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幸福村

幸福与“幸福的感官化”

把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人类整体文化实践的理想,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价值课题:人类理性顽强坚守着幸福观念的超越性价值判断,这样或那样地提供了人对于幸福和"幸福生活"的必要理解。这种对"幸福"的设定,一方面把超越性目标和某种理想观念内化为幸福本身以及"幸福地享受生活"的价值内容;另一方面,正因为幸福是一种理性要求并由理性完满性所决定,因而在理性引导下,人类的幸福理想及其价值规定便与美学任务联系到一起: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包含"快适"、欢乐和官能的愉悦(尽管这种快感并非纯粹"美感"),它在同人类理性完满性的协调过程中为幸福观念制定了一个审美目的,最终使"幸福地享受生活"在理性规定中走向最高人性境界。"人借助美的相助,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幸福之中"。①这样,关于"幸福"的话题就绝不仅止于伦理学范围。在人类审美文化活动中,对幸福的理解往往决定了人的现实生存原则、生存实践的具体性,它通常可以表明人在自身行为方面对文化方向的把握和对文化价值的美学阐释。

一、关于幸福的观念

幸福及其可能性问题涉及:一是作为-种价值设定,幸福内含了人类理性的有效权力;二是在"幸福的可能性"上,理性话语遭受到来自人类本能的、感性的生动挑战,"幸福"的价值判断无法回避"快乐"问题;三是在人类审美文化活动领域,"幸福地享受生活"再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这里,我们主要从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命题出发来判定上述方面同幸福及其可能性之间的诠释性关系。

(一)理性有效权力

在传统哲学范围内,"幸福"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同人对价值的理解和理解方式相关。而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理性地解释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确定现实世界、超验世界和内在意义世界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人们一直试图从理性出发并由理性尺度来对幸福进行价值衡量。理性成了一把高高悬起在人类幸福之上的巨大尺子,而幸福的全部价值实现反过来则构成了理性权力的证明。于是,在幸福之上,便引出了人类理性的有效权力问题。

显然,这个问题中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幸福必须由理性权力加以有效制约。换句话说,人类幸福与否的问题,将理性权力话语直接引入人类生活/世界的历史进程,从而再一次表达了人类理性之于价值规范的合法性。所谓"理性权力话语"同人的生存普遍性联系在一起:"自由"与"理性"的有效统一以及人类潜能的实现,把人和人的生活从具体现实推向普遍性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的最高目标是达到真正幸福并"幸福地享受生活"。然而,人的生存普遍性与作为独立实体的个人生活之间并非天然和谐。事实上,由于"普遍性"与个人生活之间经常的冲突和矛盾,才造成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常常与现实实践的困窘联系起来。这样,作为人的生存普遍性之实现,幸福把自身价值前景交付给理性,人类对于幸福的渴望成为某种理性话语的叙述形式。在肯定的意义上,理性话语之于人类幸福的有效权力同人的生存普遍性追求产生内在一致性,人类正是在这样的理性中一次次把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自我生命的永恒"太阳"。而在否定的意义上,理性话语通过拒绝一切与普遍性生存原则相对立的因素,把人的超越性冲动转化为幸福生活的前景,使"一切喜悦和幸福都来自超越自然的能力,而且在这种超越中,对自然的支配服从于生存的自由和安定"。②

不过,关于幸福的一切理性话语又不能不考虑一个事实,即:人作为个体生存的本能要求和欲望,常常将幸福、"幸福地享受生活"与人的感性动机联系一起,并由此限制理性话语的权力实践。迄今为止,人类在幸福问题上的很多困惑,无疑都来自这种感性的冲动性要求及其对理性话语权力的抵制--它构成了理性话语权力的"合法性危机"。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这样两点上讨论:

第一,把人作为生存之物的本能因素、感性利益置于一种创造性文化实践过程加以理解,我们才可能坚守"幸福"的理性话语有效性。人的生存实践的本能动机、感性利益不是没有自身根据的;相反,在真正幸福中,感性的客观性、生存本能的具体性因其对于人类实际生活的效用,使人们不断产生出对"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憧憬。只是这种生存本能、感性要求不应仅仅是某种继发性"满足"的获得,而必须成为文化价值的原创性动力,在其自身创造性展开中,通过人的全部潜能的实现而使"幸福"成为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而使幸福作为价值/理想"与我们的自我实现--既作为个体又作为类--密切相关",使幸福的价值"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整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③如此,人类理性话语之于幸福的有效权力,既在肯定幸福价值/理想的超越性方面完善了生存本能、感性动机的具体性质,同时也在确定人的生存本能、感性动机的客观具体性方面,丰富了幸福价值/理想的创造性展开。

第二,在人类追求幸福的实践中,理性话语蕴含着个体主体性的自觉过程,它对人类幸福的本体规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定则。一方面,幸福虽是一种生存价值的普遍性状态,但却通过个体主体性的完整实现而实现;另一方面,在生存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个体主体性的完整性表达了人类理性和感性的共同权力。所以感性动机、生存本能非但不是幸福的"弃儿",反而是人类幸福在历史中展开的根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理性话语权力必然是一种历史性活动。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幸福价值/理想的规定性中,人类理性话语必须顾及个体存在的具体性和客观性。于是,在幸福及"幸福地享受生活"中,理性话语只有在历史地包含人类生存本能和感性动机的前提下,才可能是真正有效的。这也就表明,理性并不是凌驾于人类幸福之上的"上帝之手",只有完整的人的创造性文化活动才构成了人类幸福的全部价值。

(二)主观体验的"快乐"与"幸福的虚假化"

既然人类理性话语之于幸福的有效权力不可避免地联系着人的生存本能、感性动机,那么,在有关"幸福"的一系列价值判断中,就有可能为作为主观体验价值的"快乐"留有一席之地。然而,问题是:第一,作为人的主观体验价值的"快乐",只有当它成为一种与人类本质的全面丰富展开相表里的过程,才会体现幸福的价值/理想。否则,第二,纯粹沉浸于感觉的主观性中的"快乐"满足,只能为一种"虚假的幸福"开辟幻觉道路并逐渐远离幸福的本体维度。

必须承认,放弃人的一切主观体验的幸福观念是令人可疑的。实际上,人们从未怀疑过,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便意味着一种"快乐"的诞生,而这种"快乐"又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同人的主观体验的愉快感受相联系。"无论由感官提供的乐趣或由感官和感情联合提供的乐趣以及由感官和思想联合提供的乐趣,其本身并非坏事。价值观念会告诉我们,就一般情况论,乐趣总是好的"。④在其中,人的主观体验并不一定同人类本质相矛盾。相反,如果这种主观体验真正内在于人的心灵生活,则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本质的丰富实现过程--人的创造性实践。正是在创造性实践中,人一方面发展并不断满足着人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并完善着人对自身本质实现的"快乐"体验。尽管这种体验过程带有强烈而鲜明的主观意图和利益,但它无疑又是激励人们连续不断地从事创造性实践的客观因素。在这样的创造性实践及其"快乐"体验中,人才渐渐把"自由"理想与"幸福地享受生活"联系起来,把人对幸福的理性要求同一种"自由"的前景相联系。由此,作为主观体验价值的"快乐",在主观性中见出了客观性--幸福及"幸福地享受生活"与创造性实践中产生的"自由"相一致。也许,这种"快乐"的主观体验仍然产生于个体实践及其与群体生活的相互关系之中,但又有谁能否认,人类幸福的普遍性正是同这种作为主观体验价值的特殊"快乐"相始终、相伴随呢?倘若人的幸福憧憬没有这种"快乐"的主观体验及其过程来加以充实,人类关于幸福的一切理性话语又何以能够维护自身有效性呢?

如果问题仅仅是这样单纯的话,人类理性和感性的历史冲突就可能在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中消弥了。而我们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更多看到的,恐怕主要还是人类生存本能、感性动机对严肃理性权威的抗拒,即人们在现实生存实践中往往很难抵御个体层面的感性诱惑。由于感性动机的直接性、现实满足的外在迫切性较之幸福的理性更容易慰藉人的具体欲望,使得作为主观体验价值的"快乐"往往游离人的创造性价值立场,使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演变为一场感觉游戏,进而导致"幸福的虚假化"--这一现象在当代生活中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导致了幸福对幸福本身的背反。它揭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首先,人对于幸福及"幸福地享受生活"的主观感受性,在冷淡了幸福观念的创造性价值内涵的同时,绝对化为一种情绪性东西留存下来,而不再是建立在人类理性之上的创造性过程的表达;幻想的原则在其中代替了创造性的过程,感觉的具体性取代了理性的全面性要求。"幸福的主观感受只是一种有关情感的思想幻觉,而与真正的幸福则全然无关"。⑤"快乐"的主观体验由此丧失了创造性行动的能力,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成了思想上的习惯--人们主要依据主观感受的满足程度来推断幸福与否,而不是依据一种创造性价值标准来衡量所获得的"快乐"。一切单纯感觉性质的"享乐主义",都与这种"幸福的虚假化"相关。

其次,"幸福的虚假化"往往根源于、同时也强化了人在感性层面对"物质自由"的冲动。现实中,人们常常更愿意把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视为物质的自由生活占有过程,通过广泛占有物质资料来享受自由生活"快乐"。这里,作为文化创造性价值实现的幸福被简化为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成为物质占有的可能性及其占有手段的官能享受的同义词;"幸福地享受生活"成了人在主观上对物质占有程度的自我夸耀(在《废都》里,我们听到唐宛儿对庄之蝶夫人发出的羡慕之声:"哪里尝过给粗俗男人做妻子的苦处";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我们发现了周励对幸福的诠释:"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营上千万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我在曼哈顿中央公园边上有自己的寓所,并可以无忧无虑地去欧洲度假")。在主观感受性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快乐"中,幸福虽然还是一种"价值",却已不再体现文化的创造性要求。而实际上,离开了人的创造性实践,离开了"解放的人类"--在理性和感性上都获得自身完满性并相辅相成--的全面价值实践,幸福及"幸福地享受生活"只能是存在于物质光影下的自由"影像";在感性满足的欢悦之后,人们将重新陷入不幸的痛苦等待。这正是弗洛姆之所以区分"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和"重生存的生存方式"的原因。"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在我与我所拥有的东西之间没有活的关系。我所有的和我都变成了物,我之所以拥有这些东西,因为我有这种可能性将其据为己有。可是,反过来说关系也是这样,〖ZZ(〗物也占有我〖ZZ)〗,因为我的自我感觉和心理健康状态取决于对物的占有,而且是尽可能多的占有。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活的、创造性的过程"。⑥幸福在满足物质"自由"享受的主观"快乐"中,成了肆无忌惮的感性冲动的牺牲品;"幸福地享受生活"变为"望梅止渴"的片刻安慰性体验。

看来,我们还是必须相信:人"既然是人,只满足本能需要并不能使他完全快乐;这些满足甚至不足以使他健全"。⑦

(三)自由精神

人类对于自身幸福的客观追求,决定了一切关于"幸福"的理性话语必须真正顾及感性价值的利益;人的生存本能、感性动机之于"快乐"的主观性体验,也只有作为一种创造("生产性")力量才可能真正进入人类"幸福地享受生活"过程。因此,对于人来说,幸福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理想所产生的,是植根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状况的人的心灵慰藉,是人的现世生活希望及其在未来之中展开的过程。在幸福与"幸福地享受生活"中,人的现实的不满足、不自由的消退与自由、满足的生存诱惑的增长,随着人对于自身不断深入的认识而不断进行。在文化价值维度上,真正幸福总是意味着人的理性能力的深刻化和感性动机的升华,"幸福地享受生活"则意味着自由生活的可能性以及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内在喜悦。这种文化价值的理想性,即便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完全认可,也必定以它的美学价值而产生出文化创造上的阐释力。

实际上,就人类的个体实践活动而言,文化创造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争取实现个体实践的特殊利益和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之间的融洽和睦,以个体生存自由的广泛化来最终完成人类普遍的幸福追求。因此,对于个体实践来说,其理性原则和感性利益都应当服从于这一价值维度。

问题是,个体实践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实际状况,表明"自由"作为一种内在于幸福的人性权利,总是受到各种外在客观性的抑制,因而"幸福地享受生活"必定会产生异化--异化为一种"非人格的自由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的感性利益与理性原则的冲突,使得"幸福地享受生活"失去其真实性:或者成为理性的牺牲品,或者为感性利益的力量驱使。所以,人类文化实践一个非常严肃的价值任务,就是沟通理性与感性的利益,使它们保持在一个各自适当的位置上。这也就是席勒所要求的:"一方面使人的感受功能与世界有最多方面的接触,从而在情感方面使受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使确定功能保持对感受能力的最大独立性,并在理性方面使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只要这两种特性结合起来,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最高度的独立与自由,他自己就不会失去世界,而是以其现象的全部无限性将世界纳入到自身之中,并使之服从于他的理性的统一体"。⑧

这个任务的实施和全面实现不能借助别的,而只有通过文化活动的审美创造性质才能完成,即只有通过审美文化的创造性建构才是可能的。人类审美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以"人的整个感受方式必须经过一次全面革命"为前提的,而"全面革命"的可能性又建立在物质和精神达到最高的成熟性--"需求的强制"被人"充实自己的强制"所取代,人的生存活动进入到一个"自由运动本身同时是目的也是手段"的过程中。因此,在人类文化实践的审美方面,通过人的感受方式--与理性并非对立的创造性知觉行为--的"全面革命","利用各种手段使人恢复他的完整性","人就可以恢复自由"。这样,在审美文化所提供的价值体系中,"人恢复由本性即由自己本身所完成的东西--人所应有的存在自由",10便有了真实可能性,而人的生存幸福则成为一种"从某种精神自由,即按照美的规律完成他的自然使命"的状态。11

显然,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审美创造方面,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最终凭着"自由精神"的召唤,对人产生意义:幸福之永恒的超越性、"幸福地享受生活"对于现世一切不幸的否定,决定了"自由"作为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在现实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不完整的、片断的;而在文化的审美方面,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的美学方式正在于尽可能唤起人的"自由"感受,使人以审美的方式来体验幸福。文化活动的审美创造性质以主体体验的形式,将幸福从而也将"自由"提升到主体精神层面,使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以"自由精神"的魅力来召唤人心。

这种以"自由精神"来实现幸福的审美文化,在艺术活动层面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只能是一种价值理想化的渴望形式,而艺术活动的特性正在于以艺术幻象的构造来表达人的渴望,以艺术的审美经验方式再现人的价值/理想。因而,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说,艺术和艺术活动正是以作为幻象的艺术美的特性为基础,解决了幸福向现实层面的转化,体现了"自由"的精神追求。换句话说,以艺术活动为内容,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过程一方面以反抗现实的理想化形式表达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在审美的幻象中提供了人"幸福地享受生活"的前景,即对于"自由精神"的认同与肯定。正是在艺术和艺术活动中,"自由"从现实存在的约束中摆脱出来:现实存在的严厉性失去了客观性,现实存在的必然性变得无足轻重,这个时候,人在艺术中便享有了"自由"。于是,"人借助美的相助,才使自己置身于幸福之中。但是,即使美,也只有在艺术的理想中才为善良的心灵所肯定。因为美包含着危及给定生存形式的充满危险的破坏力"。12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于人类幸福和"幸福的可能性"的理性话语有效性,必定涉及人的感性生命"快乐";幸福与快乐具有某种直接的感性联系,而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则在幻象形式中再现了幸福与人的自由。

二 、"欢乐的感官":幸福生活的当代倾向

人类历史/文化进程走入当代时空序列,康德所强调的那种"只有人不顾到享受而行动着,在完全的自由里不管大自然会消极地给予他什么,这才赋予他作为一个人格的生存的存在以一绝对的价值"13这一幸福观念,仿佛一夜间破碎了。现实的艰难与痛苦,使人在一种文化片断上把生存实践的现实价值转向了物质财富的诱惑方向,以牺牲普遍性的方式取得了对个人利益的当下占有。

人类关于幸福的理性话语变得孤立无助。原本包含在幸福理性中的人的生存本能、感性动机的迅速膨胀,终使幸福的理性话语淹没在一片感官的欢歌笑语之中。"幸福地享受生活"及其与"快乐"的内在联系的创造性基础,被直接了当的感官"快乐"的消费性满足所消解。幸福成为对人的"现在"生活的感性承诺:在当下意义上,幸福和"幸福地享受生活"欢天喜地的满足了"欢乐的感官"的消费需要。

于是,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理想,幸福失去了它的内在性。幸福的大面积"感官化",使人们仿佛可以在不表达责任/义务的愉悦中嬉戏地生活。

(二)"物性"关系的影像效果

幸福的"感官化",显然谕示了一种当代生活中的文化消解指向。它意味着:占有和享受/消费的"物性"关系决定了人在当代生活中的生存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肯定,"生活必需品的占有和获得是一个自由的社会的前提,而不是它的内容",14那么,当代生活在向人们展现感性诱惑方面,恰恰颠倒了这一前提--物质的占有被直接当作"幸福"的内容、"自由"生活本身。在这样的文化现实中,人们不是从生存本体上重视幸福,而是从生存的具体有限的现实利益来关心物质占有的可能性,并且通过享受/消费物质的过程乃至通过幻想性地享受/消费物质的可能性生活来慰藉"幸福"的欲望。幸福成为生活的具体手段,被用来标志人对物的占有程度及其享受/消费前景;"自由"成为当下生活在"物性"关系上的满足和欢娱。必须承认,在这种"物性"关系下,"幸福生活"在感官满足中成了人所获得的某种直观"形象"("影像"),"自由"成为感性动机在文化层面上的自我认定。正是这种直观"形象"("影像")的现实发展--日益发达的现代技术和不断丰裕的物质积聚,使得幸福在理性日渐衰落的同时,日复一日地成为"欢乐的感官"的对象和享受/消费的满足。这样,"幸福"、"自由"等等,不再依照它的本体规定来引领人的生存实践,而成为一种被纯粹感性享受/消费的东西;幸福的价值不仅不再由理性话语规定,相反,它服从并体现着经济学的原则。这就如同"休闲"是一种"自由",但却是一种变异为物质大面积控制下的满足形式,当代生活及其价值构造之于幸福的要求,"就像把获取利润的机会和危险与开销放在一起去掂量一样。因此,这种幸福便轻而易举地被整合到这个社会的经济原则中"。15也因此,当下生活"幸福"成了一种感性"包装",它掩饰了当代人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无法克服的精神矛盾,却又同时赤裸裸地袒裎着感官的骄傲与激动。在感性要求大面积降临之际,人的当下"幸福生活""只剩下一个愿望,好好过日子"。16

占有和享受/消费的"物性"关系已然改变了当代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观念。幸福在当代文化活动的审美形式上满足了人的当下动机和欲望,甚至,人们在这种"自由"的"幸福生活"中已开始迫不及待地狂欢宴饮。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欢乐的感官"所面临的分裂性矛盾。这也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一个人在'外在的商品'范围内是幸福的,而这个领域却并非个人可以自由把握的,相反,这个领域服从社会生活秩序的难以理解的偶然性。"17质言之,"幸福的感官化"尽管通过占有和享受/消费的"物性"关系而具有了一种现实性,但由于这种"物性"关系在当代生活中并不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基础,因而在物质对感官的满足中,占有和享受/消费物质的冲动就导致了人与全部创造性生活的分离;在"幸福的感官化"过程中,"欢乐的感官"稳定了当代人在当下生活中"幸福地享受生活"的主观性和特殊性,却无法真实地面对偶然性的命运摆布--人对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的占有欲望,本能地颠覆着现存的"幸福",而丧失了创造性本体的"自由"、"幸福生活",因其对于人的感性抚慰的短暂性而将不断被新的主观性和特殊性所替换。

也许,"幸福的感官化"是当代文化的一个现实。至少,在当代文化的审美实践中,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的艺术行为都已经开始明显地再现并滋长着这种"幸福的感官化"过程。但是,大约也就在人们把"欢乐的感官"当作幸福本身来确定之时,"什么是幸福"的问题至少在美学上是令人费解的:当人们不得不以日益豪华的家居装修来刻写"幸福生活"的"诗篇",不得不依靠"欢乐点歌台"或在KTV包厢中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祝愿,"幸福"便成了生活现实的"外观"和"包装",成了"T"型舞台上搔首弄姿的漂亮"模特"。此时此刻,"幸福的幻想变成诅咒,因为人自己没有找到解除恐惧的办法,他幻想着以增加满足来消除他的贪婪,并恢复内心的平衡。但是,贪婪是个无底洞,以满足来解除贪婪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18

(二)"时间性消逝"

幸福的"感官化"在引进占有和享受/消费的"物性"关系的同时,也使得"时间性消逝"成为当代生活"幸福"的世俗存在特征。这一点的实质就在于:原本在历史中展开并实现自身根据的幸福价值/理想,在"幸福的感官化"中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功能;人的历史/文化的时间性展开过程被压缩为感官功能的瞬间放纵和娱乐,人在其中占有/消费的"幸福"、"自由"成了极度平面化的装饰性活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

第一,"幸福的感官化"在失去其历史记忆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在整体文化实践包括审美文化活动中历史感的消解和当下利益的凸现。人作为生命体存在,包含了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因而人的文化实践及其审美形式也必定是一个"持续的事件之流",它以价值表述方式再现了人与文化的历史本质。但是,现在,"欢乐的感官"关注的是当前即刻能够产生的满足,关注的是人的现有生活在当下行动中对"物"的占有,以便从中享受/消费人自身的当前利益。人们不再关心幸福的价值实现过程,即不再关心"幸福地享受生活"所内化的精神挣扎与超越具体生存的方面,而集中通过占有和享受/消费的物化过程来实现感性的全部动机。由此,在根本上,当代人生存活动的本质被抽空了,人的当下生活不仅不再体现创造性价值建构的过程,相反,它转而把物质现实当作绝对目标并从中获取生活的刺激--包括"美(艺术)/审美"的前提也同样被如此具体地规定为当下实现的可能性。文化活动的审美形式成了人为自己寻找到的感性娱乐的场所,"通过这种感受性和对对象(人和物)的公开放纵,感性可以成为幸福的一个源泉。因为在公开的放纵中,在完全的直接性中,个人的孤立感被克服了。对象是在没有通过社会生活过程对它们的基本调节的情况下,因而,在没有它们的不幸方面成为快乐的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呈现在他面前的"。19这样,当代文化实践及其审美形式在无限扩张自身对于人的生活现实的感性表达功能之际,其实也表现了当代生活中的深度丧失、"审美"的单一感性维度。对此,长达100多集、曾经在国内十多家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我爱我家》、《欢乐家庭》,以及近年来走红大陆的诸多"韩剧"(《看了又看》、《我的野蛮女友》等等)就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例子:在一个人人普遍参与感官娱乐游戏的时代,这些本无多大深厚艺术价值也不具体体现任何真正道德力量和精神感召作用的电视剧,可以仅仅凭着情节的生动流畅及其视觉上的快意精致,以及对俗世人情不痛不痒的调侃,便可以赢得无数观众的欢心。毫无疑问,它们不仅在商业上是成功的,而且至少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经验--现实生活的严峻完全可能在一种感性平面上化为一股飘来飘去的轻烟。

于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幸福的感官化"正不断把人引离历史/文化的记忆活动。在大多数人那里,历史/文化记忆的消退总是伴随了对当下"物性"关系的直观而成为当代生活的一个特征。甚至,在文化价值领域里,敌视人的历史/文化记忆能力、傲慢地对待历史意识的当代要求,已经极端地成了包括艺术和大众日常生活在内的人的文化实践的具体"审美"形式。其结果,个体享受/消费的"快乐"在不断扩大到物质生活条件领域的时候,也同样把人的幸福带进了一个抽象的和无法展开的形式之中,"幸福的愉悦被压缩成一个瞬息即逝的时间片刻。而这个片刻本身,就孕育着幸福即将消逝的痛苦"。20

第二,由于"时间性消逝",经由感性的引导,幸福及自由的存在本体在平面化之时,成为一连串以感性方式连缀起来的"娱乐形象",而"欢乐的感官"正在此中滋生出来。

如果说,这种"娱乐形象"正是当代文化的"审美"形象的话,那么,一方面,它表现了"形式"对于"内容"的征服,人们在其中不是体验着对象的内在意义,而是更加强调了"娱乐"满足的感性直观性。就像电视图像的引导作用是使人们习惯于一个直观的视觉世界,人们在当代生活世界里已经习惯于、稳定于从"形象"("影像")上进行占有和享受/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化活动的审美层面,当代艺术活动也必然表现出这种"娱乐形象"的直接效应。这一点,也正如雅斯贝尔斯在分析电影的处境时所指出的:"电影所表现的世界同样是不可见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它们并不能对详细的研究提供帮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刺激,甚至是颇令人激动、以致我们难以忘怀的刺激。"21

另一方面,作为感性的"娱乐形象",幸福及自由对人类来说只具有当下"现有的意义"。客观世界中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的生存实践变为一种只有极端的变异和强烈的感性才能充分回应的模样,以至于人们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深深地印刻了这样的信念,即只有现实的才是合理的。而"现实的"恰恰是由现存工业文明制度所提供的"商品"(物)以及占有、享受/消费"商品"(物)的欲望、动机。于是,人们便心甘情愿地滑入这种"现实"之中,并把"幸福的可能性,,归为这样的"现实"。"人们把别人提供的一切都无批判地当作真理,并且试图依照它而行动。他使谬见充斥于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自己的'信仰'、救主和向导"。22这样的"现实"当然有其"审美"的形式化可能性,至少,它将通过物质占有和享受/消费的丰富感觉形象来安慰当代人强烈而躁动的感性利益。这就像早些年人们在《海马歌舞厅》中发现生活的"快乐"可以是极度奢侈的金钱消费,最近又从《白领公寓》里看到"幸福"生活"原来"是一幢小洋楼、一部小汽车。然而,"现有的意义"之不可靠和它必须通过"影像"方式才能得到满足,这一点又足以令人对这种感性的"娱乐形象"犹疑不决。最终,当代人在自身文化的审美层面不过是陷入了一个永无逃脱之地的"欢乐大转盘",悠悠乎乎地"欢乐今宵"。

或许,我们真该不断重复席勒的名言:"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23当代文化及其审美实践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来恢复人的完整性,以便人恢复真正的自由,在"诗意地栖居"中回归幸福的真实本体。

①12141520[美]马尔库塞著,李小兵译《审美之维》,27页,63页,42页,30页,北京:三联书店,1989。

②[美]马尔库塞著,张峰译《单向度的人》,200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③[美]菲力浦·劳顿和玛丽-路易斯·毕肖普著,胡建华等译《生存的哲学》,127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④[英]克莱夫·贝尔著,张静清等译《文明》,8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⑤18[美]E·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171页,173~174页,北京:三联书店,1988。

⑥[美]E·弗洛姆著,关山译《占有还是生存》, 8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9。

⑦[美]托·弗洛姆著,孙恺详译《健全的社会》,20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⑧⑨101123[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80页,139页,141页,106页,110页,119页,145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3[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4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6池莉《烦恼人生·小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

1719H·马尔库塞著,李小兵等译《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317页,328页,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21[德]雅斯贝尔斯著,余灵灵等译《存在与超越》,192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2〖CM(23*3)[美]保罗·库尔兹著,余灵灵等译《保卫世俗人道主

义》,21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作者:王德胜

第2篇:让消费创造幸福 让幸福引导消费

消费与幸福本来是个紧密相连的水涨船高的与时俱进的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两个名词,消费是幸福的重要前提,幸福是消费的重要目的,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正比关系,是不需要说明的问题。但在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幸福却成为一种远离人们的奢侈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终极原因还是文化问题,既有生产商销售商的服务文化滞后问题,也有广大消费者的文化习俗不合时宜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化劣根在作祟。现在到了让消费与幸福回归人性本源的时候了。

消费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消费的目的

消费是幸福的重要前提,幸福是消费的重要目的。科学合理的安全的消费,才能使幸福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是每个消费者的权利。幸福就是一种温馨温暖愉悦的体验和回味,是在美好的环境中,和美好的人,过美好的生活,消费美好的商品。健康科学高层次的消费,能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和幸福指数,能回归消费原点让幸福绽放。也就是说,不能创造幸福的消费,是对消费和人性的误读和后退,是不可取的消费。只有能创造幸福的消费,才是健康的、科学的、人性的消费。

消费安全是基本的幸福

——消费有保障,幸福不打折

消费安全商品是幸福的基本要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满足安全感是最基本的幸福消费。人们在一个祥和诚信的环境里,健康安全的生产和消费,才能提升幸福指数。食品问题无小事,保障安全是大事。健康没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又从何而言;生命没了,人民群众又何谈尊严。安全权是幸福消费的基础。消费安全与民生幸福息息相关,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息息相关,与人权保障息息相关。目前,在与民生关系最重要的商品和服务方面,如住房、医药、车辆、家电、家居、旅游、金融、保险、公共服务等方面,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在文化消费领域,也存在一些暴力、色情等不健康问题。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情况还较突出,可能造成未来的安全隐患。关注消费安全,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

何时、怎样能够让老百姓消费得安全、放心,每个人每天都很关注、在乎,因为这些都是幸福生活必要的细节。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去网上团购,不会“货不对板”、不会花钱买罪受;有人说,幸福就是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听到的不是天花乱坠的广告“围攻”,而是能够消费得明明白白;还有人说,幸福就是买房子,不用担心出现漏水、墙面开裂、开发商不兑现承诺;当然,也有人说,幸福就是提起民营医院,不再那么让人皱眉头,不再有类似“化验、检查结果被夸大”等“坑爹”的陷阱;去餐馆吃饭时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买猪肉时不用担心买到注水肉,去超市买个鱿鱼丝不用担心还含有甲醛……如果没有了这些担心,也许幸福才会更真实。

消费安全本该是消费领域最基本要做到的,如今却成为消费者最底线的要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消费安全问题跟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密切相关,不能保障起码的消费安全,谈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等其他东西都是“糊弄老百姓”。

面对消费领域安全事故的多发,消费者对消费安全的信心也走入低谷。怎样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消费者重塑信心?首先要提高经营企业的违法成本,只要造假售假就要严惩,让其望而生畏。其次,相关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对监管者要进行绩效评估以及制订责任追究办法。第三,造舆论,奖励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典型和举报有功的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消费者也要积极参与到保障消费安全的行动中来,要形成对不法经营企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幸福的保障,

优质温馨愉悦的服务是幸福的升华

幸福是什么,是让生活更便利更温馨,让人更有尊严。幸福与消费是个水涨船高动态的概念。幸福永远与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紧密相连。科技的进步品质的提升,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的优质服务、不断推出和完善的服务门类功能,则使得人们更便利更惬意更有尊严。因此,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幸福消费的标志动力和保证。

首先要加大服务文化培训建设的力度。强化顾客至上服务神圣、服务光荣的服务意识,树立服务创造价值、服务提升竞争力的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尊重热爱关注服务的文化氛围。其次要提高企业的服务幸福意识和为民造福的使命感责任感,强化“做企业是做良心,做品牌是做民心,造幸福是积功德”的意识,激发企业“努力生产性价比高的幸福产品、为人民造福、为小康社会助力”的动力能力。自觉地把成就顾客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使命追求和责任担当,把生产能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商品与服务作为自己最大的荣耀,促使其生产人性美好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优质温馨深度精细的服务,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第三企业要由生产经营型向文化型、服务型、幸福型企业转型,提升企业创造幸福、员工用心用情快乐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艺术。第四要聚焦顾客的挑战和压力,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坚持“品质至上、审美便捷、顾客愉悦”的原则,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在规范专业服务高效科学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人性亲情增值感动品牌服务,让客户享受更多的潇洒幸福和尊严。第五要建立良性的互动沟通快乐共享机制,浓厚幸福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快乐服务—幸福消费—幸福企业—和谐社会”的良性循环,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幸福康宁的正能量。让服务插上文化的翅膀,才能更好地挖掘拓展服务的内涵外延,展示服务的魅力活力,形成服务的竞争力。

总之,要让大家工作生活在浓厚的服务文化氛围之中,共享服务文化成果。员工在文化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素养的提升、价值的实现;顾客在文化中得到愉悦和需求的满足,享受到高效快捷的温馨服务;企业在文化中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社会、城市在文化中得到进步和谐,最终达到和谐共赢互动共享的良性循环。总之,它能提升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形象力和竞争力,能有效地提升一个单位乃至城市、国家的文化服务贡献度和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能为企业、城市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

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不攀比不过度消费不扎堆消费

俗话说是金子就要发光,但被一些人戏称:“是金子就要花光,超前消费才是荣光。”因此,许多人成了“能挣会花”的月光族,有的甚至成为不能挣也会花的负债族(有的未参加工作的青年,竟然用借记卡超前消费,欠下数千到数十万元的账单),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让自己成了房奴成为“百万负翁”,更可悲的是为了自己风光有面子,让自己的父辈亲友把辛苦节俭一辈子攒的钱“奉献”出来,使他们的晚年承受不该有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在一些人中存在三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即跟随大众的从众消费心理;展示个性、标新立异的求异消费心理;人无我有、夸耀性的攀比消费心理。出现了三种消费误区:即“你买我也买”、“你有我也有”的攀比消费;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我为中心,“看见什么爱买什么,就买什么,谁也管不着”的随意消费;大手大脚,如电话聊天、上游戏机房、上网吧等畸形消费等。一些人“吃的看广告,穿的看牌子,玩的看流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之间互相比较,甚至一个比一个要好。一个三口之家的孩子,其年消费额甚至超过了父母几年几十年消费的总和,给家庭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今流行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幸福指数”新名词,可能就是年轻人所说的“幸福”,但这也只是年轻人对幸福的一种懵懂理解,甚至是曲解。一些人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举债讲究享受后,就要拼死拼活“挣钱还债”,整天被债务所累,身体免不了要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把父母的钱花光,这还有幸福可言吗?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简单的生活:“它是人们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生活,是一种表现真实自我的生活,是一种丰富、健康、平凡、和谐、悠闲的生活,是一种让自然沐浴身心,在静与动之间寻求平衡的生活,是一种无私无畏,超凡脱俗的崇高生活。”而“百万负翁”的生活却是一种承受巨大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心理压力的假幸福、伪幸福,“过把瘾就死”,带有“醉”味的伪幸福是假、是昏、是麻木。

真正的幸福是正常的争取,而不是盲目的透支。超前消费,无理智的透支消费,也许能换来眼前的“幸福”,但留下的却是沉重负担和痛苦。美国人珍妮特·吕尔斯首创“简单生活”,是一种幸福的感受,也是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享受,但应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度。物欲横流,尤其是超过自身的许可条件,一味贪图享受,随之就将陷入债务的困境。而太多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太多的烦躁使他们失去了精神家园,这样的“幸福”也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伪幸福。另外,节假日中的扎堆消费旅游区爆满,造成了人满为患交通瘫痪,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开心出游成为郁闷消费,也是不理性消费的表现。

科学的消费秘诀是:引导树立科学幸福的消费观念,提倡智慧消费、错峰消费、理性消费,反对攀比虚荣扎堆过度伤心后悔的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优化生活方式,使消费行为符合幸福消费的要求,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创建,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幸福指数。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消费中,不超支,经济适用是首选;有理智,不攀比,金钱绝对不浪费;环保点,健康点,绿色消费更美好。相互攀比的面子消费也成为影响幸福消费的重要因素。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许多人认为,请别人吃饭,宁愿多点些菜剩下也不能不够,因为觉得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很多人请客吃饭,总觉得多多益善越贵越排场越有面子,往往是剩多吃少,有的要剩下3/4,有的早就酒足饭饱还一个劲地上菜,剩下了也不愿打包,眼看到大量的美味佳肴倒进泔水缸人们不是觉得可惜心疼,而是觉得很大方很有面子。

中国人大吃大喝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遭到过热议,明知道是浪费却因为“面子”文化一直未杜绝。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不少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中国人热情待客的方式,引发了国外的不解。在国外,如果客人盘子里有太多剩菜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说明主人的厨艺不好。可是顾客真的吃不下这么多菜,菜都很好吃,浪费这么多太可惜了。浪费了要举报罚款,因为他们认为,钱是你的,但有限的资源是社会的,你钱再多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的生活方式,消除中国人“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需要移风易俗。中国已经过了劝人吃饭的年代,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会慢慢成为主流,而实施“光盘行动”、杜绝“剩宴”仍需每个人反思和努力。又如房价居高不下,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青年相互攀比总想一步到位,刚参加工作就想一个晚上实现父辈几十年的梦想——买房买大房。其实借鉴国外的做法,可以先租房、买小房,日后有了积蓄再逐步改善。

送您幸福消费十招数,

让你省钱省力又不失品质

幸福科学消费,才能享受幸福。而能享受幸福的消费才有意义,在此,送您幸福消费十个招数。

招数一:长短搭配组合消费。数学原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当然,除了直线还会有折线、曲线等,只不过直线距离花的时间最短,而其他线路看的风景更多。但如果这些线路间有交点的话,就有了多种组合、多种异曲同工的方式。组合消费有几个前提,那就是:存在多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且这些方式的差异性(尤其是费用)很大;不同消费方式间可以自然转换(如高速路的中间出口等);这种消费大都是低耗、重复性消费,这样更能显现出组合的省钱优势。高速路与国道组合出行,节假日返程可以高铁普铁长途汽车客运接力组合,可以达到费用与时间和资源优缺的平衡。

招数二:团体购买分割消费。是把本不相干的若干消费者集合起来,最后享受到适用于渠道商、团体消费者的批发价格,达到多方收益皆大欢喜。团购住房,两人合购化妆品,上下班搭顺风车,出差乘坐合租车。

招数三:回头顾客定点重复分次积分月票消费。

招数四:把握规律逆向消费。掌握价格规律不跟风,理性消费省费用。

招数五:避开名牌讲适用,平实消费图实惠。在社区和学校健身,在实惠餐馆用餐,在批发市场购物,购买二手车降价货,不买品牌机,而是DIY攒一部电脑等。

招数六:寻觅优惠伺机消费。购房折上折,尾房淘金,书市购书,到剧院购票。

招数七:锁定风险计划消费。鲜花期货,提前订机票等。

招数八:节约成本网上消费。能让消费者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随心所欲地买到所需的商品或汇款买基金。

招数九:精心对比异地消费。

招数十:多看多学知性消费。知性人群,是指有知识、有品位的消费人群,而知性消费就是有知识、有品位的消费人群把经济学的知识,主要指金融学的知识运用到消费中去,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对消费商品进行甄选。如申请“直客式房贷”,量身订做买车险,用出行险替代航空意外险。

(责任编辑:郝幸田)

作者:蒲国珍 刘聚梅 陈步峰

第3篇:打造幸福教师团队 建设幸福和美教育

新泰市翟鎮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多年来,学校秉承“良心·爱心·责任、精细·精致·精品”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建设“和美校园品质教育”的目标,大胆进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学校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打造幸福教师团队,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为打造幸福教师团队,学校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尝试:

一、 立足教师精神成长,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

教师的精神家园充实,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为此,学校从三个方面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

(一) 理念引领,创设幸福的工作氛围

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学校摒弃单一的行政命令与经济处罚手段,尊重教师的劳动特点,改进管理方式,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工作创设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同时以“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为校训,以“团结求实、勤奋进取”为校风,引领教师成长,实现管理的软着陆。

(二) 文化奠基,充实思想的幸福河流

积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学校给每位教师订阅教育专刊,定期开展阅读文学和教育经典名著活动,在办公室和教室设立图书角,要求每位教师读书做到“五个一”:阅读一部经典名著、一部教育专著、一种期刊,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读后感。要求教育干部做到“三必须”:必须通读一本管理书籍并完成至少1万字的读书笔记,必须主讲一次管理讲座,必须发表一篇高水平的管理论文。

(三) 道德提升,构建成长的幸福高地

开展活动提升师德。开展“对事业我能说无悔,对学生我敢说无愧”师德主题演讲、“百名教师进万家”、身边的榜样典型事迹、感动校园十大教师评选等系列师德教育活动。

提供平台促进成长。邀请陶继新教授做读书与成长报告,聆听大师的教诲;打开校门邀请师德模范进校做事迹宣讲,走出校门聆听杨树斌老师专业成长报告,感受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思想与行动,净化教师的灵魂;把身边的榜样、校园故事编写成册,让教师接受身边的感动。

拓宽渠道开展评议。开展家长评教、评师、社会评教等活动,广泛征求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根据评议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践行整改举措。

二、 立足教师专业成长,铺就教师成长幸福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又是靠业务行走的。关怀教师,就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

(一)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全员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邀请省教科所张斌博士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提升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邀请校外名师,开展同课异构等业务交流活动,开拓了思路,促进了成长。

校内比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全员赛课,教导处的优质课、教科室的创新课、学科组的观摩课和汇报课、年级部的常规课评选都实现了常态化。假期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开展素养大赛,通过基本功比赛、素养测试、教学模式比武课等活动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实施“三课联动”科研策略,以课程为载体,课堂为途径,课题为重点,开展群体性校本科研。学校在开展“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小课题研究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 实施名师建设工程

学校建设一支骨干奠基、名师中坚、专家引领的高效教师团队,打造教师发展高端平台,占领教师人才制高点,培养学科尖子,从而带动教师共同进步。

(三)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学校从教龄、课堂教学掌控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把青年教师分梯队、分层定位。学校制定了教师成长五年规划,要求每个教师制定“十二五”个人成长发展规划,确立五年内的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导师制、听课导课全程指导制、集体备课备考、教学展示与绩效评价制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青年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幸福成长。

三、 立足权益保障,增强教师团体归属感

(一) 民主理校,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主人

学校规定,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与教职工密切相关的重要事情,必须由全体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经教代会等民主决策组织表决通过后执行,任何时候都不能独行其事。每学期由教师代表组成的考评委员会要接受教育干部述职,并考核学校管理干部。每次学校办公会议都有各年级两名教师代表列席,尊重了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 实施全员健身工程,让幸福时时相伴

学校由工会牵头,实施了全员健身工程,以“男拳女舞”为主体,组建了太极拳队、乒乓球队、教师健美操队等文体活动组织。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每年举办跳绳对抗赛、慢骑自行车赛、全体教职员迎新年联欢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感。

(三) 自主择岗,充分凸显尊重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会让每位教师填写志愿表自主选择工作岗位,比如愿意执教哪个年级,是否愿意兼课,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等。学校千方百计尊重教师的选择,如果个人志愿与学校工作有冲突,学校会专门找教师商量沟通。对于个别不适应现工作岗位的教师,学校根据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四、 立足学生成长,享受教师育人成就感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幸福莫过于自己教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认可。当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优越的条件、创设适宜的平台后,教师的育人成就感就会成为努力工作的持续不断的内驱动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换来出色的教学业绩,出色的教学业绩会激发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教师工作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也会时时刻刻浸润在幸福之中。

教育需要仰望幸福的星空。从教育的高度理解幸福,教师对自身、学生、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无私奉献是幸福的重要标杆。当学生因学习的快乐而感到幸福,当老师因工作的愉悦而感到幸福,学校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当家长因孩子的成功而感到幸福,社会各界人士因有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感到幸福,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学校会沿着这条教育的幸福之路继续走下去。

作者:史永

第4篇:幸福村调研报告

关于幸福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步伐,促进本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全村群众在村支部村民委的直接领导下,村民安居乐业,积极务农,井然有序地搞好各自的农事安排及农业生产。村三职干部,各组长经常走进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民意,积极听取民众建议,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积极发言,讨论议题,参加各项村务工作。为本村的经济、社会事务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近一两年的相互学习和工作交流,了解到了村民的基本思想动态和生活、生产情况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影响开展工作的重要信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村民处理、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减轻其思想顾虑,便于促进农业生产,着实增加农民收入。以村书记为首的村干部通过实地摸索、查阅资料,走访一家一户,询问有见识的致富能人、群众代表、拜访农村“书一’等方式,现将关于幸福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幸福村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幸福村位于龙潭镇东南部,与胜利村隔沟壑相望、与金江村和合井乡洛莫村相邻。距离龙潭镇大约有7公里。平均海拔

1200米左右,气候温暖、干燥,日照充足,物产丰富。属于低山河谷地带。居住有彝族、汉族。现有4个村民小组,农户151户,人口760人。旱地450多亩,水田140多亩,四周环绕有几百亩以青杆树为主的林杂木。主要农业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豌豆、红苕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青花椒。主要矿产有萤石矿。全村现有一所可招收三年级以下的村不完全小学,有一名正式编制教师。更好地方便了村组适龄儿童就地入学。全村基本上都通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无线电视,装上了移动电话 。

为了增加家庭劳动收入,绝大多数年轻力壮的村民都纷纷自主或者预约到内地、沿海地区务工、经商、就业。这已成为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很多农户因此而盖起了漂亮的砖结构平房,楼房。穿着上也不再脏乱,很讲究干净利索;居室卫生也改善多了,特别是年轻人谈吐十分文明。很多村民接触到外面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后,对自我的感触很深,回村后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搞起了运输业,纷纷成为两轮车、四轮车的拥有者。有的成为了致富的带头人,技术的传播者,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既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又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创业者。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便于村民了解,查阅生产、生活知识,现村里建有一所图书室。为使农村党员干部更好更

系统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农业农村致富信息,我村配备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播放室。

2、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幸福村党支部现有共产党员21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男性党员1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其中20--30岁3人,30--40岁1人,40--50岁4人,50岁以上14人党员趋于老龄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低

由于本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较少,90%以上村民是彝族群众,接受汉文化和掌握有些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困难。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又经常外出务工,留在村组中的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习惯于进行刀耕火种的传统生产方式。跟不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节奏,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一家一户单干的思想严重束缚制约了农业合作化集约化的进程。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困难重重,村级组织力量不强 目前本村几乎无产业可谈, 无农业协会可言,这也是我村下一步必须硬着头皮走的路子。目前村民收入多为玉米、水稻种植。村级经济几乎为零。同时,随着劳动力外出的增多,在家党员年龄偏大,发展新党员后备力量不足,造成村党组织相对薄弱。缺少充满活力的致富的带头人。

3、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制约,我村各组居民居住分散,耕地一大半以上为大于25%的缓坡地、陡地,难以规划利用,集聚效益。加之这些地段又缺少水源。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本村距离龙潭镇较远,发展服务业也缺少发展空间,本村城乡化进程缓慢。

三、加快本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要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大对我村帮资金、帮技术的工作力度同时,我们自己要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组织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引导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致富项目,为有创业能力的村民提供贷款办理服务,业务指导,努力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培养一批致富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我村经济发展。

2、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域优势,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同时幸福村地处低山河谷边缘地带,气候温暖,山地、坡地多,最适宜种植经济林木,可以发展成为核桃生产基地,青花椒生产基地。利用水田发展生态养殖业;可以种植时令蔬菜、大棚蔬菜。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实改善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农户居住条件。通过政府扶持,动员和组织村民修建小水库、水塘等小型水利工程,以备旱灾

时自我急救。加快我村的农田水利(修筑机耕道、引水渠等)建设,增强抗灾能力。不断改善本村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改善人居坏境,应在各小组修一个垃圾池,统一堆放焚烧处理垃圾,美化村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使村民老有所养,有所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参合率接近100%,实行大病统筹,杜绝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提高村民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加快我村整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脱贫致富的基础。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契机,围绕本村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外出市场劳务的需求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把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就业和创收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使我村村民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5、加强我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发展经济,必须精诚团结,凝聚合力,个人素质再强,但假如各吹各的调,只能是一盘散沙,最终一事难成。力争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为加快本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6、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远

4、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村民市场经营意识。

程教育工作,全村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才能够当好农民群众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群众放心的服务员;重视并做好宣传工作,农民认识不足,就是我们宣传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传到位,调动农民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很好的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我们要力争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只有做好计划和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推动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调研人:拉马尔且

2012年6月6日

第5篇:创建幸福村居调研报告

关于新环村创建幸福村居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2012年10月13日,市海洋渔业与水务局领导到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进行调研,对接挂点,掌握实情,并结合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国家相媲美的要求,提出珠海创建幸福村居的相关设想与建议,特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港附近,是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全村占地面积2.87㎞²,现有常住人口2553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人,水产养殖面积约3300亩(其中养殖南美白对虾804亩、罗氏虾62亩、海鲈275亩、红鱿403亩、黄花339亩、黄骨229亩、其它优质鱼107亩、四大家鱼853亩、其它水产品122亩)。,村收入主要是池塘租金,塘租金平均约1600元/亩,年塘租收入近528万元,土地由生产队发包,塘租由各生产队收入再分配。目前,村集体收入只有近8万元,主要是由厂租、村集体鱼塘租(村只有10多亩土地)组成。村中现有低保户18户共70人,退伍军人55人,残疾人口21人。村现生产队十个,其中8个生产队有土地,2个生产队没有土地。

目前,村支委3人,党员60人,今年发展党员2人 ,列为积极分子2人。到目前为止,村委欠干部工资100万以上。

2011年本村的工农业总产值为9641万元,比2010年增加188万元,增幅1.98%。其中工业产值3967万元,比2010年增加51万元,增幅1.3%;农业产值5674万元,比2010年增加136万元,增幅2.4%;农民人均收入7525元,比去年增加104元,增幅1.4%。

新环村是为水产养殖专业村,主要养殖海鲈、红鱿、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品种。其中红鱿是村最主要、效益最好的品种,全村养殖红鱿近800亩,亩利润达12000-15000元,村民梁华德是全市杰出的党员科技示范户,养殖面积58亩,主要养殖海鲈、红鱿、黄花鱼等,近十年来通过养殖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单2011年纯收入近40万元,村民郭耀文养殖面积52亩,主要养殖红鱿、黄花鱼,2011年纯收入近54万元。

1999年,以新环村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区域被确立为广东省农业示范区,上级领导部门对示范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新环村委会办公大楼,修筑了示范区道路,整治了示范区水利,开展了部分绿化工程,示范区的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6月,新环村被评为珠海市生态文明示范村。2011年初,新环村被确定为珠海市党员科技示范村,上级部门投入资金

建设了党员科技示范专门办公室和专门示范点, “一村多品、一塘多品”的养殖格局初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1、村两委与各生产队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存在隶属关系

目前,新环村经济体制是“双轨制”,即新环村的土地和其他财产部分属于村集体所有,部分属于各生产队分别所有,村委会和10个生产队均在白蕉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开设有独立的账户,双方各自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双方在经济方面不存在隶属关系。

现属于新环村委会管理的集体财产包括3栋破旧的工业厂房以及面积合计不超过5亩的零散分布的鱼塘、农用地,通过上述财产产生的收益用于新环村各项办公经费后已寥寥无几,村集体缺乏资金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示范区的规模;现属于各生产队所有的虽然是大面积的鱼塘,但由于鱼塘均被各生产队成员分散承包养殖,各养殖户的养殖科技水平参差不齐,除个别养殖户发家致富之外,大部分的村民及党员仍无法享受资源整合和提升后的收益,新环村村民整体富裕程度仍然不高。因此,如何争取资金,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示范区规模,提升养殖科技水平,始终走在科技示范的前列,让广大村民享受到科技致富的成果,是新环村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2、需要积极回收和实现债权

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于1992年与新环村委会签订土地转让协议,购买新环村面积3万平方米的土地,转让总价款为300余万元。该公司支付了100万元后,余款至今未付。该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又将土地使用权抵押与工商银行申请贷款,后因无力偿还贷款,该土地使用权已被工商银行申请法院查封。2009年,新环村委会对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新环村委会胜诉,新环村委会可回收的债权总额约430万元,该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因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至今未就涉案土地向国土部门交纳土地出让金,涉案土地无法拍卖,故该案中止执行。新环村集体债权须由新环村委会、工商银行、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国土部门四方充分协商、平衡关系后方能实现。

3、合作兴建新环村农药厂欠缺资金

2009年11月,新环村委会与珠海市绿宇生化技术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新环村以工业厂房出资、研究所以技术出资,共同兴办新环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新环农药厂。该研究所研制的14%百枯净产品在治疗植物枯萎病方面效果显著,且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农药临时登记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筹建农药厂的资金尚不到位,资金缺口约50万元。

三、发展思路

9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大会,珠海市迎来了创建幸福村居的发展春天。为更好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新环村发展思路与计划是:

1.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环村作为省级农业示范区、市党员科技示范村,是水产养殖大村,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加强水产运输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近年来,受各种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环中心路、新环港口路等示范区主要运输道路遭受严重破坏,现多处低洼不平,每逢下雨则水浸严重,而示范区鱼虾塘河道的淤泥、生产生活垃圾等不断堆积,河床升高,宽度变窄,水流量逐年减少且水流缓慢,严重制约了示范区的生产发展;此外,新环村尚有2座危桥,建成至今将近40年,桥面狭窄且多处出现裂缝,险象环生,已经不适合载重车辆行使,急需重建。新环村目前的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已严重制约本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上述道路、桥梁的维修整治乃是重中之重,但是,上述工程的总造价在300万元以上,新环村积贫积弱的集体经济,难以承担维修整治费用。

2.大力提升党员科技示范水平

新环村将牢牢把握作为珠海市党员科技示范村的历史机遇,急需加强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示范户养殖

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科技养殖的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科技示范作用,预计约需启动资金50万元。具体安排如下:第

一、基础设施经费100000元,用于购置示范基地办公室桌椅、电脑、空调、书籍、显微镜、水产养殖药品;第

二、培训学习经费100000元,计划用于聘请水产专家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安排示范户外出交流、学习等;第

三、示范户启动经费10万元,新环村共确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0户,计划安排每户10000元,由各示范户自行完善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购买书籍等;第

四、科技试验经费200000元,计划由3-5名养殖经验最成熟的示范户在各自的养殖基地开展“一塘多品”养殖新技术试验,在同一鱼虾塘养殖黄花鱼、罗氏沼虾、海鲈等多个高价值水产养殖品种,定期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交流、培训,积累成功的水主养殖经验并推广。

3. 减少产品流通环节,增加养殖利润

新环村计划与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协会、区委、区政府、当地镇委、镇政府沟通协调,与当地资金相对雄厚、信誉高的水产品收购中介签订合同,保障党员养殖示范基地的产品能够及时按照正常市场价格销售,尽可能降低因遭遇恶劣天气或人为破坏因素而导致中介恶意压低价格、养殖户损失惨重的风险,保障养殖户获得不断增长的利润,提高农户从事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源,

建立新环村水产品购销中心,由村办集体企业统一收购本村的水产品,保障本村养殖户的利益。

4、大力招商引资,改善现有工业厂房的租赁条件,增加厂房租金收入

新环村现有的工业厂房因地势低洼、年久失修,已不具备出租条件,现亟需填土抬高厂房地面,修补裂缝,更换门窗,预计维修整治费用为30万元。

5、与教育部门协商,充分利用闲置的原新环小学教学楼。2008年,教育部门决定包括新环村在内的周边五个行政村的小学生合并到新环中心小学上学,原新环小学教学楼被闲置下来。该教学楼占地面积广,原先由教育部门和新环村集体共同出资兴建,若改变其功能用于兴建市场或者其他商业用途,则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新环村拟与教育部门协商折价补偿的事项。

四、创建设想

结合新环村的实际情况与当前问题,市海洋渔业与水利局就近期新环村创建幸福村居的工作提出以下设想:

1、按照《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围绕着创建幸福村居的六大工程,做好创建幸福村居的规划,形成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

2、帮助新环村筹集资金,建设泵站和排灌站,以提高应对水涝灾害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水涝灾害问题,促

进生产发展,使创建幸福村居工作见成效,出效果。

3、帮助新环村筹集资金,今年动工建设水隆围桥,确保农业产品运销顺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效率效益和生活质量。

4、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帮助新环村提高养殖水平,创新海鲈养殖方式,使用海鲈能够适应咸淡水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业养殖效益,发挥广东省农业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5、使用政府资金与鼓励力量,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产品经销水平,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6、坚持“一村一产”和“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大做强养殖产业,使养殖产业提升到新高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7、结合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开展探索农产品流通经济,通过流通顺畅与快捷,节省成本,全面发展农村养殖经济。

8、立即着力搞好幸福村居的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在近期迅速改善,提升珠海环保生态的形象,让珠海幸福村居彰显干净美丽的独特魅力。

珠海市海洋渔业与水务局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第6篇:[PK赛]关于幸福的作文:幸福?幸福!

幸福在哪里?究竟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幸福是什么样的?——题记明媚的阳光透过白皙的云层映照在翠绿欲滴的草丛上,撩人的花丛上闪烁着翩翩旋舞的蝴蝶,一朵朵娇艳的花儿争奇斗艳,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幸福的气息洋溢在这个静好的春天里。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却有一只充斥着灰褐色调的飞蛾在黯然神伤,它的生命充满了悲哀与无奈,从它化茧成蛾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它低贱甚至是龌龊的命运。尽管它本来的灵魂是多么的高洁,但是无论什么都无法遮掩住它现实中那丑陋的身躯,它恨死了自己。

它无力地挥动着翅膀,慢慢地越来越靠近地面,它极力地掩饰着自己。它不知该去向何方,在它灰茫茫的世界里,没有零丁的幸福,唯有伶仃的孤独。望着蝴蝶曼妙的身影,品着漫天迷人花香,它不由得陷入了迷茫与困惑交织的罗网之中。它无奈现实的不公,沮丧命运的可悲,渴望幸福的眷顾,它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但它也不愿刻意逃避。最后,在与痛苦的斗争中,在与沮丧的挣扎中,它选择了放飞生命,勇敢地去追逐幸福。

它用力地振起翅膀,飞向了无垠的苍穹,越飞越高。可是不久,夜幕降临,飞蛾陷入了黑暗之中,它努力地压抑住内心的胆怯,竭力地往前飞翔千方百计地想摆脱这恐怖的黑暗。突然,飞蛾的前方出现一道灼烈的火光,它会心一笑,欣然地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它坚信那就是它苦苦追寻的幸福,接着它便不由分说地向前扑了过去。只听“嘶~~。”的一声,飞蛾幻化成一道耀眼的光芒,它幸福地死去了。

它得到幸福了!它得到幸福了!

初三:x黯彩流光

第7篇:幸福工作,幸福成长

幸福的工作,幸福的成长

尊敬的潘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次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来咱们学校很多次了,这次的心情尤其不一样。为什么呢?以往每次来,都是参加比赛,心情很紧张,担心成绩。这次不一样了,没有评委,在座的都是我的好朋友,也有我敬爱的几位恩师。你们都会包容我,鼓励我,所以,我感到很轻松,也很幸福。没出正月,还是过年。借此机会,祝愿在座的老师们家庭、事业都像我的名字一样,事事如意。

刚才我说了,这是一次分享、交流的机会,所以,就不算是什么报告了。人家专家那才是报告。我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普通教师,需要提升的地方还很多。

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了,相信与我一样,大家对视频中的王老师钦佩有加。作为一名代课教师,能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境界,我们不能用一个坚守就能概括的。更加难得的是,王老师以自己身为一名教师而无比的幸福。这也就引出我今天汇报的题目:幸福的工作,幸福的成长。

在与同学、朋友及邻居交谈时,他们不无羡慕的对我说:你们当老师的多幸福啊,双休是铁定的,假期一个都不拉,工资还一直涨,社会地位也提高了,男的不愁没老婆,女的不愁嫁------照他们说来,我们老师似乎有幸福的N个理由。的确,单纯从物质方面讲,我们貌似很幸福了:有楼房住了,有车开了,开始有存款了等等。可不知从啥时候起,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幸福。许多教师直言“工作强度太大,教学评比压力太重,学生管理太难,缺乏激情,缺少幸福感”,甚至于发出了“教书不幸福,育人很无奈”的感慨。

如今的教师为什么不幸福?我矫情的总结了几点:工作量大,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两眼一睁,忙到天黑;睡在床上,还想学生”,长年累月不停地工作,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脾气变得烦躁容易发火,遇到学生不守纪律或者成绩下降,更是容易情绪失控;考核、评职上的负担,更是绷紧了教师们的神经。现在有不少学校对于老师所教的每门科目的合格率、优秀率都有硬性规定,成绩好坏与评职直接挂钩,年龄越大越没有竞争力,往往好多年职称还是原地踏步;备课、听课等都在学校督查之列,开学和期末要写教学目标和总结,不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要写教育教学论文,有用的没用的都要去伏案疾书;社会对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学识过硬,心理健全,身正为范。教师相对于其他的社会人而言,近乎是“透明”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社会的关注下,教师任何的所谓“小动作”都会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所以,我们老师们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而家长担当管教子女的作用慢慢都移交给了学校教师。

我这样想,如果一个教师他自己都不幸福,那他还怎么能够幸福地教授学生,也给学生教出幸福来呢?

那么,我们老师如何守住自己的幸福?

读书。教育界不缺少专家学者,我在拜读他们的著作时,都发现了同样的一点:是读书让他们获得了知识,获得人生的启迪。可以说,他们成长的这一路是书香陪伴的。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种幸福,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这一学期、这一年、这几年,我到底认认真真阅读了多少专业书籍?即使不是专业书籍,那些所谓的闲书,我们又能读了多少呢?我们更多的是为了消遣才去读书,为了考取一个文凭而去背书,从没有为了促进自己的成长而去读书。

其实,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长期行为,应是我们教师最美的行为。读书能完善专业知识,可以生成专业智慧,可以改变精神状态,可以建立教育信仰。教师离开了读书,会变得知识面狭窄,目光短浅,性情浮躁,思想庸俗,灵气褪色。我始终以为,一个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富有激情、妙语连珠、灵感层出不穷,富有教学智慧的人,虽不至于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1但也肯定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让一块土地不长草的方法是种上庄稼,让思想不长草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让教师视野开阔,富有灵性,让教师可以时常荡涤掉自己思想的杂草,让思想变得高雅而纯净,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获得教育带给自己的乐趣。然而,我们大多数老师都觉得没有时间阅读。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应对学校的各项检查外,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了,这还不包括在家做家务、应酬的时间。

于是,读书这一属于我们教师的专业行为,让我们越来越陌生,我们离书香,也越来越远。手不释卷,以书为枕只是昨日黄花,马上、厕上、枕上也只是昨天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的悲哀。

教师没时间读书,这也的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现在的负担与压力确实挺大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我觉得我们老师们还是要坚定“唯有读书高”的信念。读书虽不能在短期内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效应,但相信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一定会为你的成长与发展助力。不要将读书看做可有可无,或者是一种负担,要坚信读书就是播种,播下思想的种子,收获的就是智慧的人生。

其次,要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好书泛如烟海,我们老师们不能穷尽天下书,那就要选择一些适合我们自己的,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书籍读,并且要精读,读烂,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贪多,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有害无益。同时,我们要勤做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将书中的思想、理念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形成智慧。

最后,说说网络阅读问题。我不反对网络阅读,因为网络阅读信息量大,更新快,适合年轻教师阅读的需要。但是,我个人觉得,网络阅读更适合查询信息,快餐式阅读的称谓,不言而喻,网络阅读给我们的只是丰富,而没有思考的时间或者心理环境。而读书需要心、智的合一,即阅读与思索的融合,纸质的阅读则能实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网络阅读不能从根本上代替纸质的阅读。

学习。我们老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总在想: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的那一桶水还新鲜吗?我有没有为自己的成长探寻到一眼清泉?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个性生命日趋复杂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你每天因为自己腹内空空而忧心忡忡,还能幸福吗?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为自己备课储蓄丰富的信息,让自己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能改变自己的精神气质、修养、习惯、情趣等。而这些同样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素养。我们教师该如何学习?

1、向书本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不断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隐形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

同行的交流与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智慧。

责任。宏志班高金英老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给我启发与思索。这一句话是:人生的五大幸事是——出生时有一个好父母,上学时有一个好老师,工作时有一个好师傅,成家时有一个好伴侣,年老时有一个好儿女。

这一席话中,“上学时有一个好老师”,尤其让我难忘。人们把自己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当做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足见我们老师这一称谓的分量,也能说明我们教师使命的光荣与重大。可是,我禁不住要问自己:我凭什么让自己成为别人上学时所遇的幸事?我拿什么给学生幸福?

我们都在呼唤,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这不只是一个理想,更不能是一句口号。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身正。身正为范。我们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每天的耳濡目染,学生身上总有我们老师的影子,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情趣、思想等去感染学生。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传达一种公正无私、勇于承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勤学好读、朴素善良等精神气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种以自己教师为荣的意识。用教师自身的正气与高雅气质凝聚学生的人气,学生就喜欢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就会始终站在你的立场,愉快的接受你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我们要学高。学高为师。堪为人师的人,必然是学识足以能胜任当前工作的人。腹内空空,不着笔墨的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得别人老师的。我们要用自己广、博、精的学识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我们内心中有开掘不尽的知识宝藏。教师丰富、扎实的学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魅力,它能让学生折服。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在读书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在学习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教师不能做那陈旧的一桶水,而应该自己开掘出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才行。

再次,我们要心静。静能生慧。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不可能对当今的各种社会信息充耳不闻,面对当今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我们的心首先要静下来,不能浮躁,不能抱怨,更不能推波助澜。我们的心不静了,还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吗?我们的心中只想着股票、好车、辅导班时,我们还能给学生幸福吗?

最后,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我们要给学生幸福,自己必须首先要有职业的幸福感。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工作消极应付、生活没有目标的人,根本做不到给学生以幸福。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不公事、琐碎事,工作中的压力、不快,我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积极应对,学会释然,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始终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永远是有办法的,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气去惩罚他们。我们要始终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老师是幸福的,他也会把这个幸福传递给我们。我们要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要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要凡事追求完美,记住,你不是救世主,你做好本分就行。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论你身处庙堂之高还是脚踏江湖之远,你就是你,永远不要因为自己有所专长或过人之处就自以为了不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千万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而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

少一点抱怨。做老师的曾被人称之为“怨妇”,可见老师的抱怨是很多的。但我们是否抱怨过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优秀的学生,我们是否抱怨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接受我们

所传授的知识;我们是否抱怨过,由于学生没有考出我们所预期的成绩,从而影响到我们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教学指标,进而影响到我们职称的晋升、优秀的评定,甚至只是影响到我们的面子;我们是否抱怨领导没有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甚至我们是否抱怨我们所在的学校只是一个二类学校。除了抱怨,我们不是不是对我们那望物价而兴叹的薪水耿耿于怀,对我们本可能得到却又失去了的职称与职务充满极度的失望。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将这些抱怨带进教室。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我们同样不能说是幸福的教师。抱怨的多了,只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对自己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让同事因你存在而幸福。做教师的都应该很清楚,教师的工作效果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的。我们是否工作在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之中,我们与我们的同事在教学中是否已形成了一种教育合作的默契;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同事对我们的工作是支持还是肋制;如果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处处受制,那么我们不可能是幸福的教师。

曾读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只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啊?”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幸福的工作,幸福的成长。谢谢。

第8篇:幸福中国中国幸福

河北省景县留府乡小冯完小五年级—赵伟林

打开《建设幸福中国》,与书中六个篇章的内容进行了来自心灵的沟通,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它从不同角度向人民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让我感受到了幸福中国的繁荣富强。让我知道了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要求和看法都有所不同。幸福 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 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得到了一种幸福,又 期许更大的幸福。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国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但建设“幸福中 国”并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建设“幸福中国”,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一个 人的努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 作贡献。在追求和建设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需要规划,个人也 需要谋划,从而达到真正的 “幸福中国”的愿望目标:人 人都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工作,家家收入都在增加,处处都有好环境, 个个都有健康身体;老百姓不再为住房愁,不再为养老愁,不再为 看不起病愁,也不再为孩子上中小学、幼儿园愁。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今天,每个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在每个人之间传递,幸福的生活让人间充满快乐,让人间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现在,我国的科技发达了,不再是以前那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了,不仅不被瞧不起,而且还让外国人敬佩上了我们国家;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以前懦弱的中国了,我们中国变得繁荣富强了。党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生活;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尸体满地、枪声震耳、血淋淋的了,它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爱;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草房,草房在“瞬间”转换成了高楼大厦;今天的中国,不再是没有能力的国家了,它是国际金融危机中治理最好的一个国家。坚信只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我们国家就是这样的!

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 建设“幸福中国”, 就是要让“幸 福中国”的主人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幸福中国吧!

评语:幸福”这个词没有定义,它可大可小,对于一些人而言,它是短暂和来去匆匆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是美好和令人憧憬的;对于我而言,它是富足与长久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追求,幸福就会与我们相伴。总之一句话,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指导教师:房秀梅

第9篇:寻找幸福 追求幸福

【热点关注】时下,“幸福”是一个热门话题。在201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幸福”被列为讨论的主题。对于未来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一直热衷公益事业的“中国好人”余竹云认为,每个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都会增加自己的幸福感。从事公益事业近20年的香港菁英会主席洪为民,希望年轻人能够多一些理想,不要光顾着挣钱,在工作之余能够多参加社会服务,多关注环境保护和弱势群体。

作为青少年,应如何看待幸福、追求幸福?2011年9月1日上午,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本期主题是“幸福在哪里”。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幸福”课上,钢琴盲童刘浩弹着优美的钢琴曲,看不到黑白琴键,却边弹边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我很幸福,真的很幸福。”重庆笃坪乡笃坪小学的孩子们,虽然生长在远离大城市的山区,但是他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习迈尔克杰克逊的舞蹈,接触世界流行音乐,享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幸福。山西“最美女孩”孟佩杰用自己照料瘫痪养母12年的感人事迹诠释了感恩和奉献带来的别样幸福人生。

在这堂 “幸福”课上,著名歌星成龙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一条幸福宣言:“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世界冠军邓亚萍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幸福的另一条宣言:“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航天英雄杨利伟总结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贡献一分奉献,贡献一分爱心,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生活在幸福中。”法网冠军李娜感悟到幸福来自于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思考与探究】

1.我们应怎样看待幸福?

幸福就是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享受美好、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幸福就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的美好体验以及实现理想时的满足;幸福就是乐于助人,奉献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幸福就是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幸福就是为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等等。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追求幸福?

①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懈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③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克服困难和挫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⑤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国家建设做贡献。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乐于助人,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⑧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担起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⑩积极维护公平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等等。

3.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感觉。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有学上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作为中学生,应怎样珍惜上学的幸福呢?

①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②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③努力学习,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④在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等等。

上一篇:重点工作推进讲话下一篇:诸葛亮三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