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易错知识点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英语易错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易错知识点分析

以下列举了28个学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易错的知识点,请读者参考。

1.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2)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都是国家立法机关。

(1)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在我国,国家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1)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根本准则。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而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2)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因此,党领导国家政权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淆。

5.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共同执政的亲密友党关系。

(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共同执政。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相互独立,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6. 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国家机关。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不是具体的国家机关。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完全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而不是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从二者的区别看:自治程度、社会制度、设置的出发点不一样。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但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3)从二者的联系看:都是中央政府领导的地方行政区域。

9.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矛盾的。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不论信教还是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2)而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3)由此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0.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味着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1)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2)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信教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1)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人民选出,并受人民的委托进入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大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12.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们一个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个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要注意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两者又具有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开展活动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13.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制。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都具有立法权。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为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服务的。西方议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3)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鲜明特点。

14.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要区分“最高权力机关”和 “权力机关” :前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5. 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所以说人大代表是“特权人物”。

(1)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2)法律赋予人大代表多方面的权利,代表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义务主要包括: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等。

(3)人大代表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强调了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说人大代表是“特权人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

16. 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时看到材料文字表述中有“决定”两字,就是人大在行使决定权。

(1)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这四项权力区分的关健是看内容,而不能看文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

(2)如果是对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体现的是立法权,不是决定权,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体现的是任免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除立法、任免和监督以外的重大事项)的权力是决定权;监督权主要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17.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质询权。

(1)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主要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2)宪法规定,人民群众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并由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来集体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因此,人大代表才能够行使质询权。

(3)要正确区分人大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权力。

18.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职能是通过国家机构来实施的。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机构行使的,中国共产党不属于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

(3)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来实现的。党为经济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贯彻党的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 开展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水平; 为保证党的经济建设的路线正确执行而培养、造就、使用好党的各级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19.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必须依法行政。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2)认为党必须依法行政,实际上是混淆了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20. 人民政协就是各民主党派的联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不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人民政协不同于各民主党派,在性质、组成成分和职能上都存在不同之处。

21. 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一样,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全国政协委员的产生则是由民主协商决定的。如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产生遵循集体讨论、民主协商的原则,先由各省区市、中央国家机关、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按规定程序各自先提名委员人选,然后中共中央统战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政协委员人选初步名单进行协商,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形成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草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最后形成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选建议名单,再由上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对建议名单进行认真审议后表决通过。

22. 在我国,各民族已经真正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1)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是没有必要消除的,民族间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各民族应当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因此,认为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民族差别的观点是不对的。

(3)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

23. 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1)在我国 ,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 ,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 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 ,对少数民族要给予帮助和照顾 ,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而正是为了实现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因此,由于各民族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正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24.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3)基本原则是基本政策的理论依据,基本政策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但不能够把它们等同。

25. 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1)在我国,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宗教已经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2)但是,宗教的本质和消极作用没有改变,宗教在本质上依然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不能够把我国宗教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等同于宗教本质发生改变。

26.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我国宗教政策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极其准确的。如果换成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那在理论上将是荒谬的。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属于唯心主义的颠倒的世界观,而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无神论基础上的,因而,二者是格格不入的,一句话,宗教与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无法相适应的。如果换成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那在实践上将是行不通的的和极其有害的。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要求。

27. 我国的民族问题其实就是宗教问题。

(1)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一定的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但是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因为我国从秦统一中国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是与国家统一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2)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着特殊的关系,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是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问题的顺利解决。因此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还要注意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2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责任编校李平安

作者:叶俊容

第2篇: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回报也许无法立刻得到,却可能会在不经意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1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在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 )

点拨: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有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等。

2、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 )

点拨: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劳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

点拨: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

点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合理的分配政策、宏观调控。

5、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 )

点拨: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 )

点拨: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没有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 )

点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

8、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 )

点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

点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2

财政与税收

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

点拨: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2、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 )

点拨: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属于财政政策。

3、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 )

点拨: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还可以调整分配政策。 “大幅度提高税率”的说法不科学,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适当地调整税率。

4、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 )

点拨: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 )

点拨: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当然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6、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 )

点拨: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

7、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 )

点拨: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8、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一种骗税行为。( × )

点拨: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偷税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9、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 )

点拨: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减少偷税行为和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10、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 )

点拨: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不能改变,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11、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都包含了税,因此每个人都是纳税人。( × )

点拨: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一个人能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以及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不一定包含税,即使我们购买的商品中包含税,我们也是负税人而不是纳税人。

12、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要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 × )

点拨:树立纳税人意识,既包括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也包括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3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 )

点拨: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法律法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2、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

点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加强法律制裁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

点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只要有了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

点拨: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盲目的竞争也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垄断现象。

5、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 )

点拨: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

点拨: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讲诚信,因此诚实守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 )

点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8、财政补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 × )

点拨:财政补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9、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属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 )

点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也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10、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 )

点拨: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但不能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11、政府是超越市场的中立者。( × )

点拨: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也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12、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效、更优越。( × )

点拨: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说谁比谁更有效、更优越。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4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 )

点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

点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

点拨: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 )

点拨: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5、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

点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5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 × )

点拨: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三种表现,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同等受益。( × )

点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为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受益的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 )

点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而非载体。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4、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贸易原则。( × )

点拨: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引进来”等同于“走出去”。( × )

点拨:“引进来”,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6、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 )

点拨: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

第3篇: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经济常识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小康”理想,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3、科技是渗透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联结性高考资源网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是实体性要素(劳动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4、工业化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GDP:国土法统计(最终产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能创造GDP)

GNP:国籍法统计

6、GDP总量: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8、贷款消费不一定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

9、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但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10、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等于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1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等同于家庭总支出

②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重关系,恩格尔系数下降,不等同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减少

12、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可取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

13、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消费效益)

14、安全权是消费者校友的最基本的权利

15、消保委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不属于政府部门

16、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农业是衣食之源)

17、工业、农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两降一升)P79-80

上升、下降是指比重,不等同于工农业的总量在下降

1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支付促进就业。

20、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维护劳动者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21、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诉讼)

22、合理的财政赤字对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过多的财政赤字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3、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非财政支出)

24、税收的相对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一成不变的(税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动,通过修改税法将这种变动确定下来,亦体现了税收的相对固定性)

25、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任何人都是纳税人)

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与经济监督作用的区别

27、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的区别

28、纸币就是货币,支部已不再是货币的代表与符号。在我国纪念币也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

29、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受国务院领导的行政机关;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枢纽

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主体地位

30、我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

31、商业银行在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充当“信用中介”作用;在办理中间业务中,充当“服务中介”作用

32、当代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费正逐步取代存贷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33、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资产的增值

34、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35、理性投资原则要求首先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其次要量力而行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在某些行业或地区,非公经济可能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占优势 ③优势既有量,更强调质的优势)

3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9、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非唯一形式)

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的范围

40、非公有制经济(个私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41、按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分配属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

42、初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

再分配是政府进行的收入的调节

43、社保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制度(并非部分困难群体)

44、实行宏观调控并不否认或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

45、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进行调节的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的

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47、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待不同的贸易伙伴要平等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与本国人要平等

48、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的实力

政治常识

1、在阶级社会,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集中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2、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十分广泛(工农知+四者)

4、人民不同于公民(对人民民主,不能说对全体公民将民主)

5、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是我过最主要的国家职能(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指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

6、人民军队的范围包括解放军、武警和民兵(民警不属于此)

7、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人大代表实行任期制,可以不断更新人大代表队伍,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也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淘汰不称职的代表。(党代表任期制的意义,可以参照于此)

10、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11、依法行政――主体是政府(这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执政――主体是党(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

1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机关)

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属于行政机关,是司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属于司法机关)

13、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ps:这体现了经济决定政治)

14、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机关(人大、一府两院)来履行的

PS:村、居委会;党;政协;消保委;共青团„的活动都不属于国家职能

1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不包括乡镇人大、政府)

1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7、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桂发社会成员的行为(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18、物质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19、最基本是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20、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省、市(设区)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并非所有人大代表都是直接/间接选举产生的,要分清级别)

21、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只能由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来行使(ps:地区不能行使主权;地方政权机关不能行使主权)

22、我们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

23、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是为了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并不是消灭民族差别

2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ps:并非任何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

25、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ps:这并不意味任何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而应该在履行相应的主权国家义务和遵守相关国际法准则前提下进行)

26、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并非所有工作)

27、联大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安理会是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和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其决议对会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2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和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最主要原因(ps: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有威胁,但并非根源)

29、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还未完全实现

30、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1、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①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3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三科(ps:区别与中共指导思想――马毛邓三科)

33、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并非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34、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也不是与中共共同执政)

35、政协是爱过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①它不属于国家机关,故其职能不属于国家职能

②政协有参政议政的职能,但没有决定权和立法权(区别于人大的职权)

哲学常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有世界观并不意味就掌握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为哲学就是具体科学相加,是错误的。

3、哲学都是对自己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s:哲学有正误之分)

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物质具有可知性,即可以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6、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电脑)的机能和属性。有人脑不等于有意识,认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是错误的。

7、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鬼神等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歪曲虚幻的反映)

8、规律最重要的特点――客观性。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改变、创造、发明、消灭等,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可以改变。

9、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而非现象的联系。“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等都不是规律,知识规律的表现形式。

10、任何现象都是对本质的反映,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假象也是对本质的一种反映(错误歪曲的反映)

1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人们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的观点是错误的。

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14、事物直接爱你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5、有量变不一定就能质变,必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也有好坏之分,只有好的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飞跃。

16、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是错误的。

17、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s:常见错误有“正确的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8、在复杂事物中有很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有多个)

在每一种矛盾中,其中有一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9、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

20、创新的本质即“辩证否定”――不是简单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否定一切,而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扬弃)

21、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真理又是不断发展的。

22、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

③为社会他人作出贡献,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3、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第一位的。

第4篇: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各位同学对知识记忆的不准确,是各位同学失分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这部分知识记住了,就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6.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7.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18.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19.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20.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1.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22.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23.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25.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6.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注意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27.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水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8.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29.“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0.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地理气候特点小口诀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背好地理地图

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坚定学习地理信念

不要轻易放弃学习地理的念头。

这个是很重要的,在你没有努力过或者尝试学习地理之前,就不要轻易地放弃,这是最可怕的。一旦开始有这个信念,地理就很难学好了。良好的开始是一切美好的起点,带着这个信念出发吧!

不懂就问

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地方不懂,甚至别的同学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自己那儿,总是不能理解。别不好意思了,主动去问!不要怕被笑,知识是自己的,不懂的就一定要去问!

地理要联系生活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第5篇: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1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 “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2

政治生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3

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4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观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1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2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3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3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4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学好政治的小技巧

学好政治六会口诀

1、会读书:眉批摘要、突出重点

2、会归类:比较归类、融会贯通

3、会织网:归类总结、以线串珠

4、会提问:思考质疑、敢问善问

5、会巩固: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6、会补遗: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学好政治三字经

考政治 书上有 虽开卷 却不易 框架清 知识熟

审题最 求上策 总要求 细又慎 对题型 一一明

单选题 排除好 巧双联 不能少 常规题 判断题

错的多 防偷梁 识换柱 偏盖全 做简答 和分析

知识点 勿失分 漫画题 看笑心 表格题 扣主题

左右看 上下瞧 材料明 是基础 考点清 可对号

巧翻书 少不得 关键词 是保证 准而全 会组织

答题清 重方法 牢牢记 皆喜欢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6篇:高中生物必修1易错知识点总结(小编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1易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蓝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原生生物,动植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原因:,未准确识记) 2. 植物没有组织这一生命系统

3.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错误原因:对二者的定义掌握不熟) 4. 原核细胞:无核膜 真核细胞:有核膜 5. 细胞学说的内容(错误原因:不注重细节)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 (错误原因:易混杂)

2. 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最大,水占细胞鲜重的质量分数最大 3. 脂肪被苏丹Ⅲ染色为橘黄色,被苏丹Ⅳ染色为红色

4. 关于蛋白质及肽链、肽腱的计算(错误原因:对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不清,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了解不清)

5.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错误原因:易忽略细胞质R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

6. 甲基绿将DNA染为绿色,吡罗红将RNA染为红色

7. 核苷酸的个数,核算的个数,含氮碱基的个数(易混,错误原因:对核酸的结构不了解)

8. 单糖:五碳糖,六碳糖 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9. 性激素属于脂质,其余激素均为蛋白质

10.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别(易混,主要从功能,比值区分)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 毛细血管是单层细胞膜

3.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4.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无膜结构:核糖体 5. 注意区分各种细胞器的作用

6. 合成蛋白质: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7. 健那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 .....8.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质

次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错误原因:易忽略次要载体)

9.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状态(错误原因:易将二者当成不同物质)

10. 核膜在有丝分裂期间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 渗透作用的方向:低浓度溶液至高浓度溶液

2.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错误原因:注意区分全透性和选择透过性) 3 .原生质和原生质层的区别

4. 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无液泡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在死亡后无法复原(错误原因:易..忽略加点字) 5. 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剂,和免疫等作用 6. 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臵是:镶嵌,覆盖,贯穿

7. 被动运输:由高浓度至低浓度,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包括主动运输(错误原因:易混)

8. 应注意区分几种运输方式所能运输的物质,是否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和曲线图的含义

9. 胞吞胞吐需消耗能量,但不跨膜(错误原因:易忽略)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或RNA(错误原因:易忽略RNA) 2. 酶可以降低活化能(错误原因:易误以为加速反应)

3.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条件影响(做题时易忽略这些条件,导致出错)

4. 酶有专一性(错误原因:做题时易忽略) 5. ATP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6. ATP是一种物质,而不是能量

7. ATP和ADP可相互转换,但不是可逆反应 8. ATP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9. ATP和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0.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错误原因:易忽略)

11. 有氧呼吸不仅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在细胞质中进行 12. 酶:低温——暂时失活

高温——破坏空间结构 13. 所有动物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无氧环境下生成乳酸e.g.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芽细胞等(错误原因:易忽略该情况) 14. 叶绿素对橙光,黄光吸收较少,对绿光吸收最少,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5. 光,温度,矿物质元素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原因 16. 光反应和暗反应需都进行

17. 光反应产生的ATP仅供暗反应使用(错误原因:易误认为可用于生物体的其他活动)

18. 净光合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错误原因:总光合)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1.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2. 单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细胞的增大

多细胞生物的长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加 3. 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 间—前—中—后—末 4. 应清楚有丝分列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

5. 细胞的分化:贯穿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胚胎时达到最大限度 6. 细胞的全能性表现条件(错误原因:易忽略) 7. 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细胞分裂能力

8. 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区别及意义(错误原因:易搞混) 9. 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

10. 细胞癌变的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7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最全思维导图,80道易错题目总结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几张牛人总结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帮助同学做总结梳理,事半功倍,赶紧研究研究!

高中数学易错题目总结

上一篇:落实好两个责任下一篇:医院出院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