小学进行一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课程对接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有效运作机制,及与广州市众多中小学的良好共建合作关系等优势,大胆创新了茶文化研学旅行的课程模式——与中小学共建,两校教师共同合作带领学生以“课程初探——研学深究——旅行体验——汇报升华”四课模式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促使学生在一个延续的、有专业教师指导的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通过行前主动探究学习掌握茶文化知识技能,行中有目的地亲身体验、验证应用知识技能,行后汇报反思、感悟茶文化内涵,真正理解掌握茶文化知识技能,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健康高雅的生活态度,养成爱自然、爱祖国、爱身边人的茶德茶情,实现茶文化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

四课模式具体如下:

三、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劳动技校近期与某学校共建开展的《走,春日里寻茶去》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为例: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定,教师根据主题辅导学生制定研学旅行方案,研旅结合,研为旅服务,旅为研验证。

第一课《课程初探》方法指导:教学目的是引发学生对茶的兴趣,为研学做好准备。教学地点在劳动技校茶艺课室。教师考虑从茶的艺术文化审美和生活实用角度着手激发学生兴趣,因此选取茶的起源发展、作用、品饮方法及各国各地茶俗欣赏等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装饰茶艺课室、课前1分钟开始播放茶艺表演视频创设各种情境,从视、听觉营造美学刺激,激发学生尚美之心。学生甫踏入课室,思想和心灵马上被古朴宁静的环境氛围和优雅规范的茶艺意境所吸引,产生“我想要学”的欲望,进而引导探究内容和主题生成。

第二课《研学深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制定研学旅行方案,深入探究茶文化,为旅行体验做好知识技能储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从研学结果的有效性和旅行体验的可实施性考虑,引导学生在可施行的选题领域、有研究应用价值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定茶文化研学主题,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教师拓展学生反思生活里有关茶的一些误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例如“铁观音是什么茶?”学生答“绿茶”,教师反问“真的是绿茶吗?”学生开始反思“铁观音究竟是什么茶?”产生疑问“茶叶是怎么分类的?”由此定下“六大茶类”的研学核心点,再继续发散提疑“六大茶类是怎样产生出现的?”“六大茶类怎么区别?”“长在什么地方?”“制作工艺具体不同点在哪?”“要怎么冲泡才能保证其特点呈现”……教师随之引导学生将“头脑风暴”产生的一个个问号精简去繁,串成有序的思维导图,设计出合理的研学旅行主题方案——《走,春日里寻茶去——探究六大茶类》,并列出相应的探究任务单。这时的“学”就是学生想要的“学”,学生非常清晰自己“想要学什么”“怎么学”。在兴趣带动及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地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六大茶类”的产生因由、制作工艺和功效,通过对比观察及品评六类茶样,体验学习“六大茶类的特征区别及品评方法”等。研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发挥自主能动性、学习探究方法、增长茶文化知识和增强茶艺技能的过程,旅行体验所需的知识储备也就形成了。

第三课《旅行体验》: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旅行中体验研学所得,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茶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知行合一。活动地点为英德红茶科技创新基地——九号红茶庄园。主要活动内容是包括参观茶园、观察茶树、体验采茶制茶、体验评茶、参观茶史馆和制作擂茶等。两校教师共同完成前期的踩点考察、出行申请、备案、安全培训等后,组织学生集体出行。

为实现旅行体验的有效性,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行中体验、验证。行前,学生已基本探得“六大茶类”各问号的初步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体验任务单,引导学生逐个去验证:学生观察茶树形态——温习生物知识,验证茶树的生物学形态特征;采茶制茶——体验绿茶、白茶、红茶的制作过程,验证六大茶类的工艺区别及技巧所在;听专家现场讲解评辨茶类技巧、观摩专家评泡手法——对比验证自己掌握的技巧是否正确……尤其是在制茶中,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尝试“提采”茶叶、“摊晾到清香散发”“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轻压短揉”“干燥”形成了杯中清茶,之前探究的“茶叶制作工序”知识在双手上转化作真实的生产动作,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知识技能通过“五感”体验深深地刻印在大脑里,达到知行合一。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生化知识解释茶叶制作原理,将旅行体验与书本知识连接起来,融会贯通学科知识和生产应用,将认知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完成知识的内化。

第四课《汇报升华》:课程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成果整理与展示汇报,学生从汇报分享研学感悟,现场展示六大茶类的识辨技巧和茶艺。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研学旅行收获,促使学生更正或重组茶知识、提高茶艺评茶技能、感悟茶德,达成综合实践育人目标。教师采用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强化能力锻炼的策略,引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促成学生的反思与提升。如在德育渗透方面,教师在《课程初探》时引导学生谈对茶道的看法,《旅行体验》时引导学生静心感受茶山的“清静自然”、体味“茶,人在草木之间”的自然馈赠、体悟陆羽的“精行俭德”……学生对茶德的认知从“简单认识—行为感知—内心体悟”逐步深化,当汇报课上听到其他同学分享习茶前后对茶道的理解变化、谈习茶之路的情感发展时,情感就被再次触动、共鸣,对茶德的理解认同就自然而然地升华了。教师还邀请了家长参加,学生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全套演绎茶道艺术,双手齐眉奉茶,又将茶德感恩体悟再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内化为德行。

四、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

劳动技校创设的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受到了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及欢迎。共建方式相较于中小学自行开发组织或委托机构开展操作更便利、学生习得效果更显著,也为其它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实践借鉴案例。但是,要实现有效教学,活动课程开展时还要把控几个关键点:

1.研学主题、旅行场点的设置,须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兴趣要求指导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设计出更多不同主题的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2.应根据不同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灵活调整研学难度和教法学法,如高中生与小学生、学优生与学差生的研学内容与教学策略都应有所区别,使活动课程的知识与实践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当,活动科学性与趣味性共具,让学生“兴起旅行、乐在研学”。

3.保证经费。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由广州市青少年科技特色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推进茶科学茶文化课程教育》和科研课题《实践基地茶文化课程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的研究》支持,师生活动经费由项目及课题经费支出。

4.严格做好安全保障。在建立并执行安全保障机制与安全预案的基本条件下,选拔家委会成员参与管理是一个很好地辅助措施。参与的师生比、家长志愿者比要细细衡量,确保有足够人力做好安全工作;除必备的学生安全培训外,设立、选拔学生安全小组长协助教师做好安全工作,也可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5.研学旅行的后续。建家校生微信群,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飲茶品茶,学以致用,师生带动家庭爱上茶文化,家长鼓励与推促师生,共同成长发展。

劳动技校创设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既是一种先行探索,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完善,同时为下一步成为研学旅行基地做好准备,推动各地基地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促成学校与基地携手共进,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而与各中小学共建,必然要求教师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水平需要,必然推动学校要用更开阔的眼界去扩大丰富课程资源、内容——这些都会推促学校及教师要不断提升、发展,有利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王慧.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教学,2015,(01):125.

[3]林卫民.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意蕴和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02):11-12.

[4]黄传骅,吴颖.“课程化”研学旅行教育改革新亮点[J].徽州社会科学,2015,(04):14-16.

[5]张志勇.研学旅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J].基础教育参考,2017,(02):6-8.

作者:姚卫珍

第3篇: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二者融合有助于组织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研学旅行活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者融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学旅行;小学数学;融合价值;融合策略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与课程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旅途中开阔视野,从而弥补传统课堂学习的局限。二者融合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空间、自由,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直接经验、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对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成长都至关重要。数学课程的开展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实生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课程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一方面丰富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形式,一方面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全面开展,二者融合可以实现价值更大化。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融合的策略并提出融合的路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

一、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的价值

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二者融合不仅具备其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还能够实现“1+1>2”的教育价值。二者融合对于组织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研学旅行活动以及学生全面成长三个方面价值重大。

(一)组织小学数学课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研学旅行活动与小学数学融合能够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第一,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李吉林通过30年的情境教育系列实验与研究,提出以“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内核的课程范式[1],二者融合创就了独特的课程。研学旅行活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育人价值,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真实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研学旅行活动的真实性不仅可以弥补课堂与生活分离的不足,而且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生活化的情境素材,帮助小学生建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二者融合活化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内容应该从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提取,唤醒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获得鲜活的知识。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可通过探究性学习,领会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其中的趣味性。第三,二者融合为学生实践生活化提供了机会。杜威倡导并践行“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研学旅行活动与小学数学结合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的融合有利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赋予数学内容的生活气息,促进建设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程。

(二)发展研学旅行活动

在教育生态学理论中,教育置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各种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因此学生在校的学习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研学旅行活动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研学旅行活动与小学数学融合能够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发展。首先,二者融合增添了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只游不学”。相对研学旅行活动,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经过层层筛选形成统一教材,更具严密性。在二者融合的背景下,教师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选择科学化的研学活动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载体,可以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其次,二者的融合可以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有效性。自2013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以来,研学旅行活动不断发展,广受学生的喜欢。研学旅行活动与小学数学融合能够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研学旅行活动的本质,从而增加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人数。二者融合不斷推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有利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全面开展。因此,研学旅行活动与小学数学融合是在肯定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促进研学旅行活动全面实施,为其他具体课程与研学旅行结合提供参考,是对研学旅行活动研究的深化发展,也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通的一种方式。

(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研学旅行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是兼顾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以及四个方面的整体实现。二者都是学生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二者融合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第一,二者融合有益于学生学习。在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亲身感受,小学数学知识从学校课堂走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真实的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者融合将知识活化、旅行教育化,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更乐于学习数学。研学旅行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二者融合紧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第二,二者融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卢梭提倡自然教育,提出学生的手、脚和眼睛是学生最好的启蒙老师。学生在旅行的亲身体验中,心灵、身体和情感有了适度的自由,释放了个人的天性潜质。[2]二者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第三,二者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积极发展。二者融合有助于学生建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话题,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并肩克服困难建立深厚的友谊。二者融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情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的策略

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二者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联系紧密使得二者具有可行性。二者融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引导启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将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融合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研学旅行活动中,实现自身的最优发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二者融合要实现要让学生“玩有所获”,发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成长。活动的内容、期限及研学旅行的各项计划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经验、身心发展情况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做到教学民主化。学生不仅是研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研学活动的小小策划者。在研学旅行活动的准备期、过程中以及总结阶段,学生的想法不容忽视。在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研学旅行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流程,教师可协助学生制作时间安排表。在计划安排阶段,学生不仅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坐车的人员安排问题:一个班有45个学生,两个指导老师,一辆小客车只能坐20个人,这个班出行至少需要几辆车?解决这个问题,与解决应用题不同的是学生要搜集“一辆小客车只能坐20个人”这一信息,学生要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并如何有效搜集信息,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沟通、数学运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筹备过程中,将“最优化”这一数学思想在学生脑海中埋下伏笔,为学生日后学习做铺垫。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和知识难点上的辅助。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反思,使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二者融合要注重引导启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深度学习,推动学生的身心交融

数学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学生有机会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获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深度学习下发展智力、体力、情感。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即要求学习者对当前的学习任务进行深度加工,在获取关键信息、解释和组织文本材料的同时,自动地将这些新获得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或重组。[3]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搭建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小学阶段的学生需掌握一些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相关计算、平面图形的运动和用坐标轴表示图形以及图形的运动。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观察学习图形的特点、领会不同图形的美,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多样的图形做铺垫。在活动中,学生会基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也会因为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激发其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来源是多样的,同时学生获得成长也是多维度的,其智力、能力、道德等都在不断发展。研学旅行活动是在实际生活中开展,需要学生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融合需重视深度学习,推动学生的身心交融,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实践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合理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断探索未知的的旅途。在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发现问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活动是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种学习活动,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吸引学生参与、投入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收获的成就感,会成为今后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生活。相较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课堂中创设的情景比较简单,而研学活动解决真实问题对学生知识有更高的要求,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量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学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能降低遗忘率,还能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时获得的知识量。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景记忆,更有助于学生识记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我效能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明确知识的力量与自身的不足,维持学习动机,从而深入学习和学以致用。

(四)融通社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虽然各学科因知识体系不同,存在不能随意打破的界限,在尊重各学科独立性的同时,着眼于它们相互融通的方面设计综合性的课程。以某一学科为母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拓宽了学科的疆界。[4]小学数学与研学旅行活动融合有助于小学课程实现综合化,也益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与同学互帮互助,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深怀感恩之心,日后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会更加融洽。学生终将步入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融通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加强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发展学生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0(03):52-59.

[2]张帅,程东亚.研学旅行的特征、價值与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3-6.

[3]李璇律,田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2019(12):1-4.

[5]郭洪瑞,李昶洁,廖丹铌.百川归海:多元视角共话课程整合——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03):119-128.

作者简介:陈婉佳,女,浙江台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曾素林,男,江西瑞金人,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赣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吕超越,女,广西梧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作者:陈婉佳 曾素林 吕超越

第4篇: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赏梨园春色 创美好家园 ---朱集镇中心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忽如一夜春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阳春三月,千树万树的梨花一眼望不到边,香雪纷飞,暗香浮动,天空湛蓝,麦苗翠绿、油菜金黄,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我们潘湾村的自然风光,也是我们朱集镇潘湾村每年一度梨花节到来的时候。潘湾人民依托丰厚的梨文化和美好的自然风光,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梨花节活动,以花为媒、宣传朱集、促进招商、推动旅游,广交四海宾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梨花观赏周引来了大批的游客,为了发扬潘湾村的优秀梨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校决定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区教体局《关于强化研学旅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决定在3月26日组织

七、八年级学生开展以“赏梨园春色、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地点定在朱集镇潘湾村梨园基地。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梨园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如何?梨子销路如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有哪些新途径? 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环境。

2、了解各届梨花节的举办情况以及举办梨花节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朱集人”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作为“朱集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指导学生通过采访、实地踏勘、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研究所需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各班自制班级旗帜,以导游身份设计导游词,向游客介绍梨园,介绍朱集。让学生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原则。

5、开展画笔绘梨园、相机摄梨园、诗歌颂梨园活动,在旅行中让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6、开展爱我乡,净化梨园的爱绿、护绿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7、社会是开放的大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敏锐的触角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活动结束后在学生中开展梨园行征文活动和我为政府谏言活动。

三、时间安排:3月27日

四、活动参加人员 1.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

2.

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年级组长,班主任、部分教师。

五、活动主题:赏梨园春色、创美好家园

六、活动场所:朱集镇潘湾村梨园基地

七、协作单位:朱集镇潘湾村委员会

八、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组 长: 张建华

副组长: 宋海波 黄艳昆

组 员: 陈汉华 郝水清 郝平海 陈国利

领导小组职责:考察旅行路线,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召开活动前的工作协调会并明确具体要求:确定终点休营地位置,参观介绍,并与潘湾村民委员会联系相关事宜,准备校旗一面,各班班旗。 总指挥:张建华 七年级指挥长:宋海波 副指挥长:陈社军 八年级指挥长:黄艳昆 副指挥长:张建波

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由政教处安排)

1、统筹协调组(张建华、宋海波、黄艳昆 )

负责制定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成立各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工作组筹备会,明确各工作组职责,全面统调,组织各班召开班会,明确旅行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确立各班的班旗,班级口号,将各班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每班除班主任外最少有一位教师跟班。

2、组织指挥组(陈国利负责) 负责出发前各项工作的准备,出发动员会、往返途中各种指令下达,休营地安排布局,各工作组人员调度等。

3、安全纪检组(郝水清负责)

负责旅行整个过程的道路指引、途中路口车辆的指挥,全程安全保卫,负责检查学生纪律。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4、宣传摄影组(陈汉华负责)

负责学生行进途中各班级精神面貌、口号、歌声以及班级活动的考核,负责活动全程摄像,并及时收集旅行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感人瞬间和活动片段,活动完成后的宣传工作。

5、后勤医护组(郝平海负责)

协调一辆车全程跟随做应急时用,校医准备旅行所必备药物,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九、时间安排

6:30吃早饭,做好一切准备 7:15教师学生集合,清点人数

7:30出发前动员会(进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布置学生研学任务) 8:00开始出发 11:30启程返回 返校清点人数。

七、学生纪律要求

1、四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注意交通安全。

2、行进中队伍整齐,口号歌声响亮,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要做到一路高歌,一路口号。

3、统一校服、运动鞋。

4、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5、除自饮品(以水为主)外,不能再行进途中购买食物。

6、行进途中不搭车,不插近路,不擅自掉队,谨防掉队,严禁家长接送。

7、活动全程不乱扔废弃物,每个学生需准备一个塑料垃圾袋。

8、行进途中不追不闹,休整期间不到远处游玩。

9、在规定地点活动,不远离,不单个行动,严禁到危险地域。

10、任何班级不得越伍,所有学生必须同去同回。保管好随身物品。

八、工作要求

1、出发前要求:

(1)年级领导向政教处上交:各班参加人员名单、各班带队老师名单、留守学生(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名单、及看护教师名单。

(2)召开班主任和随行老师会议,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注意事项等问题,并对班主任提出要求和希望。

(3)班主任确定班级宣传口号,确定旗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分配给所在班级的老师负责,确定班干部协助老师维持秩序,并重点强调安全、纪律、环保等要求。

2、途中要求:各工作组认真履行职责,考虑问题周全仔细,相互配合,重点是交通安全,听从指挥长的命令,组织指挥直接联系各班主任,班主任是本班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跟班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出现突发问题班主任直接和指挥组长联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3、参观时要求:严格按照参观路线,文明参观,不乱跑,不乱摸,不喧哗,不疯打。

4、活动结束后要求:年级对各班旅行进行全面总结,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总结,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有效信息,年级收齐交政教处,另外每个年级上交10-15张有代表性照片,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写出活动感想,每班选两篇上交政教处参展,每班上交一篇导游词参展,每班把好学生对政府好的谏言收集上交。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研学旅行管理办法》《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特长的合格公民为目标,树立让每一位学生生命都绽放精彩的宗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自己成长的力量,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发展目标: 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走进社会、走访社区,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变迁;通过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公德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专家点评、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岗设组 长、 副组长(分管德育工作),(分管教学工作),(分管教研、宣传工作),(分管后勤工作)。

研学旅行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等 工作职责:

1、主题组:主题确定、策划、设计;时间阶段安排(课程、课时)、方案拟定;小组分配、分工,研究课题拟定、研究成果收集、评选、展示。

2、安全组:安全教育,各类安全规则收集和宣传,各类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教育设计,安全隐患预设,安全防范和预案,各类伤害自护自救知识宣传和演练,签订出行文明公约。

3、后勤组:医疗救护、保险;交通工具审核;旅行景点、线路、旅行社的选择。

四、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确保每次活动立意高、目的明,活动前提前做好具体活动方案,带着目标开展活动。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前,对目标地点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交通、饮食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数量,针对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安全教育。活动由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承办,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全程管理。

3、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公布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和收费标准,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及费用收支公开、透明,接受家长监督。

4、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活动中学校将统一安排就餐、住宿、学习等活动,保证卫生、安全、适用、节约,防止追求豪华、舒适,杜绝铺张浪费。

5、坚持长效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学校将不断充实研学旅行目的地,形成序列化,以达到研学旅行活动的连续性,长效性。

6、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适当照顾。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加活动。

五、活动安排

高一年级:

1、书香励志之旅

2、文化之旅

3、敬老感恩之旅 高二年级:

1、志愿环保之旅。

2、文化之旅。

3、工业之旅

高三年级:

1、职业生涯之旅。

2、民主法治之旅,法院听审、戒毒所、监狱、走访区职能部门

六、成果展示

研学旅行返校后,通过四个活动进行成果展示: 一是开展征文活动,编纂论文集,编写《幸福成长路》; 二是开展摄影展,展示精彩瞬间,汇编影集《生命绽放精彩》; 三是举办演讲报告会;

四是开展模拟法庭、模拟价格听证会等实践体验。

七、评价机制

强化示范引领和自评、互评等反思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总结反思活动的成败得失,让评定活动积极分子的过程,让自评互评的过程,成为学生德育提升、能力增强的过程。学校还将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应学分。同时开展评选研学旅行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活动。

八、政策支持

努力争取并紧紧依靠青少年活动中心,特别是在政策扶持、保险公司及旅游公司选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5篇: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房寨中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依据县教育局关于 “研学旅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利用国庆节假期,组织我校学生到北拐渠黄梨小镇进行旅行研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感受美丽乡村及家乡的魅力,从而激发爱自然、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贾玉江

副组长:孟祥斌 吴艳勇 李献奇

组员:霍增良 王文广 班主任老师

三、活动过程:

本次旅行研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

1、 组织我校舞美社成员及部分八九年级学生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北拐渠黄梨小镇是目前房寨镇唯一一个美丽乡村。我校应房寨镇组织部的邀请,将于10月6日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在汇演过程中,务必展现我校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学校增光添彩。

2、 演出完成后,由学校孟祥斌校长及政教处人员带领,到黄梨小镇进行参观学习。要求参加旅行研学的学生要认真观察,仔细记忆,深入思考。让本次旅行真正起到增进知识、锻炼能力的学习效果。

3、 旅行研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参加的学生写好观后感,做好总结,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目标及今后在生活学习中该怎样做。上交学校政教处,进行评比。

四、活动注意事项: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周密组织,明确活动目的,与参与的学生家长做好沟通,教育学生旅行研学活动中一定要听从学校安排,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形象,彰显房寨中学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馆陶县房寨中学2016年9月30日

第6篇: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马村镇中心小学 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以“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为培养目标,实施主体性德育,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自主、自律的学生文化。树立安全第

一、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宗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意识,树立他们的团队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确保每次活动立意高、目的明,活动前提前做好具体活动方案,带着目标开展活动。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前,对目标地点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交通、饮食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数量,针对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安全教育。活动由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承办,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全程管理。

3、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公布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和收费标准,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及费用收支公开、透明,接受家长监督。

4、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活动中

1 学校将统一安排就餐、住宿、学习等活动,保证卫生、安全、适用、节约,防止追求豪华、舒适,杜绝铺张浪费。

5、坚持长效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学校将不断充实研学旅行目的地,形成序列化,以达到研学旅行活动的连续性,长效性。

6、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适当照顾。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加活动。

四、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4月份)

(1)成立马村镇中心小学研学旅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黄义海

副组长:常春灿、邓焕珍、倪晓、丁瑞青、任现伟

成员:楚秀平、胡彦彦、靳南、马秋杰、胡慧敏、胡龙翔、索焕云、韩小兴

(2)召开家长座谈会、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2、考察调研阶段(4月份)

2017年研学旅行活动在高年级组织开展,采取分散开展活动的方式,确立五到六个活动目标地,建立专人负责联络制,必要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确定该点的详细计划及活动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确定研学旅行目标地及方案。

3、制定活动计划阶段(5月份)

根据学校确定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地及方案,由目标地负责人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包括活动名称、立意、行程安排、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人员分组等各项内容,为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活动指南,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4、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批5月29—5月31日

第二批6月19日—21日

5、总结交流阶段(

9、10月份)

2 (1) 结束研学旅行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班级要做好总结,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学校把学生的成果汇编成册,与全体学生及全体家长分享。

(2)每个目标地的负责人总结成果,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师生反响不好的研学旅行目标地,服务质量跟不上的旅行社实行淘汰制,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高品质。

马村镇中心小学 年3月24日

2017

第7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康桥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踏青的大好时节。4月10日,我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活动从组织到实施,计划到位,组织有序,加强安全,注重礼仪,配合密切。

本次活动以“走进秦岭 憧憬梦想”为主题,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出发前,学校主管领导召开会议就研学旅行活动做了周密的安排,重点强调了活动中的安全、文明礼仪等,并提出了要求。我随后,对本班这次活动做了详细安排:告知家长、安全及礼仪教育、学生自主分组并推选出安全员、安排学生做出行准备„„

活动地点是秦岭野生动物园,首先组织学生有序坐车,到达目的地,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详细地介绍,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课。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带着极大的好奇,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野生动物区、动物博物馆、动物表演、海洋馆,孩子们用手中的相机和纸笔记录着他们所追寻的,从他们可爱的笑脸上可以看到他们的收获和喜悦。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动物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秦岭野生动物园。

4月21日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了评比展览,并及时给学校上交了孩子们的作品。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语言文字里,从一幅幅承载着文明,传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的作品中,看到国家推行“研学旅行”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文明有礼、活动有序、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充分体现了康桥小学的良好校风。

康桥小学

2015年4月22日

研学旅行总结

东城一小

叶巧云

2014-4-21

第8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金秋十月, 秋高气爽。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十一组的同学们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秦陵中学学生的文明素养。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特别是班干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的及时汇报老师,出进景点清点人数,保障了此次活动的秩序及安全。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班主任,我也积累了不少校外活动的经验。与金秋同行,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财富,还有人生的一份沉稳与厚重。

第9篇: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在校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学旅行准备情况:

1、4月初,##成立##研学旅行活动领导小组,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安全预案,并上报了区教体局,得到了教体局领导的批示。得到批示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以@@为组长、@@为副组长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2、4月中旬,@@校长多次召开研学旅行领导小组人员会议,确定本次研学旅行路线;确定成立研学旅行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决定本次旅行的相关路线及费用情况。

3、4月16日,我校活动领导小组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反复沟通,并召开带队、配班教师的研学旅行专题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研学旅行路线通报;学生##研学旅行要求;应急预案通报;学生出发时间通报;班主任、配班教师工作职责等。强调研学旅行的意义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出行注意事项等各项宣传。会议结束后,由学校分管安全的王艺华主任,根据会议内容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应急预案及详细的出行安排和注意事项通知。

4、4月13日学校提前发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明确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的旅游,是专题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延伸。通过同行、同吃、同研、同活动、同实践,增强学生自身修养和热爱家乡的意识。绝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位,鼓励支持小孩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把研学旅行的实际意义传达到位,不得强制学生报名,并再一次对参加研学旅行的有身体隐疾的学生学生进行摸排,对进行参加研学旅行必须秉持自愿原则。经过宣传,各班报名人数均超过了86.7%,其中有两个班达到了学生全员参与的理想效果。

5、4月25日下午,学校再次召开##研学旅行班主任专题会议,将4月26日、4月27日两天的活动安排情况详细地传达给每位班主任。活动安排具体到哪位老师负责哪些班级、不出行的学生由谁负责、在校人员安排、出行标语、哪个班坐哪辆车、活动程序及相关安全事项。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将参与旅行学生合理分组,大约10—13人一组,再将分好组的学生安排给同行的每位教师。各班分好组后,将分组与包保教师情况打印存档。

二、研学旅行经过

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分两个批次,4月

26、27日两天,早上七点十分,组织好300多名师生,在学校教学楼前举行研学旅行出行前宣誓,然后根据安排,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旅游专车。

上车后,负责教师再一次清点人数,向大家介绍##,并组织学生进行打快板,背唐诗比赛等活动,师生在一路欢歌笑语中,直奔##景区。

来到景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景区广场欣赏了《大唐迎宾》表演,舞蹈陶冶了学生情操,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领略了大唐王朝迎接外宾的大国风范,仿佛弹指一瞬间,我们就再次穿越回到了大唐,观看到了万国来朝之壮观景象。

接着,二小师生跨入凯旋楼,穿过明德门,漫步在朱雀廊,欣赏##东市、西市风情的同时,又一起领略了精彩的舞狮、杂技等表演,学生在一路感慨中来到了花萼相辉楼,精彩的歌舞表演让大家叹为观止,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再次领略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欣赏完了歌舞,我们再次来到唐皇宫前,在那里二小师生进行了精彩的快板表演,得到了景区游客们的充分肯定。

下午,自由活动之后,我们又再次领略了三国赛马场,观看了真人表演的“三英战吕布”。在骏马嘶鸣声中,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呐喊助威。

下午3:00,师生们恋恋不舍地告别##,踏上归程。 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教师们无不感慨: “还有什么课堂比这更生动呢?还有什么教育比这更能深入人心呢?”

就这样,“研学旅行在中国,立德树人行天下”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播下。我们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的感受会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深刻,孩子们的认知会在自己的游记中不断深入,孩子们的思想会在撞击着不断升华,因为人生是走出来的,命运是闯出来的,思想是撞出来的。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有三尺书桌,更有祖国的壮丽山河。

三、后期反馈

1、为了及时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经验,学校要求参加研学旅行的每个班学生都要写一篇研学旅行日记,由各班语文老师筛选出三至五篇优秀作品,到学校进行评比展示。要求每个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加深学生对此次研学的印象。

2、每个班级注意抓拍最美笑脸,向学校提供照片后,上交3—5幅最能体现此次研学旅行的手抄报。

3、学校将公开展出学生的感受和照片,并进行评比。

4、每班定于5月4日下午第三节开展研学旅行专题班会,要求学生畅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等,并将班会活动照片收集归档。

四、研学旅行感想与收获

1、提升了师生的历史人文素养。经历是最好的学习,游学是最美的相遇。二小学生在旅行中研学,探索大唐文化,寻根溯源,充分感受了历史文化魅力;体验生活,学以致用。

2、既能寓教于乐,还能增进师生感情。本次的研学旅行,让学生觉得很兴奋。路途中,车里的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路途中,老师言谈风趣,对学生颇为照顾;学生也活泼开朗,跟老师聊天,开玩笑;游学中,还有的学生非要和老师一起共享自己的午餐……

3、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方面做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儿事故。由于组织到位,有安全预案,每次在学生离队后的整合中,带队教师都要亲自清点学生人数,每辆车至少有4—5位指导教师敦促教育,安全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强,能听从带队教师和导游的安排。此外,每到一处活动,老师都会提醒孩子们注意卫生,文明游览。。

4、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融洽了学生关系,提升了学校文明形象。 研学旅行中,学校将学生每6人分成一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每次活动点名,带队,出现问题及时向带队老师反映,每个组长都很尽责。如在参观过程中,因游人多,学生走散,组长自发找人;有的同学坐车晕车,同组同学帮助照顾。此外,组内同学互相关心帮助,你分享我的饮料,我分享你的美食;你帮我拍照,我帮你提东西……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关心他人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平时学校注意了文明行为的培养与教育,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表现较好,特别和有些兄弟学校形成了鲜明对比,加上校园快板节目的展示,##的形象给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存在问题

本次研学旅行虽然组织得力,收获颇丰,但回首整个活动过程,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点小问题,如学生集体活动时比较兴奋,重在玩乐,对唐朝文化不够重视,活动前学生唐朝文化知识搜集不够,对唐朝历史人物的了解也比较空泛。

总之,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通过本次研学旅行,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古色古香的大唐文化,感受到历史文明的神秘,更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不虚此行!

上一篇:银行合规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力工程安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