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名师教案

2022-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名师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落花生名师教案

《落花生》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4、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我们来听听这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是否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我们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落花生”的。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阅读资料袋了解许地山,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后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落花生”的含义。出示:有关许地山照片及筛选整理的情况资料。

3、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错的地方。

1 / 5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评议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准备收获节。③尝花生和议花生。 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在母亲的建议下,我们开辟出来种花生。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天晚上,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叫上父亲办了个收获节。我们一边品尝花生,一边讨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最后,父亲说到让我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出示:全家人过收获节的图片。

4、默读第

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细读课文时,同学们有哪些想深入探讨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要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呢?桃子、石榴、苹果不是也挺好吃的,为什么让他的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为什么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当年爸爸的教诲,给许地山后来的影响是什么?他是如何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同学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部分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仔细品味。

三、深入品味,感悟表达

1、默读课文,想一想“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三至十一自然段)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十二至十五自然段)从谈花生到论做人。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怎样从谈花生到论做人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2 / 5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师生对读的填空。 ③读读父亲的话,学生讨论有关的问题,教师点拨。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谁能读读描写桃子、石榴和苹果的句子,表达出“爱慕之心”。 c、父亲认为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为什么是“最可贵”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对比着读一读,再次感受花生的可贵之处。 ④同学们之前提出的问题,查看一下解决了吗?

原来父亲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⑤生活中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呢?大家观察过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指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可贵之处,我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说花生,还说到做人,父亲是怎样说的?

①学生自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做人,他赞美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应该做这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②教师:对于父亲的话,孩子们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③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由于落花生的特点就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跟社会上那些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

3 / 5 人有着内在精神的契合。作者许地山就是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从落花生的可贵之处延伸到做人的品格,从而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做人道理,这种表达的手法显而易见,特点鲜明,值得学习。

今天向大家推荐此类表达手法的文章,有袁鹰的《白杨》;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四、布局谋篇,突出中心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做人又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就是为了重点突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学习落花生的品格。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谈谈你的收获。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教导子女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详略得当。正是由于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4、延伸拓展。

(1)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些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吗?

(2)许地山当年真的记住了父亲的话,读读文章的结尾部分。 出示许地山的话。

后人的评价: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在许地山的文字当中走一个来回,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

5、让我们一起记住许地山的话,齐读。

4 / 5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落花生》”,一起来闯关吧!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 / 5

第2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

一、板书题,导入新

1、板书题:

落花生

看了这个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前大家读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文有记忆,这篇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

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

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

学习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文。怎样知道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

1、

2、不重要,

3、4重要)。

14、重点分析

3、4

赞花生

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的中心。作者写这篇,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我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借物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第3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

1、教学目的:

1、理解父亲的话及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3、教学难点:将花生品格与做人的道理相联系,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教学过程 :

一、复习课文内容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落花生。那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给课文分了哪几段?本篇课文共有15个小自然段,上节课我们将它分为三大部分:通过买种、翻地、播种和浇水,我们收获花生。收花生(1-2);尝花生(3-14);议花生(15)。 ②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①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②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部分,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母亲)、(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父亲 )的语言,他说了(5 )次话,其中第( 3)次和第( 4)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找同学朗读课文)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 )、(石榴)、(苹果 )、( 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但是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最可贵。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

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 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所以我们应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父亲所说的话,读出花生的精神。大家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很显然,不仅仅是这样。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继续看课文,引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教育孩子们做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不慕虚名,默默奉献。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外表好看)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

3、“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4、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所以他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警醒着自己。

2.作者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板书:

17.落花生 收花生(1-2)

尝花生(3-14)——精神可贵——不求虚名——清洁工 议花生 (15) 默默奉献 教师

(蜡烛 粉笔 春蚕 )

第4篇:落花生,教案

15.落花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理解“居然”、“收获”、 “羡慕”、“体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读课文重点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我把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思想已经向成熟发展,可以正确引导他们明事理,所以我将文章表达上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第一课时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那么,大家是不是就想问: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生:是。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老师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你瞧瞧她多有眼力啊!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另外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示范读),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起。 生齐: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 此时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能够读下来,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提示:学生看“播种”这个词的读音,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应该是“播种”(四声)。也有的说是三声的。

师:他读的跟你一样,有不同的意见吗?有,那个女孩子,你来说。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这个词,是买,买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翻的是?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种)看你们很聪明,大声的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播种。

师: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

师:那么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眼睛里了。 学生就会发现“居然”这个词,

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那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

学生就会发现: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

生:荒地。

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 生:第一次。 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学生可能会回答:高兴、惊喜... 师:是啊,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个段话,我们家的后园,预备起~~ 师:可能是齐读的原因,那种惊喜还不够呀,没关系,课下我们要多练习啊。 师:就这一段,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老师提示一下,看看标点符号。 生:那里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我们以前的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用的是。

生:逗号。 师:问的好,为什么呢?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就用—— 生:逗号/ 师:那么这一段话读完了,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那几件事啊?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的浏览课文,除了这两件事,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师:还写了哪几件事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来吧/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还写了尝花生。你们找找看课文里边,真写尝花生的在哪儿呢?找找,看见了吧,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尝了没有?尝了吗?他摇了摇头。还没呢!真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啊?你说。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那这里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下节课在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那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 师:重要的是,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重点部分... 师:好极了,重点的过程作者写的,什么?多还是少(多)多,我们用个词叫作家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跟详细、具体对应的叫什么? 生:多与少。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 师:简略,说得多好!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要分明。(板书:主次分明)那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在一起都发生和讨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寻找自己的疑问)

师:看大家都读得差不多,谁来提第一个问题,你说。 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师:很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呀?你来说。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是,他跟我们平常想的一样,父亲可能工作很忙,孩子你猜对了!忙什么?提示,快速的翻一翻课后的资料吧,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好,看材料,你说。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

师:哦,很好,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呢,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那晚上,预备起。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你瞧瞧这个孩子问的问题,很重要。咱们应该谈谈花生了,谁对花生的谈论最重要?谁说花生的话是最重要的,谁?是父亲。你看他抓住了父亲的话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却想聊一下,为什么说最可贵?先得知道什么最可贵,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呢?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靠我还是靠你们?一起说。 生:靠自己。

师:大声说,是的,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的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求救室,想解决问题就得先读书,先读课文的第十个自然段,用笔轻轻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的批注在旁边。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好了,开始吧。看一看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师: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批注的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你来说。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做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一连说了这么多词,这些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课文的原文呀?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好,你来。 生:读课文

师:她读的原文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吧就说花生,说桃子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这样像做人,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张扬自满,这样我觉得很不好。 师:其实呀,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其实也就是炫耀吗?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你说花生,这苹果要是长土里,那还是苹果吗?摇头了,不是。刚才有个孩子有的发言我很欣赏,就是说父亲其实就是在拿跟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作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跟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那么,我又有问题,一个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够这么默默的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好不好? 生:好!

师:跟大家一段时间酝酿一下,等会儿我们看谁读得好,读出对比。 (生自读父亲说的话)

师:行,看来练的差不多了,谁来读,(找学生来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在于它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课文读到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师:你们摇头了,说不是。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是在干嘛?你说。 生:是在讲述花生对人们的道理。

师:在讲做人的道理。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你说。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看看这句话,明白在讲做人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说说吧。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不好看,读出了花生不计名利的高贵品质。 师:他虽然不好看,可是—— 生:很有名。

师:是的,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来说。 生:做人要代表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他的意思是说呀,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齐读。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听到两个词,一个是体面,什么是体面?(生纷纷作答) 师:对了,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平实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预备起。

生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是的,请坐,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生纷纷作答)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到处都是满满一屋子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读出来吧。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读得特别好,孩子。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你知道?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说的多好,他是把自己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身的追求,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啊有个小小的请求,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名字起的很大气,但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那里当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都是大学教师,所以这个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同学们鼓励鼓励他,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劝劝小鹏,让小鹏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5篇: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

四、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第6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师:对,是花生。那么对于花生,你有多少了解呢?(生自由回答)有一个人,他对花生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甚至专门为花生写了一篇文章,他就是——许地山,他写的这篇文章叫——《落花生》。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落”这个字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小下大,下面这个洛字,要从左往右写。草字头下面是一个洛阳的洛,这个部分要注意左窄右宽。在写字的时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就能让你的字看起来工整大方。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落花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那你们知道他的笔名吗?那看到作者的笔名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看看通过学习,你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这篇课文了吧,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本篇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几件事?老师的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同学们,但我相信接下来这个肯定有出错的同学。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注意,这是后园,而不是后院。其中,还

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是空,一个是种。天空,空地。种子,种植。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我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读的又好又准呢?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一个词突然撞进了老师的眼睛里,这个词就是“居然”。那同学们你们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那你能不能把这种惊喜读出来呢?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老师已经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到了这份儿惊喜。花生收获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把工作十分繁忙的父亲请来了。看看那晚父亲和我们在一起都发生和讨论了什么。

生:好处

师:那么花生又哪些好处呢? 生:味儿美、便宜、榨油、低调„„ 师:那谁对花生的谈论最重要呢? 生;父亲

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生齐读) 师:那花生最可贵的到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文中的话来说也可以。

生:品格„„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为什么还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呢?

生:自由表达,

生:那么同学们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了这种对比呢?

教师要做出指导,之处石榴等是生长特点,作者这样写主要是突出花生的虽然不好看,但是他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一个外表不好看的花生能够这样默默无闻的给别人带来好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那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种可贵的品质。

师:谁还想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对比来。

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按捺不住了,也想来试一试。同学们听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重点词,注意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最为可贵的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这正是花生最为可贵的地方。那课文读到这里,作者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

师:那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更重要的是在说什么呢? 生: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那哪句话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你们真有眼光。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自由发言并读。

师:那少年许地山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他说: 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听到一个词:是体面,那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体面? 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我看同学们有一点困惑,那你看看老师今天穿的体面吗?穿的好看整齐叫穿得体面,长得好看叫长得体面。现在你已经知道体面的意思了,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许地山的这句话:

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听到了这几个字:不要做只讲体面。那我们到底要不要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

那如果我今天穿的邋里邋遢的来上课,对你们尊重吗?所以,讲体面没有错,关键是不能„„什么?

师:对了,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而要做有用的人。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谁想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生:

师: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谈自己的理解并读

师:是呀,同学们刚刚都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都是对社会有用的,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

师:说到这里,老师也想起一个人,他留学多年不穿洋服,满屋子都是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身为系主任的他每周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日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说过他是有献身精神的人。他就是本文作者——许地山,他曾经说过

生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那么现在你们知道许地山为什么要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

师:对啊,因为他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这篇文章谈论的是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那文章详细讲的是哪一部分?其他部分是略写的这种写法就叫详略得当。本篇课文表面是在写花生,实际上是在写做人的道理,那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这两种写作方法,给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当然,老师耿希望的是同学们做花生一样的人。

师:在课下,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两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一个是《桃花心木》《白杨》

上一篇:个人捐资助学先进事迹下一篇:高速公路两边绿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