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统计制度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统计制度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工程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文章围绕企业一套表制度如何做好基层企业统计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加强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的意义,对目前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如何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有效统计制度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有效统计制度管理论文 篇1:

对湖南省金融机构执行专项统计制度情况的调查

摘要:人民银行专项金融统计制度建立以后,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专项统计数据增强了领导决策的科学性。调查发现,目前专项统计制度仍然存在统计基础薄弱、制度不完善、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信贷台帐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上报操作规程、标准化专项统计制度,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统计;统计制度;涉农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贷款

2006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制度体系,给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人民银行先后建立了房地产贷款、涉农贷款和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等专项统计制度。为了解这些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的执行情况,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更好地发挥专项统计数据的决策参考作用,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于近期在全省银行系统组织了专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为决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统计信息,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专项金融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较好

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房地产贷款等专项统计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体系,为总行宏观调控、基层人民银行监测区域经济,以及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全面、详实和急需的金融统计数据,也为各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极大地提高了央行金融数据权威地位。截止2009年12月底,我省大中小型企业贷款5562.85亿元,涉农贷款2594.28亿元,房地产贷款1307.34亿元,占同期全省贷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8.33%、27.20%和13.71%。

从调查情况看,各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情况较好。

1、人民银行及时贯彻各专项统计制度。我省省市两级人民银行每年都组织一期统计制度培训班,要求辖内金融机构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对于新增的专项统计制度,人民银行详细讲解新制度出台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并详细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和填报要求。每年以正式文件转发新的统计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将各专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对金融机构考核的重点,要求其准确填报专项统计制度数据,并严格执行交叉复核制度,对上报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

2、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各专项统计制度。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每年组织开展金融统计制度执行情况和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其中专项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发现辖内大部分报数机构都建立了针对各专项统计制度的操作规程,为了尽量减少手工操作,包括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都开发了相应的信贷管理系统,各金融机构都能按时向人民银行上报专项统计数据,基本上保证了各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从近几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情况看,除个别机构专项统计数据存在偏差外,数据基本准确,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我省相关金融运行情况。

3、专项统计制度成果应用良好。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数据从第一次加工出来,就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的关注。为更好地满足需求,人民银行及时将该报表数据编印到月报快报中,按月分送各级领导,省政府领导随身携带。涉农贷款已经成为省政府考核金融机构支农情况的唯一指标。房地产贷款数据已经为我省评估房地产运行情况,有效控制房地产风险的重要参考。三项统计数据已经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为决策发挥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专项金融统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统计基础有待夯实

1、企业划分标准不一

关于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民银行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对18个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共19个行业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依据是《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等文件。而《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只是明确了部分行业的企业划分标准,很多行业,主要是服务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省份,比如湖南、海南等省统计部门制定了服务业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这样湖南等省关于“服务业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标准,即人民银行标准和省统计局标准。银行业只能按照人民银行的标准执行,由此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省统计部门的标准可能制定在先,银行要修改执行标准有一定的难度。二是企业信息中,已经有了明确的企业规模信息,而且是根据省内标准划分,如果银行要重新划分,操作难度大。三是人民银行的信贷信息是根据人民银行的标准划分的信息,而其他部门是省内标准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一起分析比较时,很难剔除不同标准造成的影响,可能影响分析结果。

2、贷款主体形式多样、准确分类困难

——对于“个人贷款、企业使用”的情况银行统计归类不一。人民银行设立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主要是准确监测银行业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而实际情况与制度设计之初有一定的差异。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机构反映,部分企业法人认为以企业的身份进行贷款申请,过程繁琐,且费用太高,特别是可以抵押、质押的财物不够,于是不以企业为名进行贷款申请,转为以个人身份进行贷款申报,贷款实际用途仍然为其所经营的企业。这些贷款在统计中,部分银行机构将其统计为企业贷款、而部分银行将其统计为个人贷款,贷款主体的改变,对各专项统计数据、贷款分行业数据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农户贷款、非农户使用”影响涉农贷款准确性。“农户贷款”,字面含义为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个人贷款。人民银行统计农户贷款的作用,主要是监测银行对农户的信贷支持情况、对农村的信贷支持情况。当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农村进城务工、经商、开办企业的人员不断增多,农民的资金及贷款也必然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现在的农户不一定是真正的农户,农户贷款也不一定支持了农村,同时也有部分城市居民贷款到农村进行涉农产业,而没有进入统计范围,造成涉农贷款数据不能准确反映银行支农情况。

——乡镇经管站、企管站身份难以确定。前些年,为保护信用社债权不受损失,农村信用联社将破产改制的部分乡镇企业贷款落实到乡镇经管站、企管站头上,因此部分农村信用社将此类贷款也统计到企业贷款中。但是乡镇经管站、企管站的身份难以确定,他们的贷款归属也难以划分。

3、信贷基础信息不规范、金融机构之间差异较大

自从1997年人民银行实行全科目数据报送制度以来,金融机构上报人民银行的数据大多来源于会计科目和台帐。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人民银行推出了贷款分行业、助学贷款、下岗失业小额贷款以及各专项统计制度以来,会计科目设置无法满足人民银行统计需要,贷款数据大量来自信贷台帐。但目前对于商业银行信贷台帐的格式和信息内容,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金融机构台帐形式差异巨大,记录的信息不能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工作需要。各商业银行即使按照本行自己标准的格式,准确填写了各项信息,但由于人民银行的贷款分类繁多,同一贷款可能属于几个不同的贷款分类,还是不能准确地填报各类统计报表。

突出表现在: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由于科技力量不及其他银行,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手工台帐,由于台帐信息不全,很多信息还来自于贷款借据,数据采集工作量较大,造成准确性较差。二是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系统功能不全。如工行的信贷业务系统中的个人信贷管理系统,虽设置了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面积、利率、抵押品价值等参数信息,个人贷款档案相关信息也录入系统,但无法自动生成统计报表,需要业务人员按客户逐笔查询统计,不仅增加了统计工作量,也容易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三是部分大型商业银行报表设置与人民银行不对应。如农行会计报表中只设了单位房地产贷款相关科目,无法与人行的房地产信贷报表一一对应,造成统计人员在做房地产信贷报表时,很难准确填报贷款归属。

(二)统计指标设计有待完善

1、少数指标易引发歧义。虽然人民银行总行出台各专项统计制度时对大部分统计指标进行了指标解释,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指标易引发歧义。一是房地产专项统计月报指标中“房产开发贷款”的其中项“住房开发贷款、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其他房产开发贷款”等无明确的指标解释。二是由于存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开发住房和商业用房的情况,因而难以界定发放的贷款是用于住房还是用于商业用房。三是涉农贷款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与贷款分行业表中的“A.农、林、牧、渔业”分类方法不一样,前者按 “承贷主体所属行业”分类,后者按“贷款实际投向”分类,统计时易引发歧义。

2、部分指标设置欠科学。一是个人住房贷款表当月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发生额统计中,只包括个人住房购房贷款中新建房贷款、再交易房贷款的发放统计,其他指标的发生额均未设置。如:个人自建房的贷款不好归属,统计在个人购房贷款项下的个人住房贷款的新建房贷款项下,显然与实际不符,统计到再交易房贷款中,这也与实际不符,现在的制度没有适当的统计项目可以合理归属。二是部分报表指标过于细化,统计难度大。如工行反映当月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正常还款、部分提前还款、全额提前还款等指标必须依靠手工台账,统计难度较大,而这些统计数据作用非常有限。

3、涉农贷款统计指标复杂、执行难度大。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共有100多页,要全部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目前,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专项统计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各主要机构的分工如下:

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制度并负责培训金融机构总行和人民银行省级机构相关人员;

金融机构总行:贯彻制度,负责培训省级机构相关人员;

人民银行省级机构:贯彻制度,负责培训人民银行地市级机构和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相关人员;

人民银行市级机构:贯彻制度,负责培训人民银行县市级机构和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相关人员;

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培训相关人员,并上报相关数据。

从上面的分工可以看出,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经过很多层次的培训,而且由于信贷基础信息大多不是经过统计人员填报,而是由许多基层信贷人员填报,统计人员只负责审核和加工。调查认为,由于大多基层信贷、统计人员很难得到统计制度培训的机会,而只能根据制度文件理解执行,而复杂的制度,学习难度大,容易造成数据填报不准确。

4、统计指标外延不能适用情况的变化。一是制度不能适用贷款利率的变化。2009年人行新制度调整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在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统计中,新增低于基准利率[0.7,0.85]金额的区间,但制度要求为了保持可比性,低于基准利率0.85倍的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仍统计在低于基准利率[0.85,1]的区间,这样就产生了统计数据分类不准的问题。二是制度不能适用企业规模的变化。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一般以年末数为准。但是在一年之中由于信贷发放和资金注入等情况,可能会造成企业规模发生改变。而某些新建企业固定资产可能超过千万,但是由于生产活动与人员聘用尚未开展,按照统计制度则应归类于小型企业,该企业如果一旦全力生产则有可能成为大型企业,这都对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如何填报大中小型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产生困扰。

5、专项统计制度中需要增加辅助指标。住房公积金贷款虽然是当前居民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并未列入房地产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因而专项统计数据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房地产贷款情况,

(三)专项统计数据采集有待规范

一是采集方式、数据来源渠道各异。各金融机构统计基础、统计工作电子化差别大,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数据来源有相关报表、会计科目、电子化信贷台帐,手工台帐、贷款借据等,各行差别较大。二是人员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统计员由信贷业务人员兼职,人员变动频繁且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三是数据采集环节多。专项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业务部门,涉及到信贷、会计、统计、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由于报表涉及部门多、人员多、业务种类多,虽然应用了一些计算机技术,但信息软件的开发比较零散、孤立,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加上岗位人员换岗频繁,客观上加大了数据采集难度。

三、完善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信贷台帐系统。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泛征求各金融机构的意见,制定一套标准,统一规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台帐信息系统。在一个标准下,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扩充记录内容。这个标准必需明确信贷台帐必需登记哪些内容,特别是要按统一标准规范化贷款用途,详细记录企业的行业、主营业务、企业规模、重大事项变化情况等,为金融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制定统一的数据上报操作规程。由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人民银行数据上报操作规程。明确原始数据填报方法,杜绝原始数据填报的随意性。数据上报必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实行数据错误责任追究制度,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辖内金融统计数据,对辖内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统一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规范《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划分企业标准,完善统计指标,将满足要求的中小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以满足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需要。

(四)标准化各专项统计制度。将人民银行的各专项统计制度逐一规范化、标准化。每一个制度必需精练、容易操作。并为每个制度制定一个指标解释,详细解释每个指标的含义,填报要求,力求有一定素质的业务人员能在仔细阅读制度后,能准确填报相关数据。

(五)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共享专项统计成果。统计信息服务也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业银行经常需要在最快的时间获得同业比较数据。许多金融机构建议人民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发布专项统计数据。金融机构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查询到相关专项金融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金融统计制度》

[2]、《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金融统计制度》

[3]、《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金融统计制度》

[4]、《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金融统计制度》

[5]、《国际金融统计制度比较》杜金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作者:彭志明

有效统计制度管理论文 篇2:

“企业一套表”制度下做好基层企业统计工作的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统计制度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工程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文章围绕企业一套表制度如何做好基层企业统计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加强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的意义,对目前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如何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统计;企业一套表制度;内容;问题;措施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13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统计制度体系改革进程的深入实施,在统计“四大工程”中企业一套表改革深入实施。通过全面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和方法支持。但是可以看到目前在基层企业统计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加强企业一套表制度下做好基层企业统计工作的对策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施背景与意义分析

企业一套表制度是国家统计改革“四大工程”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从2012年2月18日开始全国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正式开始。通过在统计领域全面加强企业一套表制度体系改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统计方法和信息技術有效推动统计信息化改革进程有序开展,进而更好地提升统计信息化管理成效,最大限度减轻基层统计部门和企业的统计负荷,提升统计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干扰等不良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借助信息技术等加强数据的质量监督检查,有效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更好地推动统计制度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彰显成效。

2 企业一套表制度下基层统计工作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结企业一套表制度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虽然基层统计部门和企业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按时进行报表的汇总和上报,但是总体上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性工作有待加强。通过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体制改革,是更好地提高统计效率、优化统计结构的一种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模式,统计数据在信息收集处理方面逐渐从纸质形式变成了电子报表的方式,数据的录入依靠企业的统计人员进行自行汇总和上报,进而通过相关的联网直报系统上传至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虽然通过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企业统计人员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受到传统思维、理念的局限性,他们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按时进行相关的报表网上报送即可,没有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数据台账,相关的数据分析等工作也比较滞后。整体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这不仅不利于基层企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还会导致引发各种问题,不利于维护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二,基层企业统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大部分基层企业不够重视统计工作,需要充实统计岗位力量,很多企业没有配置专门的统计人员来从事统计信息化工作,并且企业会计兼职统计的人员调动频繁,统计队伍不稳定,企业对一套表制度相关的理念等宣传不够,将主要工作放在财务基础管理方面,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方面缺乏关注。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后,在统计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时间和质量要求,与此同时,对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企业在统计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视度有待加强,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统计业务培训等工作也需要结合实际及时开展,才能更好地提高统计效能。

第三,县级统计部门综合能力偏低。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后,对县级统计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提出了新的变化,企业可以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和传输,县级统计部门需要发挥好应有的监督职能,结合统计数据上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数据进行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与企业进行积极沟通,并监督其整改,才能更好地提高统计效能。但是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在开展企业一套表制度工程实施过程中综合服务效能低,这主要是由于统计部门和企业之间本身没有隶属关系,县级统计部门在如何做好基层服务,如何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做好统计数据管理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缺乏深度研究,相关的服务机制有待优化。

此外,目前虽然全面实施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统计工作一定程度上和地方政绩等相关,所以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基层企业统计数据方面的干预依然比较多,为了达到相关的目标授意相关部门在统计数据方面造假,加上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避税费等对相关的经济业务数据也进行虚报等,这些都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3 加强企业一套表制度下基层统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可以看到目前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过程中基层统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一套表制度推进成效,切实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一,提高基层企业对企业一套表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完善基础管理体系。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要求等进行宣传,提高基层企业对该项工作的科学认知,并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基层企业要紧密围绕新时期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夯实统计基础。要进一步完善统计组织体系,配置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并明确统计岗位的具体权责,确保各个岗位的工作有序独立开展。同时要加强相关统计台账的基础管理,既要完善相关的数据报表上传机制,也应当对各类原始数据、报表等进行汇总、分析和台账建立,确保各类数据有据可查、互相统一。此外,还应当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配置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优化统计办公环境等,切实保证各类信息数据有效汇总和传输。

第二,加强县级统计部门的综合管理。县级统计部门在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县级统计部门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主动为基层企业进行服务指导。对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做好调研分析,积极进行反映和帮助解决。围绕提高统计数据监管质量方面进行全面监督监察,对企业资质以及各类文件、资料等手续进行全面审查,对企业报送的各类数据等进行全面逻辑性和有效性监督,对企业在统计中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等情形进行全面调查,做好数据质量筛查和综合比对,从而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全面、及时和规范。

第三,加强统计业务指导与执法监督,提升统计队伍素质。首先,要紧密结合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发挥部门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数据等整合和共享,减轻基层企业的负担,同时要做好与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通过数据报表分析和共享等及时发现基层企业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调研和业务指导,提高统计数据参考决策利用价值。其次,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统计执法的具体目标、监督指标以及考核实施办法等,切实保证严格执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维护良好的统计市场环境。最后,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基层企业要在自身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对现有的统计人员开展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和统计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政策培训与管理,积极将岗位任职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等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提出新的工作标准,对企业一套表制度等相关的要求等开展系统的培训,并加强业务测试,切实提高基层部门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应当提升统计人员信息数据利用水平,引导他们积极通过企业一套表相关的联动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等及时找出统计数据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为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4 结论

总之,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下对于基层而言做好统计工作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政策和形势变化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和统计执法监督,这样才能切实推动基层统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统计效能。

参考文献:

[1]罗放华,谢华.基于服务型统计建设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优化[J].统计与决策,2016(8).

[2]张仿平.对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5(6).

作者:景向荣

有效统计制度管理论文 篇3:

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的调查研究与优化思路

摘 要 笔者结合自身在寿光市圣城街道财政经管统计站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管理知识,进行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的调查研究,找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旨在推动村级财务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 村级财务 改善状况 管理问题 高效管理

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村级财务制度的落实,全国各地区农村通过财务制度的运行进行财务管理,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的不良状况。然而,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与管理落实程度不同,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政策进行改善。

一、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村级财务制度是各地区的政府为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有效管理机制。这几年来村级的财务制度在我国各个地区得以落实,然而因为不同的地区财务管理状况不一,使得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表现在资金方面的管理上。

(一)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重视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发布多条政策来监督、控制并调整农村的财务管理。不少没有管理经验以及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村长作为财务主要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财务的管理需要用到会计的知识,不少村长并不具备会计知识,这样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就容易导致账目的不规范。加上村长掌握着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利,出现村级相关资金变动无凭据现象,资金使用无法有效管理。

(二)资产的实际管理不符合制度标准

农村的资产使用应该建立在广大村民的利益基础上,进行民主管理与使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资产使用并不符合相关制度标准。首先,在农村的财务资产承包中,出现承包不按照标准进行的不良状况[1]。不少的公共建筑、农田等农村资产并未让村民得以使用,而是被部分特殊权利的承包者低价承包使用。其次,村级公款使用管理中的问题。部分村级的干部凭借自身的干部权利,私自使用农村公款资产,导致农村应收账款混乱,许多借款收不回来,影响村级资产管理工作。最后,资产存款方法不符合标准。不少农村出现公共存款有许多开户、公共资产存入私人账户等问题,比如许多老式农村进行整改或者土地征用期间,资产存款不规范的问题出现较为普遍[2]。

(三)村级干部不重视财务制度的落实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多的村级干部将生产发展视为首要的工作目的,对于其他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不够重视,误以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存在与严格落实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财务制度成为一项摆设,而无法有效落实。甚至忽略村民所反映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不去开展财务管理问题的改善,种种不重视财务制度落实的现象都会加剧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致使不民主的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在我国的各大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不少的村级干部不了解国家所颁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标准,国家的有关村级财务制度整改也就无法真正服务与农村财务管理[3]。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方案

财务制度的落实有效程度关系这农村资产的使用有效水平。因此,各大农村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针对我国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不良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一)按照制度标准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

首先,村级的资产存款要按照标准进行一体开户管理,对村级的现金资产加强管理。在村级干部中设立相应职责和权利的职位,并让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各个农村的一切收入与来款要及时存入相应的户头中,预留出部分现金资产作为备用资产。其次,把财务的管理和使用权利进行规范分解,改变一个人掌握所有财务管理权利的状况,避免财务使用不明的现象出现,让几个人共同分担财务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比如财务使用发票以及收据要经手几名村级干部的盖章,在村级的干部内部形成一个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款贪污的现象出现。最后,开展持续性的审计制约,村级财务管理者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会对审计操作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村级的财务管理单位要积极进行审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以及管理知识、会计知识的学习,尽可能提高村级的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效率。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手段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建立一项家庭承包经营制联合统分制度的生产经营机制,尤其农村的经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多种生产经营制的出现是为了多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方式与手段。所以,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迎合农村的公有制生产形式,进行财务制度的创新与优化管理,整合优秀的财务管理手段,将生产重点从生产转移到管理,油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财务使用和控制,实现农村财务的高效分配,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生活与经济水平的发展。

(三)推动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的财务管理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以及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个村民成员都有权利参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推动财务的民主管理制度,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财务管理的完善,并切实进行财务的公开管理,维护各个村民的有关合法权益,特别在较大的财务使用问题上,要集合村民的意见,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规划之后在进行财务的运行,切实达到透明的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三、总结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构成之一,其发展状况以及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会对国家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直接性以及整体性的影响。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实现村级财务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小定.十年会计委托代理五创新.农村财务会计.2010(08):52-53.

[2]韩炜.浅谈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的方向.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7):98-99.

[3]李爱君.加强村级财务监管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财政监督.2011(21):47-49.

作者:崔守江

上一篇:建筑结构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用工合同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