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方案的影响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对中国方案的影响》,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对中国方案的影响

施工方案优化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摘 要:新时期,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生命之源“成本”越发显得重要。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组织,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施工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加强施工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施工方案的优化,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 成本 施工方案 优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趋向于零。要实现企业经营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压缩可控成本成为企业提升利润空间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1 施工项目成本的组成

按工程项目施工发生的实际成本划分,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却是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2 施工方案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影响

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在原已确定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进一步确定更符合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法、施工装备、施工顺序和组织作业方式。以便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的确定与其工程施工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工程情况,结合人力、材料、施工机械、资金等条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1 施工方案优化组织机构

施工方案的优化不但能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还能发挥施工单位各部门和每个人的潜力。施工方案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项目的工程技术、物资、计划、安质等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同时也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机的组织与协调。因此,施工项目应成立以项目领导为组长,总工、工程技术、实验、测量、计划合同、物资设备、安质等业务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方案优化小组。

2.2 施工方案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实施方案优化的主要依据是:施工设计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等;施工现场调查资料;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能力等。施工方案优化原则:首先满足施工图纸设计、投标书、施工合同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工程验收标准;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施工方案优化的基本原则。再者,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注重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均衡,减少干扰,缩短工期、减少投入是方案优化的另一重要原则。同时对优化的施工方案应充分论证,尽可能做到方案最优原则。

2.3 施工方案优选方法

目前,施工方案优化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功能评定系数法、施工方案综合评定法、模糊数学优选法、运筹学优选法、灵敏度分析法。从经济和可操作性出发,目前在经常采用定性分析和施工方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定性分析法是按照项目的特点,依靠知识渊博、丰富的施工经验,在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人员机械配置,主观定性地分析各种可能方案的优缺点,从中选出一个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考虑的影响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分析结果不够准确。施工方案综合评定法:围绕施工工艺的选择,分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然后综合比较其成本耗费,从而确定最优方案。

2.4 施工方案优化的流程

了解研究要优化项目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案优化提议→优化的分析论证→优化方案的编制→优化方案的比选→最优方案的确定→审定下达执行方案。

3 施工方案优化的应用

工程施工项目为了实现其压缩施工成本目的,应该在实施方案优化的依据是在条件的约束下,依靠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环境、条件、资源等情况,通过不断地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施工效益,提升利润空间。

施工方案优化案例:

某厂区建设项目,因施工厂区河道淤泥较多需要清理,需清理的河道河岸长622 m,宽48 m,河道呈反梯形,河岸两边淤泥深度1 m左右,中间较深约有2 m。原施工方案:将河道筑坝堵牢,用水泵将河水抽干,人工挖淤泥,然后由自卸车运走。工期一个半月,工程造价40万。

经现场调查,发现原施工方案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初步做出了几种方案。

方案一:先将河道筑坝堵牢,然后用潜水泵将水抽干,用泥浆泵将河道泥浆抽出运走,河底碎石和垃圾由人工清理完成。工期大约需要30 d,施工成本预计27万左右。

方案二:先将河道筑坝堵牢,然后用潜水泵将水抽干,挖掘机下到河道清理淤泥,然后运走。河道里铺设50 cm塘渣。工期大约需要25 d,施工成本预计32万左右。

方案三:先将河道筑坝堵牢,用潜水泵将水抽干。然后用高压泥浆泵把淤泥打到1 000 m外的指定场所,河底碎石和垃圾由人工清理完成。用泥浆泵抽泥人工加机械费:6元/m3×300000m3=18万元,前期将河道堵牢,水泵抽水,后期拆坝、人工理垃圾及运走至少需1万元。施工成本预计19万元。

方案四:(1)两头堵牢,12台大功率污水泵抽水。(2)抽到见淤泥时将12台污水泵按每50 m放一个,同时准备高压水枪12把,安排12个工人人手一把边冲边抽,直到抽完。总工期10 d。费用如下:①机械费用:12台污水泵:300/台×12×10 d=36000元;12把高压水枪:100/把×12×5 d=6000元。②人工费用:12×150×10=18000元。③电费5000元。④其他费用10 000元。合计75 000元。

经组织论证,以上施工方案均可实际实施,对比其经济效果,最终确定按方案四施工,实际施工成本仅为工程造价的18.75%,施工利润率达81.25%。

4 优化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优化方案制定编制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对总体工程进行垂直和横向分解,确立分项工程及相应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以实现对施工过程分阶段发生的费用成本的控制,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容合理确定劳动力、材料、机械的配备,减少劳务窝工、机械闲置等成本浪费现象。(2)在方案优化中,要充分注重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安全质量抓不好,成本控制就无从谈起。(3)在优化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时,应注意总体工期是否发生变动,当优化关键线路上的施工方案时,很可能会导致总工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施工关键线路的变化,应重新调整总体施工计划,以避免分项工程优化给整体项目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组织,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坚持精细化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企业发展生存的道路;推行施工方案优化,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精细管理的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总结科学的方法及手段,不断地提高企业利润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曹锡锐.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艳玲,王民涛,杨兴国,等.施工方案优选方法的探讨[J].四川水利发电,2000(3):80-82.

[3] 黄仁选.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2.

作者:曹凡

第2篇:方案营销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作用探讨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外企业的介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将变得越来越理性和个性化,企业间营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将面临“营销短板”。方案营销以顾客需求为核心,通过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实现了顾客价值最大化,是中国企业营销发展的一个新模式。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展望了方案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企业;方案营销;优势;制约因素

1 方案营销的涵义及优势

1.1 方案营销的涵义

方案营销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消费者多种相关需求,企业从顾客的眼光、思想、利益来分析顾客的要求,并向顾客提供有形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一种组合方案,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用以解决问题,创造更高价值的一揽子工具”。

简单地说,方案营销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帮助顾客解决问题,以丰富顾客价值为核心开展营销,以系统的解决方案来赢得消费者。它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趋向,制定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因此,所谓“解决方案”不只是以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而是在顾客的参与下,根据顾客的需要,设计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超越产品功能利益的个性化服务整合体。它强调了顾客的参与性,将消费者纳入到营销过程中,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沟通,创造出对消费者来说最具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组合,从而形成消费者和企业间建立长久联系和相互依赖。因此,方案营销就是帮助顾客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提供相应的一揽子商品。它指导了顾客整个价值链都向下游延伸,整个方案营销贯穿于顾客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购买这个层次上。

1.2 方案营销的优势

(1)方案营销使顾客的让渡价值最大化。它丰富了顾客的价值,花同样多的钱,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无疑是消费者更想得到的。在以前,企业总是试图说服顾客相信他们事先设计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方案营销却打破了这种模式。在方案营销的模式下,企业不仅要提供一个“产品十服务十信息”的组合体,而且要锁定消费者,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计划、产品和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样使顾客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利益关系,使顾客与企业成了新的共同体。

(2)方案营销从生产、制造、出售和售后服务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入手的。企业和顾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搜集更多、更深的顾客信息来重新设计业务,然后量身订做,将产品的实体、服务和信息融合起来,作为个性化的方案向顾客出售。这样丰富了顾客的价值,进一步培养了消费者的“忠诚度”,这样就对企业的再生产和企业品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方案营销能进一步创造需求,扩展了产品的附加值。方案营销使企业从产品的提供者变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它以产品组合代替了单一的产品,进一步拓展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和宽度。这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会使企业朝着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更加挑剔,企业必须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消费者,不断对他们进行定位和细分,不断去改善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被称为“营销之父”的菲利浦•科特勒说:“赢得和保持顾客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理解顾客的需求和购买进程,以及向他们提供更多价值”。方案营销正是符合了这一思想,以顾客的整体需求为中心,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使每个顾客都能得到自己满意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成为企业的“上帝”。

2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解决方案营销在当今欧美高新技术行业极为流行,在中国也逐步为中国企业所接受。那么“方案营销”是否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呢?实际上,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有其独特的优势。

2.1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优势

(1)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思维和消费习惯。著名的经济学家刘光明说:“没有文化涵养的营销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中国企业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能很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强化方案创意,设计出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需求和厂商的生产能更好的衔接。

(2)中国企业拥有外国企业没有的独特资源。如人脉资源、文化资源、心理优势、民族自豪感等。它可以更好调动起全社会的资源,为己所用,可以更好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设计出最符合中国人标准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使用商品时,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而非仅仅停留在商品的表面。

(3)中国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顾客群。中国企业在本地成长壮大,使得企业拥有大量较为忠诚的顾客群,这些顾客群都是企业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忠诚顾客,如果本土企业能设计出优秀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从中受益,那么,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国本土企业就会在“与狼共舞”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2.2 方案营销在中国实施的制约因素 

当然,方案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还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方案营销的发展。

(1)方案营销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社会分析,市场调研,营销分析等等,但方案营销收益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战略眼光很浮浅,他们更多的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因此,很多企业都是有很好的想法,但实施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2)关于方案营销的理论知识太少,这样就使得方案营销在实施过程中缺少“软环境”。现在国内出版市场很热,可想寻找一本关于方案营销的书就非常困难,由于缺乏理论作指导,必然会影响方案营销的整体发展。

(3)专业人才的缺乏同样是制约方案营销的又一难题。目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由于方案营销刚刚兴起,中国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还缺乏大量的具有很高决策力的高层方案营销的决策者。营销人才的缺乏将是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最大的软肋。

3 方案营销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及努力的方向

3.1 方案营销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2006年,《电脑商报》举办了以“方案增值,协作共赢”为主题的全国中小企业方案营销论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是这次会议的主题。这次论坛体现了方案营销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还要针对渠道商、代理商的观点,这无疑也是方案营销的创新点。这个论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方案营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可见,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方案营销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中国“海尔”率先实施了方案营销,值得广大企业学习和借签。海尔笔记本在2005年就实施了方案营销这一模式:海尔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超值套餐:凡购买海尔笔记本即可获得价值2000元联通CDMA网卡一张,另加2400元的一年不限流量的无线上网费用。这种将不同行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整合在一起销售的模式,使本来一款1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经过“方案营销”后就变成了“6500元的笔记本电脑+价值2000元的网卡+2400元的上网费用”。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海尔笔记本同时,将得到海尔在企业信息化投入方面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获得了一个普遍需求的解决方案。2006年,海尔公司又推出了“一站解决、一次解决”的家电消费观点,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它针对消费者目前对家居布置担忧的心理,推出了“家电成套买”,即“成套设计、成套购买、成套服务、成套升级”。24小时服务热线会根据顾客的需要量身提供专业建议。同时,根据消费金额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丰富了消费者的整体价值。海尔的方案营销不是死盯住价格,而是以创造“价值”为重。从消费者整体利益出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让整个服务增值。

在这种解决方案的营销中,“产品组合”代替了“产品”,“增值服务”代替了“服务”,“教导消费”代替了“消费”。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客户不是需要某种产品,而是需要能满足某一种需要的所有产品这一点共识上。

3.2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方向

(1)培养一种创新的营销文化。始终以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观念。通过创新营销观念的建设,培养与企业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强调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努力发现潜在的市场和创新市场,以注重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中心,把与消费者的沟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促使营销观念不断创新。

(2)建立、健全营销创新策略。以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向市场提供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如制定目标市场策略,使产品和服务突出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另外向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不仅仅关注提供有形的产品,更要关注延伸产品的创新。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建立科学化的营销方案,根据地理、人口和市场的特点细分变量,充分调动一切营销资源,建立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3)加强营销渠道的创新。营销渠道创新,才能真正的把方案营销的益处最大限度的送到消费者手中,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渠道,比如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可将商品直接展示在消费者的面前,回答消费者的提问,接受顾客定单。这种直接的互动和超越时空的电子购物将成为方案营销最重要的渠道。

(4)塑造一支优秀的方案营销团队。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的团队,应该从转变观念开始,应努力培养方案营销的高素质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方案营销能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院学报,2005,(13).

[2]李文伟.浅谈方案营销[J].新营销,2005,(11).

[3]许以洪.市场营销调研[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于立宏,章毛平.营销创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5]程扬.中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营销创新[M].深圳:特区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闫红娟

第3篇:“营业税税改方案”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摘要:

基于降低税收负担的目标,2011年11月16日发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营业税税改方案”)标志着“营业税改革”的启动。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服务业的税负水平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影响服务业税负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增值税税率和行业增值率,由于不同行业的增值率波动较大,从而导致服务业的税负变化水平变动较大,仓储、旅游业等行业的税负有明显下降,而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的税负很可能会加重。在全面推进营业税改革时,有必要将有形资产租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分别控制在10%和7%及以下,才能有效降低“营业税税改”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体现行业间的税负公平,也有助于此类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营业税税制改革;投入产出表;税负水平;增值税税率;行业增值率

;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采购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由构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改为可以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从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中,国家累计减少了5000多亿元增值税税收,固定资产增值税的改革明显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HTK〗(肖捷,2012)[1],但是,在服务业课征营业税和货物业课征增值税的“双轨”税收制度下,增值税纳税人从服务业外购劳务所承担的营业税税额不能抵扣,同时营业纳税人从货物业购进货物所承担的增值税也不得抵扣,因此重复征税问题仍然存在〖HTK〗(肖捷,2012)[1]。同时,对服务业按营业额的一定比率课征营业税的征收制度,对于仅服务于国内的服务来说,这种按营业额全额课征营业税的征收制度加重了其税收负担,而对于劳务输出国外的服务而言,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中也没规定劳务出口退税的规定,此类企业的劳务输出价格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这种按营业额全额课征营业税的制度不利于传统和新兴服务的健康发展。[2]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商品与服务互相融合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为了商品业和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商品和劳务同时课征增值税势在必行,为了深化我国税制改革,消除重复征税问题,上海市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安徽省、江苏省也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这表明我国以后会逐步将目前课征营业税的行业改为课征增值税。

针对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流转税制度存在重复征税的缺陷问题,现有文献绝大部分集中在“两元”税制的负面影响、完善税制和结构性减税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随着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产生了很多服务性外包业务需求,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会计、税务、研发、咨询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下,这些许多原来内置于制造企业内部的功能纷纷“外部化”,由独立企业在外部完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实体上已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但是,制造业实行增值税而服务业实行营业税的税收制度(称简为“两元”税制)导致了服务业的营业税和制造业的增值税发生冲突,出现不能抵扣、重复征税的情况,从而加重了企业整体税收负担(胡怡建,2012)[3],同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两元”税制也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影响了增值税中性效应的发挥〖HTK〗(施文泼,贾康,2011)〖HT〗[4]。在“两元”税制下,服务业购进固定资产所承担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将增加行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离,与此同时,制造业从服务业购买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这将导致生产性企业不愿意从外部购买服务,而实践证明,如果生产性服务业不从母体中独立出来的话,其又难以做大做强。随着不同产业的聚合创新,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很难按照货物和劳务进行严格区分,不同的提供服务方式及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税收差异,会影响企业服务提供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选择,既扭曲了制造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又不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HTK〗(魏陆,2011)〖HT〗[5]。货物和劳务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在生产产品时需要购进服务,在提供劳务时也需要购进货物,在“两元”税制下,由于营业税无法进行抵扣,在不能保证产品出口真正实现零税率的同时,由于服务出口承担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和营业税无法实行出口退税,也使得出口型服务贸易业务不能享受到零税率,从而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服务业推行“走出去”战略和参与国际竞争,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HTK〗(孙莉,2011)〖HT〗[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不仅能够从整体上能够降低企业的负担,达到结构性减税的目的〖HTK〗(赵丽萍,2010〖HT〗) [7],也使原来不能抵扣的营业税就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完善和规范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减少了营业税中的重复课税〖HTK〗(高培勇,2012)〖HT〗[8],通过进项税抵扣机制可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税收负担降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HTK〗(龚辉文,2010)[9]〖HT〗,此外,企业税负降低后,不仅能促进我国由投资、出口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也能解决中国税制结构不合理问题,完善我们现行税收制度〖HTK〗(高培勇,2012)[8]〖HT〗。由于营业税的边际成本估量一般都高于增值税的边际成本估量〖HTK〗(刘明、程莹、欧阳华生,2011)[10]〖HT〗,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价内税的营业税就转变为价外的增值税,在降低减少间接税的同时,也降低了计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导致所得税的增加,推进中国税制结构性的调整〖HTK〗(胡怡建,2012)[3]〖HT〗。

除了上述定性研究之外,国内少部分学者对“营改增”的税率选择、经济影响等文面进行了相关的定量分析,如胡怡建、李天祥(2011)用投入产出表模拟估算了“营业税税改”在不同税率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重点估算了“营业税税改”对第三产业各行业改征增值税后税收收入变化,并得出了税率、增值率、中间投入结构、设备抵扣比例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结论[11]。姜明耀(2011)也模拟了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营业税税改”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各行业理论税负的影响,并得出在 10%的税率下,工业税负平均降低 1.52%,服务业税负略有增加,平均上升 1.2%,并进一步提出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税率在13%以下为适 [12]。潘文轩(2012)从服务中间投入比率的角度得出,“营业税税改”普通降低了商业服务业的税负水平[13],在流转税完全向后转嫁的前提下,聂海峰、刘怡(2011)计算得出工业产生了税收转嫁,降低了税负,而服务业和免税的农业却增加了实际税负[14]。汪冲(2011)也利用社会核算矩阵建立全国静态的增值税 CGE 模型,分析得出在现有不完全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经济影响[15]。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营业税税改”并没有降低服务业的税负水平,如平新乔,梁爽,郝朝艳(2009)通过税收导致价格变化进而影响消费者效用的机制,分析出服务业企业目前缴纳的营业税如折算成增值税,其税率高于 18.2%[16],〖HTK〗(邹昱,2012)〖HT〗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江苏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后发现,增值税“扩围”若选用 13%低税率,并不利于江苏省税收收入的筹集与经济发展;而选用 17%的标准税率会带来相反的增长效果[17]。 上海、江苏、安徽省陆续公布了试点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后,营业税税制改革会对服务业的税负水平带来怎样的影响?课征营业税的服务业改为课征增值税后会有助于服务业减轻税负进而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吗?基于此,我们以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首先测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服务业税负水平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税负水平增加行业的增值税临界税率,并据此提出未来实施“营业税改征改征增值税”时服务业增值税税率的建议。

二、“营业税税改”对服务业税负变化效应模式

为计算“营业税税改”对服务业税负的变化,我们参照投入产出税收模型[18],姜明耀(2011)[12]及潘文轩(2012) [13]的研究使用如下计算模型。假定K行业为营业税试点行业,K行业的不含税营业收入为Sk,营业税税率为Tyk,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假设行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kz,购买第i种产品或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Tiz第i种外购产品或材料的不含税采购价值为Vi,那么,K行业的应纳营业税、应纳增值税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的税负变化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应纳营业税 = Sk(1+Tky)Tky (1)

应纳增值税 = SkTkz-∑〖DD(X〗i〖DD)〗TizVi(2)

将(2)式减去(1)就可得知营业税改为课征增值税的税负变化额△Tk。

Δ Tk = Sk Tkz -∑〖DD(X〗i〖DD)〗T izV i -Sk (1 + Tky )Tky (3)

将税负变化额△Tk除以本行业的营业收入Sk,得出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税负变化率(△Rkt)。

Δ Rkt = Tkz -Tky -T2ky -〖SX(〗∑〖DD(X〗i〖DD)〗TiZ Vi 〖〗Sk 〖SX)〗 (4)

为了进一步推导,我们引入增值率Gk。

Gk =〖SX(〗Sk-∑〖DD(X〗i〖DD)〗Vi〖〗Sk〖SX)〗=1-〖SX(〗∑〖DD(X〗i〖DD)〗Vi〖〗Sk〖SX)〗(5)

由于行业K外购商品或劳务产生的进项税额税率可能来自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的四档税率多的一个税率或多个税率,我们采用现行4种增值税税率的算术平均值Tzp代替∑〖DD(X〗i〖DD)〗TizVi的Tiz,同时将(5)式代入(4)式,得出税负变化率(△Rkt)的最终计算公式:

Δ Rkt = Tkz -Tky -T2ky -〖SX(〗Tzp ∑〖DD(X〗i〖DD)〗Vi 〖〗Sk 〖SX)〗 = Tkz -Tky -T2ky -Tzp (1-Gk ) (6)

我们把改革前后税负变化率分为如下两部分来分析。

第一部分是Tkz - Tky –T2ky。在现行增值税与营业税税收制度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最低增值税税率是13%,而服务业中,除了部分娱乐业外,其他服务业的营业税税率最高为5%,因此,只要本次营业税税改后的增值税税率不低于现行营业税税率,则对营业税税改行业来说Tkz - Tky –T2ky >0,这将导致服务业的税负水平有所增加,我们称之为“营业税税改方案的增税效应”。从本次试点方案来说,有形资产租赁业务的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增值税税率的17%,提高了12%,交通运输业的税率从原来的3%提高到增值税税率的11%,提高了8%,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增值税税率的6%,提高得较少,只有1%,因此,仅从本次试点的增值税税率高于原有营业税率角度来说,本次“营业税税改”或多或少地提高了服务业的税负。这是以后全面推行增值税政策时不得不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Tzp(1-Gk)。它表示的是“营业税税改”后,服务业从外购进产品与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后将导致服务业税负水平有所减少,我们称之为“进项税额的减税效应”。从计算公式可推断,“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与外购商品或劳务进项税额的增值税税率成正比,进项税额的增值税税率越大,则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金额的额度也就越大,消除重复征税问题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因而减税效应也就越大。而“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与服务业的增值率成反比,增值率越大,为进项抵扣的金额也越小,消除重复征税的效应越不明显,因而减税效应也就越小,当然,进行“营业税税改”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附加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则主要由外购资产时的增值税税率这一因素来决定。

根据《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计算了服务业中23个具体行业的增值率,结果发现,不同行业间增值率的差异较大,最高的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达到了66.96%,最低的是航空运输业,仅为24.75%,行业的增值率平均值为42.11%,因此,通过本次“营业税税改”,航空运输业、计算机服务业、仓储业等具体行业的重复征税问题将显著受益于“进项税额的减税效应”;电信服务业、城市公共交通业、管道运输业等行业则从新增进项抵扣中获得的减税收益可能并不十分明显。服务业的增值率折线图如图1所示①〖ZW(DYB,0.25〗〖HTF〗①图1中横坐标的1-23分别代表建筑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与搬运业、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和文化艺术业。〖ZW)〗。

〖PS7T1.EPS,BP#〗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 2007》、《中国统计年鉴 2008》计算而得。

图1服务业增值率

三、“营业税税改”对服务业税负变化效应

为了便于计算“营业税税改”两种效应的叠加效应,我们采用服务业的试点增值税税率来测算服务业的“营业税税改的增税效应”,其中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租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7%,建筑业、文化艺术业等其他行业的增值税税率都为6%。同时,用现行4个增值税率的简单算术平均增值税税率11.75%来测试服务业的“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23个具体服务业中,16个行业的“增税效应”小于“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减少了一定税负,税负减少最多的是仓储业,达到了7.69%,税负减少最少的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航空运输业,这两个行业的税负水平仅降低约1%,而其他7个具体行业则相反,反而增加了现有税负,税负增加较多的是有形资产租赁业和铁路运输业,分别增加了4.73%和3.72%,不过从服务业的整体税负水平来说,整体服务业的税负平均下降了2.83%,整体税负下降并不明显,各具体行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具体行业净税负变化走势图如图2所示①〖ZW(DYB,0.25〗〖HTF〗①图2中横坐标的1-23分别代表建筑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与搬运业、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和文化艺术业。〖ZW)〗。

表1 “营业税改后”服务业税负变化

(单位:%)

〖HT6SS〗〖BG(!〗〖BHDFG3.6mm,WK15,K15。2,KW〗

行业〖〗税率提高的税负增加〖〗进项抵扣的税负减少〖〗税负净变化〖BHD〗建筑业〖〗2.91〖〗-9.03〖〗-6.12〖BH〗铁路运输业〖〗7.91〖〗-4.19〖〗3.72〖BH〗道路运输业〖〗7.91〖〗-6.25〖〗1.66〖BH〗城市公共运输业〖〗7.91〖〗-5.40〖〗2.51〖BH〗水上运输业〖〗7.91〖〗-6.50〖〗1.41〖BH〗航空运输业〖〗7.91〖〗-8.84〖〗-0.93〖BH〗管道运输业〖〗7.91〖〗-5.84〖〗2.07〖BH〗装卸和搬运业〖〗7.91〖〗-6.61〖〗1.30〖BH〗仓储业〖〗0.75〖〗-8.44〖〗-7.69〖BH〗邮政业〖〗2.91〖〗-5.99〖〗-3.08〖BH〗电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业〖〗2.91〖〗-3.88〖〗-0.97〖BH〗计算机服务业〖〗0.75〖〗-7.70〖〗-6.95〖BH〗软件业〖〗0.75〖〗-7.14〖〗-6.39〖BH〗住宿业〖〗0.75〖〗-6.78〖〗-6.03〖BH〗餐饮业〖〗0.75〖〗-7.46〖〗-6.71〖BH〗租赁业〖〗11.75〖〗-7.02〖〗4.73〖BH〗商务服务业〖〗0.75〖〗-7.97〖〗-7.22〖BH〗旅游业〖〗0.75〖〗-8.03〖〗-7.28〖BH〗居民服务业〖〗0.75〖〗-5.62〖〗-4.87〖BH〗其他服务业〖〗0.75〖〗-7.14〖〗-6.39〖BH〗新闻出版业〖〗2.91〖〗-6.12〖〗-3.21〖BH〗广播电视电影及音像业〖〗2.91〖〗-7.27〖〗-4.36〖BH〗文化艺术业〖〗2.91〖〗-7.23〖〗-4.32〖BG)F〗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 2007》、《中国统计年鉴 2008》计算而得〖HT〗

〖PS7T2.EPS,BP#〗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 2007》、《中国统计年鉴 2008》计算而得

图2服务业税负净效应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了“营业税税改”后服务业的税负水平,研究发现:影响服务业税负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增值税税率和行业增值率,由于服务业采用的增值税税率和服务业增值率的差异,这就导致服务业税负水平变动较大,其中,仓储、旅游业等行业的税负有明显下降,税负最高下降了7.69%,而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等行业的税负很可能会加重,可能增加的最大幅度达到4.73%。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属于间接流转税范畴,其在最终消费环节都是以价内税形式转嫁给消费者,税负的变化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可见,经营税改为增值税后税负的增加将制约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最终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这不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此外,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增值率也将不断提高,前面研究已知,行业增值率与税负效应成反向作用,也就意味着随着行业增值率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很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因此,无论是从降低税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角度,还是从居民福利角度,未来制定具体营业税税改政策时,营业税改革应该至少不增加有形资产租赁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现有税负水平。

采用(6)式、算术平均增值税税率和行业增值率来测算不增加有形资产租赁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现有税负水平的增值税税率临界值,Tzlz、Tzly、Ttlysz、Ttlysy、Tdlysz、Tdlysy、Tcsggysz、Tcsggysy、Tssysz、Tssysy、Tgdysz、Tgdysy、Tzxybyz、Tzxybyy、Tzp、Gzl、Gtlys、Gdlys、Gcsggys、Gssys、Ggdys、Gzxyby分别表示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与搬运业的增值税税率、营业税税率、平均增值税率和行业增值率,不增加现有税负水平的增值税税率临界值的测算公式见(7)式、(8)式、(9)式、(10)式、(11)式、(12)式、(13)式和(14)式。

Tzlz -Tzly -T2zly -Tzp (1-Gzl )≤0 (7)

Ttlysz -Ttlysy -T2tlysy -Tzp (1-Gjt )≤0 (8)

Tdlysz -Tdlysy -T2dlysy -Tzp (1-Gjt )≤0(9)

Tcsggysz -Tcsggysy -T2csggysy -Tzp (1-Gjt )≤0(10)

Tssysz -Tssysy -T2ssysy -Tzp (1-Gjt )≤0 (11)

Tgdysz -Tgdysy -T2gdysy -Tzp (1-Gjt )≤0(12)

Tzsybyyz -Tzxybyyy -T2zxybyyy -Tzp (1-Gjt )≤0(13)

Tzp=〖SX(〗Tzlz+Tlysz+Tdlysz+Tcsggysz+Tssysz+Tgdysz+Tzxybyyz+17%+13%+6%〖〗n+3〖SX)〗 (14)

将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与搬运业等行业的现行营业税和各自的增值率代入上述(7)-(14)式并加以调整后,得出不增加本行业税负的增值税税率(TK)向量方程(15)式。

A×Tk = b(15)

其中,A、Tk、b的值为:

A=〖JB((〗〖HL(7〗9.4029〖〗-0.5971〖〗-0.5971〖〗-0.5971〖〗-0.5971〖〗-0.5971〖〗-0.5971-0.357〖〗9.643〖〗-0.357〖〗-0.357〖〗-0.357〖〗-0.357〖〗-0.357-0.5317〖〗-0.5317〖〗9.4683〖〗-0.5317〖〗-0.5317〖〗-0.5317〖〗-0.5317-0.4597〖〗-0.4597〖〗-0.4597〖〗9.5407〖〗-0.4597〖〗-0.4597〖〗-0.4597-0.553〖〗-0.553〖〗-0.553〖〗-0.553〖〗9.447〖〗-0.553〖〗-0.553-0.4967〖〗-0.4967〖〗-0.4967〖〗-0.4967〖〗-0.4967〖〗9.5033〖〗-0.4967-0.5623〖〗-0.5623〖〗-0.5623〖〗-0.5623〖〗-0.5623〖〗-0.5623〖〗9.4377〖HL)〗〖JB))〗

Tk=〖JB((〗TzlTtlysTdlysTcsggysTssysTgdysTzxyby〖JB))〗,b=〖JB((〗0.6899560.419520.4824120.4564920.490080.4698120.493428〖JB))〗

测算出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与搬运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临界值见表2所示。

表2〖JZ(〗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负增加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临界值

单位:%)

〖HT6SS〗〖BG(!〗〖BHDFG1*2,WK30,KW〗

行业〖〗增值税税率临界值〖BHD〗有形资产租赁业〖〗10.34〖BH〗铁路运输业〖〗6.25〖BH〗道路运输业〖〗7.89〖BH〗城市公共运输业〖〗7.21〖BH〗水上运输业〖〗10.23〖BH〗管道运输业〖〗7.56〖BH〗装卸和搬运业〖〗8.18〖BG)F〗〖HT〗

综上所述,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很可能增加有形资产租赁业、铁路运输等运输业的税负水平,上述行业增值税税率的临界值最大为10.34%,也就是说,有形租赁资产的试行增值税税率17%有点过高了,同时,交通运输业的试行增值税税率11%也比城市公共运输业临界增值税税率7.21%高了近4%,企业增加的税负无疑会转嫁给最终消费者,税负水平的增加不仅不利于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即有碍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战备方向。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制定营业税税改的税务政策时,有形资产租赁业的增值税税率应该在10%或以下,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率应该在7%或以下税率,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这些行业的流转税负,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

〖CD50mm〗

参考文献:

[1] 肖捷.加快将增值税全面引入服务业 [N].北京:中国经济导报,2012-03-31.

[2]马海涛,李升.中国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6):94.

[3]胡怡建.关于“适应经济转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4):5-8.

[4]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J].财贸经济,2010(11):46-51.

[5]魏陆.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1(7):139-143.

[6]孙莉. 改革营业税制度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负担[J].财政研究,20011(8):47-49.

[7]赵丽萍.关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J].税务研究,2010(11):24-36.

[8]定军.中国社科院高培勇:增值税扩围是结构性减税重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1-05.

[9]龚辉文.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税务研究[J].2010(5):21-24.

[10]刘明,程莹.欧阳华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国的政策性见解[J].现代财经,2011(4):13-16.

[11]胡怡建,李天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模拟估算[J].财政研究,2011(9):18-22.

[12]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11-16.

[13]潘文轩.增值税扩围改革有助于减轻服务业税负吗?———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2):51-54.

[14] 聂海峰,刘怡.增值税和营业税行业税负差异研究[J].税务研究,2011(10):7-13.

[15]汪冲.增值税“扩围”、单一税率改进与效率得益[J].税务与经济,2011(3):34-36.

[16]平新乔,梁爽,郝朝艳.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福利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9(9):66-80.

[17]邹昱.增值税“扩围”对江苏省税收收入及经济的影响[J].地方财政研究,2012(9):16-20.

[18]付红妍,吕光明,满向昱.国民经济统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The Effects of the Business Tax Reform on Services Industries’ Tax Burden

- Analysis based on inputoutput table data

〖WTBZ〗

HE Taiming1, WANG Huaiming2,HUANG Zhongsheng1

(1.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5,China)

The pilot program for the collection of VAT instead of Business Tax is issued on Nov.16,2011,marked the bebing of the Business Tax reform in china. This paner analyzes and computes the turnover tax burden of services industries imposed value added tax,we find that the rate of value added tax and the growth of value added is the key factors determing the scale of the scale of tax burden, tax burden of he experimental industries differ a lot because of the diferent of he rate of value added tax and the growth of value added,the industries,such as storag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enjoy tax buredn reductiongs,while some industries sufferres tax burrden increase such as rental indrusry and rail transport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fair tax burden between industries,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business tax reform on experimental industries,and promote sustainabl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ntal industry and rail transport industry,we hope the VAT rate of rental industry and rail transport industry should be 10% and % or les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usiness tax reform;inputoutput tauble;tax burden level;VAT rate;industry increment rate

责任编辑:萧敏娜

收稿日期:2013-04-24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优势学科项目(2900200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太明(1972-),男,湖南永州人,南京审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及实践研究;王怀明(1963-),男,江苏姜堰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及公司治理研究;黄中生(1970-),男,湖北恩施人,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作者:何太明,王怀明,黄中生

第4篇: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朝鲜核危机中,中国被动地卷入其中,难以独善其身。中朝之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和政治联系。朝核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外交利益和战略缓冲空间。如果朝核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一旦发展到武装对抗的地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波及。

对于朝鲜核问题一直闹得风生水起,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它并非起于今日,对朝鲜核问题争端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通过其卫星得到的可靠资料怀疑朝鲜研发核武器,发表声明要对朝鲜的核实行控制及检查。朝鲜方面则是对外宣称无意也无能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部署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危。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根据国际原子能源机构的资料记录,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核技术的研究。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今日已经是从朝鲜是否开发核武器演化到国际在处理核问题上积累起来的矛盾的大爆炸。

就我的观点,现阶段对于我国来说,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所希望的,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争取和平发展的环境,对周边实行和睦 安邻政策。这个大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区域性大国来说,周边存在着不可控制的因素或者具有威胁性的国家都是不可容忍的。朝鲜是我们的邻邦,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所以在经济等方面我国对其实行了援助政策。但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我国是反对的,因为这将是加剧南北朝鲜的对立,甚至有可能危及我国东北边境。因此我国支持朝鲜和平发展核能,但是坚决反对它发展核武器。

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军事安全和政治外交两个方面。 第一,朝鲜的核危机对军事安全的影响

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中国,能打美日,就更能打到北京,在这一点上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只要朝鲜有核武器,就是对中国的威胁,是实际性的威胁,中国就必须要严加防范。

假设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会改变东北亚太安全趋势。中国将会失去400千米安全纵深,美、日联盟的军事力量就会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腹地。如今,中国不但需要在整个鸭绿江沿线重新布放大量精锐部队军,而且随着每次美军演习,对中国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如果美军在朝鲜北方建立军事基地,中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失去了防御纵深以后,的空袭的预警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就倒退回到20世纪70年代中苏对抗的时代。在中国北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统一台湾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亚洲成了核武器国家最密集地区,中国僵尸最大的受害者,朝鲜拥有核武器,这意味着韩国和日本将会面临朝鲜的核危险,而不得不进一步思考本国的核力量对策,从这两个国的条件和技术来看发展核武器能力远超过朝鲜。一旦它们从无核过变成有核国,那么亚洲就成了世界上拥有核最密集的地区。如果发展到这一步,那么受害者首先是我们中国。

第二,朝鲜的核危机对政治外交的影响

多年来,中国一直劝说朝鲜调整内外政策,推行内部改革,对外缓和紧张关系,以利于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中国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朝鲜多次反复无常时主张采取冷静克制的政策。但在2009年初朝鲜发射远程导弹之后,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制造紧张局势的行为,朝鲜竟然要求联合国向它道歉认错。中国是联合国这项决议的参加者,这就意味着朝鲜也把中国列为它的对立面。在中国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之后,朝鲜对中国的态度也不言而喻。可见,此时正是中国朝核外交瓶颈阶段,步步须小心谨慎,沉着应对。

来自朝鲜的利用动机。朝鲜在面对国家存亡与否,面对美国等的包括核打击在内的外部打击时,可以通过对中国动用核武器,迫使中国对美国等国家进行核反击以遏制美国等国。

来自美国和日本有可能的“离间计”。朝鲜拥有核武,最受威胁的当属日本,其次为美国。现在美国和日本却在朝鲜问题上耍滑头,利用核危机设“局”,以政治激将法让中国冲在前面处置朝鲜。若中国不同意制裁朝鲜,则鼓动全世界舆论攻击讨伐之,若中国同意由其发起的全面封锁制裁,则正中美国和日本离间中朝关系的下怀。 朝鲜核危机真正危险的地方,也许不在朝鲜半岛,而在一些国家阴暗的动机里。目前核危机还没有到最后时刻,但日本和印度趁火打劫的意图已显露无遗。日本又想像第一次朝鲜战争一样坐收渔利,利用朝鲜核武装的借口,修改和平宪法,加速大型武器装备购买和研发、出口,为下一步对付中国做准备;美国也有意附和日本主张,准备对日本重新武装进行更大幅度的松绑。印度则从第二次核危机前就在其非法占领的中国藏南地区制造事端,总统视察,修建战备设施,直到突然大幅增兵六万陆军,部署重型远程进攻型战机,并将从以色列接回的费尔康预警机也摆上,同时宣称在和中国谈判边界问题上“决不妥协”。

以我之见及应对方案,总结上述,中国必须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和稳定。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获得了50年的和平。在处理朝鲜问题时,我们同样应采取一贯的积极防御战略。和50年前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拥有了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因此,只要中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把财力物力转化为战斗力,就完全有可能恢复朝鲜半岛的军事平衡。

在目前情况下,需要采取威慑和战备两方面的措施。加强战备谋求恢复军事平衡是保证中长期和平的根本手段。虽然于朝鲜半岛军力对比失衡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一旦面临突发事件,已经采取的积极的威慑与战备行动都会增加中国的应对选项和主动权。以往中国曾经通过运用联苏抗美和联美抗苏的战略赢得了和平与发展的空间,苏联解体10多年后,曾经把中、美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安全利益早已不复存在,中国应该进入一个以实力求和平的新时代。

中国应为朝核问题及朝鲜半岛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并做好应对的准备。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统一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一种客观趋势,中国缺乏限制这一进程的理由。半岛统一的客观性使得中国只能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的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统一的朝鲜半岛国家建立长期和平友好稳定的双边关系。鉴于此,中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危机处理方案,既要为应对可能的半岛形势突变做准备,同时也必须为应对突变导致的统一做准备。前者是如何维护半岛现有格局,维护中国在半岛的政治遗产和安全利益问题;后者则是如何维护和扩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利益,防止外来大国借半岛统一国家或者半岛统一国家本身威胁中国安全的问题。显然,解决前一个问题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解决后一个问题则是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预先讨论确定长远方案,即首先明确朝鲜半岛统一后中国面临的安全态势,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安全目标以及实现利益和目标的战略筹划。在确立长远方案后,再明确应对半岛形势突变的现实处理原则。

最后,要指出的是由于南北实力过于悬殊,半岛形势突变的开始和走向统一的结果之间可能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迅速转换。历史证明,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时间压力是对各国政府和战略家们反应能力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虑中国应对朝鲜半岛统一的长远方案并不是为时过早,相反,它与现实方案密切相连。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朝鲜半岛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使我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5篇:三星公司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市场调查方案

三星文化对中国发展

市场调查方案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A1003班

姓名:罗红

学号:1001041903

43一、 前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韩国的一些大企业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韩国企业的成功与它们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韩国优秀企业代表——三星公司(SAMSUNG,以下简称“三星”)更以惊人的速度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起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三星文化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力求创新等特点。在同属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三星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而三星公司作为后来者,赶超行业领先者的辉煌经历,可以说是中国许多企业所梦寐以求的。韩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员,几千年来的东方文化对其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其企业管理思想也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它们特有的企业文化。三星公司发展奇迹的一部分不得不归功于它特有的企业文化。

二、 调查目的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的过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中国的企业中,韩国与中国同

属东亚,两国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性。例如,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融化是两国企业经营者的共同思想意识,所以两国企业都具有集权、仁爱提倡吃苦耐劳、服从家长专制的特点。在两个国家的文化相似性的基础上,分析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差异对管理方式的影响。调查通过对三星企业文化对其在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分析,来探讨对中国企业文化有益的启示。

三、 调查对象:社会大众

四、 调查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等方法对三星公司企业文化对其在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述,理论与实际结合

(一) 搜集国内一些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参

(二) 在相关网站查阅资料

(三) 采用文献研究法,是分析三星企业文化对其在中国

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市场环境

三星在中国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采用市场导向定价、质量定价、声望定价等定价策略,同时与相应的营销策略相匹配,在中国中高端市场上占下了一席之地。相对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产品与价格双管齐下的战略,三星越过价格战的

沼泽,用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来与对手比拼,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六、市场竞争

另一家调研机构IDC数据则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三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品牌。除手机外,作为三星智能终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平板 电脑近来亦是动作频频。此前已亮相的平板电脑GALAXY Tab 10.1(P7510)日前正式在国内销售,被称为苹果iPad 2最有力的竞品。GALAXY S系列对阵iPhone系列,GALAXY Tab系列对阵iPad系列,在“后乔布斯”时代,三星已然成为智能终端领域苹果最大的对手。

七、调查内容

1.相关概念综述

1.1企业文化

1.2传统文化

1.3儒家文化

1.4跨文化管理

2.三星公司企业文化

2.1三星创立企业文化的背景

2.1.1韩国社会文化与民族个性

2.1.2韩国企业经验与文化特质

2.2三星企业文化简介

2.2.1三星企业形象及文化特质

2.2.2三星精神

2.2.3三星价值观

2.2.4三星道德规范

2.2.5三星的跨文化管理

3.三星公司企业文化对其在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

3.1三星公司在中国发展现状

3.1.1三星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3.1.2经营管理现状

3.1.3市场营销现状

3.1.4投资现状

3.1.5企业品牌形象现状

3.2三星公司中国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

3.2.1人才第一,以人为本

3.2.2伦理经营,道德为本

3.2.3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

3.2.4文化融合

3.3三星企业文化对其在中国发展的作用

3.3.1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在人力

3.3.2在经营投资方面的作用

3.3.3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作用

3.3.4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作用

4.三星企业文化建设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启示

4.2在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上的启示

4.3在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启示

第6篇:对外国侵略中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业

对外国侵略中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的看法

鸦片战争(1839~1860)

鸦片战争一般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期,中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

18世纪以来,在英国很多人习惯喝茶,不得不从中国买大量的茶叶,而英国商人却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这银元超过了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很多商品的金额的和。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贸易只在广东省进行,有限的市场和能出口的商品数量的界限,在贸易上英国有了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牟取暴利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鸦片在中国很受了欢迎,英国政府通过征收进出口税,都获得了巨额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下达了‘鸦片禁止令’,派林则徐到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之后,用武力销毁了英国人具有的鸦片。对抗中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有了5亿以上的国民,但是不能抗衡英国具有的发达的武器,结果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派人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让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等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56年,中国和英国之间还发生了的二次鸦片战争。这时候,英国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与法国联手进攻了中国。通过这次战争,英法联合军从广州攻击到天津,中国终于被逼进困境,又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时,中国在天津试图攻击联合军,但是联合军又借这件事之机,再一次进攻了中国,占领到北京。中国与联合军签订了《北京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原来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状态,原来封建社会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社会。虽然,当时有了很多中国国民的牺牲和让人伤心的结。但是,从未来的中国来看,通过这件事,叫醒了很多知识阶层。这件事还当成了以后发生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的动机。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的时候带着过去失败的痕迹,但是这些运动让中国的势力逐渐强大。结果,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岛。从此到现在,中国不断地成长。现在,中国让世界瞩目。各国的新闻和广播等都关注现在的中国。而且,2008年和2010年,各在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从这么伟大的结果来看,我,来自韩国的女生觉得,鸦片战争起了成立现在的中国的很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痛苦。

第7篇: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文化。一般认为它于两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被中国社会所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佛教中的“空”的思想与中国本土道儒的“道”“天”思想非常接近。佛教自传入我国以来,就对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只会,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至于宋明理学,在“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明心见性”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佛学在中国近代哲学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开端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然正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清代学术概论》)。比如康有为、梁启超本人以及谭嗣同等。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来“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

二 佛教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佛教为史学增加了新的记录和研究对象,丰富了史书的题材,同时史学材料也深受佛教观念的影响。史书中吸收了佛教传说的故事,也出现了佛教论著、注疏、佛教经录、佛教史传等史书形式。比如:汉末三国时牟融《理惑论》、刘宋时陆澄撰《法论》、萧梁时宝唱撰《续法论》等。自东晋道安注疏佛经22卷后,注疏经论日益成风。出现了合本子注的形式。此外,汉译佛典的钞略编目、佛经目录的考订、佛教史传的编撰,一时也蔚然成风。如慧远《大智度论钞》、慧皎《高僧传》、僧佑《出三藏记集》、杨玄之《洛阳伽蓝记》、魏收《魏书•释老志》等。

三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首先,佛教经典有很多就是典雅的文学作品。随着佛典的翻译和流传。僧侣与文人名士交往的增多,寺院讲经说法的普及,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各方面起着广泛的作用。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文学的各国领域,无论是诗歌、散文,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小说、戏曲,都可看到与先秦、两汉经学的不同面貌,这就是受佛教经典的文体和佛教理论的各种观念以及佛教宣传方法直接的感染和影响。

其次,佛教还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使中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大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主要增添两种成分,一是佛教提倡就人生、世界而观苦、空、无常、无我,主张四迁流相,对自然人事多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得到契悟;二是中国文学原来很少对超时空、超现实有想象力,偏重于写实,显得简单拘谨,但佛教则不同。如《维摩诘经》描述维摩居士身居丈室,而有神通变化,与文殊师利等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思想,批判一般佛弟子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境界;认为“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又把“无言无说”、“无有文字语言”,排除一切是非善恶等差别境界,作为不二法门的极致。同时,由于佛经的传译受到了冲击和渗透,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倾向。在形式方面,佛教对于诗歌和俗文学等发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等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三国吴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等书里讲凡间的业报,把形形色色的故事嫁接在一起的例子可资佐证。《黄梁梦》和《南柯太守传》等脍灸人口的名篇,其原型也远植于佛经中的“幻梦”和“魂游”一类故事,后来又进一步演化为蒲松龄著《聊斋志异》里的若干篇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更是以唐僧西游取经为主题。再从佛教对我国文体变化来看,可从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各种变文、俗讲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的渊源所自。此外,历代禅师们的开示和法语的记录所产生的朴素、活泼、自由的“语录体”,后来也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各种语录。

四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中国绘画,在佛教尚未传入前,已具独特风格,后受佛教影响发生重大变化。东吴画家曹不兴,接受西域佛画艺术影响,所画佛教人物传神逼真,被称为中国佛像画的“始祖”。 佛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更主要的是创作思想上有突破。王维将参禅领悟的意境引入诗画,他的画以气韵为主,变钩研之法为水墨渲染,表现了高远淡泊的“南宗”画风。禅宗精神影响绘画,使山水画脱离死板风格志向与大自然结合。唐宋以至明清画坛,大凡有大作、有名气、无不深得佛教思想熏陶,表现在作品上往往深远宁静,大有反净其意、超然物外意境。禅宗兴旺时,绘画道盛,禅宗衰退时画坛冷落。也算是中国画史上一个特殊现象。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一般佛寺之营造,结构之精致,气派的弘伟庄严,皆仿印度原始佛教之状态,至于遍布中国大陆各地之佛塔,更足以代表佛教坚毅之精神,给人神圣而崇高的感觉。中国古代虽有雕刻,而塑像及铸像,却始于佛教之输入,唐朝名工之塑像,以及用木或石所雕刻之佛像,实是划时代之艺术创作。如洛阳龙门与大同云岗之石佛、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绘画、建筑和雕塑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五 佛教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首先,一些佛教作品本身就是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如古代用来解释佛经音义的《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等。中国古代的《一切经音义》有两部,均成书于唐代。一部是初唐僧人玄应所撰,又称《玄应音义》,共25 卷,解释佛经音义,详注反切。另一部为中唐僧人慧琳所撰,又称《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100卷,博引古代韵书、字书以解释佛经的音

义,并录玄应、慧苑各家音义编纂而成。辽朝也是一个十分崇尚佛教的政权,辽僧人希麟在慧琳《一切经音义》的基础上撰成《续一切经音义》,共10 卷,可补《慧琳音义》所未备。这些作品对研究中国古音、词的古义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慧琳音义》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尤为突出,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十分重视,已出版研究专著数部。

其次,佛教对中国的音韵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佛教的传入,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语言学的交流。从汉末开始,梵学传入中土,开阔了中国音韵学的视野,反切的广泛使用、四声的发现、等韵学建立,都多少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反切是中国古代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清初编纂的著名字典《康熙字典》就采用了这种注音方法。

再次,佛教对中国的文字也有影响,如我国藏族使用的藏文,据记载是7世纪时由图弥三菩扎参照当时的印度字母创制的,共有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历史上曾用藏文翻译和编写了大量的书籍,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不但促进了藏语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祖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佛教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国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词语。佛教的专门用语很多,有一些已进入全民的语言里,如佛、禅、寺、庵、塔、菩萨、罗汉、三藏、居士、法名、受戒、沙门、沙弥、行者、方丈、主持、禅杖、衣钵、施主、化缘、忏悔、地狱、阎罗、涅、刹那、僧多粥少、大吹法螺、大慈大悲、菩萨心肠、清规戒律、丈六金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还有些佛教用语,受了汉语的影响,人们已经不能再意识到它们的来源,如梦幻泡影,原是佛教名词,见于《金刚经》的记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指的是梦境、幻觉、水泡和影子,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就像梦中所见、幻术变化、水中泡沫、镜子影像那样虚而不实,后来比喻虚空不实的东西或不能实现的妄想。源于佛教的常用典故也很多,如三千世界、天龙八部、千手千眼、天女散花、天花乱坠、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极乐世界、拈花微笑、泥牛入海、口吸西江、借花献佛、呵祖骂佛、痴人说梦、蒸沙成饭等等。

此外,佛教还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如《高僧传》中记载僧人东来西往路线;《法显传》记载法显陆去海还路线;《水经注》关于印度境内两大河流的记载;《洛阳伽蓝记》中宋云西行路线等。佛教的传入也刺激了中国本土道教的发展,如道教受佛教影响,也开始编纂自己的典籍;道教借鉴佛教中的“佛性说”,创制了自己的“道性说”等等。佛教还给中国留下了很多世风民俗与名胜古迹,如浴佛节、盂兰盆会、腊八节等民俗节日,吃茶、食素、取名、施舍、营供、佛社、庙会等生活方式,以及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道场)等名胜古迹。佛教信仰与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比如因果报应、地域观念、菩萨信仰等。

第8篇: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印度、尼泊尔一带。根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从古至今,佛教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历史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佛教中的许多思想在我国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一、否定宿命论

佛教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是如此。坏的命运可以凭借着多做善事、进行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的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自身道德和行为上的修行加以改造。同样地,好的命运如果不加以维护,也会失却堕落。在鲁迅的作品《祝福》中,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却是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的人物。她进行过自发的抗争。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是因为她希望土地庙的门槛能代替她遭受万人践踏,在来世改变自己现在的处境以获得的幸福。

二、顺其自然的思想

人生皆苦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相信地狱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苦的,在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修行提高自身的修养获得来生的幸福。但对于当下的苦难,则应当顺其自然。出家是看破红尘的话,那么涅槃则是最终的解脱。许地山《命命鸟》中的敏明和加陵通过涅槃以及生死轮回,最终实现了摆脱人生苦痛的愿望和理想。在佛教中,涅槃意味着生死相续,是佛教徒力求达到的一种不死不灭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更是有着凤凰涅槃的典故,意思是指历经艰险而后浴火重生。

三、丰富多样的佛教意象

佛经中涉及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形象,它们随着佛经的翻译而进人了中国文学的画廊,如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就是来源佛经之中的神猴形象。佛经文学中的植物形象,也在佛教文化的东传过程中,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其中最典型的是莲花意象。周敦颐《爱莲说》中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然被认为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第9篇: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导语;了解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调查方式为通过查阅文献,报刊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分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现在意义。以及调查研究之后的心得体会。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明。通过查阅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古典哲学。在《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明代王阳明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一本提到儒教的书《儒家道德》,1641年在伦敦出版。

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彻底地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火箭也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漆器,中国冶铁和穿井技术都是世界最先出现的。 中餐、中医也世界独具特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动情地写道:“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和发现,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或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或韧性铸铁犁铧,或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或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居世界第一。”李约瑟著的长达2000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与影响。 3.文化方面(狭义的)。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中国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领先。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曾感慨地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举世闻名的中华武术,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体育项目。千百年来,中华武术对世界武坛尤其是亚洲武坛有过重大影响。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中国琴棋书画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136种,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英国的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亚洲国小龙的发展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6.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时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现代外交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幅员辽阔,中古时代经济文化一直世界领先,为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跨越国界疆域时间等的限制,对不同国家的社会进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现代意义的探究主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怀人本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主导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却具有深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尽管中国古代礼仪中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祭祀等仪式,但神学始终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更关注人,更关心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需要。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如《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孝经》中则借孔子的名义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宋人邢 解释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贵也。”

在《礼记·礼运》篇中,人们又进一步对人之所以异于万物的道理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如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礼记》也出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很在程度上来说是关注人生的文化,而这在世界文化体系中都是十分珍贵的。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讨论,也都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二)道德的教化

在现代社会,很多中国人是不信教的,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所有社会问题,都由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引起。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能真的不是很大,但事实上,中国的道德信仰系统却十分完备。

这一种道德信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的这种道德教化,不是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而是一种去伪存真的,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诗经》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周官》提出“以公来私民其允怀”,都提倡注重整体精神,都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重视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三)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

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

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

另外,《尚书》中关于尧舜禹执政理念的记载就有“协和万邦”、“咸和万民”的名言,这表明,在国家尚未形成的时候,先民就已经把和谐作为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史伯的“和实生物”,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尚同”,“非攻”,老了的“知和曰常”,都以“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

三 继承与更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根和灵魂。

当然,另一方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来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继承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

总的来说,单说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再来谈取舍的问题。

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尤其要有自己的主见,一件事,首先要走进它,了解它,才能来评价它,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更不能随大流。

比如说说到传统文化的取舍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本身都不了解,只是完全听信别人的“经验”,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适合我们的文化。而只有在学习中,我们才能既做到继承,又能尝试创新。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在大学中应该多开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大学生,则应该多看原籍,多自己独自思考

上一篇:公司小品剧本搞笑大全下一篇:消防验收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