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形势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内形势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现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由此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思路。

第一篇:国内形势论文

关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回落,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等都采取了超常规的刺激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随着政策边际效用的减弱以及各国政策出现调整和分化,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

1. 美国经济持续疲软。2011年一、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大幅低于2010年四季度3.1%的水平;失业率仍在9%以上居高不下。当年9月美国NAHB(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房价指数跌至14,连续6个月处于13—16的低位水平,高失业率和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使得消费难有起色。在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同时,当年9月CPI年率上升3.9%,创三年以来新高,滞涨势头初显,也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

2. 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经济2011年二季度环比增速放缓至0.2%,大大低于一季度的0.8%和此前市场预期,不仅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低迷,连一直表现强劲的德国、法国也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

3. 日本经济继续下滑。日本2011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3%,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尽管随着震后重建与供应链恢复,制造业生产有所恢复,但完全恢复尚需时日,2011年9月日本制造业PMI仍低于50。

4.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通胀压力持续高企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受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为应对高通胀,新兴市场国家一度收紧货币政策,在持续加息等紧缩政策影响下,加上外需减缓,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

(二)国际金融环境动荡加剧,欧美债务问题风险积聚,金融体系脆弱性激增

中东北非乱局对国际油价产生压力,但决定性因素在OPEC核心国家,随着利比亚战争局势日趋明朗,OPEC核心国家局势大乱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因此油价虽有上涨压力,但短期内很难大幅飙升。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对全球产业链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且这种负面冲击在2011年第二季度逐渐显现,但在第三季度有所缓解。现在对国际金融市场威胁最大、风险积聚最突出的是欧美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冲击金融市场。

1. 欧洲债务危机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1)债务危机已由最初的流动性危机演变为当前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目前二级市场上希腊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10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20%,债务可持续性存在严重问题。从长远来看,希腊债务违约无非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是有序违约还是无序违约的问题。(2)危机迅速向其他国家蔓延,由边缘国家向欧洲核心国家溢出。除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外,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形势也非常严峻,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到6%左右。此外,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盟的结构性缺陷,欧元区被推到崩溃的边缘。(3)危机向金融体系扩散,欧洲银行业已处在危险关头。欧洲银行持有大量主权债,随着形势的急剧恶化,欧洲银行面临两大突出风险——资本严重不足和流动性枯竭。欧洲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主权债缺口已超过净资产。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表明,一旦发生主权债违约,80%的欧洲银行都将出现偿付能力不足,这无疑将引发另一场系统性风险。目前,欧洲诸多银行信用评级也遭下调(包括法国兴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瑞银集团等知名机构),市场融资能力剧降。

2. 美国债务问题成为威胁国际金融稳定的另一个风险因子。(1)美国债务问题已十分严峻。过去10年,美国债务占GDP比重直冲90%,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升至10%,是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2)美国债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8月,美国两党提高债务上限达成的协议并无实质内容,标准普尔据此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3)美国有可能伴随债务问题陷入“滞涨”。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已是事实,较高的失业率又将加大财政支出的压力,加之面临国内政治障碍,美国中期内很难在财政政策上找到解决债务问题的答案。以美国目前的债务结构,利率上升1个点,每年融资成本增加1万亿。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极为有限,美国有可能伴随着债务问题陷入“滞涨”。(4)美国债务问题极易触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人,庞大债务问题久拖不决,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全球市场信心都构成直接影响。在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弥漫的环境下,极易触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2011年8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仅两周内原油、工业金属等都出现10%左右不等的跌幅,唯有黄金大幅上涨8%;与此同时各国股市出现大跌,8月8日周一隔夜美股大幅下挫,6.7%的单日跌幅在美国2000年以来跌幅榜中排名第6位,而前5次都发生在2008年9月底到12月初。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给国内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一是随着全球增长放缓和发达国家形势恶化,我国的外需将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国际流动性依然充裕,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存在;三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更加不确定,增加了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干扰和冲击。

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一)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是三大需求平衡增长。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进出口总额增长24.6%,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二是工业、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农业形势较好,夏粮总产1.26亿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为当前稳定物价、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产值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四是楼市有所降温。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增速继续回落。五是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8%和13.6%。

(二)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外,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存在不利因素。从先行指标看,2011年8月PMI一度降至50%以下,并创下30个月来的新低,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从内需看,汽车等消费热点出现退潮。从出口贸易看,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对国内的影响不可低估。2011年以来,出口增速基本呈逐月回落态势。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出现困难。(1)成本上升,亏损增多。2011年1—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平均同比上涨10.4%,比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高3.4个百分点。上游价格上涨使中下游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利润受到明显挤压。(2)企业“三角债”抬头,突出表现在上游企业、大中型企业应付多、应收少,中下游企业、小微企业应收多、应付少,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上升。(3)去库存压力明显增大。由于前期通胀预期增加,企业主动增加库存,存货大幅增长。近半年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陆续回落,纺织、橡胶制品、石油加工、火力发电等行业开始走上艰难的去库存化道路。三是跨境资本流动仍需密切关注。2011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3502亿美元,而同期累计贸易顺差45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FDI)608.9亿美元。进入三季度,外汇储备增量逐月降低,9月份外汇储备减少608亿美元,是16个月来首次出现单月下降,短期内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上升。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作者:高民

第二篇:新形势下国内英语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英语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电视英语媒体

早在1 986年,上海电视台就开设了《英语新闻》节目,这是国内最早开播的电视英语节目,之后,武汉电视台也开设了英语频道,到2000年,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开设了英语新闻节目。央视九套在2000年也正式开播英语节目,我国传统媒体英语节目开播已经形成一种趋势,2010年,英语国际频道重新更名改版,主播英语新闻,国际新闻所占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及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英语媒体不断增加,英語新闻节目及英语新闻频道大量出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纸质英语媒体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纸质英语媒体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家英文周报及英语日报。另外,还有很多对外传播性质的英语杂志和报利,我们所知道的《学英语》及《疯狂英语》等刊物在人们学英语及传播英语文化、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英语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现在出现了很多网络英语媒体,有些媒体是专门对外宣传的中央级精神的英语网站,这些网站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英语媒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性的英语网站建立起来,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英语媒体的不断发展,目前,这些网络英语媒体已经形成我国英语对外传播的重要体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经济交流活动,也开始建立自己的英文版网站,这些政府性质的英语网站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并且现在各种英语学习网站发展态势良好,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电脑客户端等手段,蓬勃发展起来,网络英语媒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英语媒体的需求度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英语媒体能够打破格局,实现新的发展。但目前,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国际传播格局的限制。受众接受一个媒体,按受媒体的服务,首先是要对该媒体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信任。而我国英语媒体在这方面不占有优势。我们知道西方英语媒体建立的时间长,发展的质量高,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在语言方面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时间短,服务也不是很完善,很难打破国际传播格局的限制。世界格局形成的固化局面,对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是一定的限制,我国英语媒体想要进入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我国英语媒体受众错位。我国英语媒体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语言传播,使世界能够了解真实的中国,受众定位应该是海外受众,或者是中国的外国受众。但因为发展的限制,我国英语媒体的受众存在错位问题。我国英语媒体的受众多是本国公民,英语媒体成为中国入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这种受众错位的情况,影响到我国英语媒体的传播效果,也影响到其使命的实现。

第三,我国英语媒体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与国外英语媒体相比,我国英语媒体存在着传播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国外英语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其传播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具有一定的问题,其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处理传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就会感到我国英语媒体较为单一刻板,这不利于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虽然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英语媒体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既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同时也面临着国外英语媒体的挑战。

三、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

新形势下,我国英语媒体面临着舆论环境不断改善,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坚持发挥自己的宣传作用,并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重视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英语媒体要多做一些深度报道,独家报道,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国内英语新闻传媒组织,不仅要关注特定客户群体,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同时还需要能够积极拓展客户群,能给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英语新闻服务。我国英语新闻媒体要能够多关注国际社会,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性新闻事件的报道量,积极发展海外受众,能够向世界展示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积极改变国际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具有中国视角的新闻信息。

(二)不断强化网络化发展

在新形势下,国内英语媒体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是其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网站多是以中文网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官方中文网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语网络的发展是受到一些条件制约的。国内英语媒体实现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是必然选择。

网络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并且相关内容是可以复制的,英语媒体借助于网络实现发展,是能够受到受众欢迎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新闻,能够有效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对于受众而言,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英语讯息,因此,英语媒体必然要能够实现网络化发展。

(三)实现新旧媒体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英语媒体机构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创新,现在很多英语媒体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比如,央视英语频道就在新浪微博中开设了新浪微博,进行英语信息传播。不仅如此,央视英语频道还在央视官方网站上进行节目的同步直播,有效地拓展了自己的受众群。借助于央视电脑客户端及手机客户端,受众就能够观看到英语新闻节目内容,并且相关内容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有文字、视频及图片等,吸引力很强。新形势下,国内英语媒体机构实现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加强媒体间网络协作化发展

我国英语媒体在新形势下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发展,英语新闻种类不断增加,新闻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的运行模式被打破了,并且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协作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不同的英语媒体之间的协作在网络化环境下不断增强,在英语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实现协作,不同媒体的协作能够有效满足受众的不同讯息需求。

中外英语媒体之间也开始了沟通联系,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占有量不足,但其主要传播的是中国相关讯息,讯息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就为中外英语媒体之间开展合作提供了支持。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外英语媒体协作更为便利,这在客观上也促进媒体之间进行合作发展。

(五)关注市场需求

英语媒体在新形势下要实现不断的发展,必须要能够积极更新信息传播理念,能够密切关注国外受众的认知思维情况和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英语信息。英语媒体要能够关注市场需要,制定合适科学的宣传策略,不断提升英语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亲和力和说服力,这是其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国内英语媒体机构要能够客观分析受众的阅读需要,尤其是国外受众的阅读需要,能够结合形势发展,积极进行内容改版,要能够真正为受众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服務。并且相关机构要能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不断丰富版面内容,能够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更加充实的,有深度的形式。只有结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认知需求进行服务创新,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英语媒体的发展才有保障。

(六)坚持协同共进原则

国内英语媒体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同共进的原则,我们知道国内英语媒体在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其传播力度不足。要打破这种限制,国内英语媒体必须要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以协同共进原则为指导,回归到媒体本位和新闻本位上来。这样,国内英语媒体就能够形成传播合力,国内英语媒体在国际社会中所发出的声音才能更加响亮。国内英语媒体要坚持协同共进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范围内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才能强化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其持续长远发展才有保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向全球呈现真实的,有魅力的中国已经成为国内英语媒体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内英语媒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在国际上的宣传力量不是很强,如何提升自身的宣传力度就成为国内英语媒体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受众范围,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要实现这种转变,国内英语媒体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信息量,丰富宣传的形式,要加强媒体间的合作,能够融合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创新。这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其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 乐柔佳

第三篇: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设计浅谈

摘 要: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现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由此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次贷危机;外部空间;内部空间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所谓“经济型酒店”是指经济、简约、酒店规模小;设施相对简单,但装饰布置考究;注重功能性,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b&b”(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的酒店。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因此减免了大型辅助设施,投入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进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在奥运前后,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并购、“洗牌”、联盟、变革等现象。

但在后奥运时期,在国内连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美国次贷危机在反复中终于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普遍下滑,主要经济体在衰退的边缘苦苦挣扎。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商务活动和旅游这两个酒店市场未来增长的主要因素开始进入了紧缩期。

虽然新的经济形势使得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新经济形势也使得国内的经济型酒店遇到了变革创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大部分企业、公司、单位、个人都感受到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于是开始实施紧缩开支。商务活动以及文化旅游的群体开始明显排斥以前讲究的、相对比较奢侈星级高档酒店作为住宿场所,而偏好选择经济型酒店,特别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经济型酒店。

面对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和机遇,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如何在建筑设计上去变革创新,使其在讲究经济实惠的前提下,既提升酒店的整体品质,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是建筑设计师需要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2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阶段性十分明显

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各地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的发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宜必思、速8、假日快捷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

2.2国外经济型酒店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美国:分布广泛

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显示,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约占旅馆总数的75%,客房平均出租率70%,经济型酒店的营业收入约占美国旅店营业总收入的65%。美国经济型酒店大都建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机场和车站附近、城市边缘地区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几家甚至十几家旅馆汇集一起组成经济旅馆群。收费比高档星级酒店低得多,但基本服务周到齐全。每间客房约30平方米,一般分吸烟房和无烟房。而且,绝大多数经济型旅馆都提供免费停车、免费早餐、免费上网等项服务。

匈牙利:精打细算

在匈牙利的经济型连锁旅馆中,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的“宜必思”(ibis)经营模式较为典型。“宜必思”精打细算,如床头灯、电视机“小巧”,不占太大空间,家具多采用“板式”结构。在用工方面,“宜必思”也极“节省”,一家酒店全部员工只有16人。

新加坡:四字秘技

新加坡颇有名的经济型酒店“飞龙酒店”,经营秘技可以用4个英文字母A、B、C、D概括:A(affordable rate),指价格合理,普通人住得起;B(baby-sit),并不是字面“照顾婴儿”的意思,而是指酒店把所有的顾客都当成婴儿般细心照顾;C(clean room),指提供干净、舒适的客房等设施;D(dealing),指酒店员工使用恰当的方式和顾客交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

 

3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兴业态对市场的广泛适应性,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同时开始发展起来。自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开始酝酿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开始,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据初步估计,迄今,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近100个,全国目前拥有近1000家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超过10万间,成为一种全新的综合业态,可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图1)。尽管如此,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发展空间依然很巨大。根据欧美成熟酒店市场结构,经济型酒店为70%,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仅为7.5%,且从替代低档酒店静态角度分析,至少有10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3.1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

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设计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我国国情致使现代全服务酒店与国内需求的契合度还不够,经济型酒店的恰当身份使其得到蓬勃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的经济型酒店在不断的涌现。这些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在设计上也十分注重,他们需要建筑在设计投入使用时不光讲求“经济”,而且力求标准化、品质化。另外,在现代全服务酒店的影响下,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在设计上也在不断地模糊与星级酒店距离。

另一方面,国内传统住宿业在经济型酒店的优势面前曝露了极大的弊端,使得传统住宿业在受到不断的冲击下纷纷盲目寻求转型。然而,在转型设计时,业主往往只看重短期内的经济利益,大部分设计都照搬照抄,或者仅限于门头更换,内部设计也草草了事,使得酒店的设计缺乏变化。经济型酒店应有的系统化、标准化都得不到有力的实施,更谈不上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了。

 

3.2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第一,经济型酒店正成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规模是管理的基础,品牌高于有形资产。只有在若干个知名品牌的旗下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群,才可以说经济型酒店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业态。

第二,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的品牌和声誉的保证。同时,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酒店所体现的时代感越强。

第三,经济型酒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一个主题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喜欢的人却会特别喜欢,这符合个性时代的要求。”这应该成为今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一个趋势。

 

4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思路

 

在分析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和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后,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要发展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尝试着摸索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些设计思路。

4.1以标志性方法处理经济型酒店的外部空间,创造经济型酒店的个性化和易识别性

外部空间是大部分建筑向人传达的“第一印象”,在建筑要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酒店作为一类特殊的建筑,更需要在设计时很好在表达其外部空间。

酒店类建筑历来都十分注重外部空间的利用。在古代,我国的酒馆都以立于建筑旁边的木杆酒旗作为标志性构件来表示建筑的身份特征,而且也以迎风飘扬的酒旗来吸引顾客(图2)。在现代,全服务酒店以其高大的建筑体量以及豪华气派的入口来处理外部空间,使得顾客在比较远的距离就能得到信息,从而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一般经济型酒店都是体量比较小,外部空间相对也比较狭小,如何处理才能达到表征身份和吸引客源双重目的呢?在国内现有的连锁经济型酒店中,已经有比较优秀的例子作为设计思路的导向。例如,“7天”连锁酒店就把“7”字十分巧妙地体现在建筑立面处理上,并统一立面色调,在表征身份和吸引客源双重目的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图3)。

4.2抓住潮流元素塑造个性的内部空间,在讲求“经济”的同时使经济型酒店更具时代感

由于受经济疲软的影响,商务及旅游的客源开始从全服务酒店转向经济型酒店。这时,经济型酒店就可以对内部空间做适当调整。

相对于商务客源,其对高科技的通讯设施的需求增加,酒店就可以参照一些全服务酒店,在酒店客房内增设网络服务,还将一些高科技潮流元素加进来,如可以将酒店内部空间的主格调设计为高科技体验空间或者外太空空间之类,这样不仅仅改变以往简约、明快的“经济”格调,还可以使酒店别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以文化旅游和软探险活动为主要客源的经济型酒店,内部空间的变化则有更多的选择。国内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这些酒店将其内部空间以水果为主题,将住宿的房间设计成“苹果”之屋、“草莓”之屋等等,这样在以水果为统一主题下,每个房间的感觉又不相同,既形成了自身特色,又起到吸引客源的目的(图4)。还有一些酒店针对特定客源将酒店内部空间设计成特殊的形式,如田园风光、水下世界之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是经济型酒店内部空间设计变革的参考。

4.3把握当地文脉,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创造出带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

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蓬勃发展之势使得经济型酒店不再局限在主流大城市,地方城市的经济型酒店也如雨后春笋。从客源角度分析,对于旅游者来说位于文化或遗产地的位置比品牌更重要。进入地方的经济型酒店应该把握当地文脉,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去,形成有文化特色的酒店。我国的地方文化丰富多样,在不同地方的酒店可以根据当地文化来变革酒店的主格调。这样酒店不仅融入当地建筑文化中,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5结语

 

随着住宿市场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的细分化,随着差异化、个性化潮流的涌动,在中国住宿市场多元结构的环境中,面临新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型酒店的设计应该抓住各个要素,在讲究经济的同时,又让酒店更具有时代感、个性化和特色化,开创出中国经济经济型酒店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 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

[2] 沈涵.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2006.

 

作者:邓云华 唐国安

第四篇:国内宏现经济形势浅析与工商履职思考

今年来,国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这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的考验和挑战。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作一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年工商系统工作重点,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工商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职到位。

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 国内经济发展的三大压力

1.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去年7月开始,国内CPI出现涨幅。去年9月,CPI同比增长3.6%,涨幅创23个月来新高。今年3月,CPI同比增长5.4%,4月份同比增长5.3%。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把2011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设为4%,表明了政府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但是,由于近几年国家为了保经济增长,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了大量贷款,储备了大量外汇等,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超过了GDP贡献量,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在不断释放。因此,今年反通胀的压力明显加大。

2.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经济一直快速增长,GDP平均增长10%左右,特别是2009年,在经济形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GDP还增长了8.7%。2010年,在经济形势特别复杂的情况下,GDP增长了10.3%,而且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今年,我国经济形势是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8%的目标。今年一季度GDP虽然增长了9.7%。但增速在放缓。主要由于劳动力成本加大,出口乏力,信贷从紧,土地保护,国内“三大”消费的政策控制等因素。因此,今年保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

3.经济结构失调的压力。一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分配失调。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速超过10%。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在20%左右。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65%下降到11.15%。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比重失调。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期间GDP比重中,国内居民消费不到35%。而投资与净出口却占了65%,形成了典型的投资扩张而内需不足的经济模式。三是产业结构失调。经济学家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很多地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措施不明显,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比较粗放的,靠拼资源、大量消耗土地、搞人海战术获得快速发展。因此,今年调结构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 今年国家宏观经济的四大对策

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今年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即“增量滞涨”的局面。中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失为“最优”的政策组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等适当进行控制,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意味着我国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的同时,适当加大财政支出,拉动中央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振兴消费,进一步扩张经济增长的动力。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的,特别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面临着矛盾和困难。因此,今年中央提出重点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提出从三个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从投资拉动增长向消费投资拉动增长转变:二是要从利用资源成本优势拉动增长向技术创新驱动增长转变;三是要从出口导向型增长向内需拉动型增长转变。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面对我国多年来产业结构失调问题,中央提出,今年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要改造提升制造业。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等。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性服务业、精神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等。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重点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4.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重点是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开展国有垄断领域和行业改革,放松政府管制,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一是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二是鼓励金融创新,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四是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五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二、当前工商履职方向的思考

(一) 围绕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突出工商自我完善功能,为政府决策尽好力

1.落实新三定方案,正确定位。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工商新“三定”方案,强化了工商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监测、预警、信息引导等方面的职责。今年是基层工商部门全面落实新“三定”方案之年。无论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工作取向等方面,都应围绕“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大局去落实,才能巩固工商的地位,拓展生存的空间,体现工作的价值。

2.围绕“十二五”规划,谋划工作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必须要以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五个更加”和浙江省工商局提出的“五大功能”建设等为目标,主动参与政府编制商标、市场、广告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取得工作主动权;同时,更要积极主动地谋划好工商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年度工作责任制、责任项目制、项目评价制、评价绩效制等机制,形成工作方向,体现工商的责任。

3.找准工作结合点,实现自我完善。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其中一项任务的措施会影响另一项任务的完成,必须要找准政策措施的综合平衡点。因此,我们必须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实现自我完善:一是要紧紧瞄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第一时间,作出第一思考,发出第一声音。二是要刷新监管思维,解决好监管与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关系。三是要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创新工作方式,让服务更宽广,让监管更专注,让队伍更坚强。

(二) 围绕市场振兴、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突出民生保护功能,为通胀减压

1.推动市场振兴,发挥民生功能。近年来,工商部门实行管办分离以后,各地的市场发展面临众多问题和矛盾,已引起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初,浙江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市场工作会议,把市场的重新振兴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保护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主动介入市场的监管。今年重点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积极参与对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托管和监管工作,发挥农贸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功能。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等新兴市场的监管,提升工商对网络市场的发展和监管主动权。

2.突出食品安全,夯实监管基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的法定职责,广大消费者主要从流通环节获取食品。目前食品安全事件也往往先在流通环节发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一是抓食品经营者的道德诚信教育,落实经营者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强化对食品批发等经营者的“一票通”和电子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三是完善工商、基层乡镇和群众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减少监管盲区。

3.强化消费维权,维护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从一般的消费满足转到消费安全,消费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强化消费维权工作。一是要加强“新消费”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科学、理性、生态等消费意识。二是要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网络消费等社会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的研究,转变思路,切实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三是要完善消费维权群众监督网建设,把消费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消费纠纷调处率。

(三) 围绕政策疏导、平台建设、执行效能,突出民企助动功能,为保增长助好力

1.开展政策疏导,激发民企创业。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浙江省市局也专门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创业的系列政策。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放宽和落实政策,激发民企创业。一是要按照“非禁则入”的原则。进一步出台实施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工商登记的领域和范围。二是要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债转股和土地、林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新政,为民企打开融资新渠道。三是要加强工商政务信息公开,大力宣传工商服务新政,实现工商与创业主体的信息对称。

2.建好服务平台,发挥助动合力。助动民企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我们必须要调整工作方式,整合系统内外的资源,通过建立助动服务平台,发挥工作合力。一是要建立专门的助动服务领导组织,协调系统各内设部门的工作,从“零碎服务”向“整体服务”转变。二是要结合实际,完善"四证合一”登记、工商“双服务”制度等工作机制,从“简单服务”向“项目服务”转变。三是要全面建立乡镇工商新农村指导服务站,积极引导并发挥其作用,从“系统服务”向“借力服务”转变。

3.提高执行效能,提升服务效果。今年,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各地都面临着既困难又复杂的特殊形势,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对工商提出了提高执行效能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彻底转变路径依赖,要从“笑脸服务”向“效能服务”转变。一是要切实落实系统干部“首问责任制”,窗口登记“一单清”、“一口清”等日常制度。二是要建立重大服务项目“集体会商制”和“限时办结制”等,攻坚破难。三是要探索建立治理干部“庸、懒、散、拖”的新机制,落实干部“违纪行为待岗制度”、“不良行为扣分制”和“创新行为记功制”等制度,从而提升工商服务的效率。

(四) 围绕行政指导、精确监管、品牌引导,突出民企转型功能,为调结构出好力

1.推进行政指导,引领发展方向。去年,省局全面部署了行政指导工作,今年2月又下发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行政指导,引领民企发展方向。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切实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大力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指导民企促进产业升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二是要加强调研,了解拐点助力、空间拓展等民企所需问题,提高行政指导的针对性。三是要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常态化、项目化和规范化。

2.把握精确监管,剑指最恶问题。执法监管是工商的核心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工商的核心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精确监管,为调结构出力。一是要对严重影响环境、危害群众健康安全等重金属、化工、食品等行业内的违法行为敢于亮剑,找准调结构执法点。二是要加强责任区巡查,摸清无照经营、制假售假等底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坚决查处和取缔违法经营。三是要建立“攻大戒小”执法监管取向,文明行政,体现工商执法价值效益的最大化。

3.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品牌竞争。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是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商标监管又是工商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民企品牌竞争力。一是要主动协助各级政府制定商标品牌战略规划,形成政府推动、工商牵头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新兴产业民企商标创牌的指导,培育一批有自主商标品牌的成长型企业。三是要推进乡镇等区域行业商标品牌建设,加大商标品牌基地、地理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的培育,加快区域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商局)

责任编辑:郑葆华

作者:钟伟

第五篇: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前瞻性思考

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将在中国的推动下波动前行,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经济成长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方面,国际与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热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会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实现持续稳定的高增长,而产业结构则会出现根本性调整

整体而言,全球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是减少而是在增多,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变动趋势依然是可以辨识的。如何把握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直接影响着“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未来五年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辨析

经济全球化将在中国的推动下波动前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日益加深,使世界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经济一体化最明显地体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其最近的变化趋势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事件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99项贸易保护措施,正准备实施的还有134项,预计今后一个时期贸易保护主义仍会不断强化,贸易的国际化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另一方面,亚洲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亚洲各国国际贸易量达到3390亿美元,占全球的46%,这其中中国的贡献最大。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尽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遏制了国际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但继续扩大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值得重视的是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的新动向。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其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愈来愈高。还需指出的是,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发达国家为首的一些国家再次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但随着中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提升,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深化。

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经济成长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方面。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竞争由军备竞赛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构成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制定了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战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继美国政府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迅速席卷欧洲、亚洲和其他国家;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同时,在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下,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争夺人才的主要手段,一是靠引进,二是就地利用人才,三是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

国际与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再分工和转移。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由低附加值产业发展到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近年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调整的重心。

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热点。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失衡、气候变暖和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下越来越流行的词汇和理念,也逐渐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政策诉求点。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国家首脑会议”,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世界各国将统一行动,联合起来共同降低“碳排放”。有专家预言,到2020年左右,全球低碳经济将会形成大的气候,低碳行业年收入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汇丰银行的研究,即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低碳行业的收入也大幅增长75%;全球事关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航天与国防业的总额(5300亿美元)。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欧美发达国家力推低碳经济,也有着超越气候关切的其他意图,比如争夺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美、欧拟征收“碳关税”、“碳标签”和节能的高标准,这对诸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将构成新的贸易壁垒。

“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态势预判

经济持续高增长趋势不可阻挡。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3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9.6%。尽管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但2009年仍然达到了8.7%。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趋势不可阻挡。有专家指出,未来10~30年的时间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2020年,我国不仅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也会大为缩小。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如果按照1990~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估算,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2040年前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必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动力。

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率将大幅提高。工业化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从1995~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199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18,2000年为26,2005年为50。1995年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2002年中国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未来5年,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中国工业未来的发展还会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压力。中国工业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才能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城镇化方面,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5.68%,城镇人口已达6.07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这个过程中,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美国经历了40年,前苏联和日本分别经历了30年,而中国仅用了22年。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在30%~60%之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未来5年内,我国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是空前的。

信息化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的测算和比较研究,2001~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5.52%,居世界第14位,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从2006年起,中国已经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国家”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未来5年,中国的信息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

国际化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和要素跨境流动可能呈现出与世界先行国家普遍规律相似的变化趋势:一是我国已进入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减少的阶段,下一步还将持续下去;二是我国间接资本流入流出规模将日益超过直接投资项目,意味着我国将通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开创参与全球要素配置的新方式;三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将逐步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四是人民币逐步走出国门,首先成为区域性货币,继而成为国际性货币。随着资本和生产要素全面双向跨境流动广度、深度的拓展,我国必将创造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以战略产业为核心、以低碳排放为标准的产业大调整将不期而至。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未来我国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再次重申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并首次披露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计划。依照以上的指标和要求,未来5年间,我国的产业调整将主要集中以下几个领域: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包括低碳型交通运输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汽车等;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包括节能设备、新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和下一代互联网,将最新的生命科学成果、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此外,在全球互联网逐步向下一代升级的背景下,传感网和物联网也将获得更快发展。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产业转移不可避免。在我国现行逐级分权的财政与经济管理体制下,出于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不仅省与省在竞争,不同的市、县之间也在竞争。假如这一体制不出现根本调整和改革,可以预料,在“十二五”期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国内产业转移也在加速。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腾笼换鸟”,移出相对落后的产业而从国际上引入更先进的产业;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紧紧抓住这一“二次”产业转移的机会而争相成为承接地,藉此形成自己的产业基础。(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剧锦文

上一篇:可持续建筑论文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