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基于此,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探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方案,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1:

论落叶松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 要:落叶松属于落叶乔木,适宜在较为寒冷和湿润的地区生长,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较大范围种植,其生命力和繁殖力较为旺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强,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树木成活率。落叶松整体生长体态偏高大,树冠能够起到遮阳作用,但在各个阶段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文章将探析落叶松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持续提高落叶松树种的质量。

关键词:落叶松;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落叶松能够充分应用于净化大气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方面,同时是工业产品原材料之一,对推动现代化工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甘肃省岷县自然植被资源比较丰富,常见落叶松种类为华北落叶松。落叶松最佳种植条件是土壤养分充足、光照充足、水质资源充足和排水较好的地域,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场地选择、种子栽培技术、育苗培育技术等方面,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按照幼苗期和成林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分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 落叶松栽培技术

落叶松因耐寒性、繁殖性较强,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甘肃省岷县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育苗树种之一,也是公益林建设、水土保持树种、园林绿化树种。常见种植方式为人工培育。种植华北落叶松是本地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因而重视对落叶松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是重要研究项目。相关种植技术研发人员要将提高落叶松种植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工作指标,在已有种植栽培技术上不断革新,反复多次进行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将病虫害防治充分应用到栽培技术中,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1.1 育苗场地选择

育苗场地选择第一步是要选取缓坡。缓坡土壤条件优良,并且土壤内部含有分量充足的菌根菌,对于落叶松种子发芽、幼苗生长非常有帮助。结合华北落叶松对水文条件的要求,缓坡能够使落叶松在育苗培育期间持续性将菌根菌作为养料以促进生长[1],但要注意的是,此栽培方式只适合用栽培连作时期在两年内的育苗场地。连作时间超出两年的育苗场地,要在落叶松连作时更换原有树木种子的品种,轮换种植,以维护落叶松土壤生长条件的稳定性。华北落叶松在种植时经常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播种,可以选择在沙棘树大范围生长的区域进行种植。第二步是根据华北落叶松强阳性、湿润性的种植要求[2],在缓坡的选择范围内选择背阴坡的土地中间或者坡下的土地。此种植区域的潜在病虫害发生率极低,可以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落叶松生长产生为害。根据落叶松生长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育苗场地。确定育苗场地后,根据种植树木品类和数量规划苗圃建设面积。

1.2 落叶松种植整地做床

在落叶松的种植栽培过程中,要对育苗场地开展整地做床工作。整地做床对于播种、催芽、育苗期管理等不同阶段的栽培技术起到关键性辅助作用。落叶松的栽培过程需要依靠地形环境和土壤条件作为依托,要选择适合落叶松种植与生长的土地,需要在选定场地后进行整地做床工作。第一步是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进行调研走访,观察整体种植区域环境,将主要侧重点放在土壤条件的考虑层面,要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适合种植落叶松。第二步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翻地,结合土壤内部的有机物质含量,将养分含量较为充足的土壤经过翻地作为覆盖种子的土壤表层,为落叶松种子的生长提供养料充沛的自然发芽环境。同时在整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土壤内部潜在的部分病虫害风险,及时剔除病虫害并作出相应的补救性调整。

在第一次整地完成后,要注意对种植区域开展清理杂草、树枝等工作,把种植区域中一切不利于落叶松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因素全部清理,给予落叶松充分生长的自由空间。落叶松树干粗大,树叶面积大,一定要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养分能够完全为落叶松的健康成长提供供给。最主要的是除草工作,定期清理种植区域中繁殖力较强的杂草,并适时对杂草生长的地域进行翻地,以此扩大落叶松生长空间。

1.3 种子收集与保存

落叶松树种的繁衍生息之本在于种子。当落叶松的果实成熟后,就需要对种子进行收集,主要采取人工收集的方式。将采摘后的果实进行曝晒,曝晒时要观察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及时对果实进行翻面,快速流失果实中的水分,确保种子的活性。在曝晒完成后敲打果实,取出果核挑选种子,优先选择外观较大、较圆润的种子。落叶松播种的季节在春季,在种子完成收集后将种子放置于干燥通风的贮藏场所进行贮藏,注意防潮防霉,稳定种子的生长结构,用作来年春季播种。

1.4 播种技术

对落叶松的播种要选择横床宽幅条播的播种方式。播种时幅宽在10 cm左右,间距在20 cm左右[3]。将种子放置于播种的沟渠内,播种沟渠深度在2~3 cm。播种完成后在苗圃种子上面覆盖砂土或腐殖土,土层厚度要能够覆盖种子,并在砂土或腐殖土表层加盖一层草垫。在夜晚揭开草垫,在日间盖上草垫,保护种子健康发芽。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3方面的内容。第一,播种区域的土壤层经过整地后,平整度能够提升,便于覆盖砂土或腐殖土。第二,对种子進行覆盖土层时,要注意土层的覆盖厚度只要看不到种子即可,不能过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第三,在加盖草垫的周边选择透气性能优良的材料压边,同时要防止各种以落叶松为主要食物的鸟类掀开草垫,造成落叶松种子数量流失。

1.5 催芽技术

落叶松最为常见的催芽技术是浸种催芽,主要目的是杀死附着在落叶松种子表面的有害细菌,加快种子发芽速度,让种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发芽。浸种催芽的方式是先在容器中注满温度适宜的水,再将种子倒入容器中,边倒边用木条搅拌,待种子的烂表皮、坏死种子浮于表面,将其筛选出。重复进行搅拌,把容器内不适合发芽的种子全部筛选去除。配合化学物质对种子进行消毒,主要用到两种常见化学物质,可以选择浓度为0.3%的硫酸铜或浓度为0.5%~0.6%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将种子浸入适应浓度的硫酸铜或者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 h左右,再取出种子用清水清洗,然后将湿润的细沙倒入盛放种子的容器中缓慢搅拌,再埋入催芽坑中。在确定催芽坑的具体位置时,要根据选择育苗场地的原则确定,首选背阴处的场地作为催芽坑。催芽坑为长方形形状,坑深距离控制在60 cm左右,坑宽距离控制在50 cm左右。播种时对种子覆盖土层,加盖草垫,催芽时也要在催芽坑上盖上草垫、草帘等,选择白天合适的时间点对催芽坑喷水,稳定催芽坑内的水分含量,喷水周期控制在14 d以内,等待种子完成发芽后取出种子进行播种作业。如果是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开展种子催芽工作,可以将种子放置于雪堆中进行。

1.6 育苗培育技术

华北落叶松的育苗培育技术主要分为平地育苗方法和山地育苗方法两种方式。在平地中开展育苗培育工作时,育苗苗圃的前茬种植植物选择针叶树、杨树、柳树等树种。在平地育苗要结合本地气候条件提前准备播种作业,播种时间段在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对苗圃精确划分,运用顺高床条播的播种方式,播种完成后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轻沙土壤,再加盖一层草垫,待整个苗圃的出苗率达到85%左右再逐步移出草垫。注意要对苗圃定期喷水,保持土壤层的湿润度,保持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用到的水分。当苗圃内土壤层温度过高时,及时分区域分频次地喷水作业,避免落叶松幼苗出现日灼问题。落叶松的生长环境需要配备相应的排水设备,确保排水条件良好,当处于雨季集中时间段时,要注意进行排水管理作业。岷县春季时容易刮大风,要在苗圃周围搭建防风屏障,保护幼苗根茎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选择山地进行育苗培育时,要把苗圃的位置确定在造林场地的阴坡处,此处湿润度较高、排水条件良好。同时要选择阴坡处的微酸性、中性土壤層作为育苗生长的土壤条件。在山地育苗比在平地育苗的施工作业难度大,准备周期长,要在决定播种的前年夏季、秋季时期进行整地做床,清理多余生长的杂草、树枝等,然后进行翻地,综合分析山地的地形走势,规划建设落叶松种植苗圃。山地苗圃与平地苗圃的技术管理方式一样。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育苗苗圃选择在在高度较高且温度较低的山地时,要注意防冻作业。在山地植被落叶后,就地取材把落叶覆盖在树苗上面,也可以选择干草进行覆盖,再加盖厚度为10 cm左右的湿润土壤。在此期间要安排专业巡查人员前往苗圃巡查,如果发现被冻坏的树苗,要及时做出对应的补救措施处理,待第二年初春时去除土层、干草、落叶,可以有效避免树苗在冬季遭到冻害。

2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

对岷县落叶松种植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助于规划岷县林场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为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原材料。要根据落叶松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幼苗期和成林期两个重要生长阶段。

2.1 落叶松幼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1 蝼蛄

蝼蛄虫害的为害时长为1个月左右,集中在春末夏初。落叶松幼苗期的土壤中经常会发现蝼蛄的活动痕迹。此类虫害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导致养分大量流失,它们擅长在土壤中挖洞,极易破坏落叶松幼苗根茎的生长环境,使得根茎周边的土壤变软,根茎无法稳定生长于土壤中。落叶松幼苗无法稳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无法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就会增加坏死的数量。

防治措施是在落叶松种子进行规模播种前选择浓度为50%左右的辛硫磷乳油[4],在盛放种子的容器中倒入辛硫磷乳油均匀搅拌,让种子表面沾上辛硫磷乳油,再静置大约4 h后用作播种。

播种作业后遇到蝼蛄虫害,选择敌百虫作为毒饵原料,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科学配比后,放到蝼蛄活动的土壤层表面或挖洞的洞口,可以有效防治此类虫害问题。

2.1.2 蛴螬

蛴螬虫害的为害时长为3个月左右,要晚于蛴螬虫害的发生时间。每年8—9月是蛴螬虫害频繁发生的集中时间段。蛴螬是金龟甲幼虫,在岷县地区主要种植的落叶松树种是华北落叶松,蛴螬喜欢吞食华北落叶松幼苗的根茎,在此类虫害集中为害的时间段,会加速落叶松幼苗根茎的坏死速度。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要全面掌握蛴螬的生活习性,白天蛴螬喜欢聚居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夜晚蛴螬喜欢朝着有光亮度的区域活动,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防治蛴螬虫害的突破点。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蛴螬频繁活动的区域放置黑光灯作为陷阱,诱使蛴螬前往进行集中杀害。在虫害频发期,可以选择用浓度为50%左右的辛硫磷乳油以10倍的作用方式喷洒在苗圃土壤表层,再进行翻地,将喷洒过辛硫磷乳油的表层土壤翻入土壤内部杀死蛴螬。

2.1.3 立枯病

立枯病是华北落叶松幼苗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可称作苗木猝倒病。立枯病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此类病害经常被发现于落叶松幼苗的根茎部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发病症状,主要分为4种发病类型。第一种是完成播种后种子无法正常发芽,土壤中种子表皮逐步出现坏死症状,降低苗圃种子的发芽率;第二种是落叶松幼苗在发芽成长期内,病原菌从根部进入幼苗茎部,引发幼苗的各个茎部出现病变,导致幼苗无法直立,茎部歪倒在土壤层,严重者出现幼苗坏死情况;第三种是在对幼苗进行水肥灌溉技术作业或者处于集中降雨天气时,尚未及时安排排水作业,导致幼苗根部浸泡在水分含量过高的土壤中,引发幼苗根部出现腐烂甚至坏死现象;第四种是幼苗快要结束生长期,幼苗根部感染病原菌后出现腐烂甚至坏死现象,此时的幼苗处于直立状态,但将幼苗拔出后会发现根部留在土壤中部分出现病害现象。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可以在规模播种作业前或发生病害后及时将五氯硝基苯、敌克松与水配制成溶液,喷洒在出现病害的幼苗根茎部位及周围的土壤层表面,在大约2 d后浇灌清水进行清洗,去除残留溶液。

2.2 落叶松成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2.1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主要啃食落叶松的针叶,虫害频发期会啃食大面积针叶,导致落叶松林木坏死。松毛虫在幼虫体态时就会爬上成年落叶松树木开始啃食,后期选择树冠结茧化蛹后成长为成虫。此类虫害对于成林期的落叶松危害非常大,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对成林期的落叶松林木进行调整,适当间伐后补充种植白桦、红桦等阔叶型树种;定期安排林业人员对落叶松枝干针叶开展修剪工作,去除多余的针叶部分;选择赤眼蜂作为克制落叶松毛虫的天敌;也可以选择浓度为25%的对硫磷微胶囊剂,加入适量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虫害发生的落叶松针叶表面,降低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

2.2.2 落叶松鞘蛾

落叶松鞘蛾比较喜欢啃食落叶松的针叶,在幼虫时期附着在芽孢中,后期开始爬树活动,结茧化蛹后成长为成虫,不断啃食落叶松针叶。在化蛹时将数枚针叶缀在一起,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发展,长此以往严重降低落叶松成林期的存活率,影响落叶松果实的产量,落叶松鞘蛾以果实中的果核种子作为繁殖的根基,会间接影响来年落叶松种子的产量。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选择黑光灯设置陷阱进行捕杀;定期组织林业工作人员砍除已经遭受此类虫害的针叶枝条,集中焚烧处理;在播种造林时可以选择阔叶树种的种子与落叶松种子混合播种;按照落叶松树木的生长分布情况,挂设相应数量的人工鸟巢,有效吸引以落叶松鞘蛾为食物的鸟类,达到控制生态平衡的作用;在落叶松鞘蛾集中为害的时间段,选择用林丹烟开展大规模烟熏工作,或者选择灭幼脲,加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落叶松针叶表面,有效降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

3 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要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完善管理措施,研发创新型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为落叶松提供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以此丰富林业资源树木品种,提高林业资源种植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栽培落叶松时要根据本地区林业种植的整体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地形环境、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减少病虫害现象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学臣.浅谈落叶松各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5(2):219.

[2]李国升,金鑫,林晓坤.落叶松人工林与刺龙牙不同栽培模式对林下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1(5):59-61.

[3]王艳.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2):83-84.

[4]李国升,金鑫,林晓坤,等.落叶松林冠下刺龙牙管理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1(4):51-52.

作者:李艳芳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摘 要: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基于此,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探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林木资源不仅能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为国家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撑和保障,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及时探讨并制订科学可行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方案,提升林木的质量,以保证林业工作正常开展。

1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概述

1.1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现状

当前阶段,由于我国部分地区良种繁育工程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的研究进程相对滞后,在对原有树种进行繁育改良的过程中,技术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府一直极为重视林业,但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品质难以保证;传统林木繁育栽培技术单一、林木品种性状不稳定;培育进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林木市场对于木材的实际需求量,使林木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失衡状态。传统林木繁育栽培技术只关注当前的盈利情况,没有对林木的长期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林木的品种、种植地的选择不够重视,林木植株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难以将亲代林木的优质性状遗传给子代,投入成本较高,存活率、出圃率较低,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得不到可持续发展,这导致我国还要进口大量的木材来缓解林木市场需求的压力。

1.2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工作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系统化管理办法,大多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虽然表面看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很多方面仍未达到现代化林木繁育栽培的标准,导致林木种子浪费时常发生。除此之外,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流程、监督也不到位,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树苗浇灌、施肥和修剪,从而忽略了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整体把控及规划。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中,林木种植人员缺乏林木管理意识与知识,只是沿用之前单一、粗放的管理方法,不具备专业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在特定自然环境下无法根据林木的生长状态合理确定林木的栽植范围,对林木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树苗的成活率,导致林木在生长后期无法健康成材。有些林木种植人员没有及时对已经成熟的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和砍伐,影响了林木的种植密度,耽误了后续的树苗培育栽种工作,降低了土地的使用率,浪费了资金和时间。

1.3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研究的意义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林木作为林业资源的基础,不仅能为人类的生活发展提供所需的木材资源,还能起到改善空气质量和防风、防沙的清洁作用,具有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功效。因此,加强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化实现其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林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革新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对林业资源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将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的亲代林木遗传给子代林木,进而收获更多的优质林木。并且,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林木质量,还可以加强林木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能力,减少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木种植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能大幅度缩短林木抚育周期,降低成本投入。由此可见,加强林木企业及林木种植人员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加强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的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1]。

2 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有效方法

2.1 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管理制度

想要尽快提高林木育种效率,解决在林木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管理制度,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各项管理责任进行具体划分,构建明确的责任体系,使林木种植人员切实明晰自身的管理范围与责任。在此基础上,设立考评标准,按照考评成绩的结果给予林木种植人员奖金或提高薪资。同时,积极设立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示范试验区,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过程中,可通过培育林木幼苗降低购置新一批树苗的资金成本,并且还可提升树苗的抗逆性,从而提高树苗的生长质量,优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管理模式,提高林木育種效率。

2.2 提高种植人员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

近年来,有关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但受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我国在林木繁育栽培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林业种植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现阶段,从我国林木良种繁育栽培工作来看,林木繁育栽培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专业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支持。因此,要想保障林木繁育栽培工作有序开展,政府及相关林业部门则必须加强林木种植人员队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调控职能,加大对林木种植人员和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资金投入,做好对林木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提高林木种植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升林木种植人员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为林木繁育栽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政府及相关林业部门可以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培育课程。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可以让林木种植人员更专业、更系统地学习林木种苗育种技术、良种繁育技术以及栽培技术等。除此之外,建议国家号召高校设立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专业,培养更多的林木种植技术人才。

2.3 优化林木种苗育种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是经人工选种、培育,并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将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传递给子代,从而获得优质苗木[2]。

林木育种依据树种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系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无性系选择的繁殖方式操作简单便捷,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树种的优良性状;家系选择的繁殖方式按照家系平均值高低选择育种;家系内选择的繁殖方式是在家系内部根据个体表型等选择育种。林木育种的选择可分为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单株选择非常適合树形优美又具有良好遗传基因的林木,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对林木良种个体逐一鉴定,干扰因素较小,有良好的育种效果;混合选择适合林木的成熟期,不用在乎林木的遗传基因是否良好,也不需要对林木良种个体逐一鉴定,但容易造成育苗的亲子代关系混乱,虽能得到很不错的育种效果,但是改良树木品种的能力有限。

2.4 优化林木良种繁育

选择好林木良种后,就进入了林木良种繁育阶段。目前我国常用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有两种,主要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可称为种子繁殖,繁殖成本较高,繁殖工序烦琐,不过这种繁殖方法能使林木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重组创造出新的基因,把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子代林木,采用大量的林木种子可一次性繁育非常多的林木,但也会把亲代林木的不良性状传递给子代林木。

无性繁殖可称为营养繁殖,不需要亲代授粉,通过扦插技术、组织培养直接用母代林木的一部分进行子代培育即可,能完全保留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可培育出更加稳定、优良的品种。

另外,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的繁殖工序要少很多,繁殖成本较低,还可减少林木生长周期,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把亲代林木的不良性状遗传给子代林木的风险。

2.5 优化林木良种栽培

林木良种栽培方式需要经历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良种栽培的主要方式是灌溉、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要认真对待每一步程序,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3]。不同林木树种灌溉量需求不同,同一林木树种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灌溉量不同。因此林木种植人员必须根据林木良种栽培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灌溉。夏季是林木快速生长期,需要加大对林木的灌溉量。6—8月,要增加林木的水分供给,但不能浇水太多,一旦水浇多了会影响林木根部呼吸,甚至会导致腐烂,只要不是过分缺水就不用浇灌,在土壤干透后要一次性浇透水。另外,林木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树木通过根系吸收营养物质, 因此可在林木根系周围的土壤中施加有机肥或饼肥水,以保证林木能快速生长。每月施2~3次的腐熟有机肥或饼肥水,配合使用氮、磷、钾等林木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偏施一种肥料会造成肥害,不但起不到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反而会导致林木徒长。

3 结束语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基于现代化背景下林木资源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制度,提高种植人员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优化林木种苗育种、林木良种繁育以及林木良种栽培的方法,以此来提升林木育种的效率。

参考文献:

[ 1 ] 王一博.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91.

[ 2 ] 李松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5):122.

[ 3 ] 王永强,邵继文,陆刚.浅析林木的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20):36-37.

作者:张少华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

摘 要:良好的林业育苗技术,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实现环境保护,促使我国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了时代的进步,我国人民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知更加深刻。植树造林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林业育苗技术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当前林业育苗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苗期管理

21世纪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工业化水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工业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必须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为促使林业育苗技术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应注重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实施科学且有效的管理方式。

1 当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常用方法

目前,我国林业育苗常用的技术有种子催芽、插条育苗及种植嫁接等方式。

1.1 种子催芽

种子催芽是借助种植发芽,实现幼苗的培育。目前,应用较多的种子催芽技术有3种方式,主要有雪藏、水浸、层积。不管应用哪种催芽技术,均要注重温度、配比,提升幼苗的存活率,以此实现优良树苗的培育[1]。在开展林业育苗技术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催芽方式,可促进种子健康发育。

1.2 插条育苗

在插条育苗过程中,不同的植物需求不同,比如杨树、柳树等树种。在培育期间,应尽量选择硬枝插条育苗。插条育苗是将一段植物插入到合适的物质内,促使植物生根与发芽,幼苗可健康生长。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先掌握植物的习性,提升幼苗的存活率。

1.3 嫁接技术

嫁接技术的应用,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幼苗,可实现扩展培育优良品种的范围,促进林业发展。嫁接就是将一种植物的枝条、嫩芽转接到另一种植物的根或者是茎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行接在一起的部分会生长成为一棵植物。嫁接常用的方式为枝接和芽接。

1.4 其他育苗技术

除了以上几种育苗技术以外,还可利用压条育苗、植物组织和细胞育苗等方法进行幼苗繁殖。

2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与公众对林业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需要解决。

2.1 苗圃内的机械设备落后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苗圃的选择是第一位的、是最基础的,具有核心作用。苗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育苗成功率。苗圃使用的方式是露地栽培,極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会降低育苗的成功率,减缓林业育苗的速度。苗圃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落后,且管理技术手段不先进,成本投入没有应用在育苗施肥、营养诊断与光照上,不重视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2.2 在林业育苗前整地技术落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比较重视林业育苗技术,不注重育苗过程,所制定的制度不完善,偏离了侧重点。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在进行幼苗培育前,要进行整地工作。传统的整地方式是焚烧土壤内的枯枝、黄叶、枯草等杂质。通过焚烧将其转换为灰烬,渗透到土壤内,化作肥料。传统的整地方式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土壤病菌侵害。

2.3 育苗品种单一,后期管理不善

现阶段,我国应用的是传统育苗技术,该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幼苗培育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气候等因素,会影响幼苗的发育。在林业育苗培育阶段,幼苗的成活率较低,且幼苗的品种单一,不重视新品种的开发与研制。整体栽培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相关问题。国际上的林业育苗技术水平较高,但是我国不太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在育苗后期的管理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机械设备,加之管理不善,难以保障幼苗质量[2]。由于设施设备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我国林业的发展。

2.4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各类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林业发展,无法提升幼苗的存活率。少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因为薪资、酬劳较低,工作量较大,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才,薪资与付出不成正比,难以保障人力资源。虽然我国加大了林业发展力度,但资金投入较少,树木生长周期较长,资金的消耗加快。因此,想要依靠林业的发展获取相应的收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支持,进而导致林业育苗技术与管理存在较大缺陷,林业技术人员不能全面掌握苗木知识。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无法保障质量,更无法确保育苗数量。很多企业不注重林业投资,导致资金严重缺乏,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传统育苗的管理方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高新技术人员。现阶段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型的管理方式,无法有效开展现代林业育苗技术。

3 解决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为确保苗木质量,需要做好特殊处理。为更好地开展林业育苗工作,必须要实现观念上的创新,要结合实际发展,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在整地阶段,要注意苗圃周围环境的变化,结合苗圃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温度、湿度等变化,科学整理,合理种植。工作人员还不能完全认识到管理理念所起到的作用,技术人员不重视观念创新以及新思想传播。针对于此,要树立科学的技术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为了让林业育苗技术顺应时代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和创新相关技术,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要加大力度改善育苗的技术管理。

3.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苗圃技术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适当调整。想要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需要合理划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科学划分岗位职责。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为林木育苗技术提供指导,有效落实规章制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敢于创新,强化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幼苗存活率。将育苗技术管理工作分配给个人,分析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后期管理要严格控制植株密度,要加强新技术应用,注重对苗木营养的测试,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在育苗前期,要测试苗圃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同时开展种子管理,构建合理的育苗框架。管理人员要不断积累经验,注重实践总结,提高育苗技术[3]。

3.3 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想要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升育苗技术。育苗管理人员要全程管理树苗的生长,并对树苗的生长进行监控。管理人员要结合土壤特性,科学选择树苗,为树苗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在育苗前,要注重苗圃设置地的勘测,分析地质情况,分析土壤成分与质量,确保土壤满足育苗需求。通过选择这一措施,避免土壤营养物质不充足,做好防虫工作,减少病虫害。

选择苗圃是育苗的重要工作。在苗圃规模的选择上,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苗圃规模。在选择好苗圃后,需要加强林业苗圃的管理。结合苗木的习性、生长环境,测试苗圃土壤、温度、光照,集中管理苗木,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苗圃管理实力。

3.4 提升人力資源

当前为信息化时代,借助各个渠道关注国外林业育苗技术,掌握国内外育苗技术新动态,引入先进的技术[4]。结合国内传统技术,积极创新,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育苗技术,提升幼苗存活率,加速我国林业的发展。定期培训林业技术管理人员,强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掌握国内外先进的育苗技术,应用新型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林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3.5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严格落实质量评价体系,合理预测树苗的生长情况,促进林业发展,提升林业经济效益[5]。想要提升育苗的质量,必须要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人员要集中分析树苗质量,对处于生长阶段的树苗,管理人员要做好质量检测,如果出现问题可及时、有效地解决。

4 结束语

通过提升林木质量,能创造更多的收益。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发展,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绿化工程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素质、强化技能,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增强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做好全程管控,提升幼苗存活率和林木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1 ] 丰兰青.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9(12):35-36.

[ 2 ] 王小磊.浅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6):181.

[ 3 ] 何敏.试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1):44-45.

[ 4 ] 李咸耀.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0):153-154.

[ 5 ] 姜胜波.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18(35):72-73.

作者:戚洲

上一篇:医学生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