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检查指导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畜禽良种检查指导方案优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畜禽良种检查指导方案1

一、检查范围

2012年以来下达投资计划尚未竣工验收的畜禽良种建设项目,具体包括市肉用绵羊原种场项目、市良种肉牛繁育场核心群建设项目和市良种肉牛繁育场改扩建项目。

二、检查依据

主要依据《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以及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相关文件等。

三、检查内容

(一)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包括核查项目申报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等。

(二)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核查项目实施内容是否与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内容相符、下达的项目建设进度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等。

(三)项目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包括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到位、拨付与使用情况,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情况以及各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等。

(四)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情况。包括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等落实情况,项目产权登记及档案管理情况等。

(五)以往项目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四、检查方式及时间安排

这次畜禽良种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采取全面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听取汇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查询资料与现场提问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项目建设工作汇报,查看工程档案、财务账目及其它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建设情况,充分研究讨论,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检查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4月30日)为方案编制阶段。根据市局的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情况制定本市项目检查方案,并及时报市畜牧兽医局规划财务处和畜牧处。

第二阶段(5月1日—6月1日)为自查自评阶段。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对照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查自评,写出自查报告(应包括项目管理总体情况、主要做法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有关工作建议等内容),并将列入专项检查范围的项目实施情况录入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阶段(6月2日—7月1日)为检查整改总结阶段。畜牧兽医局将在项目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组织项目管理、技术、财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畜禽良种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做到“四查”,即查有关技术资料情况,核对项目建设内容所规定的仪器设备,向有关人员询问相关问题等;查有关土建工程情况,现场核实土建面积、内部结构和工程质量等是否达到项目建设要求;查“四制”等有关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人员培训教育、档案管理情况等;查是否按基本建设财务规定,专账专户管理项目资金,资金支出是否合理,中央资金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畜牧兽医局通过对项目的全面检查,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检查总结报告。检查总结报告要包括辖区内各项目概况,资金到位、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土建工程情况,仪器设备购置情况,制度建设、操作规程及档案情况,项目实施与运行情况,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评价,各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检查结论与建议等。

于7月1日前将项目检查总结报告(附项目单位自查报告)和项目检查情况表报市局规划财务处和畜牧处,同时通过金宏网报送电子文档。

第四阶段(7月2日—8月2日)为迎接重点抽查阶段。各项目单位认真自查和整改完善的基础上,做好准备,迎接市畜牧兽医局的重点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为更好完成本次畜禽良种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畜牧兽医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财务科、畜牧研究所等科(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全市畜禽良种建设项目专项检查的指导安排,组织开展全市专项检查相关工作。坚持“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每项内容检查完毕后,及时填写检查单(附件1)。

(二)严格程序,完善工作机制。专项检查工作,政策性、程序性比较强,检查人员一定要熟悉项目建设的各项要求,掌握农业部有关项目建设的规定和要求,熟知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和检查工作的方法步骤。在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查程序,不减步骤,不少内容,不降标准,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确保通过检查组检查的项目,经得起农业部的抽查考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项目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实施情况尚未录入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按时限及时补录。要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开展检查,以检查促验收,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三)认真查找问题,及时总结。要在分析项目建设单位自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检查实际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本市项目管理建设情况,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对于是2006-2008年下达投资计划,但至今尚未竣工验收项目,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

(四)坚持原则,严格廉洁自律。畜禽良种建设项目专项检查是一项责任心非常强、组织非常严密的工作。参加检查的人员必须坚持原则,恪尽职守,遵守纪律,清正廉洁,公正、公平、客观、实际地对待每个项目的检查,严禁营私舞弊,徇情贪赃。

畜禽良种检查指导方案2

为了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我省畜禽品种结构和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全国畜禽良种工程二期规划》、《河南省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现状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类种畜禽场275个,其中种猪场132个,存栏种猪4.45万头;种牛场5个,存栏种牛2612头;种羊场41个,存栏种羊12195只;种禽场84个,存栏种禽254万套,其它种畜禽场13个。这些种畜禽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良种畜禽33278万头只;全省有部级种公牛站4个,存栏采精公牛185头,年可生产优质冻精385万剂;家畜人工授精站点5386个,年冻精配种达460万头只,初步形成了育种、扩繁、推广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全省共有畜禽品种60个,其中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的有22个。采取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南阳牛新品系选育和开发、固始鸡家系选育和开发、卢氏鸡的品种选育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固始鸡和固始笨蛋已成知名品牌,远销十几个省。

引进国外良种畜禽的数量迅速增加。1998年以来,我省共引进种畜禽61批次,引进各类种畜禽36.84万头只,极大地丰富了我省良种畜禽品种资源,加快了畜禽良种化进程。

畜禽良种覆盖率和出栏率明显提高。良种工程建设推动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畜禽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猪、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76%和88%,比1998年分别提高了11个、6个和8个百分点;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27.6%、49%和111%,比1998年分别提高了4.1个、6.5个和9个百分点。

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初具雏形。良种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的形成,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中原肉牛带、中原肉羊带、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牛养殖基地、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豫东南水禽生产基地、豫北肉鸡生产基地和、豫南优质黄(麻)羽肉鸡生产基地等优势畜产品产区。

我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供种能力不足。我省现有种猪场年供种能力42.6万头,缺口87.5万头;种公牛站年可供冻精385万剂,缺口665万剂;种禽场年可供种禽3.3亿只,缺口2.6亿只;种羊和奶牛缺口更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育种手段落后。大多数种畜禽场生产条件简陋,生产水平较低,育种进展缓慢,依赖从国外引进良种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三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滞后。由于省级没有保种专项资金,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难以维持,处于种群减少、遗传特性退化的状态,个别品种濒临灭绝。四是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加了生产的盲目性。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畜禽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增加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建立与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利用畜禽良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加快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推动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实现新时期畜禽良种繁育建设的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1、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到20*年,新建种猪场112个,扩建102个,新增供种能力87.5万头;新建种牛场4个,年供优质种公牛600头,扩建四个种公牛站,年新增供种能力615万剂;新建种奶牛场达到20个,种奶牛存栏达到20000头,年新增供种能力8000头,胚胎移植能力达到10000头;新建种羊场60个,年新增供种能力10万头,冷精配种能力达到500万头;新建种禽场达到103个,年新增供种能力2亿只。

2、畜禽良种生产性能。

生猪:生长育肥期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料肉比3.0以下,瘦肉率65%以上,商品猪出栏率135%以上;

肉牛:18月龄体重从36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60%以上,胴体净肉率提高到50%以上;

奶牛:成年母牛头均产奶量提高到5500公斤以上,乳脂率在3.4%以上,乳蛋白率在3%以上,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牛奶体细胞数在10万以下;

肉羊:6月龄活体重达到4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50%以上,胴体净肉率提高到50%以上;

蛋鸡:存栏蛋鸡年产蛋量16公斤以上,料蛋比2.5以下;

肉鸡:6周龄体重2.5公斤,料肉比2.0以下;

肉鸭:

3、品种资源保护:新建或扩建品种资源场12个,活体保种基因库1个,对现有60个品种分别进行保种场保护区或基因库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率达到70%以上。

4、种畜禽质量测定:新建奶牛测定中心和种猪测定中心各1个,测定能力达到每年500头。畜禽原种场和大型畜禽良种企业全面实行场内测定。通过建设种畜禽测定站,完善场内测定设施,提高生产性能测定能力和育种水平。

经过五年的建设,组建大型育种企业集团1-3个,种猪、种牛及其冻精除满足本省需要外,面向全国供种;种羊、种禽基本满足本省需要;奶牛紧缺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全省畜禽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种畜禽质量监测得到加强,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体制和机制改革明显进步,科技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畜禽良种工程体系。

三、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及内容

(一)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1、猪

围绕提高生猪及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养猪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完善养猪业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加快种猪场的完善和提高,建设猪人工授精中心站,使种猪繁育体系的结构、布局和规模更加合理,并逐步组建我省的种猪育种企业集团。

扩建现有2个原种猪场;新建2个原种猪场。每场基础母猪达存栏600头以上,主要是种猪引进、设备购置、场内质量测定和环境保护等。

新建一级种猪场10个,使我省一级种猪场达到24个。鼓励有条件的原种猪场和一级种猪场开展联合育种,促进优良遗传资源的共享,提升我省种猪选育水平。

新建二级种猪场达100个。扩建二级种猪场100个,主要是猪舍改造、购置设备、环境保护等。

建立省级猪人工授精中心站1个,主要包括种公猪引进、猪舍建设、精液采集、检测、运输、储存设备购置,同时建立配套的人工授精网络。

到20*年,使我省种猪场达到243个以上,供种能力达133万头,新增供种能力87.5万头。

2、肉牛

利用现有资源组建肉牛育种企业集团。建立肉牛育种场,通过选育提高种牛生产性能,为全省及全国种公牛站提供优质种公牛;对南阳牛、郏县红牛开展本品种选育,并引入外血进行改良,通过横交固定,培育出适合我省省情的肉用牛新品系;逐步开展肉牛遗传评估,应用现代育种手段,不断提高种牛质量。

建立西门塔尔、夏洛来、德国黄牛、安格斯牛等4个肉牛繁育场。

扩建和完善省肉牛繁育中心、洛阳、南阳和许昌4个种公牛站,使采精公牛存栏达到665头,主要建设内容有:公牛引进更新,牛舍扩建,细管冻精设备及相关仪器的购置配备更新。

新建人工授精站点l000个。

到20*年,使我省种牛场达到5个,年供优质种公牛600头;种公牛站供种能力达到1000万剂,新增615万剂。

3、奶牛

加快奶牛良种引进和扩繁速度,提高种群质量;加大奶牛饲养小区和挤奶站建设力度,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是加强高产奶牛育种场和奶牛种公牛站建设,开展人工授精、DHI测定、良种登记、后裔测定和冻精质量检测,提高种牛质量和生产水平。

扩建现有2个种奶牛场,使基础母牛存栏分别达到1000头。

新建存栏基础母牛800头以上高产奶牛育种场20个,主要建设内容是:种牛引进、标准化牛舍建设、青贮窖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

扩建省动物胚胎移植中心,主要购置胚胎采集、性别控制、冷冻、储存、解活及其它必要的胚胎移植设备。与高产奶牛育种场相结合,大规模开展奶牛胚胎移植,全面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以省奶牛繁育中心为基础新建奶牛测定中心l个。

到20*年,种奶牛场达到22个,种奶牛存栏达到20000头,年新增供种能力8000头,胚胎移植能力达到10000头,使我省奶牛紧缺局面基本得到缓解。

4、种羊

充分利用资源和潜力优势,建立和完善种羊育种场;搞好我省地方良种的本品种选育,使其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和延续;利用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交,提高肉羊胴体重和出栏率。加快肉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新建波尔山羊、夏洛来羊、无角多塞特、杜泊羊原种羊育种场8个

新建种羊扩繁场52个。

新建羊人工授精中心1个。

到20*年,全省种羊场达到100个,种羊存栏达到6万只,年新增供种能力10万只,冷精配种能力达到500万只。

5、家禽

以满足居民对禽蛋、禽肉需要为目的,利用高产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单产水平,提升家禽生产的整体效益;搞好地方优良品种开发,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全省家禽业稳产高效发展。

扩建和完善现有8个蛋鸡祖代场,使其总规模达10万套;新建和扩建肉鸡祖代场各1个,存栏肉种鸡达到8万套。

新建父母代蛋鸡场50个,蛋种鸡存栏达到100万套;新建父母代肉鸡场50个,蛋种鸡存栏达到100万套。

扩建华英祖代肉鸭场,使其规模达到2万套;新建父母代蛋鸭场2个,使其规模达到10万套,基本满足全省商品蛋鸭饲养的需要。

到20*年,全省种禽场达到184个,种禽存栏达到477万套,年新增供种能力2亿只。

6、其他

种兔场的建立,按兔的经济类型建在各自的主产区,与生产需要相配套。

种蜂的繁育,以现有种蜂场为主,扩建和完善浚县种蜂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特种畜禽良种场的建立,要与市场需求及产品开发利用相适应,控制高代次良种场,杜绝以炒种为目的建场。

(二)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建立省级保种基因库,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对数量少或濒临灭绝的品种资源实行特别保护;在畜禽品种资源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优良遗传性状的遗传力;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珍贵遗传资源及时列入省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并申请列入国家名录实行重点保护。

扩建南阳牛和泌阳驴保种场;新建郏县红牛、信阳水牛保种场。

新建槐山羊、河南小尾寒羊、河南大尾寒羊、伏牛白山羊、豫西脂尾羊、太行黑山羊、河南奶山羊、太行裘皮羊保种场各1个,共8个。

扩建淮南猪保种选育场;

新建卢氏鸡保种选育场,供种能力达3600万只;

扩建固始白鹅原种场,供种能力达1500万只以上。

扩建固始鸡原种场,使其规模达到5万只。

新建活体保种基因库1个、新增10个保种区。

(三)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

实行全省统一布局,逐步建立省级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和跨区域性测定中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测定体系。

新建省级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1个,跨区域性测定中心4个。通过场内测定、集中测定和种畜禽拍卖的有机结合,促进畜禽品种选育,提高种畜禽质量。

建设内容主要是测定舍、隔离舍建设,设备设施,遗传评估、软件管理等。

(四)市场与信息网络体系

实行畜禽品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科学管理良种繁育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种畜禽生产和市场动态,向种畜禽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价格变化趋势,及时指导种畜禽生产及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建设1个省级信息网络服务中心,18个省辖市建设服务平台并与所属县(市、区)联网,实现全省畜牧系统协同办公。主要建设内容有:设备设施购置、系统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等。

四、投资概算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和体制创新力度,为二期良种工程建设提供支撑

根据良种工程二期建设的需要,调整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向和重点,整合技术力量,开展专业化服务。要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解决技术“瓶颈”和育种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胚胎移植等高新生物技术,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速度。把常规选育技术和现代选育技术相结合,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遗传评估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加快遗传进展。加快国有种畜禽场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加强重点种畜禽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育种公司。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提高良种培育和生产的科技水平。成立和完善育种协作组织,开展全省联合育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创立品牌和名牌,开拓国际国内种畜禽市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鼓励种畜禽场与国内外育种公司、种畜禽生产企业通过合资等方式建立种畜禽场或开展育种技术合作。积极开展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国际交流,争取有关国际组织和政府间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良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良种生产企业和育种公司建立信息平台,通过技术服务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销售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实力的大型育种公司可以与扩繁场和商品饲养基地相结合,走大场带小场、公司加农户的路子,推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保护、培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各地畜牧部门和有关协会要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信息服务体系,搞好良种登记工作,使每个企业的种畜禽生产性能都能上网查询。结合种畜禽测定工作,大力推行种畜拍卖,做到优质优价,推动种畜禽生产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购销和价格机制,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

(三)加强监督管理,实施种畜禽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分级建设和管理制度。省里重点抓好地方原种场、祖代场及有关质量检测中心等的建设和管理。省辖市畜牧行部门要做好扩繁场和孵化厂的建设和管理,搞好衔接,确保上通下达,灵活运转;二是建立种畜禽标准体系,提高种畜禽质量水平。制定和实施主要畜禽品种标准、种畜禽场建设标准和种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加强种畜禽监督管理,逐步实现种畜禽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提高我省畜禽良种选育水平;三是严格进出口管理。引进种畜禽必须经过国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杜绝引进低代次和杂交种畜禽。四是严格执法。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对品种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种畜禽的查处力度,确保种畜禽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二期良种工程健康发展

各地要把实施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作为应对入世挑战,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抓好项目落实。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规划的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畜牧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争取计划、财政、金融、外贸等部门支持。要广开融投资渠道,一是争取各级财政增加对二期良种工程建设的投入,现有预算内资金向二期良种工程建设倾斜。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要重点用于二期良种工程的项目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和工业结构调整资金。三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扩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四是积极引进外资项目,利用世行、亚行和政府间借款。五是争取国家有关畜牧业投资项目。六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到二期良种工程建设项目,搞产业化开发。通过多渠道融投资,不断增加对二期良种工程建设的投资总量,确保二期良种工程建设按期完成。

上一篇:学生医院实践实习报告下一篇:财务管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