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木良种基地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林木良种基地

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措施及建议

摘要 在阐述甘肃省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发展现状及营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加快张掖市文冠果林木良种化进程、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冠果;良种基地;必要性;建议;张掖市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Xanthoceras sorbifolia Forest Tree Fine Variety Base in Zhangye City

LIU Jian-hai1,2, ZHANG Hu1,3,WANG Yi-lin1,3 et al (1.Gansu Province Academy of Qilian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s Research Institute, Zhangye, Gansu 734000;

2.Provincial Xanthoceras sorbifolia Forest Tree Fine Variety Base in Zhangye of Gansu, Zhangye, Gansu 734000;3.Academy of Ecology Science in Zhangye of Gansu, Zhangye, Gansu 734000)

Key words Xanthoceras sorbifolia;Fine variety base;Necessity;Suggestion;Zhangye City

優良的林木种苗资源是林业现代化建设基础生产资料,是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关键因素[1]。林木良种基地是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种选育的场所,是目前我国林木良种生产供应的主体,是国家重点投入的林木种苗工程项目之一[2]。林木良种基地也是为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绿化工程提供优良繁殖、种植材料的场所,其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造林绿化的良种使用率。因此,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对于提高林木良种生产水平及促进林地生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4]。

甘肃省

张掖市大力发展以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积极营建文冠果林木良种示范基地,既可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又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发展地方经济等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营建的工作情况,以及甘肃河西地区林业经济建设与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阐述了良种基地营建的措施与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河西地区文冠果示范基地林木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以期为甘肃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1 基地概况

1.1 自然概况

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隶属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地处黑河流域中游,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境内(100°31′56″E,39°01′46″N),海拔1 450 m,基地总面积45 hm2。属中温带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基地内年均气温8.5 ℃,1月平均气温-10.0 ℃,7月平均气温23.1 ℃,极端最高气温39.5 ℃,极端最低气温-31.0 ℃,≥10 ℃活动积温2 870 ℃·d。年平均降水量144.2 mm,年蒸发量1 123.7 mm,年均相对湿度43.4%,全年日照时数为3 085 h,无霜期156 d[5]。基地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为灰棕荒漠土,土壤pH为8.3、有机质含量5.2 g/kg,全氮含量0.34 mg/kg,速效磷含量12.34 mg/kg,速效钾含量127.58 mg/kg,水溶性盐总量2.64 mg/kg。文冠果良种基地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现有机井2眼,并埋设配套的低压输水管道15 000 m,有效灌溉面积可达80 hm2,可充分满足基地内苗木培育、生产和生活用水。

1.2 基地良种情况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為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木本药食两用的油料植物,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文冠果自然分布在100°~125°E、33°~46°N的广阔地区,在海拔900~2 000 m的黄土高原、丘陵及山地石隙处生长[6-7]。文冠果自然分布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树体耐寒、耐旱、耐瘠薄。从文冠果的生态学特性来看,比较适合于北方年降雨量偏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文冠果结实早,用途广泛,不仅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更是有发展潜力的药用、食用植物资源,各部位均含有重要的活性成分。因此,研究文冠果的食用、药用价值以及荒山绿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荒漠化治理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8-9]。

2 营建必要性

2.1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需要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果蔬基地,已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又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张掖市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沙化土地面积66.2万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1%,虽然境内2条长达200 km 的风沙线和六大沙窝得到了治理和改造,但“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仍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

随着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向纵深发展,治沙造林地段的立地条件将更加严酷,建设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必须要有新的防沙思路与治理模式[10]。因此,张掖市提出“生态立市”战略,贯彻两个《决定》精神,以构筑黑河中游湿地—绿洲—荒漠相耦合的防沙治沙体系和沙产业开发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探索新时期荒漠化治理的政策、机制、模式和方法,搭建科学技术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平台,优化沙区农林水牧业生产力布局,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沙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辐射带动河西走廊及西北荒漠区防沙治沙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需要 自黑河调水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处在黑河中游的张掖市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张掖既是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又是沙化土地严重、生产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地区,是黑河流域治理的主要区域,通过生态经济型树种文冠果良种基地的营建和推广示范的开展,建立绿色生态安全屏障,遏制土地进一步沙化,对于推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冠果作为河西地区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是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新型产业优良树种,与走廊地带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在退耕还林树种选择方面,以往一直沿用选择当地乡土经济林树种,尽管群众都有栽培经验,但农民栽植后普遍存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问题,由于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没有技术支撑,加之果农商品意识不强,导致效益较低。文冠果的引种栽培成功及基地建设,解决了河西地区一直困扰退耕还林树种选择的问题。

2.3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生态产业富民的需要

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的营建及良种的示范推广,充分利用宜林地、盐碱地、沙荒地进行推广造林,符合国家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文冠果推广产业可缓解“三农”、环保及油料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的可持续利用,解决干旱半干旱区荒山、沙荒地的有效利用问题。通过文冠果推广示范的双向驱动,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木本油料的可持续利用,还可有效地绿化荒山和沙荒地,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为此,以促进河西地区农林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林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龙头企业进行带动,以优质文冠果栽培为主,瞄准国内外文冠果开发和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河西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耐贮、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文冠果,建设优质文冠果种苗和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形成产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1]。

2.4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张掖市林业资源少,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潜力不足,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文冠果被河西地区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百年受益”的“铁杆庄稼”。文冠果结实早、产量高,种植3年即可挂果。根据基地内种植的文冠果林地测算,沙荒地栽植7年林龄的林地,产量可达1 426.8 kg/hm2,收入为35 670元/hm2,除去农药、化肥、中耕、灌溉、修剪、采摘等经营成本4 680元/hm2,仅种子纯收益为30 990元/hm2左右,且文冠果寿命较长,千年大树仍然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次投资,长久受益。通过文冠果良种化推广与基地化示范,将拓展林地经营理念,全面活跃林地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益,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12],从而改善张掖市生态环境,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文冠果的大面积种植,符合“不和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国家政策要求,同时还可治理荒山荒坡荒滩,改善生态环境,利国利民,催生沙区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3 营建措施

以文冠果基地示范项目为依托,凭借文冠果种质资源优势和前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建立文冠果良种收集试验示范及推广基地,发展和推广文冠果优良品种,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注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进行文冠果良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逐步实现文冠果试验基地化、生态建设良种化的目标营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加强文冠果林木良种的定向培育、基地化建设及产业示范,提高苗圃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形成稳定的种苗供应渠道,为木本油料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发展生态林业新型战略产业。

(2)加强木本油料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文冠果作为生物质能源,应重点推进高热值、高含油、环境适应性强的能源树种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以文冠果树种为主,在河西地区发展林油、林热一体化加工产业。

(3)按照西北干旱地区对木本油料发展产业种苗的需求量,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 营建建议

4.1 合理规划布局,扩大建设规模 在河西地区文冠果沙产业种植示范区,应从科学规划入手,超前规划布局,合理扩大文冠果林木良种示范基地营建规模。加快建立一批高起点、高质量、有特色的文冠果原料林基地,夯实文冠果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加强文冠果种苗的定向培育、基地化建设及产业示范,提高苗圃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形成稳定的种苗供应渠道,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冠果产业大乡大镇,为文冠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发展生态林业新型战略产业。抓住国家林业工程建设的机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经济、观光等兼育型文冠果木本油料基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4.2 建立良种采穗圃,加快苗木培育 文冠果种苗必须实行“三定三清楚”管理,即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对种苗生产、经营等环节严格依法管理,杜绝非良种壮苗用于造林[13]。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3 加大建设投入 针对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位于河西生态脆弱区的现实状况,建議国家和省、市财政每年稳定投入一定资金作为保障良种基地营建和产业化栽培发展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及农民的技术更新和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等,进一步做大做强示范基地产业延伸链条,为后期产品的加工创造必要条件。

5 展望

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的营建,可促进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的可持续利用,解决干旱半干旱区荒山、沙荒地的有效利用问题。通过文冠果良种基地建设推广示范的双向驱动,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有效地绿化荒山和沙荒地,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木本油料加工及现代生物质能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将促进现代种植业的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也可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帮同.山西省省直林区林木良种繁育工程建设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9,41(5):71-74.

[2] 王印肖.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程序与内容[J].河北林业,2008(5):19-22.

[3] 徐秀琴.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6(S1):73-75.

[4] 谢俊锋,廖绍明,郭美丽,等.油松良种基地营建和管理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5(3):38-41.

[5] 刘建海.张掖市北部荒漠区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2(1):33-35.

[6] 汪智军,张东亚,卓立.准噶尔盆地南缘文冠果物候与气温变化的关系[J].经济林研究,2013,31(1):102-105.

[7] 李昱晔.临泽县文冠果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9):157,162.

[8] 江萍,宋于洋,王学君.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栽培技术体系初探[J].山西林业,2007(3):22-23.

[9] 向小芹,李巧芹,李忠红,等.文冠果造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21-20423.

[10] 付丽萍.加强荒漠化治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国林业,2012(14):60.

[11] 王艺林.甘肃构筑黑河中游文冠果改碱固沙产业示范[N].中国花卉报,2019-05-23(A03).

[12] 吴红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和谐家园建设:甘肃省永登文冠果生物质能源基地剪影[N].大众科技报,2008-06-22(A11).

[13] 陈光兴.张掖市发展木本油料文冠果产业的思路及措施[J].花卉,2017(20):176.

作者:刘建海 张虎 王艺林 范菊萍 郭彩霞 赵玉红

第2篇:河南省滑县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滑县为中国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黄淮海优势小麦产区,被称为“豫北粮仓”。小麦制种在河南省占据重要地位,滑县繁制种面积、繁制种产量、种子调出量连续多年处于中国前三位。2019年,河南省滑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现已建成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共2.3万hm2,小麦总产量1.7亿kg,种子调出量1.5亿kg,可满足约80万hm2的小麦生产用种。滑县作为“全国小麦制种大县”“全国小麦种子调出大县”“全国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田优势、自然优势、技术优势。近些年,滑县通过高规格规划,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实行多元化投入,深入推进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国家用种安全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建设背景

1.1国家要求加快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近些年,国家重视种业工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列入农业科技创新支撑重大工程,对种子基地体系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推进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档升级,加快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因此,加快良繁基地建设,促进中国制种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农业发展战略之一。

1.2具有建设种子基地的独特优势

滑县土地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滑县光照充足,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属于强筋、中筋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是中国重要小麦优生区之一。同时,滑县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灌排条件良好,抗旱抗涝能力较强,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及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另外,滑县拥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础。滑县持有小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19家,种子代繁企业有26余家。

1.3调优小麦种植结构的需要

滑县小麦品种仍然以普通品种为主,适用于加工面包、面条、饺子、馒头、饼干、糕点等,专用小麦、效益较高的种植品种比例还比较低。滑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小麦区域性良繁基地,在种业源头率先推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带动区域小麦种植品种结构优化,大幅度提升小麦种业发展水平和生产保障能力,推动小麦产业转型升级。

1.4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繁制种与普通种植相比,技术要求较高,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繁制种基地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展示基地,产业链包括育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市场推广等诸多环节,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其产业链、价值链长,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好。

2主要做法

2.1坚持贯彻落实与立足县情相结合

滑县立足县情,坚持以小麦制种为首要生产任务,进一步发挥和保持滑县小麦产业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滑县小麦生产水平,拉长小麦产业链。当地政府积极统筹谋划,于2012年印发《中共滑县县委滑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意见》(滑发〔2012〕2号),调整优化小麦产业发展战略,构建研发、良种繁育、加工、物流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2017年,出台《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滑县推进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滑政办〔2017〕17号),加快建设优质强筋小麦和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推动小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小麦种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小麦制种基地面积稳步增加,产量稳中有升。

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切实抓好政策项目落实落地加快推进国家种子基地建设的通知》(农种种函〔2019〕22号),要求“纳入新一轮制种大县奖励的基地县(农场),要抓紧组织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和奖励实施方案”。滑县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结合滑县实际,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国家区域性良种(小麦)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20-2022年)》,在统筹分析滑县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体谋划基地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投资测算、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高质量建设好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2.2坚持粮食保障与种业现代化相结合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滑县小麦种子饱满度好、级别高、品质好,每逢种子销售季节,各地种子经销商争相采购,供不应求。因此,规划好滑县区域性良种(小麦)繁育基地,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用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高标准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现代化建设,滑县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打造小农水重点县、发展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有效整合,把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全部纳入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种”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滑县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體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了10.3万hm2高标准粮田,以白马坡、卫南坡和留固万亩区为核心,打造了全省最大的3.3万hm2集中连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

2.3坚持基地建设与注重后期管护相结合

滑县坚持规划引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目前滑县持有小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9家,种子代繁企业26余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13 hm2以上种子科技示范园4个,6.6 hm2以上种子科技示范园6个,种子繁育基地建成面积2.3万hm2,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18%。

坚持建管并重,不但要建好种子基地,而且要注重后期管护,做到建后管护有主体、部门有职责,确保建成的小麦种子繁育基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一是明确管护主体。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监管、使用(受益)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为管护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建后管护监管负总责,基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建后管护监管主体责任,基地使用(受益)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为管护主体并落实管护各项措施;二是明确了部门管护监管职责。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财政部门落实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管;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查处非农建设违法占用高标准农田行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护政策落实和管护资金使用监督、检查,

2.4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服务相结合

一是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依托滑县内种业龙头企业现有科研能力,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等小麦育种科研院所的合作,聚焦制种技术创新、加工技术升级等与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建设小麦品种研发试验基地。二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制定滑县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借力“国家农业技術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将小麦种子基地技术指导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目标。切实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种子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三是激活经营性服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各类合作服务组织,为成员及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生产资料采购经营、病虫害防治、种子加工流通等专业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其他服务主体之间的合作,着力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型联合社。四是打造滑县小麦种业品牌。组建滑县种子集团发展平台,积极申请“滑县小麦种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开发、统一宣传、统一使用”等五统一的公共品牌管理模式,统一印制防伪地理标志,建立可追溯制度。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为方向,完善种子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培育自有品牌。

2.5坚持争取财政资金与多元投入相结合

滑县依托多年来制繁种基础优势,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区域性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县,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依托滑县制繁种优势和种业产业化能力,成功申报了省级种子产业园项目,获得了省级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坚持争取财政资金与多元投入相结合,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对基地农田进行了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种子基地的生产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种子基地建设,强化服务,快速审批新办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对种子企业、科研单位过审品种进行奖励,引导基地村开展“一村一品”种子繁育,提高基地种子繁育水平。

3展望及启示

3.1坚持产业化发展

强化小麦种业全产业链开发,推进麦种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监管等产业链全面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小麦种业综合效益。

3.2坚持以科技为支撑

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培育和引进推广新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形成优势品种。积极引进推广农艺新技术,提高种子生产的科技含量。实施农机装备、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种子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3.3坚持产管并重

按照“产出来”与“管出来”相结合的思路,推进基地规划、项目谋划、基地建设及种子加工与流通各个环节,推进制种产业投入品减量、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严格执法监督,维护公平有序的种业市场环境,引导小麦种业向高质量发展。

3.4坚持多元投入

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加大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与资金投入形成合力,为滑县小麦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及技术保障。

(河南省滑县农业农村局刘协广,郭献辉,王志奇)

第3篇: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林木良种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指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潜力,育种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良种选育和推广能力,在林木良种生产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经国家林业局筛选和评定后确定的林木良种基地。

第三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管理、申请与确定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由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

(二)负责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确定、取消。

(三)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四)指导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生产,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五)组织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

(六)组织开展有关技术培训和交流,并建立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七)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分树种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协作组,搭建良种选育科研攻关平台。

第六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具体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审核和推荐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审核批复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生产计划。

(四)指导及监督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生产和管理。

(五)协调落实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地方配套经费。

(六)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推广的林木良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根据本地林业生产和社会需求提出主要建设树种的调整建议。

(七)对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将结果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章 申请与确定

第七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按照林木良种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国家林业局评审确定的程序产生。

第八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基地自然条件适合建设树种生长发育,区域布局合理,当地或者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对选育树种的种子(穗条)、苗木有长期或者潜在的需求。

(二)对选育树种开展了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育种资源,且保存完好。

(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生产用地规模不少于20公顷且不能为租赁土地。

(四)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享受财政补贴(拨款)人员不少于3人;具备一定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五)建设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六)重视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与科研、教学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单位。

(七)具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八)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一年以上。 第九条 申报与确定程序

(一)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单位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及生产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果等内容),填写《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报表》,并附基地照片等图片材料,报所属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提出推荐意见,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经公示后予以确定。

第四章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任务

第十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本基地生产、建设计划,报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完成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建设和生产任务。

(三)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

(五)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六)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技术专家及其他林木良种基地的协作,与科技支撑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科技支撑的内容、责任和任务,实现资源共享。

(七)每年年底前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上报基地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检查,国家林业局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抽查,并对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取消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资格:

(一)经检查和评估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

(二)不按要求上报总结和下生产计划的。

(三)生产的林木种子、苗木已不适应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林业发展需要的。

(四)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

(五)基地管理混乱,挪用资金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4篇: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林业局文件

林场发〔2011〕13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请与确定程序,确保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林木良种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指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潜力,育种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良种选育和推广能力,在林木良种生产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经国家林业局筛选和评定后确定的林木良种基地。

第三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管理、申请与确定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由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

(二)负责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确定、取消。

(三)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四)指导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生产,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五)组织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

(六)组织开展有关技术培训和交流,并建立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七)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分树种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协作组,搭建良种选育科研攻关平台。 第六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具体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审核和推荐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审核批复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生产计划。

(四)指导及监督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生产和管理。

(五)协调落实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地方配套经费。

(六)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推广的林木良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根据本地林业生产和社会需求提出主要建设树种的调整建议。

(七)对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将结果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章 申请与确定

第七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按照林木良种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国家林业局评审确定的程序产生。

第八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基地自然条件适合建设树种生长发育,区域布局合理,当地或者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对选育树种的种子(穗条)、苗木有长期或者潜在的需求。

(二)对选育树种开展了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育种资源,且保存完好。

(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生产用地规模不少于20公顷且不能为租赁土地。

(四)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享受财政补贴(拨款)人员不少于3人;具备一定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五)建设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六)重视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与科研、教学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单位。

(七)具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八)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一年以上。 第九条 申报与确定程序

(一)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单位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及生产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果等内容),填写《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报表》,并附基地照片等图片材料,报所属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提出推荐意见,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经公示后予以确定。 第四章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任务 第十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本基地生产、建设计划,报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完成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建设和生产任务。

(三)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

(五)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六)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技术专家及其他林木良种基地的协作,与科技支撑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科技支撑的内容、责任和任务,实现资源共享。

(七)每年年底前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上报基地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检查,国家林业局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抽查,并对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取消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资格:

(一)经检查和评估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

(二)不按要求上报总结和下生产计划的。

(三)生产的林木种子、苗木已不适应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林业发展需要的。

(四)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

(五)基地管理混乱,挪用资金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5篇: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名单

附件

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名单

北京市 1处

大兴区黄垡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

河北省 4处

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

威县国有苗圃国家杨树良种基地

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木兰围场林管局龙头山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山西省 4处

吕梁林管局上庄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静乐县国家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

吉县国家刺槐良种基地

汾阳县国家核桃良种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 5处

土默特左旗万家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宁城县黑里河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红花尔基林业局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

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巴林左旗乌兰坝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辽宁省 6处

1 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本溪县清河城林场国家红松良种基地

北票市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抚顺县哈达林场国家长白落叶松良种基地

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

岫岩县清凉山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吉林省 3 处

永吉县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云杉良种基地

柳河县五道沟国家日本落叶松良种基地 黑龙江省 4处

林口县青山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宁安市小北湖国家落叶松、红松良种基地

安达市国家杨树良种基地

嫩江县高峰林场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

上海市 1处

上海市国家东方杉良种基地

江苏省 3处

泗洪县陈圩林场国家杨树良种基地

溧阳市龙潭林场国家板栗良种基地

邳州市国家银杏良种基地 浙江省 6处

2 龙泉市林科所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国家杉木、火炬松良种基地

淳安县姥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安吉县刘家塘林场国家金钱松良种基地

金华市东方红林场国家油茶、油桐良种基地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开化县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5处

黄山市林科所国家油茶、马尾松良种基地

六安市裕安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全椒县瓦山林场国家马尾松、马褂木良种基地 绩溪县镇头林场国家光皮桦良种基地

休宁县西田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处

福建省洋口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漳平市五一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邵武市卫闽林场国家杉木、马尾松良种基地 沙县官庄林场国家杉木、马尾松良种基地 尤溪县尤溪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仙游县溪口林场国家福建柏、马尾松良种基地 6处

信丰县林木良种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吉安市清原区白云山林场国家杉木、湿地松良种基地3

6

安福县武功山林场国家杉木、火炬松良种基地

抚州市林科所国家马尾松、油茶良种基地

省林科院国家油茶良种基地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油茶良种基地 山东省 5处

河南省

湖北省

冠县国有苗圃国家杨树良种基地

宁阳县高桥林场国家杨树良种基地 费县大青山林场国家刺槐良种基地 金乡县白洼林场国家白榆良种基地 乳山市垛山林场国家刺柏、黑松良种基地 5处

郏县国有林场国家侧柏良种基地

桐柏县毛集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卢氏县东湾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泌阳县马道林场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 辉县市白云寺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5处

建始县长岭岗国家日本落叶松良种基地

恩施市铜盆水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阳新县七峰山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荆门市彭场林场国家湿地松良种基地 利川市国家水杉良种基地

湖南省 6处

汨罗市桃林林场国家湿地松、油茶良种基地

靖州县排牙山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城步苗族自治县林木良种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浏阳市国家油茶良种基地

攸县林科所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会同县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广东省 6处

乐昌市龙山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国家相思、红椎良种基地

台山市红岭国家湿地松、杂交松良种基地

信宜市林科所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湛江市良种场国家加勒比松良种基地

英德市林业苗圃场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 5处

广西东门林场国家桉树良种基地

融安县西山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南宁市林科所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藤县大芒界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全州县咸水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海南省 1处

临高县林木良种场国家加勒比松、相思良种基地

5 重庆市 3处

南川区国家马尾松、杉木良种基地

南岸区长生林场国家马尾松、杉木良种基地

酉阳县林木良种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四川省 6处

贵州省

云南省

高县月江森林经营所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富顺县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洪雅县林场国家杉木、柳杉良种基地 筠连县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三台县金鼓国家柏木良种基地 蓬安县白云寨林场国家柏木良种基地 5处

黎平县东风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黄平县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都匀市马鞍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威宁县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 平坝县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 4处

弥渡县国家云南松良种基地

沾益县九龙山苗圃国家核桃、板栗良种基地 屏边县国家秃杉良种基地

景洪市普文试验林场国家思茅松良种基地

陕西省 6处

延安市桥山林业局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陇县八渡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洛南县古城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周至县厚畛子林场国家落叶松、油松良种基地

榆林市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

商洛市国家核桃良种基地 甘肃省 4处

庆阳市中湾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

小陇山林业局沙坝国家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

张掖市龙渠国家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

清水县国家刺槐良种基地 青海省 2处

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

互助县北山林场国家祁连圆柏良种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 2处

中宁县国家枸杞良种基地

灵武市国家沙生灌木良种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处

阿克苏实验林场国家核桃、枣树良种基地

哈密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

伊犁州林木良繁中心国家杨树、白榆良种基地

新疆林科院佳木试验站国家核桃、枣良种基地

于田县国有苗圃国家杏、核桃良种基地

泽普县国有林场国家枣树良种基地 内蒙古森工集团 1处

甘河林业局国家兴安落叶松良种基地

吉林森工集团 2处

露水河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

临江种苗示范中心国家红松、水曲柳良种基地 龙江森工 集团 1处

带岭林业局国家红松、落叶松良种基地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 1处

技术推广站国家樟子松、落叶松良种基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处

农八师国家沙生树种良种基地

第6篇:安徽省林木良种基地简介

安徽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训中心简介

安徽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训中心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的重点项目,隶属安徽省林业厅,总建筑面积3380㎡,徽派建筑,有标准客房58间,餐饮后堂、备菜间、宴会厅、包厢齐全,多功能厅(大会议室)、小会议室、接待室合理分布,建筑物由连廊串连,中庭开阔,适宜假山、喷泉布置,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憩、会议、培训等场所。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该中心位于肥东县东南部巢湖之滨、长临河镇境内的白马山风景旅游区,距合肥市区、肥东县城约33公里,距合裕路高架桥仅9公里,京福高铁横贯其北,交通非常便利。根据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白马山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旅游风景区,该区至巢湖忠庙仅10公里,距规划中的环湖大道只有8公里。培训中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二、良好的基础设施

该中心是省林木良种基地的主要配套建筑。基地内共修建高档温室2000平方米和简易大棚4000平方米;修建了近5公里碎石路面(中心周围将修环形沥青道路和停车场),10公里的生产便道,储水塘碎石便道1000米;还修建过路及大田生产性管涵30余座,安装高压线路3公里,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180米深水井1口,水泵房1座和生态环保污

1 水处理站1处,基地全部实现管网供水。目前,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已按照当初设计要求全部完工,办公、生产、服务和科研等设施齐全。

三、丰富的植物群落

基地共建成五个区。一区是马褂木为主的种子园区,共14.1公顷,现树高均在5米以上,胸径8-12厘米。二区是以红椿、天目木姜子等为主的良种繁育圃,共5.3公顷,这些树种都是保护树种,稀少珍贵,深受欢迎。三区是以日本晚樱、杂交马褂木等为主的采穗圃,共3.9公顷,由于管理科学,目前樱花胸径已约6-9厘米,杂交马褂木胸径8-12厘米。四区是以大叶榉、红豆衫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区,共20.7公顷,其中建成了木兰园、梅花园、桂花园、彩色树种园、竹种园、外来树种园、保护树种园和茶花园共8个精品园。整个种质资源收集区内,现有国家级保护的

1、2类、省级保护、外来引进及珍稀树木品种达300多种,成活率高,长势喜人。五区是以美国树莓、桃、李、杏、枣等优良品种经济林示范园,共6.6公顷。

四、回归自然的生态种植和养殖

1、温室高档花卉。近3年来,利用温室合作生产蝴蝶兰,培养成品花5万余株,其中特级、A级花达90%以上,成效显著。

2、基地现有各种树木品种、树种350多个,拥有大规

2 格苗木20余万株。

3、50余亩蓄水塘在满足生产用水需要的同时,都投放有鱼苗,野生放养,供人垂钓。

4、经济示范林已经进入盛果期,桃、李、杏、枣、莓、樱桃等高档水果可供游客自由采果。

5、4000㎡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四季供应。

6、生态养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年养殖地方土鸡5000余只,皖西大白鹅2000余只,培训中心投入运营后,养殖规模可进一步扩大。

种植和养殖生产,保障了培训中心的食用资源供应。

五、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省林业厅党组非常重视基地和培训中心的建设,配齐了技术人员,种植业依靠科技力量,已是树木参天、果实累累,四季飘香;养殖业人员不断培育,提高业务能力,保障基地需要;加大投入,引进美国薄壳山核桃良种进行育苗,继续引进栽植红豆杉、香果树、银缕梅等珍稀树种,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我们热忱地欢迎社会各届人士前来省林木良种基地投资,打造出高品位的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育中心,为社会建设生态的、高效的、优美的服务基地。

安徽省林业厅机关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六月

第7篇: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 14071-19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良种审定范围、指标和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才和经济树种的良处审定。良种认定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T 14073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3 术语

3.1 品种 variety

指在原种基础上通过人工选充出来的具有经济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在产量和质量上符合人类要求,作为生产资料的栽培植物群体。

3.2 林木良种 improved varieties of forest tree

林木良种是经人工选育,通过严格试验和鉴定,证明在适生区域内,在产量和质量以及其他主要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当地主栽树种或栽培品种,具有生产价值的繁殖材料。在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林木良种包括经审定、认定的优良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以及优良种源内经过去劣的正常林分和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

3.3 良种鉴定 appraisal of imprved varieties

对良种性状的鉴别和评定。育种材料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产量和质量符合良种标准后,由成果鉴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验方法、试验材料、资料、现场和成果进行评价。

3.4 良种审定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improved varieties

单位或个人选育的林木良种,经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查、评介和认可,并进行良种定名、编号、登记,报请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布使用的过程。 3.5良种认定firm believe of improved varities

对正在测定尚不具备审定条件的优良种、条(穗、根),由省级林木种子主管部门根据生产需要组织提报,经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对其选育过程进行审查,认定合格后发给使用证明,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布,可作良种使用。

4、良种审定范围

4.1凡申请审定的林木良种,必须具备完整的良种鉴定材料,应达到规定的良种指标。

4.2审定范围

4.2.1经区哉化试验证实,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生产上有使用价值,性状优良的品种。

4.2.2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的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和无性系。

4.2.3在优良种源区内选择优良林分,经过去劣留优改造,建成的采种基地中生产的种子。

4.2.4有特殊使用价值的树种类型、家系或无性系。

4.2.5引种成功的树种及其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

5、审定指标

5.1良种指标

良种应具有速生、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全部或部分优良性状。

5.1.1用材树种良种指标

a`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显著大于当地同一树种或品种。基中,阔叶树木材道增益要符合GB/T14073规定;针叶树优良种源和母树林的种子,造林后木材增益5%以上;种子园的种子木材增益10%以上,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木材增益15%以上;引种成功的树种及其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木材拉益大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品种)15%以上。

b 具有材质优良,抗病、 抗虫、适应不良生态因子(如盐碱、风沙、干旱、低温、积水)等优良性状。

c 具有某种或多种特殊使用价值(建筑、纤维、造纸、 板材),且显著优于生产对照种。

5.1.2经济树种良种指标

a 以生产果品、油料为主要目的的,在同等立地条件下,经口 种比较试验,产量增益应高于当地 品种15%;在未实现品种化地区,产量增益应高于平均产产量的30%以上;引种成功的良种产量应高于当地主栽品种15%以上。

b 品质指标显著优越[见附录A(补充件)]。

c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5.2 试验指标

5.2.1 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完整配套,可以大面积投产,生产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

5.2.2 试验期限:慢生树种不少于四分之一轮伐期;速生树种不少于二分之一轮伐期;引种成功树种不少于三分这二轮伐期;短周期定向培育材种不少于一个生产周期。经济树种要有连续四年以上的正常产量记录。

5.2.3 区域试验,每一具有显著生态差异的地理区域不少于三个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试验点,每点试验面积在2ha 以上(包括对照)。

6 良种审定

6.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有关部、省级有关林木良种审定的工作条例与老人家组织审定。

6.2 全国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林业部下达的项目和跨省区推广的林木良种审定。省、区、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林木良种的审定与认定工作。

6.3 报审

6.3.1 选育林木良种的单位或个人,填写林木良种审定申请书[见附录B(参考件)],并提交技术资料和有关部门的鉴定材料,提请审定。

6.3.2 报审者为核查试验现场做好准备。

6.4 审定

6.4.1 审定委员会组织专业组对申请者进行申报资格审查、材料审查和现场抽查,提出书面报告。

6.4.2 审定委员会根据报告,进行评议,论证良种选育程序的正确性,结果的可靠性。

7 审定结果

7.1 审定委员会提出审定报告,阐明对该良种的评议意见和推广意见。

7.2 经审定合格的林木良种由审定委员会统一编号登记并发给林木良种审定合格证书,报同级林业主管部门予以公布。

7.3 经审定(或认定)公布的林木良种给以生产许可证,从事良种生产。

第8篇:江苏省林木良种名录

(江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2月30日认定通过)

银芽柳J887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Salix turanica×S.leucopithecia CL`J887`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TL-001-2004

品种特性:

是从吐兰柳×棉花柳(P101)得到的杂种无性系,灌木。雌株。花芽较大,长×宽为1cm-1.3cm×0.44cm-0.63cm ,接近棉花柳(P101)的花芽。花芽间距为2cm-2.5cm。花苞片上部边缘黑色,中部红色,长2.3mm,宽1.3mm,花苞全毛长2.04mm。枝条褐色,无毛。叶长卵形,叶长11.8cm,叶宽3.6cm。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成片造林可按10cm×40cm的株行距。带状造林可按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以后每年冬季收割供插花用的芽条。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银芽柳J1037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Salix

dasyclados ×(Salix turanica×S. leucopithecia ) CL`J1037`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D-002-2004

品种特性:

是毛枝柳×(吐兰柳×棉花柳(P101))杂种无性系,灌木。雄株。发枝力强,每兜平均发枝数5.0级,花枝平均长64.7cm,1级花枝平均长20.1cm。花芽长×宽为0.9cm-1.1cm×0.3cm-0.4cm,花芽间距2cm-3cm。花苞片上部红色。叶阔披针形,叶长10.6cm,叶宽2.42cm。枝条灰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成片造林可按10cm×40cm的株行距。带状造林可按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造林头3年,每年冬季采割供应花市的芽条。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银芽柳J1055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Salix babylonica×S.leucopithecia)×(S.suchowensis×S.leucopithecia)CL `J1055`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BL-003-2004

品种特性:

是(垂柳×棉花柳(P101))×(簸箕柳×棉花柳(P330))复合杂种无性系,灌木。雄株。花芽较大,长×宽为1cm×0.4cm,花芽间距2cm-3cm。花苞片黑色,枝浅褐色无毛。叶阔披针形,叶长9.8cm,宽2.8cm。发枝力强,每兜平均发枝数5。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成片造林可按10cm×40cm的株行距。带状造林可按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每年冬季采割供应花市的芽条。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银芽柳J1052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 Salix suchowensis ×S.leucopithecia CL `J1052`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SL-004-2004

品种特性: 是簸箕柳×棉花柳(P102)杂种无性系,灌木。雄株。花芽较大,长0.9cm-1.1cm,宽0.3cm-0.4cm,花芽较密集,花芽间距1.5cm。发枝力强,每兜平均发枝数4。花枝粗壮,花苞片上部红色。叶披针形,叶长15.7cm,叶宽1.4cm,枝条深褐色,无毛。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成片造林可按10cm×40cm的株行距。带状造林可按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每年冬季采割供应花市的芽条。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银芽柳J1050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 Salix suchowensis Cheng×S.leucopithecia CL `J1050`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SL-005-2004

品种特性:

是簸箕柳×棉花柳(P330)杂种无性系,灌木。雄株。单体雄蕊,花丝无毛,苞片黑色,苞片长毛,长2.2mm,花芽大小为0.9cm-1cm×0.3cm-0.4cm,花芽间距1.5cm-2cm。叶披针形,叶长15.5cm,叶宽1.5cm。生长势旺,花枝平均长78cm-90cm。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成片造林可按10cm×40cm的株行距。带状造林可按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每年冬季采割供应花市的芽条。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花叶柳

树种:柳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 S,sinopurpurea× S. integra Thunb CL `Tu Zhongyu`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SSI-006-2004

品种特性:

是红皮柳×杞柳杂种无性系,灌木,平均条长230cm,平均条粗1.10cm,柳条均匀光滑,叶互生,披针形,长14cm,宽2cm,叶缘细锯齿,托叶披针形,叶柄长0.8cm,叶两面无毛。嫩梢淡黄,微发红,成熟枝条绿色,成熟叶6月以前叶片上分布黄色斑点,形似花叶,观赏性好。6月中旬以后叶面上的斑点逐渐褪去,变成全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

用1年生条剪成10cm-15cm长的插穗于早春或雨季直接扦插造林。片林株行距10cm×40cm。带状造林带宽40cm-60cm,插3-4行,行距20cm,株距10cm,带间距1m-1.5m。造林头3年,每年于“小雪”前后平茬,以后各年可于“二伏”立秋前割条一次以生产白条,冬季再平茬收青条,但应视柳条长势,每隔2-3年,不割夏条,只于冬季收割青条。随根桩增高、老化,柳条长势减弱,应对老根桩进行平茬,萌芽更新。冬季及收割夏条后,应及时追肥、除草、松土、灌溉或排涝,促进萌条生长。适时抹去萌条上的腋芽,可提高柳条工艺品质。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是梢部害虫是确保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红花刺槐8041

树种:刺槐

类别:引种驯化品种 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cv.‘8041’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ETS-RP-007-2004

品种特性:

花朵粉红色,花瓣色泽艳丽,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成活率高。

栽培技术要点:

1、立地选择。要根据刺槐的生物学特性和培育的林种选择造林地,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立地上生长最好,低洼积水地、干瘠的粘重土地都不宜用来栽培红花刺槐。

2、选用壮苗。选用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苗高3.5m以上、胸径3.0cm以上的红花刺槐苗木造林,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地的适应性、抗逆性强,生长快,成材早。对壮苗的要求是苗木粗壮,根系发达完整,枝梢木质化程度高,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3、造林季节。宜选择中、晚春,早春之前特别是冬季不宜造林,否则会产生枯梢,影响造林成活率。

4、造林密度。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培育目标、轮伐周期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用材林初植密度以3m×4m为宜,应及时修枝定干,除去竞争枝,适时间伐。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沿海地区、徐淮地区、宁镇扬丘陵山区。

I-69杨

树种:杨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 ‘Lux’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PD-008-2004

品种特性:

I-69杨又名鲁克斯杨,生长甚为迅速,在黄淮地区,4年生树高达16m,胸径达22cm;树冠开张,侧枝粗壮,枝叶浓密,皮颜色第二年开始发红,树棱明显;每年轮生一轮大侧枝,11月底落叶,相邻的两轮侧枝之间可以形成无节光材,木片颜色浅,很适合用于旋切加工;适应性强,对蛀干害虫和叶部病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

1、立地选择。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杨树是落叶阔叶树中的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我省杨树造林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和河滩地。

2、细致整地。造林地经整平,修好排灌沟渠系统后,进行全面深耕(或深翻)30cm以上,然后挖大穴,规格为径0.8m-1.0m,深0.8m-1.0m。

3、选用壮苗。选用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高4.5m以上,胸径3.5cm以上的苗木造林,不但缓苗期短,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而且生长快,成材早,出材量高。对苗木的要求是根系发达完整,苗木粗壮,枝梢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4、造林密度。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杨树品种的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培育目标、轮伐周期等因素来确定。短周期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2m×3m、3m×3m、3m×4m,胶合板材的造林密度为5m×6m、6m×6m、6m×8m,以利于培育大径材。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I-72杨

树种:杨树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 ‘Lux’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PD-009-2004

品种特性:

该品种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于I-69杨,在江淮地区两年生胸径可达11cm以上,8年生树高25m,胸径42cm;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对蛀干害虫和叶部病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其不足之处是分枝粗大,冠幅大,树干尖削度大,做胶合板性能不如I-69杨。

栽培技术要点:

1、立地选择。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杨树是落叶阔叶树中的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我省杨树造林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和河滩地。

2、细致整地。造林地经整平,修好排灌沟渠系统后,进行全面深耕(或深翻)30cm以上,然后挖大穴,规格为径0.8m-1.0m,深0.8m-1.0m。

3、选用壮苗。选用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高4.5m以上,胸径3.5cm以上的苗木造林,不但缓苗期短,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而且生长快,成材早,出材量高。对苗木的要求是根系发达完整,苗木粗壮,枝梢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4、造林密度。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杨树品种的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培育目标、轮伐周期等因素来确定。短周期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2m×3m、3m×3m、3m×4m,胶合板材的造林密度为5m×6m、6m×6m、6m×8m,以利于培育大径材。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中山杉149 树种:落羽杉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rm) ╳T.mucronaturm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TM-010-2004

品种特性:

中山杉149在一般土地条件下(pH7.0,含盐量<0.2%)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塔形,树皮暗红色;材质优于池杉、水杉,与落羽杉近似,纹理直、结构细,削面光滑,着漆性能好,耐腐性强;又因枝叶绿色期比池杉、落羽杉、水杉长20—30天,秋冬季叶色转为火红色,景观效果好。因此既可作用材、防护林树种,又可作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栽培技术要点:

中山杉149良种苗木栽培和绿化造林技术基本上与池杉、落羽杉和水杉相似。苗木移栽时应随起随栽,对过长的根系应缩剪,以便根系舒展,并浇足定根水。绿化造林时,注意适度深栽,如用2m以上大苗造林时,应适当疏枝,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在盐碱地上造林绿化不宜大穴栽植,以防返盐,影响成活。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中山杉118 树种:落羽杉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rm) ╳T.mucronaturm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TM-011-2004

品种特性: 中山杉118生长快,树形挺拔,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塔形;耐湿耐盐碱(pH<8.5,含盐量<0.3%),叶色无黄化现象。适应性强;材质优于池杉、水杉,与落羽杉近似,纹理直、结构细,削面光滑,着漆性能好,耐腐性强;中山杉118为半常绿,引种至浙江台州冬季不落叶。冬季叶色转为黄色,景观效果好。因此中山杉118宜作盐碱地速生造林绿化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

栽培技术要点:

中山杉118良种苗木栽培和绿化造林技术基本上与池杉、落羽杉和水杉相似。苗木移栽时应随起随栽,对过长的根系应缩剪,以便根系舒展,并浇足定根水。绿化造林时,注意适度深栽,如用2m以上大苗造林时,应适当疏枝,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在盐碱地上造林绿化不宜大穴栽植,以防返盐,影响成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苏省

中山杉102 树种:落羽杉

类别:优良无性系 学名:(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rm) ╳T.mucronaturm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苏R-SC-TM-012-2004

品种特性:

中山杉102生长快,树形挺拔,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塔形;耐湿耐盐碱(pH<7.5,含盐量<0.2%),适应性强;材质优于池杉、水杉,与落羽杉近似,纹理直、结构细,削面光滑,着漆性能好,耐腐性强;又因枝叶绿色期比池杉、落羽杉、水杉长20—30天,秋冬叶色转为黄色,景观效果好。因此既可作用材、防护林树种,又可作园林观赏树种。

栽培技术要点:

中山杉102良种苗木栽培和绿化造林技术基本上与池杉、落羽杉和水杉相似。苗木移栽时应随起随栽,对过长的根系应缩剪,以便根系舒展,并浇足定根水。绿化造林时,注意适度深栽,如用2m以上大苗造林时,应适当疏枝,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在盐碱地上造林绿化不宜大穴栽植,以防返盐,影响成活。

适宜种植范围:江苏省

上一篇:数据结构的作业下一篇:信息系统开发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