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随着超载放牧、草场退化、粗放式饲养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牦牛的繁殖性能受到了制约, 始终在一定的区间徘徊而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从而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利影响, 也给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1]。因此, 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高牦牛的繁殖性能,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影响牦牛繁殖性能的因素

1.1 营养补给和母体泌乳

长久以来, 牦牛的放养都是采取一种掠夺式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在这种放养模式下, 牦牛的营养补给基本上处在一种全靠自然的状态下, 使得牦牛的生长长期处在“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状态中, 而这种营养补给规律及生长情况导致牦牛的繁殖呈现出显著的季节特性。处在围产期的母牦牛本身所需营养补给就较大, 而其季节性繁殖导致其在围产期的营养补给十分匮乏, 同时母牦牛在生产完之后还需要一段恢复期, 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导致母牦牛出现了春季不发情的现象。而对于犊牛来说, 由于其受到人畜争食的影响, 导致其在幼年成长期就一直处在饥饿状态, 营养供给严重不足, 从而影响了牦牛的正常繁殖, 使得犊牛的繁殖潜能未能发挥[2]。

1.2 日常饲养管理

在牦牛养殖过程中, 当年母牦牛不发情也是牦牛繁殖性能低下的一种常见情况,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 主要是当年母牦牛的体会尚且未得到恢复, 其次是由于母牦牛还需进行哺乳营养消耗较大。对于这一现象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部分冷季节有补饲或者是草料充足的牧草, 在8—9月对母牦牛和犊牛采取分开放养, 即断奶处理, 其连产率要明显的比不断奶的牛群高[3]。

2 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2.1 以草定畜, 科学控制草场载畜量

就目前来看, 我国普遍存在超载放牧的问题, 且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仍比较严重。而草场的日趋退化, 会引起牦牛群营养补给不足, 最终导致牦牛繁殖性能下降。因此, 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控制草场载畜量, 实施以草定畜。只有积极改变现有的饲养模式, 严格按照草场承载量进行放牧, 对于超载的牦牛严格执行限制出栏政策, 才能真正实现以草定畜的放牧原则[4]。

2.2 科学化饲养管理妊娠期母牦牛

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就是加强对妊娠期母牦牛的饲养管理。要给予处在妊娠期的母牦牛高营养水平的营养供给, 以此来提高其性腺激素分泌水平, 增加母牦牛的排卵数, 从而有效提高母牦牛的繁殖性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母牦牛妊娠期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入手:首先需加强母牦牛的日常饲喂, 尤其是在枯草期的饲喂更要着重加强;对于枯草期的妊娠母牦牛要适当的给予营养舔砖添加, 提高母牦牛的机体营养水平, 改善其机体营养状况;其次要科学补饲帮助母牦牛从枯草期顺利过渡到牧草恢复期, 有效提前母牦牛的初情期, 从而提升其繁殖性能。

2.3 犊牛在3月龄适当断奶

有研究指出, 牦牛犊牛的断奶时间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断奶时间越早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影响也就越大;但与此同时, 断奶时间也会对母牦牛的繁殖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断奶时间越晚对母牦牛的繁殖性能影响也就越大。因此, 应选择一个合理的断奶时间, 一方面降低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另一方面降低对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有研究指出, 在犊牛3月龄时断奶, 并且适当对犊牛进行补饲, 可以有效地过度枯草期, 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 在犊牛3月龄时断奶, 并适量给予精料或者是补饲代乳就能够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需求, 从而不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并且在3月龄时断奶, 对母牦牛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小[5]。

2.4 合理运用生殖激素调控母牦牛的发情

合理运用生殖激素调控母牦牛的发情也是一项有效提升母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目前主要的方式是采取的方式是为母牦牛注射生殖激素。目前, 用于母牦牛发情调控的生殖激素较为多样化, 主要的两条途径是采用前列腺进行溶解卵巢黄体和调节垂体-下丘脑-性腺轴的功能。国内有学者在通过对处在围产期或发情期的母牦牛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配合促性腺释放素对其进行调控, 获得了有效控制母牦牛发情的效果。除此之外, 国内也有研究通过单纯对处在围产期的母牦牛进行补饲的方式来调控其发情情况, 尽管该方式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母牦牛发情调控效果, 但研究却指出, 这种方式下的胚胎早期死亡率却较高。因此, 并不推荐单纯补饲的方式调控母牦牛发情。应用生殖激素调控母牦牛发情情况, 不仅能获得显著的发情调控效果, 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受胎率。

3 结语

在整个牦牛的繁殖系统中, 只有全面兼顾牦牛所处草场载畜量等外在因素及牦牛自身机体的内在因素, 并对以上各项因素进行积极地控制和调节, 才能不断地提升牦牛的繁殖性能。

摘要:分析营养补给和母体泌乳、日常饲养管理等影响牦牛繁殖性能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遵循以草定畜原则科学控制草场载畜量, 对妊娠期母牦牛实施科学化的饲养管理, 犊牛在3月龄适当断奶及合理运用生殖激素调控母牦牛的发情等几项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以期为有效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牦牛,繁殖,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君, 李全, 徐尚荣, 等.牦牛体况评分与繁殖效率关系的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 (5) :4-5.

[2] 蔡进忠, 刘生财, 彭毛, 等.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 (2) :13-14.

[3] 陈永杰.浅谈刚察县牦牛养殖业的发展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 (5) :72-73.

[4] 牛小莹, 郭淑珍, 赵君, 等.甘南牦牛肉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 :101-102.

[5] 东主加.共和县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4) :72-73.

上一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下一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