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2023-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高一《思想政治》(下册)主干知识复习指要

一、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1)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净产值,含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应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都有所增长,并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2)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占有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

(3)财政的巨大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物质保证。努力发展经济,完善分配政策,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是财政作用发挥充分的关键。

2.税收与纳税人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主要作用表现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可以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体健康。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财政收入都有意义。

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税率都是25%,以利于内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竞争地位。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税收性质,注定了依法纳税应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要坚决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不但要自觉依法纳税,还要珍惜纳税人的权利,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二、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1)银行的产生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起信用中介作用。

(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其职能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其任务是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一是国家重点项目,二是农业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顺利完成,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

结算形式有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结算信用工具有同城转账支票、外埠转账汇票和信用卡。其中,信用卡集存款、贷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银行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首先,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其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再次,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公民的储蓄

(1)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存款储蓄是指公民个人将合法拥有的、暂时不用的货币存入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客户随时兑付时,由信用机构保证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的一种信用行为。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公民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可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债券与商业保险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能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三、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消费品市场是提供最后的、直接的生活消费品的市场。该市场上的购买者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生产资料市场是提供生产资料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市场。该市场上的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多进行大宗购买和固定购买。服务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前提,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2)市场交易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其中,自愿是基本原则;公平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规范的试金石;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就是让市场主体都能严格按照市场交易的原则去从事经济活动,使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得以充分展现,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快速发展。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家庭消费的内容

家庭消费又称居民消费或生活消费,按消费内容,可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又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居民的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然,也受家庭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家庭供养人口数量的影响。其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为缩小城乡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贯彻科学发展观,共享、共建和谐社会,国家正在加大对“三农”的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家庭收入,进而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一,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第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权利行使得越充分,生产经营者对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就越能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社会经济资源就越能优化配置,商品服务市场的运行就越规范和有秩序。因此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尤为重要。

消费者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公民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寻求保护的合法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请求解决;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1)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出了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有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实施的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其目标是各成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世界银行是协调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解决建设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和资源短缺等这些突出难题。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俄互设国家年正是我们积极姿态的生动写照。

2.我国的对外贸易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其中出口是基础,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为进口提供外汇保证。当然,适当增加进口,也会带动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补偿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发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促进国内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国际化水平。

(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认识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要防止进口失控,做到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相辅相成。

(责任编辑:徐静)

作者:蒋五仓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复习知识点

一、字音、字形

蹲踞jù酬和hâ 熹微譬pì喻淳朴即物起兴xìng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huì 门楣mãi苋xiàn菜肃然起敬囊萤映雪招徕lái 铁铉xuàn囿yòu于秫shú秸秆合辙押韵家醅pēi腌yān蛋如法炮páo制阔绰chuò见风使舵duò 籍贯 发怵chù

二、名言名句

1、《饮酒》了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有不可言传的名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茅屋》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胸襟宽广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白雪歌》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近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职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岳阳楼记》中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人仁之心”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8、《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远大政治报复的诗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

7、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9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10、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

1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

1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13、夫不能以游堕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我)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

六、诗词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自然纯真的情趣)。

2、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答:心灵超脱世俗是全诗的“诗眼”

3、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答: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看”好不好?为什么?

答:“悠然” 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望”和“看”都不好,“见”是无意看见,突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望”、“看”是有意而看,就难以突出诗人与自然的融洽。

七、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中动词的使用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答:“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2、“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答:人生道路的艰难,仕途的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人的典故?有何作用?答:吕尚、伊尹表达了作者坚信会被朝廷重用的决心。

4、“行路难”作者实际上慨叹的是什么?答:人生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5、联系全诗,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总有一天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章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答:从听觉、视觉上突出风之狂,为下文写屋漏遇雨之惨蓄势。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遭遇?请你谈谈理由。 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3、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句?请举出一二例(古今均可)。 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以“互文”手法写边地奇寒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雪花给树木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吹来了暖暖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忽”字不仅显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画面,并说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十、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诗中用“浩荡 ”写“离愁”,用“白日斜”烘托“离愁”,又用“天涯”对“离愁”加以映衬,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这首诗写了作者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离别的忧伤,也有回归的愉快,更有 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以落花自喻,抒发报国之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具有深刻的哲理。

四、作家作品

2、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4、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公安派”创始人,代表作《满井游记》《虎丘记》

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有《李太白全集》

6

7、岑参,盛唐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8

第3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它不能离开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物体,它们之间接触,其中一个是 ,另一个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和。力一般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其符号

是。用一条带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和 力的。

3、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的、、、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于。测量力的工具是计是内,弹簧受到 的越大,弹簧的、、作用在上,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

4、的物体由于力物体是,用符号面。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其中表示 重力 ,单位是,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它表示的含义是:

5、两个相互的物体在表面 发生的的力,叫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的有关,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

力 、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减小、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

第八章力与运动

1、一个力 对物体的 几个力 对物体的就叫那几个力的 分力求合

力 叫。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

1、F2的合力,如果F

1、F2方向相同,则F合,方向与F

1、F2的方向;如果F

1、F2方向F合,方向与F

1、F2中力。

2、牛顿第一定律 ,或者说总保持状态,原来运动 ,原

来的仍保持。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而是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 在时候、。

3、物体处于 或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体上,,,作用在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此时,物体处于 或态。

4、物体在或受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由快到,由慢到,速度发生改变。

第九章 压强

1、作用在物体,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和有关,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上受到压力叫,计算公式:,其中P

代表F代表S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

大或减小,都可以减小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的增加而;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液体压强公式:,其中P表示,单位是,ρ表示 液体的,单位是 h表示。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 。

3、上端下部相的容器叫时液面总保持。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不变地向各个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是:空气受并且有,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个标准大气压水柱。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而,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

第4篇:2013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知识点复习

柳垭职中八年级数学复习分式知识点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

B

叫做分式。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A

B

=0的条件是A=0,且B≠0.

(首先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再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当分母的值不为0时,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AC

AAC(其中A、B、C是整式C0), 5.分式的通分:和分数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BBC

BBC分母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式子的最简公分母。几个分式通分时,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分母就叫做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是指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数的幂选取指数最大的;

(2)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取它们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一般应先分解因式。 6.分式的约分:

和分数一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后分式的分子、分母中不再含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叫最简公因式。

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1)约分时注意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乘积形式才能进行约分;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2)找公因式的方法:

① 当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先找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它们的积就是公因式;

②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7.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是:ac

bdacbd;abcadaddbcbc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①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与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相同,即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注意各分式中分子、分母符号的处理,可先确定积的符号;

③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结果要通过约分化为最简分式(分式的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或整式的形式。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ananb)b

n用式子表示是:(其中n是正整数)

分式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ab± cb= a±c

b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ab± cd=adbcad±bc

bd±bd=bd

注意:(1)“把分子相加减”是把各个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即各个分子应先加上括号后再加减,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是关键,最简公分母确定后再通分,计算时要注意分式中符号的处理,特别是分子相减,要注意分子的整体性;

(3)运算时顺序合理、步骤清晰;wwW .x kB1.c Om(4)运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弄清运算顺序,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混合运算一样,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要化为整式或最简分式。 8. 整数指数幂:

(1)a01(a0)(2)a -n=1an (n是正整数,a≠0),(3)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

;

(4)幂的乘方:(am)n

a

mn

;(5)积的乘方:(ab)nanbn

n

(6)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

an

a

mn

( a≠0);(7)商的乘方:(ab)nab

n ;(b≠0)

9.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分式方程 -----→ 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转化

①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检验: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的解是原方程的解,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解不是原方程的解,即说明原分式方程无解。

注意:①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② 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千万不要忘了!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1)审:审清题意;(2)找: 找出相等关系;(3)设:设未知数;(4)列:列出分式方程;(5)解:解这个分式方程;(6)验:既要检验根是否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根是否符合题意;(7)答:写出答案。

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的数时,应当表示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为原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wwW .x kB1.c O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时,则可表示为a×10-n

的形式,其中n为原数第1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所有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0),1≤︱a︱<10.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整合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6、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是维权的利剑。

7、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8、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

(1)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我们在社会生活国,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③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④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这些规定,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4、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6、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为什么?)

(1)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2)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倡导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为什么?)

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为什么?)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种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的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4、什么是人格权:(物质人格和精神人格)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3、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4、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

(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

保护。

5、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是自己拥有强健的体

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6、为什么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1)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2)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人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

受到相应的制裁;

(3)关爱生命,远离暴力。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3、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4、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

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2)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

文字诽谤。

(3)新闻报道失实。

(4)诬告。

5、什么是肖像权?其内容是什么?

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内容: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

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6、什么是肖像(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表现方式(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地位( 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7、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

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8、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9、什么是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这是因为人人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布于众,就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3、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的内容: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7、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期盼,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8、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9、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0、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法律保护的方式P55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要求精神赔偿等。

第6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规定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该怎么做?(怎么样)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我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1)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立法保障)(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保障)(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保障)(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普法)

*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怎么样)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规范权力运行

1.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3)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4)总: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怎么样)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国家四大机关: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统称司法机关)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课易错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错误的,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与服从相对应。

公民权利:是法律概念。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与义务相对应。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一、坚持依宪治国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总纲)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要求】: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总纲)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宪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宪法监督

(一)监督权力行使(他律角度---依靠制度)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怎么样)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二)增强宪法意识(自律角度---自觉践行)

1.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包括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身自由

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1)财产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1)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文化权利

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和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二、依法行使权利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什么?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行使权利有界限的原因: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3)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1.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及意义

要求: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①协商;②调解;③仲裁;④诉讼

3.协商——(1)适用的维权行为: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2)优势: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3)程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4.调解——(1)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2)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5.仲裁——(1)适用的维权行为: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2)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6.诉讼——(1)诉讼机关:人民法院

(2)种类: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自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怎样遵守宪法法律?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二)维护国家利益

1.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我们公民应当如何做?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诸的关系。

(三)依法服兵役

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2.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四)依法纳税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偷税的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

①劳动的义务;②受教育的义务;③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④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⑤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依法履行义务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1.如何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有哪些现实意义?

(1)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如何做?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二)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1.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2.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

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如:行政拘留、行政罚款)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如: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国家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5.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权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三、基本政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政策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哪些?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是什么?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二、国家行政机关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运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1.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什么?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2.行政机关的职权是什么?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行政机关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三、国家司法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什么?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1.

人民法院性质及分类

(1)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2)分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2.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3.人民法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二)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性质及分类

(1)性质: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2)分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2.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3.人民检察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7篇: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1、自然资源的含义: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2、3

2、自然环境包括那些因素? 4 答: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3、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2、

3、

4、6 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 6 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1、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7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7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14

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8 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 9 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 11 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后果: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5、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13 原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

后果: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6、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15 原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后果: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使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命受到威胁。

7、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16

1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后果: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8、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和措施 16 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措施:①增强环保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③加强综合治理,走防治结合道路。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18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过度消耗及人口的不断膨胀、自然环境被破坏,使得自然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

2、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1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原则是什么?19 含义:指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要求:人类在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4、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有哪些作用?26 森林可以调节和改善小区域的气候,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扩散和迁移,净化污水,减弱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减少细菌和美化环境。

5、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23、24 校园: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乱丢垃圾,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珍惜纸张,搞好教室、公区环境卫生。

家庭: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社区:保护鸟类,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保护野生动植物,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1、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30 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30

2、公共场所的含义: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者集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如:博物馆、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展览会、贸易集市、超市等。 30

3、公共设施的含义: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32

4、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有什么意义? 31 ①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②建设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造福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5、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33-35 ①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规范的世界贸易市场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保障。 ③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④各种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更广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太空。合理开发和利用太空,能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满足人类进—步发展的需要。

6、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36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

2 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 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

⑤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课 公私之间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8、39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

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表现:40 ①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

②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

3、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41 ①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②面对利益冲突,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4、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哪些标准?43 合法合理性、公共受益性、公平补偿性、公开参与性。

5、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撑国家建设的资金保障,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税收取之了民,用之于民。 39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1、在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依靠什么? 45 ①道德的约束 ②法律的调节 ③制度的保障。

2、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

45、

46、47 ①(为什么?)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人民授权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只有切实维护公共利益,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②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政府在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③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3、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及国家间的合作等。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为民,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46

4、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指那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它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环保、教育、科研、社会工作、慈善到公共交通、公益展览等广阔的领域。

48、49

5、社会公德的含义: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50

6、社会公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51 ①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互相尊重、诚实守信;

3 ②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物等;

③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

7、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每一个人应做些什么? 50、

51、

52、53 ①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

②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 。

③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守各种公共规则,更应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④带动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投身于公共事业。 ⑤维护公共利益有时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

⑥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8、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53 好处:①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 ②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

③可以获得奖励,赢得荣誉 ④能得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 代价:①有时要忍受一时的不便 ②要付出时间、精力还有金钱

③有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④做不好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

9、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53 ①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 ②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④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1、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56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56

3、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59

4、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65

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哪些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61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6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7、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 62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6

2、67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

1、党和政府制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 69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3、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72

4、“一国两制”的含义: 69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P70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③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6、“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P73最后两段)

①“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

②“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

③“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7、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75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

③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

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9、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 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 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1.如何理解“劳动”?(劳动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80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

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8

6、8

7、88 ①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身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加强了在自然界中谋生和发展的能力。

②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④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⑤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3.如何理解“劳动有分工不同,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P92

5 ①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

②不论何种劳动,都值得我们尊敬。无论何种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劳动者。

③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只要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有益,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4、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辨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P9

3、9

4、95 ①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③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④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人生活并不富裕,更要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5.中学生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劳动者?(中学生怎样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P98 ①在家里,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②在学校,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③在社会上,积极从事各种公益劳动。

④热爱劳动,乐于劳动,就会收获快乐,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6.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好处)? P99 ①参加家务劳动,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从事家务劳动,能够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也是一种休息,可以调节大脑机能,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③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6.新型劳动者的含义(特点或素质)是什么? 101 ①善于学习新知识;②掌握新技术;③创新能力强。 7.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P104 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②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人才。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1.什么是市场? 108 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买卖双方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2.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14 3.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16 4.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和引导。116 5.为什么说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110 ①社会经济的兴衰常常可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市场繁荣,说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市场萧条,说明社会经济在衰落。

②市场是生产与消费的连接点,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

6、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优势? 111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决定生产和经营的品种和数量,既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又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7.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优势)是什么? 114 115 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作用:①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②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8.什么是集体经济,它的作用是什么? 115 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9.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哪些意义(作用)? 116 ①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推动了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②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1.法制是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法律是保障市场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规则。117 2.平等、公平、公正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交易秩序的重要原则。经济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

17、119 3.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具有哪些危害? 118 ①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是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破坏,既损害了其他商家利益,又损害了顾客的利益。 ②从长远来看,这种短视行为也不利于本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损害的其实是自身的利益。 4. 为什么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118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是靠买卖双方的契约联结起来的。对契约的遵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双方共同遵守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来保证。因此,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5.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119 ①要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 ②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

6.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121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7.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22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求偿权。

④自主选择权。⑤公平交易权。⑥获得有关知识权。 ⑦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8.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 122 ①向工商部门投诉,拨打12315电话。②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④利用新闻媒体披露。⑤向法院起诉。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1.品质和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命脉之所在。 1

23、124 2.什么是品质? 124

7 品质就是物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具备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3.品质对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124 ①对企业来讲,品质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 ②只有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4.为什么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 126 ①没有产品品质作保障,市场拓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缺乏生命力的。

②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5.谈谈对诚信的认识? 1

27、129 ①诚信是市场的支撑者。“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诚”要求人们诚实经营,不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不坑蒙拐骗;“信”要求人们重合同,重承诺,遵守契约。

②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③对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了诚实,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诚实是最起码的品德。

6.诚信对企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27 129 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经商都要求以诚为本。一个不诚实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更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可以说,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②在经济活动中,货真价实、公平无欺、城市经营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最终一定要为其付出代价。

③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如果违背诚实的原则,就无法塑造完美的社会形象,也就没有信誉可言,最终失去的必将是企业的生命。

7.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具有什么危害? 128 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背诚实经营原则的突出表现之一,它不仅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也会使自己付出应有的代价。

8、如何理解“市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 130、131 ①市无信不立。取信于市,是企业、企业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前提。契约、合同、借条等,都是自己的庄严承诺,都应该切实地加以履行。

②重信守诺,是每个成功企业发展的法宝,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持的做人原则。 ③人无信不立。取信于人,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切实地履行自己的承诺。

上一篇: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下一篇:平凡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