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初中的教学领域来说,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和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改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论文 篇1: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和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渐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及开来。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应对策略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领域也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由于信息技术普及速度很快,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均没有来得及转变,所以当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优点认识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只是将自己使用多年的讲课手稿内容原版照抄地编入PPT中。在这些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笔者发现和以往的教学工作相比,除了不用板书外,教师的授课方法一点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以往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早已风光不再。

二、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1.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前的教学工作注入了相当的活力。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和知识的陈旧,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校领导应当选拔学校里的年轻教师对年龄较大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计算机培训,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便捷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对名校进行访问,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授课理念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后,教学小组的组长应当及时督促教师写下学习心得以及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当前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计划。

2.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多媒体技术刚刚引进到教学工作中的时候,每一位学生上课时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即使在整个课堂上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依然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所限或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换汤不换药。初中生大多已经进入青春期,所以他们的思想比较叛逆。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依托信息技术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比如: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收集某一个问题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辩论。这种教学方法利用的是青春期学生好胜的特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

3.改革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让多媒体代替自己成为课堂上的绝对主角。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浪费,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对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寻找素材,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全班同学。笔者发现这种让学生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讲课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4.信息技术在分小组讨论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学生播放这节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在听课文的同时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听完课文后在小组内部自由讨论,最后总结出小组各个成员的意见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再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判,分析每一个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出教学任务,再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5.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利用

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一个班级内部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由地在平台上讨论学习心得和体会。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或者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当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查看学习平台上学生所发布的内容,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解答。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积极改善,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莉杰,马向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和应对方法探究[J].中学时代,2010(04):233-236.

[2]赵西洋,高慧强,高文娜.浅析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和应对策略[J].初中学语文教学,2011(06):21-22.

编辑 孙玲娟

作者:塔焕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 对于初中的教学领域来说,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和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改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本篇文章以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框架,分别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这三个方面做以深入探析。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应用

ABSRTACT: For the teaching field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lassroo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basic problems faced by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under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application

引言:

隨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医疗、教育各个行业。将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在构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整合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一、语文课程的特点

“人文”聚焦于中国课程的文化功能,以感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以及课程人文特征。汉语课程的人文特征强调汉语学习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笔者认为,人文主义思维的内涵应包括知识、情感、意义等,主要是在个性、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素质等方面[1]。

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交流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工具和人文主义的统一是中国课程的主要特征。汉语课程的“可工具性”是指学生熟练使用语言工具和通过汉语课程顺利参与交流活动的能力。

中国课程的“人文本质”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个性和精神世界,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高尚的审美意识。语言工具性是人类主义的基础,也是人文主义的承载者。人文主义是对工具性的升华,使语言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精神。工具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互关联和有机统一的。

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基本知识,还要在语言和教科书中理解思想和情感等人文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的各个行业来说都有了质的提升,下边笔者将从两点深入说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容和意义[2]: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上的教学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运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板块。这是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声形并茂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多元化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全方位、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对什么是变色龙这一知识点进行书面学习难免显得枯燥和无聊,切也不能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印象深刻,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变色龙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变色龙的变色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变色龙的变色原理,从而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课文。将网络和课堂结合在一起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打破传统教学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得到自己学习所需的知识材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2.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工具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本为基础而进行的,虽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之资源有限,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而信息 技术的应用更好能够弥补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足,这也是信息技术深受现代 教师青睐的原因。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3.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在笔者看来一堂语文教师学科是否优质,一个语文教师是否优秀并不能只通过简单现代化教学引入当前的教学内容做以判断,更重要的应该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只有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教育结症的关键工具,教师应该将其应用价值与应用途径整合为一项科研课题,认真思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整合的含义与联系,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途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完美融合的内在价值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3]。

比如说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大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讲授这一课时,通常是将《孔乙己》这篇文章的作者,鲁迅先生的创作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等方面做以简介,只是把信息技术的扩展职能更好的运用于课堂上,但是却忽视了课本本身。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孔乙己意气风发的阶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中所描写的孔乙己的形象,两者对比进行学习,更加能突出小说中描写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的建设中,需要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正确的运用现代技术,通过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构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关键。

3.2恰当设计教学过程,找准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众所周知所有的文学作品均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在许多学生看来,语文答案的多变性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但是语文的实践性又是非常强的,教师能够将生活实践和语文、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能够在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有意识的将文章中的优美辞藻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找准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巧妙地安排課堂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本节学习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比如说在学习“乡愁”这一节课时,第一步,通过多媒体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第二步,通过不同的语调(昂扬激越或是忧郁深沉)进行诗歌朗读,让学生们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认为适合的朗诵语调;

第三步,通过多媒体播放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在朗读中赏析文章;

第四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席慕蓉的《乡愁》,将两者对比,找到这两首现代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分步式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能力下,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就像打游戏一样,以通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重视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通过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做到针对性教学,若是大部分人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则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或者教学方法。

比如说在学习完“滕王阁序”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知识答题平台,之后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漏洞,及时做好查漏补缺。

四、结束语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优化现有课堂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远不止于此,还有更广泛的领域等待着教研工作者去探索和发现。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形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的方式灵活的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发展到最大化,使得语文学科的教学大有作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石。

参 考 文 献

[1]李建明.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 人文之友, 2018, 000(003):237.

[2]瞿敏慧.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3):175.

[3]李浩.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 读天下(综合), 2017(19):80-80.

[4]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高鸿宾.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4):116-117

[5]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https://www.xzbu.com/9/view-4336560.htm

作者:苟彦军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探索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必要性: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构建现代化语文教学课堂具有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开展朗读教学,提高语言能力;构建“翻转课堂”,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必要性;优势;对策

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在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促使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丰富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过去单一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以笔者自身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对策。

一、 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俨然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必然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演示功能,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促使静态化的语文课堂动态化、生动化,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落实“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改革,格外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力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就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而翻转课堂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教学视频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播客、在线和同学互动交流等形式,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审美情感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力求通过情感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科目,在培養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文本笔法细腻,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开始讲授课文之前,笔者通过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首先通过微视频朗诵《春天的手》,让学生闭目聆听;然后,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将春天唯美的景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提升审美情感。这种立足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知识内涵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 开展朗读教学,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语文学科俗称百科之母,是学生日常交际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职责,积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朗读者》的播出,在国内掀起了朗读的热潮。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朗读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把握文本情感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寻找最佳的朗读视频,通过“图片+视频”同步播放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让学生跟随视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语调、节奏等,促进学生朗读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

(三) 构建“翻转课堂”,提高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效地调整课内外教学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资源等,并将教学视频资源与学生共享,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其次,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任务等开展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点,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或者同学的在线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开展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释疑解惑,升华教学效果,构建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三、 结语

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构建翻转学习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天丽,冯晨辉.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35.

[2]张国华,赵志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5):328.

作者:田景友

上一篇:生产安全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学校领导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