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案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轴对称图形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探索理解“对称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这一基本性质.,类比中心对称。

2、会识别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特征基础上,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成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课件[观察与思考]:这些运动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合学互助,探究新知:

(一)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数学中,如何定义中心对称图形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

°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点叫做对称中心。

(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教师演示课件]

问题:见课件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交流、讨论) [生]……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都太棒了,看来大家都动了一番脑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践探究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归纳结论: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三)成中心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四)类比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五)典例分析:

①平行四边形

②正多边形

三、测学提升 实践应用:

1.如图的汽车标志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2. 小试牛刀

①在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字母是中心对称图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1

B

C F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

在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拔: ①知道了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概念. ②明白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③肯定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反思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

六、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1、必做题:课本P129第1和2题.

2、附加题:(每组1-4号学生完成)

课本P132第

2、

3、4题

第二篇: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二(3)班 唐祥祥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 直尺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么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的图片。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发现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讨论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呢? 3. 教学“对称”。

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一边讲解一边板书: 对称,对称图形). 4. 组织学生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让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一张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在剪之前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5. 组织大家把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个小组的剪法. 6. 引导学生明确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7. 引导学生认识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三.请同学们观察老师这边的 奖杯,天安门广场和飞机等轴对称图形.给 轴对称图形以及 对称轴进行定义。

四.独立练习,巩固成果。

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进行判断下面这些图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钥匙,汽车,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篇:沪教版数学三上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物体,不过只有一部分,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星星、飞机等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猜中就出示物体的全幅图)

师:你们可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出来呢?(让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这样的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的特征 师:这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小结: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2.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说说它的对称轴。

三、做一做——内化新知

1.师: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娃娃今天也来到这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中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呢?请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图形,同学们折一折,找到他的对称轴并画出来。

小结:要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长方形有两种对折的方法,正方形有4种对折的方法,而圆有无数种对折的方法呢!不管是一种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请小朋友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3.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试着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看一下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可以按自己想法做(小组活动)

四、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小朋友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孙老师也找了一些美丽的轴对称的物体,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多媒体)

五、说一说——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第四篇:优质课比赛教案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4号

2018.5.10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83~8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观过程,掌握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3.通过欣赏、创作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通过知识迁移与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出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上研学单,彩纸、剪刀,直尺、平面图形,学具袋(内含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背景音乐。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以前我们也认识过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收深入学习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想不想自己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彩纸剪一剪,在玩儿的过程中创造数学知识。(提出要求)

学生操作,再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太有创造力了,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老师秀一秀!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都用了对折的方法,看了对折在剪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折之后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师:将你的作品对折看看,两侧的部分能不能完全重合?同学们都剪出了轴对称图形,老师为你点赞!展开轴对称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折痕)我们说的完全重合就是指的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师:现在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发言,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完整的定义。 师讲解并出示定义。

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想一想,可以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在对折时产生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讲解示范对称轴的画法:点画线。)

学生画出对称轴,教师进行说明。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发言,集体交流。进行判断。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再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质疑,并展开分析。 师总结: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可能也不相同,但通过对折都可以使得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3、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轴对称图形真是个奇妙的图形,我们也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看,这个图形好像?(少了一半)另一半得设计成什么样才能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先想象一下,再画出另一半,看谁画的又快有准确!

学生尝试画,再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画法。 师根据学生的画法引导学生优化画法,并总结画法。 (1) 找关键点; (2) 标对称点; (3) 顺次连点。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又掌握了一项新本领,真了不起!我们知道咱们济宁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宣传标志吧!

学生练习,再交流,介绍画法。 师:我们设计的就是一棵树!相 信一颗小数的茁壮成长定会带来一片 森林的生机盎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一个汉字、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数字,大到一株植物、一个建筑、一片风景,这样的对称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对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细心去观察,你也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第五篇: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1.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也称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如下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判断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方法是: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2.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钱的交点就是它们的对称中心;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线段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中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作已知点关于某点的对称点。因为概念是推导三个性质的主要依据、性质是今后解决有关问题的理论依据;而作已知点关于某个点的对称点又是作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概念角度来说,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概念。从学生角度来讲,在学习轴对称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上出现误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内容和生活结合较多,新课导入可考虑以下方法:

从相似概念引入: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比较相似,可从轴对称类比引入,

从汉字引入:有许多汉字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可从汉字引入,

从生活实例引入:生活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等等,可从生活实例引入,

从商标引入: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等,可从这些商标引入,

从车标引入: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等等,可从车标引入,

从几何图形引入:学习过的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等,可从几何图形引入,

从艺术品引入:艺术品中有许多都是呈中心对称或是中心对称图形,如下图,可从艺术品引入。

1.知道中心对称的概念,能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和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

2.会根据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2的逆定理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会画与已知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此外,通过复习图形轴对称,并与中心对称比较,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

想一想:怎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画一画:如图4。7-1(1),已知点P和直线L,画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如图4。7-1(2),已知线段MN和直线a,画出线段MN关于直线a的对称线段M′N′。

(通过画图形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上述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作必要的提示,并归纳总结成下表:

轴对称

定义三要点

123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图形沿轴对折,即翻转180度翻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

性质

123

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观察与思考:图4。7-2所示的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吗?如果是,画出对称轴,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问题1:你能举出1~2个实例或实物,说明它们也具有上面所说的特性吗?

说明:学生自己举例有助于他们感性地认识中心对称的意义。然后,教师指出:具有这种特性的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并介绍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

问题2:你能给“中心对称”下一个定义吗?

说明与建议:学生下定义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修正,并给出明确的定义,然后指出定义中的三个要点:有一个对称中心——点;图形绕中心旋转180度;旋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把这三要点填入引导性材料中的空表内,在顶空格内写上“中心对称”字样,以利于写“轴对称”进行比较。

练一练:在图4。7-3中,已知△ABC和△EFG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分别找出图中的对称点和对称线段。

说明与建议:教师可演示△ABC绕点O旋转180度后与△EFG重合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点E和点A,点B和点F,点C和点G是对称点;线段AB和EF、线段AC和EG,线段BC和FG都是对称线段。教师还可向学生指出,图4。7-3中,点A、O、E在一条直线上,点C、O、G在一条直线上,点B、O、F在一条直线上,且AO=EO,BO=FO,CO=GO。

问题3:从上面的练习及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

说明与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l---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问题4:定理2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试说出它的逆命题。

说明与建议:学生解答此题有困难,教师要及时引导。特别是叙述命题时,学生常常照搬“对称点”、“对称中心”这些词语,教师应指出:由于没有“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前提,所以不能使用“对称点”、“对称中心”这样的词语,而要改为“对应如”、“某一点”。最后,教师应完整地叙述这个逆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

问题5:怎样证明这个逆命题是正确的?

说明与建议:证明过程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由已知条件——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可以知道:若把其中一个图形绕着这点旋转180度,它必定于另一个图形重合,因此,根据定义可以判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这个逆命题即为逆定理。根据这个逆定理,可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也可以画出已知图形关于一点的对称图形。

练一练:访画出图4.7-4中,线段PQ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P′Q′。

连结PO,延长PO到P′,使OP′=OP,点P′就是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连结QO,延长QO到Q′,使Q′Q=OQ,点Q′就是点Q的对称点,则PQ′就是线段PQ关于O点的对称线段。教师应指出: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画“对称点”。比如,画一个三角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三角形,只要画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对称点,就可以画出所要求的三角形。)

课本例题

说明:教师应让学生读题分析,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印有图4。7-5的纸,让学生动手画图。画好图后让学生总结:画多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只要画出多边形各顶点的对称点,即能画出所求的对称图形。

课本例后练习第

1、2题。

小题可用定义说明,第2题的第小题可根据逆定理来说明。这里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看成两个图形:分别是两个点和两条线段。)

1。

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不同?

中心对称——图形绕点旋转180度。

轴对称——图形沿轴翻折180度。

1。课本习题4。4A组第1题(1)。

2。课本习题4。4A组第

3、4题。

第六篇:《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执教教师: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陈雪丹 指导老师: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林 萍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林桂忠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苏教版第一学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编排与人教版、北师大版有何不同,编排意图是什么?

⒉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侧重点的区别在哪?怎样实现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能为第二学段做铺垫呢?

⒊判断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把握尺度,判断复杂的标志图案是否超出了二年级学生认知理解的范围?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认识了多边形。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积累了一些剪纸的经验,会用对折的方法剪纸,认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或图形具有两边一样的特点。

思维特点:学生虽然认识到两边一样的现象,但并不大明白什么是“对称”。 二年级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对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立更应做到具体形象。

⒉终点:理解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就是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⒊过程与方法:学生新知的习得离不开已有的生活认知。本课的设计从猜测物体引出对称,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通过平面图形、标志图案的判断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⒉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⒊欣赏图形对称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学具:企鹅、飞机图形,剪刀、蜡光纸,四个小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每生一个。

教具:课件、企鹅和飞机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特征 ⒈游戏竞猜,感知对称。

出示:企鹅、飞机、剪刀、梳子的一半图。

师:孩子们,我们一块来玩个游戏:“猜一猜我是谁”。游戏规则是:只露出物体的一半,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师:为什么这三个物体你们一下子猜出来了,而最后一个不能确定呢? 师:这些物体两边形状大小都一样,就叫对称。

师:像这样两边对称的物体,你能在我们身边找到吗?抽象成图形,认识对称。

师: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是对称,有办法证明吗? 师:请拿出其中的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折完你发现了什么? 师:哦,这两边叠在一起,哪边也不多哪边也不少,这就叫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重合)

⒉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师:企鹅图形左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这架飞机图形左右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呢?那它怎么也是对称图形呀?

师:那这只蜻蜓,你会朝哪个方向对折验证呢?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折(板书:对折),发现这些图形的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⒊剪纸活动,感知特征。 ⑴激活经验,交流方法。 师:这张金鱼剪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出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⑵动手剪纸,创造对称。

师:就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图案并把它剪下来。 ⑶交流反馈,领悟特征。

师:黑板上这些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吗?怎么让别人知道是呢? 师:用对折的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设计意图:从游戏猜一猜中引入生活中对称现象,再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获得轴对称图形的正确表象。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紧接着通过剪纸活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判断练习,体会特征 ⒈图形的判断。

师:如果不用动手对折,你能判断我们学过的图形朋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现不同的看法,动手验证一下谁的想法正确。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折都不会完全重合,所以他不是轴对称图形。 ⒉车牌的竞猜。

师:平面图形中轴对称,汉字、字母、数字中也有呢!这个车牌的这些汉字,字母数字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他们只露出一半,你能猜出完整车牌号吗?

⒊剪纸图想象。

师:请看,这是一张纸,将它对折剪去两个圆。想想,摊开会是怎么样的? 师:我这里有三个选项,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孩子们,看来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可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创造。

师:孩子们光会想象轴对称图形可不够,还要会创造呢!用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再和同桌一块拼一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辨一辨——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逐层递进,循环上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象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联系生活,运用特征

师:孩子们,不仅图形中有轴对称,一些标志图案上也有呢!

师:这个汽车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吗?用手势表示折痕在哪? 师:行人图呢?圆形呢?这个圆形可以怎么对折呢?

师:把这个圆形和行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什么交通标志?他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得看外面的形状,还得考虑里面的图案。

师:既然行人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它换成汽车,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师: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多一些观察,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收获!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判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志图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一个简单的图案到两个组合的图案,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的思想。如何把不对称的图形转变成对称图形,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学完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认识?

师: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孩子们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感受他们的美妙!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回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认识。同时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对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执教者简介

陈雪丹,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福安市阳泉校区数学备课组组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恪守“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句格言,用心对待学生,用青春和热情默默耕耘自己的三尺讲台。她从一名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为福安市学科带头人、福安市名师、“阮志强名师工作室”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执教的录像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省一等奖,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获福建省三等奖,“认识角”一课获地区三优联评二等奖,2015年12月撰写的论文《微课在数学中的运用》发表于《考试周刊》。

所用教材内容

上一篇:中医医生事迹材料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