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济学课程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趣味经济学课程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趣味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特点入手,分别从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阐述了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去。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理论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表述与学生互动进行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趣味经济学课程的信心。

趣味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笔者通过这几年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在趣味经济学这门课的教学中,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响很好。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一)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相关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所有的案例,都是实践中的经济问题的客观、综合、典型的反映,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经济学的观念。

(二)有助于实现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主动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力上得到了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去

案例教学法在《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实施,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归纳起来,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要贴近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为了避免纯理论教学的艰涩难懂,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来自社会经济生活,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的兴趣,以增强互动的效果,也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有借鉴意义,进而更能调动他们参与其中。

(2)案例的完整性和典型性。我们选取的经济学案例,应该是完整的,同时也一定是典型的。如果不完整,仅仅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一些基于假设而引发出来的问题,甚至可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相反,就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信的不良影响;如果不够典型,则不够切题,当然就不利于教学。

(3)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案例选择要能反映社会生活实际,突出趣味经济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避免走入误区。同时,对于一些非常难得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做适当的加工,进行删减,以突出其适用性。

(二)教学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组织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实施步骤为:

1.分组。在案例实施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教学。

2.思考。老师解读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内容,如案例可以分成几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确定一位学生为负责人,负责记录和发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环境和气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局面,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4.汇报。每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

5.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小组汇报时,对有些比较难的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并给予补充。

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使用一些较为短小、典型的案例,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举例、提问,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在部分章节讲完之后进行综合或者专题的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师生互动为主。

(三)总结归纳阶段

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经验与规律,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尤其是把经济领域里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趣味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对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其学习趣味经济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可根据案例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学生书面的总结进行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慧一.案例教学法在《家庭理财》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9(12)

[2]邢文涛.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5).

[3]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作者:孙凌

第2篇: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趣味教学

摘 要 目的:针对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内容枯燥、晦涩难懂的问题,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形体语言教学法协助复习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法编写顺口溜提炼各章知识框架和要点、学员授课擂台赛综合考察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改革有利于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结论:开展的教学改革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寓教于乐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性强,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应用于研究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①具体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测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结构改造等。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课程体系中沟通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桥梁,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②本课程的学科定位和特点决定了其在药学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各高等医药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尤其在教学方法方面的革新较多,包括双语教学法、③④⑤课堂演示法、⑥讨论法⑦等。本教学组在精选教学内容、精排教学次序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包括应用形体语言教学法协助复习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法编写顺口溜提炼各章知识框架和要点、学员授课擂台赛综合考察教学效果等。

1 教学游戏辅助复习基础知识

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波谱解析等课程为基础,其中单糖的立体化学、分子振动形式、电子跃迁、电子云密度与化学位移值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接受程度。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是如果只是重新讲解一次,会导致掌握好的学生厌烦,掌握不好的学生依然不懂,为获得到更好的复习效果,除之前报道的“人体单糖分子模型”⑧外,教学组设计了“红外健身操”、 “头顶电子云”等协助复习。

1.1 红外健身操

分子振动是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振动形式包括称伸缩振动、反对称伸缩振动、面内弯曲振动和面外弯曲振动。教学组设计健身操动作模拟这四种振动:两臂同伸同曲代表对称伸缩振动、交替一伸一曲代表反对称伸缩振动、两臂合拢分开代替面内弯曲振动、弯腰代表面外弯曲振动。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带领学生稍做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知识,也有助于保持较好的听课状态。

1.2 头顶电子云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谱中极其有用的信息之一,屏蔽效应是产生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电子云密度与屏蔽效应密切相关。教学组设计教学游戏:将头比作原子核,头发比作电子云,戴上帽子比拟电子云密度高的原子核,采用激光笔照射比拟外加磁场,不戴帽子的同学照射一次,头就动一下,带薄帽子的同学照射两次动一下,带厚帽子的同学照射三次才动一下。可以直观地看到,要达到“原子核”均动两次的效果,“电子云密度”低的照射两次、中等的照射四次、高的照射六次。直观地显示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受的屏蔽效应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发生核磁共振所需的外磁场B0也不同,帮助同学理解电子云密度高、屏蔽效应强的质子需要的外加磁场强度大。

2 顺口溜提炼知识框架和要点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的内容比较多且杂,同时在总体框架上又存在一定重复性,容易产生感官疲劳。教学组采用归纳法对重要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延续以往报道的“单糖顺口溜”⑨的思路,编写了“黄酮类化合物之歌”、“萜类化合物顺口溜”。

2.1 黄酮化合物之歌

授课教员将这段黄酮类化合物之歌套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曲唱给学生听,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现场即兴演绎了“好汉歌”、“伤不起”版的“黄酮类化合物之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记忆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唤醒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2.2 萜类化合物顺口溜

这段顺口溜概括了第六、七章中重要的结构类型和代表性化合物,并涵盖了部分结构类型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其引导下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注重押韵,可以采用快板书等方式进行演绎。

3 学员授课擂台赛综合考察教学效果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自然希望获得全面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对知识、技术和态度的考核,尚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学组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发现海洋天然产物中涵盖了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而且因为该研究方向起步较晚,很多知识尚未形成共识性的结论,如果让学生自学,无论效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构架。同时我校药学本科学员较少,适合应用TBL教学理念组织教学。于是在前期互动式教学⑩的基础上,设计了“围绕海洋天然药物的学员授课擂台赛”, 教师针对每种结构类型准备两篇英文文献,开课初发给学生,学生3人一组,每组围绕一种结构类型进行分组准备,接近课程结束组织学生现场授课。目前已形成完善的评分标准,从内容、实施、效果、态度、答疑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规范的评委设置,由专家评委和学员评委共同进行现场评分;量化的评分计算方法,专家评分 = 专家评委平均分€?0%,学员评分 =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总分/(学员评委人数-2)€?0%,最后得分 = 专家评分+学员评分。

学员授课擂台赛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考察:从授课内容看,能够将之前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形式看,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内容贴近前沿,个性展示充分,演讲各具特色,有视频导课、互动提问、现场板书配合讲解及全英文课件;从效果看,比赛组织紧张、有序,全面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备课的繁琐,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4 结语

经过三个学年的探索,本教学组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探索出了“趣味教学”的方法路径,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了“调味剂”,同时也发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如加强归纳,使顺口溜在形式上更朗朗上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编写和演绎过程,增强演绎方式的艺术性,并形成配套的电教教材,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内涵,增强概括力。对教学游戏进行更精细的设计,实现严谨的科学内容与活泼的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风格。

*通讯作者:刘俊康

项目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级教改课题,指导性项目

注释

① 穆青,华志明.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64-66.

② 杨云,冯卫生.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实用医学,2009.4(30):239-240.

③ 董磊,赵芬琴,刘蕾.《天然药物化学》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30-231.

④ 程力惠,卢丽霞,王建壮.《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09.15(2):93-94.

⑤ 唐万侠,张卫民.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11.243:50-51.

⑥ 郭群.课堂演示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6:94.

⑦ 赵芬琴,董磊,韩光.讨论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68-269.

⑧⑨刘艳霞,刘蕾,刘俊康.马蹄形投影式结合教学游戏、顺口溜协助学习单糖构型与分子结构[J].中国医药导报,2012.255(13):157-158.

⑩ 刘俊康,刘艳霞,刘蕾,等.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海洋天然产物》一章互动式教学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2.255(2):164-165.

作者:刘艳霞 刘俊康 刘蕾 徐巍巍 邓苑馨

第3篇:“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以“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和建设为背景,通过向各专业学生开放选课,研究和探讨了兴趣在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兴趣引导下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兴趣;实践;趣味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趣味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之一,也是建立兴趣引导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很多欧美国家已将趣味引导实践的模式深化融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教学方面。而我国受其传统文化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这方面与国外尚有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内各界也开始了将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实践尝试。2011年8月在北京落幕的“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尽管如此,在我国各高校中,尚没有明确提出和切实建立趣味引导实践的教学模式。仅有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趣味性实践课程,并且课程内容也仅停留在中小学水平。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背景的大学生,我们往往过多地强调实践,而忽略了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此外,在实践教学方面,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学时数通常只占总学时的10%,在一些文科专业这一比例甚至更低。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倾向于对理论内容进行验证的实验,而对有利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视较少。目前国内很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来安排实践环节,并且实践成绩在学生的综合评定中不占比例或是只占很少的比例。国外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通过从实践到知识积累的模式,这更符合人类发展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化规律;而国内则习惯采取知识传授指导实践的模式,凡事求快,但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和应变能力差的问题,久而久之则导致创新实践能力的丧失。

通过在高校开设“趣味化学实验”课程,以指定实验和设计实验的形式探索和建立兴趣引导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开设的“趣味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基础实验环节、趣味实验环节和文献设计实验环节。我们认为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进而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以基础实验培养和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要讲求因材施教。由于“趣味化学实验”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放选课,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的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方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学生初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具备一定化学实验基础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化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前者,我们提出了“老戏新唱,夯实基础”的策略;而对于后者,我们认为应该侧重把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原则。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两种手段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交叉变换甚至更新。

1.老戏新唱,夯实基础

在选课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趣味”二字所吸引。这一点在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体现较为明显。由于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其他的课程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对化学实验本身也较为熟悉,可以说,有较多的同学对常规枯燥的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敬畏或排斥心理。他们之所以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希望在这门课程中找到一些与平时化学实验不一样的、有趣的事情——换言之,是为了发现化学实验“可爱”的地方。一旦发现这门课程所谓的“趣味性”与其预期有所差距的时候,其热情就会受到影响,并随着课程的进行而迅速减淡。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反映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巨大问题。每当看到网络上一些人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进行一些有趣的表演的时候,很多学化学的学生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自己不曾想到呢?尽管有的表演的原理就是很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什么很多原理常常需要在别人揭示以后才恍然大悟呢?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当前教学的强制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性。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被灌输,即使是趣味本身,学生也是希望被给予(从选课调查中这一点在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学生中体现尤为明显),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利用已有积累自主寻找乐趣的能力。学生抱着寻求化学“可爱之处”的心理来选课,从心理学上讲,个体尚有自我救赎的愿望。从这一点上看,“趣味化学实验”本身肩负了重要的责任,以兴趣引导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创新和进步的突破点。

由于“趣味化学实验”在初期尝试中是针对各专业共同选课并统一上课的方式,因此,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化学和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区分开来。故此,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接受了基础实验部分的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已经具备化学实验基础的学生对基础实验感兴趣并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来就成了该环节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在其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进行过的基础实验,化学专业的学生仍然存在掌握不牢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规范。拿最简单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来说,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笔者多年的科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忽略玻璃仪器污染影响的问题。又如物质的称量,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实验中仅仅是简单地按实验教材的步骤进行重复操作,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现象也在笔者多年对研究生的观察中得到了印证:一些研究生在进行某些测试或操作的时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简单地套用文献方法,导致结果计算错误。

笔者深知在化学实验中夯实实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而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可能会继续从事一线科研实验的工作或者进入企业担任化学相关的实验、测试或分析任务。因此,夯实其实验基础能力,培养其对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意义重大。

2.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针对非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在基础实验部分,我们认为应该侧重把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原则。在“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选课学生中,多数为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选择该课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化学比较感兴趣;二是因为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等负面新闻使一部分学生意识到掌握一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总结起来,这些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动机基本反应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动力来源,即对新事物功能性的需求和对其所在世界的兴趣。由于这些学生自身化学基础薄弱,在其知识结构中尚未构建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这一特点为“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谓挑战,主要来自于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非专业的角度理解专业的知识;所谓机遇,即是指学生知识结构在这一块的空白为兴趣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挥平台和新模式下的知识构建基础。正所谓“白纸好作画”。

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这一特点,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诱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需求到实践,并逐步建立原始本能的、科学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为必要的。

事实上,我们在基础实验部分所选择的实验都是极为重要且简单的实验。其中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以及溶液的配制和pH值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不会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产生难以驾驭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穿插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正反案例,学生反而会觉得简单的事情也有不简单的道理,从而避免常规教条式教学中出现的枯燥和抵触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曾经思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实验和普通地方大学的学生做实验的差别问题。发现从操作形式上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为什么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即使针对同样的研究课题,二者会体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思维的形成是在一件件小事的积累下形成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的表面形式,而在于潜移默化中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与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诱导方式和教学着力点有较大关系。

总体上讲,在“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差别对待”。这包含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宏观上讲“因材施教”主要是针对两类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诱导方式和关注不同的侧重点;微观上则具体到根据这两个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而采取的有差异的诱导手段。即使同为文科学生,不同学生的兴趣取向和激发点也是有差异的,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另一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多数同学的兴趣所在为基础,同时关注少数个体的兴趣激发点。

二、以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趣味出发,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

趣味实验环节是“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以趣味性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是该环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此外,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亦可改变化学和化学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的固有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我们深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探寻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问“为什么”的本能?又是什么让学生失去了通过一层一层分析现象,最终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对知识趣味性感觉的丧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让学生在求知欲上回归童真和本能,在知识和方法积累上不断提高,趣味性的实验将是一个值得选择的突破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在该环节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实践证明,以趣味性为切入点,可以较为明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改变其对化学实验危险、有毒和枯燥的固有印象,从而可为后续引导其建立科学的实验思维和分析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该环节中,“趣味性”只是诱发学生本能和调动其主动性的“诱饵”,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逻辑以及透过现象逐层分析本质的能力才是本环节的关键和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验内容和难度的设计上我们在选择一些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结果有趣的实验的同时,还选择了少数具有一定操作难度和成功几率的实验,让学生在体会成功的同时,也面对失败的考验。例如,“固体酒精的制作”和“蛋白留痕”这两个实验都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者看似复杂,实际操作较为容易;而后者看似简单,但成功率较低。这两个实验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固体酒精的制作”让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亲身体验了化学与我们的距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所制作的固体酒精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在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负面体验之外,给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蛋白留痕”实验由于所用原料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因此,在实验一开始引起了学生较大的兴趣。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下来,该实验的成功率较低,95%以上的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均以失败告终。笔者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在实验失败以后就认为实验结束,不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看到有的同学成功以后,在羡慕之余也没有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做成,而自己的实验却失败了。此时,如果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将能逐渐诱发其原始的好奇和探究的本能。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从鸡蛋壳结构到蛋白留痕的原理进行逐层分析,总结经验,会比较有效地提高后续实验同学的成功概率。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先原理讲授,后实验验证”的方式,“蛋白留痕”实验这一“让学生在问题中深入理解原理”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实验还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了化学科研的一般过程,让其体会到在化学科研过程中抓住每一个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逻辑以及透过现象逐层分析本质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实验,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的观察和分析中,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趣味性实验

“趣味化学实验”应该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并且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倡导以趣味诱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趣味化学实验”随着课程的建设和提高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趣味性实验。在跨学科教学的优势下,在认识到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如能处理好化学专业和非化学专业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问题,开发出更具趣味性的实验,将会对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趣味性实验,参加各种趣味性实验设计比赛,不但有利于“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提高,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设想的实施可行性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部分学生本身是具有利用所学设计趣味实验的愿望的,只是碍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实施,其中包括知识背景的欠缺、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需要在做好前期对学生积极能动性的调动、培养其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前提下,针对具体问题,协助他们解决趣味性实验开发时遇到的难题。

三、以文献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初步科研能力

该环节以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和实验设计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团结协作、总结归纳和初步科研的能力。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然后各小组通过选题、资料查阅和归纳总结、方案设计和提交设计方案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把握文理结合、每一小组至少有一名化学相关专业背景学生的原则,以保证该环节的顺利有效进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组能够按照要求,大胆设计,有条理地开展实验设计工作。也涌现出了一些较为优秀的小组。这些小组选题贴近生活,趣味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可圈可点可开发的创新实践潜力。但同时,该环节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团结协作意识淡薄。尽管我们进行了分组,选定了各小组组长,并且告知每个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联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组未经讨论全程由一人完成的现象;有的小组尽管多次督促提醒,仍然出现了小组长不主动联系小组成员,甚至有的小组到最后小组成员只能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以及团队意识的薄弱。二是创造能力有待发掘。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限制学生的选题范围,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课题。最终材料上交和汇报结果表明,近80%以上的小组选择了我们事先提供的课题,而仅有少部分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题。这让笔者联想到我们的研究生——当前,多数研究生的课题是由导师指定,而多数研究生也只是根据导师的指示完成相关的任务,最终毕业。这一被动的“接受-执行”模式的思维,让很多研究生最终只能成为科学的“打工者”,而阻碍了其成为“大师”的可能。三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资料的收集进行了专题讲授,但学生设计实验多数未列出参考文献,或者多数引用的是网络非学术性内容,而对相关研究的学术性资料收集较少、归纳不足。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完善硬件条件和管理手段,保证各环节顺利进行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

所、不断完善化学实验装备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和基础。通过不断提高相关硬件水平、开放部分资源、探寻相关开放管理机制,使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得到及时验证,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趣味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各专业公开选课,学生人数多、专业差别大、选课时间冲突严重,给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渠道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和沟通,探寻更加规范、有序的管理及协调模式,从而保证各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有待探索和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2.建立和完善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机制

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将教师的科研与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形成科研与实验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以科研带动实验创新,再以创新的实验为科研注入活力。

3.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趣味诱导”手段,建立符合大学生水平的趣味实验体系

当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尚没有明确提出和切实建立趣味引导实践的教学模式。而在仅有的部分开设了趣味性实践课程的中小学校,其课程内容也仅停留在中小学水平。因此,结合教师科研,开发和建立符合大学生水平的趣味实验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兴趣为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从事化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 兴趣在科学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杨瑾,季宜敬,金俊阳等. 激发兴趣,开启心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4-157.

[3] 马宗方,赵光华,郝纪超等.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4] 张永忠,胡海青. 兴趣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J]. 教学与管理,2011.

[5] 于晓琳. 从国外实践教学看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责任编辑:余大品]

作者:霍冀川 雷洪 胡程耀 张欢

第4篇:趣味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

⒈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⒉ 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同时,可以促使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⒊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形成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产品,把自己的心理外化,别人通过使用这个人的产品,把其中凝聚着这个人的心理内化。在实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能把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态度的形成、行为的改变统一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

1 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原则

㈠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与有趣的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㈡ 、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设计与实施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㈢ 、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自主能力的提高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 ㈣、过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学生活动结果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感受: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活动不能只重结果,忽略活动过程的体现与指导。只有在活动过程的展现中,才会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创造才能。 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趣味语文”可以在课内进行,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还可以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广阔空间,把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结合起来。

五、开发内容

“趣味语文”的内容由于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也不受学科教材的束缚,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力求突出“一个核心,三个有利”,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 ㈠、立足语文根本“市场” ⒈ 寻基础知识点

“趣味语文”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所学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小学六年级复习词语部分时,可设计“巧学成语”的语文系列活动:①修改广告词中的成语,出示几组成语广告词“天尝地酒”、“咳不容缓”等让学生修改;②猜成语,可以看图猜成语,也可以看动作猜成语;③成语接力;④用自己学过的成语写几条广告。这样,使学生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成语。 ⒉ 找能力训练点

“趣味语文”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教《威尼斯小艇》一课,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的这一段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人、游客、船夫、导游、威尼斯人,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中转换角色,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⒊觅表象深刻点

①、觅典型人物: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为原型,开展故事会,从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2 ②、觅精彩片段:对课文中的词汇、优美语句、段落,可以采用背诵、仿写、摘抄等形式来组织实践活动。 ㈡、挖掘课文“宝藏”

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选择“趣味语文”的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把视角放大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捕捉一切可能为“趣味语文”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充实活动内容。 ⒈抓课文的延伸点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课文延伸处接触语文材料。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要不要修复?”这个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结果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介绍圆明园的资料,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来阐明观点,并把理由写下来,再通过寄信、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圆明园筹备组的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⒉抓学生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趣味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因此,内容安排尽可能满足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⒊ 抓特长的兴奋点

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⒋抓生活的连结点

①内引。把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进活动中来;②外联。把学生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 或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演绎生活情趣,或从学生发展“缺陷”中找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⒌ 抓成绩的关注点

小学生喜好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成果展示。 ⒍ 抓问题的聚集点

结合校内外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焦点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 ㈢、开发校外“富矿”

“趣味语文”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选编活动内容是,应把眼光投放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 ⒈ 结合校园生活

综合性是“趣味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趣味语文”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趣味语文”的整体功能。如《我爱秋天》一节活动课,活动过程如下:①看秋天,让学生走出课堂,细心观察秋天的美景;②画秋天,借助手中的画笔进行创造性描绘;③说秋天,以画面为核心,说一说秋天的美景;4赞秋天,以文章、诗歌、演唱等形式歌颂秋天。

⒉结合地方特色

“趣味语文”内容可结合地方特色,设立实践基地。与居委会结合,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栽树种花,再写成日记;与伤残人员结合,设

3 立“帮孤助残”实践基地等。 ⒊结合时代特点

以书报、影视等媒体为凭借,以时事为依托,从中寻求活动内容。如结合建国53周年,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综合活动中,可设计“黑、红、黄、白、蓝”五个方面的活动:即采访历史老人,了解黑暗的旧中国,踏着先烈的足迹寻找红色的根,联想黄土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在白纸上绘最完美的图画,展示祖国的变化,最后以 “蓝天万里任驰骋”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抒发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趣味语文”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综合性。活动课的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学习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功能,环境课程的辐射功能,使三个板块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六、具体形式

⒈阅读实践式

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这类活动可以有导读、自读两种形式进行。导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①指导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②同一体裁的文章读法专题指导;③速读训练。自读----学生自主读书:①自由阅读报刊,进行资料搜集;②阅读名篇,摘录优美语句;③阅读心得交流;④读书报告会;⑤背诵古诗文比赛。 ⒉口语交际式

此类活动旨在为学生发掘,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它包括:①短新闻发布会;②热门话题讨论;③故事会;④专题辩论会;⑤即兴对话表演;⑥生活见闻交流等。 ⒊听说训练式

此类活动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并能根据听到的内容迅速作出适当反映----说、写、辩、记。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它包括:①听故事、听新闻后复述;②听广播后想象作文;③听录音辨别正误④听记比赛等。 ⒋书面表达式

此类活动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实践性、趣味性。此类活动包括:①班级日记接力;②绘画日记;③小编辑部;④广播站;⑤专题征文;⑥作文门诊。 ⒌游戏表演式

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它包括: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戏宫;③绘画表演;④诗歌朗诵会。 ⒍书法绘画式

此类活动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包括:①办手抄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制作小书签等。 ⒎观察实验式

这种活动主要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视、听、嗅、味、肤等感觉,进行探究活动。它包括:①小实验;②小制作;⑶小发明。 ⒏ 社会实践式

此类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它包括:①组织参观游览;②访问;③小调查;④设计广告词。 活动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不管

4 采用哪种形式都力求以“活动点”连“活动链”,以“活动链”结“活动网”,拓宽创新训练通道。

七、活动措施:

如何让“趣味语文”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面谈谈我在组织”趣味语文”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 顾名思义,“趣味语文”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如:课本剧的表演活动。

二、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 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趣味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三、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趣味语文”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应用到”趣味语文”当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革命。比如,学生学习了《趵突泉》、《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学生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就让学生到附近的江河去实地考察、欣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我爱祖国的山河”或“名篇佳作赏析”等语文活动。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再如,学生在电脑课上学习了绘画、排版、输入法等知识后,可开展“我的电脑作用大”的演讲比赛“作文输入、鉴赏”等比赛。这就把学习语文知识、运用电脑的能力以及陶冶高尚情操融为了一体。

总之“趣味语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途径,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通过”趣味语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八、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九、活动地点 四年级各班

第5篇: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 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 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1)、来自史书记载,例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来自古诗句,例如: 柳暗花明、走马观花

(3)、来自寓言故事,例如: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4)、来自成语故事,例如:一箭双雕、杞人忧天

(4)、来自谚语、俗语,例如:“擒贼擒王”

3、师:“开天辟地”“八仙过海”等成语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成语中,都包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上台讲讲“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故事吧。

(其他学生听成语故事。)

4、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对成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课前大家也都收集了许多成语故事,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5、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积累的成语故事,(可讲、可读、可贴)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6、听到这些,看到这些精彩的成语故事,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呀?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谈)

7、师小结:老师和大家也有着相同的感受,成语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出处,都有一个典故。我们能不能从硕大的成语库中去分门别类地收集一些呢?你准备收集那些类别的成语呢?

8、布置学习任务:

下课后同学们就到成语世界中去寻找你喜欢的成语吧!下节课把你的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读读、想想、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我与成语交朋友

③备课时间:2015.9.20 授课时间:2015.9.23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成语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通过朗读、表演、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巩固并拓宽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

活动准备:

1、 收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 成语游戏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老师的话:看动画片引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部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边看边想: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哪一个成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生看后进行讨论。(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要自相抵触。)

4、师: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的习惯运用形成的结构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成语,今天,我们上一节语文活动课,共同走进成语的乐园。(板书课题)

二、学习与探索:在游戏中教给学生积累成语的方法。

1、投影出示成语故事的漫画图,学生抢答成语故事名称。

2、学生看小演员动作、表情演示,竞猜成语。

3、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咱们就来个成语接龙怎么样?比一比,谁最棒?(成语接龙:看谁接得多、接得快。)

如,平易近人---人面桃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月光如水----水落石出……

师:平时,可以几个小伙伴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多。

4、 给成语分类。

(1)、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

(一)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鸡犬不宁、鸦雀无声等;

(二)关于人体的成语: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掌上明珠等;

(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左顾右盼、声东击西等。

(四)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

四、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千方百计等。

(2)、根据应用范围分类

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

(一)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

(二)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情不自禁、心花怒放、忐忑不安等;

(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争奇斗艳等;

(四)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天高气爽等。

(3)、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有些成语含有相同的字,例如:

(一)带“心”字的成语:心惊肉跳、心有余悸、苦口婆心、口是心非、心心相印等;

(二)带“不”字的成语:不欢而散、不折不扣、不约而同、不翼而飞等。

(4)、成语中的数字

一鸣惊人 一清二白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五大三粗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七拼八凑 八面玲珑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十恶不赦

十指连心 百读不厌 千山万水

千钧一发 万无一失

5、 比背成语,看谁背得多,背得正确流利。

二、 活动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老师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丰富的词汇乐园中,成语是一个大家族,希望同学们走到成语乐园中去,与它们朝夕相处,让成语成为我们交际的好工具。

我与成语交朋友

④备课时间:2015.9.27 授课时间:2015.9.30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成语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3、 通过朗读、表演、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巩固并拓宽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 活动准备:

1、 收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 成语游戏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的话:上次我们的活动同学们意犹未尽,我们这节课继续进行游戏活动。

二、学习与探索:在游戏中教给学生积累成语的方法。

1、投影出示成语故事的漫画图,学生抢答成语故事名称。

2、学生看小演员动作、表情演示,竞猜成语。

3、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咱们就来个成语接龙怎么样?比一比,谁最棒?(成语接龙:看谁接得多、接得快。)

4、 给成语分类。

(1)、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

(一)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鸡犬不宁、鸦雀无声等;

(二)关于人体的成语: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掌上明珠等;

(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左顾右盼、声东击西等。

(四)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

四、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千方百计等。

(2)、根据应用范围分类

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

(一)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

(二)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情不自禁、心花怒放、忐忑不安等;

(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争奇斗艳等;

(四)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天高气爽等。

(3)、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有些成语含有相同的字,例如:

(一)带“心”字的成语:心惊肉跳、心有余悸、苦口婆心、口是心非、心心相印等;

(二)带“不”字的成语:不欢而散、不折不扣、不约而同、不翼而飞等。

(4)、成语中的数字

一鸣惊人 一清二白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五大三粗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七拼八凑 八面玲珑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十恶不赦

十指连心 百读不厌 千山万水

千钧一发 万无一失

5、 比背成语,看谁背得多,背得正确流利。

二、 活动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老师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丰富的词汇乐园中,成语是一个大家族,希望同学们走到成语乐园中去,与它们朝夕相处,让成语成为我们交际的好工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成语,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语文伴我们到永远!

三、齐说儿歌,结束这节活动课。

朋友们,手拉手,学习成语乐悠悠。

你来说,我来说,大家都来说成语。

学成语,演成语,综合能力得培养。

积累语言,学语言,让语文伴我们到永远!

走进成语乐园 ⑤备课时间:2015.10.11 授课时间:2015.10.14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记忆和运用成语等方面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和背诵成语。

活动过程:

一、 老师的话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游览成语世界,进行一些有趣的成语竞答。

二、 学习与探索:

师生自主合作设计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下列活动)

1.每队推荐一名同学在下列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的成语,比一比 ,谁最快!

九(牛)一毛

如(鱼)得水

(鸡)毛蒜皮

指(鹿)为马

(马)到成功

顺手牵(羊) (蜻)(蜓)点水

对(牛)弹琴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为(虎)作伥

车水马(龙)

骑(虎)难下 抱头(鼠)窜

龙飞(凤)舞

(狐)假虎威

师小结:“小荷才露尖尖角”,刚才的一关,但看得出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现在可要试试大家的灵活应变能力,看你是否能“妙语连珠”。

2.多多益善。请写出含有数字“一”至“十”的成语,写出一个得2分,时间为5分钟。

3.随机应变。 请抢答出下面的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巧妙的还击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活动总结: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同学们平时不断地积累,功到自然成,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成语大师”!

走进成语乐园 ⑥备课时间:2015.10.18 授课时间:2015.10.21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记忆和运用成语等方面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和背诵成语。

活动过程:

一、 老师的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一些有趣的成语竞答,你们的表现可真精彩,实现同学们的强烈的学习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成语竞赛的活动,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二、看图说成语

提供多幅图画,让学生选择一幅画面,说出相关的成语(有几个说几个,能说几个算几个)。

三、听话写成语:请在有关描述中说出这是哪个成语。

1、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包罗万象)

2、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也比喻做事不切实际,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隔靴搔痒)

3、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故意制造混乱。(混淆是非)

4、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舍本逐末)

四、搭配全成语。

有些成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请将左右两边的成语组成部分对应连接起来。

生于忧患

必有近忧

路见不平

不见泰山

兵来将挡

拔刀相助

一叶障目

死于安乐

人无远虑

水来土淹

三、活动总结: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同学们平时不断地积累,功到自然成,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成语大师”!

漫游成语王国

⑦备课时间:2015.10.25 授课时间:2015.10.28

活动目标:

1.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能灵活运用所积累到的一些成语。

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模式:

创新型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模式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

2、多媒体课件(内有多段录相及各种竞答题目)和实物投影仪。

3、 记分表、奖品、颁奖音乐《凯旋曲》。

活动方法:

1、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活动。

2、教师作为主持人,负责评定并为优胜组颁奖。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又刺激又好玩的地方,(板书:成语王国)那里有美丽的景色,有可爱的动物,还有一道道具有挑战性的智力题。想跟老师一起去的同学请拍拍手。——好!我们出发了。

二、学习与探索

(一)、根据提示,从后面成语中选出一个字填入空格内,使它能成为一个句子。

(1)( )大快人心

(2)( )天下一家

(3)( )一马当先

(4)( )面面俱到

(5)( )心想事成

(6)( )大功告成

规则:小组讨论后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时间:40秒。写出一个字加10分。(答案:祝大家马到成功)

(二)、看图说成语。

选择一种图案。

规则:将要出现的是成语的插图,请仔细看图后说出与之有关的4个成语,有一人回答,小组提醒。时间:20秒。

(三)、巧填成语。

规则:请在空格中填写一个字,使每一横行能成为一个成语。时间:40秒。写出一个成语加20分。

天伦之乐 惊天动地

雨过天晴

天外有天

(四)、请在我的描述中说出这是哪个成语。

规则:本题共有五个成语,认真听题,小组讨论后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写出一个加20分。

1、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小道。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水到渠成)

2、学过的知识经常温习,就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故知新)

3、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迎风开放:迎春花天了,樱桃花开了,杏花、梨花、桃花开了,蔷薇花、海棠花开了…这就叫(百花盛开)

4、 看课件:两件式样一样的衣服,颜色一样,甚至连衣架也一样,只有衣服纽扣不一样。猜一成语(大同小异)

5、一位老太太眼含泪水,读着一封信:“十几年没有音讯的女儿,今天终于找到了……”

用不同成语表达画面意思(参考答案: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悲喜交加、喜极而泣、惊喜万分)。

6、学习要有恒心,要注重积累,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日子久了,就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

漫游成语王国

⑧备课时间:2015.10.25 授课时间:2015.10.28

活动目标:

1.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能灵活运用所积累到的一些成语。

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模式:

创新型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模式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

2、多媒体课件(内有多段录相及各种竞答题目)和实物投影仪。

3、 记分表、奖品、颁奖音乐《凯旋曲》。

(一)、老师的话:

上节课我们的比赛没有完成,这节课我们进行,好老师把舞台让给大家。

(二)、成语故事大赛。

规则:每队选出一名代表讲一个成语故事。一队代表讲时,其余三队作评委。满分为50分,如有恰当理由,可适当扣去一些分数。

(三)、风险题。

1、规则:本题有20、30、40、50四种不同分值的题目,可任选一种。注意:如果回答正确,可加这个分数,但如果回答错误,则要扣去相应分数。每一小题时间为40秒。由一人回答,小组提醒。

20分:有些成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请给下面左边的一部分找出相对应的另一部分。

三天打鱼 各显神通

万事俱备 百年树人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十年树木 只欠东风

八仙过海 两天晒网

30分:你能连续说出8个带有“马”字的成语吗?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车水马龙 快马加鞭 千军万马 老马识途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 走马观花)

40分:请说出10个带有动物名的成语。要求:动物名不可重复使用。如: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打草惊蛇 亡羊补牢 杀鸡吓猴 鸦雀无声 惊弓之鸟 盲人摸象 狐假虎威 虎背熊腰 井底之蛙)

50分:请说出带有下面数字的成语,每个数字只需说出一个,位置不定。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万

(一往无前 三心二意 三思而行 四海为家 五彩缤纷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辛万苦 )

2、总结、颁奖。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成语乐园”游玩了一趟,欣赏了优美的风景,也进行了激烈的比赛。现在,我们就要来看看今天的冠军到底“花落谁家”。

请冠军队派代表上来领奖。(放乐《凯旋曲》)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登高峰!希望没得到冠军的小队千万别气馁,因为今天的失误并不代表永久的失败,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继续努力,那将来一定会百战百胜!

三、活动总结,向课外延伸:同学们,让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展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学习,滋润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阳光。

第6篇:校本课程趣味数学试题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测试题

1、请给下面的每个数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2、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3.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7=3 +△=17 △=( ) =( )

4、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得 15. .

5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

7、要使天平左右水果的重量一样,右边应该放( )个

8.用你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画。

第7篇:新课程低年级趣味识字、写字教学初探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凝聚着这个伟大民族的智慧。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内涵极富魅力,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学习方法,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正孜孜以求地实践探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经过一个阶段实践与研究,我校对新课程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形成了以下认识,现草作概述,以飨与会者研讨、指正。

一.多种途径激发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教他去学,他也会主动去学,乐意去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极富童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影子》、《比尾巴》、《比一比》各篇均以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教师若能正确认识其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则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广泛采撷儿童经验,融识字入生活认知。新教材中有关事物的词语较多,让学生读这些词语后观察图片,或以词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巩固生字。

3、选择直观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象识字。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唤起注意,加深印象。例如,生字教学中,选择运用简笔画可以较好地展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特点,有效地识记生字。在教学“鼠”字时,在黑板上三两笔勾勒出一只口露利牙的老鼠,让学生看图记字,轻松而有趣。

4、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寓识字于游戏活动。老师根据不同的课文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挑战学生的识字热情、学习意志和态度。在游戏的过程中,识字学习成了游戏任务,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

5、拓宽识字资源、途径,力求实现“识用结合”。

老师们鼓励学生在校内、家里、街道、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以及读商标、招牌、广告等自主识字途径,将课堂识字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带领学生到菜场、超市给买来的蔬菜和商品贴标签,鼓励孩子给家里或教室里的家具、教学器具以及各种物品贴标签。鼓励学生将学会的新字在阅读、写话教学中经常运用,以提高识字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识字量,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引进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重点成果——《中华字经》,作为识字教学的校本课程。该识字法针对4周岁—8周岁的儿童采取“四字一句,八字一韵”的编排方法,把所收录的4000个汉字分为天文、地理、人伦等类别,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识记,一改将生字放在课文中的教学方法。我校将“中华字经”与新课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学生识字速度大大加快,每节课都能学到32个汉字,经两个月实验,孩子们识字480个,超过了新课程对识字量的要求。据统计,班级平均识字巩固率达到75%以上,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能提前独立阅读。

二.认写分开认读为先,预构独立阅读支架。

小学低年级以认读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当然,不同时期的课程

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现识字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16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800个字;明确主张认、写分开的原则,以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让学生能够及早尝试独立阅读。这无疑极具战略意义。信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之需。而且,注重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以提升公民素质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阅读能力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样而充满想像的世界,这将有益地促进其语言和思维发展。

自然,学会识字写字又是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我们如是审视、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1.多认少写为多种识字方法的传授提供了空间。

由于认、写分步走,识字过程中受制约的因素相对减少,识字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对照新课程标准,我们采用多种识字的方法。例如,针对合体字的特点,我们先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牢记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基础知识,学习拆分、组合合体字。老师在教学《比尾巴》一课的生字时,把“公”和“松”、“巴”和“把”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第二,我们让学生学习比较形近字。这样,既可以减少错别字,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生字。老师在教学“颗”字时,把已学字“ 棵”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学生借助换部件的方法很快记住了“颗”字,同时也记住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率。

2.承袭传统韵文教学经验,适时开展大量识字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遗弃这一丰厚资源。我们结合了学校的阅读实践活动背景,在低年级广泛开展古诗词诵读,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学生识记、运用了大量的汉字,而这些汉字在教学中得以复现、巩固。这样具有意义关联的循环的练习达到了借诗境加深记忆的作用。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识字后,对识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它们在文章中的表意作用,知道认识了生字就可以读懂故事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唤起了,大量识字为独立阅读构设了有力的支架。

三、有效规范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实践。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我们就是站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高度,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我校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写字教学路子。

1.全员练字铸成教育共识,潜移默化培育书写习惯。

全校教师在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写字教学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学校在作业检查制度中还专门强调了写字要求。同时,老师们都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感,自觉加强自身的书写能力,尤其是书法的训练,接受

专家的指导,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2.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可见,写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有兴趣,才能自觉练字;没有兴趣,就容易写得潦潦草草,敷衍了事。老师们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向他们介绍我国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举办作业展览、书法展览;做“笔画组合游戏”、“声音提示法”等。看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写字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使写字教学活动在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中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指导措施:明危害,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编儿歌,促进规范训练;(教师)练本领,发挥示范效应;求配合(家长的配合),做到要求一致。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

4.引进书法课程,培养写字能力。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使用范围的承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我校自一年级始,开设了书法课,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规律,使所写的字匀称美观。教师还不忘采取“部首钓鱼成字”、“对号入座法”、“词组抽签法”、“改错字竞赛”、“书法打擂”、“挂图猜字”等富有情趣的方法,来训练写字技能。

5.搭建多彩成长舞台,抒写体验成功愉悦。

学校经常为孩子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得到性情的挥洒和成功的愉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小小书法家论坛、学生的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学写通知、校报展示、春节写春联等活动,就连学校的校报也由学生来题写,总之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搭建自信和成功的舞台,让写字变得富有诗意起来。学校数十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得了金银铜奖。

6.改进写字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写字发展。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学会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我校对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流利程度,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学校也注重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杜绝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

7.完善提供必要设施,创设良好写字环境。

重视为学生的写字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如学校对学生的课桌椅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身高与桌椅相适应,完善教室采光照明、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写字。

开设写字兴趣课,把写字教学深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一至六年级都开设这一课程,同时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写字的教学。数学课时请学生书写数字,美术课时请学生设计美术字,常识课中强调书写的质量„„所有的学科中都能进行写字的指导,还定期进行作业评比,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写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小学生科学文化学习的一项基础工程!我校通过趣味识字、写字的教学,发展传统识字、写字模式,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潜能,从而发展其良好个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第8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杨过房(课题负责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趣味性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学生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好奇。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学生接受事物的方式也与过去有明显不同。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没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呆板的教学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趣味性教学,可以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本内容

(1)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语文趣味性教学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3)语文趣味性教学在各年级段的具体实施要点;

(4)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阶段性检测、反馈和访谈法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丰富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学者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3)、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4)、课堂实验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检验真理的阵地,将各种设想落实进课学教学,

探索高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经过阅读专家名著和分析名师课例以及自己的教学体验,对于成功地让语文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的教学技巧,归纳出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十五法:

1.导语引趣法。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要非常重视导语的设计。如在讲《狼》时,就说:“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狼和小羊》一文,结果是狼吃掉了羊,假设把羊换成了人,结果又会怎样呢?”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做了铺垫。又如在讲《<论语>十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牛顿、哥白尼等,大家知道是谁排在这十大思想家的第一位吗?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2.故事引趣法。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讲课时,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切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例如讲诸葛亮的《出师表》,就顺便讲一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木兰诗》、《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用此法。当然,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的,讲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做到适量为宜。

3.角色朗读引趣法。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浅显的课文,教师无需多讲,只要略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几遍就可以了,特别是有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效果更好。例如讲《变色龙》一课,就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摹拟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等人物的口气

进行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各种动物的性格。又如《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变脸》、《威尼斯商人》等文章如果分角色朗读,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4.直观教具引趣法。

初中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在讲《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三峡》等课文时,利用教学挂图,再结合挂图讲课文。在讲《猫》、《小麻雀》、《斑羚飞渡》等课文时准备一些标本让同学传看,大家兴致会很高。有时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搞一些小制作,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在制作中领会课文内容。

5.情绪感染法。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讲课时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如在讲授《海燕》、《背影》、《乡愁》等课文时,可以借助动情的朗读、动情的手势、动情的分析,让学生都进入角色,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讲这些课文时,学生都流下不同感情的泪水。这就是情绪感染的结果。

6.激将法。

俗语说:初中生争强好胜心切,对他们采用激将法更为有效。比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就可以说:“现在女生已走在前面了,我们男生能甘愿落后吗?”、“巾帼岂能让须眉”、“发言最不积极的一组,下课后全组同学合唱一首歌”这样一激,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7.板书引趣法。

板书是一门艺术,优美的板书具有一定的魅力。板书时,注意布局合理、书写工整,有时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的不同而及时变换字体,用彩色粉笔书写重点内容。板书设计也注意形式多样,或表格式、或网络式、或金字塔式。总之,板书时力争将文字符号巧妙组合成艺术画面,以此吸引感染学生。

8.教态姿势引趣法。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上课讲到兴奋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有时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来感染打动学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动作,《社戏》中“开船”动作,《狼》中“御狼、杀狼”动作„„边讲边演,学生也上台表演,这样整个课堂情绪盎然。

9.情境作文引趣法。

教师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其境观察体验,然后布置写作文,这就是情景作文法.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作文自然兴趣较浓。如笔者班级有两个学生星期日在附近学校玩耍时打碎了两块玻璃,那所学校的校长给人写了一封信。人就抓住这一契机,上了一堂情境作文公开课。具体教学过程是:有感情朗读来信——当事人叙述事情经过——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学生自己命题写作。这堂公开课把写作和育人结合在一起,给教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文《我们的学校》、《校园一角》也可以用此法,带领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学校后。再进行写作,效果很好。

10.作文互改引趣法。

学生互改作文,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容易诱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学生互改作文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加以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互改作文,教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讲评,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

11.学习竞赛引趣法。

组织学生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种竞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也可以在课

下进行。课堂上,可以经常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比赛,第一名为龙队,其他三组依次为虎队、免队、龟队,一学期下来,哪一组得的“龙”最多,就给这组的每一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课猴我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古诗背诵比赛、故事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2.班级,墙报引趣法。

初中生应该办好班报和墙报,以活跃班级生活。班报墙报的内容应活泼多样,可以搞一些插图和漫画,也可以搞些“脑筋急转弯”、“开心果”、“猜一猜”之类的小栏目。班报,墙报上的文章最好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把班上的优秀作文汇编成《班级优秀作文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3.野外课堂引趣法。

有些课文如果到野外教学,效果更好,如《海滨仲夏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晚上带学生到海边讲授此文;《听潮》也可以在涨潮时到海边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意境,以此激发兴趣。当然准备要充分,特别要注意安全。

14.语言幽默引趣法。

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情趣横生,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现在电视和不少刊物上都设有“开心一刻”、“开心果”、“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小栏目,上面有不少幽默的话语,教师也不妨在课堂教学上讲它一两句。教师在讲课时偶尔说两句学生熟悉的“班级用语”、流行歌词、俗话谚语、名言警句等,也会引发学生兴趣。

15.表扬鼓励引趣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表扬鼓励,时常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对一些差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对学生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自觉而灵活地运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渗透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010年10月

第9篇:微课程在高职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大部分的研究着力于微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微课建设开发研究,对于将微课、微课程应用于一线教学的相关实践研究关注较少,存在着重理论、重建设、轻应用的实际情况,微课程在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更是寥寥可数。本文从微课、微课程的理论出发,指出目前微课程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并从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着手,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76-02收稿日期:2016-03-10

课题项目:本文为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ZYB88)。

作者简介:薛芳(1980―),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

一、微课程及微课的界定国内教育界对于微课程的定义尚有争议,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它是相对于常规的课程而言略为短小的课程,微课程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微课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美国David Penrose教授把它称为“知识脉冲”,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微课与微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课程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而微课,只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之一。

二、当前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微课程教学研究和应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1对微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微课程仅仅是以短视频形式授课,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造成微课程教学成为简单的课堂教学“搬家”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媒体“形式化”。

2忽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忽视了数字化教学情境下的教学特点和与学习者的教学互动,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3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

多数参与微课项目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普遍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取向。

4微课程教学目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

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仍以申报微课视频作为竞赛依据,缺乏对教学实施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价的评判标准,故而造成高校教师在微课程教学中重微课视频建设,轻微课教学应用的现状,很多高校的微课程开发并未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仅仅是为了参赛获奖而不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造成课程与学生学习需求的脱节。

三、微课程设计思路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开发应当在满足学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缜密和细致的教学设计。做到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精炼主线包含的知识点,结合精炼知识点数量、学校课程学时、拍摄准备素材等要素精心准备微课视频。微课程视频制作上需要巧构思、重特色,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并结合学校网络情况及学生的移动设备普及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在微课程视频制作当中要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引入性地进行课程制作,关注学习互动,使学习者感受到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差异化。微课程视频制作需要重点清晰、逻辑严谨,满足学习者在短少的学习时间当中高效率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为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微课程的动态化发展,微课视频制作内容可以经课程责任教师审核后引入学生提交的各种网络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络链接等。一成不变、内容陈旧的微课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已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学科不断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情境嵌入、协作建构等多种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提交相关作业。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抛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表陈述观点。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素材的提交,丰富微课资源。

四、微课程教学的实践1微课程教学设计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济学课程自2014年开始采用微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结合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对经济学微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核心为: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及“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究活动主线,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重视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我们从教学设计上对于经济学课程所涵盖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归纳课程核心知识点共五十多个。其次,撰写微课拍摄教本,并按照每10分钟的微课视频包含1~2个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微课录制和编辑加工,共制作微课视频近三十条,涵盖了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述、案例引用、教学思考、作业布置、学生提交知识点教学素材五大环节。最后,将学习者提交的知识点素材整合进微课程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现有经济学微课课程教学资源中,由课程学习的学生搜集并提交的教学资源已经占课程资源总量的30%左右。

2微课程教学实施

从我校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严格遵循了“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程序。“导入”要迅速,直奔主题,让学习者快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导入微课可以通过问题、案例、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时长应为1分钟左右。“讲解”的主讲教师需要做到形象大方、吐字清楚、讲稿与画面一致并思路清晰,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讲解的同时而不破坏知识点本身的完整性。“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当再次突出重点。

从教学实践实施模式来说,我校经济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通过经济学课程微信群发布学习信息,提前一周在微信群中发布自主学习要求,并要求全体学生观看微课程视频,对重点难点提前学习。完成自学布置作业,以学习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知识点网络素材的搜集和提交。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提交素材进行展示及点评,组织课堂讨论。由任课教师集中答疑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微信、QQ等现有的社交媒体进行课堂以外的互动,建立经济学教学课程群组,鼓励学生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提交研究成果。学生互动讨论参与情况、课程素材搜集提交情况计入经济学课程的平时成绩。

微课程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学习情况对比表班级人数提交资源总数平时作业完成率期末考试均分微课程教学班4917994%786传统教学班486686%7093微课程教学评价

我校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习时长来看,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时长大大增加。除课堂学习时间以外,每名学生每周自主网络学习时间约30分钟,每学期累积增加课程学习时间10小时左右。同时,微课网络学习基本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并未给学生增加较大的课业负担。其次,微课程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经济学学习热情较高的同学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度学习。而其他同学在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下统一进行课程学习,并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次重复学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两个班级于2014年第二学期开始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实践。在平行的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级使用微课程教学,另外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为同一人。在教学中,两个班级所学知识体系、知识点数量、课程进度、作业数量和要求完全相同。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采用微课程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表现差异明显,其表现如下表。

通过对比不同班级的平时学习状况和考试均分可以看出,参与微课程教学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上均较传统教学班学生有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采用随堂测验、问卷调查、知识能力评估等一系列测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发现应用微课程教学后,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经济理论的应用能力均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提高幅度要大。

五、总结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微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课程学习深度,增进教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设计实施微课程教学也能够有效提高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未来,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学习内容,将是高校微课程开发的关键。随着微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激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研究微课程开发,运用微课程进行日常教学,做到“以用促建、应用引领”,将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上一篇:学校教务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仓库现场5s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