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分析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良好的班级建立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班长是关键。幼儿园班长全面负责班级各项事务,如教育教学、各类计划的制订、环境创设、安全、卫生消毒、家长工作、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等。如果班长没有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班级管理工作势必出问题,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将受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班级管理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班级管理分析论文 篇1:

“双减”背景下农村低年级班级管理分析

摘要:在“双减”大环境下,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提升班级的管理质量,从“双减”的角度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过有效的创新,改善当前的班级管理状况,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文从“双减”为切入点,对班主任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减;班主任;班级管理;农村小学

前言:

“双减”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建立良好班风

班风是整个班级的缩影。因此,班风建立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一个好的班风,班级就会分散,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会减弱,而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会不足,他们就会和班主任的想法和行动不一致。而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生会有一种归属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并为班级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与学生辅导的中心,是建构班风的关键。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生的三观尚不健全,在此阶段班主任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班主任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逐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农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观念的滞后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班级管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心得到了加强,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二)单一的管理方式

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没有重视管理方式的革新,班主任的年龄、计算机水平较低等原因,不能充分运用网络手段进行班级管理。学校班主任往往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一种单一的管理目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管理对象非常复杂

网络资源种类繁多,充斥着游戏、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尽管在农村没有像城市那样普及计算机,但是学生还是能够从父母的手机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战略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地接受和运用互联网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实行分级管理。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爱心与耐心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而不要以严苛的命令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要排斥新的东西,要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作方式的创新。

(二)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料,强化班风建设

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复杂,很容易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能清晰区分出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引导小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这一代的小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难免会受到网络的影响,班主任不能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例如,学生要利用互联网来了解最新的资讯、时事、科技发展,并通过网路通讯工具,即时纪录与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通过网络学习与知识共享,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痴迷,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运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计算机和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多,网络教学的技术环境对教师和小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在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也使得学生能夠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评价和提出意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班长或者“每周班长”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总结和经验发送到网络平台,并且对同学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

(四)使用快捷的网上手段,促进家校沟通

与城市地区相比,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不重视与学校的交流,或是由于长期在外工作,缺乏与学校交流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地把学生的情况和表现及时地通知家长。另外,班主任也可向父母多提供一些学生品德行为养成等信息,让家长也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

(五)班主任要更多地关爱学生

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所以班主任的关爱尤为重要。首先,班主任要对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并且要牢记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尤其是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要多加注意。其次,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心。小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班主任应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论

总之,在是“双减”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班级管理,增强自身的认识和管理,强化班级风气和学风,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以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庆刚.分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2020(52):226-227.

[2]王映甲.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走出管理困境[J].考试周刊,2018(26):186-186.

[3]徐艳芳.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61-162.

[4]张丽萍.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技巧分析[J].求知导刊,2020(51):10-11.

[5]杨琪.浅议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J].中华少年,2017(28):245-246.

作者:赖永

班级管理分析论文 篇2:

幼儿园班级管理分析及策略

良好的班级建立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班长是关键。幼儿园班长全面负责班级各项事务,如教育教学、各类计划的制订、环境创设、安全、卫生消毒、家长工作、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等。如果班长没有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班级管理工作势必出问题,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将受阻。

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班级管理中,班长遇到的问题会随着所在班级幼儿年龄段的不同、搭班教师的不同、幼儿家长配合度的不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人生阅历的不同等因素发生改变,但归纳起来,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人的管理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了发展。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班级教师之间的不和谐

幼儿教师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对幼教行业的偏见,决定了女性在幼儿园的主导权。幼儿园里穿梭的身影,除了幼儿,大部分是女性老师。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幼儿园里女同志多了,欢声笑语多,乐趣也多,伴随的矛盾也逐渐增多。

(二)教师不愿或不敢管幼儿

看到某些幼儿有行为问题,教师批评教育几句,第二天孩子就哭闹不愿来幼儿园。

看到孩子的反抗、家长的沉默,教师心里会立刻产生不安,怀疑自己对孩子的言行是否存在过错,开始闪电般在大脑里过一遍自己头一天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在完全排除自己没有过错后,心才算落地。

也有教师存在这样一些心理:下班回家就怕手机响,尤其看到是家长打来的电话,心里就犯怵,思维定式地认为家长打来的电话准没好事。如此之类的不良情绪和复杂心理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对幼儿管理上的解息:多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孩子安全就好。

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针对教师之间的不和谐,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岗位职责不明确引发的不和谐

之所以发生保育教师和主、副班教师存在矛盾;主班教师和副班教师之间存在矛盾,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对各自岗位职责不明确,不能清晰地认识到哪些事是自己分内的事。要理解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家是一个集体,都在为班级的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所以一定要团结,要有“分工不分家”的大局意识。

2.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少引发的不和谐

班长除了做好教育教学,抓好常规,还要考虑许多其他的事情,如主题活动策划、安排周/月计划、环创、催缴托儿费、关注生病带药幼儿和班级出動率、安全工作、家长工作等,对班级各项事宜整体操心多、思考多。副班教师因为没有主班教师的深切感受,不能站在主班教师的岗位上考虑问题,所以出现上班到岗、下班离岗,一切听从主班安排,很少主动过问班级其他事情的现象。主动意识和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主班教师要多和副班教师沟通,让副班教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或者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协助和配合主班教师工作。

(二)对幼儿管理出现的问题

1.社会外界对幼教工作者的态度

虐童事件的频发,悲剧的产生,引发社会各界对幼教行业的高度关注,导致幼儿教师顾虑重重,出现想管孩子但不敢管的局面。但凡教师声音大一些,态度严一些,敏感的幼儿就哭同不愿来园。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一味纵容孩子不良情绪的滋生,又对教师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一不小心教师也会被家长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的“帽子”。

2.家长的引导

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积极正面的引导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处事态度,让孩子学会包容和理解。相反,消极负面的引导则会加重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幼儿更加自私、悲观、软弱。家长要能正确引导孩子,理解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严爱有方”,体会教师内心的爱。家长要明白不能一味纵容孩子,该严则严,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区分对错。相信如果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教师一定会更加愿意付出真心对待家长和孩子,也更加努力地投入对幼儿的管理工作中。

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针对教师间的不和谐,教师管理幼儿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明确岗位职责,用规章制度约来教师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也一样,对教师有严格的教师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约束。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岗位段该做什么事情。理解每个时刻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尽管分工不同,但是一个集体有共同的目标,所以要有大局意识。另外,教师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赶走负面情绪,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工作

(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班务会议,及时沟通

教师之间的不和谐、配合不默契,大部分原因是教师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教师之间没有将自己所想所思恰当地表达给对方,所以对方接收不到“信号”。因此,班长在做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及时召开班务会议,传达园务会议精神和近期工作安排,使班内教师能目标一致地投入工作。并且通过班务会议的召开,教师之间坦诚、民主相待,反思班级工作不足,沟通各自感受,排解不良情绪,更透明、更热心地为班级发展做贡献。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分

相信每位幼教同行都有深切体会:干幼教不容易,要有口才、文采和能力,还要有唱、跳、弹、画等基本技能,更要会巧妙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但是社会外界对幼儿教师还存有许多偏见,误认为幼儿教师普通学历不高,素质一般,除了哄孩子玩还是哄孩子玩。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同度。除此,相关部门也要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四)用真诚对待家长,用专业引领家长

教师要用真诚打动家长,用专业引领家长。教师要和家长真诚相待,主动沟通幼儿在园进餐、喝水、午睡、听讲等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与关爱。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各种社会体验活动等向家长展示幼儿的点滴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家长专业的解答和建议,引领家长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学习专业的育儿知识,增进家园共育。

总之,班级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各位主班教师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反思,相信许多幼教工作者正和笔者一样,都走在探索、成长的道路上。

作者:王一然

班级管理分析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分析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容易接受思想与教育。因此,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面健康的积极心理,使学生以良好的生活态度面对挑战。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领导以及教育者,能够引领学生的成长。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发展的潜在能力以及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以积极心理的角度思考,明确将学生培养为幸福、快乐的人,实现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小学;班主任

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其开展管理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做到更好的管理学生,而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开展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依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注重自己身为师者的架子,对于学生开展权威性的管理,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心理等忽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不利。而且,部分教师对优等生有着一定的偏爱,导致无法以公正的态度面对所有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增强。

一、关注学生积极情绪

(一)积极的语言表达

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相处中,语言是最为常用的沟通形式。但,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1]。班主任在每天的工作之中,可能会想尽办法的优化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却很少运用语言有效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或是为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教师对于学生随意的进行一句消极的评价,可能自己很快就会将这件事遗忘。可是,对于被评价的孩子来讲,这句评价带来的伤害可能一直都会存在,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所以,班主任在语言的表达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也为学生发挥正面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表达。

赞美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形式。如,在每天学生上学时,教师要主动的与班级中的学生打招呼,对于学生在情绪、贡獻等各方面存在的优点进行积极评价。如,XX,你今天来的可真早,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班主任通过积极语言的表达可以使学生一天在学校生活中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二)积极的榜样示范

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学习的开始就是模仿。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也不例外。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历程之中,认知能力受限[2]。因此,想让学生自己有意识的学习以及模仿优秀的人并不现实。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榜样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达成内化,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班主任可为学生推荐书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等,这些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抗战、亲情等相关的电影,使学生形成爱国情感,也加深与亲人之间的感情等。学生模仿的对象也可以是班主任。在学校之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最多,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为学生表现出正能量的一面,使学生在模仿中达成个人优质品质的形成。

二、暗示学生完善自己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小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能将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班主任要保证自己的仁爱之心,平等的面对所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对于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产生对知识探索的自信心。后进生一般指的是学习能力不足,容易分散注意,在学习中有诸多不良习惯的学生。而且,后进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信心不够,对于自己的期待很小,产生自己不如其他人的想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需要加大对后进生的关注,在课后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也将后进生的优势有效发现。同时,班主任要选择合适的机会,使后进生将自身的优势表现,重新形成自信,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更主动的学习。

三、营造融洽和谐环境

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积极的班级舆论会实现良好班风的建设。班主任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重要出发点,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成长的空间。班主任也要制定班级公约。想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必须要具有共同奋斗的目标。以积极心理学视域层面分析,若是班级的公约是大家一起进行商量与制定的,就相当于是学生们公开性的承诺。而这样的承诺会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可,在行为上遵守,使学生加强对自己的控制,由本来班级管理中的遵守纪律变为自觉的维护。同时,班级公约制定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尽可能的通过正面性质的语言进行暗示。

结束语:积极心理这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为班级的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将本来单调的班级管理模式转变,不仅将班级管理的成效增强,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难题,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身为班主任,要善于发挥积极心理在教育领域的优势,灵活的运用相应知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空间,使教室之中一直充斥着学生的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50-51.

[2]周硕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9(11):156-157.

作者:和雪莲 杨璐

上一篇:大学班级学期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转正试用期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