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一个好的班级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首发地。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乃至集体教师需要学习的。在当前教育部要求下,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放在首位的便是德育。当前,提高全民素质已经成为了时代目标。初中生正處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不能忽视班级管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仅拥有好的学习氛围,也有着好的育人理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德育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的思路及对策

摘 要: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也是“成才之前先成人”的传統教育理念,因此做好初中德育工作成为了教师的主要工作。而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叛逆期,情绪不稳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关于德育教育的观念,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更加尊重和理解学生,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初中德育管理的思路,并给出合适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立德树人

引言

学生从小学时期便开始接受来自学校的教育,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智力水平相较于小学时期来说得到了提高,但是初中时期的学生毕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此外,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叛逆期,自尊心强,且容易跟风盲目崇拜,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一定要重视初中时期的德育教育。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的模式相对单一

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严师出高徒”,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教师都会对学生比较严格,并设置一些规章制度。这种方式不仅过于单一、机械,也给学生带来了压抑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此外,初中时期的学生暴躁,情绪不稳定,教师采取强制性的方法去管理,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明白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要为了管理而管理,不应该本末倒置。对此,只有根据初中时期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去设置德育管理模式,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德育管理方式过于枯燥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习惯于说教的方式,内容无聊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德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该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此外,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过于老套,总是“学习雷锋做好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有效引起其情感共鸣。因此,定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德育趣味性,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三)德育管理缺乏针对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脑海里有着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性格各异。有部分学生自卑内向;有部分学生自尊心强,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相适应的德育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总是忽略这一点,致使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对此,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理解和包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二、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对策

(一)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模式

国家之所以对教育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以往的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明白教育改革的真正原因,理解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根据教育改革中对德育提出来的新要求,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创放德育管理模式,拒绝以往死板老套没有人情味的各种规定。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教育的模式。比如,在教育学生应该遵纪守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法律相关的教育影片,并在观影后询问学生心得感悟。此外,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信任,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不同小组,让小组成员轮流管理班级。学生在自我管理时,为了使自己更具影响力,会以身作则约束自身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将优良品质进行内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实行自我管理时,教师应该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避免学生太过自由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对于管理较好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奖励,并将一周作业减量。

(二)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在之前的德育管理中,教师倾向于使用说教为学生灌输道理,道理讲得多了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叛逆期学生的厌烦。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丰富德育的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倾向设计团体小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在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时,教师可以一改常态,为学生播放社会新闻中伤害老人拐卖小孩的新闻,激发学生愤怒的情绪,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行为。这种方式比教师的说教更加有说服力,能够增强学生判断善恶美丑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在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性格也不会相同,以上两种方法是共性的德育教育适合所有学生。但是教师也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做疏导。比如有些学生自卑,教师要分析致使其自卑的原因,究竟是家庭因素还是后天原因。如果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自信的方法;如果是后天原因,教师要分析原因,像一些初中女生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容貌问题,并产生焦虑和自卑。对此教师要为其展示正确的审美观,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赞美。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时期的学生有着属于该时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且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额思想教育,避免其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马啸.浅谈“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英语,2021(44):116.

[2]黄刚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路径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1(33):80-81.

作者:叶丙坤

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初中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摘要:一个好的班级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首发地。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乃至集体教师需要学习的。在当前教育部要求下,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放在首位的便是德育。当前,提高全民素质已经成为了时代目标。初中生正處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不能忽视班级管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仅拥有好的学习氛围,也有着好的育人理念。将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德育重在“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教师要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健全,思想前进,人品端正的中学生。学生从小便要学习思想与品德,目的就在于对学生加强德育。初中正式一个人初步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明确目标,为他们指出健康明媚的方向,为我国培养新一代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领头军,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将德育渗透在日常管理中

班级管理无非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个有纪律的班集体。我们都知道,在军队中纪律最重要,同样,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纪律也是想到重要的,要想有效的将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就要修订一套班规班纪。例如课堂上的纪律是什么样的,课下纪律是什么样的,同学间是否可以追逐,作业要求等问题做出明确要求,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起来,有了班规班纪,才能为同学打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增加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个人的品德。其次在卫生方面,也要将德育进行到底。

教师要提倡学生在将班级卫生打扫干净的前提下,主动弯腰拾起校园的垃圾。教师可以通过德育,让学生们意识到保持班级干净整洁是每一位同学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值日生的责任,班级本是一个集体,同学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要让学生养成爱干净,搞卫生的习惯,这不仅仅是班级要求,更是对学生自身有很大的好处。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观念都在慢慢养成,作为教师,要以德育为基础,配合班级管理,积极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品质青少年。在提高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德育管理中要以学生为本

班级管理说到底管理的是学生,德育最终教育的也是学生,所以,老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基于学生,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管理形式为本。老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他们容易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某一事物上,所以,老师要及时的与学生交流,避免他们过于偏激,在他们产生困惑或者需要帮助时,及时为他们解答困惑,力所能及的给予他们帮助,其实也是给予了他们一份温暖。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能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学生幸福感,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改善学生畏惧老师的现状。

例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不能一味地惩罚学生,应该弄清楚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处理事件时,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教师应该为他们指出正确的做法,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能够让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冷静下来。同时,老师不能只发现学生的缺点,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青春期的孩子好胜心强,适当的夸赞和鼓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不同的认知,从而能够全面认识自己。为人师表,便是要与同学们做一个表率,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同学们做一个好榜样!

三、将德育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

将德育应用于班级管理中,不是意味着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将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起来,能够快速高效的达到效果。初中生本就积极好动,如果只是一味的为学生灌输“鸡汤”,虽说会有一定会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也会厌烦。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这样能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将每周一的升国旗、奏国歌与教学相联系起来,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相关的征文,画手抄报等。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加入学校的志愿者团队。这样,在他们当志愿者的同时就能养成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的品质。或者是在周末或假期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养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梳理他们尊老爱幼的观念,从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新一代健康青少年。

四、结语

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在初中这个阶段,将德育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不仅仅优化了管理方式,同时也初步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样化的德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也能更容易地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培养道德品质高的学生。对于学生本身也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

参考文献:

[1]李国宏,初中德育活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朴爽.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年01期

[3]闰强.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班级德育活动[J].教育界.2014(17):14.

作者:段鹏思

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3:

论《德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校”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相对特殊,因此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的“家长”。因此,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人育人”的个人责任。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表现自己。

一、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行为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第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还应注意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政治精神,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有明确的集体意识,尊重同学,热爱班级。

二、小学生德育渗透的现状

1.德育目标过于抽象

根据相关调查,许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无法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把智力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教师认为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内容”,没有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學生会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过去,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现实意义,降低了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导致了道德教育的表面化。

2.德育内容不科学

德育的科学性,简单地说,当前德育的内容符合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被小学生完全内化和吸收。不同时期的德育也不尽相同。当前的道德教育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然而,许多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培训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这并不难发现,这并没有认识到精神内容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师生距离大,沟通效率低等。

三、小学班主任课堂管理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关心学生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所以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差,他们的心更脆弱,他们更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爱。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近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如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各个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

2.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原因,其在学习、生活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环境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在轻松、有爱的班级环境中,才可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熏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对学生的责任心、乐于助人品质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保障当前班级整体精神风貌,为德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应与学生家长加大联系频率,引导家长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校结合的德育教育方式,可有效保障当前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有效性,这对于推动学生个人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深入到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作者:张晓明

上一篇:赵无极研究报告下一篇:新时期学校德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