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育人为本

2022-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聚焦育人为本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摘 要:为了建立核心素养和历史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系统阐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课程内容,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特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蔡权,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江苏 南通 226019)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最具标志性的变革是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新课标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成为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整合课程内容的新依据,划分学业质量水平的新标准,成为主导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引擎。

一、凝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育目标

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经过历史学习得以拓宽历史认识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涵养人文素养。所以,只有抓住歷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基于此,历史新课标在充分挖掘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素养的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并对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显然,历史课程标准意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正确价值取向、优秀品格与基本能力,是经过历史学习所形成的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史新课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五大素养相互联系、彼此融合,有机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原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别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标目标,虽然突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学习方式的突破,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教学的倾向,但并没有将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起来,而且三维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学科特征不明显,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新课标从分别阐述三维目标到逐项阐述核心素养,坚持了课程目标的发展性、继承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优秀品格和基本能力,实现了对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正如吴伟教授所言:“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所以,历史新课标凝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而且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符合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反映历史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

二、围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

历史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因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是历史学科知识。历史新课标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了有利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知识,通过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如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按照历史时序,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选择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为教学内容。经过必修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把握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理解不同时空下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并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解释。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确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目标。必修课程每一个学习专题都规定了学习后应达到的学科素养目标,有利于教师在专题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把握各个学习专题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又如,选择性必修课程安排了《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各模块按照时序设置若干学习专题,有利于引领学生从多个视角进一步加深对专题历史的认识。如通过对模块二的学习使学生能在时空框架下概述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借助于对有关材料的研习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正确解释历史上经济文明的演进过程,认识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多元发展和全球化特征。因此,经过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学习将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一个新的层次。

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历史新课标还提供了《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选修类模块内容供学生学习。通过选修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和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并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原则并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在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中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为课程标准内容的组成部分,历史新课标还提供了教学活动示例,以利于教师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助推素养型课堂的建设。每个示例的教学目标、活动过程和活动说明都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学活动示例通过创设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境、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准

基于科学检测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的需要,历史新课标还拟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达到某种水平的具体描述,是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可用于测量的目标细则。历史新课标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将学业质量标准分成四个等级。学业质量标准的特点之一是不同水平的描述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如对时空观念的掌握情况,第三、四等级的描述分别是:“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特点之二是历史学业质量标准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并不是对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而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评价;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一级水平的描述都包含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部分。特点之三是关联性。历史学业质量水平与核心素养水平一一对应,学业质量水平的每条表述,都对应着每个素养水平的不同特征,即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与核心素养的水平相匹配。

历史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具体化,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模式,从而达到教学与考评的统一。由于历史新课标还规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是历史各类考试的命题依据,这样就使得历史学业质量标准不仅是历史教学的标准和依据,也是历史考评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历史学业质量标准进入考评,实现教学和考评在目标和内容上的一致。

由于学业质量标准是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重要尺度,历史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也有利于引导广大历史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历史核心素养如何落在学生身上。因此,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还将促进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历史教学实施策略。

四、着眼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阐述实施建议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理念层面的阐述,操作层面的实施更具有挑战性。本着为教学服务、为学业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历史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历史新课标切实加强对历史教学和学业评价的指导。为了使课程标准更有效地引领和指导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新课标从教学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和教材编写以及学校课程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的实施建议。

历史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应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使不同类别的课程内容具有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应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整体考虑教学目标,避免孤立地将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关注课程内容结构,梳理教学内容,把握各学习专题的核心问题,围绕重点知识和核心问题开展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研习史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时空定位发展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的解读提升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学习问题的解决理解历史、提高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叙事、理解、比较、提炼、运用、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中心的历史课堂,为广大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历史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还提供了不同类型教学活动设计示例。

历史新课标要求“历史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学习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以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学习内容上的具体化,准确衡量学生学业质量达到的水平等级。历史新课标还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教师在命题时要注意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布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试题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实施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为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只要全面落实历史新课标的精神,深化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镌刻着历史核心素养的里程碑就一定会矗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征程中。

参考文献:

[1]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责任编辑 黄 晶

作者:蔡权

第2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教材育人价值

编者按: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和海南6个省市,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版高中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在学校课堂教学层面得以落地、落实和落细的具体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全面了解、吃透和把握好教材,对于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更好地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期开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出版的新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为例,为大家推出系列文章,介绍新高中教材编写思路、结构体系、内容构建、呈现特色以及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运动实践、健康教育等的编写情况。

教育部于2018年1月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年版)》]。《标准(2017年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内容、教材编写建议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在课程性质中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运动专长、体育锻炼习惯和自主运动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体育实践能力,对体育与健康的学科价值、健康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认识方面的要求,增加了学业质量水平评价的内容。在认真研读《标准(2017年版)》,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把握深化课程改革、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并努力体现在新编写的教材中。

为更好地编写好高中教材,申报并承担了3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类)国家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60029)、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类)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课题批准号:BHA060030)。同时,针对本次教材编写工作,专门开展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实施情况及修订方案的研究”“高中田径与体操教材的研究”“高中女生运动兴趣倾向研究—以北京、河南为例”“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教材体系的研究”“校园冰雪教材研究与开发”“教材内容纵横衔接专题研究”“教材对课堂教学适切性的研究”“教材中图文科学性的研究”等多项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并对原2004年版的高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总结,提炼出大量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并将这些成果落实到此次新编写的教材中。现将该套新编写的高中教材介绍如下。

一、教材编写有新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 号)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标准(2017 年版)》为依据,以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材育人价值,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育人功能

突出教材的育人功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充分体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突出教材的育人功能,要深入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研究学科本质基础上,深入研究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本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定位。要在深入分析、比较、权衡、挖掘具体教材内容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明确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进而按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在内容处理、活动安排、案例设计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编写新教材。

突出教材的育人功能,要遵循学科特点和规律落实实践育人。要以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知识、技能为载体,并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方式,精心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突出教材的育人功能,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协调配合,在发挥本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

2.体现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教材编写要認真贯彻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使教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在继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体育与健康研究新成果,从情境创设到任务设置乃至迁移应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和学中的广泛应用。探索纸质教材与电子音像产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促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确保科学适宜

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客观反映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研究成果,确保教材体系结构的逻辑连贯性、内容的科学性、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围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来选取教材内容,合理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避免过多过难。

在内容选取和活动设计等方面,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和成长性;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锻炼经验,力求符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的实际,使教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材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作为必修教材,既要考虑满足全体学生达到合格性学业水平的学习需要,又要考虑满足部分学生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的学习需要。

4.优化装帧设计

在整体美术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着力改进版式和插图,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美观,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审美性,便于自主学习,提升阅读体验。

二、教材结构有新体系

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验)》]比较,《标准(2017年版)》优化了内容结构,不仅明确了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而且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特别重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之间的关联,专门设置体能、健康教育两个模块的必修必学内容和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體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6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必修选学内容,并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构建学习的主题,将它们贯穿在整个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始终,从而使课程内容在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在的逻辑合理性和学生体育与健康认知过程的合理性上取得实质性进步,为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范本。本次教材编写认真落实《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以注重教材的“整体性”为基本原则,根据《标准(2017年版)》给定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和构建了全新的教材内容结构体系(表1),既关注3个方面的纵向逻辑结构,又力求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本套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注重以不同方面内容为载体表述相应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以3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为纽带全面表述学科核心素养,努力使教材的体育与健康内容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

根据《标准(2017年版)》设定的课程结构,对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的模块进行了整体设计,注重体育与健康内容的层次性,为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三、内容编排有新变化

本套教材依据《标准(2017年版)》进行编写,教材内容主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编写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深刻挖掘每项教材内容中的教育价值,提炼其核心内容,注重学科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在内容和编排方面新的变化与发展

新编写的教材,根据《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的要求,编写了七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科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和选项学习注意事项;发展体能;培养体育品德;塑造健康行为;体育文化;运动技战术的学习与发展,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能锻炼、健康教育等内容和方法的学习指导,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和教学安排,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规定范围。根据教科书总体的编写思路,各节主要知识点描述清晰、明确,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辅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将相应学科核心素养、体能、健康教育的知识学以致用。各节中根据编写内容特点,适时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等教育。

从表1的内容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本套教材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编写积极落实《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一方面编写“科学发展体能”“塑造健康行为”两章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能、健康教育两个必修必学模块直接对应;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编写充分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的理论指导,使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编排上协调和全面呈现。同时,为帮助高中学生提高个人运动技能水平和发展运动能力,打好选项学习的理论基础,新高中教材专门编写“运动技能学习原理”“比赛战术的制订与运用”两章内容。

(二)运动实践在内容和编排方面新的变化与发展

根据《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内容中必修选学部分6个运动技能系列的要求,本套教材编写了6章内容,基本覆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范围。新编写的教材内容,将6个运动技能系列都单独成章,注重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技术提高与应用,以及相关运动项目战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和运用。并结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加突出各类运动项目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价值。在编排上,采用对开页的设计,为学生完整呈现结构化的知识内容,通过三维立体人物形象和立体场地图景,增强运动技战术学习和应用的现场感,拓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运动专长形成。

从表1的内容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本套教材新编写的运动实践内容的积极落实《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和要求,编写的6章运动技能系列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选学课程内容直接对应,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新编教材非常重视对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指导,学习内容更丰富,以满足学生选项学习和教师模块教学,在编排、版式设计和呈现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更加注重对运动原理的学习和技战术的提高及其在实践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材突出新特色

(一)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反映国家意志,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也必须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教材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其主要表现就是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贯彻到全套教材的每一章节之中,贯穿教材内容选择、组织、呈现的全过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反映在教材的正文内容叙述、栏目设计、学习评价等内容中。

1.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在具体内容的叙述、案例选择、栏目的设计之中,将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渗透在细节里。如,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中国女排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2.更加注重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材及时将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经过实践检验已成熟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向学生进行介绍。如我国于2016年颁布的最新居民膳食指南,国际已经比较成熟的核心区力量练习方法,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提炼、整理并推广的太极拳“八法五步”等。

3.更加注重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教材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予以渗透,如设计“素养提升”栏目,让学生探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文化自信。

4.贯彻落实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理念,我们通过教材“第四章 塑造健康行为”进行落实,并结合具体的内容予以渗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基,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在教材修订时结合环境与健康的内容予以贯彻落实,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教材编写时,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有关要求整体部署、落实到具体的章节内容之中。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是此次课程标准首次系统提出的,教材编写时应特别下力气去考虑如何落实。

1.全面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运动能力。教材编写重视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在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组织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来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如,专门编写“科学发展体能”“运动技能学习原理”“比赛战术的制订与运用”3章内容,并在6个运动技能系列内容中,也非常重视技战术的提高和应用。

如,在足球教材修订中,对足球战术的学习采用三维实景设计,将战术学习融入比赛的场景中,明确局部战术运用的条件,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的创新设计,提高学生足球技术和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有效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

(2)健康行为。教材编写时,非常重视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观,进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在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时,注重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专门编写“科学发展体能”“塑造健康行为”两章内容,同时在具体教材的组织和编排时,也非常重视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安全健身、提高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积极调控自己的情绪。

(3)体育品德。教材的正文、栏目、案例等,都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体育比赛中与体育品德有关的议题。如,教材“培养体育品德”一章的正文中设有“思考·讨论”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对一些体育现象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体育品德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并与日常的学习、锻炼等相联系,从正反两方面引发学生思考,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材中还专门设计了“素养提升”的栏目,如,排球、田径、体操的教材中,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运动项目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该运动项目特有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2.创设情境,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学习情境或任务驱动型问题,努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前面的介绍也可以看出,教材在引导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养良好体育品德方面,都是有知识依托、有情境铺垫的。教材编写时,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营造学习情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1)注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在每章的篇章页,设计学习情境,结合情境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设计学习目标。

(2)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有些章节,从篇章页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文中,还在不断呼应。如,“比赛战术的制订与实施”第1节的“分析与讨论”,就延续了对篇章页设计的学习情境的思考。

由于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的特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在每一章篇章页都用一以贯之的学习情境下的问题串来组织。在教材编写时,编写组全体成员为此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尽最大努力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三)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更加注重从学生学习角度考虑教材内容与编排设计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视角出发。教材更加注意贴近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教材内容更利教利学。修订后的教材,在内容素材选择、编排设计、呈现方式,学习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上,站在学生学习角度进行考虑,更加注意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锻炼,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材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方面,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易到难地呈现学习内容。

如,教材“球类运动”篇章页的设计中,通过为学生提供的一个真实的情境,并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的思考。再如,教材中篮球一节的内容,围绕篮球场地的边线,引发学生对篮球一些规则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规则的理解、认知,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的规则应用能力。

新编写的教材,内容在体例结构上采用了主线、辅线互补的形式呈现,内容图文并茂,文字精炼恰当,以图助文,符合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如,“塑造健康行为”中有关“如何维持适宜体重”的内容,文字精练,编排简洁、清晰、美观,抓住高中学生爱美、渴望拥有健美体形的心理特点进行编写和设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阅读和对知识的掌握。

考慮到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校园足球、校园冰雪系列教材的研究成果,采用三维立体人物形象设计进行动作示范,立体感、动态感和动漫感融合,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对一些问题的设计,不设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如,“培养体育品德”中有关足球比赛的案例。

(四)改进呈现方式,优化插图、版式设计,呈现真实的学习场景,提升阅读体验

学生愿意阅读是愿意学的基础。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插图和版式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努力让学生愿意读、喜欢学、乐意练。

新编教材插图主要由三维立体人物和照片构成,版式采取对开设计,为学生提供三维立体的运动场景,增强真实感、立体感、现实感,达到便于阅读、赏心悦目的标准。尤其是三维立体运动场景,为学生运动技术、战术的学习、提高和运用,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练场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篮球的三维立体运动场景的应用。从篮球的发球开始,通过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持球突破、投篮等一系列篮球运用的真实比赛情境设计,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篮球技战术在解决复杂、真实比赛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发挥综合作用,提高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修订后的教材,文字叙述力求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版式设计大方、美观,突出不同功能版块的区分(如,主、辅栏编排,栏目的设计,内容的结构化)。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新高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正确、思路明确、内容构建与优化合理,教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可读性和普适性好。新高中教材编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对应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和构建内容结构体系,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及锻炼习惯的要求,总体设计充分落实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充分体现素养为纲和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李志刚 陈珂琦 胡滨 陈世雄 高琬鑫

第3篇:育人为本 德育先行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幼儿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育人为本,德育先行

幼儿时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德占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为幼儿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2016年,笔者开始担任富坪幼儿园园长。在各级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事和家长朋友们的全力协助下,笔者从零开始、从头学习幼儿教育方法。当管理中出现困惑时,笔者就向有经验的同事、前辈学习;当幼儿课程教学中出现疑惑时,笔者就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学习;当发现自身知识较为欠缺时,笔者就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参观周边幼儿园,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六年的学前教育管理工作让笔者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把育人作为根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寓教于乐,将德育与游戏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家长的作用,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家长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帮助家长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幼儿德育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是教育幼儿文明团结、礼貌待人,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笔者将思想道德工作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幼儿早晨进园时,笔者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向值班教师问好;在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活动;在组织幼儿喝水时,笔者提醒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开展各种区域活动时,笔者鼓励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户外活动中,笔者和幼儿一起捡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爱环境、讲文明的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被幼儿常挂在嘴边,幼儿之间打架、骂人的现象变少了,他们逐渐拥有了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是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以笔者所在班的幼儿为例,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占有欲。对此,笔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例如,在课外活动中,笔者组织幼儿玩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鼓励幼儿之间互帮互助,支持幼儿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是竞争对手;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幼儿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辨别行为的好坏、体验人物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当幼儿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时,笔者支持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学会合作谦让、团结友爱,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是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这有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主题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体验获得了不同的学习经验。通过开展“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笔者培养了幼儿关爱他人、体贴他人的良好品质。根据不同的情感目标,笔者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鼓励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加深幼儿对活动的思考,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行动上的转变。

四是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笔者十分重视家园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等方式,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笔者深入挖掘德育的内涵,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利用各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德育的教学形式,为幼儿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德育工作涉及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基本的德育知识,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说真话、不说谎、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的良好品质,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与人为善的思想意识,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互助分享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敢为人先,发挥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刚开始办园时,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不满意幼儿园的简陋条件,不满意幼儿的不良习惯,不满意超额的工作量和超长的加班安排等。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转变教师们消极的工作状态,笔者从“我”做起,率先示范,积极发挥了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笔者通过“请进来、引出去”“网络学、互助学”等活动,邀请了各种教育专家入园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该怎么做等问题。其次,笔者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公条件,优化了教师们的办公环境,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们的职业荣誉感。最后,笔者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通过成立家委会,定期举办各种家校互动活动,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家长更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为教师的各种教学安排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六年左右的办园时间里,幼儿园由原来的几十个幼儿发展到现在的兩百多个幼儿,办园标准由原来的学校附设园提升到市级标准化幼儿园,家长的接送方式由原来每天接送四次转变为全托,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很多教师兢兢业业,时常加班加点,部分教师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午休时间和暑假时间帮助处理幼儿园的管理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具备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团结互助、敬业奉献等高尚品德,在日积月累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为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多元评价,丰富德育的教学形式

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拥有较强的直观感受能力,习惯于通过亲身体验等方式,加深自身对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开展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要增加德育的趣味性、生动性,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各种德育知识。

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适时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措施,运用各种竞赛,通过“争当文明达人”“寻找礼仪标兵”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胜欲,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幼儿在竞争的同时促进彼此的进步。另外,教师要注重幼儿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集体活动中适时引导幼儿为班级增光,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幼幼互评、师幼互评、家幼互评等方式,丰富德育的评价方式,提升德育的整体效果。教师要肯定幼儿的成绩,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从多角度了解幼儿,利用多种形式评价幼儿,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引导作用,促进每一位幼儿的茁壮成长。

总之,幼儿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将品德教育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利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等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幼儿为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幼儿德育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富坪幼儿园)

作者:高小红

第4篇:聚焦课堂变革 转变育人模式

——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纪要

2011年11月24日—25日,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在金华召开。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基教处方天禄处长、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柯孔标副书记、副主任、张丰副主任、初小幼部滕春友主任以及12个试点地区教育局及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学校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主持,金华市教育局徐志坚局长到会致辞。会上,韩平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课题,也是本次课改的难点课题。他还指出,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要着力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韩厅长在肯定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试点地区进展不平衡、改革目的欠清晰、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等。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交流和研讨中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4日上午,金华市、衢州市、鄞州区、安吉县、南浔区、绍兴县、衢江区、温岭市、黄岩区、路桥区、松阳县、岱山县等试点地区的代表分别汇报了第一阶段的进展情况。24日下午,会议代表分小学组与初中组,参加金华南苑小学和金东区实验中学的现场教学研讨活动。25日上午,在“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考与探究”论坛上,浙师大附中、衢州市教研室、鄞州区云龙中学、安吉县昆铜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的研究实践,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到会作了题为《意义学习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研究的视角》的辅导讲座。最后,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进行会议小结。

作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省教研室曾于2011年3月召开试点项目协调会,交流各地的教改思路。半年来,各地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正在逐渐明晰,教学改革的实践操作特色初步成型,课堂变革的典型学校陆续涌现。

通过本次会议,各地就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一)聚焦课堂变革: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

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其重点反映在四个层面: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三是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四是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转变,变惟分数的横向比较为发展性的诊断指导。前三方面共同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变革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将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安吉县昆铜中学、鄞州云龙中学等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习合作小组建设”是课堂形态变革的重要操作因子;“展示课堂”、“自主评价”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面向完整任务,聚焦意义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迁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二)克服“重教轻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省内外涌现的教学改革典型丰富多彩。许多地区也在积极组织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但推广过程中有进展,也有问题。在研讨中,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大家认为,教学改革应慎提模式,要“入模”,还要“出模”。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借鉴经验不可全盘照搬,而要透视模式的形式结构,把握其中的教学原则,结合实际加以改造。

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对当前教学现实的反思和对学与教的重新理解。克服“重教轻学”倾向,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是这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高段与初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克服“重教轻学”要先突破初中以及小学高段。

(三)尊重课程特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

一些学校以某一教学模式的做法推动各学科教学改革。这样做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统一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科差异。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往往还有知识类型的区别。所以,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既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精神,又要重视发挥学科组与学科教研员的能动性,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尊重课程特点。当然,不同学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绍兴县在高中段抓学习指导与学案导学,在初中段抓弹性“先学”的课堂变革,小学段抓“儿童阅读推进行动”。这种区别推进的思路值得借鉴。

(四)加强教学管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

推进教学改革不只是学科层面的探索,而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改进。要反思以往教学活动管理中的问题,在聚焦课堂变革的同时,重视先行学习、作业改革、学习指导、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进。教学改革的成果不仅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还应包括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管理的实践。如湖州南浔以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改革为切入点;台州路桥在推动“先学后教”的课堂改革中,加强学习指导工作等。

(五)立足“以校为本”: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研讨会上,令与会代表眼前一亮的是来自实践一线的学校案例。安吉县昆铜中学和鄞州云龙中学是通过课堂变革而崛起的两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明显,课堂教学方式改观很大。传统名校绍兴县实验中学致力于培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课堂”,着力将课堂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他们的实践将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样板。从这些成功经验看,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学校,要强调学校是改革的主体。教学改革需要外力推动,但真正发生改革的应该是“内生型”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应源自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觉醒。简单依靠外力推动则容易走样或流于形式。所以,推动教学改革首先要唤醒校长与老师,启动教学改革须自己先想明白,而后决策。

(六)区域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 项目启动半年来,部分试点地区已逐步建立起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如金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与有力的工作架构;安吉县教育局以“三个推进”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强调“以校为本”,并不是说学校不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支持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制。要设计载体,唤醒更多的学校与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让揭竿而起的学校不再孤独,以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规划和领导,将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教育局年度工作重点,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试点学校的职责,形成项目试点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与突破口,重点关注制度和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变革等重难点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改成果和经验,重视对基层教师和学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继续学习全国和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路统一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来,把项目实施与实现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中小学教学改革“焦点在课堂,重点在机制,基地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下阶段项目将以义务教育段为重点,以“理性借鉴先行经验,积极培育本土典型,努力形成实践流派,百花齐放并蓄兼收”为策略,积极探索以“任务学习”为主要特色的课堂变革,全面推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作业改革、学习指导与教学评价等领域的教学改革活动。实践推进必须反对形式主义与“一刀切”,强调“以校为本”和“尊重学科特点”。下一阶段要重点开展“四大行动”:

1.“燎原行动”——区域推进。扩大项目试点,增补部份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活跃的地区,加盟试点项目,争取每个大市都有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机制与策略;建立试点联系制度,加强指导与典型培育,帮助各试点地区明确重点,各呈特色。

2.“星火行动”—— 基地崛起。组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团结省内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成功、较有特色的初中,指导他们完善教学改革措施,总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让他们作为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与基地。

3.“种子计划”——学科培育。课堂教学改革是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的主题。每个学科每年要发现或培育2~3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典型教改成果或经验,结合疑难问题解决培训、课堂教学评比、学科课题管理等载体,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4.“集锦行动”——媒体支持。将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培育相结合,利用教研系统课题管理与《浙江教学研究》等平台,将一些分散研究凝聚起来,通过教学成果报告会、征文活动、编印学习资料等载体促进成果积淀,助燃改革氛围。

第5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布者:郑燕 发布日期:2012-10-3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1.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

一、让德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人格的完善发展。在这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主要是课堂,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田野,让课堂成为学生“荡漾生命课堂,感悟心灵对话,体验成长快乐。”为此我们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开发实施德育教育工程,让德育融入到教学课堂。即德育与课改同行。通过课程改革抓德育育人的时机,使教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如何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把育人放在首位。我们提出了“课改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课改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改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为此结合课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手段”。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把传统的说教式转化为引导式。融入到学生的每一堂学习之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我校提出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面,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为了每一位发展的思想,切合实际,树立德育“生活化”。面向学生生活实施德育教育。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围绕成长的我、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等的关系整合德育教育。以课堂和以主题模块方式组织教育材料,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从学会做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具体做法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德育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我能行”的教育思想。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了学生想着,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强的人,具有思想的人。学科教学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教书育人,为师胜教。德育教育与课程同行。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

如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结合综合活动课的开设,开展科技德育、环境德育、网络德育、实用德育的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自主、积极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加强和改进了德育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进而充实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四个板块。结合四个板块,开展德育工程。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如: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操、学习品质、学科学、爱科学。增强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科技能力的培养,落实“科技德育”。如“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课的开展。我校开展了“卫生筷子的社会调查”、“白色垃圾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校园卫生”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增进了对资源的了解与认识,形成关爱自然、合理的节约资源,生活的校园美丽整洁,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落实“环境德育”。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开设。增强了自我认识和实践能力。如开展的初一学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活动和学校提出每生每天5分钟家务劳动。增强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的人格发展。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学校政教务、团总支倡导“自己的事自己做”。“自我成长”,“靠自我”、“超越自我”。这种自我意识的培养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又如:结合“信息教育”课。开展了“三远离”和“三讲五做”活动。我校提倡学生上网,但要做到“三个远离”。现在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网络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结合诚信教育,开展了“上网大讨论活动”。上什么网、如何上网、远离什么网。进行了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进而落实“网络德育”。

(三)德育教育“实际化”

如何让德育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真正的解决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两层皮”的问题,真正实践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和影响。真正让德育走进学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我们坚持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教学相融合,结合教材,开发教材的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一体。使德育教育不是外加的,表面的“穿靴戴帽”式的,而是内在的有机的融为一体。真正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吃透、悟准、融进”,做到先育人、后育智。如,语文课讲《中国石拱桥》1课时,与家乡的引嫩桥联系起来进行爱家乡教育。初一进行论语十则教学时,对“学而时习之”进行了学习方法态度教育;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的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是“开辟德育新路,强化德育效果”的一种实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特色活动,促进德育工作实效化。

合校四年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创特色。开展了“特色管理”,促进了“特色活动”,“特色活动”达到“特色教育”。我们称之为“三特工程”。因此我校在特色化建设中做了许多具体有特色的工作,进行了了大胆的尝试和实验,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多彩有序,改进德育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完美健康发展。可以说我校“校风正,学风浓,行为习惯养成呈正态发展,学生理想信念,综合素质非常理想。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设五大特长班

1、数学家之路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科学品质,创造精神,学习科学家“探究未知,研究过程,体验成功”的爱科学情怀。进而实现我校提出的“科技德育”教育。

2、语文学科的“读阅写班”。指定一系列促进学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在读阅中提升思想素质,写出读书感悟。我们的提法是“读一本好书,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生活中感悟,读阅中体验,积累中成文”。

3、英语口语交际班。培养英语特长生,让他们在班级用英语交流学习生活,文明用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影响。

4、汉字书写特长班。教育学生爱我中华,从爱中国的方块字做起,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开展“超级楷模活动”,激发学生利用“三度四适”的方法写一手好字。通过书写特长班和班级、学校各种书写展览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5、小作家特长班。通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思想立意,用自己的笔书写学生身边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办好校报,影响全校,发挥小作家的引领效应。

(二)开展“八个五分钟”特色活动。

“八个五分钟”活动,已搞了三个整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好评。“八个五分钟”活动,从学生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具体活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涉及到。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塑造。“八个五分钟活动旨在培养健康的人为出发”。“八个五分钟”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五分钟健身,五分钟演讲,五分钟眼操,五分钟硬笔书法,五分钟心理说明,五分钟写日记,五分钟记忆竞赛,五分钟家务劳动。比如:五分钟讲演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力,彰显个性。通过每天早自习的五分钟演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也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同学,影响同学。进而实现学生的群体教育和感着。结合“五分钟演讲”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历史、谈未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能,是良好的德育教育手段。把常规的德育说教变为学生的自我说服,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表现能力,给学生一个畅想的平台。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通过演讲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发挥和心里得到健康发展。又如“五分钟心理说明”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在休息前利用五分钟进行了心理反思。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哲人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教育。因此说五分钟心理说明,即是心理健康教育,又是自我教育,把这二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律、自强。那么,如何开展心理说明,说明什么,怎样说明,通过说明达到什么目标。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教育和引导,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得到学生的认识,使活动具有经常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具体做法是教育学生结合一天的学习生活实践做到“一省自我”。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心理压力、各种挫折、取得的成绩、得到的表扬,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或问题等等。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态或心境。进行自我教育,肯定自己的成绩或进步,找出自己或他人的问题,正确进行处理和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心理素质,化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不愉快的东西,即净化心灵。心理说明是多层面的。更需要的对一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自检,自我提升。进而起到良好心育的作用。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防挫折能力和学生的和谐相处明显提升。又如:五分钟家务。这个活动的提出,得到家长的认同,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事事依赖父母,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缺乏。基于此,我们提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教育学生养成家庭劳动的好习惯和好的劳动品格。“以劳动为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会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方法,形成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作为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终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三)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育。

如音乐课“每节一个人,一首歌活动”,就是实现学校提出的“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创造”的育人理念。通过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张扬个性,教育学生唱健康的曲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人生。

如美术课,开展课前“五分钟激情硬笔书法”活动。以名言警句及优美诗词为书法内容。从思想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字里行间的布局与书写上引领学生感悟书道,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书法,学做人。

如,政治课开展写小议,历史开展话说历史事件,体育课开展意志品行“长跳训练”。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特定的场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明辨历史,提升学生的人生理念,锤炼学生风纪严整的意志情操。

(四)优化环境,使德育教育潜在学生心中。

注重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把静态的整个校园都变成鲜活的人文思想。走进学校,从教室的布置突出新课改理念,突出人性化的标语,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憧憬,让学生感悟。从学校的每一面都象一面照人的镜子诉说着“给学生一个机会,让我自己去创造”,每一块宣传板都在叮嘱学生“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具有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就象学生在“一二九”演讲说的那样,学校的校园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一种奋发的动力。我坚信“厚德可以载物”,我要“厚积而溥发”,我要坚信“厚志方能有所为”。

(五)诚信立校,诚信育人。

开展“诚信教育”是我校特色德育之一。诚信教育是对学生品质的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诚实守信的思想素质。我校诚信教育做为立校之本,多层面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仅就诚信活动做如下说明。2003年期末,学校开设“无人监考考场”的尝试,经过几年的运作改为诚信考场。起初“无人监考考场”从初一开始试点。每班出4人。全校24人。这24人的产生,先由政教处主任进行了全校大会动员,讲清无人监考考场的目的和意义,再经过班主任的班级发动,让学生自报,班级全体开会进行了表决代表班级,参加无人监考考场的考试,以此宣传诚实是本,守信是金。对来自各班的4名学生进行了宣传。同时,对24名学生签订诚信合同。无人监考考场里黑板上有醒目的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性标语,考场外用大红纸写上诚信考场。对全校的学生的教育影响很大。现已运作四年八个学期,由原来的一个考场发展到六个考场,从原来的24人发展到144人,占学生总数的18%。各班参加积极的热情非常高,参加的学生既有学习好的,也有中等生,也有学困生。诚信考场决不是优生考场。诚信考场是讷河市的首例,得到进修校领导的肯定并推扩。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诚信意识,促进考风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进而使诚信教育具体鲜活。

三、特色管理,促进促进教育规范化。

1、“双标管理”有特色。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各种管理体系也应于课程改革相适应。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追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向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教师、家长、管理者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依据这样的理念,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我校对学生实施“双标管理”的评价体系。称之为“双标”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变为启动自主式。走出德育教育的新路。“双标管理”具有我校管理的特色性。受到各级的好评。

所谓“双标管理”。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人,相信人的具体表现,也是激发学生由被动转化自觉的自我管理的一种自我成长的自我要求。从管理过程上看“双标”具有可变性,可随时节。是动态的,可以及时调整目标和目标层次。注重“双标”的可行性。 所谓“双标”管理。一是学生学期学业目标,简称“学习目标”;二是“思想品德目标”,又称之为“德育发展目标”。其中“学习目标”就是班级每一个学生结合上学期期末的学科成绩并且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成绩水平为目标起点参数,这个目标起点参数,就是各学科的目标分,这个参数分的确定是在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集体动员基础上,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商定,给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客观的拟定,反过来由班主任牵头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并取得学生的同意确定学科目标分。这个目标分数的产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本人,是学生自主、自愿的努力目标,因此说,这个目标具有较高可信度。要求学生为目标而战,努力刻苦,实现诺言。达标就相当于班级第一,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榜样的办法。学校结合阶段测试或期中考试采取兑标活动。开展跃进生、达标生、跃层生的评比奖励活动。同时再次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努力争取期末达标。另外为了使目标管理具有激励性、鞭策性。按制定的各科学习目标合成总数,划分成若干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位置和奋斗目标,把每一个层次都进行命名,这个命名具有激励和警示作用。如第一层次为攀登层次(80-100),第二层次为赶优层次(79-70),第三层次为鼓励层次(69-60),第四层次为奋斗层次(59-50),第五层次为努力层次(49-40),第六层次为拼搏层次(39-30),第七层次为警钟层次(30分以下)。因此说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定量性。而“品德目标”操作办法与学习目标相似。但德育发展目标具有定性,采取等第办法,分为A、B、C各级。德育发展目标分三大项“道德品质、合作交流、运动审美”,把三大项又分为十六小项进行考核。给全班划分出若干目标层次。

通过几年“双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思想品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学习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验到:一是“学习目标管理”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二是具体目标性,每一个都明确学习努力的目标,消除了学生自卑心理,为目标而努力,实现就是自我超越,就是自我成功,就是第一名。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排榜。实现了对学生学业新的管理办法。三是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提供依据。四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五是通过这样做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诚信意识也得到提高。从“德育发展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第一变大多数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主动管理;第二,变班主任单纯管教为全面督导;第三,这样做,学生相互间有竞争劲头;比上进,进步的积极氛围得到建立;第四,通过预定标活动,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是与非,知道自己的闪光点是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第五,指标上墙、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做到了及时提醒及时重视;第六强化了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七,这样做,思品考核标的考核活动,既是“个人”的,更是“大家”的。充分发挥了“群体教育”的同步效应。第八,科任老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品”状况。

“看一眼墙上标,便可以及时去帮教”。相对说这也就强化了思品政治工作,从而完全可以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附“学生双项目标管理”表)

2、班级量化考核,促进德育教育精细化。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的一日生活常规都受到《规范》、《守则》的约束。为了学生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水平。我校采取“班级量化考核”的办法,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量化考核汇成大表上墙,坚持每周一考核,每周一量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和促进性,做到考核及时,做到改正及时,使学生在正确的引路中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教育的及时性。(后附班级量化考核表)

3、构建和谐班集体。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我校2007年6月已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和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将“师生关系和谐、生与生关系和谐、活动教育创新和谐、合作共进创新和谐、优化班级环境和谐”等板块构建和谐班集体。

四、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系列化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课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全校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几年来,我校“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到老师的亲切,感到同学的关爱。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大环境。我们做到了“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的系列化”。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要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认识自我,体验信任、友善和理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2、坚持以活动为依托,让活动成为学生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学校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大合唱、激情硬笔书法比赛、科技系列展示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

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抓好德育工作,坚持“抓反复,反复抓、反反复复、使之转化”的教育理念。转化后进生,感化、感动个别生;爱护、关心心理障碍学生,体贴、关怀单亲和打工家庭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良好的思想氛围成长。

4、坚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思想。侧重开展“五大教育系列。”即“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进行教育引航。推进德育教育系列化。以“五大教育”活动为主轴,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体,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开展系列化的思想讲座、论坛,班主任、任课老师结合教育工作坚持常规对学生的谈心活动,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分情况、分侧重、有机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我校提出的要求:“及时谈,架起通向学生心灵之桥,拉近距离,走进学生心灵搞教育。几年来在教育引航的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做到整体教育与班级整体教育相结合;做到班级整体育人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做到以活动为依托的教育与平时行为教育相结合”。 (1)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第一,把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化和提升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搞思想转化和提升教育活动,注重教育实际搞教育。

第二,多途径、多侧重面。抓平时;抓潜移默化;抓好学校环境影响;抓整体育人;抓个体转化。

第三,开展思想主题报告会、学生演讲会,进行整体感召性教育。

(2)纪律教育。坚持二个融合。把《规范》、《守则》的教育与班级实际相融合,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在纪律教育过程中,组织班级同学制定了《班级学生日常生活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我校提出“严实严肃严明严整”的纪律要求,同时注重纪律教育生硬化、多人性化、多生活化、多激励化、多理性化,少空洞、少责难、少压制、少找家长。即坚持“四多四少”原则。把纪律教育与诚信教育相融合。引导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引领整体纪律理念的提升。教育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让学生自己提出对自己的整体要求,向班级主题纪律大会表述。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守纪守言。学校提出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学校全校性的“纪律与诚信”大讨论。把硬化纪律教育转化为学生愿意而为的诚信活动。起到了“让我如何转化为我想如何”。 (3)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师全员培养。培养具有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如何解决学生的身心问题,我们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第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学校要坚持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和家庭观的教育,以及行为指导。尤其针对单亲家庭开展关注活动;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生,开展全校性“助学救困”活动。对经济困难生献真诚,对学困生手拉手,使各类学生不流失。对进城务工家庭的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政教处登名造册,记录在案,有针对性的对存在心理隐患或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的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第三,开展心理说明。如家长会让班级各类学生代表给家庭读自己写的“心理说明书”,感动家长,使家长理解、支持和热爱学生。这个活动使家长流泪,增强了亲情感,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所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增强家庭、学校教育学生的效果。可以说教育达到情感化。

(4)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体教育。贯彻《规范》使学生达到生活化。我校注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开展“行为养成”阶段性主题演讲,让学生说服学生,文明行为相互影响,创造良好行为环境。人人不说脏话,人人举止规范。学校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来引导学生人人讲习惯,人人有好的习惯。 (5)理想前途教育

结合实际谈理想,结合主题谈理想,结合自我谈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现实谈未来。因此,学校把“理想前途”作激励学生学习奋发有为的一种教育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树立理想、为理想的激励活动。讲学校通过学习成才的人,教育学生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在理想教育主题活动中学校整体教育有感召力,班主任组织的理想主题活动,做到收集更多的、学生易感受的真实可信的说教事例,具有说服力。使理想前途教育具有现实性,具有针对性,克服了空洞泛味,是我校几年的经验体会。

德育工作是我校的首要工作,放之为首,改进了德育方法,优化了德育手段,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第6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

业科学发展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总结

1. 教育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

按照地委提出的“硬件建设最先进,配套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质量最好”的 “五最”标准,科学谋划和设置全县教育整体布局。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村为辅助、以集中办学为突破的整体思路,逐步实现教育权责制度化、规范化,拓展工作重心下移和重要关口前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共同推动教育强县目标实现的良好氛围。

2. 全县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卓有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墨玉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系,着力构建家长式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孩子的成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对乡镇学校实行简政放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突出以乡镇管理,业务部门指导,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使全县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3. 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我县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地委和县委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按照“三个增长”要求,各项经费按月足额向学校拨付。2011—2012,年共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704万元,寄宿生生活费807.3万元,校舍维修资金1015万元,学前双语2321.13万元,营养改善资金4953万元。较2010年增长76%,较2011年增长55%,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4.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打牢教育基础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就目前而言,我县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我县按照“初中扩大规模、小学相对集中”的思路,积极稳妥地科学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逐年逐步使全县中小学校布点更为合理,资源进一步优化,力争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调配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校际之间教师队伍在知识水平、年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基本均衡。四是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双语教学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较高质量的需求。五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得到切实保障,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办法,逐年提高,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校园安全卫生责任、措施落实到位,无重大安全、卫生责任事故;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做到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六是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基本形成,学生在德、智、体、美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相对均衡。

5.重视并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 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 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以“一反两讲三促”、“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促教育发展,促校园稳定,促校容校貌改观”思路,全面推进各项活动深入开展,严格学习讨论,做到“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各学校组建周边环境安全巡逻队,早晚不间断巡逻,配备必要的装备,构建 “网格化” 巡逻体系,保障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确保出现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处置;全面落实保安人员的配备,按照县城学校6名、乡镇学校4名、村级分校2名的要求,共配备保安530名,壮大维稳力量,投入401625元为105所学校新增内外监控头420个,使网络监控在校园做到了全覆盖;按照校领导包村,教师包户的原则,对学生开展全面家访,将开展家访与惠民政策大宣讲、大熟知工作相结合,向群众讲清形势,讲清党的好政策,积极化解学生及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数据还待核实)

6.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和全社会都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聘用机制。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要继续探索建立补充农村教师的机制。要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要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7.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

进一步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县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巩固“两基”动员会和“两基”检查通报会,高位推动“两基”工作开展,努力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控辍保学”常态机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学校积极配合,扎实开展大家访活动,使学前幼儿入学率达到96%,小学入学率99.66%,初中入率99.72%;加快“双语”教学,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统一模式和理念,提前各个学段的衔接,着重加强双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水平,通过举办第六届墨玉县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演讲、双语质量监测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学双语用双语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遵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人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调动援疆干部的积极性,一帮一,一带一,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举办示范公开课、选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检测,小学成绩比往年同期上升2.21%,初中上升3.3%;今年考入内高班,内初班学生共438名,较往年同期增加47人;考入乌昌中职班学生数量较往年增加87%;参加高考学生474人较往年同期翻一番,上线率达98.7%,较往年考入专科类学生数量上升276%,本科上升126%。(数据有待核实)

8.大力发展高中及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文化素养和人生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高度重视“两后生”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用好教育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地为高中学生家庭减轻家庭负担,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扩大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积极做好疆内外,内地省市各大职业学校的沟通,逐步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三是以实现就业为重点,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招生、培训、实训等各个环节上管理和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根本,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落实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教育培训,使课程紧跟市场需求,促使全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政府已经规划和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 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

9.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县委、政府迅速成立机构,建章立制,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各部门,各单位严把食品入口关,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现有条件,严格加工、配送、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安全,通过板报,宣传画,主题班会等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家改善新疆农村孩子体质的重大民生工程,增强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理解与支持,使全县82566名农村义务教育学学生顺利吃上放心的营养食品。(还待完善)

几点思考

一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近年来,县委一班人多次深入边远教学一线,班级教室,广大师生中间开展调查研究,理思路、定措施,解决教育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民生开展。今年以来,县委四套班子领导两次专门听取教育工作专题汇报,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全力解决突出的困难,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教育活力才能促进发展。去年以来,全县教育事业以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为切入点,以丰富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推动各项工作标准化建设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建章立制,扎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按章办事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之中,进一步凝聚人心,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正规化建设。

三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实的结果。各乡镇、各部门在事关教育的问题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力所能及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主动担当教育责任;广大教师埋头苦干,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加大各项工作指导,保证了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问题,我县的教育基础还较薄弱,目前的办学水平仅仅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阶段,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师“一缺两低”现象依然存在,初中升学率偏低,辍学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管理者水平还有待提高,各级各类校园布局还有待科学规划,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工作安排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教育资源。改革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2.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组织领导

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 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统筹制定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开展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 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3. 进一步打牢校园稳定基础

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一反两讲三促”主题实践活动,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护意识,通过法律常识进课、法制宣讲等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让其明白哪些是合法、哪些是违法。要切实以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切入点,继续加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力度,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环境治理,营造求知好学、团结进取的氛围,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不懈地在开展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观看电教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育的直观性、针对性,着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真正把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渗透的坚强阵地;继续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进一步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强化职责意识,完善各种突发预案,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加强经费保障。政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考核督导。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四)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制度,完善教职工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师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五)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六)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中央在基建投资中安排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七)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探索建教师荣誉制度。继续做好模范教师和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开展教学奖评选,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5. 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

随着我县社会的发展和生源变化,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已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各部门要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重点,不断强化措施,整合力量,真抓实干,定期不定期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学校、逐指标进行自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形成“控辍保学”的常态机制,要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主动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要进一步完善转学程序,严格转学手续,对手续不全、转入学校不清楚、不明确,无法取得联系的要暂停办理;对转出的学生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的对接,掌握基本情况。要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扫除文肓、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关注边远分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步向薄弱学校加大投入,使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逐年提高。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

6. 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巩固、提高、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放在 “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握好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推动我县高中建设步伐,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做好新建五中师生食、宿等各项工作,提前规划,按步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招生宣传,保证生源,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和中职教育,保证按计划顺利入学;要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贴近实际需求,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训环节,突出培养特色,着力培养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高中学生资助各项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 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7.保障经费投入,推进依法治教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 用经费逐步增长。

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 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 职能,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加强学校公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公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公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 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 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 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

第7篇: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爱岗敬业 育人为本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锤炼思想、提高思想境界

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 、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中,我致力与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教育思路,不断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在县教体局组织的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教学工作中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

三 、科学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 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开学初,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队会,精选班干部和督导队员。该放手时就放手,每月的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办,现在办得很不错。朝会(让学生自己主持)一周一个主题。此外,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正、副班长,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及管理监督组长。二级管理:八名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督导队员,负责班级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并做好记录。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桌长”、“门长”、“窗长”“灯长”“盆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心里素质得到锻炼,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只有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为此,本班除了组建一支能管善管的班干部,而且民主选拔了一批精干的督导队员,分别有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督导队员,督导队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并准备相应的记录本,首业写清加分减分标准。每个星期一的朝会时间各个督导队员分别对上周的记录做公布。每月要对学生的分数做统计,并张榜公布。对分数高的学生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并为学生发奖品鼓励。

在充分发挥民主作用的同时,难免在学生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言论,甚至是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便要集中大家的意见,统一认识,采纳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保留那些尚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让时间来考验。也就是说,在发挥民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集中,不然会给工作带来障碍。

四、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总结起来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缺少反思。今后我将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我将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虽然在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陕县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8篇: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江苏涟水:

创先争优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创先争优活动中,江苏省涟水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方针,千方百计抓建设,一心一意育新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硕果累累,未成年人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探索出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思想道德建设优学校”等经验做法。

一、完善机制,突出育人保障。

建立完善了领导、工作、考核、投入四项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堡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奖励办法,有一定的工作经费,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开展保驾护航。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各学校均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与各级关工委、家长学校协调配合,基本形成了一个“纵向衔接、横向协作、三教结合”的教育工作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理顺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把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目标合理分解为6大块16小项,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适时开展督促检查。三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分进行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县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三级考核、三类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出本校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凡思想道德建设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在学校升等晋级、文明学校评选、表彰奖励、校长任用等有关方面均实行一票否决。

二、抓好队伍,突出管理育人。

一是抓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针对全系统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全县3000余名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使学校形成人人是德育教师,处处作榜样的良好局面。2010年评选表彰了10名“十佳师德标兵”,20名“优秀教师”。二是抓学生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各学校团队组织的健康发展,各学校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团队育人体系,在小学阶段以“雏鹰行动”、“手拉手”活动、“纳新教育”、鼓号队活动为载体,初中阶段以推优入团,团员意识教育,校园广播站,五四系列活动等为载体,高中阶段以推优入党为载体,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养成教育目标。三是抓社教队伍建设,发挥“五老”队伍优势。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了一支红色精神进校园志愿者工作队,坚持用红色精神办学育人,让红日精神入校、入课堂、入师生头脑。全县各学校都成立了延安精神学习组,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安排1-3小时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教育,并在政治、历史、语文、音乐等课程中渗透延安精神的内容。县关工委牵头在小学开展“强化养成教育训练”,改善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增强了师生的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树立了团结友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

三、夯实阵地,突出环境育人。

着眼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发展,坚持以阵地建设为重点,以环境育人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一是加强校园阵地建设,塑造优良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目前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达到“十有”,即有一块醒目的校牌,有一面国旗,有一条宣传教育方针、政策的醒目标语,有一条体现本校特色的校风、校训,有一块以上的宣传黑板报,有一条文化长廊,有一块绿荫地,有优美整洁的办公室文化环境,有昂扬向上的教室文化环境,有良好的师生寝室文化及卫生环境。积极推进课改,加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依法加强学校管理,严肃校风校纪,使未成年人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创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文明环境。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针对县内青少年无校外活动场所的实际,投资150万元兴建了集科技、体育、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县城青少年活动中心,让益智健康的各类活动充实未成年人的课余时间。三是抓好荧屏阵地,净化社会环境。全县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对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对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市场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净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社会环境。

四、创新载体,突出实践育人。

一是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知荣辱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礼仪小使者”,争做“八荣八耻”宣传员、监督员、践行者和推动者,以自己的文明言行感召家长、影响社会,用自己的小手,拉动家长的大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动互动,共创文明家园。具体开展“四拉、一比、一评”。“四拉”即:我拉父母手,告别陋习向文明走;我拉父母手、尊老爱幼记心头;我拉父母手,文明礼貌大家都要有;我拉父母手,文明家园建设共携手。“一比”即“比一比,谁的父母好事多”评比活动。“一评”即开展“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累计做各类好事实事上万件,有27220名学生记录自己在“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中的做法和感受。二是创“星级文明”学校。为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虚变实,抓出实效,结合群星文明工程的实施,在各学校组织开展了“五星级文明学校”、“五星级文明班级”、“五星级文明教师”、“五星级文明学生”等“四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省级文明学校3所,市级文明学校5所,县级文明学校12所,“五星级文明学生”20名。先进班级30个,为未成年人树立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全县各学校克服教学场地紧张,经费不足等困难,普遍建起了德育室,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强化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姜万生 马兆万 王新建)

第9篇:育人为本,师德为先

——再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胡市镇中心学校王光友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师国家级网络学习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

詹万生教授的《育人为本,师德为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视频讲

座,深受启发和教育。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

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

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

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做到以上六条,首先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

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

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

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

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

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

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

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

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

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

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

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学习她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上一篇:安全防盗和防骗常识下一篇:淘宝运营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