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從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并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对学籍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实践探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学籍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学籍管理论文 篇1:

高职学籍管理中的教育程序问题分析与建议

摘 要:目前高职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缺乏规范化、秩序化、法治化,而对其进行研究对提升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本文从高职学籍管理中教育程序内涵和存在问题角度出发,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籍管理 教育程序 问题 建议

高职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学籍管理则是对于学生的入学资格、学习情况和毕业资格的考核与管理,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的学籍管理程序是一项关键的教育程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关于高职学籍管理多从法学的视角以实体方面为主进行研究,关于高职学籍管理教育程序的问题不足研究还不充分,教育程序中的赔偿程序和标准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参照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践对高职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高职学籍管理中的教育程序的内涵

高职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二至三年,本文主要讲的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基本修业年限5年,所以在其学籍管理期限更长、更为复杂,教育程序的控制难度也更大。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五年制的高职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所指的高职均为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是指被高职学校正式录取并按照规定办理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五年制的高职学生在初中毕业后经入学考试合格并被录取就能取得学籍。高职学籍管理中的教育程序是指高职学生在其学籍管理的注册、变更、注销和救济等程序中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规定步骤,它是一种公共性的程序性工具,对所有的高职学生统一适用,并且属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具有权威性。主要内容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制定程序,学籍注册、变更、注销程序,学籍救济程序。学籍救济程序包括申诉、诉讼程序,是较为特殊的教育程序,也属于一种维权程序。

二、高职学籍管理中的教育程序问题

(一)教育程序重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高职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一般把自己定位为行政管理人员,而对自己所应承担的教育职责意识不够,学籍管理程序的教育价值也被忽视了。然而学籍管理的教育作用值得重视,其所蕴含的公平、公开、民主等性质对学生的正义感、创新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往往认为高职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只把学生当成管理对象,对学生学籍权利使用不够重视,大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程序缺乏规范性、标准化管理,执行程序不当

学籍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证明,是学校颁发学历证书提供重要的凭据。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在学籍档案中均有记载,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籍记录客观公正。但是实体操作中往往出现学籍管理缺乏公正、教育程序执行不当现象,导致学生与学校产生矛盾。有些学生因为无法按时交纳学费、和行政管理人员出现矛盾而被取消学籍,即使在离校之后仍然无法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学校应该开除的学籍证明,导致学生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产生不便,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规定,导致这些损害学生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责任落实不到位,法律救济渠道不够畅通

出现学生寻求救济的现象时,往往责任人不明确,高职和教育行政机构互相推诿,导致学生的求助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对于司法机构介入学校教育程序管理社会也还存在较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司法参与会让高职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过于严肃,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束缚,目前立法执法上还存在很大空白,维护学生救济的完整的法律依据还未形成。

(四)教育程序本身的复杂性

学籍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工作量大。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以及专业的新创等,高职学校的人数也在逐年激增,这无疑加大了学籍管理的难度和强度。此外,学籍管理教育程序具有极强的事务性,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除了单纯的管理学生的档案外,还要捕获、处理、提交和归档那些让关键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的文档,工作的繁重就使得管理人员精力透支而导致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低。

(五)学籍管理手段的滞后

由于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使得管理手段难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的调整,出现了严重滞后的局面。目前,各高职学校正努力试行学分制管理,这就全新的教育程序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于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学分制尚处于试行阶段,因此伴随着新事物所出现的一系列程序不稳定等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地涌现。再次,原有的学年制的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仍有实行,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就加剧了管理手段的难度,不能及时的解决学籍制度问题。

管理手段的滞后主要体现在:教育网络系统的不完善,目前高职学校尚不能实现学籍管理的全自动化和全网络办公,半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依然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陈旧的传统的管理手段就大大降低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质量。主要表现为:由于没有合适的、较为成熟、完善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学籍管理中一部分工作,例如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仍必须人工来而完成,处于半手工操作的工作状态中,这种陈旧的手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高职学籍管理中的教育程序对策建议

(一)更新管理者的管理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教育程序重视不足,主要是未认识到教育程序的价值,高职本身就存在着招生难的问题,管理人员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会导致忽视学生权利,已经不适应高职发展的时代要求了。建制化的程序激发人们的责任心,是学生学籍管理行为的一种“内部控制”,而缺乏内在价值动力和人性本质的学生学籍管理程序是不完备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来,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理解规则教育的意义所在,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将教育程序理论和实体相结合,统一规范程序

学籍管理的教育程序包括制定程序、注册程序、变更程序和注销程序。学籍管理的制定应尊重学生的参与权,适当听取学生意见,同时制定好完备的程序后根据现实状况进行阶段性的修改;学籍注册中对那些家庭困难或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要多给予人性化的关怀,放宽政策,而对于恶意损害学校利益、不重视自己学业的学生在教育基础上严格把关;对于学生学籍变更要灵活多变,对于学生的转学现象,高职应改变以往严格限制的政策,对那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在学业上有更高造诣的学生给予便利;在注销程序中,要保证客观公正性,及时更正高职取消学生的错误决定,对学生利益损害最小化,利益保护最大化。

(三)明确职责权限,构建高效救济渠道

在学生寻求救济的过程中,高职和教育行政机构要明确自身职责,不能推诿责任。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惩罚,当学生不服学校关于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等学籍事项的决定时,学校应该提供学生寻求救济的机会和途径。当然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尽量温和处理,但当穷尽了救济方法学生权益还是无法保障时,就应诉诸法院,这是权利救济的最后途径,也是救济之源,同时学生的学籍取得和注销行为都应列入司法管理范围。完备学生救济相关法律体系,建立教育行政求偿制度,对于剥夺损害学生权利和不能按时给予学生帮助的行为都应有赔偿义务。

(四)建立学籍管理工作的创新机制

学籍管理教育程序的复杂性,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加快继续教育培养,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工作机制。依据学籍管理人员教育背景、文化层次、专业特点等,鼓励管理人员继续深入学习,通过短期培训、参观学习或者正规的深造等方式,多途径、多方法的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观念创新带动学籍管理工作创新。

(五)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学籍管理制度要走上一条高效、准确、公正与科学的道路,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要加大对高职学校教务系统管理的投入。要完善教务网络管理,配以成套的设施和相应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使学生能够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档案、查看学校的通知、查看学科成绩等,为学籍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四、结语

学生作为高职学校学籍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对学籍管理工作少有发言权,权利受损时也没有畅通的救济途径,建立规范化的教育程序对维护学生权益、发挥学籍管理的教育价值具有很大的价值,应该得到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和相关法律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聂娟.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5.

[2]周叶中,周佑勇.高等教育行政执法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24.

[3]张进军.和谐社会中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J].行政与法,2005,(06).

[4]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丁旭

高职学籍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①

[摘 要] 從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并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对学籍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 键 词] 智慧校园;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

学籍管理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生人生规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国家大力推行智慧校园建设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规模逐年增大的形势下,推进学生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建设泛在、先进、高效和实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学籍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理应响应时代召唤,更应以信息化为核心要素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职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有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甚至超过了部分本科,学生人数增多、多校区办学等现状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上进行变革,学籍管理也是如此,需要改变观念,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学籍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也列入其中。

(三)以生为本的内在需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学籍管理工作更应如此,要体现“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但当前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给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挑战,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为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需要信息化建设来推动和实践。

二、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浙江大学于2010年在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建设“智慧校园”,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学籍管理作为高职校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信息化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当然不能缺失。

(一)制订方案时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

在智慧校园建设框架下,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着眼未来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建设方案,注意体现学校“本土化”特色。在制定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时,首先要考虑软件系统设计的科学性。需要仔细梳理已有相关制度,理清学籍管理全部工作内容,以方便师生、提高效率为原则,提出对软件系统的需求。此外,要提前对系统应用后的学籍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进行完善和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效果。

(二)软件开发时要合理可行,专人负责

系统软件是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软件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十分重要。在软件开发时,要紧密结合学籍管理工作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开发。因每个学校的学籍管理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照搬”其他学校的现成做法,可能会导致系统软件的“水土不服”。同时,为确保系统设计的全面性和可行性,需指派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对开发工作进行跟踪服务。

(三)实践检验时要细致全面,逐步完善

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试运行,按照修订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全方位地检验学籍管理软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记录,以便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检验系统与制度之间的匹配度,是否具有一致性,彻底扫除正式应用后的执行障碍。

(四)应用推广时要转变观念,注重效率

系统软件的应用阶段才能体现其核心价值,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诸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推广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半途“夭折”。在学籍管理系统正式应用时,在良好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的制度支撑前提下,要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宣传,引导师生转变观念,使其能够体验到学籍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性和效率,自觉地进行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只有这样,学籍管理信息化才能顺利推行和持久的应用。

三、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信息化实践探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智慧校园方案设计时,便将学籍管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专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和完善,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一)按照业务内容及流程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

在进行学籍管理系统设计时,一是划清业务管理模块。从学生自入学至毕业在校学习全过程,将学籍管理工作划分为注册、在校期间成绩管理、学籍异动、学籍预警及毕业管理等业务模块,仔细研究、理清每个模块内容构建,并将基础数据进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各业务管理内容独立且相互联系,有效地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学籍管理业务模块如下图:

二是合理设计学籍管理网上办事流程。结合学籍管理各项业务内容和学院OA办公系统工作要求,对网上办事流程进行设计,使学籍管理各项事务均实现网络化,打破了传统学籍管理业务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学籍异动网上办理流程图如下:

(二)按照方便快捷原则对办事界面进行开发

“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因此在进行办事界面开发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1)从视觉上让办事的学生和老师进入相应界面后对事务内容能够一目了然;(2)从操作难易程度上尽量从简,尽量简化程序,避免操作上的繁琐;(3)从办事结果的反馈方面考虑,既能够提醒下一位操作者及时进行处理,又能在一定期限内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办事者,使整个办事流程透明、高效。

(三)按照先试行后推广的策略进行系统应用

新开发的系统,由于没有经过学籍管理实际工作的检验,不宜一次性全面应用,否则有时会因设计缺陷造成数据紊乱。因此,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面应用之前先进行了自检和试行。(1)在教务处内部进行流程自检,主动发现问题;(2)在利用一定的时间选择相关系部对新系统进行试运行,使问题被发现。之后将所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按照问题导向对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

四、高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紧跟时代步伐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发展趋势,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同时,软件系统作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内外结合”,不能当“甩手掌柜”,把软件开发事宜全部交给校外开发公司。

(二)要紧密结合智慧校园建设

因学籍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尤其是学生基本信息将会关联到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部门,因此,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智慧校园建设,与其他系统整体设计,有效实现数据共享,而不能另起炉灶,与其他系统“格格不入”。

(三)要做到全面应用

学籍管理工作因涉及全部学生以及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受众面非常广,因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许多人“事必当面”,不习惯于网上办事流程,因此在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时可能会遇到阻力,但学籍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要努力消除不愿意接受信息化人群的抵触感,全面推行学籍管理信息化。

总之,学籍管理信息化在智慧校园发展背景下,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能够进一步实现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确保学生信息的完整性,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美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51):221-222.

[2]仇永明.新形势下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250.

[3]固紅.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85.

[4]李元爱,袁华.基于智慧校园信息化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32-34.

[5]彭益武,何玉兰,张嫦.基于信息化系统的学籍管理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9-12.

作者:叶继强,成汉华

高职学籍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如何规范高职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

摘 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在管理思想与行为、管理内容和对象方面有其独特性、动态性和开放型的教学管理,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规范高职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籍管理;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籍管理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学籍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籍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带有教育立法性质的管理文件,已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进行学籍处理的依据。

1.1 学籍管理系统具有完整、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处理办法。它是学校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准则,对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避免相互推诿,扯皮、拖拉作风的产生,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督促作用。

1.2 在学籍管理的规定中,对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管理办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对指导学生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学籍管理对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考核办法均有明确规定,它对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由完成教学计划情况以及学生是否能升级、毕业具有重要的检测作用。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制度的不足就显现出来:制度本身不够严密,条款之间相互矛盾,规定陈旧老套,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学籍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作用,认为学籍管理工作只是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没有针对新形势,与时俱进,制定出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2]。

2.2 学籍管理观念、手段相对滞后

许多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主要依靠教务处,系部的学籍管理尚未形成,特别是在学生基本信息的掌握方面,系部对此没有予以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务处承担大部分的学籍管理工作,而系(部)却只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对系(部)学籍管理的重视不够,观念落后,手段相对滞后。随着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籍资料收集、成绩管理、学生各类数据统计、整理、上报等等各项庞大而又烦琐的学籍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部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和遗漏。

2.3 部门协调不够,资源无法共享

学籍信息的准确、及时是成功学籍管理的前提。在实际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职能部门,其中教务处掌握着新生录取的基础信息,系(部)拥有学生成绩的原始记录,教务处记录着每位学生奖励、处分等信息。由于这些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学生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形成准确、完备的学籍信息。如教务处提供的新生基本信息不齐全,导入系统后各类的统计表无法自动生成,教务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未能和学籍系统联网,所以教务处分信息就无法在学籍记录中体现。

3 规范高职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1 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环节

为了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做每一项工作前,都会进行全面的考虑。细化工作,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1)规章制度建设

按照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规定》 的有关内容,制定了一系列适合高职学院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就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对手册中的内容由负责学生管理的领导和老师为学生集中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一入校便了解学院的各项制度,对学生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

(2)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在校学生学籍学年注册工作

我院的学生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都是由教务处具体负责,这为学籍电子注册提供了方便条件。学籍电子注册工作量大、繁琐、耗工耗时,要求认真、细致。这一工作,原则性极强,必须制定一套工作流程,才能确保能及时、准确地做好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3.2 必须把激励机制引入学籍管理之中

在学籍管理中,引人激励机制,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籍管理规定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是实现学籍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高职院校根据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学生德智体综合评分考核办法》和《学生奖励条例》,这是对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之一。要想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引进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3.3 增加学籍管理人员人数配备,促进学籍管理创新

学校应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引进,实行二级管理,每个系配备教务秘书,教务处应根据在校生人数配备与之相对应的专职学籍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学籍管理人员要帮带好刚入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本职工作。这样,学籍管理人员才能有时间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进,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3]。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仅要有管理,更要有服务。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位学生都要耐心细致,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对办理学籍手续的学生要热情、耐心;对咨询有关学籍问题的学生,要详细而准确地告知;对不理解的学生要耐心解释;对违反相应规定的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红梅. 高校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3-104.

[2]焦春红.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三大误区[J]. 科技信息,2009(14):187-188.

[3]陆相萍.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籍管理的作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4):89-91.

作者:莫宇强

上一篇:路桥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声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