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市场竞争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非但不会与民争利,反而将极大地带动私有企业的发展。“中国模式”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篇:市场竞争论文

面对市场竞争加强市场营销理念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2006年底以前我国将对外资银行逐步开放,目前,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正在从外汇业务向人民币业务日趋扩大,同时,外资银行在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和金融理念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对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市场营销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日益受到重视且发展迅速,国内银行应以市场为中心,积极推行市场营销策略,拓展市场份额,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现状和发展特点

目前,约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59家分行或支行,这些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外资银行外汇主要业务有:存贷款、国际结算、汇款、外汇买卖、贴现、咨询、投资和担保等业务,主要客户是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承诺的兑现,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将日趋扩大,大多数外资银行已经制订出人民币业务的拓展计划,包括个人金融、中间业务、网上银行、证券托管等诸多方面,业务品种上依托有优势的中间业务,为高端客户开展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打破我国银行业传统竞争格局

(一)与国有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的突出特点

1.与国内银行比较,外资银行在国际结算、信用证等领域占据相对优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零售领域,外资银行利用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与国内银行争夺信用卡、网上银行、消费信贷等业务的市场份额;在公司业务领域,竞争主要表现争夺优质客户,“南京爱立信”事件就是典型事例。

2.外资银行具备现代银行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自我发展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国内银行内部管理行政化,同时还承担一定量的政策性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包袱较重。

3.预计外资银行将不会在我国建立庞大的网点体系,机构重点布局在沿海大中城市,有选择地辐射到中、西部城市,为弥补网点不足,将会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等业务手段,同时通过购并加强与国内银行合作,提高竞争力。

4.外资银行对市场反映灵敏,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及时量身定做产品。国有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差距,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制约盈利能力的提高。

(二)外资银行冲击国有银行的主要领域

1.外资银行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吸引一些效益好、信用佳的优质客户,人民币存款将有一定幅度的分流,存款和客户的流失将会降低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

2.外资银行首先抢占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优势中间业务,例如国际结算、信用卡和信用证等,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市场份额40%以上,预计将来份额可能还会增加,迫于竞争压力,国有银行业务将大量保留在存贷款等风险高、收益低的传统业务上。

3.外资银行将凭借在国际金融市场丰富的管理和操作经验,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国有银行金融创新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很难在金融前线领域获得竞争主动权。

4.大多外资银行已经具备了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丰富的管理和操作经验,为客户能够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一些效益好、信用佳的优质客户将会转移至外资银行。

三、加强市场营销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大多数是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性金融领域,按商业原则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国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有银行在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已逐步认识到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是激烈的同业竞争面前的必然选择。

(一)根据客户需求实行差异化营销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建立客户资料库,掌握客户需求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客户还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数字电视等任何现代化方式的手段进入银行信息系统,向银行提出需求。银行通过该系统在产品开发和销售方面了解客户需求,作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二)明确客户目标市场

商业银行通过确定客户群体确立目标市场,银行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培养优质客户是实现目标的源泉。商业银行对客户群体提供独特的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推行组合营销策略,提高银行效率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组合是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策略和手段,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常用的营销策略可分为产品、分销、促销三个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信用卡、自动取款机、网上银行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把银行产品提供给客户,降低银行成本、提高营业效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人员促销等提高银行效率。

作者:毛 宁

第二篇:从市场竞争到责任竞争

兴业银行播种的是“绿色”的社会责任,已经收获到了沉甸甸的“金色”效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责任投资(SRI)在西方国家悄然兴起。它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加入对社会伦理性标准,如企业对法律的遵守、对人权的尊重、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等问题的关注。以此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尺度。以多米尼、富时指数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指数和社会责任基金业绩良好的市场表现,给了各类投资者很大的信心——它表明负责任的社会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赢利的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更大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应该说,社会责任投资代表着新的投资理念和方向,它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赢利模式和价值观念。

兴业银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它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变成了企业提升自身价值,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了责任与利益的对接。

金融创新服务各方需求

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在国内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为中国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根据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可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按照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向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项目创新开发了损失分担机制,将项目的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弱化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使众多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生产经营优势明显,但是缺乏抵押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获得节能技改资金支持,实现了商业利益与环保公益的良好结合。通过这种独特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兴业银行成功切入中国新兴的节能融资市场,为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开发培育新的核心客户开辟了广阔空间;IFC提供的援助资金和技术的效用也得到成倍放大,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国节能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由于节能减排贷款是一个服务于整个产业链的操作过程,因此,兴业银行还学会了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关注各方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多种细分产品,并且做到了针对不同的利益方,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例如,在把款贷给节能服务公司或终端用户帮助盘活项目的同时,利用自己对客户财务状况的掌握给设备商提供对终端客户还款能力的咨询服务;通过贷款盘活项目为设备商提供营销产品的服务等。目前,兴业银行已向客户提供了7种模式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7类模式几乎覆盖了所有参与方的需求。

★节能技改项目贷款模式。即为生产型企业自身的节能技术改造提供融资。兴业银行重庆分行通过对重庆秦安机电有限公司发放5年期、1600万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以支持该公司购买发动机缸盖并进行缸体节能生产线节能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现金流情况选择按月还款。

★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融资模式。即为节能服务商节能减排项目的设计开发、工程施工以及设备采购提供融资。山东东营胜动机械有限公司拟在山西海姿焦化厂实施煤气余热发电项目,该企业属于典型的能源合同管理公司,面临较大的中长期资金缺口,同时担保条件有限,难以通过银行获取中长期贷款支持。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给予企业4年期、1600万元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该公司通过为项目企业(焦化厂)建设煤气余热发电项目获得收益分成,以此作为还款来源。

★买方信贷模式。即对企业节能技改项目中的节能设备采购提供融资,用于购买指定设备供应商生产的设备。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给予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3年期、180万元的节能减排贷款,用以支持东莞市长安镇路灯节能改造项目。

★公共事业服务商模式。即对公共事业服务商或其下游客户提供融资,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给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3年期、200万元的节能减排贷款,用以支持燃煤锅炉和天然气锅炉的改造。

★设备供应商增产模式。即支持能效设备供应商在增产改造中采购新的生产线和设备。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给予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3年期、3500万元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支持企业为其客户提供300台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设备,推广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以销售回笼款作为还款来源。

★设备融资租赁模式。即以租赁公司为合作目标,涉及商业银行、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商、节能技术改造企业四方面。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给予南方国际租赁公司4年期、320万元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以支持一家小型电磁兼容(EMC)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替代燃油热水生产系统。企业以每期节约的电费支出作为还款来源。

★碳金融模式。即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下的碳核定减排收入(CERS)作为主要贷款还款来源。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通过为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年期、750万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以支持该公司对梅州市其他六县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处理。该笔贷款的运作将项目CDM交易的收入作为项目的还款来源,与碳金融的首度结合运作,使节能减排项目贷款扩展到碳金融领域。

始于2006年的能效融资项目一期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该项目下,兴业银行为中国51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逾1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其中绝大多数贷款企业为中小企业,项目涉及工业锅炉改造、余热回收、气电共生和气电冷三生项目、节电以及工业能源利用的优化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每年可减少约413万吨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当于超过24万辆出租车行驶一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2008年2月25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签署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二期合作协议,双方在支持中国节能减排目标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根据此次协议,IFC为兴业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用于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预计此举每年可减排超过500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关闭10座100兆瓦的火力发电站。

我们通常更为关注所支持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事实上贷款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自兴业银行开办该业务以来,所有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迄今未发生资产质量问题,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为零,且贷款利率水平参照同期市场基准利率略有上浮,其贷款收益水平在中长期项目中处于较高的水平。兴业银行播种的是“绿色”的社会责任,已经收获到了沉甸甸的“金色”效益。

从市场竞争向责任竞争转变

凭借在国内首创推出的能效融资项目,成功的尝试使兴业银行决心向绿色金融的纵深领域继续探索。2006年末,兴业银行就已经开始了对赤道原则的研究,在经过多次研讨和充分论证以后,2008年6月28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经过办理各项手续和其他工作,最终于2008年10月31日正式宣布成为赤道银行,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赤道原则形成于2002年10月,是由国际金融公司与荷兰银行联合发起,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它包括10项基本原则,8项环境、社会绩效标准和62个行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赤道原则的目的是为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共同的实施与其项目融资活动相关的内部社会及环境政策、程序和标准的基础和框架,以确保所提供融资的项目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发,从而尽可能避免融资项目对生态系统和社区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就必须采取措施使负面影响得以减少、缓释,或适当给金融机构、融资者和相关利益方予以补偿。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承诺只向符合赤道原则的项目提供贷款,在提供项目融资时必须对项目开发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慎的审查,并要求客户反映合理的环境管理的做法,并且表明其在今后寻求融资时仍会遵循赤道原则的要求。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发展,新赤道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推进金融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与近几年我国监管部门强调的绿色信贷有所不同,赤道原则不仅考虑了环境风险,还考虑了其他社会、人权等综合风险,是银行业社会责任的完整体现。相比绿色信贷,赤道原则的参与者也更广泛,不仅包括赤道银行、融资人,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项目所在社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社会力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赤道原则不仅要求融资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还要求银行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可以说,在赤道原则下,赤道银行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项目融资的环境管理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构建商业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便捷高效的工具系统。

兴业银行宣布加入赤道原则之后,制定了为期一年的赤道原则落地工作计划,逐步建立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

一是领导重视和战略支持。兴业银行董事会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为实施赤道原则提供政策指引,同时成立了以行领导为核心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并特设环保官员,自上而下推动实施赤道原则。

二是组织落实。兴业银行参照国际赤道银行的先进模式,相继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前者作为管理部门,专司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后者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

三是改革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确保可持续金融的各项原则和标准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完善本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赤道原则项目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引、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以及配套的一系列调查工具、分析工具、风险监测工具和法律文本;建立全行联动机制,明确全行各个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的具体责任、工作要求和安排;加强内部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金融培训,编写可持续金融简易读物,并发给全行每位员工,在全行深入普及可持续金融知识;建立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专家库,为可持续金融的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四是做好业务规划,开展产品创新,提高可持续金融的实际成效。兴业银行制定了可持续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正式进入碳金融和环境金融市场,以节能减排贷款、购碳代理、碳交付担保、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代收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股权投资管理等业务为重点,广泛开发碳金融和环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可持续金融的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规模和成效。

五是广泛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扩大可持续金融的影响。在国际,兴业银行分别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巴西——大贝贝亚银行的高层领导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国际金融专家,与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同业,与由越南国家银行、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财政部等部委和越南主要商业银行组成的越南绿色信贷考察团,就推广能效融资、采纳赤道原则、践行可持续金融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应国际金融公司邀请出席在越南举行的“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派出业务骨干人员到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接受为期5周的专门培训。在国内,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银监会等政府部门举办“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与银监会共同举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邀请本行大型客户开展赤道原则专题研讨,增进银行客户对赤道原则的认知和认可。

2009年12月22日,兴业银行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中国银行业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此次公布的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贷款金额为7.3亿元,用于支持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2×300MW“上大压小”扩建项目。该项目是福建省优先安排的电源建设项目之一,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进行炉内脱硫,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建成后预计将每年减少烟尘排放153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245吨,对提升当地空气质量、减少酸雨形成、提高林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兴业银行对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绩效评估,并要求企业针对现有环境与社会问题制定了一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监测性的行动计划,包括建立社会与环境管理体系,制订员工职业安全操作手册,加强煤尘、灰尘、脱硫系统石灰石粉尘等生产性粉尘控制,评估项目对被征地农民生计的影响,评估被拆迁企业的现状及其原有工人现状等共计17项行动建议。有关建议作为借款合同的条款,由借款企业承诺在约定时限内完成。

当今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由单纯的市场竞争转变为内涵更丰富的责任竞争阶段。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将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源、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性能等硬实力,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等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并且将其纳入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支持自己的经营发展目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定资源优势,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还可以借此打造自己的软竞争力,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兴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治理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寓义于利,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创造百年基业,取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鲁桐

第三篇:国企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非但不会与民争利,反而将极大地带动私有企业的发展。“中国模式”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不可否认,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增加投资、兼并重组等手段确实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于是关于“国进民退”之说便成了现阶段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改革的倒退,也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会造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等。这其中,争论最多的则是,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挤压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造成了与民争利的局面,而这一问题也是有关政策制订部门所面临的难点问题。然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盈利和竞争性领域吗?垄断现象一定是由国有企业的存在造成的吗?国有企业一定就意味着低效率吗?针对这一系列涉及重大理论和政策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一、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十五大提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步伐,并一再给出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然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吗?显然,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是对政策的一种误读,更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关于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概括地说,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创新,一是结构调整,就是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因此,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要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而不是要使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领域。即使是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电力、信息等产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争。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其中心环节就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等优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弱点,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果说国有企业都要退出竞争领域、只能存在于非竞争领域,这就等于说,国有经济根本不应当存在,那么,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就失去了客观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样,作为企业、作为市场中的资本,国有企业或者说国有资本同样需要不断保值和增值,能够在社会再生产体系中不断循环,并在循环中创造价值,为其所有者(国家或社会)带来利润,通过市场竞争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如果说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发展壮大,表现出了自己的效率和优势,那么,我们凭什么一定要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其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呢?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十七大报告中“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目标呢?

二、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国有企业不但可以追逐利润,而且即使在竞争性领域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大做强,那么,这会不会导致国有企业挤压私人企业的发展空间、与民争利呢?事实上,我们可以完全不必为此担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在全部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数量比重为95%、产值比重为71.66%、资产比重为56.62%、利润比重为70.3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国有企业非但没有挤压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空间、与民争利,而恰恰相反的是它还极大地带动了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中国经济模式和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要素,不同的所有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相对优势,需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在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赋予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正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使我们能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条件实施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和大范围的社会保障,自觉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们保持了在资源、交通、通信、新技术以及金融等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使我们能够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使我们能够建立比较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国有经济的这些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从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迅速复苏,也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因此说,没有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离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但中国经济不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此外,从微观层面来看,最近一段时期确实存在着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和重组等方式兼并了一些民营企业,如中粮入主蒙牛、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以及山西煤炭重组等等,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仅仅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是企业的个体行为,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而已,这完全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不存在任何强制的行政手段。而事实上,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却是私有企业或改制或收购国有企业的现象。应该说,孰进孰退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在特定时期和个别领域,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进与退都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根本不涉及谁挤压谁、谁与谁争利的问题。

现阶段,深化国企改革、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必须进一步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国有经济应在宏观稳定、技术创新、维护安全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条件,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协作,决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只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非但不能使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相互削弱,反而还能彼此相互促进、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是否垄断,无关所有制

然而,面对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存在、面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少人开始担心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是一种强化垄断,将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是对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实质缺乏清楚的认识,并将所有制形式与市场结构混为一谈。事实上,垄断作为一种市场结构状态,与所有制形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公有制并不意味着垄断,私有制也绝非必然伴随着竞争。在现实经济中,除了电网、石油石化、电信基础运营、铁路交通运输、烟草等行业有着较强的垄断性之外,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处于建筑、房地产、汽车、机械制造、信息产业、金融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竞争行业,特别是各级地方国有企业绝大多数属于竞争行业。另一方面,在当今世界,私有企业的垄断要比国有企业的垄断多的多。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就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强。在市场经济中,某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由于在技术上的优势、对稀缺资源的占有、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从而在生产、交换和价格的形成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就会形成垄断地位,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公有制企业还是在私有制企业中都会存在,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不是国家行政部门通过滥用行政权力、非法排除市场合理竞争的行为所形成的,那么即使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特征,也不会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然,只要存在垄断现象就会有垄断问题的出现,但这是一个市场监管问题。对于处在垄断地位的企业,我们必须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反垄断法以及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对其行为加以控制)来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利益。然而,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反垄断并不是对垄断企业的打压,而是保护市场中的竞争者,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事实上,与主要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垄断,而恰恰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某些关键性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不仅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选择。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高效率的管理体制。

四、国企不等于低效率

一直以来,提及国有企业,人们最大的反应就是效率低下。然而,这种论断是没有道理的,是缺乏实际调查的。企业效率的高低同样与所有制形式无关,并不是说私有企业的效率一定就高,而国企就低。实际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经营不善,都会出现亏损和破产。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体制机制、宏观环境等,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自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以来,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在生产规模、科技创新、全员工效、安全指标以及发展速度等主要技术指标上不仅在国内一流,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也表明,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当然,与私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体制中比较容易出现灵活性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和官僚化严重的弊端,要努力加以克服。但是,国有企业也存在一些私有企业所不具备的长处,如劳动者的地位较高、劳资关系比较和谐、管理体系比较严格、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利益进行决策、可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等。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评价国有企业的效率不能仅仅局限于微观的财务指标,还必须看到国有企业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战略、推动自主创新以及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效率也需要从宏观的动态的视角加以考察,这不但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结构,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的民主监督,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国有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作者:张 宇

第四篇:谈市场竞争策略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要巩固财险主导地位,就必须分析竞争形势,适应竞争特点,掌握利于竞争的主动权。因此,研究好竞争条件下的工作策略,对推动我们的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有思想认识上的策略,认识要到位。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教育全员在行业竞争中要摆正“三个关系”。⑴竞争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关系。在竞争条件下,业务要快速发展,就必须下力气搞好竞争,竞争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活力的源泉。⑵竞争与增强公司实力的关系。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实力的竞争,加快业务发展是增强实力的根本,增强了实力,竞争才有取胜的物质基础。⑶竞争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的丰厚离不开公司利益的丰厚,只有公司利益丰厚了,个人利益才能丰厚。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为了这个利益去拼搏、奋斗、奉献,在竞争中搏击风云,发展业务,壮大实力,两个利益才能共同获得。二是教育全员做到“三个克服”。⑴克服竞争与己无关的思想。公司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个主体的组成部分就是每个职工。它的竞争力强不强,就取决于每个职工的竞争力强不强。所以竞争不单纯是领导的事,而是全员的事。⑵克服竞争中的麻痹思想。就行业特点来说,一个业务市场,谁争的份额大,谁就赢得市场,占有市场。在这种机遇与挑战面前,谁老大自居,认为自己人员多、机构老、实力大,在激烈的竞争中麻木不仁,谁就会吃大亏。因此,在竞争中务必克服麻痹思想,以长远和战略的眼光看待竞争,把握竞争的主动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有能力、有办法排除眼前困难,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⑶克服竞争中畏难发愁的思想。畏难发愁、精神不振,在竞争中只能失败不会成功。根据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观点,培养一批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业务水平、思想敏锐、善于思考、多谋善虑、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拼搏奋进的人,这是竞争取胜的基础。三是要教育全员树立“三个观念”。⑴竞争观念。没有竞争观念就不会竞争,树立竞争观念是搞好竞争的前提。⑵风险观念。竞争就意味着风险的挑战,要有忧患意识,增强竞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⑶效益观念。商业性保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益。有了自身效益才能有社会效益。四是要教育全员强化“五个意识”。⑴发展意识即市场意识。有了市场就等于有了生存的土壤。所以说,发展业务、增收保费、扩大领域、提高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时刻都要强化发展意识,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发展这个主题。⑵利益意识。强化利益意识,就是要求全体职工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摆正三者利益的位置,克服只关心个人利益,不关心整体利益的倾向,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把公司兴衰与个人利益挂钩。⑶主人翁意识。在竞争中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全体职工尽主人翁责,干主人翁事,想公司所想,急公司所急,多奉献,少索取。⑷一流意识。在行业竞争中,强化一流意识非常必要,没有一流意识,就很难适应竞争。因此,面对行业竞争,要求全体职工要有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业务技能、一流的办事效率、一流的服务信誉,争当一流的职工,干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的意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靠自己的智慧去赢得市场。⑸廉洁意识。在行业竞争中,只有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想保户所想,急保户所急,帮保户所需,设身处地为保户服务,就能吸引保户来投保。

第二,要有人才教育的策略,教育措施到位。竞争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群体,是现阶段人保公司的当务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实行从业再教育是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群体,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产寿险分业后,多数县公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竞争力弱,与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大员工队伍从业再教育的力度,并作为竞争策略的重中之重。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基础,没有专业人才群体,其它方面再好也很难适应竞争。对此,一是要加强内部职工在职培训。在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抽出专人脱产培训是不现实的,根据实际情况,只能采取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竞争业务的需要,就近到社会上请政治、经济、财务、公关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计划的给职工上课。本着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不同时期,确定一个专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内部有关人员轮流上课。要提高在职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公关能力。除了其它渠道外,职工坚持自学也是一条很重要的渠道。坚持个人自学是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适应业务竞争,要制定一些有利于促进职工自学的激励政策,以调动职工自学的积极性。二是结合竞争实际,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锻炼。加强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锻炼,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⑴政治素质,主要指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思想觉悟、责任心,包括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在行业竞争中没有这种政治素质是不行的。⑵业务素质,主要是专业知识水平、业务公关技术、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话艺术、岗位熟练程度。政治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竞争能力的强弱。素质高、能力强,点子就多。竞争说到底就是双方智慧能力的较量。在展业活动中能否做到听其言、观其行、下其策,顺着对方的心理变化而采取措施攻其心,让保户对保险产生需求,打开保户对保险欲望的心扉,这是从业人员能力强弱的表现。一个有能力的从业人员往往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的知识才华,树立自己的,证实自己的诚心实意,给保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保户。当然作为领导干部应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道、育才之术”,观念更新,思路开阔,调整用人的死板结构,只要对财保有贡献的人,要打破用人的身份界线,不拘一格使用、培养。

第三,要有险种上的策略,险种服务要到位。就我们行业的竞争来看,要扩大服务领域,占领更大的商业保险份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险种服务。行业竞争的焦点是险种竞争。因此,要进一步调整险种结构。优化险种布局,根据社会各界的需求,巩固老险种,开发新险种。并注意走以险种养险种的路子,要有出奇制胜的险种策略,制定“人无我有为新,人新我精为妙,人妙我奇为智”的业务发展战略。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善于比较我与对方的实力,确定险种开发重点,进而科学地决策,确定公关的目标和对象,以新以奇赢得更多的保户。具体工作要做到:一是要算好两个效益账,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在险种开发上,既要讲规模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不能光算一门子账。要走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路子。二是要下功夫实施名优险种带动一般险种,扩大服务面和增加保险密度,进一步扩大几个名优险种在保户中的信誉度和需求度。

第四,要有营销策略,营销措施要到位。有了好的险种,还需要有好的营销策略,否则,险种再好也难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这一点上说,营销策略是适应行业竞争的关键环节。计划经济时期,独家经营,开展业务靠政府、部门下文件推动。市场经济,政府、部门下文件推动弱化了,要靠自己营销,这就必须有个营销策略问题。险种是否成为名优险种,关键看营销面,看保户的购买量和续保的巩固量,购买量和巩固量增大,要靠营销来实现。营销措施到位,一是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靠全体从业人员到市场上直接营销,既扩大了保险密度,增加了保费收入,又增强了全员展业意识。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有计划地培养业务熟练、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艺术好、公关能力强、能言善战、不畏艰难的外勤营销队伍。主要措施:一是打破技术职称界限,工作业绩与工资待遇挂钩。二是培养专兼职代办营销队伍。在行业竞争中,发展扩大专兼职代办营销队伍。要本着有利于业务,有利于竞争的原则,有计划地选拔聘出大批专兼代办员,充实、加强代办员队伍。三是要加强同各级党委政府的联系,争取其支持。这是优化营销环境的重要措施,得不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再好的营销策略,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四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取得其帮助。我们的业务涉及面广,有些业务说起来自愿,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经济和行政杠杆效应。尤其在人们保险意识还较淡化的条件下,杠杆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在行业竞争中,首先要处理好与交警、银行等部门的关系,利用其职能,靠他们帮助发展业务;其次要处理好管理部门的关系,如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物价、检察、金融监督等,靠他们支持,确保业务稳健经营。

第五,要有舆论策略,宣传工作要到位。办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宣传、舆论的过程。宣传舆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策略。没有宣传舆论,保险的好处传不出去,就没有人了解保险,不了解入保就难。做好行业竞争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着重围绕体现我们的优势、实力险种服务,理赔处理、队伍素质、管理手段等方面,策划宣传方式、方法。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新闻部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二是充分利用我们全员的宣传,作为人保公司一员,都要成为人保公司的宣传员,利用一些适宜的场合,宣传业务,宣传公司。三是把展业、理赔的过程,当作宣传保险的过程,通过宣传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四是利用会议等公共活动,策划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向领导宣传、向群众宣传、向各阶层宣传,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知名度。

第六,要有服务策略,服务到位。服务信誉是推进业务发展的基础。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财富。实践证明,在行业竞争中凡是业务发展快的,无一不是靠服务质量、靠服务信誉。基于这一点。要重点抓好服务质量、服务信誉的提高,以追求保户满意为目标,把保户满意作为全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保户都满意作为全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让百分之百的保户满意作为全员工作的目标,要想达到百分之百满意,就要百分之百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规范服务制度。把有形的服务(如挂牌上岗、办公桌上摆放服务牌等)与无形服务(人的言论、行为等)有机结合,使“保户至上”、“忠诚服务、笃守信誉”落到实处,成为制度化。二是增加服务内容。除增加险种服务外,还要突出上门服务,增加服务项目,提高信誉度。三是提高服务质量。百分之一保户不满意问题对我们有些人来说,拥有那么多保户算不了什么,但是具体到一个保户不满意就是百分之百的不满意。所以提出了让百分之百的保户满意作为工作目标来追求。追求这个百分之百,就是从提高服务质量做起,强化全员服务质量意识,以让保户满意为荣、保户不满意为耻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提高服务效率。以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保户,宁愿自己受辛苦,不要保户多跑一趟。

第七,要有管理上的策略,管理要到位。加强管理,向管理要速度、要效益是行业竞争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加强管理,就是“练内功”,“强身壮骨”适应竞争。加快业务发展,提高业务运行质量,搞好竞争,提高效益都离不开管理这个基础工作。因此,为保证上述六项策略的落实,还必须有管理上的策略:一是抓好制度建设。现在我们公司已有12项制度,有130条内容,每项工作、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了较细的制度。我们本着执行不了的不定,定了的就必须执行的原则,按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工作形成制度化,用完善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全员的工作、思想、学习、行为,强化全员的制度约束意识。在完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叫制度从本上、墙上、嘴上走到实际工作中去,高标准、严要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工作上有了赞美,不用人评说,叫制度评说,确保制度落实。二是抓好人的管理。人是企业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就将一事无成,以人为本办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抓人的管理就是要对全员严格管理、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纪律。严格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求实创新、整体优化、认真、全面、细致、规范、无漏洞;严格标准就是按一流职工、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绩来要求;严格要求就是敬业爱岗、遵章守纪、廉洁奉献;严格纪律就是违章必究。通过“四严”来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三是抓成本管理。业务成本是业务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成本高低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综合表现。评论一个企业的优势,无不考察它的成本水平。过去,我们粗放型经营,在业务活动中往往是花完了再算账。从我们公司的情况看,业务成本高的原因,就是全员成本意识淡薄,不讲成本的现象尤为突出。随着行业竞争和核算体制的转变,加强成本管理已是摆在县级公司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早抓早受益。因此,要把成本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以提高业务经营质量。

竞争是有序的,竞争又是无情的。有效的竞争即立足于科技手段的竞争、人员素质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业务创新的竞争和险种结构优化的竞争,唯有这样的竞争才能带来发展活力,也才能逼着我们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后劲。 [科]

作者:郭雪梅 题兴建

第五篇:市场竞争的关键

[摘 要)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如何研究开发市场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争争市场的有力手段。而现代中国大多数企业都基本了解了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制定营销计划,这样企业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谁能把营销计划执行得更到位。因此,营销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市场竞争 市场营销 营销执行 执行力

作者:付世琦

上一篇:审计质量论文下一篇:社会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