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发展战略报告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产业园发展战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产业园发展战略报告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通过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但是,文化企业规模小、融资难,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能力弱,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等等,依然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消解的困境。市场主体力量的强大即文化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的强大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因此,繁荣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对策应该围绕推动和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进行思考。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繁荣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宁夏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化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迅速壮大的快速成长期。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沿着自己特定的模式和轨道,稳步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以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先后颁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系列相关《意见》或《规划》,从文化产业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大力推动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繁荣。2006年印发《宁夏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加强“一核三带”文化产业点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群发展;2007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以及网络文化业等行业为重点文化发展的产业门类,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塑形以及文化市场管理与培育为主要内容;2008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主要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为主要目标,并首次提出了建立文化发展统计体系,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规模以下文化及相关产业监测统计工作,建立全区统一的文化产业统计单位名录库,并在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该《意见》从财税、投融资、土地、人才、奖励六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实施措施,同年4月,自治区文化厅印发了《關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对《意见》的实施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2010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宁夏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金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支持宁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2011年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确立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2012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这是宁夏首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该《规划》确定了宁夏“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战略布局,明确了文化旅游业、演艺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等九个重点发展行业,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二)通过不断塑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宁夏现有自治区级国有文化企业6家。2009年塑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成为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主题。这一年,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年,也是自治区塑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关键转折点。宁夏以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抓手,组建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

转制后的文化企业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借船出海,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步伐。通过体制性的变革,6家文化企业形成了新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文化,员工积极性得到有力调动,国有文化资产得到盘活,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小散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迸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经营业绩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6家文化企业实现经营收入11.1亿元,利润总额9148.23万元。

(三)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自治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8年的25.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4.36亿元。2016年增速为17%;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2004年的1362个增加到2016年的12246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6.5万人;文化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全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4年的6.5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40.95亿元,年增长率从2004年的14.2%增长到2016年的18.3%。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逐步成长为深化宁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助推力量。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自2012年的51.7亿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74.36亿元,占GDP的比重自2012年的2.12%增至2016年的2.35%,增长了0.23个百分点;宁夏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自2012年的6713个增至2016年的12246个,增加了5533个,年均增长约1100个;培育文化企业2080家,总数达4876家,文化产业主体不断壮大;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到99家,其中5家出口文化企业被文化部确定为重点扶持企业,5家动漫企业通过文化部等部门认定。

(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壮大

集约化、集聚化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为了加速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集群,坚持把产业集群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突出规划引领、龙头带动、产业延伸、功能配套,自治区以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加速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集聚化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是国家为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增强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自2004年至2014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先后命名了5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了6批。2008年国家命名了第3批5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有了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国家命名了第4批7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有了第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国家命名了第5批5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被命名了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第4批被命名了4个);2014年国家命名了第6批7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16年,自治区共有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的命名活动,自2006年开始到2015年共命名了5批41个示范基地,1批4个示范园区和2批56个示范户。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使这些园区、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而培育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和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自治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五)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自2009年起,自治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拨付资金从每年1000万元增至每年1500万元。自2014年起每年财政拨付200万元用于奖励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示范户。围绕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宁夏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宁夏“五优化对接”普惠金融工程实施方案》《加强金融支持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积极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发出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授信模式等金融服务方式,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发挥促进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银行业有效支持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报业集团等一批自治区骨干文化企业。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截至2017年已有8家文化创意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自治区财政给予新三板挂牌每家企业50万元鼓励。积极发挥为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组建的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的作用。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2013年末,与中信银行合作设立总额为20亿元的“种子基金”。截至2016年,“种子基金”累计实现贷款担保和委托担保逾15亿元。2015年,该公司设立一支专属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自治区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宁夏文化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切实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六)着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文化市场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市场投资活力持续激发,小微企业活力迸发,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文化市场新业态、新主体、新产品层出不穷,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单位)7200余家,银川市2637家、占36.6%,石嘴山市1021家、占14.2%,吴忠市1160家、占16.1%,固原市1577家、占21.9%,中卫市758家、占10.5%,宁东基地63家、占0.90%。区域发展趋于协调,首府银川市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经形成了网吧市场(上网服务业)、娱乐市场、艺术品市场、演出市场、电影市场、印刷复制市场、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等市场门类。2017年,网吧市场988家、娱乐市场1470家、艺术品市场1147家、印刷复制市场1780家、出版物市场606家、演出市场264家、电影市场50家,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对于促进文化产品生产,扩大文化消费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2016年度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基本情况综合年报,被统计文化经营场所(单位)2025家,从业人员10118人,资产总计31.29亿元,营业收入9.01亿元。

对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1、从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以及西北五省区代表性的省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年增长速度和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看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6%,比上年增长12.1%,北京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45%位列全国首位。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14%,比上年增长7.7%,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62个百分点,低于北京6.31个百分点,年增长速度低于全国4.4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97%,比上年增长11%,北京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4%又位列全国首位。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3%,比上年增长10.6%,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74个百分点,低于北京11.17个百分点,低于西部首位四川(约4%)约1.77个百分点,低于西北首位陕西(3.95%)1.72个百分点,年增长速度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2015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位于全国第25位,GDP占比在全国暂列第22位。

2、从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以及西北五省区代表性的省市区的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文化企业数量比较看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与规模以下文化企业构成基本相同,即文化服务业企业占比第一,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占比次之,文化制造业企业占比最后。宁夏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占法人单位数比重极低,而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占比很高。

3、从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以及西北五省区代表性的省市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比看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宁夏与西部文化产业发达的四川、陕西相比,文化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度明显偏低。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现阶段,谈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无论是文化产业发展领先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企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散小弱,由此带来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不高;二是文化企业发展遇到的资金问题——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融资难;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地域间的不平衡的问题;四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五是缺乏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如复合型人才,即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人才;六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能力弱,文化对外贸易额偏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低;七是政策与制度创新薄弱;八是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与科技结合度低,如VR、AR技术等。这些问题和发展困境也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消解的困境。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相比,宁夏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这些问题表现出的程度更深,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以2015年和2016年数据为例。2015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3.97%)1.74个百分点,低于北京(13.4%)11.17个百分点,低于西部首位四川(约4%)约1.77个百分点,低于西北首位陕西3.95%的1.72个百分点。2016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4.0%的1.57个百分点。

(二)文化企业规模小且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散小弱,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基数低且增长缓慢,造成了宁夏文化企业实力不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偏弱的状况。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宁夏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为主,现有企业还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个别民营企业参与文化领域的投资,建设了一些文化产业项目,但没有真正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业的经营业态。资本市场融入度低,决定企业规模弱小,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资金分散,造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受经济发展制约,各地对现有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挖掘文化资源尚有欠缺,造成部分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文化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少。2015年宁夏文化企业1042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7家,规模以下文化企业2883家,个体户7441;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9家,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倒数第三,占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的0.2%。

(三)地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首府银川引领发展的作用显著。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上的差异造成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首府银川经济实力最强、文化资源最为丰富,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和所占比重最高。

(四)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以信息化、數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产业呈现为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的特征。宁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在数量、种类、质量上,还是在规模、档次、效益上,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失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中缺乏高端人才,如复合型人才,即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人才少,一般人才过多,如传统娱乐业、经营性从业人员偏多,创意和设计人才、文化制造业技术人才,以及新兴业态专业人才偏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都存在与文化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六)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能力弱,文化对外贸易额偏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极低,参与国际竞争实力弱。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宁夏对外文化贸易不断拓展、特色更加明显。2016年,宁夏骨干国有文化企业以及民营文化企业,在影视类对外文化贸易和出版类对外文化贸易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对外文化贸易额极低的状况,亟待进一步拓展。

对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市场主体力量的强大即文化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的强大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因此,繁荣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对策应该围绕推动和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进行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已有的文化产业政策,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保持宁夏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较强的势头。

宁夏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公共环境较好,产业面貌在迅速优化,发展势头值得期待。自治区应继续保持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强势势头,进一步完善作为公共环境重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政策。要深刻领会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新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所制定的系列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和细化2009年《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该政策出台已九年,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财税、土地及煤、水、气、电价格等方面如何减负的问题,这些政策针对性强,也是企业关注度高的内容。

(二)以创新驱动的理念,持续改善宁夏文化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境。

根据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的调研结果,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57类,其中资金不足最为关键。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困难、支持面很窄,总体上僧多粥少;民间资本与外资观望的多,实投的少;地方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还在告急等。毋庸置疑,资金的短缺同样也是制约宁夏文化企业繁荣发展的瓶颈。

为了缓解宁夏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困境,政府与企业应该协同予以解决。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服务文化企业的作用。首先要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要加大资金投入量。在财政政策方面,自治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于资金量不大,又存在资金使用方式单一、效率难以评估等问题,对文化产业引导和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建立从管理、使用以及评估等办法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机制。其次,发挥好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的作用。融资难仍是制约文化企业瓶颈,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银行信贷仍是小微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自治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要发挥对小微文化企业支持的作用。再次,以机制的健全,加大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及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奖励力度,以此促进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最后,探索创新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的文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即“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统揽有关文化金融合作及服务的有关事宜,使之快速运转起来,通过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服务于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尽快探索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本参与文化金融创新,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发展的创新机制;探索建立文化产业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为文化企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文化企业也要发挥好自身的能动作用。首先,积极全面掌握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申请各部各委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项目,从不同渠道争取资金,缓解企业资金难题。如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示范基地的申报等。其次,中小微文化企业要继续积极营造进入创业板、新三板直接融资的企业实力,截至2017年2月,宁夏有59家新三板企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夏监管局网站),其中有8家文化企业,占比8.59%,占比很低。

总之,通过资本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平台的力量去帮助在文化产业链上不同节点的文化企业,帮助这些文化企业打通链条,协同创新、协同创业,共创价值和共享价值。

(三)以银川市举办的WCA赛事为突破点,推动宁夏游戏产业的发展。

虽然电竞只是游戏产业消费端的一环,但《2016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电竞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504.6亿元,占游戏市场销售总额的30.5%;电竞用户达1.24亿人、总产值269.1亿元”,电竞业已成为国内游戏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自2014年银川市政府主办WCA赛事以来,在WCA赛事的带动下,银川的游戏产业集群效应在业界崭露头角,“电竞之都”也成为银川新的城市名片。2014年,WCA获银川市财政投资6000万元,2015年WCA奖金达到1亿元,2016年总奖达2亿元,远超国内同类赛事,历届WCA赛事通过30家直播平台的合作,观看人次已达到2.8亿。宁夏应该大力支持这一赛事,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引进的顶层规划。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素。宁夏政府既要從宏观层面,又要从微观视角制定出文化产业人才培育规划,用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引进。以高端创意设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从文化企业现阶段和未来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培育、扶持和引进文化产业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2015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

[2]《2010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3]《2018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4]《2014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5]贯彻落实新理念 奋力创造新辉煌,《求是》2017/12.

[6]《2017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

[7]《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8]喻文益.国家文化产业银行亟待建立,中国文化报, 2013-06-08.

作者简介

鲁忠慧 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传统文化

作者:鲁忠慧

第2篇:重庆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摘要:重庆是中国发展动漫产业最早的城市之一。随着这座老重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重庆动漫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重庆及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发展,应当注重在剧本创作和新媒体应用上寻求突破口,在坚持本土风格的同时,融入流行元素、传播普适价值,尤其在“十二五”规划的节点时期注重发掘手机新媒体的媒介特性,抓住其为动漫发展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重庆;动漫产业;手机新媒体

一、动漫产业发展概述

(一)创意经济与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快速发展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在这个时代里,创意力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1]。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动漫产业以个人创意为核心竞争力,以版权为核心赢利模式。

(二)动漫产业的特性及市场特点

1.动漫产业的主要特性

(1)高成本、高回报、高风险。

目前,美国的动画大片投资一般都在2亿元以上,即使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每年一般也只能拍一部动画大片。在中国,动画片的成本最少也要每分钟1万元人民币以上。

据有关部门调查,好的动画片产品投资回报率为2~50倍。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 500万美元,到2005年底为止,播出环节收入己达7. 5亿美元,其衍生产品的收入已达20亿美元。据新浪娱乐讯截至2011年6月5日24时,上映9天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票房已经突破3亿,《加勒比海盗4》票房也在上映11天后逼近4亿。 但动画片制作风险大。耗时长,从策划到上映耗时多年,大片有时长达5年。投资大,每分钟的制作成本高达万元左右 [2],投资回收慢。加上衍生产品的长期经营,大多经过5~6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收回成本。

(2)产业关联度大。

从期刊图书出版到动画片投资制作、相关音像制品、电子游戏、教育软件等的开发与传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食品饮料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与销售,形成动漫图书-动画片-网络游戏-衍生产品产业链。

(3)产品研发具有普适性、全球化的特点。

动漫的核心读者是青少年,在全球化语境中,当今青少年的知识构成已经具有全球普适性。因此,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动漫产品必须满足全球化的口味,如动画片《花木兰》采用了中国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却又添加了若干美国式的细节;日本漫画《七龙珠》的主角就是孙悟空,却并非地道的中国猴王;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取用了熊猫、功夫、师傅、宝典、神龙秘籍等中国符号与地道的迪斯尼细节造型和香港片动作模式杂糅一起,幽默可爱的风格传达的是风行天下的美国式励志精神。

2.迪斯尼的成功所显示出的动漫市场的特点

(1)全球化的市场理念。迪斯尼的制作对全球化的流行口味极为敏感,力图极大限度地调和并满足全球化的流行口味,开拓全球市场。

(2)日渐强大的传播平台。迪斯尼拥有3套美国有线频道、一家拥有420家分支机构的广播网和娱乐体育网址,它是互联网上利用度最高的网址之一。

(3)大资本全球化的规模经营。主要表现为对动漫影片制作雄厚的资金投入、全球化的发行网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4)世界性品牌的树立。迪斯尼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狮子王辛巴、花木兰等经典动画形象以及迪斯尼主题公园、衍生产品在全世界传播。有了世界品牌才会带动关联产业。

(三)国际动漫产业现状

国际动漫产业从动画业开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动画、漫画和游戏三位一体的格局。2004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达2 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品产值则在5 000亿美元以上。2006年美国动画业的产值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30%,达到310亿美元;日本动漫及衍生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位列第六,动漫产品出口额超过钢铁。根据日本发布的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 791 791亿日元,即约8 000亿美元,动漫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动漫产业己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数据来源:从统计数据看美日动漫产业发展状况,人民网,http://comic.people.com.cn/GB/122400/130243/14550879.html。。

(四)中国开始重视动漫产业

从2004年到2011年5月,短短7年间,中国动漫产量跃升了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近几年国家明确要求黄金时段国产动画不能少于80%数据来源:控制进口动画的理由令人费解,中国经济网,http://views.ce.cn/view/gov/201007/14/t20100714_21614363.shtml。。中国政府已开始意识并积极扶持和发展动漫产业。2006年9月13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这样表述:“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

事实上,从2004年起,中国在扶持和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上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04年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4]。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产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2004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动漫元年。2005年7月12日,文化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网络游戏享受软件产业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原创网络游戏的创作和研发,筹建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5]。

经过7年的发展,至今国家广电总局先后设立了23家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6家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6],详见表1、表2。

(五)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2004年,中国国内电视动画片产量只有2万分钟左右,2006年约增至7万分钟,国家广电总局同年批准的电视动画片总量额度20万分钟,尚有13万分钟的产量缺口。但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 530分钟,比2009年增长28%。杭州市自2005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到2011年5月4日,已成功举办了7届。 其中第一届达成合同成交额30亿元,产业博览会现场成交额1 370万元;第六届签约项目近200个,涉及金额83亿元,现场成交金额23亿元,总金额达到106亿元,比第五届增加了62% [7]。

二、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重庆动漫产业整体状况

重庆地理位置隐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从那时起,重庆成了以钢铁、军工、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多次成为中国改革的策源地、试验点。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由2000年人均GDP的856美元到2010年达到4 270美元数据来源:从世界及中国经济格局看中国民航未来趋,民航资源网,http://news.carnoc.com/list/190/190952.html。,中国逐渐进入消费型社会。作为重工业基地的重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为此,重庆提出以附加值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改革传统重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以求带动信息、电子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美术是重庆最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重庆因有四川美术学院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中国当代主要的油画艺术家半数以上与四川美术学院有关(或任教或就学)。重庆作为中国的动漫基地之一,在产业转型的中国较有代表性,它的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通识问题。解剖重庆的动漫产业可以由此透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得失。

2006年8月7日,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副书记、副市长领衔的全市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明确将设计、动漫、传媒这3大产业作为重点予以扶持,引导重化工型产业逐步向知识、科技、现代创意型产业方向发展,推动原来以单一的制造业为中心向综合服务型城市功能转型来源:重庆动漫人才缺口巨大,政府重点扶持,大渝网,http://cq.qq.com/a/20100528/000492.htm。。

来自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市从事创意产业单位数6 181户,从业人员11.33万人,企业总资产444.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4.36亿元,实现增加值144.7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2007年,全市从事创意产业单位数7 368户,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9.2%,从业人员将达到13.94万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23.04%;企业总资产达到524.6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8.07%;实现营业收入373.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26.89%。2008年,重庆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2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2009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增加值187.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近3%,连续5年保持26%以上的增长速度数据来源:2010-2015年重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www.ocn.com.cn。。

20世纪90年代初期,重庆第一个动漫企业——易动公司诞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重庆动漫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诞生了视美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动漫公司,仅视美公司2007年电视动画片生产计划配额就占西南地区的70%。同时,《重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核心产业基地和文化功能区建设,积极组建有实力的电影制作机构,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印刷包装、网络服务和文化经纪等文化产业。其中文化发展重点项目包括视美动画产业园和黄桷坪动漫基地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十二五规划建,重庆晨网,http://www.cqcb.com/cbnews/instant/2010-12-31/756084.html。。

(二)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的特点

重庆动漫产业萌芽虽早,但发展缓慢,近几年才渐有突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门类齐全。重庆视美动画艺术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动漫研发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影视动画片;重庆易动影像公司主要从事以广告、营销、宣传为主的商业动漫;重庆享弘电视艺术公司主要生产电视动画片;重庆渔夫影视动画工作室主要生产电影动画片;重庆漫天下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漫平面媒体;重庆宏信软件公司以开发动漫游戏为主。涉及动漫产业多个领域,门类齐全。

第二,产权多元化。重庆视美动画艺术公司为重庆广电集团和四川美术学院合资,同时吸收了宏信软件等民营企业参与,是以国资为主的股份制公司;漫天下科技公司为中科普公司与四川外语学院组建的股份制公司;易动影像公司、神马卡通动画公司等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渔夫影视动画工作室通过电影动画片的制作实力实现了与港资的合作。

第三,具有一定适应市场的能力。重庆民营企业成立时间最早的易动影像公司有13年历史,而最短的正大动漫科技公司组建只有几个月。有土生土长的重庆企业,也有来渝发展的外地公司,都以自己的方式站稳了脚跟。易动影像公司完全靠自身滚动发展,原创卡通形象达15 000多个;渔夫影视动画工作室是西部唯一获得影视动画资质的企业;享弘电视艺术公司的“乐乐熊”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魔盒与歌声》获2006年第二批推荐播出的国产优秀动画片。

第四,具有专业基础。四川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创办于1995年,随着影视动画学院的建立,其发展规模、招生计划从原有的100人/年扩至400人/年,在动漫人才方面,已具有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在专业设置上细分为影视动画、动画产品设计、动漫读物、影视(动画)编导、互动媒体(游戏)设计、影视美术(动漫模型)等多个专业方向。在影视动画、商业动画和动漫周边产业研发生产上具有独特优势。

(三)重庆正积极推进动漫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重庆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2006年,视美动画公司制作的《麻辣小冤家》被央视高价采购,于当年国庆期间登陆央视。2007年7月25日,由重庆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研发制作的长篇音乐动画片《魔盒与歌声》,在央视热播。由重庆视美动画制作的短片《罗瑞与特拉》于2007年10月应邀参加戛纳青少年动漫展示会,获得好评。这部动画片也同期在欧美一些电视台播放。目前重庆动漫原创生产企业已达35家,原创动画生产量超过10 000分钟,已跻身全国动画生产量前10、西部第一。2005年到2009年,共生产制作动画片29部,230 050分钟。2009年,动画片产量达到12部5 267分钟,年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九,西部第一,重庆也成功入选了2009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10大城市数据来源:重庆已有35家原创动漫生产企业年产动画1万分钟列西部第一,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0/0913/18/6GFUE02P00014AEE.html。。

2007年,重庆已建立动漫基地4个,包括九龙坡区视美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沙坪坝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南岸区茶园动漫基地、北部新区高新园动漫基地。它们特色各异,各有侧重,既有竞争也互为补充。视美(影视)动漫基地拥有西部最大并具备全国性影响力的艺术原创工作室“坦克仓库艺术中心”和视美公司等知名企业,影视动漫产出量占西部地区的70%,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天健(平面媒体)动漫基地由重庆出版集团与《少年先锋报》共同投资5亿元联手打造,以动漫产品的纸质媒体为突破口,突出平面动漫的特色,发挥图书出版、电子音像和网络联动优势,主营动漫书籍、杂志、期刊、动漫影视及衍生产品的策划、设计、制作、生产及销售;南岸区茶园动漫基地,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预计用5年时间整合本地动漫资源,着力培育并完善动漫产业链,推动动漫衍生产品的发展;北部新区高新园动漫基地集聚了金算盘、博恩科技、正大软件、汉光电子等全市80%以上的重点软件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技术集群规模,具有发展数字动漫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九龙坡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扶持,设立每年1 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为全市目前唯一设立此类资金的区县。预计到2015年,九龙坡将力争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500亿元,占全区GDP的1/3左右;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8]。

(四)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1.产业地位未能凸显,缺乏政策配套

虽然加快发展动漫产业已被写入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对于动漫产业发展所给予的重视仍然不够,其在规划中设计的文化产业第一工作平台的地位并未真正落实。有的甚至未能享受西部文化企业和新办文化企业政策优惠。致使大量动漫制作项目流失。

2.动漫原创性差,缺乏创意

(1)选题、编剧缺乏创意。重庆动漫创作具有中国动画产品的通病,选题往往较为老套,不会“讲故事”。现有的动画题材大多是照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故事,缺乏对原有故事注入流行元素的必要改造。编写剧本往往平铺直叙,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节奏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情节和造型显得较为呆板。

(2)动画形象缺乏创意。重庆动漫产业原创作品少,剧本薄弱,没有知名的动漫作家群。虽然引入第一笔风险投资的重庆本土动画公司视美动漫有限公司创作动画片《麻辣小冤家》,就把重庆人熟悉的日常生活故事化,从而增加了动画片的可看性,但在动画剧本的创作方面,多模仿重庆卫视《生活麻辣烫》和《雾都夜话》等市民情景剧的故事情节,使重庆动漫作品独特性不够。

3.未能形成家喻户晓的动漫品牌和完整产业链

尽管有部分卡通形象如《麻辣小冤家》、《魔盒与歌声》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但却未能转化为丰富的衍生品。加之动漫播出体系、展演体系、评奖体系还不齐整,限制了产业链中的边际企业的投资热情和产业联动。

4.资本运作空间狭小

动漫是投入高、回报慢、产品链长的行业。根据国际经验,动漫产业70%的利润由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开发实现,仅靠企业自身筹措资金或融资非常困难。尤其是民营动漫企业,普遍遭遇缺乏发展资金的瓶颈。1993年成立的易动影像公司,经过13年的摸爬滚打,也只积累了数百万资产,仅仅能够维持生存。由于资金短缺问题,《熊嘎婆》、《数字老重庆》这两个重庆动漫重点项目一度陷入搁浅的困境。互博公司接到韩国上百万美元的大单,却无米下锅,因为按要求,公司得先投入200多万美元。尽管老板马不停蹄地在杭州、深圳和重庆之间来回奔波融资,但也是举步维艰。

5.流失现象严重

重庆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动漫美术人才,但大部分高级人才流往京、津、上海、深圳等地。重庆本地高素质创意人才、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直接影响了重庆动漫企业向更高平台发展。

(五)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带来的发展契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的新环境下,日本、美国卡通业近年来将大量动画制作外包给中国和韩国。产业的日益国际化给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本土化趋势提供发展空间

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 530分钟,比2009年增长28%,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数据来源:2010年电视动画片产量创新高,人民网, http://comic.people.com.cn/GB/122402/13932404.html。。中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一五”期末不足20亿元,到2009年已经达到64.3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动漫产业超过日本,中漫网,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1/dfyw/20110429/23341567263.html。,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9亿元,较上年增长24.5% 数据来源:2010动画片年产量增30% 忆唐居十强之首,艺恩咨询网,http://www.entgroup.cn/views/a/9508.shtml。。有动漫研究专家表示,未来3~5年将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动漫市场将会有1 000亿元的增值空间 数据来源:发展中国动漫经济如何做衍生产品最重要,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90122/n261903624.shtml。。

3.国内领军企业在重庆落户

2008年3月12日,亚太地区最大的三维影视动画公司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强势登陆重庆,在重庆高新区成立分公司,致力将重庆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动漫生产基地。公司将以领先的技术力量及专业的国际化管理理念,刷新西南动漫产业格局。

4.国际市场的交流

2008年3月,美国迪士尼公司副总裁安麦可先生(Michael Andreen)来渝,考察了重庆市广电集团视美动漫基地、大足龙水湖影视基地,并与重庆市广电集团就部分投资意向进行磋商。迪士尼公司希望与重庆进行电影方面的合作,特别是20世纪反法西斯题材,如重庆大轰炸、飞虎队等。他表示会向迪士尼公司主管动漫制作方面的高管积极推荐视美动画公司。

5.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2007年8月,重庆广电集团与来自国内外的众多软硬件供应商达成采购协议,订购包括拥有24个捕捉头的三维动作捕捉仪,来自加拿大的世界一流全息扫描仪,共有200个CPU的集群渲染服务器在内的各种cg制作设备,采购总价达到了1 300万人民币。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动漫制作设备采购行动。1 300万人民币购入的设备将最终承担起建设重庆动漫公共服务平台的任务。该平台由重庆广电集团贷款出资,重庆市政府贴息,并由重庆视美动画公司负责日常运营,面向重庆所有动漫、影视、软件公司为其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服务,并力争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目前重庆动漫原创生产企业已达35家,原创动画生产量超过10 000分钟,已跻身全国动画生产量排行前10、西部第一 数据来源:重庆已有35家原创动漫生产企业 年产动画1万分钟列西部第一,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0/0913/18/6GFUE02P00014AEE.html。。

(六)重庆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

中国的动漫产业无法快速发展,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初国外动漫大量涌入,动画播出以及价格体系遭到摧毁,致使动画制作企业卖片价格入不敷出,企业无法长期支持下去。

在2006中国(贵阳)国际动漫产业论坛上,三辰卡通集团董事长王六一说:“尽管需求很大,动画片的播映价格却被压得很低。制作费1分钟7 000元,卖给电视台只能拿到1分钟五六百元的价格,国内大多数动画生产企业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国内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己达1 500多家,但真正制作动画节目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动画行业的投资风险太大了。与国外动画片相比,国产动画片在播出价格上完全无法与之长期竞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来源:卖片价格入不敷出 成制约我国动漫发展大因素http://ent.sina.com.cn/x/2006-11-16/16321331402.html。

国内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上海拥有中国最广的动漫产业资源。吸引了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动漫机构入驻,包括迪斯尼公司、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和日本国际影业公司;日本著名玩具公司万代、SUNRIO、TOMMY;全球最大的玩具及婴幼儿用品专门零售商玩具反斗城;韩国漫画家协会等。2007年在上海运营的网络游戏的销售收入,已经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上海不仅拥有“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国内互动娱乐的龙头企业,“新浪”、“光通”等外省注册企业也将游戏运营部门设在上海。此外,还有“国家级动漫网游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国字号”基地,以及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搭设的中国首个动漫产权交易平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也落户上海。

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的动画企业迅速占据中国动画生产的大量份额,特别是杭州动漫产业在全国异军突起,对近4年电视动画片生产产量前10位的城市数据进行汇总,生产总量前10大城市,其中杭州居第一位,4年共生产了126部89 942分钟的动画电视片。湖南动漫近几年也表现优异,4年生产了108部72 082.5分钟的动画电视片,紧随杭州。由国家认定的100家动漫企业中,湖南共有10家上榜,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数据来源:湖南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链基本成型,湖南在线, 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008/201008091747384414.html。。

三、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2010年1月29日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以1.26亿元的票房成绩 数据来源:2010年动漫产业国内十大新闻,国家动漫产业网,http://www.dongman.gov.cn/dmnews/index.html。,击败了年中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等美国动画大片,成为2010年度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无疑给一直处于低迷的中国动漫产业打了一支强心针。但比起同年上映,被评为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3》全球超过10.6亿美元的票房,无疑说明了中国的动漫产业目前尚还不具备向国外规模输出的能力,甚至在中国国内,国产动漫也不是消费的主流,这是中国文化产业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样,目前重庆动漫有一定社会影响,但相较国外动漫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在如下方面改进,以求突破。

(一)重点突围剧本创作与创新

目前,重庆虽然也涌现出《麻辣小冤家》、《魔盒与歌声》等作品,但相比迪斯尼、梦工厂、Pixar或者日本动画,显得题材狭窄、剧本单薄、缺少流行元素。动画产业,“创意”自然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之意首先应体现在文案构思上,要有动人的故事,吸引人眼球的矛盾冲突、清晰的结构、合乎生活逻辑的情节,还要具备流行性、通俗化的风格特征。一个好的剧本,也是整个产业的利润基点和产业链拓展的基础。重庆有悠久而雄厚的美术设计基础,但文学文案创作历来就是这个城市文化的弱项,打造重庆动漫产业的创意核心竞争力着力点首先就在于剧本的创作与创新,这是重庆目前动漫创作的软肋。

(二)强化流行元素融入创作

流行元素是指形成流行风尚的要素,包括物质与精神。由于动漫艺术的大众化与流行性,应对形象素材进行必要的“改造”,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时尚要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片在故事题材和角色设计上紧追时尚热点,美国2004年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就是在“超人热”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中神经兮兮的超人服装设计诡异又时尚,与时装界的流行趋势相吻合,放映之后,超人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动画明星,甚至被邀请为奥斯卡的颁奖嘉宾。日、美动画都善于利用明星体制,营造时尚、聚焦效果。随着3G的普遍化,手机微博、手机电视等的运用,手机成为了流行的最主要传播者和发布者,各种时下流行语言、流行事件、流行时尚、流行状态等都在第一时间广泛存在于手机传播中,这些可以成为动漫的题材、创作源泉。因此,动画从业者尚需从流行文化元素方面去把握和开掘。

(三)抓住手机新媒体机遇打造重庆动漫产业

1.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作为播映市场中的传统细分行业,动画电影、电视动画一直以来是动漫企业角逐的渠道。然而,电视动漫的播出渠道之少,除了北京卡酷动画、上海炫动卡通、湖南金鹰卡通、广东嘉佳卡通4个动漫上星频道外,鲜有其他专业的渠道可以利用来源:动漫新媒体“起点模式”拷问:谁来对接资本市场?,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8/27/c_13465063.htm。许多频道借此压低动画片播放权的价格,电视台支付的价格只有不到动漫制作成本的六分之一左右。在传统渠道争夺外,还游离着一大批草根原创人和团队,没有发挥的空间。而此时兴起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就成了草根动漫的最重要的出路。发展较成熟的网络渠道在推动动漫发展、发掘动漫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陈隆以“80后”新爸新妈的爆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30集漫画作品《亲爱的,我有了》,截至2010年7月15日,在腾讯动漫频道的浏览次数为2亿多次。另外,随着中国将在2011年5月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数据来源:手机用户数量5月预超9亿 通信业遇网络扩容困局,中国日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1-04-29/content_2464628.html,3G手机的良好推广,看手机图片和手机视频等画质变清晰、速度变流畅且费用降低,用户量增加。手机粘连度极高、便捷、及时、普及、碎片化等新媒体特性,与动漫碎片化、随意性等特性得到了很好的共鸣。手机动漫也逐渐被业界和学界作为了今后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以手机视频为代表,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手机新媒体是中国或者重庆动漫产业与国外回归同一起跑线上的机遇。

事实上,新媒体在推动漫画发展方面在全世界已被广泛运用。手机作为漫画的新媒体,在日本非常普及,日本celsys株式会社董事高级副总裁成岛启介绍,去年日本手机阅读中,有80%以上都是手机漫画,点击量非常惊人[9]。

同样,2010年被称为中国手机动漫元年,面对手机动漫各界人士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2009年12月10日,由央视国际打造的国内第一部原创系列手机动画《绝对小孩》上线,成为中国手机动漫产业领域一次大胆尝试,点击率已超过100万,3G动漫也成为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动漫现象之一。据估计,使用手机动漫功能的用户大约在2亿左右,并呈现出了从个人通信终端发展成为媒体终端的趋势,整个产业链年收益约为600亿~700亿元人民币 [10]。

中国电信运营商对发展动漫态度积极。2005年12月1日,中国移动开通手机动漫业务,到2007年第一季度,手机动漫业务保持高增长率。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动漫的月信息费收入达70万元,保持着40%的增长率。而2006年,中国联通打出“动漫由我,联通新势力”的主题,联合业务伙伴展示多款手机动漫和手机网络游戏。中国网通有关人士表示,电信运营商迫切想从手机动漫等新兴业务发展中学习一些经验,以便为宽带在线的3G内容服务做必要的准备。另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于2010年就开始着手在福建、杭州等地建立自己的手机动漫基地。

动漫产业为手机视频内容生产带来增值业务和市场,同时,新媒体为赶超动漫强国动供了机遇。重庆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雄厚的美术基础,要抓住新媒体机遇,为重庆动漫抢占跑道。

2.当前手机新媒体动漫发展现状

手机动漫被认为是动漫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有力突破口,而手机动漫最活跃和最赚钱的增值业务则是手机动漫视频。手机动漫视频从属于手机电视业务,通过CMMB广播、8家电视台8家手机电视台包括:CCTV、DMTV(东方龙)、Cnlive(视讯中国)、人民网、新华视讯、CRITV、央广视讯、BTV手机电视台。在线或下载、手机互联网站在线或下载这3种方式观看。虽然,CMMB资费相对便宜,但CMMB的动漫频道并不是在所有省市都能接收到,播放的固定性限制了其发展。而手机互联网观看则是按流量计费,费用高昂让消费者多选择舍弃。因此,拥有实时点播优点且资费低廉的手机电视台动漫,相对其他两者发展更好。在此,笔者将用手机电视台动漫的发展来窥见当前手机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笔者对8家手机电视台的动漫节目进行体验和观测后,抽取其中6家,对其2011年5月25日的动漫视频内容进行统计比较,得到表3。

从表3可以看出:(1)上述6家手机动漫视频都控制在15分钟的范围内,且都是独立的小片段,这正好体现了手机电视内容碎片化、叙事非线性的新媒体艺术特征。(2)各个手机电视台重视动漫原创性,CCTV开手机原创时尚栏目,DMTV(东方龙)推出爆笑族系列动画,Cnlive(视讯中国)分类瞬间迷漫做原创动漫,新华视讯全部动漫都属原创,这些都体现了手机电视台对动漫原创性的重视。(3)各个手机电视台对动漫来源的偏好不一,整体来说多偏好日本动漫,特别是CCTV、DMTV、Cnlive、CRITV三分之二以上节目都是日本动漫,新华视讯坚持国产原创动漫。(4)界面清晰度与节目丰富性成正相关。根据观测,除人民网其他5家手机电视台都在导航标明“动漫”,同时,CCTV、新华视讯、CRITV还专门设立了动漫频道,分别是CCTV动漫频道、图乐动漫频道、炫酷动漫频道,而DMTV(东方龙)和Cnlive(视讯中国)则进行了清晰的分类,DMTV(东方龙)分类为新播连载、动漫COS、游戏推荐,Cnlive(视讯中国)分类为瞬间迷漫、游戏学院、连载动漫。从节目的丰富性看(动漫数量)人民网仅有《喜洋洋与灰太郎》、《樱桃小丸子》、《柯南》等极少几部动漫,远远落后于其他手机电视台。(5)原创性和趣味性、受欢迎度不一致。表3可以看出新华视讯是原创性最高的,但是趣味性却排名末位,常常看了一个原创动漫5分钟还不知所云。热播节目中仅有新华视讯《兔子往哪儿跑》是原创动漫。新华视讯只播出原创动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原创动漫受欢迎程度较低的窘境。

重庆因为在手机电视方面起步较慢,虽然当前重庆手机电视频道已经发展了20万用户,但是却没有动漫节目,就手机新媒体动漫的发展而言,重庆还处于一片空白。

3.利用手机视频,发展重庆动漫产业

(1)由讲故事到表意象。

手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视觉媒介,它的便携性恰好可以把人们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它能随时随地收看电视。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受众进行了无缝隙覆盖。其节目形态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手机因其具有待机时长、屏幕限制的特点,因此手机视频的视觉作品更适合采用小景拍摄,对成像清晰度要求更高 [11] 。较之传统动漫花几十分钟讲故事,手机动漫需要的则是几个镜头就能交代清楚剧情,这就要求动漫人物的造型、情节、对白、动作设计、色彩构图、配乐等高度精确。为此,2010年CCTV手机电视频道主办的中国首届“金拇指”手机动漫大赛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等单位合作,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同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签约,共建新华社手机电视动漫频道,这种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意的方式正被业界和学界认同和接受。重庆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和人才培养。

(2)融入普适价值。

“全世界60%都是日本动漫。从艺术角度出发,日本动漫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注重故事内涵,具备成熟的艺术形态,稳定的观众群体” [12]。而日本动漫的最大特色是给动漫注入了普适价值。比如《千与千寻》,千寻父母变成猪是告诫我们不能贪婪,千寻为了不变成猪在汤屋工作是告诉我们只有劳动才能不让自己迷失,有去无回的沼泽列车象征由城市回归到大自然后不愿意再回城市的当代都市人心态。动漫大师用他们的作品开解当代人的疑惑。优秀的动漫作品要学会注入适合当代消费群体的普适价值,在传统题材上找出其现代意义和普适价值。

(3)打造动漫迷文化圈。

在全媒体时代,现实社会和虚拟的网络世界都走向一个小众聚集的时代,现实存在的各路社团、协会、社交圈子和网络SNS社区、论坛、博客圈,聚合着各种兴趣爱好的受众群体。手机视频因其便携快捷直观是“小社会”、“小叙述”[13]的理想工具,很容易形成迷文化。正如吉斯塔夫•勒庞对“迷”的阐述“一个群体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者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不相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14]发展手机动漫就必须抓住动漫迷认同的文化特点,发挥手机视频的互动性,从而有利于从大众社会中涌现出流行文化的创造者。

(4)警惕创意与制作本末倒置。

国外的动画制作多是坚持“二八”原则,用80%的时间和精力在剧情创意上,只有2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绘和后期制作。而现阶段存在的手机动漫节目,则是过多地注重后期制作,而忽略了剧情。如国内第一部原创手机系列动画《绝对小孩》,虽然考虑到手机媒体碎片化的特性,将每集控制在1分钟内,但是却有15秒左右的片头,每集内容只有30~40秒,剧情的创意不够,趣味性不足。新华网的手机电视台专设有新华视讯手机动漫频道,但里面的动漫节目屈指可数,且多是看完不知所云。因此,打造重庆动漫产业的创意核心竞争力着力点首先就在于剧本的创作与创新。

四、结语

动漫产业已成为21 世纪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中国动漫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有其自身独特性,但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处于弱势。而重庆动漫产业萌芽虽早,但发展缓慢,近几年才渐有突破,同时面临着国外动漫大量涌入和国内动漫激烈竞争的威胁。而新媒体提供给了中国动漫与国外动漫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同时,手机的迅猛发展以及3G的普及、手机视频的媒介特征都让手机新媒体成为了发展动漫产业的突破口。因此在发展动漫产业过程中,重庆必须适应手机新媒体的特性,以此发展动漫产业。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弗罗里达,方海萍,魏清江.创意经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

[3]我国确定“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六大重点[N].厦门日报,2006-09-01(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4-02-26.

[5]林起,林小勇.关于扶持和促进厦门动漫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厦门市文改办,2005.

[6]盘剑,方明星.论中国动漫发展的“杭州模式”[J].当代电影,2010(12):100-111.

[7] 汤天甜,朱婧雯.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分析报告[J].视听界,2011(2):77-80.

[8]九龙坡培育创意产业区[N].重庆晨报,2011-04-22.

[9]方南.新媒体勾兑动漫产业共谋千亿市场[N].南方都市报,2007-03-07.

[10]赵志强.3G让手机动漫更具生命[J].科技传播,2010(20):256,275.

[11]彭逸林,罗娅.手机电视——后现代书写的新媒体[J].文艺争鸣,2011(6):153-154.

[12]李常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13] 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吉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5-6.

The Report of Chongqing Animation Industry

PENG Yi-lin ,LUO Ya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 P.R.China)

Key words: Chongqing;the animation industry;mobile phone;new media;

(责任编辑 胡志平)

收稿日期:2011-07-24

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ZH10);重庆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CDJXS11071127)

作者简介:彭逸林(1957-),男,重庆人,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教授,主要从事媒介文化与新媒体研究;罗娅(1986-),女,四川人,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作者:彭逸林 罗娅

第3篇: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8年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文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为重点内容,在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投融资多元、品牌运营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也仍旧面临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有限、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等问题。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应在深化改革、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深度融合、加大文化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做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探索。

近年来,贵州传统文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特色文化产业优势不断显现,新兴文化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重要新兴产业。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2018年文化产业统计结果,贵州省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速度稳步提升。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6898个,从业人员41.71万人,资产总计3896.17亿元,营业收入969.38亿元,总产出883.43亿元,相比2016年总产出786.63亿元,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99个,从业人员6.65万人,资产总计926.87亿元,营业收入386.83亿元,规模以下法人单位36099个,从业人员数35.06万人,资产总计2969.30亿元,营业收入582.55亿元。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但占全省GDP比重较低

2017年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324.04亿元,较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2.4%,与上年基本持平。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情况来看,文化制造业增加值65.52亿元,文化批零业增加值80.29亿元,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78.22亿元,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2%、24.8%和55.0%。从九大行业增加值构成状况来看,文化产业九大行业增加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文化传播渠道24%、创意设计服务18.3%、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4.9%、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4.4%、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2.3%、内容创作生产8.7%、新闻信息服务5.3%、文化装备生产1.9%、文化投资运营0.1%。

(三)区域不平衡发展凸显

在文化产业持续深入推进下,全省各市州及县区的文化产业增长显现不平衡特点。从市州来看,2017年,黔南州文化产业增加占GDP比重为4.50%,位列全省第一,紧随其后的位列第二、第三的是贵阳市、安顺,分别为3.97%、3.78%,并且位列第二的贵阳市与位列第一的黔南州相差0.5个百分点。位列最后的是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25%,与位列第一的黔南州相差近3.3个百分点。在全省文化旅游政策的推动下,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等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来看,2017年全省88个县(市、区)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目标值4%的县(市、区)为21个,占23.9%;还有3%至4%之间的县(市、区)为23个,占26.1%;2%至3%之间的县(市、区)为24个,占27.3%;1%至2%之间的县(市、区)为15个,占17.0%;1%以下的有5个,占5.7%。其中,观山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位列全省第一,观山湖区充分发挥了城区地理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位列末位的贞丰县,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0.70%,由此看出,县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

(四)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推动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相结合,贵州在省直层面组建成立了5家大一型和5家大二型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构建形成了报刊、广电、出版、演艺、影视、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业态齐备、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这些国有文化企业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底,上述共10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总资产将近280亿元,总收入达1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08亿元,利润总额近7亿元,成为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微文化企业不断培育壮大。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中小微文化企业,积极引入民营资本与国有文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襄盛举、共谋发展的态势,文化企业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实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拓展资本市场运作。推动了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贵州省国有文化企业在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新三板实现挂牌上市,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企业。上市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贵州出版集团、贵州家有购物集团、贵州天马传媒、多彩贵州网等公司以上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五)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充分發挥重大项目的“牛鼻子”作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出台《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土地、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的具体举措。“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了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和“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对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牵引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又精心谋划实施13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200亿元,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包括影视、演艺、出版、大数据、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类别。截至2018年底,13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总投资825亿元,建成、基本建成58个(占总数的44.27%),正在建设63个(占总数的48%)。

(六)投资融资取得较大成效

为支持文化企业转制和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相关金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贵州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金组建及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从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保险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措施,支持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贵州省文化资源特点,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收费权等新型抵(质)押融资业务,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按年下发货币信贷工作指引、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文企贷”,从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按照1∶10的比例引导合作银行对政府部门推荐的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七)文博会展拓宽发展平台

积极组团参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开展了“多彩贵州”主题馆展示展销、“多彩贵州”非遗村系列文化活动、“互联网+文化”考察座谈等主体活动。“多彩贵州”主题馆,共31家企业,近3000件产品参展,设置了新媒体、大数据、乐器、服饰、蜡染、刺绣、银饰、竹编、茶酒等板块。分会场“多彩贵州”非遗村设置了“多彩贵州”图片展、文创产品展、农特产品展、非遗论坛、民族演艺等活动,共64家企业参展。据统计,主会场实现现场销售112万元,订单金额1380万元;分会场现场销售80万元,项目签约合同金额10亿元。举办2018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展示文旅精品,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集中呈现十八大以来贵州民间民族工艺品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据统计,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企业、88名境外展商和贸易代表参展参会;省内6家省直国有文化企业集团、200多名非遗技艺传承人、300多家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旅游商品企业、200余名能工巧匠选手、上万余件民族民间手工艺术精品,全国各地100余名工艺美术大师参加展会。

(八)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

以“多彩贵州”品牌为龙头,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着力“多彩贵州”品牌轻资产运营模式不断求新,注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升。“多彩贵州”品牌集群企业涉及园区运营管理、会展活动、投资管理、演艺培训、规划研究、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生态农特、康体养生、建筑设计等十多个业态和领域。2018年,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充分把握“多彩贵州”品牌轻资产特性,整合资源,探索品牌合作路径、产业模式,深化品牌运作规律意识,发展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截至2018年底,品牌集群企业达52家,品牌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体现,全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客观因素和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因素限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市场主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

文化体制改革催生了一大批国有文化企业,并带动了一批民营企业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国有文化企业,还是民营文化企业,都还较普遍地存在体量偏小、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打造产品尤其是形成品牌较少的问题。尤其是省直层面重点打造的6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总规模加起来,还不及部分发达省市一家公司的规模大。6家企业之间的资产规模差距悬殊,有过百亿资产的,但也有只有1个多亿资产的。这些企业虽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但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业态布局过于分散,不能有效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在发挥承担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火车头”的作用还不明显。虽然省里面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但基金管理公司为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下属子公司,尚未从省级层面组建文化产业投资运营公司,在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开展资本化运作上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不能使有效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无限放大,国有资本利用效率還不高。部分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未真正理顺,企业发展活力和生产力未充分释放。

(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虽然这些年全省各地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工程,不少项目和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总体来看,在项目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运营,乃至项目作用发挥上,进度不一、效果不同,还有不少欠账需要补足。省里面每年都借助深圳文博会、贵州民博会以及对外文化“走出去”等平台,组织开展项目招商引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缺项目资金的问题依然很明显,一些项目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建设进度缓慢。依照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及省外经验,各级特别是县级政府或者孵化类文化产业园区缺乏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技术服务、展示交易、融资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管理运营团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能力,项目运转不顺畅,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三)文化创意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创新手段不够

西部省区缺人才是一个相对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既懂文化创意、又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本土力量较薄弱,需借助省外力量,但在内外有效融合上缺乏磨合,储备和锻造一支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的任务还很艰巨。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的重要源泉和素材,但文化资源仍然独立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现代转换手段,未真正转换成丰富且符合现代消费市场的产品品种,文化产品附加值未得到较大提升。

(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不深

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贵州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融合深度还不够,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共同推动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不少旅游景区多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普遍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利用和创新发展,更不能通过创新创意等现代方式开发打造层次性、系列化、高品位的适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并以较快速度增长,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仍然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阶段,融合的力度、广度、深度都需进一步加大。

大力发展贵州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各项事业不断呈现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喜人态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客观上需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贵州文化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大力发展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中央和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把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求积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新动能,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要求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

从省委和省政府层面来讲,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既有顶层的制度设计,又有完善的政策措施;既有系统的部署,又有具体的安排。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着力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强调“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省委领导多次要求,要抓好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并把“文化产业要强”作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从国家到省里,对文化产业都是高度重视、始终关注的,为做好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

从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来看,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有利发展条件,只要主观上用力,方法对路,完全可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从国家来说,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已经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国家给予了有力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十八大以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30多个综合性、专门性的文化经济政策文件,涉及电影、戏曲、出版、动漫、实体书店、小微企业、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在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有力支持了文化产业发展。从全省来说,文化消费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当前,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期,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将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需求市场潜力很大。贵州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这些年随着贵州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全域旅游的“井喷”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风起云涌等优势日渐显著,全省文化产业的投资条件更加有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可以说大有可为、天广地阔。

(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提速增比,完成文化小康建设任务;另一个是提质增效,推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在提速增比、完成文化小康任务方面,从全省来讲,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到全省GDP的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文化小康建设的硬指标。从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来看,全省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为324.0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4%,距离5%的目标值差距还非常明显,任务异常艰巨。从地方来讲,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到当地GDP的4%。2017年全省88个县(市、区)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未达到目标值4%的县(市、区)还有67个,占76.1%。从数据可知,县(市、区)要达到4%的目标值任务也异常艰巨。在提质增效、推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在贵州省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也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结构性问题,传统文化产业面临转型压力,特色文化产业比较弱小,新兴文化产业没有成长起来。这导致供给侧疲软乏力,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上不少文化产品,品质差、品味低,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務很多要靠省外输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压力还非常大。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趋势

1、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确了新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路径和工作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着眼“高质量”,着力全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极大提升,力争2019年贵州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相比上年增长15%以上。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2、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和“文化+大数据”深度融合常态化

着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贵州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和文化互为表里,贵州文旅融合发展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促进,着力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两个产业向各自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有机结合。2018年,从网络、媒体等各渠道的关注热点来看,“文体名人对话生态、春晚、正安吉他、天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温泉省、康养胜地”等成为了贵州文化旅游热词,可以看出,来黔游客对贵州旅游需要,已逐步从观光游览, 转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分享和贵州独特文化体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着力“文化+大数据”深度融合。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大数据”战略行动,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处理、大数据、5G网络及相关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力发展贵州文化创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推动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多彩贵州网有限公司、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增加相关产业附加值,延长文化产业发展链条,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实现贵州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及相关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借力大数据推动贵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3、持续推进“多彩贵州”品牌轻资产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行各业着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发展趋势。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保护好、使用好“多彩贵州”品牌,进一步塑造多彩贵州形象,延伸品牌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影响。积极探索“多彩贵州”品牌如何估值,如何有效保值增值,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彩贵州”品牌抵押融资产品设计和开发。进一步深化品牌商标管理企业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机制,不断拓展与相关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人才路径,广开引才引智之门,创新人才引聘模式,加强人才引进、薪酬激励、用人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施职业经理人试点、健全人才培训机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二)对策建议

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冲刺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贯彻落实国家、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键之年。要结合贵州实际,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撑,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及时补齐短板,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推动贵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全力深化改革,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产业要发展,主业要壮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呈现出生机活力,推动了社会事务方方面面取得了系列辉煌战绩。“改革永远在路上”,贵州将持续将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引向纵深。始终坚持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为统领,深化完善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大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科学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好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运作不规范等核心问题,为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2、进一步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着力壮大骨干文化市场主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实施市场化运作,推动组建综合型文化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引导和鼓励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贵州出版集团等省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建设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数字资讯产业链。充分发挥广电网络上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出版传媒、星空影业、天马传媒、多彩贵州网等文化企业上市,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支持国有文化资本与非国有文化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企业改制重组,激活民间文化力量。

3、大力推进融合,迅速壮大产业实力

文化固有的耦合性和渗透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可以同其他多个领域的产业进行融合,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挖掘利用贵州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常态化。围绕“大扶贫”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既使基层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手工技艺等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利用,又培育发展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在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发挥积极作用;围绕“大数据”实施“大数据+文化”创新创业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大生態”实施系列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充分用好贵州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做好文化与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为文化提供旅游的载体,为旅游注入文化的灵魂,吸引越来越多的客人入黔旅游观光、体验消费。实践证明,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不仅能使文化产业自身得到快速发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相关产业发展,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要进一步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准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在文化领域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让融合成为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实力的有效路径和手段。

4、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探索人才保障长效机制

加大文化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人才“短板”问题。多渠道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强化省、市、县分级管理、分类培训、分工负责的文化人才培训机制。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互联网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和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每年安排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范周,关卓伦,孙巍.回首与展望: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J].出版广角,2018 年 2 月下总第310期.

[2]刘玉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1年第22期.

[3]郭献山.企业轻资产经营模式下的品牌创建研究[J].时代经贸,2018年29期.

[4]2017贵州省文化产业统计报告.

作者简介

王红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王红霞

第4篇: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平台拓展,增强功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再掀新高潮。

一、主要成效

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54.8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建成面积15.2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77户,全市园区入驻企业达617户。累计完成投资139.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3.5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8.8万平方米。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邻水经济开发区分别进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1000亿培育园区和500亿培育园区。

(一)规划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建设理念,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园区的要素集聚和产业承载能力。XX经开区临港大道B、C段、广前路景观改造一期、新桥管理中心等项目顺利完工,103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已启动,完成了奎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市规委会评审。邻水经开区完成了经开区规划环评和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可研及产业规划,完成了城南机电园1300亩A、B、D线2公里道路黑化,园区供水管网完成了升级改造。前锋园区全线贯通了连接前锋片区与新桥片区的24米主干道,轻纺园区横八路建成通车。武胜经开区已完成翡翠大道道路主体、管网建设及路灯安装,正进行道路绿化。华蓥工业发展区全面完成了广华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机电四期整体平场、铜堡三期安置房基础平场全面完成。岳池回乡创业园大力提升园区形象,安装园区企业指路牌,实施九环线、科创路、兴园路及园区大道等人行道修建2.5公里,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各产业园区启动安置房建设4800余套,建筑面积达43余万平方米。

(二)项目推进成为新亮点。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105.9亿元,同比增长58%。竣工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91个。XX经开区玖源化工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预计于9月底投入试生产;鼎恒锂电池项目办公楼和钢结构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于9月底试生产;铜铝型材已安装完成部分生产线并试产;岳池回乡创业园科创产业园项目,正加快硬化厂区内道路及预埋雨污管网建设;五星金方药业已完成围墙、施工便道、厂区内雨污管网建设和2栋厂房地基圈梁浇筑;武胜经开区鸿岱科技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和工程队伍招标,正加紧进行厂房基桩开挖和板房建设;英明、千贻达已完成厂房主体及附属工程建设,预计9月初进行试生产。前锋园区耀业机械、国美汽配等7个机械加工项目快速建设。华蓥工业发展区万豪三期办公楼建设完成至三层;国雅二期完成宿舍楼建设,已启动办公楼主体建设;邻水经开区集中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达76.2亿元。

(三)产业招商实现新突破。XX经开区成功引进正威聚酰亚胺新材料、玖源聚苯硫醚、城市综合体、精密机械制造、华油二期、印刷包装6个产业项目,协议引进资金273亿元。重庆河北商会投资50亿元的河北工业园项目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正式签约。武胜县引进投资50亿元的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整体入驻。西部牛仔产业园协议引进项目18个。1-6月,全市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79个,协议总投资428.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7个。

(四)功能配套有了新提升。积极规划布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商业、学校、医院、污水处理、质量检测等项目,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快速提升。邻水经开区建设省级汽摩零部件质量检测中心和电镀园先后通过省上批复,已启动建设;华蓥工业发展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进展顺利,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武胜经开区公共服务中心、银刚广场等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城市综合体和生态长廊项目已启动前期设计工作;岳池回乡创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确定BOT建设模式,正在编写设计方案;XX经开区积极跟踪华润集团希望小镇、北大教育城等项目,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总体来看,园区建设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园区配套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商贸、金融、物流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园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还有差距,个别产业园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产业和产业特色。

二、下步要求

下半年,全市产业园区要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工业产值500亿元,拓展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

(一)立足扩容升级,做好规划修编。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于承接转移,做好新一轮产业园区修编扩容,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要突出园区产业特色,明确每个园区2-3个主导产业定位,实施差别化发展,在园区供地、招商、优惠政策的兑现、运行要素的保障方面,给予调控。规划既要考虑切实可行,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更要注重土地利用率和投资产出率。

(二)加快项目建设,尽早达产增效。强化协调服务,全方位保障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早日竣工投产。要着重抓好15万吨铜杆、杂卤石钾盐矿风险勘探、4个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抓好群力汽配、渝腾锻造、英明、千贻达、超强连杆、贝德罗家具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玖源化工、锂离子电池、电积钴、五星金方药业、鹏扬食品包材、捷能新能源等项目建设进度。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提升配套功能。紧紧围绕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加快物流、商务、金融、居住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能力。着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金融网点及综合性市场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的新型园区。

(四)创新融资手段,切实加大投入。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用好用足省市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园区项目立项争取力度,争取国家相关产业项目资金。继续探索国家廉租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

(五)破解用地瓶颈,保障发展用地。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对上衔接,争取更多用地优惠政策。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关,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贡献、容积率作出硬性规定,力促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加大土地开垦整理和清理力度,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优惠政策,严厉打击违法违纪用地行为,积极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第5篇:产业发展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一)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2007年,全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8 .04%;航空航天制器造业总产值为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为6.17元,比上年增长45.58%;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总产值为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为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其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等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呈现较好的势头,成为新的增长点。

现代中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医药生产企业有74家,药品经营企业476家。2007年3月6日,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济堂制药股份公司此次在美国公开发行986.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幕集资金1.1亿美金,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神奇”、“益佰”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万顺堂、威门、新天等15家药业荣获“十一五”期间“全国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 2007年9月在贵阳市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贵阳)第三届医药博览会”;10月贵州民族制药厂“大果木姜子栽培及制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宏宇药业有限公司“保妇康泡沫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在全国深圳高交会上,得到国家发改委授牌奖励。这些为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从创新能力、发展规模到市场竞争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局部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高新金阳园区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方面,已聚集了龙翔六英寸晶圆、台湾国巨电子元器件、华翔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金达片式电感、鑫科集成电路设计、飞舸电子等一批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企业。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初步构建。

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顺利建成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农村信息化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数字金阳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企业信息化“1261工程”全面启动, 2007年支持137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580万元,企业信息化工作在全市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方向转化。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被批准成为科技部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之一。我市投入300多万元实施了蔬菜产业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水果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实施了永乐乡果蔬产业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等一批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全市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118项。已实施国营林泉电机厂的企业产品全数字化设计科技攻关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中试项目、20-30吨液压挖掘机关键部件即液压及电子控制系统技术攻关、西南工具有限公司研制的双链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系列项目、贵州首朗高亮LED照明设备产业化攻关、年产100吨的纳米改性SPUA道路标线涂料产品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继续建设和认定了“贵州高科铜合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18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为止已建设和认定了35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07年新建的18家工程技术中心共投入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0项。这些工程技术中心的建立,在全市科技创新活动中起 1

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性能聚烯烃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获2007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7年,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贵州科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贵阳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新增投资贵阳柏丝特有限公司“拟除虫菊脂中间体产业化”等3个项目,新增投资金额1072万元。新增担保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集成模块化的粉碎预磨工作站”等15个项目,新增担保金额6830万元。

(三)加大支持力度,高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围绕国家发改委实施的23个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组织申报了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产业化”、贵阳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 、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3200t/a(P2O5) 电子级磷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并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其中,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项目得到国家800万元的支持。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盐酸罗格列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源城科贸有限公司“税务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等15项列入2007年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并得到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8万元的支持。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到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研究中心等方面,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发区建设发展迅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由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2007年12月已由市委、市政府批复,选择麦架沙文扎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地,建设发展麦架—沙文---扎佐高技术产业带,规划总用地规模为9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为67平方公里。2007年高新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孵化成果不断涌现。积极搭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安商、富商、强商工作。共30余家企业47个项目被推荐申报国家、省、市资金支持,总额达1570万元。新增在孵企业42家,孵化企业毕业3户。汇通华城楼宇公司BKS系列产品国际专利申请通过审查,取得了“全球标准”认证,并挤进北美市场。贵阳华翔半导体公司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为我省首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填补了我省此前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空白。申报科技部并获批“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并通过此平台申报初创期小企业创业项目5项,共获资助200万元。

小河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62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创建区以来新高。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电力器材、医药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

白云经济开发区2007年,全区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内资33.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89%;外资实际到位12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8%。先后引进了深圳中汽南方投资集团拟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新建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项目、新加坡(中国)管业控股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新建高分子材料塑胶管道生产项目,广东正大康科技公司投资1.8亿元人民币新建工业物流园等各类新投资项目58个。

2007年,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52%。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亟待改变。三是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风险投资的资金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四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政策体系需要完善,体制改革仍需深化。

二、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展望

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推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贯彻落实《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第一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作要创新发展思路,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任务,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积极做好《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的工作。认真抓好《贵阳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开

发区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体制、新机制。积极支持配合《贵州省磷化工高技术产业链专项规划》、《贵州省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工作。根据贵阳市政府有关批示,为充分展示贵阳市生物产业的发展特色和发展中的成就,加强与全国各地先进省市交流与合作,发展壮大我市的生物产业。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市级相关部门参加好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为下一步贵阳市申报国家发改委建设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力争国家发改委认定贵阳市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抓好“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廊”有关涉及高新区的各项工作,力争在新拓区域规划、环评、土地报批、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核心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抓好产业培育,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的共生和集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投资、国际水准和国际市场特点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专业高科技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孵化带动”工程,在培植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服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打造投融资平台,构建投融资支撑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业孵化器。力争新增孵化企业38家,毕业孵化企业4家。

(三)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的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

2008年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将实施23个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专项的申报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这23个专项涉及生物医药专项、生物育种专项,生物医药工程专项,生物基材料专项,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专项,新型电子元器件专项;重大专项方案研究:即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高性能服合材料专项、循环经济专项、新能源专项方案等。按照相关专项抓好贵阳晶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离子显示器关健材料---障壁、背板反光玻璃粉产业化项目、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家二类新药盐酸格列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道地药材饮片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产业化”、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3200t/a(P2O5) 电子级磷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做好前期工作,组织申报国家发改委。以此同时,2008年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将继续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的项目范围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磷化工、现代农业、优势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领域,以及特色优势产业的工程研究中心。我市将积极组织申报,争取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扶持我市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

抓紧抓好续建和新建的国家及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在建项目的建设计划。抓好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 、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33万吨粉煤加压气化示范装置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高技术项目,落实建设条件,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支持省发改委做好贵州汇通华城楼宇有限公司“BKS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新型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及原料药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淫羊藿中药材保护抚育种植及提取物加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强高技术产业调研工作,做好项目库的建设。

第6篇: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的工作目标,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的思路,大力实施三园同创工程,强势推进园区“10个项目投产、10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签约”的“三个十”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生态淮猪、果蔬、蛋禽、优质稻米、食用菌和木材加工的“5+1”特色基地,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持续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上半年,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万亩,总面积达*万亩,其中设施农业*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万亩,总面积达*万亩,生猪出栏量达*万头,家禽出栏量达*万羽,奶牛存栏量*头。全县*万亩水稻已实施机插秧面积*万亩,机插率*,比上一年提高*,被省认定为“水稻栽插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个,其中,市级以上*个,省级*个。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一流、全国有名”的建设目标,精心规划了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总投资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启动建设了以食用菌、蔬菜为特色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花卉苗木、休闲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市级现代农 - 1 -

业产业园和以合作示范为特点的**农业合作创业园,并大力实施“三园同创”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合作创业园已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通过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精心制定园区发展规划。根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按照“省市级园区共建、基础和招商同抓”的要求,聘请***建筑园林设计院为我县精心编制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东至**,南临**,西接**,北至***木业园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园区以农业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推广研发新技术、新品种,重点建设食用菌、设施蔬菜、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是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园、高效农业的特色园、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园、循环农业的试验园、高科技农业的推广园和现代农民的创业园。

二是强势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们围绕园区特色产业,以园区招商为抓手,不断强化农业招商,加大帮办力度,截止目前,园区已引进***、***、***、***等*家企业和***等*家合作社入园建设,从事工厂化食用菌、设施果蔬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在省级园区内强势推进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区建设,采用无土有机的自动化栽培,将农产品加工下脚料、木屑及农副产品作为栽培原料,食用菌下脚料再作为有机肥的原料从而实

现食用菌生产的有机循环。目前,省级园区拥有**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家,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日产量100吨的***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市级园区拥有**等观光农业项目**个。

三是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园区聘请***林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共同组建了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博士2人,中高级以上职称7人,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聘请省内外知名的20名农业专家挂钩指导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科技高地。今年已成功推广东方百合催花、鲜切花保鲜等新技术4项,粉冠军火鹤、中华红叶杨等新品种20余个,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目前,省级园区年可生产食用菌5000吨,各种蔬菜瓜果6万吨,年实现产值3.6亿元,亩均利润可达8800元以上。核心区可辐射带动面积2.5万亩,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创业机会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8000万元以上。市级园区每年可实现产值近3亿元,亩均利润9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600多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生产,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四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园区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定点投入、定向服务、订单生产的方式,加强龙头与基地的对接,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市场与基地对接,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进连锁超市、进大型市场、进大专院校、进大型企业、进加盟店的“五进工程”,与大润发、苏果、荣善

等大型超市和加盟连锁店采取建专卖区、直营柜台等多种形式,推销***名特优农副产品;鼓励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优质农副产品直销店,加强市民与基地的对接,今年我县将在上海、**等地建立名特优农副产品直销店24家以上,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此项工作已列入全县2011年百项重点工程,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定期组织督查并通报。

五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紧紧围绕园区配套建设申报各类涉农项目,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开发、农村水利等项目紧密结合,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专门出台了《2011年扶持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意见》等文件,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园区项目奖补力度,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力,确保把园区建设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装备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截止目前目前园区总投入达5.85亿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已建成生产道路24公里,防渗渠19公里,“同杆四回”的电力主线已实现园区的全覆盖,园区网站已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将于今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可以为园区农产品检测、农民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优质平台。

第7篇:后续产业发展报告

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迎来了州

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这既是对我局工作和各项事业建设的关心、重视和厚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全局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就我局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规模

我局林区后续产业从2007年初起步以来,充分利用林区闲臵的圃地资源和固定资产发展种植、养殖及资产经营。经过不懈的试验和努力,已初具规模。

(一)投入情况。2007年以来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臵

万元,建成蔬菜大棚2100m

2、修建猪舍411.67m

2、修建围墙

550m、开挖鱼塘2668m

2、搭建鸡舍150m

2、安装沼气设施2套、购臵饲料粉碎机1台、拖拉机1台、安装供配电设施1套等。

(二)种植、养殖业。

1、种植业。主要利用各林间苗圃闲臵的土地发展种植,面积为61亩,分布在-----队、00000林场、00000林场。根据各林场的气候条件等种植适宜蔬菜。-----队以种植大葱、白菜、萝卜等为主,面积为26亩;00000林场和00000林场以

1 种植马铃薯、大蒜、胡豆、豌豆为主,面积为35亩。种植的蔬菜既可面向市场,也为养殖提供饲料。

2、养殖业。养殖业以-----苗圃队为基地,该基地占地总面积为180亩,距00000县城2公里,鲜水河依傍而过,气候适宜,地势开阔,水、电、交通十分便利 ,有利于发展养殖业。现主要发展的养殖为养猪、养鸡、养鸭、养鹅。

①养猪。现有猪舍4幢,房屋面积411.67m2。其中:母猪舍1幢,100.44 m2,育肥舍3幢,311.23m2。今年截止5月,我局饲养的生猪存栏数

头,其中:母猪

头,仔猪

头,公猪

头。2012年计划出栏,1-5月已出栏

头,6-12月还可出栏

头,全年出栏数将达到

头。同时,为拓展市场,我局已在00000县农贸市场租用了猪肉销售摊位,用于销售猪肉。

②养鸡。 ③养鸭。 ④养鹅。

(三)资产经营。为了管住闲臵的固定资产不流失,我们将局本部一些闲臵的固定资产通过内部公开招租的方式交由职工自行改造装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拓宽职工的劳动就业空间。我局主要招租经营的资产是原机关临街的房屋。房屋面积为627 M2。为拓展产业发展市场,我们正积极努力利用现有的临街房屋资产开办超市,通过与第三方合作

2 的方式代理商品,同时也销售我局种植和养殖的产品。

二、主要措施

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符合林区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后续产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实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谐林区的必由之路。为此,在抓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坚持立足实际、面向市场,做到高起点、高标准。

1、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好项目和基地。项目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项目选得准不准,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是确保林区后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充分考虑我局人员技术、资金和空闲圃地多的情况,结合林区周边的经济条件和消费市场,确定了以周期短、市场空间大、收益快为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既要规模适度,又要考虑集中发展和管理。通过反复考察和试验,确定以种植适地蔬菜和以养猪、养鸡、养鹅为主,养殖业作为重点发展。种植与养殖实现互补发展,即种植的大葱、马铃薯、大蒜、萝卜等绿色蔬菜,既向市场供应,也为养殖提供牲畜喂料;养殖牲畜的粪为种植提供肥料,使种植和养殖形成发展链条。

在基地建设上,综合全局各单位的情况,-----苗圃位于川藏公路沿线,距离00000县仅2公里,到鲜水河边0.4公里处,占地面积180亩,地势平坦,且原开展过养殖业,有

3 一定基础。基于-----交通方便,水、电、路三通,基础条件好等诸多有利条件,是理想的多种经营项目开发基地。局确定以-----苗圃为中心,同时,带动有苗圃空闲地的00000林场和00000林场发展种植业。

2、强化科技支撑。没有科学的技术作为支撑,种植、养殖业是难以实现健康发展的。为保证质量,赢得市场,我们一是争取了地方农牧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提供技术指导,做好疫情防治。二是将具有一定文化、肯钻研的养殖骨干人员送到射洪县兽医站和四川农大兽医短训班进行学习,掌握技术。三是请当地农牧技术人员和外地的技术人员到局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学习效果。四是投入资金,改善养殖方面的设施设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养殖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基本的牲畜病情治疗、防范等都能有序开展。

3、加强市场开发力度。经营的好坏,市场才是风向标。为此,我们坚持生产与市场开发同步进行,搭建平台,夯实基础。一是成立公司,统筹产业发展。按照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对林区后续产业进行综合开发,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公司制管理。目前我局已完成“00000县绿源特色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00000苗圃为基地,对企业已有的产业进行规范统筹发展,同时还将扩大规模进行产业转型提升林区后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打造特色鲜明的种植基地。我们将以00000县

4 委政府着力于打造00000大葱基地建设和引进蔬果深加工的契机,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以00000队为基地,扩大00000大葱的种植面积,以公司为依托,打造特色产品,争取县农牧局的支持申请00000大葱种植地理标示,逐步探索食品深加工渠道,办理绿色食品认证和市场准入许可QS认证;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培育苹果等经济苗木,根据发展的实际,适时与第三方有诚信的企业合作,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种植面积。

4、严格后续产业工作的过程管理。为确保后续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在项目管理中,我们严格坚持“措施灵活、管理严格、加强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使整个后续产业建设规范有序顺畅。一是建立规章制度,为规范后续产业的管理,我们制订了《后续产业管理办法》,从职责、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二是规范管理,后续产业项目工作中涉及的实物种类多、数量大,尤其是家禽、饲料、蔬菜等都不易掌握好实物控制,为防止出现个人行为和浪费现象,建立了实物登记台帐和物资出、入库制度,如:喂养家禽的饲料由饲养人员按照领取、库工登记、班组长签字领出,使用后,由饲养人员将消耗情况登记签字备查,局、队不定期地抽查,既有效地避免了浪费现象,又增强了物资管理与使用的公开性。三是加强对后续产业工作各项目的监督,在采购上,实行集体公开采购和

5 议价制度,量大的采取转帐支付,尽量避免采购人员的现金交易行为。销售上,由饲养人员、职工代表、管理人员三方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议价、营销等,销售款及时交局财务,实行收支“二条线”制度,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回笼。对死亡的家禽、坏掉的蔬菜都采取由上述人员共同核定,形成报告报局,属责任引发造成损失的,及时追究了责任,坚决杜绝了在种植、养殖中的个人行为、人情观念,也从未出现将种植的蔬菜、饲养的家禽私自处理或赠送的情况。四是加大对后续产业项目的厂务公开力度,企业后续产业项目都是在局的领导下,反复调研和征集意见,集体研究后确定,并将规模、投资等及时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向全局公开,广泛接受监督,同时,发展后续产业项目的全过程都要求必须要有职工代表参与,确保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参与落到实处,既要把后续产业发展成为一项新经济效益增长点,又要搞成一项廉洁的项目工程。五是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加强对后续产业经营过程的监督管理。

5、加强后续产业的人员队伍建设。为促进后续产业发展,局成立了产业发展科,专项负责企业后续产业和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对后续产业发展基地--------苗圃队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在待遇上,-----队的主要负责人享受正科场级待遇,同时,充实后续产业工作的班子,抽调了部分工作实、作风好的职工到-----苗圃,负责养殖工作。通过调整

6 班子、充实人员,为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6、加强项目合作。后续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地方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尤其是00000县农牧局和发改局,多次深入-----队进行指导,出点子,并召开企地联席会议,为后续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00000县农牧局还无偿给我局提供种猪和母猪,为自繁自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一些产业扶持项目上给予我们倾斜,缓解我局产业发展资金压力,目前我们正按县发改局的要求,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三、取得的成效

我局林区后续产业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短,但起点高,不但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利用了闲臵资源,管住了资产,安臵了人员。我局按照财务审计的相关要求和程序,通过后续产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内审,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经营收支、未成熟生物产品和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审计结果表明:后续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

1、探索了企业经济增长点,已实现经济收益

万元。2010年林区后续产业的产值实现了

万元,2012年产值将实现50万元以上。一是生猪养殖,已出栏销售

头,除去购臵

7 成本和养殖成本,实现收入

万元。二是养鸡、鸭、鹅,已销售 公斤,收入 元,目前现还有

公斤,价值

元;三是蔬菜种植方面,已销售 公斤,收入 元,为职工发放“福利菜”

万斤,市值 元。

2、安臵了职工,拓宽了劳动就业面。通过开展种植、养殖和资产经营等,扩大了职工的分流安臵面。

3、开拓了市场,丰富了职工群众菜篮子。在种植、养殖的产品上,我们注重以绿色、生态为主导,通过租摊位、进市场的方式,广大消费者对我局种植、养殖产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猪肉销售上,逐步打开了局面,良好的肉质,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从稳定市场的作用上,得到了地方党政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

4、管住了国有资产,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天保工程实施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人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森工生产时间形成的餐厅、库房等房屋都闲臵,加之地处县城,且年久失修,管理难度十分大。另一方面,随着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的调减,苗木需求随之减少,大部分圃地空闲,仅是守护都困难。通过充分利用,既盘活了资产,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发展,实现经济增收。我们开展养殖业,向周边村民购买了大量马铃薯、胡豆等作为饲料,帮助其销售了自然作物,增加其收入。同时,随着林区后续

8 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当地村民的发展意识、机会和学习相关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林区后续产业在不断试验、探索、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是: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天保工程建设这个中心,依托天保工程,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根本。

二是要在上级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明晰发展思路,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注重市场调查,选好项目载体,坚持长远规划与短期发展相结合,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的前提。

四是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好风险防范,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五是要把林区后续产业的发展臵于当地政府支持发展的项目规划中,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营造环境,是林区后续产业的保障。

五、存在的问题

我局林区后续产业总体来讲,已打开了发展局面,但离上级的要求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较长差距,还未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乏专项项目资金支持,仅靠企业的微薄投入,导致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局后续产业各项目都是企业千方百计措施投入的,由于严重缺乏资金,规模还较小,不能保证市场的长期供应,而影响了市场的占有率。

2、受行业限制,纳入地方政府支持的农业带动项目发展较难。

3、融资渠道单一。从融资方式上,我局拟采取贷款、合资、引资等方式经营。银行方面也表现了极高的兴趣,通过多次察看,认为规模小,贷款主体等原因,贷款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及资金等原因,合资、引资等方式均未实现。

4、资金缺乏,必备的设施设备等严重缺乏,加大了成本。由于缺少资金,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设施设备不足,如:饲料深加工设备、粪水处理循环设备、不能满足所需,尤其是养殖方面,相关部门多次建议企业可以配备饲料加工设备,自购原料,可以降低成本。由于资金原因,现饲料等都靠外购,加大了成本。

六、下一步打算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蔬菜和畜牧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也给林区后续产业带来了历史发展的机遇,并且,到目前00000县此类项目中,我局的规模最大,00000县拟作为

10 重点支持。因此,林区后续产业至关重要,大有希望。在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依托生态建设,打造拳头产品、争取项目、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搞活林区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点。

1、打造好龙头带动项目,抓好科学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产业的项目,抓好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总体布局,着力满足00000地区的人民群众需求,成为稳定当地市场、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种植业方面在现有规模基础再扩建2000平方米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棚。养殖业方面重点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其中:养殖生猪的规模达到存栏1000—2000头,出栏1000—1500头;养鸡、鸭、鹅3万公斤,年向市场提供1.5万公斤。实现种植、养殖的循环式发展。

2、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在前期工作上,抓住地方大力支持的机遇,主动做好汇报,争取在养猪场建设项目和大葱基地建设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从行业、地方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后续产业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带动周边群众的发展。

3、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后续产业的质量。加强科学规划,加大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地方相关部门、科技部门与我局后续产业发展的技术对口支持制度,形成技术人员、技术部门、智力支持相统一的科技支撑网络,确保后续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抓紧项目的规划建设,以-----队为基地,着力打造森林生态园区建设,作到集休闲、娱乐、生态

11 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项目建设。

4、进一步转换机制,加强后续产业的管理。随着后续产业的规模扩大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公司制管理,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机制上推进后续产业的发展。

5、抓好市场开发和风险防范。把市场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畅通销路。同时,加强各项目的风险评估,通过科技、管理、保险等各方面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收益。

各位领导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不惧风险、不受干扰,一定能克服困难,推动我局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8篇:制种产业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发展的

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镇制种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安排对制种产业进行调研。通过采取深入农户了解、与种子公司交流以及与村组干部座谈等方式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思考分析,形成了金佛寺镇关于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发展的调研报告,现就调研报告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制种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6年,全镇制种产业面积已经达到了73738亩,其中玉米制种面积62599亩,花卉制种面积7248亩,经作面积2030亩,葵花制种面积1860亩,预计年底总产值可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制种产业可达到1亿元,占60%。2016年,全镇玉米制种生产的公司14家,花卉经作制种及个人公司17家,玉米制种收入在连续三年下滑后,实现了连续两年低保上涨200元的现状。2016年,全镇低保维持在2600元,不抽雄的品种为2500元。

花卉制种2014年亩收入最好,如虞美人、马鞭草、鼠尾草、剪秋罗等亩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个别亩收入甚至

1 超过了万元。2015年,受高温影响,产量降低,价格回落,虞美人、翠菊、鼠尾草、马鞭草、金银花、剪秋罗等紧俏品种收入在5000元以上,其他品种亩收入在2500-5000元,平均亩收入达到了3500元。今年花卉品种的价格有所回升,单价基本与2014年持平,但受连续阴雨的气候影响,产量极低,波斯菊、翠菊、金盏菊等开花晚的品种产量不及正常年份的一半,甚至一部分品种由于遭雨水浸淋,造成了种子出芽和根系死亡,形成绝收。今年收入好的品种主要是金银花、虞美人、马鞭草、鼠尾草、二月兰、剪秋罗等收获比较早的品种,亩收入在3000-5000元,中间品种为凤仙、翠菊、麦仙翁、醉蝶等品种,最低的是波斯菊等开花晚、花期长的品种,亩收入不足千元。

经作制种主要品种是葫芦、萝卜、芸苔、菠菜、豆类,价格正常,与往年相同,但产量受天气影响不尽相同。葫芦制种在雨季来临前已基本完成授粉,芸苔、菠菜在雨季来临前已收获,对产量影响不大。萝卜制种,豆类制种长期受雨水浸淋,出现了出芽、变色,失去了商品价值,降低了商品率,商品产量不足50%,亩收入仅为正常年份的一半。

葵花制种今年全镇大部分为高杆品种,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不同程度出现了倒伏,部分地块倒伏程度达到了80%以上,未倒伏的品种授粉受到影响,籽粒为瘪粒,还有一部分植株发病霉烂,所以全镇葵花制种产量极低。按未精选晾

2 晒的产量统计,平均亩产量为70公斤,最低的为30-40公斤,个别田块甚至出现了绝收。

(二)产业管理现状

制种产业中,玉米制种管理基本形成了规范的管理程序。具体是制种公司先到镇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供资质证明,经镇政府同意后,再与相关村联系,由村上召开三委会议讨论审议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最后由各组群众户主会议决定。制种公司与村委会签订生产合同,与农户签订管理合同,并按照双方约定的技术规程从事生产。

今年我镇从事玉米制种生产的14家公司都向镇政府提交了制种申请和资质证明。对制种生产合同和管理合同都上报镇政府进行了鉴证备案,大部分村玉米制种生产都按照程序通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了确定,但个别村也出现了村组干部和个人不按程序私自引进制种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个别公司为了落实基地,拉拢部分社员抢种插花田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我镇制种生产管理秩序。

经作、花卉制种基本上都是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制种生产合同,大部分公司没有备案,合同没有鉴证,管理存在空白和漏洞。葵花制种的管理介于玉米制种和经作、花卉管理之间,一部分由村委会牵头生产,一部分由个人牵头生产,大部分合同没有鉴证备案。

二、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制种产业和其他农业一样,都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市场景气时公司扩大制种面积,容易出现抢撬基地的现象,不景气时,公司压缩面积,不能满足农户种植需求,表现出不稳定性。

二是制种产业受气候影响大。在正常年份产量相对稳定,收入稳定,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对制种产业产量的影响就比较大,如2015年的连续高温和今年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造成了大多数制种产品的减产,甚至出现了个别产品的绝收。

三是制种产业中玉米制种大面积连续种植,不进行轮作倒茬,不施有机肥,过分依赖农药除草,已表现出病害相当严重和生理早衰的现象。

四是由于中央制定了削减大田玉米一亿亩的农业战略调整思路,明年我镇玉米制种将存在面积压缩、公司减少、价格下滑的风险。

5、玉米制种今年的低保收入为2600元,这对在全国大面积玉米制种的基地来说,亩收入已相对较高,加上玉米种子市场逐渐低迷,玉米制种产业再增加亩收入已相当困难。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公司无视区镇种子基地生产管理办法,采取不正当手段抢撬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个别村组干部为了赚取服务费,私自引入制种公司

4 和面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经作制种中,有些公司与农户签订的生产合同不适用规范文本,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签合同的现象。

四是各制种公司在从事经作蔬菜制种时不相互通气规划,造成无法调整隔离,引发管理混乱。

五是经作花卉生产合同对合同的执行不够,存在着农户倒卖、私留和公司拒收、随意压价及不按时付种款的现象。

六是个别农户不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导致种子产量和品质降低。

三、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制种产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柱产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收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全镇社会能否和谐稳定,能否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计,所以要将抓好制种产业发展放在全镇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制种产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正确认识制种产业,坚定发展制种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认识到制种产业有周期性,所以对出现的不景气和低迷阶段要鼓足信心,特别是要正确面对当低迷期与不良气候条件重叠时,不能动摇发展制种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认识到沿山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这个独特的条件是种子产业发挥最大价值的优势。

2、完善玉米制种生产管理制度,对违反玉米制种生产

5 管理办法的村组干部要予以问责和组织处理。对不执行我镇制种生产管理办法、不讲信誉的公司通报全镇,取消在我镇从事制种生产的资格。建立制种管理联动机制,继续从严做好对非法制种生产、套购、倒卖、抢购种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对采取不正当手段抢撬基地的公司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取消在我镇从事制种生产的资格。对常年在我镇从事制种实力强、信誉好及对我镇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制种公司,镇属相关部门与相关村组要主动联系,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工作和群众工作,保证该公司在我镇能长期安定的从事制种生产。对本着个人私利,刁难实力强、信誉好、服务好的公司,改换和引进实力小、信誉差的小公司,造成群众损失或引发矛盾的村组干部要进行问责和组织处理。

4、建立健全制种生产管理机制机构,做好制种管理的生产、协调、服务工作,严格审查规范各类制种合同,坚决杜绝合同不规范和无合同就制种现象的发生。加大合同管理执行力度,成立专门机构对不履行合同的公司和个人予以依法追责,提高合同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5、合理调整种植产业的比例结构,适度压缩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扩大经作花卉制种,面积保证在1.5万亩以上。做好各个公司的协调工作,调整好制种产业要求

6 的隔离区,保证制种质量,切实保护好公司和群众的利益。

6、做好制种田的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抗逆性。试验并推广制种产业的机械收割,降低制种产业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积极探索经作、花卉制种的经营模式,确保农民的收入稳中有增。 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第9篇: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前言:

许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蜂中国蜂产业品牌营销发展报告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是最古老的保健品,即便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最好的保健品之一。无论用怎样挑剔的标准衡量,蜂产品都是最安全、最绿色、作用广泛、效果明显、价格相对低廉优质保健品,可是在很长时间里,它几乎被人遗忘了。

金融危机来临,蜂产业外销受挫,恰逢内需开始增长,表现出强劲市场潜力。但是,就在这样强劲的需求下,蜂行业依然固步自封,四平八稳。

一、行业散乱,群蜂无首

不成熟行业一定处于“两低一无”的状态。“两低”,即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一无”,即没有强势领军品牌。这正是当前蜂行业的写照。

目前的蜂产业,企业多而散,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行业中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全国品牌稀少,绝大多数品牌散落在各个区域市场中,行业缺乏老大;行业标准不健全,伪劣产品不断出现,竞争混乱。

老字号品牌如冠生园、老蜂农、百花等,市场信任基础不错,但在品牌营销上大多墨守陈规,无论是产品品类、包装设计,还是在品牌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上,都没有突破。

老品牌江河日下,新品牌却未能及时补上。悦活蜂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终端覆盖面都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江苏、云南等产区的蜂产品品牌都未能走出地域。

二、蜂拥而出又蜂拥而入,竞争加剧

在2002年前,中国蜂产品出口量全球第一,谓之“蜂拥而出”。之后,中国蜂蜜出口量由第一降至第二。近年来,除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外,贸易摩擦、国外标准加严、反倾销等也一直困扰着蜂产品出口,尤其是在不利汇率,生产成本增加,长期存在药物残留等内忧外患之下,蜂产业外销之路越来越艰难。

相反,国内市场却随着养生热的高涨持续升温,中国蜂产品的消费总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其中蜂蜜销售量从1979年的不足4万吨上升到现在的近20万吨,增长率近500%;各种蜂产品均呈上升趋势。

国内市场需求的利好,使原来的外销企业“蜂拥而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首先,积压的库存给企业生存和蜂产品收购带来巨大压力。其次,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重,出口企业的产品质优价高,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又没有价格优势,销售困难。第三,出口企业极缺国内市场营销组织和经验,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缺乏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第四,外销转内销企业缺少品牌,无法依靠品牌竞争获得品牌溢价;没有渠道终端,国内市场影响力弱,进入商超困难重重,分销环节增多,成本压力增大。

三、蜂产品,中国消费者既熟悉又陌生

从消费者的认知上看蜂产业,蜂产品是中国消费者熟悉的陌生人。

1、有常识无知识

中国消费者对蜂蜜认知度高,但是认知深度非常不够,在消费时几乎不曾想起。对蜂蜜功效的了解长期停留在润肠通便和养颜上。消费者对蜂产品有常识无知识,只知蜂蜜好,却不知更多,对蜂产品需求的迫切性不强。

2、有认知缺信任

对蜂产品有较深认知的潜在消费者,却对蜂产业缺乏信任。行业中假冒伪劣现象、功效夸大宣传令他们不安。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蜂蜜产品食品监测情况,合格率只有54%。

3、细分不够,产品严重同质

蜂产业“产品没核,品牌没芯,消费没准”,消费以初级产品为主。需求没有深挖,市场没有细分,产品趋同一致。

以蜂蜜为例,就蜂蜜卖蜂蜜,而且绝大多数是纯蜂蜜,没有独特的诉求和特点,而国外蜂蜜产品消费形态多样,固体蜂蜜、蜂蜜膏、便携蜂蜜、蜂蜜饮料、蜂蜜啤酒、蜂蜜面包、蜂蜜蛋糕、蜂蜜奶酪„„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我国蜂蜜市场长期在初级产品、低端消费上徘徊,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四、“蜂”起云涌,乱世变局

蜂产业是个古老的产业,可能正因为古老,所以一直守旧。目前的蜂行业就像改革初期的中国,整个行业的品牌营销水平滞后,消费者对天然营养保健品的需求走在了蜂行业前面。

在需求的拉动下,蜂产业“蜂”起云涌,乱世中出现了变局。

从单纯做产品到做功效。不少蜂产品品牌都是在单纯地卖产品,比如百花,其品牌价值只是单纯的蜂产品,近乎在卖白糖。蜂产品对营养健康的优势根本无法从品牌中体现出来。现在,消费需求的升级,反拉企业,促使新生代品牌知蜂堂等诉求产品功能功效,为蜂产业带来了新意。

从泛品牌到专属品牌。目前蜂产品品牌多为一个品牌下包括所有产品,品牌个性不鲜明,品牌价值难以突出。颐生园的“仰妍”系列开始打破这一局限,走入女性养颜美容的专属系列。蜂产品功效众多,开发具有针对性诉求点的专属品牌,将蜂产品所蕴含的功能功效一一释放,将市场放大。这是未来蜂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专一化到多元化。蜂产品应用领域广阔,随着品牌的发展提升,蜂产品将突破蜂蜜、蜂胶、花粉、王浆四大传统品类,将蜂产品延伸到更多领域,多品类发展。今后将诞生形态多样的蜂蜜产品,比如饮品、休闲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用品,形成综合性、多元化大品牌。

当前,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天然绿色,人参、阿胶、虫草,乃至大蒜、绿豆陆续进入消费者乃至投资家的视野,下一个为什么不能是蜂产品?

福来认为,蜂产品是天生的营养保健佳品,是下一个不能让巴菲特发现的潜力股。未来,如果蜂行业群策群力,加强市场教育,蜂产品必将成为消费者广泛认同并接受的天然营养品!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必将迎来井喷式释放!

行业不成熟,霸王品牌未出现,竞争未形成清晰格局但是市场需求旺盛增长,这个时期是蜂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甚至抢做“蜂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这样的行业这样机遇越来越少,蜂产品企业要倍加珍惜。

有志在蜂产业做大做强、谋求霸主地位的企业,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打好五张王牌。

一个中心

不成熟的蜂产业正是大企业崛起、诞生行业老大的良机!

30年前,我国的食用油和牛奶市场没有品牌,市场高度分散着。30年后,市场高度集中,食用油品牌集中在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鲁花等几个品牌上,牛奶市场高度集中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有数的几个品牌上。市场集中后,市场中的前三大品牌占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金龙鱼一个品牌,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亿人民币,伊利2009年实现全年销售240亿。

做大做强,抢做蜂产业的“金龙鱼”,应该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

抢做老大之所以必须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是因为“先者生存,优势富集”。

历史上每次大的商业机遇来临的时候可以称为历史节点。最初进入历史节点者,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成本,就能形成优势,用同济大学王健教授的话来说,叫做“先者生存”。

90年代中国家电市场爆发,接着饮料、电脑、保健品、服装、牛奶市场接二连三地爆发,一个个“新”行业形成,可以说,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数得出来的大品牌,几乎都是在90年代发现行业做大行业奠定其江湖地位的。

到了20世纪头几年,房地产、汽车、网络、游戏、新媒体等等行业再次爆炸开来,又形成无数的新兴行业和行业老大。

成为老大,就会在品牌、资源、资本、成本、市场、消费者心智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优势。事情没有停止,因为有优势,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循环,更多的优势向这里聚焦,不断累加,优势集富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这是不讲理的老大逻辑!

“先者生存,优势富集”的老大逻辑!是许多老大成功的最大秘密!做企业,谁率先领会和运用这个规律,谁就犹如得到上帝的帮助,谁就能率先获得成功!

四个基本点:

要抢做行业老大,就要打破心智屏障 实行创新营销,从品牌上天、渠道下沉、模式杂交、产品功效四个基本点上实施突破。

品牌上天

老大,一定是品牌的,这个品牌一定要有大形象、大信任、大价值。蜂产品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保健品行业只做销量不做品牌也已成惯例。在消费者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行业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谁能够树立具有强大形象、高度信任、内涵丰富的大品牌,谁就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渠道下沉

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来说,商超渠道难以进入,可以考虑渠道下沉,首先在三四级市场,在便利店、食杂店甚至农贸市场打开市场。

在三四级市场的,蜂产品是高价保健品的极好替代,容易建立品牌影响。企业可以先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再进入城市市场,完成品牌树立和市场积累。华龙集团在农村市场做大做强后,以“今麦郎”品牌进城的成功值得借鉴。

模式杂交

杂交出创新!模式杂交就是借鉴、融合、嫁接其他行业的资源、思路、模式、技术和方法,为我所用,获得突破,从而取得适合自己的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

蜂产品具有营养食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属性,能够融合多种元素,具有营销创新的广阔空间。很多行业的成功经验都可为蜂产品所用,比如,在形象和传播上,学习快消品,在营销传播中娱乐化、时尚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宣传功效和促销活动上,学习保健品行业、家电行业,不断推出新概念,将促销和公关、新闻相结合等。

石药集团的果维康维c含片,在产品和推广方式上杂交,让产品糖果化、娱乐化,彻底摆脱“药味”;在渠道上杂交,药店和商超双线作战,在药店显示专业,在超市让消费者更方便。蜂产品无论在休闲糖果领域或者在医药保健市场,都在广泛的杂交创新空间。

产品功效

因为产品功效没有深入人心,消费者对蜂产品没有形成迫切需求。所以蜂产品必须洞悉消费需求,提炼产品概念,培育明星产品。

创可贴怎样加强功效?云南白药说,“有药好得更开快些”。蜂产品的产品功效要深入挖掘,要创新升级。比如蜂蜜与其它食品药材配搭会出现新的功效。与菊花、枸杞搭配,可以养肝明目,与梨或银耳搭配,可以润肺止咳。这些方面需要营销者潜心研究,下点真功夫。

五张王牌:

标准牌

标准是竞争的制高点。蜂产业缺乏标准,领军企业要自己设立标准,同时在行业中牵头,积极做标准的引领和普及工作,同时促进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把行业标准建立起来,占领制高点,让全行业跟着自己跑。阿胶产业中的东阿阿胶,炊具行业中的苏泊尔,鸡蛋行业中的德青源,都是不等不靠,率先制定标准,成为行业标杆的。

市场向来都是先有企业标准,后有行业标准的。如果优秀企业也想坐享其成,恐怕最后只有失去商机了。

产地牌

对食品来说,产地往往是品质的标签。乌江榨菜来自涪陵,华圣脆苹果来自黄土高原。蜂产品也有不少生产之地,如广东从化荔枝蜜,黑龙江饶河县黑蜂自然保护区黑蜂椴树蜜,云南的紫云英蜂蜜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蜂企业要善于把产地优势转化,投射到品牌上,形成品牌优势。

健康牌

健康是趋势,更是消费者购买蜂产品的最主要动因。蜂产品以健康为卖点,极易引起消费者共鸣。鲁花花生油的“不含胆固醇”贴合了当下人们的饮食诉求;“真香真营养”的仲景香菇酱以“300粒香菇21种营养”将营养健康诉求量化,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汇源的“每天两杯果汁,享受健康生活”更是直接引导健康消费的概念。值得借鉴。

出口牌

长期以来,出口产品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高品质、好产品的印象,消费者对之有高度的信任,这是出口企业的优势。华圣就以“有护照,好苹果”引领优质苹果概念,蜂产业中众多出口企业也可以深挖出口优势,塑造质量优、信得过的产品和品牌价值。

文化牌

产品越是同质,竞争越是激烈,核心竞争力就越在品牌价值上体现,竞争从产品向着品牌价值上升级。

文化,是品牌价值的重要内容。哪一个悠久的蜂产地没有几个动人故事?哪一个著名品牌没有几个传奇人物?这源于产品高于产品的文化是树立大品牌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最具差异而对手无法模仿的东西。

蜂行业正面临着全面扩张的战略机遇,是诞生行业老大、超级品牌的关键历史时刻。财富大门正在开启,谁先行一步,谁就能够增加未来的胜算,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蜂王!

上一篇:乡村振兴拆迁下一篇:教学督导评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