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析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以期为其在职业院校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关键词]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运动SWOT分析法随着我国技术人才的紧张和短缺,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功能得到强化和重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论文 篇1:

贵州省职业院校的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体育工作构想

摘要: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贵州省职业院校在阳光体育工作上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找到贵州省职业院校阳光体育工作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贵州省职业院校阳光体育模式实施措施。目的在于为贵州省职业院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健康体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院校;阳光体育

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提出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开始,然而经过多年的学生体质调查的结果,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确实还是让我们不容乐观。而2007年在全国全面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各个职业院校的落实情况是怎样的,是不是真的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体质能得到提高呢?本文以贵州省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索贵州省职业院校的阳光体育模式,以求为贵州省职业院校寻求一条可行的体育之路。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①。

二、贵州省职业院校阳光体育实行现状

所谓的阳光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包含了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体育课余训练和体育比赛等相关内容,以下从这几个方面逐一论证分析。

(一)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课程内容

据统计,贵州省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的体育项目相对比较陈旧。这样的体育课程设置只能是简单的满足体育课程最低的要求,体育锻炼的个性化设置不高,传统体育对于职业院校的影响力不足。体育课的到课率低,见习率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阳光体育执行不彻底。

2.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在贵州职业院校里,80%的院校是从中职中专升级上来,教师也基本为原学校教师,学历低,职称低,年龄大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的师资结构会给职业院校的教学带来许多陈旧性的内容。为阳光体育的课外体育辅导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二)大课间的开展

贵州省职业院校的大课间以广播体操为主要形式存在,或者是不安排内容。广播体操虽然说是一种很好的有氧锻炼形式,但是缺乏个性化,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不大,锻炼效果不明显;而如果让学生自由活动,由于现在学生的运动自觉性的欠缺,大课间的开展不理想。

(三)课外训练

贵州多数学校并没有组织专门的体育训练队伍,虽然省教育厅每四年举行一次全省范围的大学生运动会,也专门设立了职教组,并且把体育比赛参与的情况纳入每年的目标考核内容,但由于贵州省职业学校新成立和新升级的较多,学校事务性的工作较多,体育比赛对于学校的升级改造缺乏比赛平台,因此,课外訓练队的组建明显不足。

(四)学校的阳光体育计划方案

阳光体育计划方案既体现在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在阳光体育上学校的计划性,规划性,是对学生体质负责的体现。贵州省职业院校只有20%的学校有比较全面的阳光体育计划方案,而其余学校只是凭经验性的开展一些体育活动,缺乏比较全面的规划和指导性的文件。

三、阳光体育对职业院校的意义

(一)阳光体育活动可以推进学校的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

贵州省多数的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还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还没有准确的定位特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体育工作还依仗原有体育项目的发展,因此,整个贵州省职业院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项目内容少,体现贵州特色和职业特色的体育项目少,学校的特色体育文化发展不好,而阳光体育活动,能够更好的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阳光体育可以和体育课堂、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余训练相契合,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合作,学校贯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特色体育文化。

(二)阳光体育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阳光体育主要的理念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前提,呼吁学生都走出教室,到运动场上锻炼身体,因此,阳光体育的主体是学生,他督促学生体育锻炼,并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培养兴趣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转变,这样的以人为本的政策更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的培养。

四、贵州省职业院校的体育工作构想

(一)学校领导树立健康体育思想

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的好与不好,与领导的思想构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开始要树立健康体育思想,在体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体质发展为主导,从政策上给予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最大的支持,并且要形成长效机制,让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一是从经费上给予体育工作上的配备,让学校体育工作从场地、器材上得到满足,让学校体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二是从人才引进上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要重点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以确保学校体育健康的发展。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体育课程是阳光体育开展的原动力,要想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尤其必要的,除了原有传统体育课程的教授,一是改变技术难度,改变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改变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的要求等;二是要保证提高身体素质内容的课程开发,无论是体育课程还是体育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可以以体质测试内容为主要的课程资源的线索;三是可以着手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一个好的,有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发,离不开特色的校本课程的,阳光体育可以成为课程的延展;四是可以根据当地的民族特点,开发民族体育活动,如民族体育舞蹈、武术、太极拳等等项目,会让阳光体育活动更加精彩;五是要开发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的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师资队伍的课程开发的理念建设,课程开发的能力,教材的编写能力等等的培养,让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力保障。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课余体育训练是阳光体育的一种组织形式,课余训练组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同时还可以让课余的体育工作有序进行。

(四)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视

体质测试工作是阳光体育的验收,是学生体质是否提高的验证,因此体质测试工作在阳光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各职业院校因为人力、物力的各种原因,在体质测试工作中,有组织管理不严密,体质测试工作流于形式,这样会严重影响阳光体育的开展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抓好阳光体育工作,务必要严格的抓好体质测试工作,让学生和老师对自己的体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注释: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

[2] 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3):37.

[3] 瞿惠芳,张辉.大国崛起看中国学校体育中的阳光体育实施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 (25):10.

作者:陈历泽

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论文 篇2:

略论职业院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摘 要]分析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以期为其在职业院校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SWOT分析法

随着我国技术人才的紧张和短缺,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功能得到强化和重视。而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趋势成为职业院校培养身心健康、吃苦耐劳的高素质人才的绊脚石。这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于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据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全国现有615693个体育场地,其中学校系统41358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67.17%。尤其是各高等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为良好。职业院校的体育场地也有逐年改善的现状。因而,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提高其使用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场地匮乏、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持续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随着我国培养体育师职的增加,高职院校的体育人力资源得到改善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组织能力,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经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指导社区群众体育健身、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体育经费资源增加,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国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学校特别是高校体育经费也相应得到增加,使高校体育场地(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职业院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在增加,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结合院校性质,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技能训练方法,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部分学校领导难以主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打破旧的教育模式,走出改革创新的模式。表现在体育教育上,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弱化,许多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主观上认为上体育重要,但实际却是把体育锻炼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学生参与意识的弱化是职业院校体育发展艰难的因素之一;一些体育老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转变上都显得比较滞后,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淡化运动技能。学生的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减少。这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相违背;学校体育课程长期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的影响,缺乏人文教育理念,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在制订考试测评方式与内容时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和感受,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

一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胡锦涛同志于2007年1月7日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07年4月29日正式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5月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研究国务院下发的《意见》等等,这些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后奥运效应”,为我们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体育水平和健康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更新国民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四)威胁因素(Threat)

近年来体质监测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这些数据给我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二、职业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一)学校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职业院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技能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和专业技能切实得到提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并和所学专业技能相结合。定期通报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要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专业培训,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二)加强宣传力度——借机、造势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善于利用机会,借助各种重大节日、文化科技节、纪念日多组织活动或者院系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形式要广、内容要丰富多彩,要因地制宜、要有特色、要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和班主任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健康理念。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建立奖惩制度,以唤起、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支持、发挥体育教师的这一优势,让其积极投入到此项有意义的活动中。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也需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支撑,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模式。要切实抓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师德教育,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其相应待遇,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再学习,加强专项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学研究,培养更多研究型、创新型的体育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人力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和投入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相对比较匮乏,是影响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场地设施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学校一方面要尽力加大经费投入,统筹资源;一方面要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场地器材问题解决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才有物质保障。学生在运动中安全性也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其运动能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顺利开展。

(五)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相融合

课外体育活动是在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同时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组织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向往阳光,奔向操场。要精心组织“阳光体育大联赛”或“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投身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在组织和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亲自担任教练、裁判,从而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享受到参与体育的快乐。此外,学校体育管理者还要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机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把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艺术节相融合是实施阳光体育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体育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可利用体育文化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项目的空间和领域,营造体育锻炼气氛和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发挥体育社团、俱乐部功能、拓展运动休闲形式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育社团的这些特点使得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学校要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学校在“体教结合”的道路上要积极探索,形成以特色项目为重点,俱乐部形式统领下的培养模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俱乐部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外,还可以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体育咨询裁判员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会、享受运动乐趣,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种方式可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兼顾学生校外休闲活动,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积极开发校内外体育资源,譬如开展定向运动、放风筝、骑自行车等运动休闲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实现对其身心的双重磨炼。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4.26.

[2]刘海涛、王宜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归因及实施举措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12.

[3]特约记者,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2007(7):22.

[4]袁国伟、张艳萍,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

作者:薛 波

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论文 篇3: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评述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探讨构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体育文化 课内课外一体化

一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发生在学校范围内的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体育精神与体育能力等内容的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是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体育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不仅肩负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科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体育比赛中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挑战生理极限的挑战精神、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都是职业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文化素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三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包括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等方面。

1.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发现,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处在整合发展期。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传统单一的体育课类型长期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导致学生体育知识结构失衡;由于长期以竞技体育知识为中心或过分强调了其知识、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导致了学生竞技知识与健身能力的失衡,学识结构与身心发展的失衡,从而导致了体育教育教学被异化。教师队伍在整体素质上与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技能与实践的环节上,在健康教育方面显得内容陈旧,观念保守,缺少对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内容少,所占课时比例少;(2)高等职业院校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3)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还在初级阶段;(4)健康教育形式单调,学生对体育课目的的认识不够;(5)缺乏系统科学的卫生健康教育,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活动现状的研讨

笔者对本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询问,学生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的满意率不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差、较差、一般。说明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加以尝试:一是课程设置还需要改革;二是增加体育课学时;三是根据专业设置不同,考虑未来职业需求来开设体育教学内容;四是突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体育兴趣课”,制订专项“教学大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树立“快乐体育”的意识。因地制宜地让体育课延伸到课外,构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人人得到锻炼的目的。

四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学校的办学思想、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具体营造。其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中坚力量。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因为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和专业特长等都会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实施体育教育,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课外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和习惯这一重要阵地,发挥综合的整体效益,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与风气,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体育课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形式

体育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宣传体育文化,组织学生学习体育技术,练习体育动作,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学生通过体育课能继续接受包括身体、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主体,体育课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因此,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日后自觉积极坚持锻炼的习惯。

2.现代体育理论知识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有形式

充分利用校报、板报等手段进行体育知识问答,多搞体育比赛,举办体育知识竞赛,开设体育卫生保健课,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是体育文化特有的形式。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运用已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在指导自我锻炼的过程中,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不能比的。实践证明,体育教师把发展身体素质理论、身体锻炼方法、人体运动基本规律、运动损伤预防及简单处理等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学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性认识。利用体育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尽可能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

3.开展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形成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体育文化事业越发达,教育效果越理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训炼的同时,更多的是提倡积极的体育氛围。从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入手,开展各种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校园竞技体育具有娱乐性、对抗性和挑战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制订每学年体育活动计划,形成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的体育传统赛事,如篮球联赛、体质达标运动会、乒乓球赛等,不但有擂台赛,而且有友谊赛,更搞对抗赛,合理引入时尚体育项目,如街舞、健美操等,由于其新颖性、竞技性和时尚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4.完善校园体育文化规章制度,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并加以实施,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体育建筑、场地器材与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良好完善的体育设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场地器材设备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体育教学对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应根据开设专业的特点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增添必要的器材及设施。

五 对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至关重要。在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围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高职院校特点和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2.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要不断提高品位

在充满挑战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如前所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上真正发挥作用,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开展体育文化节,以成为高职院校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成为广大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应该特别重视增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

3.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体现特色

创特色是现代学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具有个性,要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服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只有创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体育文化才有无限的生命力。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应立足于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应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引导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萍仙.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2]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2)

[3]梁永桥、李英春、徐东岩.新视角洞察高校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4]乔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5]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6]陈景芳.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途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8]陈金雄.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训练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09(12)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杨静选 王胜利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生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