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职场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很多大学生毕业想要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業就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大学生创业已经是常见的事情。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想要顺利创业,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状况,分析了现阶段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实践等方面来优化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业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术界关于创业能力的含义,不同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观念。在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业动机与创业技能两方面;其中创业动机包括自己做老板、追求自己的创意与获得财务回报三个基本层面;创业技能包括控制内心冲突的能力、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应变能力、洞察力与销售技巧等方面[1]。姜彦福等从创业过程视角提出,创业能力由创业机会能力和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并且将创业机会能力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开发能力两个层面;运营管理能力细分为企业管理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层面[2]。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创业能力应包括创业意识、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风险感知与决策能力等方面[3]。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一方面要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面对诸如资金缺口、管理缺口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

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懂经济、会管理经,其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市场营销、财务分析以及企业管理的有一定程度掌握,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分析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能力培育的基础。

1.1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劣势

①创新、创造能力薄弱。经管类大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其对于创新要求和实操要求较高的技术能力比较欠缺,创新能力却相对薄弱。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习惯于对现有知识的学习,而在创新思维及能力方面的开发与培育比较欠缺;其次,学生对对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关注研究不多,大多处于了解阶段,关注深度不够。

②机会把握能力不强。大学生对于现时的商业动态关注较少,尚未形成对现时商业动态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的习惯;其次,大学生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对资金与技术的整合能力,有时即使能够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也会由于不满足该机会开发的资源要素而裹足不前。

③抗风险能力较弱。创业活动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大学生的经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准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在企业融资、商业研究、信息和信任、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面临较高的创业风险。

1.2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优势

①强烈的创业兴趣。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经管类大学生学习了更多的关于企业创立与管理的案例,同时其专业见习与实习在企业中进行。因此,经管类大学生更早接触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渴望通过创业积累自己的经验并实现人生价值。

②较好的市场洞察力。经管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或是实习期间直接与企业打交道,

奠定了学生的基本的行业市场认知,让他们对行业市场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专业知识的积累,较强的分析和领悟能力以及大学生自身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能对市场的变化有着更快的反应。

2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创业教育目的偏差

当前,高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创业教育的理念相对落后,将创业教育的目的局限于培养更多的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事实上,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表象上的培养自主创业者,其本质目的应该是:一是培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二是培育大学生具有开拓和创造精神;三是培育大学生掌握从事创业的思维方法,过往高校特别看重知识的传授而欠缺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不利于创业思维的形成;四是培育大学生从事创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和强大的自信心。

2.2 创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從学科建设方面,创业教育属于综合学科,当前高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创业学专业。目前创业教育在经管类专业主要形式是选修课,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数量较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创业教师自身没有创业经验,主要以案例或是实训的方式进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与意愿,对于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提供的指导有限。

2.3 创业实践分散

高校经管类专业一般设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学、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早期的创业实践主要分散在各专业及实践项目中,多数利用各专业实践项目开展创业活动,没有形成系统。近年来,由于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部分高校陆续建立了一些学校层面的创业平台,如开展的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培育计划以及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创业实践的平台还有待加强建设。

3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体系构想

3.1 规划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即对于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美国著名心理学者B·S·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与分目标两个层次构成:总目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分目标包含教学活动的目标和素质培养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教学活动是素质培养的支撑,素质培养的目标反过来指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二者相辅相成[4]。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体系要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确定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具体而言,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系时,在素质培养方面,着重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创新创业品质的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推动机制、文化、过程、方式和评价等五个层次创新,从而切实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课内与课外的互补融合、思维与方法的内在融合、教师教学指导与导师实践指导的互动融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双向融合“五融合”理念[5]。

3.2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方面,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根据教育目的科学设置,构建有经管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业教育可成功体系的系统化和层次化,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建立系统化的创业课程体系,要着重加强创业教学管理、创业教学资源、创业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投入和变革。在创业教学管理方面,首先将创业教育以学分的方式纳入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大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创业学分;其次甄选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校内外专家,引导和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科技竞赛与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中。在创业教学资源方面,一是要组建在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创业实践指导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给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丰富创业教材、创业案例资源。在创业教学模式方面,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创业项目训练、创业模拟以及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应用和实践。

其次,要加强创业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建立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对经管类专业而言,要将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和实践环节,构建集创业构思、创业营销、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环境、创新评价等方面的课程,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3.3 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性要求很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因此,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实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以实训课程为依托;

二是以模拟训练为依托;

三是以项目运营为依托;

四是以企业实习为依托;

五是以创新创业竞赛为依托[6]。

经管类专业要立足专业特点与优势,大力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是优化校内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创业实践资源,借助创业实训、创业模拟、创业项目运营、企业实习、创业大赛等多个途径,打造创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依托大学生专业优势,将通识教育、创业实训与创业孵化相结合,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型的创业实践体系;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措施,加强学生在思维方式、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方面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创业孵化中在资金、技术、专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導与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聚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研究与探讨,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7]。

二是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要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学校组成攻关小组对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产品销售、资金周转和流动、企业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创业实践,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玉利主编.创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3]李娟.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

[4]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

[5]李晓华,张丽萍,王晓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15).

[6]吴金秋.中国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李晓华,张丽萍,王晓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15).

作者:周军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篇2: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近年来,职场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很多大学生毕业想要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業就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大学生创业已经是常见的事情。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想要顺利创业,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分析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提出培养其创业能力遇到的问题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在全球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之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问题,以及当下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工作需求,从理论角度去构建一个符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体系,采取创新化的培养策略,不断地加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类所开设的课程其实大多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所以在创业实践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强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该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思维更加跳跃,市场的眼光更加敏锐,对于创业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大,那么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就会越大。

一、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类这一专业,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文科生,这些学生的创业兴趣非常的浓厚,对于市场的敏锐度感知也非常的到位,所以我们需要综合、全面地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简单来讲,创业能力就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非常考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以及财商。拥有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当中正确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是人与物的关系,我们也知道在创业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拥有超高的智商和情商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化解一些创业当中的难题。财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对工作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热情和动力,它决定了学生能否在创业这条道路上继续坚持下去。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必须要熟悉的掌握当下市场经济的创业环境状况,将自己所学到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过程当中,专业技能主要就是指创业者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所以,大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知识,系统化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要有能力将不同类型的人才整合在一起。创业团队不单单是一个人在运行,创业者需要将整个团队中的各种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打造出来更加有默契的集体团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经营企业,创业者除了要有很好的经营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在正式创业之前,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去分析各种创业目标,然后综合考虑自己的特长,以及当下市场的环境,然后才能决定最佳的创业方向。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当中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察觉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够在创业的时候巧妙地避开各种风险,分析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

协调沟通能力也是创业能力的组成成分,协调沟通能力指的是创业者必须要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协调好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人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主体,想要开展经济活动,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大学生必须要在协调沟通能力上做相应的锻炼和加强,妥善地处理与外界的关系,积极地去学习如何与市场经济的各类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拿出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团结自己能够团结的人力资源,然后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创业能力当中最核心的一个能力就是创新能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如果创业者能够采用创新型的发展策略,不断地研发出创新型的产品,那么,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创办新企业的过程当中,还是拟订一个创业计划,都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企业的发展。创业者要想顺利地创业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创新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

二、培养经济类大学生创业能力遇到的问题

(一)创业规划意识欠缺

尽管高校的经济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业基础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创业时仍缺乏完整的创业意识,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在创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可能会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且在校期间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进行实践考察,如此更是使得其缺乏创业规划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为四年左右,并且由于学生之前并未接触与经济专业相关的知识,学习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在短暂的时间内学习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情。基于以上这些情况,许多院校经济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创业规划,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创业方向,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很茫然。很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好好学习,导致在创业过程中无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这使得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一种佛系的慢创业思想。实际的创业结果和自己内心的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学校所组织的一些创业宣讲活动不参与,对自己的创业规划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实这也是大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和表现。大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阶段,大学阶段也是他们从学生到社会人员身份的一个转化过程,而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是很多学生心中的困惑。

(二)创新精神欠缺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进行创业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紧跟时代潮流。一些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在面对创业时缺乏创新精神,更多的是参考一些已经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殊不知,时代不同,人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时代考验,亟须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比如,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时网上购物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很多人无法接受,但是仍可以通过其便利使更多人认识到它的优势,并且存在的竞争较小。而在如今网购普及的时代,如果仍进行网上购物的创业势必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失败几率也会增加。因此,对于一些经济类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相关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其创新能力,开辟新的经济领域,减少竞争力。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想要更好地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行为特点,之后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主观角度上发挥作用,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宏观层面:国家政府

大学生创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是大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环境的优化密切相关。政府可根据当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制定与创业政策相关的内容,完善大学生创业体系,国家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创业政策,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给当下大学生就业提供合理的帮助。例如需要注册登记的程序比较烦琐复杂,而且费用比较高,但如果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创业,国家就可以简化登记的程序,为大学生减免一些费用,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给大学生设定一些金融贷款的优惠政策,从多个渠道给大学生提供金融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需要抓紧落实创业政策,对一些对大学生有创业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必须按照标准执行。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功地申报了地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但是当地的政府和学校却没有按照制度和政策实施到位,并未对学生给予资金支持,这样不仅会让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受阻,还会打消更多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认真监察和监督,确保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和严格执行。

同时,高校教育改革也需要不断地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不能只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同时设置符合当下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可以将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率纳入大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当中,大学毕竟是培养社会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当地政府可以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推动大学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不管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自己选择创业,还是到公司去实习,未来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道路。

(二)中观层面:社会学校

很多大学生创业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大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升学压力。在创业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无法顺利地解决创业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创业资金上比较短缺。虽然大学生创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全面否认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即便创业者的成功创业几率并不大,但是我们需要去包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不能否认大学生的努力和尝试。所以,必须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比较良好的创业舆论氛围,学校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1.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的与创业型有关的教师团队,不断地加大创业型导师的培养力度,重视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投入更多的创业教育资金。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和创业模拟活动,不断地加强相关事业单位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当下教师团队的创业素养。不断地加强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创业,教师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一部分问题。

2.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学制上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创业。大多数创业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学校可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求学年限。

3.在授课形式上,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多采用一些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断地打开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业的时候有更多的灵感和想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专门设置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在期末考試的时候,学校也可以创新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向教师提交自己设计的商业计划书等等,这也是当下非常适合学生发展的考核方式。

(三)微观层面:师生家庭

教师是学生创业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学生是创业的主导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学生创业意识的启发以及创业思路的引领,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综合利用当下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课教师需要联合校内外的创业导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经验,更加科学地给学生开展创业方面的指导,教师通让学生更有创业的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创业和其他专业学生创业相比有着不小的优势,但是想要成功创业,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不仅需要有很好的知识储备能力,还需要着重提高自己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在生活当中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洞察一切创业想法,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研究,不断地完善创业想法的相关内容。

总之,大学生创业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社会各界人士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实验实训等多个形式,不断地丰富创业指导的方法,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辉,张辉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81-86.

[2]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创新管理,2018,(8):52-57.

[3] 纪玉超,林海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及多维培养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9,(10):83-84.

作者:吴三湘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篇3: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探索

摘 要:创新创业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并能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创业实践能力。文章以众创空间理念为指导,从创业文化建设及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两个方面探究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才创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也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需要把握两大要点,一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理论知识、技能与指导,二是激发学生创业动因,使学生形成企业家精神。基于此,民办高职院校可以“众创空间”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条件,以此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下文为基于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

一、夯实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基础

学生要想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就需要了解其专业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形势等,例如机械自动化专业不仅需要具备机械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了解机械智能化控制、集中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了解职业标准、行业发展形势不仅能保证学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还能为学生创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学校需要将创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标准及行业趋势结合为有机整体,形成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创业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取向、未来创业方向丰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业理论知识课程、基于众创空间的创业实践课程等。首先,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必备的道德、诚信等创业素养;其次,将创业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创业课程模块,秉承“日清日结,当堂吸收”的理念,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为自身创业能力;再次,以创业理论知识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理论水平;最后,引导学生参加众创空间中举办的创业沙龙、创业项目竞赛等,并将学生参与各类创业活动的收获及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创业学习效果的指标,不仅可以营造全员参与的创业文化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因。

二、依托众创空间打造创业实践平台

“众创空间”是现代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面向大众,为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学校可与周边院校联合构建众创空间,组织形式可以为各类校友会。依托企业的校友会成员为来自各行业的校友,可为初创型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咨询;依托行业的校友会成员为来自同行业的企业校友,可对某行业初创型企业进行指导;依托项目的校友会有助于开发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思路,也可由校友成立项目专项资金,共同投资帮助学生创意落地。例如南京农业大学海南校友会成员在了解部分校友从事龙虾养殖行业后,创设龙虾周年养殖项目,各方校友积极投资,促成项目的发展。学校可以在现有校友会基础上联合周边院校校友会,其中校友、教师、学生为主体;校友会为载体;项目孵化、创业交流会等创业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为学生打造安全、可靠的创业实践平台。

三、建设基于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创业实践课程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扎实的行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确保知识传输的密度与质量。同时,大学生创业实践课程教师需要对创业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当前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市场现状,初步预测市场发展方向,为学生创业进行有效指导。為此,学校可以采用“校内+校外”的模式,鼓励校内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时引进相关企业的骨干,从企业角度分析创业所需技能,为学生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创设基于众创空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在校内成立创业实践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依托众创空间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制定创业实践管理制度、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等,是协同育人机制中各方主体的协调者与组织者。同时,配备专业化、信息化办公设备,能够处理海量企业信息及学生信息,积累创新创业资源。此外,精细化设置岗位和人员,避免职责冲突及混乱,制定明确的创新创业实践目标,将目标分流至各个岗位,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工作计划;其次,基于众创空间广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与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育人的作用,建立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五、建立创业实践教育改革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及各个行业市场的发展,公众对于各行业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在此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学生、校企、第三方三位一体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从学生层面,了解创业教育指导的有效性,从校企层面,掌握行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从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层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全面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继而为学生提供动态化、全面化的创业理论知识与指导。

六、结束语

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民办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众创空间建设创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实践机会。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创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为学生后续创业实践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企业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创业实践指导。最后,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保障。

通信作者:姜佐民

参考文献

[1]卢招娣,张淑贞.“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研究[J].环球首映,2019(04):89.

[2]李胜.高职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青年,2017(22):57.

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A类项目,项目编号J18RA130。

作者:张冰 胡洋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探究分析论文下一篇:招投标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