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竞技场,持续规训着各类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护理岗位职业防护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护理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医院护理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之中,特别是一些高危科室的护士,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科、抽血室、急诊室等科室的护士。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往往面临人们暂时不了解的经血传播疾病的威胁,给她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构成对她们职业卫生安全隐患,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护理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职业防护与感染管理,才能有效地确保职业安全。

1加强职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向全体护理人员宣传标准预防、医患双向防护与职业风险知识、艾滋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如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知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使护理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掌握有效的消毒预防措施,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预防职业感染

医院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如在护理操作中尽可能避免手与锐器的直接接触,配备锐器丢进后不可倒出的锐器盒;注射器用后不许复用或取下针头;器械清洗使用超声波自动清洗器,而不用手直接清洗;医疗废弃物用后分类放置或用钳子夹取锐器收集;接触操作时戴手套等。只要采取适当措施,针刺伤的发生率可以极大地降低。因此,除了配合必要的安全设施外,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锐器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同样重要,可以有效切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3规范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制定专科消毒管理制度,规范高危科室消毒管理程序,制定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管理规定,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使之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明确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要严格检查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加强防护措施应用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从事高危操作的护士,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科、检验科、急诊室、ICU等科室的护士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预防纠正。对于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器械刺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粘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

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

对护理人员感染的监测即是职业性健康服务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应定期全面体格检查,了解受感染的情况,查明有无感染,感染的性质,是否取得免疫力等,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从事高危操作的护理人员均应进行免疫接种,如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减轻医护人员对职业感染忧虑心理,降低职业感染的机会,使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中医院

作者:韦劼在

第2篇:护理职业防护制度

二十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

职业环境通常包括理化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及职业习惯、行为方式等。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分为四类: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和心理危害。

1. 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如护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临床最常见的为针刺伤(含锐器伤)所致的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2. 化学危害。护士职业中的化学危害主要来自抗肿瘤药物和消毒制剂。临床常用化学消毒制剂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等。

3. 物理危害。护士职业中的物理危害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运动功能性损伤最典型的是腰背痛,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临床的物理刺激主要包括锐器伤和人体电磁波、射线暴露等。

4. 心理社会危害。护士职业的心理社会危害主要指工作压力,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如护患关系等。高压力工作容易产生各种身体或心理疾病。

(二) 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一) 生物危害

WTO提出的职业接触中特殊感染控制的预防措施:避免受到针头和其他锐利物体的损伤;避免接触开放的创口和粘膜;避免通过污染器械的传播;防止血液或其它液体外溢到身体表面;对废弃物作出妥善的处理;要求所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的员工在培训期就应该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1) 呼吸道飞沫传播

A. 注意病房及工作区域通风,保持环境整洁。

B. 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C. 吸痰时,戴口罩、手套,面部不要垂直于患者口鼻及气道切开处。

2) 针刺伤(锐器损伤)

预防措施:

A. 在进行注射、抽血、输液、输血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B. 绝对不要将针头帽套回针头,一定要套回时,请运用单手套法。

C. 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用钳子夹住针头

拔,不要用手将其折断毁坏。

D. 收集箱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危险品警告标志。 E. 手持无针头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他人或自己。 F. 操作后立即处理周围环境,如切开包、拆线包、穿刺包的整理。 G. 锐器和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损伤后处理原则:

A. 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是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

染的程度。

B. 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如溅出,清水冲洗鼻、眼、嘴和皮肤

等直接接触部位)。

C. 用碘酒等皮肤消毒液涂擦伤口处理。

D. 确定感染源患者并记录在案,同时进行可靠的HIV、乙肝、丙肝等化验

检查。

E. 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接受医学观察45天。

3) 体液、排泄物等接触性传播

A. 当预料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时,须戴手套进行操作,手套

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B.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器械、各种废弃的培养

基及标本以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后须严格洗手。在不方便洗手的情况下,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C. 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D. 灌肠时,应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

(二) 化学危害

1) 抗肿瘤药物

A. 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须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

时更换。

B. 冲配药场所有抽风和排风设备。

C. 冲配规则:使用输液泵和软袋液体以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排出,用水

剂代替粉剂以减少冲配时气溶和气雾的外溢。

D. 抽取药液时以不超过注射容器的3/4为宜,并使用针腔较大的针头抽取

药液,以防注射器内压力过大,药液外溢,使用后的物品应放于专用袋

内集中封闭处理。

E. 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里,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

果溢出到桌面,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表面。

F. 处理患者化疗后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必须戴手套。

2) 化学消毒剂

A. 使用挥发性、刺激性大的消毒剂时做好与接触抗肿瘤药物同样的个人防

护及良好的通风环境。

B. 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

C. 科学的对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D. 遵守医院或部门的剧毒、有害物质的保管规定:集中存放,容器密闭,

有显著标志。

E.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

F. 使用消毒剂集中的特殊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处理等须有良好的

通风设施。

G. 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三) 物理危害

1) 运动功能性损伤

A. 确保所有体力处理操作在首次进行前,就有关工作的安全及健康风险,

作初步评估。

B. 应用正确的方法搬抬患者和帮助翻身。

C. 尽量正确使用各种设备进行搬抬等工作。

D. 需要长时间弯腰进行操作时,首先考虑调节床体的高度。

2) 物理性刺激

电磁波和射线损伤防护参照放射科防护要求,如摄床旁片是所有人员尽可能远离摄片机10米以上,或用铅板屏风阻挡放射线。

(四) 心理社会危害

1) 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

3) 加强护士应对暴力能力的培训。

4) 医院环境及工作场所的设置中,护士站与医院保安部门之间有监控和报警系

统。

第3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服务制度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第4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第5篇: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五)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 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物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 ,戴双层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液体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第6篇: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念:1.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之中,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暴露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称为护理职业暴露。

3.普及性预防:即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深层体液,也不论其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等体内物资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1.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2.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3.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

1.概念 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安瓿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2.原因 引发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包括:

(1)准备物品的过程中被误伤。(2)掰安瓿、抽吸药液过程中被划伤。 (3)各种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造成误伤。

(4)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 (5)双手回套针帽产生的刺伤。(6)注射器、输液器毁型过程中刺伤。

(7)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误伤。(8)处理医疗污物时,不慎导致误伤。 (9)手术过程中锐器传递时造成误伤。 3.防护措施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静脉加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使用安 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采用垫棉花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防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防止刺伤。护理工作中应使用便捷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器,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应放置在特定的场所。封好的锐物容器在搬离病房前应有明确的标志,便于监督执行。 (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①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③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④禁止用手回套针头帽;

⑤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⑥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⑦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⑧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

(5)加强护士健康管理: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医疗锐器处理流程;建立受伤员工监控体系,追踪伤者健康状况。

(6)和谐沟通相互配合:为不合作或有昏迷躁动病人治疗时,易发生锐器伤害,因此必须请求其他人协助配合,尽量减少锐器误伤自己或病人。

(7)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根据工作性质,灵活机动的安排休息时间,使护士身心得以缓冲,减轻压力,焕发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4.紧急处理方法 临床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锐器伤,应迅速采取下列紧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除伤口部位的血液,避免在伤口局部来回挤压,避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回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 (2)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5min。 (3)用0.5%碘伏,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 (4)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5)请有关专家评估锐器伤并指导处理,根据病人血液中含病毒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暴露时间、范围进行评估,做相应的处理。

第7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一、医疗锐器伤的护理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液体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将针冒套回用过的针头。

二、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不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物体划伤或刺伤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记只挤压局部伤口,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4、有0.5%的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参考一下建议进行访视:

1、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立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2、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病毒抗体,丙肝病毒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RNA证实。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三、艾滋病防护管理

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预防护理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液体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液体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

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液体飞溅操作时要戴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

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

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

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在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时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13、请感染科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处理及预防用药。

上一篇: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下一篇:党校教学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