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护士岗位职责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护理部护士岗位职责

以护士执业岗位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

[摘 要]为了使在校高职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尽快胜任护士执业岗位,学院护理专业采用自行设计的小组化“多站式考试”方法对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外科护理实训考核。通过对考核中各类角色考生的成绩的比较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多站式考试”评价态度的分析,证明了该考试方法设计的合理性,显示了该考试对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科护理;多站式临床考试;护理综合能力

[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执业岗位,关键要看其所具备的护理综合能力能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不仅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传统的护理技能考核模式仅侧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已不能适应当前护士执业岗位对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的要求。近年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简称OSCE,又称多站式临床考试)正逐渐成为评价在校护生护理综合能力的有效可靠的手段。为促进护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提高,本院护理专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以护士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实训考核改革研究,借鉴多站式临床考试模式,运用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形式[1]开展外科护理实训考核,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促进护生的外护学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平行班级共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98名学生全为普高统招生,入学起点一致,均为女生,年龄在20至22岁之间。

(二)方法

1.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方式。两个班级的外护实训教学内容完全一致,包括技能操作训练和课间临床见习两部分。技能操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如手术人员术前自身无菌准备、手术病人术野消毒铺巾、手术器械的清点与术中传递等)、各类引流管的护理、人工造瘘口护理及切口敷料更换等,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而课间临床见习则以寝室为单位让学生分期分批到市区四家教学医院见习常见的外科临床病例,收集完整的病例信息,之后各见习组讨论见习病例的护理知识及要点,并制作成PPT(幻灯片)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汇报。将各组学生见习汇报的病例整理成“多站式”实训考核病例库(疾病种类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道疾病、胃癌、腹部外伤等外科常见疾病)。

2.外科护理实训考核方式。两个班级的外护实训考核均采用“多站式”实训考核模式,时间均安排在学期末。

考站的设置方式为:以6人寝室为一组,作为考核单位,组内成员随机编号为A、B、C、D、E、F。每组考核站点按围手术护理的程序分成术前、术中、术后共五个不同的考站。

第一站:入院护理评估站。由A生根据具体病例资料扮演病人;B生担任责任护士,负责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收集资料和护理体格检查,简要填写入院护理评估单,写出主要护理诊断。时间为15分钟。第二站:手术前准备站。A生仍扮演病人;C生担任值班护士,根据手术医嘱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要求先演示(如通知禁食、输液、插胃管、备皮等),随后写出术前准备要点。时间为15分鐘。第三站:手术中护理站。A生担任巡回护士,B生担任麻醉医师,C生担任第二助手,D生担任洗手护士,E生担任主刀医师,F生担任第一助手;各角色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借助手术器械物品及设施,以模型作为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开始前后的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如术前洗手与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病人手术野的消毒与铺巾、手术器械的清点与术中传递等)考核。时间为30分钟。第四站:手术后护理站。D生扮演术后病人;E生担任责任护士,负责术后护理评估,根据手术后医嘱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术后护理计划,要求先演示术后护理要点(如体位安置、引流管护理等),然后写出术后护理计划要点。时间为15分钟。第五站:健康教育站。D生扮演术后病人;F生担任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做好术后的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工作,之后要求F生写出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要点。时间为15分钟。

在“多站式”实训考核前,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按上述方式反复进行考核前模拟训练,直至熟练。在“多站式”实训考核正式开始后,轮到考核的任一组均先随机选排A、B、C、D、E、F六个不同角色,再由A生单独随机抽签,从备选的3个外科临床病例中抽出一例,然后A生按该病例的资料描述扮演病人,组内各考生按分工进行“多站式”围手术护理考核,要求每站考核时考生先行演示,然后填写相关表格。由教师负责监考,按顺序从第一站到第五站,全程观察每一个考生在各个相关站点的综合表现并打分。

3.统计学方法。数据收集后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多站式”实训考核中各类角色考生的成绩比较

比较外护“多站式”实训考核中各类角色考生的成绩,以检验该“多站式”考试中组内各个成员完成考试任务的难易度是否均衡(见表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中各类角色考生的平均考试成绩,结果显示,F=0.549,P=0.738,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认为,各类考生在整个外护“多站式”实训考核中所承担的任务量及难度是基本均衡的,说明了该实训考核模式的小组化分工设计是合理的,具有切实可行性,能全面考核每个护生对外科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对“多站式”实训考核方式的评价

外护实训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之后学生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等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向两个试验班级的学生发放调查表,征询学生对外护“多站式”实训考核方式的评价意见。调查表于发放后5个月内共收回60份。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此表可以看出,经过5个月的临床实习,学生对“多站式”外护实训考核的评价总体仍然持肯定和赞同的态度,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考核方式能较客观全面、真实公平地反映外科护理的学习情况,能促进自身的护理综合能力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三、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改变,现代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护理专业更加注重评判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技能等综合能力。[2]如何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分散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串连成有机的整体,形成可服务于临床的综合能力,是护理高等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3]“多站式临床考试”在护理实践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价值就在于能够整合临床知识和技能,使之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以利于护理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真正解决护理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多站式临床考试”因使用评定量表和多站评估使评分的客观性大大增强,适合用于课程后的总结性评价。[4]实际上“多站式临床考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考核方法,而只是一种客观的、有序的临床考核框架[5],各医护院校完全可以借助此考核框架,根据自己的临床护理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护理教学需要、合理有效的“多站式”护理考核方案,以促进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本院实施外科护理实训教学与考核改革的结果来看,以护士执业岗位为导向,借鉴“多站式临床考试”模式,采用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确实促进了外科护理的学习,提高了護生们的外科护理学习成绩,培养了护理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该实训考核方式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外护实训考核与平时教学中的技能操作训练、课间临床见习紧密结合,使考核内容客观全面、贴近临床实际;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复习演练外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做到考教结合、以考促学。

第二,以护士执业岗位为导向,采用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不同护患角色及工作岗位的过程中,领会临床护士的职责;遵照外科护理的基本工作流程设置围手术护理的相关考站,通过对外科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外科护士的真实工作情境,为其今后顺利地走上护士执业岗位作好铺垫。

第三,在以学生寝室为单位按角色分工开展的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中,各类角色考生的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证明了考核中角色分工的合理性;这种考核组织形式既扩大了实训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又提高了考核的效率,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四,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是对学生外科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考核,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使考试情景更为真实。[6]

综上所述,该外科护理多站式实训考核模式是非常适合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的。

[ 注 释 ]

[1] 李正姐,侯晞,丁腊梅,等.护理技能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法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253-254.

[2] 严鑫,孙敏芝,洪艳燕,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1):29-32.

[3] 邓少娟,吴蓓,马雨泉,等.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93-395.

[4] 章芳芳,黄丽华.临床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4(2):119-121.

[5] 陈英,曾凡,朱丽,等.注重护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组织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26):155-156.

[6] 粟连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118-119.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徐春岳 李胜琴 余静

第2篇: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目的:探索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方法: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6级110例护理本科生,实施传统分课程考试模式、课堂理论讲授及临床实践教学法;观察组研究对象为2017级110例护理本科生,实施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理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分、实践操作得分分别为(106.11±8.52)分、(105.63±9.51)分,CLEN通过率为98.18%、就业率为97.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CLEN通过率和就业率。

关键词:护士执业考试;岗位胜任能力;导向;护理教学改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CLEN)属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之一,2011年国家CLEN发生重大变革,着重强调了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1]因此,护理学的教学方面也应随之进行改革。为了探索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对2017级110例护理本科生进行了以CLEN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6级110例护理本科生和观察组研究对象为2017级110例护理本科生,两组均符合大样本抽样要求。

对照组:男生12例,女生98例,平均年龄(20.47±138)岁。

观察组:男生10例,女生100例,平均年龄(21.13±141)岁。

比较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分课程考试模式、课堂理论讲授及临床实践教学法,观察组实施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法,具体如下:

(1)优化整合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首先成立护理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我校护理教育专家10名和实践教学基地的13名医院临床护理专家。接着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深入调研,掌握社會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要求,另外参考护理职业岗位需求和CLEN标准,最后经过护理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护理学主干课程体系,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设置课程,同时修订各门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具体如下:将《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整合为《成人护理学》,将《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而《急危重症护理学》由原来的“30学时理论+28学时实验”调整为“2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另外增加开设《健康评估》、《循证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课程,《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临床见习均由原来的12学时增加至24学时。

(2)学校课堂教学与CLEN接轨,改革考试模式:委员会中担任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护理教师必须熟悉CLEN大纲内容,掌握近几年的相关考试动态。在授课计划和集体备课过程中如果涉及到CLEN的相关内容时,则在课时分配上予以重点倾斜。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结合每章节对应的历年高频考点,最后重点讲授护理程序。另外,再编制与CLEN大纲要求相符的试题库,按照CLEN考试要求每学期至少进行34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科目的模拟考试,并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成绩。每次考试后,教师集中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试题,讲授各类考题的审题和解题方法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复习和备考。

(3)重视临床实践教学,采取多形式教学方法:在抓好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所具有的临床护理实践带教资源,加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工作。具体如下:将原本从第四学期开设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提前至第三学期,同时第三学期增设《健康评估》;在临床见习期和实习期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循证PICO(P患者、I干预、C对照或其他措施、O结局)”的实践教学方法,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如每57人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责任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见习、实习大纲要求向学生介绍学习任务,然后选择相关的典型临床案例按照PICO模式提出25个循证护理问题,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问题上网查询资料或图书馆检索文献以收集证据,并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最新、最佳的护理证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于临床,同时予以动态评价,要求学生于每学期见习结束前或者实习科室轮岗前进行学习反思汇报。其他教学形式还可以采取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团队合作学习(TBL)角色扮演、以体验为主导的翻转课堂等,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强调专业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学习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2016级护理学本科生和2017级护理学本科生经过教学后,学生的CLEN专业知识得分(卷面总分120分)、实践操作得分(卷面总分120分)、CLEN通过率、就业率等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CLEN专业知识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学生CLEN通过率、就业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ⅹ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CLEN得分情况

观察组护理学学生的CLEN专业知识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CLEN通过率及就业率

观察组护理学学生的CLEN通过率及就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医学学科。[2]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否胜任执业护士岗位,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是否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另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要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3]坚持以岗位胜任要求为导向,强调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和促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有效衔接,实施护理教学改革,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CLEN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法是一种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护理教学模式,[4]与传统护理学教学模式明显不同的是,首先该教学模式是以CLEN以及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模式,讲究与国家CLEN相接轨,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第二,该教学模式在抓稳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临床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5]以CLEN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其中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要求紧扣培养临床护理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护理课程优化整合过程中,部分课程整合到一个课程中,有些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有些课程则调整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有些课程则增加了学时。经整改后,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特点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6]同时还增加实践教学与人文课程的比重,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和“应用”的特性。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学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教会学生学会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和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7]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就业率。正如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的就业率为97.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学教学改革要求学校课堂教学与CLEN接轨,改革考试模式。该改革措施改变了学校传统的考试模式,实行了CLEN模拟考试,对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了34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让学生提前适应CLEN考试模式,[8]教会学生自我复习和备考CLEN的考试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CLEN考试得分及其通过率。正如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的CLEN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得分及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改革后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CLEN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实现培养大量临床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燕玲.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效果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4648.

[2]杨翠红.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3):9193.

[3]吕文龙,江山,房德芳,张岩,邱群.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7):11001102.

[4]马景丽,金花.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融入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2):124125.

[5]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王连红,宋凌霞,焦娜娜.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6,31(17):7274.

[6]刘明明,穆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趋势分析及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全科护理,2016,14(16):17091710.

[7]周俊杰,熊杰平,宋小青,吴少林,彭文晴,黄一凡,汤薇.基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导向的高职护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5,13(36):3643.

[8]胡蘅芬.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57.

作者:彭文博

第3篇:浅析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士长岗位职责和管理职责范围,对其进行绩效考核;统计并分析来院就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统计并比较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自2011年以来,护理工作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是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

【关键词】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护理质量管理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的质量,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的管理领导者,其管理水平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医院对病患的护理质量,因此,如何对护士长进行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问题[2]。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本院自2011年起其对护士长进行岗位绩效量化考核,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经验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本院所有护士长。

1.2 考核方法

1.2.1 考核

由院领导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对各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1.2.2 考核方法

考核小组定期进行绩效量化考核。

1.2.3 考核指标

参考卫生部在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对护士长的职责要求以及国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员考核的标准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护士长绩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高质量完成行政管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人员遵守医院规章与纪律,对护士进行月绩效考核,带动科室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护理知识考核,保证个人及科室护士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或一定程度的科研进展,定期进行护理教学,保证护理业务完满完成,及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确保护理任务安全完成,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一旦出现差错及时处理,降低患者投诉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保证护理质量,保证护理管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从护士长个人素质、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对护士长进行岗位绩效考核,每个项目分为五个等级:差,较差,一般,较好,好,分别对应5分,10分,15分,20分和25分。护士长个人素质从是否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是否作风正派,公正处事,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以及其专业技能是否优秀等方面进行评价;护士长业务能力从是否能够有力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是否具有专业的业务水平,是否具有科研能力和促进护士学习和科研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学习,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护士长管理能力从其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应急事件,是否具有组织抢救危重病患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护士长协调能力从其是否能够有效协调科室之间、医患之间的矛盾,是否具有统筹安排,因才施用的能力及其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3]。每年随机抽取1000名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每年的护理工作满意率;每年随机抽取10000名患者记录其中由于护理工作造成的患者投诉事件例数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自2011年以来,护理工作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13年和2012年的护士长评分与2011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和2012年的患者满意率与2011年相比也有了明显提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的投诉率与2011年相比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是一种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落实到细节上的工作考核方法。其具有有效規范护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减少的护理差错的产生,使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明显减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

本研究通过对护士长实施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有效改善了本院的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工作投诉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实施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是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等. 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及绩效分配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83-85.

[2] 李月兰. 护士长岗位绩效考核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4):94-95.

[3] 尹会玲. 绩效量化在护士长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28-130.

[4] 房立燕,张晶晶,李慧. 绩效量化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15:134-135.

作者:邹娥

第4篇:护理部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结合本科情况制订本科护理计划。审定所辖病室护理工作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3.全面负责所属科室的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

4.及时传达和布置医院和护理部的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和指导护士长的工作。

5.负责督促检查本科各病室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好质量关。

6.负责督促检查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订及实施。

7.定期随同科主任查房,并有计划地组织科内护理查房,及时总结本科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8.深入各病室参加交接班晨会,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动态,并做出具体指导。亲自参加与指导复杂的护理技术和新业务。

9.协助护十长了解所辖病室内护理人员的个人闲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措施。

10.负责组织本科护理科研、护理革新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指导本科护丨: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及撰写护理文章。

11.对科内发生的问题和差错,应及时了解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12.科学管理病房,做好文字记录及数据统计工作,每月按时上交科护士长手册。

13.指导护士长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促进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

14.每月听取进修护士意见,检查护生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15.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及协调配合。

16.负责本科内护士的临时调配。

17.负责定期评价与考核护士长工作,并将结果汇报护理部。

第5篇:护理部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结合本科情况制订本科年度护理计划。审定所辖病室护理工作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3.全面负责所属科室的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

4.及时传达和布置医院和护理部的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和指导护士长的工作。

5.负责督促检查本科各病室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好质量关。

6.负责督促检查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订及实施。

7.定期随同科主任查房,并有计划地组织科内护理查房,及时总结本科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8.深入各病室参加交接班晨会,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动态,并做出具体指导。亲自参加与指导复杂的护理技术和新业务。

9.协助护十长了解所辖病室内护理人员的个人闲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措施。

10.负责组织本科护理科研、护理革新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指导本科护丨: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及撰写护理文章。

11.对科内发生的问题和差错,应及时了解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12.科学管理病房,做好文字记录及数据统计工作,每月按时上交科护士长手册。

13.指导护士长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促进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

14.每月听取进修护士意见,检查护生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15.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及协调配合。

16.负责本科内护士的临时调配。

17.负责定期评价与考核护士长工作,并将结果汇报护理部。

第6篇:护理班护士岗位职责

1、早上7:30到岗,8:00之前必须做完晨间护理。

2、晨会后首先整理病房,床头柜上的物品不能超过3件,窗台上不要乱放物品。

3、为新病人准备床铺,做入院常规、入院指导。

4、负责出院病人的床铺处理,终末消毒并登记。

5、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多巡视病房,观察病情。

6、协助治疗班工作,加药、输液、处理输液故障、拔液体,是加液、拔液的责任人。

7、每天上午更换消毒液,更换各种到期的无菌物品,负责各种仪器的消毒工作。

8、协助医生进行各种诊疗工作,送取各种化验标本,指导卫生员工作。

9、检查厕所里的灯、水,并及时关,负责做好专项病房管理。

第7篇: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面护理工作,拟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经院长、副院长审批后实施,并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按期总结汇报。

2.负责拟定和组织修改全院护理常规,并严格督促执行,检查指导各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和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3.深入科室,对抢救危重病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负责拟订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定期进行业务技术考核。

5.掌握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思想、学习情况。负责院内护理人员的调配,并向院长提出护理人员升、调、奖、惩的意见。对于护理人员发生的差错事故得与各科室共同研究处理。

6.审查各科室提出的有关护理用品的申报计划和使用情况。

7.提请总务科安排护士生活上有关问题。

8.检查、指导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供应室管理,使之逐步达到制度化、常规化、规格化。

9.担任护士教学、实习任务的医院应负责贯彻护士学校的教学及临床实习计划。

10.主持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分析护理工作情况,并定期组织护士长相互检查、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1.组织领导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及护理新技术的推广。

护理部副主任(副总护士长)协助主任(总护士长)负责相应的工作。

第8篇: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面护理工作,拟订全院护理工作计划,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护理科研项目,经院长、副院长审批后实施,认真布置落实,并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按期总结汇报。

2、负责拟定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医德服务规范,并组织落实考核。定期组织修改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督促执行,检查指导各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和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3、定期参加晨会交接班,深入科室检查督促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落实,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与负责质控的领导联系,通过信息反馈,加强质控措施,贯彻落实责任制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严格检查执行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如有差错事故发生,按《卫生部医疗差错事故处理规定》,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科室进行调查,共同研究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及处理意见上报院长。

5、负责拟订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技术考核。掌握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思想、学习情况,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及职业道德教育,协助解决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

6、做好来院进修、实习护士的安排管理工作,贯彻护士学校的教学及临床实习计划;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学分制,制定人员培训和梯队建设计划,并组织落实。

7、负责院内护理人员的调配,并向院领导提出护理人员升、调、奖、惩的考核意见,护理人员调动科室应及时通知院办。

8、经常深入检查,认真做好三级护理和责任制护理,落实护理工作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9、检查、指导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供应室管理,使之逐步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进行护理业务技术指导,必要时组织人员支援。

10、每月主持召开护士长例会或全院护士大会,分析护理工作情况,相互检查、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分析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任务,同时表扬好人好事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11、定期交叉对全院护理工作检查、考核,开展护理信息管理,收集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动态,完善各级护理记录,做好系统分析、控制和评价。

12、审查各科室提出的有关护理用品的申报计划和使用情况。

13、组织领导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及护理新技术的推广,与科室签订护理科研合同。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完成者提请院长奖励。

14、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定期召开各级护士会议,倾听意见,提出要求,保证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不断改善。

15、不断总结经验,应用医学理论和护理学理论,撰写学术论文。

第9篇:护理班护士工作职责

1、 参加晨会交班,认真听取夜班报告。

2、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做好晨间护理,了解病人夜间睡眠情

况,协助病人翻身,酌情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等,注意病情变化,保持病区与病床整洁、舒适、美观。

3、 由于病区护士一起转抄医嘱到治疗本上,并核对医嘱。

4、 协助治疗班护士取药,与其他护士一起负责长期补液第

一组液体,认真三查七对,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5、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灌肠、雾化、导尿、膀冲等工作。

上一篇:音乐公开课教案下一篇:中考作文真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