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探究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逐渐转变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型,金融改革进行了不断加深,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中,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变成了十分关键的部分。为此,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探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探究论文 篇1:

观察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视角

摘要:从农村金融体系应发挥的有效功能角度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既应有为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又要有为农民、农户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为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而当前农村金融支农中存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融资需求金融产品供给矛盾突出、民间金融机制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分钟。因此,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要重视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关键词:农村经济观察;发展态势分析;金融支农建议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取之于“三农”,又服务于“三农”,农村金融与“三农”经济之间共生共荣,相互依存。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恶化了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使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投资与出口,国内消费疲软,主要原因是作为中国最人的消费市场——农村消费需求乏力,导致经济增长强劲,但产销矛盾尖锐。因此,建立有效的金融中介和出台合理的金融政策,满足广大农户的融资需求最得十分必要。从另一方来说,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加速农村经济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对广大中小乡镇企业和农户而言,资金的供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来动员资金并促进资本的形成,农村地区很难实现快速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因此,研究农村金融政策在当前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一、金融支农现状分析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内部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近年来,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之后,大多退出县域市场,转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优势行业,导致间接融资中政策性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国有农产品购销企业而非农户,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涉农业务减少。“农”字号银行支农功能呈现出“边缘化”趋势。其次,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资金外流严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为邮政储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与信用社两足鼎立的局面。但邮政储蓄只发放小额贷款,随着存放资金的增多,这些资金又回流到城市,使得农村资金供给缺口加大,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失衡。再次,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贷款难问题突出。农村借贷以合作信贷为主,商业性信贷次之,民间借贷再次之,政策性信贷最少,为防范贷款风险,对农村贷款规定较苛刻的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3年。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又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最后,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农村金融空白乡镇。形成银行业机构空白乡镇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户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二是当地经济不发达,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少,农民收入水平低;三是银行业机构空白乡镇,主要集中在边远沟壑地区,交通和通信不畅,普遍存在无集市贸易,无公安、工商、税务部门和邮电通信网点等“五无”现象,社会服务体系薄弱;四是机构维持费用过高,达不到经营保本点。

2.农村融资需求金融产品供给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米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与日益增加的农村金融产品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模式和经营机制基本雷同,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思想。我国农村金融突出问题是信贷模式与农户融资需求脱节,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这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其突出表现是: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供给总量上稳步增加,但与增长势头强劲的农村金融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供给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三农”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面窄,功能单一,其支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无法满足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农业银行撤并分支机构,农村业务萎缩,支农作用大大下降。此外,农村金融对特色农业的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特色农业是规模农业、品牌农业。随着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农村出现了一批种、养殖业大户,由于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在经营中普遍资金短缺从资金供需规模、期限看,资金的供需在规模和期限上不匹配。

3.民间金融机制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中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滋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是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均衡发展的必然产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农村民间金融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及一些乡镇企业金融服务上的空缺,促进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组织形式多样、经营方式灵活、业务手续简便高效的农村民间金融蓬勃发展,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形式,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有序的民间金融市场,对农村的地方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官办”金融相比,农村民间金融有着明显的特点:第一,具有地域性和人格性,信息透明度高,担保约束少,与正规金融相比优势明显。第二,资金渠道广、组织形式多样。第三,经营方式灵活、业务手续简便高效、交易成本较低。

但是,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极易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制度不完善,

内部组织不稳定,金融风险较高,极易产生经济纠纷和非法金融问题;民间金融目前还缺乏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二、金融支农创新的建议

在银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农村银行增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风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农村银行要想在多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从而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这不仅要体现在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上,更要体现在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经营、人才资源、法律保障、舆论宣传等各个环节上。要扭转地方政府忽视农村金融工作的局面,把农村金融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地区,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竞争力。

2.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

着重加强农村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农信社等为主体的基层农金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体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应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农村金融战线缺乏的实践和理论人才的培养,加强为农村金融发展而献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新型农村金融人才。完善相关待遇、职称评定、干部提拔等配套机制,留住人才,重用人才。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5.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稳定法律体系,同时对于建立怎样的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6.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其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完善特色农业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牛若峰:也谈合作制[J]调研世界,2000(9)

[2]范小健:关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9(4)

[3]欧阳乐根:试论我国合作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观察,2003(2)

[4]任大鹏,潘晓红等: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4(7)

[5]张晓山等:连接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张宇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探究论文 篇2:

探讨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及发展方向

摘 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逐渐转变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型,金融改革进行了不断加深,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中,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变成了十分关键的部分。为此,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方向

引言:业务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金融创新主要是对多个金融要素重组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能够让金融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效益发展、实现科技进步。因为人才、经营观念、制度与科学技术等各项原因,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发展十分缓慢。作为一个农村商业银行,怎么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由此,有必要开展金融创新。只有对制度、体系、业务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才可以加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使其获得良好发展。

1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的必要性

1.1外部环境压力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发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大量外资银行逐渐进到中国市场内,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在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活动的同时,对中国本土商业银行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加大。然而,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的探寻还相对较少,农村行业银行发展经济不足,国外银行近年来的业务增长非常迅猛,假如不采用良好的处理方式,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将会遭受严重的威胁,并且会对中国农业经济与金融的进程形成不良影响。此外,近几年来我国民间金融机构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面对重大的外部环境压力,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改革,提高业务创新成本,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系统的关键地位,经过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挥地方优势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业经济的进程。

1.2自我发展的力量

存款、贷款、结汇等传统的业务模式依旧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关键业务类型,农村商业银行同样如此。然而,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业务种类依旧不能获得农村银行用户的需求。并且,简单的业务构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单一的利润来源容易让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极大,但是外资银行与民营金融机构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在金融模式上维持不断创新。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据了85%,并受到了极大的市场波动影响。面对目前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业务创新变成了农村商业银行找寻突破与发展的内部动力,为有效促进农村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就有必要积极促进表外业务的发展,将创新当作核心的农村商业银行利润结构,为银行经营发展培养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

2.1中西部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根据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分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2018年的时候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各个地区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其他地区的不良贷款率相对稳定。与此同时,我国东部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比例正在不断减少,然而中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呈上升趨势。

2.2农村商业银行涉农信贷规模增长不断上涨

在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具有较大的投资力度,因此贷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涉及农贷方面,呈19.23%的增长比率,从2008年到2016年,在这几年来涉及贷款余额从69124亿上升到282336亿,总共上升了213212亿;而农村贷款方面,则具有19.44% 的增长比率,从2008年到2016年,农村贷款金额从55569亿增加到230092亿,上升了174523亿,并且涉农贷款往往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中“抽水机”的效用越来越弱。

2.3物理网点的减少和转型

今年来,我们可以逐渐发现周边的银行网点和ATM机正在不断减少,根据我国各银行年报能够看出,截至今年上半年,六大银行网点数量总共减少了1343个,在此其中,农业银行在上半年减少了1149个网点。并且,随着5G网络的来临,各大银行打破了物理制约,并且加入了大数据、生物识别、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因为自身具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与网络优势,促进中间业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目前的农村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中间业务能力销售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并且中间业务还目标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奖励不足等问题,因此无法对客户进行吸引,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结合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加强银行的智能化转型,利用智能手段不断强化品牌的宣传、设计和推广,并指导客户全面采用智慧网点进行操作,培养用户黏性,为银行业务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奠定稳定的基础。

3创新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体系

银行业务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提高负债业务创新水平、加强资产业务创新、重视中间业务创新这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对以往的存款业务实施创新,经过创新存款工具以及服务方式来对各个用户群体的金融需求进行满足。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积极发展线上银行、个人外汇交易、手机银行等业务。对新的储蓄和融资产品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创新,从而吸收更多潜在的农村用户,并对现有的用户群体进行稳定;其次,对贷款业务进行创新,为个人和企业用户开发各种类型的业务种类,基于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调查,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全新的信贷产品,经过设计多样化的贷款偿还方法,另外,经过强化信贷分析以及贷款抵押担保,还能增强农村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

3.2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农村商业银行职员的创新观念是实现业务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人员应该定期召开职员的培训,并组织创新活动,与此同时,还应该采用良好的职员创新思想培养指导,及时调整和更新商业银行职员的知识构建,对职员的创新精神以及能力进行良好培训。为了能够不断挖掘职员的创新精神,企业应该创建有关的金融创新激励制度,对农村商业银行中业务创新具有重大贡献的职员提供福利、奖金、绩效等方面的奖励,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

3.3创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产品主要可以分成开发与销售两个环节。在对金融服务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应该牢牢遵守农村市场导向原则,对农村商业银行优质用户的服务品质进行保证。为了能够落实这些目标,企业应该采取人性化服务思想,对不同用户的储蓄、投资等各方面需求进行满足。在创新业务产品阶段,企业应该适当财务促销的方式来提升新型金融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其主要可以分为优化基层网点服务、开发电子银行办理也以为、拓展业务范围等。经过加强创新产品的销售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新产品的覆盖面积。

3.4创新中间业务

创新中间业务,与其他民营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政策性、信息化、专业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通过优势的支撑,有必要对中间业务实行积极地创新,提升市场份额。中间业务是银行中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较好,种类繁多,具有大量手续费收入,农村商业银行可逐渐引入以下类型:(1)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个人电子汇款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产品。网上银行能够减少银行运营成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现状,落实机构虚拟化,让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可以无处不在,让业务活动无时不在,真正为客户实现“三甲”式服务;(2)不断处理具有的环境较差、应用不便利、功能少等各种问题,不断实现环境线上交易功能;(3)不断开发个人理财产品,在各个行业中,个人理财产品属于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并且客户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商业银行应开展代销基金、国债等金融业务,努力打造理财品牌;(4)加强信贷业务的办理;(5)逐步开展资产证券化、咨询、保管箱等各项业务。

3.5完善银行创新环境

通过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创新需要和市场信息,对银行成本与业务支出信息、市场信息、同行信息进行收集,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先开展内部和外部业务支出的详细统计,掌握支出力度;然后通过分析市场信息,合理分析银行形式,对销售与现金流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解。另外,外部环境创新还应该对国外银行先进技能进行学习,对国内四大国有银行的业务有点进行了解,融合自身的业务特征,引进先进的业务创新观念,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离岸业务发展,使银行业务创新能够有效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在社会现状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并充分采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一体化为农村金融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先进经验进行参考,改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办公模式,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利用信息集成以及银行操作系统的数字化来实现对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武明媚.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J]. 科学与财富, 2018, 000(003):164-165.

[2]陈刚. 浅谈区域性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00(028):267-267.

[3]张栋.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研究——以无锡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  2016.

[4]余文燕.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J]. 福建质量管理, 2017, 000(011):97.

[5]余松炎. 商業银行业务创新的实践及发展建议[J]. 现代商业, 2009, 14(14):31-31.

[6]高雅, 许文君, 张宁,等.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模式探究[C]// 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0.

[7]黄豪佳.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J]. 管理学家, 2014, 000(015):603-603,604.

作者:赵惠侠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探究论文 篇3:

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研究

时值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任务,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电商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着力点,亦是由此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将会爆发出更加强劲的势头,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是影响其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振兴农村电商经济,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尤为关键并且相当紧迫,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农村电商及农村物流的相关概述,分析了江苏农村物流经济发展障碍,进而就推进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策略展开了探究。

所谓农村电商,通俗来讲就是“城里人把工业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农村,农民把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城里”。在我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时代,各类商品之间的流通加速,尤其在电子商务的助力下更甚。宏观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应用愈加普泛,并由此驱动着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刻变革,线上经济发展势不可挡。时至今日,农村电商已然成为落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新创业等战略政策的有力抓手,并涌动着无限的活力,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加紧并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一、相关内容概述

(一)农村电商

所谓电商即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商业活动总称,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其中涌动着无限的创新基因。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视角下,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战略思维感召下,电子商务作为线上经济增长的根基,爆发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受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之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亦是有力推动着农村电商事业发展,直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是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部署任务的重要抓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物产资源,因地域性的差异,造就了农村经济特色,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货源。同时,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村地区聚集了大量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诸如上述种种,基于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与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充满了活力,而物流作为其中的内嵌一环,相关服务需求亦是不断增长,供应水平不足对农村电商造成了直接的制约影响。

(二)农村物流

物流作为电商产业链条发展的重要伴生物,是影响商品流通速率的关键因素,并由此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农村物流是一个缩小的区域性物流概念,相对于城市物流,其中隐含着两者层次的建设,即自上而下消费品的物流配送和农产品的外销运送。因此,着力打造“双向物流体系”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题中之意,且有利于提高运力效率,对降低农村电商运营成本亦有积极作用,从而辅助其更好地应对经济市场竞争挑战。单纯从物流运营来看,其中包括积累货物、分拣货物、空间存储、配发货物以及送运货物等狭义物流活动,同时还包括运输、送达、验货、送货上门等商业活动,有着一定的操作复杂性。对于农村电商物流而言,又呈现出了诸多方面的特点,如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家庭联产承包制结构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较小,加之农民居住相对分散,决定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分散性特点;由于农产品自身的耕种成熟周期,电商物流呈现出了明显的淡旺季需求变化,季节性特点不利于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地大物博,农产品种类多样,且呈现出了差异化的自然属性,对物流技术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物流作为农村电商破局的关键,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决定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必要性。

二、江苏农村物流经济发展障碍

(一)上层规划不足

现阶段而言,江苏农村物流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不足,条块华分割管理机制体制仍旧占据主导,很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企业的运营思维,诸如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各自为政的现象问题突出,造成了农村物流资源整合重重困境,继而影响了其社会化配置的综合效益。事实上,在江苏农村物流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国家战略精神指引,省政府出台了系列促進行业发展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收效。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制于部门职能差异,基层单位对政策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上层统筹规划力度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地带,无法实现各类网络节点的互联互通,进而阻碍了“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步伐,最终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供需关系紧张,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运营成本,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筹划,厚实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一体化构建基础。

(二)集约程度不高

以现阶段的江苏农村电商来看,缘于其本身的物流需求特点,运营主体较为单一,主要是专门从事运输的个体散户,对接经济市场需求的力度不足,共享共建意识薄弱,具有经营分散、管理失范、规模偏小等特点,并且受制于小农思想的影响,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阻碍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的一体化前行步伐。对于大部分涉农工商企业而言,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利益追求,依靠内部组织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物流网络建设重复现象严重,但实际运输、配送成本始终处于较高水平,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无法向更大的市场空间迈进,导致农村物流经济效益偏低。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出于多重方面的因素考量,其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尚不完善甚至存有缺陷,无法满足电商企业的需求,错失了部分客户源,只能承担一些零散化的业务,削弱了其投资热情。

(三)缺乏平台支撑

信息化时代,基于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手,网信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整体装备应用仍处于薄弱水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基础配套设施不足,阻碍了农村物流经济的转型发展。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基层群众对农村电商物流的认知有限,主观能动意识薄弱,当遇到相关建设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很难主动退让,在前期发展阶段,造成了重重阻碍。另外,江苏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进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区域性信息化平台,农民、采购商、物流方之间的交互不畅,中间环节较多,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物流供需矛盾,且影响了运力的时效,无法满足农村电商的特性需求。如此一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面对高峰期的冲击可能会不稳定,农村电商失去了参与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本。

三、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一)加强顶层筹划

根据四部委印发的《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日前,在党和地区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江苏农村电商紧密跟随时代潮流,基于改革开放的进路不断开拓进取,呈现出了一篇繁荣景象,但是农村物流经济发展仍旧出于低谷区域,其相关建设至关重要且尤为紧迫。在此过程中,科学的顶层筹划是关键,对促进农村物流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上所述,农村电商物流的一般属性及特点,要求“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必须统筹推进,结合江苏地理人文特及经济社会走向,制定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长远规划,规范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立足战略高位,精准对接市场,秉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网状化的双向物流体系。同时,关注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抓手,统筹推进城、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扩大线下网点服务辐射范围,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二)丰富政策供给

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的一体化建构,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盘活优势资源,促进整合协同发力。具体而言,市场经济模态下,基于各资源要素的正常流动,通过丰富的政策供给指引导与支持,提振物流企业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布局活性,不断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动”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在实际工作践行中,江苏省各级政府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以农村电商发展为契机,为广大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使之在“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格局中涌动出巨大活性,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惠利扶持,引导延伸农村电商产业链条,让更多人群受益。同时,开辟农村电商物流绿色通道,合理预见该项工程部署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瓶颈,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多部门联动,基于区域协同、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着力打破农村地区封锁和行业界限,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基层群众表示附近没有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现阶段而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部署与实施,江苏全域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较之城市尚存不住,总体规模偏小。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专项财政投入,严密跟踪其落实情况,保证专款专用,真正惠利于民,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志,从而更好汇聚民心,团结一切力量共创“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一体化格局。基于此,秉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江苏省政府为统领,各级责任单位深入基层,了解所辖区域内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找准不足或短板,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加快通村、通组公路的改造升级,提升覆盖能力、技术等级等,开辟快速物流流通通道,促进城乡交互。同时,加速网信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政府加强引导,通过系列优惠政策,联合三大运营商,包括联通、电信、移动,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下一阶段的双向物流共享共建铺垫基础。

(四)扩大金融支持

长期以来,受政策、历史、文化、群众素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对城市,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而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前期又需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资源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捉襟见肘,进一步开拓金融融通通道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政府可基于现代互联网络传播优势,加大对农村电商物流的宣传,通过科学、直观的数据提振群众发展信心,及时解读“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方针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注入,鼓励广大农民朋友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创业,有力支持该项工程落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产业,引导创新金融服务及产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鼓勵传统银行、现代金融的积极参与,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放宽审批条件、提高放贷额度,继而激发经济市场活性,保证该项工程持续推进;最后,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如顺丰、圆通、京东等,有效缓解短期内的财政压力。

(五)依托现代科技

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江苏农村电商发展势不可挡,而物流经济滞后则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一体化建构的进程中,必须要依托现代科技应用支持,推动传统物流向“互联网+物流”的转型升级,搭建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力舒缓服务供需矛盾,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运力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此过程中,由政府牵头,联合各地物流产业商会,在充分听取基层群众心声的基础上,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并完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及企业可在此平台上自由发布供需信息,提高资源适配率,节约运营成本。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完善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含括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反馈等功能,保证物流时效,满足农村电商特色需求,畅通双向物流通道。另外,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亦需积极参与“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建设,不断升级信息化装备水平,引入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EOS等现代科技。

(六)升级服务品质

某种维度上讲,江苏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重置了行业发展格局,各相关企业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角下,江苏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市场的规制,引导良性竞争,将申请农业生产、生活物流中心、农产品经销公司等企业资质认证纳入到必备申请材料中,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维护好各方利益,提高双向物流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可精准把握农村电商发展形势,树立服务中心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专业市场,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测算选择最佳“线下网点”,扩大对农村市场的辐射范围,谋求自身新一轮的爆发。在此过程中,充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利用万村千乡农家店,在区位优势明显、物流需求较大的行政村。依托农村超市、邮政联地点等合理布局物流“线下网点”,完善村级物流节点。如此这般,有利于避免建设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上网点”一体化的盲目性,从而节约时间、人力、资金等资本投入,最大限度地刺激农村电商发展。

(七)重视人才建设

宏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价值要位日臻突出,是各行业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本,亦是江苏农村电商大幅推进“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因此,要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结合实际需求,从不同维度视角发力,厚实人力资源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从社会角度出发,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不定期举办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面向所有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提升机会,深度解析“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充实其专业知识结构,共享先进工作经验,助力区域农村电商物流经济腾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及优势,深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搭建好与企业间的互动桥梁,精准对接经济市场需求,明确人才成长目标定位,携手校本课程开发,关照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从而为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一体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结语:综上所述,江苏农村电商“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甚为关键。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现阶段的江苏农村物流可能经济发展仍旧勉励着不少障碍,包括上层规划不足、集约程度不高、缺乏平台支撑等,未来要以“双向物流体系+线下网点”构建一体化为着力点,加强顶层筹划、丰富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金融支持、依托现代科技、升级服务品质、重视人才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价值。

(作者单位: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

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助推江苏农村电商供应链重塑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2222)。

作者:饶莉 宋海鹤

上一篇:财政监督检查实施方案下一篇:Infor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