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国内环保形势及对策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导和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大庆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本文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剖析国内环保形势及对策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剖析国内环保形势及对策论文 篇1:

基于WSR模型的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研究

摘 要: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安全环保发展方式成为其主要选择方式。由于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属于一个复杂问题,文章首先对WSR方法论进行简介,然后通过基于WSR方法论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对安全环保进行剖析,建立WSR模型。为解决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WSR方法论;石油;安全环保

Key words:WSR methodology;oil;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各行各业中不断强调环保的重要性。石油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行业之一,其中存在很多危险性物质,属于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行业。而且随着重大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为了将安全环保深入到石油企业的内部之中,很多学者对安全环保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安全生产的部分,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安全生产的措施和研究方式[1-2]。如果是有石油企业能够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将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本文以WSR方法论作为分析方法,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系统的分析方式,能够从物理、事理和人理这三个维度对安全环保进行剖析,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WSR方法论的简介

WSR方法论于1994年所提出,将许多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能够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3]。该方法论由我国学者提出,其中使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诸多领域中具有不错的应用效果,受到我国学者的青睐。WSR方法论就是“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简称,也就是在处理问题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从物理、事理和人理3个方面对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要能够做到知物理、明事理和通人理,站在系统的角度上,完整的对复杂问题进行层次分析[4]。其中物理指的是问题处理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客观存在,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在分析物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分析、调查,然后获取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识;事理指的是面对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时介入的机理,也就是如果能够将物的方面运用到事的方面,对事理进行研究时,需要清楚明了世界怎样被建模和管理,最终得到事物客观合理的机理模型;人理指的是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和变化。但是对于WSR方法论中的每个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通过很多研究者的分析,对WSR方法论中的物理、事理和人理进行界定和完善,如表1所示。

分析物理、事理和人理需要使用到多个学科知识,比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能够对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具有比较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所以使用WSR方法论解决复杂问题具有比较多的优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系统性。WSR主要是系统分析复杂问题,所以其尤为重要的优势也就是系统性。对于复杂事物,不可能单一存在,其必然存在相关联的事物,使其构成一个系统,然后在使用WSR方法论时,需要考虑到事物相关联的多个要素,对每个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化零为整,研究所有要素构成的整体,即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从本质上对事物进行解決。

(2)模型化。WSR方法论的主要实现手段就是模型化分析,通过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后抽象,然后将其变为三维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把问题变得更加清楚明了,而且还能够增强研究问题的科学性。

(3)动态性。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处于一个动态环境中,其本身和周围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使用WSR方法论能够对事物进行动态分析,追求物、事、人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其中对人的研究同样反映出事物运动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使得复杂问题分析更加全面。

2 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使用WSR方法论的可行性

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中,存在多个要素和单元,比如人机、料、法、环,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相关联性。使用WSR方法论对其进行分析是否可行,文章将从以下3点进行分析:

(1)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和环境能够持续发展,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WSR方法论通过对物、事、人进行分析,保证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其目的都在于实现不同要素之间和谐统一,所以通过使用WSR方法论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进行分析不会存在排斥,由于具有相同的目的,所以将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2)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不仅要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要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实现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涉及到知识技术、人、管理方法等,需要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使得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其中包含的内容的也非常繁琐,比如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使用材料,法律法规、生产管理等,其中由很多不同的单元组成,所以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属于一个复杂问题。而WSR正是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所以能够解决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这样一个复杂系统问题。

(3)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主要强调了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还要能够实现环保理念。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石油企业作为一种高危领域,其中存在各种破坏环境的化学物质,做好安全环保关系到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并且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和技术、管理、国家政策都有着必然联系,其中存在多个子系统,所以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作为一个大系统,对其进行分析需要站在系统层面进行分析。WSR方法论正是对系统问题进行解决,从物、事、人3个方面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系统进行分析,将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属于一个复杂系统问题,其研究目标与WSR方法论类似,所以使用WSR方法论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进行分析非常合适,而且还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实现经济、安全、环保之间的协调统一,使得石油企业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3 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现状和问题

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国内外已经重视环保理念,并在不同领域中强调节能环保,不能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得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重点关注领域,由于该类型企业存在污染性较为严重的物质,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的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刻不容缓。另外,将安全环保理念渗透到石油企业中,重视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安全环保,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属于一种长远发展战略。

如今石油企业已经认识到安全环保理念的重要性,于是在企业中坚持安全环保理念。从石油企业整个运营和生产过程中,比如勘探、集输、运输等方面中进行安全环保,做好清洁工作,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将安全环保作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要求[9]。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开始树立环保形象,通过在该方面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取更多的机遇和机会。相对于传统的石油企业,如今的石油企业能够明显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初步做到安全环保要求。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我国石油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问题如下:

(1)安全环保理念不强。虽然石油企业已经认识到安全环保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价值理念根深蒂固,于是就会忽视安全环保理念。有些管理者对安全环保建设认识不够,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效益,而且缺乏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没有将安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环保意识较差。另外,还有部分员工不够重视安全环保,甚至对该理念不够认同,即使管理者具有比较强环保意识,但是由于员工的忽视,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中,需要管理者和员工都具备比较强的环保意识,并将安全环保理念考虑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来,才能够使在石油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

(2)安全环保建设体系不完善。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方面,由于宏观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所有石油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环保建设体系,即使已经存在相关的环保和污染治理制度,但是系统的环保制度缺乏导致整个石油企业在安全环保上不能系统的施展。另外,监督机制在有些石油企业中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不能高效率、低成本完成,造成安全环保建设工作不能落实,继而影响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实施工作。

(3)安全环保管理力度较弱。相比于以前,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还需继续落实和执行。比如在污染治理方面,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水体环境污染,因为有些管道由于腐蚀老化,其中存在污染性较大的物质可能会流入到自然环境中,所以石油企业存在水体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在环保管理方面,存在比较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生产设施和“三同时”措施不配套,对于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质处理上缺乏超前预防,还有写规划设计不合理等地方,由于这些环保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石油企业不能很好的进行安全环保工作,并且将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0]。正是由于管理力度不够,才会导致安全环保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所以石油企业在安全环保上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之处,于是文章将基于WSR模型对安全环保进行分析,试图促进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工作顺利进展,并且增强安全环保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4 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WSR三维模型

4.1 WSR模型的建立

安全环保从概念上讲就是结合相关人员、知识技术和组织机构等不同方面,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其中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客观规律、人文理念等。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分析,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主要包含安全环保对象的识别、相关制度规范和安全环保方法这3个方面,正好与WSR方法论中的物理、人理和事理相对应。通过使用WSR方法论分析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将其运用到实际事例中,需要得出安全环保“是什么、怎么做和最好怎么做”這3个问题。于是以系统的方式对安全环保进行分析,认为“是什么”关注的是石油企业在安全和环保上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既能够让石油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到环保,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而且这也是石油企业和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的长久之计,这是对安全环保的基本认识,同时也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怎么做”就是做好安全环保的管理,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之上,需要做好安全环保,石油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式,比如石油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设,制定符合相关的环保方式,做好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等,通过这些管理方式能够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其中“最好怎么做”就是相关的制度、法律等,从而约束调整石油企业的行为和石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些约束,让石油企业知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石油企业环境、安全、社会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保证石油企业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以WSR方法论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进行分析,其中涵盖了物理、事理和人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通过这样一种综合分析方式,其中利用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相关技术知识,能够对安全环保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其在分析过程中,以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相关知识,对解决办法进行分析,也就是“怎么做”。最后通过行为学和人文科学,分析“最好怎么做”来得出问题的做好解决方式。于是根据相关分析研究,基于WSR方法论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进行分析,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石油企业安全环保WSR模型。

4.2 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WSR分析

以系统角度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工作进行分析,在整个分析过程都需要贯穿系统思想,其中包含安全识别和分析、安全环保处理方式、安全环保预测、风险评价等,这些都需要以系统论作为指导。在上述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WSR模型中,该模型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服务于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各个阶段,属于一个抽象的元模型。

(1)物理方面。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中的“物理”分析就是需要明确研究对象,考虑到企业绿色环保和安全的特殊性和本质,才能清楚安全环保的科学内涵。在石油企业中,需要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就要使用到相关的工程技术、安全环保技术等方向的知识。在石油企业中存在很多的危险性物质和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就会引发安全环保问题,除了这些物,在石油企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也会造成安全环保问题,比如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不佳,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从而造成污染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影响到环境。所以导致物理因素不安全环保的因素有机械设备方面、有毒有害物质方面、人员素质方面等。

(2) 事理方面。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实施过程中,其中存在很多的方式和工具,这些事理构成了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基础。比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这些先进的工具方法。在事理方面,主要包含安全环保决策、安全预测、安全控制、清洁生产等方面。由于是进行系统分析,石油企业需要在投入最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安全环保效果,使得经济效益和安全环保达到统一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使用比如多目标分析、复杂大群体决策方法等手段进行实现,从而预测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发展趋势,从而有利于提前做好防御、控制和解决措施。

(3)人理方面。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类认识到制度和规范对于石油企业的重要性,能够预防安全事故的方式,还能够规范企业的环保的工作。自从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环保规范制度,比如《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能够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而且就目前来看,相对于其他行业,石油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人理”方面,除了这些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通过人的组织协调作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石油企业安全环保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安全环保的实施,人失误作出的决策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继而影响到人与环境、经济等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制度的建设和人的组织协调作用,能够推动石油企业员工操作流程更加符合规范,使得安全环保工作有序进行,统一思想观念和行为做法,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在安全环保工作上做得更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石油企业安全环保属于一个复杂系统,对其进行实践分析时需要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作为指导。文章通过基于WSR方法论进行分析,从系统的角度,对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的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建立了WSR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石油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企业安全环保的客观规律,需要掌握企业安全环保系统的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在石油企业中以人为主导,所以需要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使之能够按照相关流程和程序进行安全环保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毓倩,刘泽菁,鲁红革.浅谈渤海自然灾害对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海洋预报,2005(04):66-72.

[2]]王海峰.石化企业生产中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3]马继辉,任锦鸾,吕永波,等.基于WSR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安全分析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3):45-49.

[4]张彩江,孙东川.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J].系统工程,2001(6):1-8.

[5]寇晓东.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自组织、城市管理与城市和谐[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6]薛惠锋,张骏.现代系统工程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7]张强,薛惠锋.基于WSR方法论的环境安全分析模型[J].中國软科学,2010(01):165-174.

[8]姬荣斌.基于WSR方法论的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3.

[9]原立军.石油企业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的实践路径[J].清洗世界,2019,035(001):67-68.

[10]饶未欣.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J].化工环保,2019,39(1):101-105.

作者:杨晓敏 罗明强 唐攀 叶秀茹 韩钰

剖析国内环保形势及对策论文 篇2:

关于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导和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大庆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本文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为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产品、设备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质量的需要。

一、节能环保产业概念及国内发展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化”,位列“新五化”之一,并且将其定性为“政治任务”,已经从顶层设计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此同时,《新环保法》、《水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地实施,PPP模式热潮开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各类资本加速进入环保行业的趋势已非常明显,国内多家上市企业已在积极布局环保产业并抢滩市场。

二、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伴随着油田建设和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以60年代的含油污水处理回用为标志,至今有40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逐步受到社会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共有节能环保企业25户,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年产业产值约30亿元,营业收入30.8亿元,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主要以大庆油田开采伴生气综合利用及油水处理为主,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经开区。

三、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总体规模小、盈利能力差。

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千万元企业仅占30%,年利润达到千万元企业仅有5家,没有利润超亿元的企业,一些企业的产值超千万,利润却为负数。而山东省潍坊市40余家节能环保企业销售收入已超过50亿元,县级市江苏宜兴市1995年节能环保产业工业总产值已和我市目前相当。由此可见,我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生产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足,呈现多而不强的局面。

2、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相对不平衡。

目前,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利用资源企业多、节能环保品牌产品企业少,常规技术产品企业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少,生产企业多、服务企业少,市区多、各县少现象。多数企业以依托区域特点为油化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企业,且多数企业聚集于市区,四县的节能环保企业不足10%,各县的区位、产业、人员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节能环保产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

目前,世界普遍将节能环保产业视为高新技术产业,而大庆市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该领域企业数量少,不足40%,其中,具有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甚至不足30%,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研发投入较少,缺乏适用性强、普及面广、附加值高的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直接导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四、大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协调、超前谋划,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利用国家和省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协调行業部门和重点企业研究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谋划支撑项目,编制符合市情发展要求的产业规划,并纳入国家和省的发展规划,得到上级支持,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在用好国家、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企业投入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优先扶持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研发和生产在市场具有一定优势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加快技术创新,增强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含量。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试验基地建设,优先安排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扶持资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节能环保企业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在继续搞好自主创新的同时,支持和鼓励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各类科技合作,加强联姻嫁接和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培植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基地化为目标,依托区域优势和特点,选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集中进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拓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生产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名优产品生产中心,进而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集群。

5、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营造务实、高效、诚信、法制的服务环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培育和发展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建立和完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和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市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潜力产业,在当前形势下,蕴藏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庆市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荣燕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政策浅析[J].上海节能,2018(02):65-68.

[2]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J].中国环保产业,2017(03):5-10.

[3]“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J].有色冶金节能,2017,33(01):1-7+13.

[4]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回顾与展望[J].宁波节能,2016(04):26-27.

作者:邵兰

剖析国内环保形势及对策论文 篇3:

国内竞争情报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差距剖析

〔摘 要〕在对国内高校开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SECI)现状及其历史的简要回顾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普遍存在的“SECI目标定位与人才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偏差”等三大突出问题以及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根据今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求,适时调整我国SECI发展目标和专业方向定位,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竞争情报“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等三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差距;剖析;中国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4.001

〔Key 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pecialized education;gaps;analysis;China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迅速发展,1995年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情报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中率先开设“竞争情报概论”选修课,不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图书情报学教育实力较强的学校也相继在所招收的情报学专业硕士生或博士生中增设有关“竞争情报”内容的课程,以适应对情报学专业后备人才竞争情报素质的培养[1]。2000年后,为满足社会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211高校经教育部门批准,又正式开展了以“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专业教育,黑龙江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和河北运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办了竞争情报本科专业教育。通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不仅拥有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学校在开设竞争情报专业,一些财经、师范和理工类的高校也引入国外“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理念,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要求开展竞争情报教学,以加强对相关专业学生竞争情报素质的教育,使竞争情报专业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CI)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内高等学校情报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相继成功培养出数百名本土竞争情报中高级专业人才[2]。

但与蓬勃兴起的SECI发展现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部分高校辛苦培养出来的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并没有得到社会及企业界普遍广泛认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笔者对2005-2014年期间竞争情报专业毕业生流向的连续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培养的竞争情报专业人才毕业后除少数留校做教师或进入情报(信息)机构外,约40%以上的毕业生离校后即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企业公开招聘的情报工作岗位大多又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和较强知识吸收与表达能力的人才,高校培养的竞争情报毕业生不仅在情报工作中与来自其他专业的人才相比没有构成明显优势,反而在专业适应性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多劣势[3],在现实中频频出现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招聘不到合格CI人才,导致CI功能长期缺失,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常常遭受国外频繁发起的反倾销诉讼和产业关键技术封锁等“情报不对称”问题的困扰,转型升级进程困难重重,而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CI毕业生除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外,又很难适应企业对CI人才实际要求,毕业生普遍反映找工作难,SECI发展面临十分尴尬的被动局面。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国内SECI普遍存在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和“学非所用”等突出问题,严重挫伤了更多高校开展SECI的积极性,也最终造成SECI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为此,本文在笔者多年开展竞争情报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培训实践以及对国外SECI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进行深入剖析,企望能对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SECI体系有所帮助。

1 当前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SECI目标定位与人才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偏差

竞争情报研究和服务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交叉学科,其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类型及完善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已呈现出“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本土化”的竞争态势,竞争主体也由企业拓展到产业、地方政府和国家等各个层面[4],因而对于以在竞争或合作中力求“知彼知己”为己任的竞争情报与服务提出了内容各异的众多需求,并且对这样的情报研究还要求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如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壁垒动向、环保政策情报监视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变化战略预警等,以适应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面临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迫切需要[5]。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化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来源和渠道呈现出了多样性趋势,同时所面对的海量信息/知识内容良莠不齐、错误频出甚至误导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在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衡量人类有效利用社会化信息/知识能力的标准,已经不再仅仅是能够收集到多少信息/知识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这些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信息/知识进行科学甄别、研判和集成,以获得符合实际的正确认知或预见,并用于指导决策和行动,即把Information or Knowledge转化为Intelligence的综合创造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SECI始终坚持经典情报(Information)观念,仅仅只是把竞争情报当作是图书情报学二级学科下的理论与应用拓展领域,简单地将其视为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补充,甚至错误地认为竞争情报在与国际图书情报学科接轨中并不是主流方向和理论热点研究领域,导致其专业教育目标定位受到上位学科理念和研究范畴的严重束缚,所开展的SECI基本上停留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竞争情报的理论与方法,较好利用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和信息中心等机构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为企业或其他竞争主体提供相关信息和情报服务以及管理的中高级专业人员[6]”层面上,它既没有结合我国情报学科的改革实践特点,与管理学、工程技术和金融服务等其它专业学科领域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渐衍生出一批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急缺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方向(如工商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和国际金融情报等),更没有与产业界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沟通和产学研结合机制,并且对信息/知识的搜集与研究也仅只限于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缺少对所搜集到信息/知识真伪和适用性的甄别判断环节,其观念和运作均存在着很大局限性,无论在情报理念或知识素质等方面,还是在专业适应技能上都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培养出来的所谓“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实践中常常面临着既不能适应和满足企业等竞争主体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客观要求,从事理论研究又不能跟踪或引领学科发展前沿的两难“悬空”境地[7],常常被用户讥讽为“戴着情报帽子的图书/档案管理员”,甚至还出现了个别用人单位招聘竞争情报专业岗位人员时,除明确要求具备相应专业背景或实践经验外,宁愿要其他专业优秀毕业生重新进行短期竞争情报职业培训再上岗,也不愿聘用科班出身的“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尴尬场景[8]。实践证明:当前我国高校这种局限在图书情报学二级学科范畴下的SECI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不同类型竞争情报人才的现实需求,其专业定位目标与人才需求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

1.2 SECI的教学内容与竞争情报实践严重脱节

由于我国高校从事竞争情报教育的机构多脱胎于图书情报学专业院系,竞争情报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延续了经典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重视公共显性知识,忽视意会隐性知识”的纯理论学科传统,往往把市场博弈中的知识转移和情报简单视为公共产品,错误地认定“竞争情报服务仅仅只是面向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图书情报学理论应用”或管理决策者和科研工作者的个人需求,甚至想当然将面向企业、政府部门等主体提供馆藏公共资源服务等信息活动都主观地认为就是“企业竞争情报”或“国家/政府竞争情报”,在就业方向和发展前途上误导了不少学生,导致即便是培养面向社会基层的企业竞争情报专业硕士也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与国外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接轨、偏重传统图书情报理论及其IT技术应用、教学内容“学院派”和“拿来主义”等倾向[9],以至于我国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迫切希望通过竞争情报活动来改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以及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等突出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持续调查:尽管多年来国内高校开展的SECI活动表面上人气很旺,不少主修情报学的学生甚至是跨院系的学生,出于对将来创业或就业等客观需要都对竞争情报教育抱有浓厚兴趣。但当前其教学工作除少数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外,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是依托从事图书馆学研究或管理服务的教师来担任,由于这些师资不仅普遍缺乏经济、管理学和工程学等开展竞争情报活动必备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而且受社会舆论及学科偏见等因素影响,始终未能形成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往往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专业知识传授缺乏实践和应用案例支撑,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尤其是外聘导师)不但没有接触过竞争情报实践,即使对基本理念和方法也缺乏深刻了解,只能照本宣科,而具备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专家学者往往又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被邀请到学校授课,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弊端,也在相当程度上严重损害了SECI的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在目前高校SECI的教学中大多直接采取国内学者编撰的竞争情报理论专著作为教材或将各类工商管理教材中有关情报内容加以拼凑合成的所谓自编“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图书情报理论及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竞争情报”软件与IT应用等方面,缺乏符合国情和不同行业实践特点要求的好教材及案例辅导材料。以目前高校使用较多且体系相对完整的《竞争情报学》(科学出版社)教材为例,其内容仅仅停留在介绍竞争情报的概念、发展概况、情报搜集、传统分析方法和系统建设等层面上,严重缺失竞争情报活动中信息多样性原则、人际情报网络演化、竞争策略分析和情报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等直接影响竞争情报学科建设及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没有将竞争情报教育对象的特征和不同要求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10]。这使得学生难以在有限学时中掌握竞争情报的理论精髓和基本技能,并在未来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应用。据业内权威专家的综合评估:当前我国SECI的总体质量在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上仅相当于国外高校上世纪末“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水平,与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实际要求尚有大距离。这种状况说明高校进行的SECI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理论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的重大缺陷,与我国竞争情报服务实践和要求严重脱节。

1.3 SECI课程设置与竞争情报发展趋势存在差距

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情报研究及其服务实践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外SECI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规范化等趋势,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高校不仅针对不同行业竞争情报活动的信息/知识来源和搜集特点把其分成工商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和金融情报三大类型,而且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职业岗位对竞争情报需求的差异将竞争情报人才分为具有竞争情报背景知识的中高级管理者、从事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服务专业人员和掌握“竞争情报通识”的各类人员3个层次,其中又对竞争情报专业人员提出了竞争情报搜集处理人员、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与维护工程师、竞争情报分析研究专家和竞争情报成果组织与传递服务者等四种不同专业技能要求,其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往往占到总课时量的70%以上[11],形成了按照不同类型、层次和专业人员对竞争情报理论和服务技能的需求,进行竞争情报教育的“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应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SECI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然而,由于我国的竞争情报教育起步较晚且不受重视,在引进国外的SECI体系过程中,尚未很好地根据我国国情特点进行本土化改造工作,并且其他学科尤其是经济学、工商管理、技术管理等与竞争情报密切相关的领域,其专业理论学习与能力养成都建立在信息/知识接受的“完全理性”基础上,不重视甚至缺乏对学生必要的情报素质培养,竞争情报教育对象大多仅限于攻读图书情报学专业的高校学生,不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和就业方向上较为单一,对竞争情报教学体系结构也缺乏统一标准,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其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还出现了在竞争情报课程安排中有相当部分教学内容与高校现已开设的信息分析、知识管理等情报学专业课程交叉重复较多,甚至相互冲突的奇怪现象,例如文献检索课教学要求建立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前提下,在图书馆已分类存储的馆藏资源中寻找与主题相符的资料;而竞争情报教育则需要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博弈”的竞争环境,合法搜集利用来自不同信息/知识渠道的开放材料,对竞争态势变化或竞争对手博弈行为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两者在情报理念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而且还有少数高校在开展SECI时因为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和必要教学资源,常常采用竞争情报教育与信息管理学选修课或者文献检索课等联合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常常得不到保证,不得不用“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来代替正常的教学环节,因而使学生很难完整形成与未来竞争情报工作相关的合理知识结构和利用多样性信息/知识的技能,甚至分不清楚学术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信息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2]。因此,当前国内高校在竞争情报课程设置中的这种持续混乱状况已经造成了我国SECI长期得不到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与支持,使其发展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着与国外差距越拉越大的被动局面。

2 推动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我国SECI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各界对竞争情报人才及其素质不断增长的需求趋向,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 在对经济社会实践中各种竞争情报需求及行业特征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我国高校SECI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专业方向 竞争情报学理论及其应用作为市场竞争实践的产物,是通过合法搜集利用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知识,对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及其“竞争对手”和“自身现有基础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以指导自己“竞争行动”的实践性活动[13]。由于它将人们对信息/知识搜集和利用的社会情境由“合作交流”拓展到了“竞争或竞合”的情境,使认知视角更加全面和客观,因而其理念和方法论均与建立在“知识共享”普遍前提下的经典图书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相比有了很大的超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经典图书情报学仅仅只是竞争情报学理论及其应用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是在处于“合作交流”或“学术研究”领域情境下的特例,即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包含而是被包含关系。并且随着中国走向世界步伐的不断加快,“竞争或竞合”社会情境下的信息/知识搜集与利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情报学研究的常态和发展趋势,情报素养及能力将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积极开展SECI不仅仅只是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赶的一种“时髦”,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人类认识与利用社会信息/知识的能力深化和未来趋势。

所以,我国SECI的发展目标和专业方向定位应当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彻底摒弃“竞争情报是图书情报学二级学科下的理论与应用拓展领域”的错误思维观念,将SECI的发展牢固建立在“现代大情报学”体系基础上,退去高高在上的“书卷气”,勇敢走向社会和市场,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型向专业技能养成型转变。通过对国内不同行业或领域的竞争情报需求及其特点进行深入调查,摸清社会各界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具体要求,以解放思想促进办学理念的转变,把开展SECI的重点转移到培养面向市场竞争主体(如企业、应用性研究机构等),能适应国内外复杂市场竞争环境要求的实用型竞争情报专业人才方面来(而不是仅仅只能坐在图书馆或情报机构里谈经论道的“情报学者”),以有效的SECI增强竞争情报人才“认识市场、理解市场乃至把握市场的能力”。要主动加强与产业界和科技界的合作,针对各个行业信息/知识传播渠道的特殊性并结合不同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将目前那种“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等之类大而空的硕博士生培养专业方向,逐步调整为“国际工商情报与市场调查”(适合从事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情报服务等工作)、“技术竞争情报与创新保障体系建设”(适合从事企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管理的竞争情报支持工作)和“金融竞争情报工程与国际风险防范”(适合从事金融业风险分析和情报预警系统管理服务工作)等具有明确就业导向的专业培养方向,尽快从根本上解决SECI脱离实际、学生学非所用等问题。

2.2 逐步建立与我国高校深化改革目标及SECI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竞争情报“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评价和效果考核制度 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和不同类型高校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借鉴学习国外将SECI培养目标细化为“具有竞争情报背景知识的中高级管理者、从事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应用服务专业人员和掌握竞争情报通识人员”3个层次的成功经验[14],按照上述调整的竞争情报专业培养方向和各高校的优势及条件,以点带面并分工协作,逐步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竞争情报“专业——模块化”课程和系列教材体系,并根据不同层次或工商管理、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三大专业竞争情报领域的要求,灵活调整“模块化”课程内容,以增强SECI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做既能消除目前竞争情报专业领域学生在树立正确情报观、竞争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业法律要求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和知识盲点,又可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与现有的“信息管理学”、“信息分析”等传统情报学课程的交叉重复,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初步形成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实用型竞争情报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不同层次或专业方向竞争情报人才的具体需求。

同时,还应当根据竞争情报学研究与应用处于交叉跨学科的前学科发展阶段的特点,立足我国竞争情报人才未来就业岗位特点和工作发展要求,结合产业协同融合和学科发展趋势,加快创建不同类型或行业的“竞争情报应用模拟与效果评估重点实验室”和“竞争情报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强对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的内容评价和教学效果考核制度建设,有组织地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师资的规范化培训,尽快提高竞争情报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动推进SECI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国内竞争情报学科和教育体系建设。建议积极推动SECI与国内高校正在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和加快发展“应用型教育”等改革举措的相互融合,以提高学生运用竞争情报学知识识别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的实际能力。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克服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实践中片面依赖风险投资和政府扶持,不注重创新创业者综合能力养成的弊端,而且还能有效增强高校师生和社会对竞争情报及其应用的认同感,无论对学科建设和还是更好开展SECI都大有益处。

2.3 围绕SECI发展目标和专业方向调整以及“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竞争情报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 为适应SECI发展目标和专业方向调整以及“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应根据竞争情报相关知识传播具备较强博弈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在专业教育和知识传播中的社会公信力优势,牢固树立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问题导向型专业教育理念,坚决冲破经典图书情报学理论体系对SECI健康发展的束缚,转变目前高校中那种以课堂传授竞争情报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和创新包括“应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服务专题分析与讨论”等在内的各种适合竞争情报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并且主动与产业界和有关机构合作,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国内外竞争情报应用案例资料库”(包含竞争情报应用成功或失察的案例)和不同类型的“专业竞争情报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如依托国内开展竞争情报实践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或科技情报服务机构共建“技术竞争情报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等SECI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结合工商管理、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三大专业竞争情报领域的特点,有步骤地组织编写完善一批优秀教材、典型案例分析辅导材料和实习指南,力争为我国SECI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同时要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一方面高校从事SECI的教师要勇敢地走出图书馆和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点及其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状况,不仅通过调查研究提高教师对市场和竞争情报本质的理解,而且还能将遇到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SECI实践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则要虚心邀请那些在一线从事竞争情报服务实践并取得实效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到学校讲课、举办“专题讲座”或担任导师,现身说法地把其真实体会和艰辛创业成功经验传授给广大师生,并鼓励他们与高校共建各类“竞争情报工作室”等创客空间,积极构建高校SECI与社会服务实践的桥梁。要尽量避免竞争情报教育中不时出现的“东郭先生”,从根本上来维护竞争情报的良好形象和服务声誉,用出色的业绩吸引高校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真正参与到SECI的发展中来,使其成为一个既能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竞争情报实用型人才,又能引领“现代大情报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理论前沿的好专业。

参考文献

[1]黄晓斌.论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情报科学,2006,24(3):455-460.

[2]陈元飞,逯伟伟.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58-159.

[3]彭靖里,谭海霞,等.2005-2014年期间我国竞争情报专业毕业生流向的网络调查报告[R].重庆,2015:2-6.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及其特征分析[R].北京,2014:12-15.

[5]毕晴.当前我国市场化情报服务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21):178,180.

[6]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某高校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研究方向招生简章[EB/OL].http:∥www.chsi.com.cn,2013-05-12.

[7]龙青云,吴晓伟,等.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1):51-58.

[8]张晓波.高校情报信息类人才应聘企业就业岗位面临的尴尬与无奈[N].中国财经日报,2012-10-22,(6).

[9]周芝萍,吴青林,等.我国大学生竞争情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1,(6):16-18.

[10]金丹,曾建林.大学生竞争情报技能的调查与培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2):116-119.

[11]Flesher C 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ducation:Competencies,Sources and Trends[J].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2004,38(2):56-62.

[12]刘昆雄,甘雨.面向企业需求的企业竞争情报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7):14-21.

[13]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SCIP).Specialized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ducation in the World[EB/OL].http:∥scip.cms-plus.com/openBH/Education.pdf,2010-09-24.

[14]彭靖里,Peter·陈,等.中外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2):127-131.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作者:彭靖里 谭海霞 杨斯迈

上一篇: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教师教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