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体育教育改革培养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论文 篇1:

对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法的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处方教学法在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发挥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功能,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运动处方,来修正传统体操教学中教学方法所存在的弊端,进而为推进高校体操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操教学;研究

1 前言

体操教学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学重要的科目,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完美体态、提高行为品位、培养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在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学生在对体操运动的理解以及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上,无法达成一致性,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于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于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对体操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修正,以便于为全面提高体操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保障。这对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院校体操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2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概念及功能

2.1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概念

运动处方的实质是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根据体育锻炼者或病人的医学检查资料,按其体质的实际状况以及自身的健康需求,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其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提出相应的的注意事项,用以指导人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运动处方教学法是运用运动处方的特殊功能,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开展具有指定性的教学行为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概念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一种授课形式。

2.2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功能

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能够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引导各素质层面的学生切实体验与感悟体操学习的重要意义与实际效能,充分挖掘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认知内需及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进而激发与维系较为强烈的体操学习兴趣.

⑵有利于对学生对因材施教以及潜能的挖掘。运动处方教学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在于指定性,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既能够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体操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处方教学法能够修正学生在素质层面的偏差,有效地促进与维护其自身优势的发挥,因而,在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有机的开发与运用。

⑶促进公平公正、相互尊重以及相互理解的教学环境的构建。运用处方教学法,是对学生素质差异的充分理解,是对素质能力低下学生的尊重。通过运动处方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各素质层次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能够使得每一名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体操学习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使得学生能够消除自卑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能够在体会来自于他人尊重的同时,给予他人同样的理解与尊重。

2.3 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⑴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掌握。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基础在于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区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因而,对于体操运动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体操学习的需求表现各异,为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法提供了可行性。因此,高校体操教师必须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针对素质各异的学生制定出具有指定性的运动处方,来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体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与统计,以便于切实的掌握,并能根据素质状况的显现里进行科学有效的层次划分,为制定具有指定性与实效性的“处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针对不同素质基础的学生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以凸显教学行为的实效性学生在体操方面所表现出的素质差异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其间包括:自然条件、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结构,决定了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形式、内容以及所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凸显出明显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体操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出具有指定性的教学“处方”,针对不同素质层次与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群体或个人,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与手段,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与唤醒全体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凸显体操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有效的避免传统体操教学中,“教”与“学”相关行为的付出与实际效应的获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现象出现,进而确保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7):76.

[2]李纪华.构建教学平台一分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02,104.

[3]杜金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6(11):213.

[4]罗金环.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分层教学[J].教育热线网.2007(9):9.

作者:王永超

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论文 篇2:

关于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体育教育改革培养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内容;能力

随着体操教学改革的不断丰富发展,体操作为体育院系的主要课程,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教学是整个体操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各类体操资料,分析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写的《体操》教材及《对体育院系体操技术课中应包含教学内容及测验内容的调查与分析》等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运用所学体操理论知识,对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纲要及培养目标、体操技术教学内容体系等进行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现阶段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以竞技体操为主导这一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步伐;虽然体育院校的体操教学改革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但教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目标;加之大中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民健身的兴起,使得多种形式的体操形式和练习手段不断出现。

2、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目标的设置

体操技术教学主要是以竞技体操动作作为教学内容,以实践课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体操动作的正确技术、正确的保护方法以及常用教法等。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的看法不同,教学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加快学生的需要与时代接轨的步伐,在体操技术教学中应当把增强学生体质当作出发点,将体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身体锻炼科学地结合起来,发展体操教学的技术性、知识性、健身性等一体化教学体系,从体操运动中去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的技术动作和练习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向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3、体操普修课技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体育教育界把树立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作为共识,各个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尽相同,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体操技术,指导课外体操锻炼、训练、竞赛及裁判能力,是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的课程目标。

(1)由以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实用性教学模式转变

传统的体操普修课仍然沿用着以竞技体操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以技巧、器械训练为主,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来评定,这些都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忽视了对基本的教学和实用性,学生的能力以及个体差异,不能适应发展的步伐。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用性、健身性的体操教学内容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发挥体操的功能,发展以基本体操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2)重视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

新的体操教学指导纲要中则强调指出:“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突出教学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胜任日常体操教学工作的老师,就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对体操的讲解示范、队列队形的练习、徒手体操的编排等能力,把“学”与“教”相结合。

(3)为培养社会型人才做准备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人们对于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体操普修课的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位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行体操健身指导;并且能够对各种群众性健身体操竞赛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符合需要的社会化新型人才。

三、结论与建议

1、合理分配课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合理确定教学时数,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时数。

2、建立全新的体操考核制度,丰富考核内容

体操考核内容应该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内容应包括理论考核、技术考核、能力考核、平时成绩考核。

3、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多方位培养

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六个方面的能力:(1)组织基本体操教学的实践能力(口令、讲解、示范能力);(2)保护与帮助的能力;(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织和创编团体操、成套动作的能力;(5)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6)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身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 波,马海涛.论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4): 20-23.

[2] 方建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6,(1).

[3]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4] 夏思永.对体育教学理论的新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1996,(7).

[5] 陈智寿.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探索[J].体育学刊,1998,(3).

[6] 田赐福等.体育系体操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0. (2): 64~69.

作者:胡雪晴

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论文 篇3:

体育院校体操课单杠支撑后回环教学方法

摘 要 本文通过讲述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教学的动作要领、教学方法及其运用,阐述在体育院校体操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并让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

关键词 体操 单杠 支撑后回环 教学方法

一、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要领

支撑后回环是从支撑开始,两腿先前摆,接着后摆,肩稍前移,两臂伸直撑杠,身体后摆高于肩的水平。当身体下落腹部接近杠时,梗头上体积极后倒,两腿前摆稍屈髓,两臂压杠,腹部靠杠回环。当回环肩部过杠下垂直部位后,两腿制动,同时迅速抬上体、抬头、挺胸、伸髓翻成支撑。

二、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方法

体操单杠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直观法、语言法、完整与分解法、同步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体操中独有的保护与帮助法。

三、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过程及使用的教学方法

(一)初步建立動作概念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在学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的初步阶段,应先给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让学生了解支撑后回环的结构、性质与技术要领,首先用到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法、语言法和分解法。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对于普通学生较为复杂,而且按照体操教学课程的结构安排,支撑后回环一定是基于学习过简单的单杠动作,如支撑后摆等练习,有一定的单杠基础和杠性才进行支撑后回环的学习。在学习支撑后回环之前,需要进行支撑后回环的辅助练习。支撑后回环的辅助练习有以下几种:①支撑后摆练习②撑杠后倒练习③体操棍后倒练习④坐立后倒练习⑤挂杠翻身起练习。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还有保护与帮助法,在此阶段保护与帮助法尤为重要,在学生建立初步概念时,往往对动作没有很清楚的概念,心理上也会有惧怕,没有足够的信心,而保护与帮助法可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这几点。

(二)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支撑后回环是两个动作连接起来的组合动作,我们可以用分解法把它拆开来练习,便于学生掌握每一部分的关键技术和动作要领,但分解法不便于完整动作的完成,所以必须还要用到完整法,把支撑后回环完整练习起来,让动作连接处变得流畅,所以完整法和分解法可以交替使用,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完整的练习动作。重复练习法是重复练习质量较好的动作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提高动作技能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这一阶段所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同步练习法。同步练习法的使用有以下手段,提高器械高度,锻炼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毅力;调整器械角度,在斜面上从下往上做动作;变平面为高低台阶,从下往上做动作;增设限制物、标志物,提高完成的规格;竞赛法就是采用比赛、测验、考试等方法,让学生分出动作好坏,并知该如何提高。

(四)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保护与帮助

单杠在体操教学中是运用保护与帮助法较多的一个项目。而单杠中支撑后回环动作是一个惯性动作,只要把握好时机,保护与帮助是很简单的。

支撑后回环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杠前侧方,一手从杠下抓住练习者的手腕,一手在练习者落杠回环时拨其臀部或大腿,助其贴杠和回环,当练习者回环至杠前水平时迅速换成一手托其大腿,一手扶其肩,助其制动和支撑。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体操教学中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学体操课程,我们所使用的方法较为普及,教师也容易理解并教学。但对于有体操基础的人群和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一定以上的每个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适合,也要因人而异;在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运用完整与分解练习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完整练习时,是否有错误动作,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完整练习,纠正动作,注意完整与分解的交替练习。

参考文献:

[1] 钱竞光,孟昭莉,唐潇.体操单杠运动中的生物力学原理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2-5.

[2] 张斌.运动生物力学在单杠支撑后回环教学中的运用[J].阴山学刊.2000(4):23.

[3] 童昭岗.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7.

[4] 宋佩双.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滨州师专学报.2000.16(2):65-66.

[5] 谭书妍.浅谈体操教学的教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74-75.

[6] 万建红.浅谈高校开展体操教学的重要意义[J].体育教育.2014(1):75.

[7] 赵晓忠.浅谈讲解与示范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0(2):89-90.

[8] 陈跃兰.分解练习法“分解”单杠教学[J].实践与反思.2012(4):51.

[9] 杜金玲,郭云清.试论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2):73-74.

[10] 王聪.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及其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79-81.

[11] 岳彪.同步练习法"在中学体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33):282.

[12] 于立宝.单臂扶托法在单杠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5):114-116.

[13] 施峻峰.单杠支撑后回环教材与教法研究[J].实践与游戏.2011(4):43-44.

[14] 吴平.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技术关键的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2):151.

[15] 吴载连.垫上头手翻教学的几种练习方法[J].体育教学.1990(5):12-13.

作者:易楷

上一篇:农村经济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学生会部长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