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分级护理标准

2022-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妇产科分级护理标准

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分级护理制度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20例患者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制度,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120例患者为医护组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选取两年度科室内工作人员67例,观察比较两年度科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医护人员对传统组护理制度满意度为64.18%,明显低于医护组91.04%,两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1.23,P<0.01);传统组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指标评分均较医护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关键词】 妇产科; 分级护理制度; 医护人员共同制定; 应用效果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Grading nursing system; Made by the doctor and nurse;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Longhua New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1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38

分級护理意指临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根据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分别为患者提供级别不同的护理措施。临床主要分成4级护理,分别包括一、二、三级与特级护理[1]。妇产科分级护理工作在现代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科室特殊性,且一般患者病情均较为急,科室需要为其提高人力、资源及设备等全方位保障,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2]。且妇产科与一般科室的分级护理对象划分标准应当有所区别,不同科室应由科室内相应的医护人员根据科室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实施治疗与护理计划,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6]。本文研究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分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妇产科于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进行分级护理制度改革,其中2014年

3月-2015年3月期间选择120例患者为传统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制度,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1.00±9.13)岁;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选择120例患者为医护组实行由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均为女性,年龄19~47岁,平均(30.00±10.62)岁。纳入标准: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较好,住院时间小于7 d天并无严重并发症[7]。排除标准[8]:在妇产科内死亡的患者;病情在短时期内恶化患者;患者有一定意识及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调查。两组患者的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精神意识及文化程度、年龄、孕产次数及产婴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两年度科室内工作人员67名,

其中男3名,女64名,年龄24~50岁,平均(33.00±10.02)岁。医护人员纳入标准:两年度均在科室任职的医护人员且身心健康,精神正常,并排除实习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均取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传统组按照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由医生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分级护理标准决定分级护理级别[4],护士按医嘱执行,科室质量督导小组定期进行规范化护理服务考核,成绩列入年终量化总结。(2)医护组以传统的分级护理为基础,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共同决策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整体目标,明确分级护理级别和双方的具体任务,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动态评估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①科室护理人员由护士长进行职责划分,划分成4个等级,对每个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明确划分,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对科室护理质量提高不断做出努力。0级护士日常工作范围为生活护理,即为患者提供各种基础护理,包括晨晚间护理及科室卫生等工作[9]。1级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职称为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基础治疗操作。2级为护师,工作年限较长,负责患者的整体护理计划与治疗。3级护理人员为主管护师级别,日常工作为协助护士长共同完成科室护理工作,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②科室应制定两组责任小组,每组包括4级护理人员,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及班次,对于本科室收治患者进行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措施,由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护理人员同时协助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判断等工作。临床采用英文ABCD劃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A级:此级别患者病情最为严重,需要接受特级护理措施,患者生命体征难以维持正常,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工作,患者有随时病情恶化可能性;A负级: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只能得到暂时性维持,需要同时接受两种以上级别护理干预措施;B级:此级别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进行一种护理干预措施;C组:接受科室内一般护理措施;D级:经科室内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恢复较好[10-11]。而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级别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24 h不间断床旁护理,B级患者需要由1~2名护理人员进行看护,依次递减。③科室护士长应及时调整科室班次,合理安排白班与夜班值班人员,尽量做到夜班时护理人员及医师水平相当,并具有较好应变能力,做到人力均衡[12]。④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对护理级别给予清晰界定,护理人员根据分级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由责任护士执行,如遇到疑难问题或有分歧时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召集全体当时在岗医护人员一起协商讨论,以致达成共识,如果患者病情好转或恶化,则由医护人员共同决定并调整护理级别[13-1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医护人员对科室分级制度制定模式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包括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较高者,科室护理质量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医护人员对两组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比较 妇产科医护人员对传统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为64.18%,明显低于对医护组的满意度91.04%,妇产科医护人员对两组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1.23,P<0.01),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 传统组患者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医护组,两组患者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科室实施的分级制度均为医师判定,护士执行,但随着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临床有学者开始提出实施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制度的理论。过去,临床一般医师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病情症状及各项检查等决定此患者的护理级别,而护理人员主要工作是依据医嘱为患者执行相关级别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工作缺乏自主性及主观判断性。且大部分临床医师接受临床技能及专科知识培训,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对于护理工作内容缺乏一定认知,医师对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不能够敏锐察觉,且其判定分级护理标准仅仅是从疾病诊断方面出发。此种判断往往不够全面,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及内心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因素,这种形式下有可能会造成护理与治疗对患者自身需求产生矛盾,且妇产科患者与普通科室患者又有所不同,其疾病相对而言,更为复杂,护理工作中需要面对问题则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单独听取医生意见来判定患者分级护理级别,而应结合护士意见,双方共同研究判断,选择最适宜患者病情的护理级别,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对于疾病治疗互通性,双方之间协作更对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影响,因此妇产科实施医护共同制定护理级别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3]。

有研究发现,对妇产科实施护理级别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模式后,大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对本科室改进级别的护理制度感到满意且会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年度里对患者实施传统的分级护理制度,科室医护人员对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仅为64.18%,明显低于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年度里对患者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的91.04%,医护人员对两种护理制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传统分级护理制度的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了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对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国内外相关文献[17-18]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分级护理制度模式而言,妇产科通过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分级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还能提高医护人员对由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的满意度,同时对加强医生对疾病护理层面知识的理解及认知、了解患者病情在护理层面存在的风险及有效提高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20]。

参考文献

[1]罗彩凤,吕妃,张敏,等.护士对现行分级护理制度构成主体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11-13.

[2]徐筱萍.护理分级标准解读与临床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1):92-96.

[3]罗彩凤,吕妃,张敏,等.患者对现行分级护理制度认知与评价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5):46-48.

[4]周云红.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學院学报,2012,33(6):830-832.

[5]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6-1138.

[6]翁红亚.影响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5):452-453.

[7]丁俊琴,闫晓丽,崔怡,等.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53-56.

[8]谢彩霞,肖静蓉,周敏,等.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16-719.

[9]滕海英,彭雪娟,赵翠松,等.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细化分级护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5-147.

[10]闫晓丽,崔怡,丁俊琴,等.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在不同疾病患者护理级别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77-779.

[11]柏亚妹,宋玉磊,刘蓉芳,等.普通成人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及内容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8):562-566.

[12]王爱丽,王燕,梅现红,等.延续分级护理对11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20):2866-2868.

[13]周云,罗彩凤,张敏,等.国内外分级护理现况对我国的启示[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10):712-714.

[14]石永丽,王艳侠,孟俊芳,等.妇产科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4):5-7.

[15]叶旭春,刘朝杰,刘晓虹.基于扎根理论的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构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45-649.

[16]尚少梅,李晓翠,邓述华,等.国内外护理分级的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7-10.

[17]姜珊,宫建美.住院病人对新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121-123.

[18]张小青,蔡艳丽,李媚,等.整形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改革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4,29(4):11-12.

[19]郭燕红.分级护理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5-6.

[20]曾锦,邓艳红.质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1):115-116.

[21]侯香传,李亚洁,夏燕飞,等.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12-214.

[22]孙秀杰.新医改形势下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6-09-05) (本文编辑:周亚杰)

作者:吴妙君 周利琼 林丹凤

第2篇: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出200位中职护生,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是以“仿真模型人”为主再施以教师标准化病人(TPS)辅助教学,后者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为传统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当教学计划完成后便实施考核,根据考核表现与结果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時调查评估中职护生和TSP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中职护生和TSP一致对TSP教学效果施以好评。结论:TSP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在护理专业实际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教师标准化病人;妇产科;技能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这门临床类学科本身就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着重于技能方面的专业必修内容,而技能教学着重于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对护生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极为重视。一直以来,传统护理技能操练和教学过程中,选取的对象通常都为“模型人”,未能进行有效的护患交流,实施的是“哑巴式”操作,在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时只能靠自己反复摸索,很难找准切入点。为此,以“模型人”为主再施以TSP辅助教学的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方法,能够兼具标准化病人(SP)具有的基本职能与优势,并能够有效实现指导者、学习者以及模拟病患各自的功能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

以本校二年级中职护生为抽样对象,应用群体随机抽样的方式择选出200位中职护生,全部是女性。随机分成两大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人。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是以“仿真模型人”为主再施以教师标准化病人(TPS)辅助教学,对照组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

2、教学方法

选出200位中职护生,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是以“仿真模型人”为主再施以教师标准化病人(TPS)辅助教学,后者实施的护理技能教学方式为传统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当教学计划完成后便实施考核,根据考核表现与结果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调查评估中职护生和TSP的教学效果。

首先安排一位教师对全部护生进行统一授课,讲解具体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操作前准备物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关键点,并示范具体操作。接着以4人为单位进行分组练习,每组配以一套操作工具和一个“模型人”。给观察组各小组分别给予一个TSP负责实施情境创设,适当指导和指引护生进行操作。由TSP提供一份模拟医嘱,描述自身为25岁孕妇,孕32周,1周产前检查臀先露,胸膝卧位一周后复查,腰背酸胀,双下肢轻度水肿,定期产前检查,护士根据孕妇情况应施以产科腹部检查,包括测量宫高腹围,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等,而TSP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焦躁情绪,由护生评估病情,并依据评估结果择选产前检查需要的工具,并摆好孕妇的体位,先由学生自己摸索如何与该类孕妇进行沟通,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实施孕期健康宣教,接着再给以指导。

在对对照组进行统一示教后进行分组练习,给各小组分别提供一位专职老师负责具体的操作指导,但不提供TSP及情境创设。

3、教学效果评价

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教学任务接完成后,便统一实施相应的考核,考核分值达到90分者为优,90分以下达到80分者皆为良好,80分以下达到60分者皆为合格,未达到60分者被评为不合格,依据护生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过程运用的是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而等级资料的比较运用的是秩和检验。

二、结果

两组护士生操作成绩比较(min ,X±S)

根据上表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对比结果所表现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考核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和护理实验操作技能及考核成绩

这次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护生为相同变量,以教学方法为不同变量,对护生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TSP教学,一种是传统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护生成绩明显低于TSP教学,这表明了TSP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其显著的优点,能够把机械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学习,因为课程设置的一些障碍,需要护生有较广的知识面,能够敦促护生利用碎片时间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了护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所需费用低,培训时间短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保护隐私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逐渐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逐渐重视起来,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更加注意对自身隐私和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不想被医生当做实验的样品,尤其是妇产科这类涉及隐私部位较多的特殊科室更是如此,也因为此护生得不到实际操作的锻炼,让医学临床教学面临很多阻力,让护生的成长遭受严重阻碍,SP技术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国内很多学校已经把SP教学运用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反响。我国中职院校学制短,一般都是3年制,在校时间大概一年半,学生数量多,因此对SP的需求量非常大,SP的投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入,这导致我国中职院校的经费经常入不敷出。

3、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的不足之处

TSP教学也有它的缺陷和弊端,因为职业SP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方面的应对策略都是非常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因此护生跟SP接触时,所面临的阻碍远远比不上跟实际病人的接触,护生在面对实际病人的时候,由于实际病人经常会表现出各类突发情况,这很容易让缺乏经验的护生手足无措,这些表现属于临床及经验缺乏,可以通过临床经验的弥补来解决。此外,TSP属于正常人,并没有实际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因此无法表现和演绎出实际病人的那种症状表现,这让医护教学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很多护生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会有压力,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不懂得如何问诊和体检,不懂得怎么跟病患和导师交流,这对于发挥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护生的心理素质交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结论

TSP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成效,可帮助护理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够深化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应用;可有效掌握护患沟通所需的基本技巧;增强独立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信心;可将所接收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在护理专业实际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 杰.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3(8):219-221.

[2] 朱前进. 教师标准化病人、学生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7(11):191-193.

【作者简介】

梁莹元(1987—),女,本科学历,广西河池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教学与研究。

作者:梁莹元

第3篇:基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医疗卫生环境出现的变化让实践教学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医学模式教育配合标准化患者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医学院学生临床护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临床护理技能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对妇产科教学、医学模拟、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的临床运用进行探讨,从而为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化患者;妇产科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是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于一体的临床专业主干课程,具有显著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锻炼,特别是产科医护工作将会对母婴安全造成直接影响,任何不慎操作都可能导致意外。所以,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相关学习活动提供相应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工具。

一、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特殊性

妇产科护理包括女性特有病理、生理、生育调控等,和其他各种器官系统相比较,女性生殖系统也是相对敏感的一个系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在就诊以及住院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愧疚心理,这就很难让她们接受护理学生的实践。而且,医学院学生因为刚参与临床护理实践,面对患者时可能存在胆怯、害羞等不良心理,失去各种实践机会,或者受到这种紧张情绪的不良影响,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医学模拟教育

医学模拟教育属于通过使用模拟技术对仿真患者、临床情境进行创设替代真实患者开展的各临床学教学实践。医学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设备所创设的模拟临床场境和患者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实践资源已经在当前临床实践教学中凸显出相应的优势,特别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优势更加明显。

首先,直观性明显,女性生殖系统位置较深,妇产科很多临床实践、操作都需要在盆腔内进行,包括人工流产、分娩、宫内节育器取放等,这些实践操作都无法直接观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通过复杂的示教、讲解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各种抽象操作。医学模拟技术把临床解剖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巧妙结合在一起,创设出全方位、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教师可以在这种简单的操作中更加具体、直观地对抽象的动态过程进行展示,把各种看不到的操作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

其次,人文关怀明显,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盆腔检查等操作都涉及患者的隐私。常规性的实践教学虽然有很多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教学,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通过医学模拟教学,保证患者隐私在不受到侵犯的前提下完成各种临床护理实践操作,这也符合人文关怀和伦理标准的要求。

三、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运用优势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逐渐普及,职业教育也开始面临着学生生源素质逐渐下降的问题,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喜欢表现、抽象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临床工作充满好奇。而传统的教学大都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他们容易产生各种依赖心理,也容易产生厌倦或者疲劳,听课效率较为低下,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优势所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护理教学过程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模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学会动手、动口以及动情。

其次,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功效。传统观的妇产科护理教学依然选择的是基础、临床以及实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出现脱节,学生缺乏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患者、围绕案例让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完成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提出了系统的护理诊断,并保证护理措施得到顺利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护理教学的缺陷,并把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优化,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患者两种模式有着相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临床护理教学之外建立对临床护理实践活动进行模拟的环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面建立起更加立体生动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很容易涉及患者的隐私,因此,选择正确积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高级的模拟系统都无法替代真正的临床实践,模拟患者和真实患者查体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为未来医学事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于,徐明娟.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6):587-588.

[2]徐括琴.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在妇产科美容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4(4):27-28.

[3]程春霞,薛敏,夏爱斌.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4):649-650.

[4]曾飞,高荟荞,薛敏.标准化病人结合医学模拟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1):44-45.

[5]周利冰,李侨华,王浩.医学模拟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3(4):60-64.

编辑 王亚青

作者:余欣

第4篇:妇产科分级护理标准

一级护理

护理指征:

1、重度妊高症,宫外孕出血性休克,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前置胎盘、妇科癌症晚期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羊水栓塞的患者

2、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外阴广泛性切除及腹股沟沭巴清清扫术等术后24小时内。

3、盆腔清扫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剖宫产术48小时内。

4、毁胎术、产钳术、子宫肌瘤核除术、娠合并卵巢蒂扭转24小时内。护理要点:

1、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的效果,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对重度妊高症,宫外孕出血性休克,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前置胎盘等重症患者协助床上使用大便器,会阴清洗2次/日,给予心理护理。

4、维护病人的卫生,仪表仪容,做好晨、晚间护理每日1次。

5、 给孕妇讲解围产期保健知识, 协助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

6、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建立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协助其科学进餐

8、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帮助整理私人物品,按需及时整理床单元用物。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孕产妇;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2、各类妇、产科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

4、协助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

5、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和指导。

6、维护患者卫生、仪表及仪容。根据其要求协助更换衣裤、刷牙漱口、洗脸、梳头、洗头、擦身、剪指甲等。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协助其科学进餐。

8、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建立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9、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整理更换被服。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的孕产妇。

2、生活能自理,择期手术的患者。

3、 生活能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指导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对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

5、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整理更换被服。

第5篇:产科分级护理标准

分级护理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制定护理级别

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或重症监护的孕产妇,如子痫,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肝衰竭,妊娠合并心衰,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合并外科急症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2.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孕产妇

3.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孕产妇

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孕产妇

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等

2.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级),中央性前置胎盘等

3.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Ⅲ期,先兆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SLE,妊娠期重度贫血,妊娠合并肾病综合症,妊娠合并重度肝炎

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但仍需住院观察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期待期,瘢痕子宫,宫颈机能不全,双胎,过期妊娠待产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甲亢,肝炎,中度贫血等孕妇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孕产妇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孕产妇

3.正常足月妊娠待产的孕妇

分级护理要点

特级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协助或指导新生儿喂养

7.协助并指导孕产妇清洁卫生,根据其要求更换衣裤

8.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协助其科学进餐

9.必要时指导留取各种标本

10.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帮助整理私人物品,按需及时更换床单元用物

11.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孕产妇,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母乳喂养指导

4.协助并指导母乳喂养

5.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和指导

6.协助并指导孕产妇清洁卫生,根据其要求更换衣裤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指导其科学进餐

8.必要时指导留取各种标本

9.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10.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帮助整理私人物品,按需及时整理床单元用物 二级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孕产妇,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协助或指导母乳喂养

5.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和指导

6.指导孕产妇清洁卫生,根据其要求指导更换衣裤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指导其科学进餐

8.指导留取各种标本

9.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10.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整理更换被服

三级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孕产妇,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指导母乳喂养

5.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指导

6.维护孕产妇卫生,仪表及仪容,督促按需更换衣裤,洗脸,梳头,洗头,擦浴,剪指甲,三餐前洗手,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指导其科学进餐

8.督促及时检查,指导留取各种标本

9.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10.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整理更换被服

第6篇:产科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

1.一级护理 (1)一级护理依据

1)手术或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2)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一级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出入量记录;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对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患者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进行管路护理等。新生儿脐带护理,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 2.二级护理 (1)二级护理依据

1)病情稳定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剖宫产后恢复期,顺产后及正常待产期间;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2)二级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会阴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5)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 3.三级护理 (1)三级护理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的产妇及则其手术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三级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部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

5)帮助孕妇维护卫生,仪表仪容。 6)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

第7篇:分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特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2、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

3、24小时有专业护士负责。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

4、抢救药品、设施准备到位。

(二)一级护理

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I类:病情危重。 2)一级护理-Ⅱ类:生活不能自理。

3)一级护理-Ⅲ类:自己能活动,但病情不容许活动。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一级护理-I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可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或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2)一级护理-Ⅱ类:①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②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3)一级护理-Ⅲ类:①根据病情观察记录(具体内容、时间严格执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要求);②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③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二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恢复期,可自由活动或部分生活能自理。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①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②根据疾病需要,按时完成健康指导。

(四)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基本生活需要标准

1、个人清洁:①头发清洁,梳理整齐;②面部清洁;③口腔清洁,无异味;④皮肤清洁,无血迹等;⑤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擦洗1-2次;⑥手足清洁,指(趾)甲长短适宜,甲下无污垢;⑦新患者应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

2、床单位清洁:①床单、被套、枕套清洁;②床旁、桌面、桌内清整齐;③小桌内用物及食物分开放置;④患者出院后,床单立即更换,床旁清洁。

3、饮食:①协助患者进餐(早、中、晚);②根据患者需要协助饮水、进食水果。

4、排泄:根据患者需要及时给予便器,用后及时取走。留置导尿患者定时夹放尿管。

(五)特、一级护理达标的基本保证措施

1、个人清洁

1)头发:每周洗头I次,每日梳理。

2)面部:每日洗脸2次,剃胡须,每周2次。 3)口腔:每日口腔护理2次。

4)皮肤:夏季每日擦澡。每1-2小时翻身1次,每日消毒各种管道周围皮肤。 5)会阴:每日会阴冲洗1-2次。

6)手足:餐前15分钟洗手,每日洗脚1次,剪指(趾)甲,每周1次。

2、床单位清洁: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每周最少更换l次;每日湿扫床1次;床旁桌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l次,随时整理桌面;床旁桌内物品每周整理l次。

3、饮食:根据医嘱或病情,每日喂水、喂水果2次。三餐喂饭。

4、休息、睡眠:每日午睡及晚睡前护士协助熄灯,拉窗帘。出入病房动作要轻。

5、排泄:使用的便器在床边放置不能超过5分钟,3天无大便者,给予开塞路或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六)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健康指导内容

1、入院宣教内容

1)探视制度,陪住制度,作息制度。 2)医院环境,病区环境。

3)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姓名。 4)查房、治疗时间。

5)物品保管注意事项,防火,防盗安全知识。

2、疾病宣教内容

1)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主要治疗方法。

2)目前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主要药理作用。

3)介绍该疾病对饮食有无特殊要求,如有特殊要求,应介绍怎样合理膳食。

3、检查前宣教内容

1)介绍检查的项目名称和目的。 2)介绍检查前的准备内容。

4、检查后宣教内容

1)介绍检查后须观察的内容及意义。 2介绍检查后注意事项(饮食,活动,卧床等)。

5、手术前宣教内容 1)介绍手术名称。

2)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和目的。

3)介绍术前备皮的目的,术前用药的目的。 4)介绍术前配血和药物过敏试验的目的、意义。 5)指导训练床上排大小便,介绍训练目的。 6)ICU,手术室按照自己的宣教内容。

6、手术后宣教内容 1)卧位的意义。 2)各种管道的作用。 3)拆线时间。

7、正常分娩后宣教内容 1)按照专科内容进行每日宣教。 2)介绍产褥期产妇的正常保健内容。 3)指导母乳喂养,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

8、出院指导内容

1)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服药方法、饮食、活动、休息等方面。 2)出院后应注意观察的内容。 3)术后复查时间。

4)出院后的护理方法与技巧:①对带有胃管、尿管等患者出院时,向家属介绍注意事项并能演示操作方法;②向卧床患者的家属演示翻身、皮肤护理、取放便器的方法。

(七)分级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标准

l、病房护士长掌握特、一级护理总人数,以及一级护理I类、Ⅱ类、Ⅲ类的人数,掌握患者姓名、床号,危重患者的病情及主要护理问题。

2、责任护士掌握所管患者总数,特、一级护理患者的床号、姓名、患者病情,当日护理问题、特殊检查及治疗等。

3、责任护士每日按特、一级护理患者的不同护理内容,做好计划,给予实施,同时记录。

4、护士长每日检查责任护士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情况。

(八)护理过程控制标准

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各项护理有统筹安排计划,各项护理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护士长每日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及评价患者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质量控制标准

(一)质量控制范围

1、核对上一班准备的液体及药物。所用输液剂量准确,执行时间准确,浓度准确。

2、配制液体时符合配伍禁忌,凡加过药物的液体标记清楚输液卡上记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更换液体后要签名,打勾,标明更换时间。

3、操作从始至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患者输液过程中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食、饮水及大小便)。

(二)静脉输液过程控制

1、“三查七对”,询问患者是否排便并协助。

2、合理选择血管:保护静脉,尽可能使用非惯用手。

3、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穿刺不成功,护士主动道“对不起。”

4、输液成功后,护士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5、为患者摆好体位,使患者舒适,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全过程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6、为患者摆好呼叫器,放在手能触及的地方。

7、对输液患者每30分钟巡视一次。巡视内容:液体量、穿刺部位、患者有无不适、有无生活需要。输甘露醇后20分钟左右,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8、护士能主动换掖及时拔除,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9、患者知道按压针眼的方法。

10、按要求整理用物,分类放置废弃物。

11、患者如不满意,静脉输液护士要负责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12、护士长征求患者对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是否满意。

(三)静脉输液效果质量控制标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顺利。

2、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配合操作并满意。

3、静脉点滴通畅,患者无不良反应。

4、执行医嘱正确,符合治疗要求。

5、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的性质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6、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8、加强巡视,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排除输液故障。

(四)关于静脉输液的相关规定

1、输液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准备输液操作前,一定要根据输液卡及床头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及药品名称、浓度、剂量、给药时间、用法。

3、检查输液瓶口有无松动,药瓶、安瓿玻璃有无裂缝,药品有无过期。

4、配置药品严格遵照医嘱及药物配伍禁忌,根据用药时间现用现配。

5、配药时认真查对输液卡,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品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浓度、配置后签字。

6、输液卡一式两份,每配一组液体后,应在治疗室输液卡上划“√”,切不可将所有药品都配完后再填写。

7、更换液体时先进行查对,再在病房输液卡相应的位置上,用红色的笔画“√”,并签名。

8、各班交接班时,一定要根据输液卡交接液体情况,凡输液卡未画“√”的药品,一律视为药未给。

9、输液期间,必须经常巡视,不可依靠家属观察液体输人的情况,静脉输液外渗不得超过直径5cm。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出现任何问题及时解决。

10、每日16时后,方可摆放下一日的液体,不得在16小时前将输液卡撤掉。

药物过敏试验质量控制标准

1、询问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皮内试验药物必须为原药物,不能用同类药物代替。

3、皮内注射剂量要准确,严格执行规范标准。

4、试验结果判断有疑问,应两人核对后方可确认,过敏试验阳性禁用。

5、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在医嘱单、病历夹、护理记录单上用红笔注明过敏,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停用此药24小时以上,应重新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7、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治疗盘内备有肾上腺素。

8、试验阴性者,第一次注射后要严密观察20-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测量生命体征质量控制标准

(一)测量生命体征标准

l、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生命体征3-4次,连续测3天。

2、住院患者自入院之日起3天后,常规每天测量生命体征1次,同时记录每日大便次数。

3、体温发热者(37.5°C以上包括37.5°C)每日测量生命体征4次,连续测3天。

4、手术后患者每日测量生命体征3-4次,连续测3天。

5、手术或检查患者,每日晨测量生命体征。 (二)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

1、每日测量l次,测量时间为12时或16时。

2、每日测量4次,测量时间为7时、12时、16时、20时。

(三)测量生命体征过程控制标准

l、测量生命体征前清点体温表数量,用于净纱布将体温计表面的浸泡液擦干,检查有无破损,将体温表甩至35°C以下。收回体温表放入到0.1%新洁尔灭中浸泡并清点数量。

2、每天体温单第1页要写日期。

3、确保测量生命体征的准确度,根据患者每天需测量生命体征的次数及所规定的时间进行测量(提前不能超过半小时)。

4、体温采用腋下表测量,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5分钟。

5、每次测量体温的同时测脉搏,呼吸,12或16时测量体温时,记录24小时大便次数。

6、数脉搏,呼吸时最少数半分钟,心率不齐者数1分钟。

7、对体温异常者,要及时给予处置,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处置后半小时到1小时,再次测量,观察处置效果,并对下一班进行交班。

8、按要求将所测生命体征绘制在体温记录单上。

(四)测量生命体征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1、体温单每天有日期。

2、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清楚。

3、按规定时间为患者测量体温。按时准确将所测生命体征绘制在体温记录单上。

4、体温单应保存1个月。

5、测量生命体征时护士必须配带有秒针的计时表。

6、对异常体温及3天无大便者及时给予处置。

7、护士长确认护士为患者所测体温、脉搏、呼吸及大便是否准确。

8、护士要对异常体温及无大便者的处置效果进行观察,如效果不佳,及时通知医生或采取其他措施,并对下一班进行交班。

发热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体温超过38.5°C时,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为患者施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后30-60分钟后,应再测一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

3、物理降温过程中,冰袋或冰水袋需用治疗巾包裹,根据患者高热程度及性质,放于适当位置(如放于腋下、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等)。

4、物理降温过程中,护士应勤巡视,观察,保持冰袋或冷水袋的水冷程度,视情况每1-2小时更换冰袋/冷水袋l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更换冰袋的个数及更换时间。

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需由护士完成,不得交给家属,护士应按规定浓度配制酒精溶液。

便秘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l、凡患者连续3天无大便时,护士需及时报告医生。

2、除禁食、手术等特殊原因,连续3天无大便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给予处理(遵医嘱使用润肠剂、缓泻剂、灌肠等)。

3、护士负责各种通便措施的实施到位。

4、采取通便措施24小时内,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患者大便次数及反馈效果,无效时应立即请示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

5、每日一次的体温测量时,询问患者24小时的大便次数,并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

出入量记录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出人量需由护士负责认真记录,不得交给家属完成。

2、为准确记录出入量,病房要备齐量桶、量杯、各种食物的水分含量表、出人量记录单等。

3、患者入量包括饮水量、给药、输液量、输血量及食物中所含水分;患者出量包括尿量、引出液、出血量、痰液、呕吐量、大便中所含水分。

4、出人量每12小时小结1次,每24小时总结1次,记录方法同护理文件书写要求。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标准

1、各楣栏项目填写齐全、正确,页数连续。

2、病情记录要连贯,使用医学术语,叙述准确恰当,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填写准确。

3、各种治疗用药记录清楚,写清中文药名或外文全称及浓度、剂量、用法,注明使用时间。

4、记录内容字迹清楚,无错别字。

5、各项生命体征的测量数值应随测随记,并准确记录测量时间。

6、记录用笔符合要求。

7、护士长定期检查。

8、出人量记录符合“出人量记录质量控制标准”。

急救物品质量管理控制标准

(一)急救药品

1、标签醒目,无过期药品。

2、药品数量与固定基数相符。

3、药品原包装,分类放置。

4、有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清点、签名。

5、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

6、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的主要作用,常用剂量和禁忌证。

7、护士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放置位置。 (二)急救物品及抢救设施

1、各种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过期。

2、固定基数与物相符,无多余物品,放置合理,使用方便。

3、各种急救物品清洁,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4、各种急救物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固定位置。

5、护士掌握各种抢救用物的用途,并会操作。

6、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抢救配合。

7、有专人负责清点及签名。

8、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 (三)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

1、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清洁,性能良好,备用状态。

2、各种抢救仪器有定期保养和维修记。

3、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有固定位置摆置。

4、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并会操作。

5、护士能及时辨别并排除报警原因。

6、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

静脉留置针质量控制标准

(一)操作前与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标准

l、仔细检查各种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做好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排空大小便。患者主动配合并满意

3、能根据血管情况及病情,进择合适套管针的型号。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5、操作熟练,穿刺一次成功,输液通畅,局部无疼痛、肿胀。未污染床单位。

6、留置针固定稳妥,采用无菌透明膜贴,注明穿刺时间,不影响 患者活动。

7、向患者交待留置针应注意的问题及脱落时处理的简单方法。 (二)操作后质量控制标准

l、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有无疼痛及不适。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2、对使用留置管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避免留置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3、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对冲洗有阻力,应考虑导管有堵塞,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应拔出,另行穿刺,以免将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4、外周静脉套管针每3天更换留置部位。

5、当发现敷料破损、脱落时,应及时更换,保证透明敷料的屏障和固定作用。更换透明敷料时,要防止静脉套管针的滑脱。

6、当发现使用部位出现感染症状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对局部进行必要的处理。必要时剪去留置血管内的套管部分送培养。

7.患者自理与合作程度及对穿刺套管针的认识。

预防压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护士了解患者病情是否允许翻身或搬动,了解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合作能力及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每日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有受压发红等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

3、皮肤的清洁度,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知识,掌握预防知识,能主动配合。

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调节室温在24℃-25℃,拉上窗帘或使用屏风遮挡。

5、预防压疮护理操作或协助翻身时,动作熟练,轻柔,不过多暴露患者,避免着凉。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

6、护士操作省时省力,解释到位,护患配合良好。

7、患者病情稳定,全身状况较好。皮肤清洁,感觉舒适,无发红情况。

口腔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2、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擦洗舌面及软腭勿过深,以防恶心。牙缝牙面应纵向擦洗。

3、棉球不能过湿,以免漱口液吸人呼吸道。

4、昏迷及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漱口,需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人,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张口。(开口器、拉舌钳等均应用纱布缠绕。)

5、正确选择漱口液,正确处理口腔疾患。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剂。

6、有活动假牙应清洗后给患者带上或浸于清水中备用,不可浸泡在乙醇或热水中。

7、操作前后要清点棉球数,防止棉球遗留在患者口腔内。

8、操作后患者口腔清洁、湿润,无口臭,食欲增强,感觉舒适,无口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9、患者及家属了解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并主动配合。

10、传染患者用物须按隔离种类及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昏迷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体位、基础护理符合要求。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将肢体放置在功能位,护士及家属知道基础功能锻炼方法。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口、鼻无分泌物、呕吐物,头偏向一侧,无窒息。

4、氧气通畅,氧流量符合患者需要,且记录完整符合要求。

5、静脉通道通畅,及时、准确执行各项治疗。

6、床单元清洁、整齐,平整,无血迹、尿迹。

7、皮肤完整,无压疮。

8、口腔清洁,无异味。

9、各引流管通畅,固定合理,无扭曲、打折及脱管。

10、烦躁患者有床边保护措施,无碰伤、擦伤及坠床。

11、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基本治疗、护理措施和阳性指标。

第8篇:护理差错分级评定标准

(1)一般护理差错: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评价标准:

a.各项护理工作违反操作规程,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尚未造成后果;b.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术语使用不当,项目填写不全,签名不完整,尚无不良影响;

c.标本留取不及时,尚未影响诊断治疗;

d.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给错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无不良后果;e.各种检查前准备未达要求,尚未影响诊断;

f.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外漏面积在3cm或3cm以下

(2)严重差错: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评定标准:

a.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给错药物,给病人增加痛苦;

b.护理不周,病人发生二度压疮;

f.监护失误,引流不畅,未及时发现,影响治疗,或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

3cm以上或局部有坏死。g.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外漏,面积达3cm

第9篇:五官科分级护理标准

一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趋于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内眼手术后、双眼包扎、青光眼术后等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2、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全麻术后,年龄在70岁或70岁以上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4、局麻术后6小时以内等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变化,严格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观察。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正确给药。

4.根据病情实施护理安全评估。

5.给予患者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服务项目

1、 晨晚间护理每日各1次,做好病室清洁整理工作。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会阴护理每日1-2次。

2、保持患者三短六洁,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剃胡须等。

3、指导肥胖,老年人,肌肉松弛的患者学会张口呼吸,观察口中分泌物及填塞物固定情况,评估鼻腔渗血情况。

4.做好管道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擦拭两次;伤口引流标识明确,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性、量;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

5、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等有标识、有措施、有记录。

6、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心理指导等。 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如眼科手术后恢复期,一般眼外伤,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2、术后第一天,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两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变化,严格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观察。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正确给药。

4.根据病情实施护理安全评估。

5.给予患者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服务项目

1.每日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各一次,必要时协助会阴护理及足部清洁每日一次。

2.患者合理摆放体位,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

3.做好管道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擦拭两次;伤口引流标识明确,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性、量;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

4.协助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更衣,做好指/趾甲护理,病性允许者协助床上擦浴每周1次。

5.做好安全评估及健康宣教。

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1.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2.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三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观察病情变化,严格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正确给药。

3.给予患者与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服务项目

1.每日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各一次,保持病室清洁。

2.做好安全评估及健康宣教。

上一篇:朗诵红色的七月下一篇:有关于读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