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设计色彩的重要性及其魅力性的了解,引导出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差别。学习好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今世界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绘画色彩或单纯的艺术上,要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感受“色彩”,去感受设计色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协同创作模式的“民族认同”海报设计国际工作坊教学实践

摘 要 通过总结\"民族认同\"国际交流工作坊教学开展背景及实践过程,分析了整个工作坊的教学设计,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认知、引导、协同创作、合营四个教学模块,按照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结合资料整理、提炼、图形绘制、视觉表现等课题训练,完成了“中国认同”主题海报设计创作及展览。实践证明,基于协同创作模式的工作坊教学方式,在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均区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创作,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工作坊教学;民族认同;中国认同;海报设计

引用本文格式 李凤华.基于协同创作模式的“民族认同”海报设计国际工作坊教学实践[J].创意设计源,2020(5):73-77.

\"Chinese Identity\" Poster Design Performance——Taking \"National Identit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orkshop Teaching as an Example

LI FENGhu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级课题“民族认同视角下‘中国认同’海报设计创作的几点思考”(项目编号:X19KY08)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坊背景

文化认同是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视角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从设计的角度思考文化和民族问题,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设计师的担当和使命。2019年11月我院与捷克三位专业教师共同举办“National Identity”“民族认同”国际工作坊,对“Chinese identity”(中国认同)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海报设计作品。工作坊是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方式和实践教学模式, 是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从业背景,甚至不同民族的教师、学生、设计师组织在一起,通过讨论、实验、创意、表现、产品物化等手段,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一种课题教學、项目教学的有效方式 [1] 。

本次工作坊主要以实践创作为核心,参与人员共计40余人,其中捷克方有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艺术馆负责人共3人,我院参与指导教师2人,其余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全程配备专业翻译人员。

二、协同式创作模式下的教学实践

协同实践创作是指师生在创作过程中共同进行,教师以指导身份参与实践创作,合力完成设计作品。整个课程的开展大概分为四个过程:第一阶段是工作坊开始,先由捷克教师对本次工作坊主题进行阐述,讲解在欧洲文化背景下“民族认同”的艺术设计展示;第二阶段将参与成员进行分组,一般2~3人一组,由中、捷两方教师启发和引导同学们从几个方面对民族认同的内涵进行思考;第三阶段师生协作共同进行实践创作,针对不同的创意点进行讨论及辅导;第四阶段形成设计作品并进行展览。针对四个不同的教学阶段,设定相对具体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引导方式。四个阶段是逐一进行,环环相扣的,需要师生之间紧密配合,各阶段相互衔接,才能如期完成工作坊任务。

(一)认知教学——主题阐述

认知教学主要是理论讲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由于此次课程主讲教师来自国外,针对我院学生群体的教学需要专业翻译,这个过程需要2~3天左右时间,从陌生到相互了解、认识的磨合过程。这个阶段,教师主要围绕\"National Identity\"(民族认同)主题,以捷克关于\"民族认同\"的设计(20世纪初)为例进行解析,着重讲解捷克艺术家独立民族立场的艺术体现及立体主义在设计作品中的传承,让学生了解工作坊开设的目的,为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National Identity”意为“民族认同”,也可以理解为民族身份、民族特质、民族特性等,指的是一个民族固有的历史或者文化的特征,也可以指某个阶段或时期受外来力量的影响和冲击而展现出的民族化的东西。在欧洲,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带有明显的民族认同的色彩。图1海报采用鹰和狮子的形象,用“now, or never!”强有力的文字语言,象征捷克斯洛伐克面对强权勇于反抗的不畏精神。图2海报则是采用捷克国旗的颜色(白、蓝、红),表达反战及追求自由的诉求。两幅海报都采用了本國民族艺术中的典型形象,表达了艺术家对战争的态度及民族的认同。

除此之外,立体风格样式的应用也体现着民族风格的延续。受始于1908年法国绘画立体主义的影响,捷克发展形成了本土化立体主义,表现在建筑、装饰、家具、平面设计和等方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0-1914)捷克现代艺术的典型风格,体现着捷克艺术家对立体主义的思索,是世界立体主义风格本土化发展的最好诠释(见图3、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威廉莫里斯认为:设计艺术不可能从政治、道德和宗教之中分离开来。捷克设计师的作品恰当的阐述了“民族认同”的主题,带有鲜明的捷克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强权及人文风情的特点,为学生下一步对于“中国认同”的海报设计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二)启发引导——“民族认同”视角下对\"中国认同\"海报设计的思考

此次工作坊创作主题设定为\"Chinese identity\"海报设计,意为中国认同、中国特质、中国特性、中国身份等的视觉表现,概念相对比较宽泛,意在启发学生对于\"中国\"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作为工作坊参与教师,笔者主要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表现中国认同的主题,从内容的角度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包括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等[2]。实际上是庞杂而丰富的。这部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工作坊教学结果呈现的保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经师生讨论和梳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认同”进行立意: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二是中国现当代文化方面,也即发展中的中国文化;三是受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学生的设计方向提供意见指导。

(三)协同实践创作——立意选取及视觉表现

协同实践创作是工作坊教学的中心,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对于中国文化的提炼及视觉表现,就需要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设计作品。组员之间相互配合,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成长,教师实时参与对学生的方案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从而高效、成功地完成设计塑造[3]。这部分工作是整个工作坊的重点与难点,视觉形象的塑造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考验,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视觉表现即将立意转化为形式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选取独特创意点,寻找到\"具象\"与\"抽象\"、\"物\"与\"精神\"之间深层意义上的联系,并转化为可视、可知、可感的形式,结合现代招贴设计的手法进行视觉形象的重塑,构建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形象,而不仅仅是图形、色彩、形态等表层符号的堆砌。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化表达

首先是传统造物中形的运用,形是招贴设计中最直观、最具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可以给人快速、深刻的体验,易于理解也更醒目。形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根据设计需要,一是将具象形态抽象为最内在的形式特点;二是对抽象形的意义的把握。中国传统造物中关于形的元素非常之多,比如传统建筑、器物、服饰等都具有典型的造型特征。如何对繁多的传统形态进行提炼和深度挖掘,赋予恰当的意义,是海报设计的关键,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是一张好的海报设计。

然后是色的运用,色彩是招贴设计中最吸引人的元素,文化中的色彩除了视觉审美需求以外,还受文化、风俗、地域环境等的制约和影响,它既是审美的又是观念的。中国文化中一些特定色彩的搭配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背后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如传统文化中与五行对应的青、红、黄、白、黑五色均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色彩的文化属性,体现设计内涵。图5直接采用中国瓷器的典型形态,辅以红色背景,下面的文字“瓷”和“china”一语双关,即表现出瓷器的含义又引申出瓷都中国的概念,立意巧妙。

还有中国传统汉字、国画的运用。中国汉字自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形态变更,自身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态特征,有实用性汉字和观赏性书法汉字两类,前者主要作为信息传达使用,后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4]。汉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体现出浓厚的中华传统美学特征,其在海报设计中的灵活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设计画面(见图6)。

中国画是通过使用毛笔、软笔、墨汁等材料在宣纸或帛上进行的艺术创作,是中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中国画的水墨融合,赋予水墨形式新的意义,不仅是形式的传承也是对中国认同主题的内涵诠释。教师引导学生从汉字结构与水墨融合上着手,进行画面的营造,表现出独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形式。

再有中国传统思想的表现,中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但其表现形式却往往是隐形的,隐于日常生活与文化背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呈现就要把握隐形文化元素的视觉表现方法。隐形文化元素与现实对象有间接的关联性,需要找到某一概念从而进行衍变,视觉形象的呈现要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文化意蕴,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而不仅仅是视觉识别。图7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孝道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性、隐形文化,在海报的视觉表现时可以从一些典故中去找寻入手点,比如二十四孝,它们是有内容有过程的故事,绘制线条流畅的母与子形象,辅以汉字\"孝\",营造出孝文化氛围,使观者感受到画面传达的丰富情感。

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显性形式与隐形文化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脱离某一固有形象,将显性形式与隐性形式相结合,以文化中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设计创作,可以是形与意的结合,也可以是形与形的结合。协同式教学促使师生合作思考,深层次挖掘中国文化精髓,结合图形同构、翻转、分解、重组、解构等设计手法,将隐形文化元素的抽象意义映射到有着联系的形上,做到“解其意、取其精、延其神”,烘托心理联想的氛围,进而深化招贴设计的主题,这种设计手法具有隐喻性和启示性,表现手段更加高级[5]。

2.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视觉表现

中国是发展中的中国,中国文化也是发展中的文化,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突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主题创作,海报设计可以选择当代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跨海大桥、标志性建筑等作为元素,也可以选择中国制作、中国产品、中国网络等经济和民生发展方面作为元素,加以艺术化处理和加工,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展現发展中的中国文化新面貌。

3.受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

世界各族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现象。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包容并蓄的情怀,在外来文化对自身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传统节日、品牌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及时吸纳、整合其他文化中对自己有用的重要当代因子,展现出新的面貌。图8表现了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及融合的思考,其中作为中西方饮食器具的叉子与筷子的结合,是一种巧妙的图形同构表现手法;在盘子上一面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及装饰纹样,一面是代表西方的绘画及装饰,直观醒目的传达出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图9用传统回字纹与英文CHINA在形式上的结合。

(四)合营展现——艺术设计呈现与设计展览

合营展现是各组成员相互协助完成设计作品的制作,最后全员合力营造教学成果展览的过程,是工作坊区别于必修课程的地方,更强调学生的集体意识。设计展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也是工作坊课程结果的最终体现,本次工作坊共计完成海报作品六十多幅,从中挑选三十多幅进行展览。这个过程主要由中捷双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展板设计、展位布置、展品摆放、教学视频制作等,全方位展示工作坊过程。在展览营造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展览、展示设计能力,又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 。

三、教学设计分析

(一)工作坊流程设计符合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

整个工作坊的教学设计是按照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进行的,从认知—启发—创作—展览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逐层深入进行。基于协同创作模式的教学使得师生双方均完整的参与到创作之中,师生有效配合和互助协作,从海报设计立意的探讨到后期视觉呈现,都完成得较为顺利,最后的展览效果如实反映了课程设计过程。

(二)工作坊主题突出,符合时代要求

经过与捷克三位老师十天的相处和交流,学生们了解到许多西方文化的内容,感受到了西方设计的文化属性,看到了中西方设计思维、设计态度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收获很多。来自捷克的三位教师在与同学们探讨交流的过程中,也更深入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通过制作同一主题不同方向的海报设计作品,既让师生共同参与了中国文化的梳理、提炼、重构过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

当然,通过最后的海报作品来看,中捷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捷克设计作品比较直接点题,善于运用文字、图形完成视觉画面,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而我们的学生则比较含蓄、委婉,寓意较好。工作坊中的优秀作品将由捷克教师带回在捷克布拉格艺术馆进行展览,这无形中也为欧洲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作品完成度较高,但形式不够丰富

因本次工作坊教师由中外教师组成,学生主要为我院本科学生,语言形式的不同使得整个团队需要专业翻译的介入,才能很好的完成交流和设计创作。但是,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并未使双方在视觉画面的呈现及解读方面遇到障碍,反而更多的集中在海报的瞬间醒目性及版面形式的丰富性上,更纯粹地关注视觉画面本身。通过最后的展览看出,学生作品的完成度较高,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本次作品集中在静态平面上,对于海报形式的探索不够丰富,下一步可以尝试动态海报、立体海报以及手机交互页面等的设计。

(四)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深度不够

由于本次工作坊时间较短,师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仓促的部分。一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笔者认为文化修养是海报设计背后看不见的功夫,但却在海报设计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作品可以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偏弱,很难深层次挖掘,部分内容浮于表面;二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表现不够,应下功夫仔细研究予以表现。

结语

新时空境遇下\"中国文化传承与道的延续应该由知识精英的担当转化为大众的共同责任。\"而“民族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认同”主题海报设计正是将中国文化向海内外大众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通过工作坊的主题探讨与设计实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他人立足自身发挥专业优势,促进设计创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基于协同实践创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工作坊中不同立场、身份的人参与思考、探讨和相互交流,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文中部分图示来自捷克教师Viktor课件,海报设计示例来自于16级视觉传达设计(印刷)1、2班同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董占军,乔凯.设计艺术类专业工作坊教学的特点及过程[J].创意与设计,2016(2):36-44.

[2]颜炳罡.中国文化特质及其“转化创新”的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7(8) :10-17.

[3]夏伟.基于夯筑工艺的生土材料表现与建造——以西安美术学院“夯筑营”工作坊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9):20-21.

[4]何磊.汉字形态图形化设计的视觉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9):117-120.

[5]彭雅莉,徐伶俐,胡晓涛,王先昌.湛江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海洋文化符号构建分析[J].包装工程,2018,39(2):60-65.

[6]李洪海,孙宇驰,杨晓曦.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研究[J].设计,2019(11):114-116.

李凤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李凤华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2:

浅析设计色彩在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对设计色彩的重要性及其魅力性的了解,引导出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差别。学习好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今世界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绘画色彩或单纯的艺术上,要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感受“色彩”,去感受设计色彩。

[关键词] 设计色彩 广告设计 识别性 诉求性

设计色彩是指各种产品运用的色彩和各种应用设计表现的色彩,主要针对应用性领域的实际需要,如工业产品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它强调色彩的功能性、审美性和精神性,是一种人为的色彩。

设计色彩蕴含着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的特点。设计色彩能够客观地反映物像面貌,给人以真实逼真的感觉,在运用中要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注意固有色,环境色及光源色之间的对比变化规律。设计色彩在真实地反映客观物像的同时,在视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以精神化,艺术化的审美,使人心旷神怡到忘我的境界。设计色彩是建立在其它学科的研究基础上的,如美学、光学、市场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于设计色彩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为依据,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创造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在现实基础上拓展美好未来之精神动力,是劳动人民的宝贵财富,没有创造便没有发展。因此设计色彩的创造性是艺术家在自然色彩基础上的一项拓展、延伸,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

色彩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手段而且还是工具,它可以在某些时候帮助人类生存下去,而且让人类在不断的衍进过程中,去分析并运用它去思考和丰富生活。适当的色彩变化和刺激有助于人们保持感情和心理平衡以及正常的知觉和意识,这是无意识的;而有意识的恰当的色彩设计则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加产品销售量。因此,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不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告、招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社会的前进促使广告业不断地发展,但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对设计色彩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文字、图像的设计外,色彩起到了非常精彩的作用。但与绘画色彩又有着很大差别的设计色彩,并不是所有对色彩有感性认识的人就能很好的运用,所以,学好设计色彩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设计色彩之所以为“设计”色彩,它与绘画色彩有着很多本质性的差别,我们有必要来比较一下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区别。作为绘画基础的写生色彩训练,即绘画色彩,它是通过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来研究色彩的不可重复性,强调的是感性处理,其过程也是主要凭借个人感性来寻找理想画面,是一种纯感性的方法。而设计色彩研究的是色彩的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训练的是理性思维。因而,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表达自然的真实性,后者强调的是视觉感观接收的合理性。

之所以区别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设计色彩,设计色彩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以致用”,运用广泛,说明其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就更见其重要之处了。

由于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它不能沿袭以培养绘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即使在基础教学阶段就应该开始有所区别。社会对设计人才关于色彩的认识比对绘画类人才的要求要高很多,他们不能仅仅对色彩有感性的认识,要求更多的是他们对色彩的理性的分析与运用。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色彩具有最能打动人类知觉并且可直接诉之于感情的力量。作为设计中重要的形式因素,它的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毋须置疑的,如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室内装饰中的色彩设计等。因此,系统地科学地认真学习和研究设计色彩的基本规律,熟练地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与表现技巧,对于每一个艺术设计人才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色彩在设计中不仅能通过具体的色相、明度、彩度等有效传达产品的品格与性质,而且还可以利用色彩心理、色彩感情创造丰富的联想,为产品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使用功能提供最直接的支持。色彩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左右人类的情绪乃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优秀的设计一定是自觉地、巧妙地发挥色彩的魅力与力量。设计产品不仅能因为色彩而增加自身的附加值,同时还能不断提升产品本身的审美品位;例如一些广告中为了突出产品实际美感和优越性,特意将产品以外的辅助品只用灰色调呈现,而将产品本身以鲜艳的色彩表现出来,结果不仅让购买者一眼看出产品的卖点,而且不失艺术美感;又如“金帝”巧克力的包装,永恒的金色,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更主要的作用还是让人们能随着它的色彩感受到永恒的爱情。

那么,对于一名设计师而言,只有全面地研究与认识设计色彩,包括色彩的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熟练掌握设计色彩的表达与应用,才能使色彩在设计活动中真正发挥“符号”作用,为设计师向使用者传递有关产品的文化价值,使设计物更具人性化特点,更好的发挥其魅力性。

设计色彩的应用非常广阔,它存在与人类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因为它作为设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随着人类对自己生活的设想,不知不觉地产生和发展,又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色彩是研究设计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前提,除了利用色彩象征性地表达特定的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的相互配合,创造出适于表达广告主题本身特点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色彩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在现代广告设计构成的诸多要素中,在视觉意义上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一件广告设计作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因素,是广告构成要素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广告设计之前,应对广告色彩设计的特性有所认识,才能表达有效、共鸣的设计诉求,只有在了解了这些特性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广告中运用并精彩他们。

最基本的一个是它的识别性特性,广告是企业、厂商传达产品和服务信息、沟通市场与消费的桥梁除了运用图形造型与标题方案以诉求此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之外,还需体现企业自身有关识别系统(CIS)的色彩设计,以提升产品广告与企业形象的双重效益。使CIS的色彩表现与各种传播媒体相融合,成为CIS活性的展开,如“英国P&O联合运输公司”的色彩设计,鲜艳的“红、黄、蓝、白”四色成角构成了一面旗,形象自然、明显,仅仅以色彩构建出公司的形象,其中色彩起到了重要的认别作用。

另外,所有的广告设计均是针对某一诉求重心而采取的传达方式,因此,传达信息的完整与否,就成为广告在改革中与否的重要评估指标,在广告设计的表现方式上,除了图形创意和文案创意之外,还需要重视色彩设计对广告诉求重心的表现,以充分发挥视觉传感效应,达到广告诉求的完整效果。每一届奥运会的产品广告中,都以最基本的“蓝、黄、黑、绿、红”五色为代表色,其视觉诉求效果比图形创意和文案创意更具优势,更能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产品的诉求性特征。

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节日活动的兴起,企业、厂商往往会抓时机(如中秋月饼、春节年货、圣诞礼品等)策划时令性的广告活动以配合消费需求,促进市场销售。在我国,消费群中对节令的感受特别强烈,因此广告设计的色彩考虑,必须掌握消费心理,针对季节,节令的色彩氛围来进行色彩设计。在中国民族色彩情感里,红色是最喜庆,最美好的颜色。所以,在春节期间,红色的包装,以及与红色有关的广告是最畅销最有吸引力的。而清明节,则不用红色系的广告,大多只用白色为主的产品。所以把握到了时令特性,广告的效益就会比较好。

在设计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设计色彩的隐喻性,色彩刺激视觉感观,引发生理反应。并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的文明规范,自然的事物景观等因素的潜意识影响,而赋予色彩不同的具体的联想与象征。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善于运用色彩的隐喻性表现企业的理念与文化已成为色彩设计在广告表现中的重要使命。贝纳通公司以“生命、死亡、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大量使用无彩色系构图,隐喻“毁灭与死亡”,其间水禽的眼睛呈鲜明的红色。(以及插入画面的标题绿色块)形成“生与死”色彩主题语言是一个相当成功的隐喻性广告设计。

同一类型的产品有着很多的产家,如果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就该意识到设计的竞争力,像平面广告设计通常都刊登于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上,在同一广告媒体中,常出现多种品牌以及同业竞争的广告。因此,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应考虑到同业之间所用色彩的表现差异性,并刻意扩大这种差异,以取得自身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区别,增强在同业中的身躯形象,提高注意力价值,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大多企业都是从某一个侧重点来表现自身与同业中其它企业的差异的,如性能、材料,顾客性别、年龄、爱好,季节差别等等。像丝绸印刷公司“FRANKKICHERER”的自我促销广告,在考虑与同业之间的所用色彩的表现差异性上,取材于对颜料的表现,以及对印刷工艺的描绘,以此强化自身的形象竞争力。

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设计色彩的隐喻性这一特性,应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的文明规范,自然的事物景观等因素的潜意识影响,而赋予色彩不同的具体的联想与象征。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善于运用色彩的隐喻性表现企业的理念与文化已成为色彩设计在广告表现中的重要使命。贝纳通公司以“生命、死亡、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大量使用无彩色系构图,隐喻“毁灭与死亡”,其间水禽的眼睛呈鲜明的红色。(以及插入画面的标题绿色块)形成“生与死”色彩主题语言是一个相当成功的隐喻性广告设计。

完美的色彩具有影响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功能价值。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功能价值很多,比如有鲜明性,认知性,写真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等。

色彩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广告中,设计者就是借助于色彩这一特征,将产品推销出去的,由于一些特定的色彩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间对消费者有特定的吸引力,产品才会很畅销,比如红色,在中国,红色是最有意义的颜色,如果在春节的时候,广告中多运用红色就会使人们对它更感兴趣,就起到了广告最基本的作用——促销这一目的。色彩的鲜明性这一特征是应时应地的,不能一概而论,只有了解了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消费者心理起到的不同效应,我们才能将色彩在广告设计中应用得精彩。

当然,如果只注意色彩的鲜艳性,而不是鲜明性是不行的,我们不能为了让人感觉到“色彩”很鲜艳,而忽视了色彩本身在人们心中的特定意义,如果只是这样,那有色和无色可能也没什么本质差别了。所以,我们要深深了解色彩它本身所有的联想意义,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进行广告综合设计,就会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

广告作品借助于色彩的各种处理,易于让观众认知识别,有助于创造个性诉求,使观众加深对广告的印象留存。统一集团生产的“统一100”系列方便面中,运用了三种不同的色彩,推出三种不同口味的泡面,供不同的消费者选择,像红色的很明显让人意识到这种面一定是红烧牛肉面,因为那种麻辣的感觉只有红色才是最好的代表,而蓝色的则是海鲜鸡肉面,有一种清淡的鲜美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黄颜色的最普遍的猪肉面。在这一组广告设计中,设计者运用的颜色都很准确,易于让人们接受和识别。

如果我们将一幅黑白的水果照片与一幅彩色照片作对比,我们很明显就能感觉到一个现象,色彩具有很强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广告通过色彩画面所反映的产品或服务内容,其真实感比无色彩画面更具信服力,易于发挥广告形象的感染力。像“BOUCHERN”手表的广告,画面仅将手表处理为有彩色,其它部分均处理为单色黑白关系,使主体醒目突出,认知性较强,它不仅能让人们清晰地分辨出手表的造型,还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冲击力,使人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想要拥有的想法,也起到了广告本身的推销产品的作用。

从视觉心理来说,色彩可以诱发人们产生多种情感作用,有助于广告在信息传达中刺激欲求,达到促成销售的目的。如“ALITALIA” 航空公司在意大利的旅游广告,采用色彩象征手法,绿色给人具有旅游、浪漫、生命、活力、安全等形态联想,从情感方面,很准确地把握到了顾客的心态。

精妙的色彩组合所造成的完美境界,能提供精神上的认知和享受。如“奔驰”汽车、“罗西尼”表等等,它们不一定要用很多的文字和语言来阐述产品的昂贵,只要用大家都能感受的几种色彩就能起到应有的审美价值。

设计色彩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充分表现出:设计色彩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一些知识,它更多地运用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好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今世界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绘画色彩或单纯的艺术上,要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感受“色彩”,去感受设计色彩。

参考文献

[1]张小纲.设计色彩写生[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琏年,黄吉淳. 广告艺术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祖健.CI的策划和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宫六朝.设计色彩[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5]孙炳明.设计色彩[M] .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小克,(1979.9—),男,汉,安徽南陵人,硕士毕业,现任教于安庆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陈小克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3:

波兰平面设计师米荷尔·白同异

摘 要:“全球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世界设计的地域性正在逐渐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在这趋势下,人们的眼光自然会聚集到具有明显风格符号的设计师身上。米荷尔·白同异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这位设计师让人们了解到,招贴绝不只是一个宣传工具,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法”与“修辞”使他的招贴设计作品能让人一眼从所有作品中被分辨出来,从而建立起一望而知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米荷尔·白同异;招贴;设计语法

米荷尔·白同异(Michal Batory)1959年出生于波兰Lodz市,1985年毕业于罗兹国家视觉艺术学院,即今天的Lodz艺术学院,获得平面设计硕士学位。1987年9月旅居法国,成为生活在法国的波兰设计师。他的设计受波兰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准,对法国甚至西方的平面设计造成深远影响。

二战后,波兰招贴艺术是在民族传统文化和苏联的意识形态的混合下形成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烈而凝重,深沉而又富有感染力,是设计师民族精神的显现。波兰招贴设计从来就未停止过对政治的参与和对意识形态意见的表达。波兰现代招贴设计是同时兼有国家要求和设计师个人观念表现两个方面特色的最典型的设计代表,很少在典型波兰招贴中看到法国式的轻松、调侃。而米荷尔·白同异是个例外,他曾这样说过:“我做的不仅仅是把一样东西搬到另一个地方,更主要的是把两种文化嫁接起来。”的确,他继承波兰招贴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隐喻法、超自然的形而上的设计趋向,并与法国设计完美结合,以纯真与浪漫情趣交融为个性特征,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对比手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设计师竞相效仿的现代招贴设计风格。

一、灵感来源于生活

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阐述“生活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的确,生活是设计的创意源泉。观看米荷尔·白同异的招贴设计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创意元素几乎都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一堆玫瑰花瓣、一个法国长面包、一堆炸薯条、几株植物或者土豆皮之类的能释放他感受的东西之中。“我很少走上几百码才构思出一个作品”。五金店、附近的酒吧或者杂货店都会成为他创意灵感的“供应商”。他热爱生活和对生活点滴的关注,使他的招贴作品几乎每一张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元素。他兴趣广泛,是非洲鼓的发烧友,每年的6月21日是巴黎的音乐日,他会在他工作室所在的街道上和其他友人一起举办音乐活动。“对于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来说,艺术不过是噪音。”米荷尔·白同异的招贴设计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有了对生活灵性的感悟,万物皆是创意的源泉,设计的密码就在自身对生活的感悟。“灵感只是当过去与现在相遇时,生活经验的产物。这只是过去与现在这两个世界的对话问题。”确切的说,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在招贴中运用透视比例和隐喻的手法,运用符号学的基本法则,使用照相与电脑技术把想法与象征主义方式相结合,把两种图像糅合制造出第三种或是更多图像的可能性的表现方法,最终将精彩的创意表现出来,使他的招贴设计作品能一眼从所有作品中被分辨出来,建立起一望而知的风格特色。

二、招贴设计元素分析

米荷尔·白同异招贴主要张贴在人行道、大型广告牌上及地铁走道里。他为蓬皮杜文化中心、Metz市军火库歌剧院、法国广播电台、波兰Poznan市戏剧院、巴黎Colline国家戏剧院等文化机构设计招贴,这些都属于文化招贴的范畴,常用轻松愉悦的图形,使大街上匆匆走过的人们驻足,创造与人们视觉沟通的活动招贴。他曾说:“城市的比例有自己的规则,就像透视画法,给剧院做的招贴不是广告,仅仅是一种为剧院招徕观众的‘电话卡’。我认为我的作品可以在视觉上和那些暴力图像区分开来。目的是让观众有一个独处的时光去想、去看,然后自己找答案。这样我就能让观众去选择一种语言然后自己去破译它,尽管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人们想知道的是你是否给了他们必要的工具比如兴趣、好奇等。”就这一点而言,他常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不同的形式方法入手,传达出与特定时空相符合的具体信息。

(一)图形的糅合制造

法国作家布丰在《风格论》中就指出,“设计风格就是人的本身。”米荷尔·白同异招贴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图形的异质同构形成视觉的混搭,运用摄影与电脑后期合成技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把两种图形糅合制造出集中、强烈、直接的第三种图形,精彩绝伦的组合成为他独特的设计风格。他借助图形的糅合最终体现出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进行的审美创造性活动。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图形语言,给人以视觉上、心灵上的审美享受。

1996年白同异开始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新音乐与声响研究学院”合作,为时5年,为其设计的音乐节目季度系列招贴,是他图形糅合的典型代表。设计音乐招贴各种演奏的乐器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也是司空见惯的。但白同异在这一整个系列招贴中,巧妙地使用图形的糅合制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图形,将象征音乐符号的绿叶与听音乐的耳朵完美的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意象,图形的糅合碰撞、质感的差异、颜色的对比,表达一种倔强而充沛的音乐情感。于是一片绿色的柳叶与红色性感嘴唇的糅合、一只黑色男式的皮鞋与赤裸的脚趾的糅合……都展示了他信手拈来的图形魅力。他创作图形的设计演变过程,与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视点和对图形想象力、创造力的敏感程度是分不开的,结合他最喜欢的图形表现技法——摄影,总是把非常平凡的生活元素用想象力和蒙太奇来重组在创作中,一边开始想象重组图形,一边借助计算机和图形软件Photoshop等技术,把他的想象空间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重组有惊悸的视觉效果,犹如波兰招贴设计的传统精神。图形的糅合制造给予完全的诠释招贴概念的自由,令他的创作更具大胆和力度。

(二)文字的编排与画面的韵律

版式设计首先要从构成中的点、线、面说起,它们是抽象主义绘画中常见的元素。俄国绘画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就时常在画面中直接灌入点、线、面元素,并以显微镜式的分析方式,辅以不同的形式和色调来描绘不同类别的心情和意境。那么,在白同异的招贴设计作品中,文字的编排也存在着如同康定斯基一般的点、线、面构成感,并且存在于招贴设计构成关系之中,从而达到唤起主观精神的联觉作用。

白同异招贴设计的版面非常灵活,文字与画面的编排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同时也为内容的组织和招贴观看方式提供了灵活性,这创造了空间的秩序并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向设计者的意图所在。在他的招贴作品中,能够捕捉到一种犹如音乐旋律般跳跃的内心感受。每一张招贴设计中的文字都是他用心设计的结果,文字编排的形式多变,文字与图形之间存在种种互动的可能性。“最动态也是最复杂的构成导向就是倾斜,在构成上也会有更多的弹性。”他的文字设计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排列方式,使得每个文字构成要素相互之间有导向上的联系性。在视觉上画面最为协调的构成要素都有多种排列方式,而且在他招贴画面中没有任何设计要素是孤立的,文字的摆放位置及其旋转方向在视觉上与其他要素形成了既冲突又和谐的视觉感受。2000年,他与Metz市军火库歌剧院合作创作的歌剧海报。这家号称欧洲最好的音乐厅,它的前身是军火库,后改建为文化场所,一洗本来形象。他在创作每场专题歌剧海报基础上,增加了季度活动的节目单,与功能性相结合,其画面的膨胀式构图,会有一种文字与内容的秩序之感,在构图中文字的编排以图形为外轴形成环绕式排列,创造秩序感。节目单的文字编排成阶梯式的排列,通过节奏和复现,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字行弧形的组合可以简化构图,最终达到文字的编排与画面的韵律完美结合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的冲撞与控制营造舒适感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是最能吸引人们眼睛的诱饵,因此人们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而且能唤起人们的各种不同的情感联想。一种色彩的刺激,通过想象激活大脑中关于这种色彩的知识和经验的信息链,从而产生联想。色彩联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种种色彩变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某一种色彩或色调在他的招贴作品中出现时,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白同异的招贴作品中那些图像的色彩很丰富,会吸引观看者的眼球。他的色彩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在他的招贴画面中色彩和音乐是相通的,绚丽灿烂的色彩视觉形象能暗示旋律优美的听觉形象,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似乎能从中“听”到他用色彩谱写的乐章,如同欣赏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似乎从中能“看”到用音符描绘的色彩一样美妙。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取决于刺激视觉的强弱,他的招贴作品中色彩的使用给人以舒适感,色相与色调的使用适中,纯度不会过强,色相不会过多,明度反差更不会过大,给观者营造舒适的视觉体验。因为视觉刺激强烈的色或色组都容易使人疲劳,而绿色是视觉中最为舒适的颜色,因为绿色能吸收对眼睛刺激性强的紫外线,在其招贴作品中绿色是其惯用的颜色。并且,在他的画面中没有过分暧昧的配色,因而不会有难以分辨、视觉困难、容易使人产生疲劳的色彩。有此可见,白同异对色彩的冲撞与控制的能力极强,努力为观者营造舒适的视觉感受。

三、总结

“成功的设计师总是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个人性格、生活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反馈等因素,设计作品也成为其设计意念、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时代感受的表达。”从自然物质中逸出的神韵中,找出能解释创意思想的符号,总是处理得十分精确。在他镜头下收集的不过是一张小纸片、一个垃圾袋或一个涂鸦,善于发现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元素。他的招贴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图形与色彩的设计,而是将最初的纯视觉化的图形创意进一步物化、具象化,结合自己的个性、情感、生活状态、审美取向及经验等,使得图形与文字的编排、色彩的控制、创意概念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图形语言为观看者营造出一种奇幻而有趣的视觉体验。他善于运用异质同构的设计原理,用生活中最单纯的图形形式和诙谐幽默的内涵语言,创造出富有哲理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视觉世界,为招贴设计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为设计注入了人文、环境、文化等多种新鲜元素,使招贴设计在媒体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 王 佳]

作者:杨帆

上一篇: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下一篇: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