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

2023-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成绩不理想原因:

主观原因: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夯实不够,不会活学活用; 太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客观原因:命题不规范,题目与课本课标脱节明显,偏题怪题多;评分标准琐碎。 整改措施:

一、老师方面:

1、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取长补短。

2、加强教学五环节,扎扎实实抓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安排每一节课,力求精细化。

4、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协调作业量,避免各自为战。

二、学生方面:

1、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萌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做到勤学、会学、巧学。

3、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4、加强记忆,多看课本,多背基础知识。

5、加强易错题的滚动,加强周测。

第2篇: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

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 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3、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4、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

5、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6、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

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8、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9、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0、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

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1、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2、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 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13、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

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14、“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 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5、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16、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 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17、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8、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19、“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20、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2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内阁之间

③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 ④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23、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 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C.德意志统

一、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24、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宪法,德意志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最能从政治上反映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A.内阁的建立 B.议会的产生 C.国家的统一 D.联邦的形成

卷Ⅱ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5、(25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 职相

参,总领百官, 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

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獨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 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

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8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分)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史论:

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

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4分)

(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3分)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 B.A. 6—10 C.A.C.D. B. 11—15 A.C.D. B.A.

16—20 C.D.A.A.D. 21—24 B.A.A. B.

二、非选择题

25、(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4分)

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 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3分) 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分)

(2)制定:克利斯提尼。(2分)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 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民主政治。(2分)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4分)

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分)

26、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華帝國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 举非恶性制的观点。

认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鴉片战争以来,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西学进一步传播,当时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1905年,科举制度 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

二、辩证地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

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示例4:梁启超 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应把科举制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

1、示例2的内容,按古、近、中、外科举制的利弊进行论证。

(观点2分,论证8分,总结2分。若只有观点,没有论证不得分。论证内容与观点完全脱节,只给观点的分数。)

27、

(1)材料一界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材料二界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完善,(4分)

(2)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4分)

理解:学习英国的议会制;成功地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等学说。(4分)

(3)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3分)

第3篇:2013-2014(上)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玉美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5小题50分 。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绩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好。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三、存在问题

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和能力 。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四、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第4篇:福建南安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汇总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5.……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化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6.某学者在评价中国

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7.“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8.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青年》 D.《民报》 9.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2.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放弃进化论

B.重新评估传统

D.肯定孔孟之道 C.反思西方文明

13.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14.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5.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6.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C.讽刺贪淫

B.倡导平等 D.推崇人性

17.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18.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1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20.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作品是(

)

A.《战争与和平》 B.《等待戈多》 C.《唐璜》 D.《母亲》 21.“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抹布。”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种美术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2.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23.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24.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 )

①“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②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花木兰》、《功夫熊猫》是美国拍摄的曾经风靡中国的两部动画片。这一文化现象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A.二战后电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B.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C.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中国元素 D.要依靠现代科技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9分)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懈的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6分)

材料二 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在16和17世纪就能找到影子,但18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在19世纪,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才被充分地感觉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力和人力;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骡子;电力取代蜡烛,成为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就源源不断的能源等。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中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3分)并概括这些发明发生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领先优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7.(16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学西传

材料一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探究主题二:近代“西学东渐”

材料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东学西传”对当时的欧洲有何重大影响?(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有人说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过程中做到了“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3分)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2)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材料三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3)材料三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2分)请说明原因(3分)

(4)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南安一中2012~2013学上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6、【答案】 (1)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专制统治,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6分) (2)发明:牛顿力学的创立;达尔文的进化论;瓦特蒸汽机的改进;电的应用。(任意3点得3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任意3点得6分) (3)影响:否定了专制统治,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任意两点得4分)

(5)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任一点即可得3分)

28、【答案】(1)思想:重农抑商。(1分)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正确。(1分)因为当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的提高,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5篇:(高二历史)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说明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文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次考试是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的阶段水平性测试,主要目的是考查文科班学生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评价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本次参与联考的六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

三、命题原则:

1.内容选择体现主干性和基础性。以课标要求为准则,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题量适中,分布合理,不出难题、怪题和偏题。

2.能力要求体现学科性和发展性。落实新课改理念,适度考查学科能力,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联系现实选编材料情景型题目,着重考察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 试题指标体现科学性和目标性。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结构简明,目标有效,答案与评分标准合理,确保考试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四、能力与目标要求:

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

2.材料的阅读与运用(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4.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

五、命题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全册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六、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七、试卷结构与难度:

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计70分;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0分。

试题的低、中、高三档难易程度比例为6:3:1,难度预估值为0.60-0.65。

第6篇: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任再一 本次参加考试的班级是高二(1)班和高二(4)班,参考人数是39人,及格人数是22人 ,及格率是 56.4%,优秀人数是 18人。下面就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特点

1、试卷紧扣教材,着重基础,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多,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相对较少,是一份难易适中、有较强区分度、很有参考价值的试卷。

2、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题目思路开阔,联系实际,并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

3、试卷关注重点、难点问题,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地图、图片等材料来创设历史新情境,试卷的区分度较好,题目的切入点基本扣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必修选修教材交叉部分均能注意重点。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得法,审题能力差,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主要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间联系搞不清,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失分主要原因: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2.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3.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四、今后教学建议

1、返朴归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

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扬州期末试卷特别注重对史实的考查和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2、强化训练,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1)要打破教材的专题限制,做到融会贯通。选择习题要精,一定要选择

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讲,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现在考试的一

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看材料时应该结合问题来看,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可以从

材料中找。当然,现在的材料题回答需要结合教材中相应内容。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文字要求简洁通顺,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

对于问答题要注意:(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把题目"肢解"清楚。首先

要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要明确中心,围绕中心答题。(2)归类对号,落实到教材的章、节和子目。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3)确定答题结构,列出简单提纲后再有针对性地作答。对于拿不准的题,多

答比少答更保险。答题要求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正确,文字表达清楚。

回答比较类的问题,一定要有比较项,如从历史背景、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4)除注意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力求要点全面,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高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多提出或设计一些问题,旨在开

拓思路、训练思维。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把"教授过程"变成"学习过程",教室由"教堂"变为"学堂",实行启发式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性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只是指导学生自己看。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强化答题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

上一篇: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下一篇:消费者行为概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