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护士院内培训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700)摘要: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继续教育。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护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不同层次在职护士培训。

第一篇: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护士长如何做好新入科护士的培训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和专科护理毕业生进入了医院工作。新护士的培训工作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帮助这些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掌握护士的工作,完成医院的培训总要求,就要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临床带教作用。

【关键词】护士长;新入科护士;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83

对于新护士的培训目标是:具备专业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坚持“以病人为服务主线”的思想;在行为上要举止端庄、着装规范、用语文明、微笑热情,并且能够熟练地跟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具备过硬的技术操作,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掌握护士应具备的各种基本的护理能力和专科的护理能力,各种实际的护理操作能达到医院标准;能够承担不同班次的工作,自主、独立完成本科不同班次的临床观察工作和治疗工作,让病人真切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2培训方法

2.1实施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护士长可以先对新护士实施七天的岗前培训,要求新护士必须参与对医院各种规定和要求的课程学习,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等。同时,护士长还应该给新护士讲解些具体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护理方面的制度,让新护士对医院的经营方式有大致的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还应该对新护士进行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导,培养新护士强烈的预防感染思想、急救能力、各种复苏操作方式和临场反应能力等。接着,对新护士展开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可以将一年作为一个培训周期,历时三个周期完成新护士的培训程序。在一个周期内可以以两周为单位开展一次培训(可以在晚上进行,避免对日常的护理工作造成影响),责令所有新护士在三个周期内完成所有培训课程;护士长要严格做好考勤每次培训结束后都可以对新护士进行测试,一方面了解培训情况,另一方面加强新护士对知识的记忆;护士长还应该亲身讲解,传授新护士一些贴近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知识。

2.2开展轮科培训工作轮科培训要求护士长带领新护士到外科、儿科、内科等科室开展逐一培训。并且要将新护士的培训时间、培训要求、培训内容等制作成表。不同科室的具体培训方案也应有所不同,护士长可以亲自带领新护士实施具体操作,让新护士能够亲身体验操作程序,进而更容易掌握操作要求和要点。护士长还应该注重对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选择一些病例对新护士进行考核和训练,并伴随着提问,观察新护士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让新护士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另外,护士长还可以对资历不同的新护士进行侧重训练。

2.3重视新护士的团队精神培训护士跟很多工作一样是一种团体性的职业,工作形象、工作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都是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创造的,不是某一个护士就可以代表所有的护士。因此,护士长应该重视对新护士的团队精神培训。在工作上可以要求严厉、苛刻,在生活上要给予新护士足够的关怀和理解,为他们营造团结、轻松的合作氛围。同时,护士长还可以作为新护士的“缓解站”,当新护士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护士长可以对其进行开导;当新护士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护士长可以给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新护士有什么需求的时候,护士长也可以尽量的满足。总之,要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在无形之中对新护士们灌输团队思想,让新护士之间能够做到最好的相互配合。同时,护士长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如专业的护理素质、过硬的职业素养等,对新护士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可以放开心中的芥蒂,大胆融入护士的大团队之中。只有这样,对新护士的团队精神培训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新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强化他们参与工作后的团队精神。

2.4对新护士临场应变能力的培训就目前医院的情况而言,临床护理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状况,如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病人家属的错误照顾方式等。面对这些情况,新护士基本上都会表现迷茫,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如果情况演变严重,还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影响。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对新护士临场应变能力的培训,让他们面对突发状况都能做到冷静,做好必要的解决措施,并及时上报,减少或是避免对医院或是个人造成的影响。首先,护士长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对新护士展开培训。护士长可以培养新护士的观察能力,如在护理过程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病人的家属有不满的情绪以及一些可能造成突发状况的因素等,新护士都能及时洞察,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相关负责人,以便能在最佳时期处理好突发状况。其次,護士长可以给新护士创造一些实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会,并对新护士进行现场指导。如当对病人实施青霉素的皮试后,病人产生了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护士长就可以指导新护士开展抢救工作,并进行适当地指导。完成抢救工作之后,还要督促新护士将抢救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加深记忆。多次培训后,就可以让新护士养成胆大心细的临床突发状况处理能力。

2.5对新护士进行职业形象的培训就护理人员来说,日常工作就是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工作的思绪繁杂、突发情况颇多、紧急状况也不少,并且护士也是跟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护士长必须要重视对新护士职业形象的培训工作。从着装、言语、行为、观察能力、反应能力等多方面展开培训;对新护士各方面的操作能力也要重点培训,如急救仪器的操作方式、护理工作的操作程序等,力争让每一位新护士都能熟练操作并掌握这些技术,为病人争取宝贵抢救的时间。另外,还要培训新护士对病人家属的良好服务态度,树立护士的良好职业形象,也是对医院形象的维护。

2.6切实抓好“四个”落实的工作

2.6.1制度的落实医院的制度是督促护士开展工作的统一标准,也是约束护士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的有效保障。护士长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的时候要严格要求,对护士的交接班次要有准确的记录;另外,对医院的抢救制度、基础护理制度等,也要要求新护士严格遵循,保证新护士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2.6.2人员的落实护士长应要求新护士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做到盡职尽责,如对病人的服务要诚恳、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要做好记录;在进行交接班时,对交接的情况也要做好记录,在自己心中也要有数;当病人出现情绪化的问题时,新护士也应及时开解病人,安抚病人的情绪。

2.6.3环节的落实新护士对医生的一些叮嘱工作也要切实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坚持做到医生叮嘱落实、工作查对严格、操作执行规范、实施检查谨慎。护士长还应该要求新护士跟病人解释明白每一次操作的目的,并落实记录工作,以免事后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需要严格检查新护士对护理重要环节的处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避免造成严重影响。

2.6.4时间的落实对病人而言,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因此,护士长要训练新护士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严格检查新护士的工作时间,如护士的交接班时间、节假日的值班时间等。可以是护士长亲自检查,也可以是以电话咨询的形式进行检查。总之,要确保新护士在上班期间坚决不做跟工作没有关联的事情,把握好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到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3总结

通过以上的培训途径,护士长对新入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基本上也就做到了全面。通过培训,新护士也都能够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操作、职业素养、时间观念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也都能达到医院的标准;同时,通过培训也提升了新护士适应环境的能力、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而言,也是极有帮助的。因此,所有的医院都应该重视对新护士的培训工作,并且充分发挥护士长在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培训处优秀的护理人员。参考文献

[1]陶菊花,张亚君.护士长如何做好新入科护士的培训[J].中国医药导报,2010(30).

[2]王慧芬,谭文勇,夏桂兰.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09):48-50.

[3]冯金娥,褚慧林.概念链教学法在护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04):75-76.

[4]游川,崔丽君,李敬东.目标合同评价法在大专实习护士人文素养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6):1937.

作者:王晓平

第二篇:眼科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对提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能力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科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对眼科手术患者控制院内感染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对22名眼科护士进行包括消毒隔离知识、职业防护、洗手执行情况、病房管理等方面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训后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应用效果与培训前对比。 结果 培训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眼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对院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结论 通过对眼科专业护士有目的、有措施、有针对性的核心能力训练能提高眼科护士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及能力,有效地控制眼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核心能力培训;眼科护士;院感控制;效果分析

[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1]。眼科专业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消毒隔离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管理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围手术期知识及患者管理;教育、培训、科研与质量监控能力[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加,特别是眼科患者大多数双眼或单眼视力障碍,行动十分不便,陪护率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为了加强我院眼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和眼科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9年1月起,对我科共22名护士进行以院内感染为重点的核心能力培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2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平均3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7名,护士7名;本科4名,大专11名,中专7名。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东省医院内感染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管理办法》等内容为课程,开展眼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平台,通过问卷调查、课堂理论培训、示范操作、成绩考核等策略来实现研究目标。

1.2.1 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用自编的“眼科护士对核心能力培训中对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问题知晓率调查表”对眼科护士于培训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原则。问卷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由我院自行设计,经相关专家审定内容效度合理,预实验表明信度可靠。调查表主要通过4项条目了解眼科护士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晓率、洗手执行率以及培训前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调查。

1.2.2 课堂理论培训 医院内质控小组成员及科室质控负责人员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每周1~2次课,每次30~60 min。内容包括:①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②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制度;③消毒隔离制度;④消毒药械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⑧病房管理制度;⑨ 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患者的管理制度;■ 灭菌器械的消毒管理;■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手卫生知识培训等。

1.2.3 实训演练 实训演练时指导老师对眼科护士采用示范操作,如洗手步骤、病房的空气培养方法、消毒液、手表面细菌培养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方法一一示教。

1.2.4 培训后成绩考核 指导老师每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1.3 判定标准

考核分两方面:① 护士培训前后闭卷理论考核;② 操作考核。成绩各占50%并存入档案,90分以上为优,70~89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指标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见表1。培训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洗手执行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在培训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1 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对医院内感染的指标掌握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2.2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预防医院内感染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2。培训后眼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眼科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先进的眼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显微手术的广泛开展及眼内窥镜的引入等,对眼科专业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掌握更多更新的眼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更好地配合眼科医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作为眼科专业护士还应掌握更多的院内感染控制知识来满足眼科临床需要,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3-4]。因而对眼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显得越来越突出,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眼科专科护士已成为眼科护理发展之关键。本文近年来通过对我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绝大多数护士均能按期完成培训计划,顺利通过考核及综合评定,基本达到培训前制定的标准要求。

培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护士凭在学校学习眼科知识及控制眼科手术患者感染知识较简单,再加上眼科专业性强、技术操作难、手术患者多,且患者大多数是老人或小孩,陪护人员多,患者感染机率增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需要,保证患者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②培训的成效。在培训过程中,实行调查问卷可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堂理论培训可使护理操作更规范,加速了新护士的成长,提高了导师的岗位能力。培训后成绩考核深受护士欢迎,在考核中充分扬长补短,使护士明确自己的水平,自觉、主动参与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理论水平,保证培训的成效,适应医院的发展[5-6]。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不断评估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使护士对培训方法和内容满意度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③实践证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洗手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明显降低,提高了眼科护士的整个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 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 护理研究,2004,18(2A):201-202.

[2] 广东省卫生厅.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81-91.

[3] 张淑梅. 运用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提高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1-112.

[4] 何应武. 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9-100.

[5] 李新萍. 不同学历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探讨[J]. 医学文选,2005,24(12):1020-1021.

[6] 叶莹,杨敏. 改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29-1530.

(收稿日期:2012-05-23)

作者:曹玉可 徐月娥

第三篇: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实践体会

(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700)

摘要: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继续教育。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护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不同层次在职护士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建立完善的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方案;加强分层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计划的执行落实;选择成人学习为特点的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是关键。在职护士分层培训使护士既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提高了综合素质,降低了职业风险,同时利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向着护士成长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培训;实践

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1.1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机构是保证护理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我院根据初一比恩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己任,以科学、规范、简便、易操作性制定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参照上级各大医院结合我院的护理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包括(人、才、物、环境)、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记录、护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采取了评比、月检查、随时抽查考核与指导相互结合等方法,提高了全员的护理质量。

1.2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病人的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护理行为规范》、《护理操作告知程序》、《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多项护理工作制度。这样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查、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2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质量监督措施,规范护理行为

质量检查不仅是评估质量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寻找质量的改进点,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主动应用科学方法,查找缺陷原因和如何使护理工作得到改进在质量监督和评价中找出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并进一步评价成绩及效果。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分析、惊醒及时整改,是护理质量控制充分体现持续改进。

2.1医院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年要求,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医院学习考察,同时多次请省内外护理专家到我院讲学在全院护理系统先后开展了”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优质服务活动、“星级护士”评比竞赛活动、“快乐护理单元”竞赛活动、“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2推行“八个心’工程:我院根据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病区开展了“八个心’工程工作,达到病人需求尽心帮、病人护理精心做、病人出院诚心送、困难病人留心访。进一步加强了护患之间人与人的交流。

2.3完善缝隙连接你,建立制度化管理:(1)化验人员到病区收标准及送化验单时,实行收发双签字制度,(2)陪检人员到相关科室接送患者,护士与相关科室执行交接双签字制度。(3)对急诊、转入、转出科及手术室患者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2.4建立床头吸氧制度:既护士给患者吸氧时,记录给氧时间,家属签字,从而避免了只照医嘱收费带来的收费问题,保真敏感了患者的利益。

3强化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我院护理部积极开拓,不断创新,本找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将培养和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的学习型怨怼为管理目标,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人员培训机制,采用了护士长竞争上岗及在岗培训,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综合素质训练等,从学历、经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1对年轻的护理人员注意职业能力培训和“三级三严”训练:对新毕业的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医院的发展和状况,护士基本素质要求,临床护理工作常规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及急诊急救等,对上岗后的年轻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复习和巩固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医学和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并注意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敬业知识的培养。

3.2注意高层次护理人才和骨干的培养:我院每年有计划的将护理高层次的人才和年轻的护理骨干拍到省内外医院学习,并要求学习人员将所学到的知识及个人体会,向全院护理人员回报这样既锻炼了护理骨干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又培养了全院护理人员理论只是,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3.3实施人性化管理:护理部作为护士的代言人,充分代表广大护士的利益,为医院领导献计献策,时时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如:建立护理部与护理人员谈话制度,对每一名长休(一个月以上的产、病、事假)的护理人员,护理部都亲自去家中探望,对发生差错、被偷投诉的护士,护理部与本人沟通,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人员保证,是我院的护理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总之,系统化分层次的护理在职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拓宽了护理人员的视野,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保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众性地特点。护理在职教育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向护理人员提供持续终身的教育。由于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专科护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卫生服务要求的改变,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仅着重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而且着重于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保持护士个人能力、促进个人成长、提高业务水平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才能得到提高,知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顺秋,关殿源.现代实用护理杂志[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2]王瑞兰,刘宣谦,潘宝玉等.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

[3]成翼娟.整体护理实[M].人民出版社,2002:205.

[4]高丽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作者:苟志娥

第四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选拔聘用护士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选拔聘用护士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

1月参加常规培训的21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3年6月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的聘用护士210名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护士长与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及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明显优于常规岗前培训方法,为择优选拔聘用护士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向临床快捷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 聘用护士; 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Supervision Using "Pre-job Training of Quasi-Nurse" to Select and Recruit Superior Nurses/CHEN Min,HOU Lan-zhen,ZHOU Hui-l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094-096

【Key words】 Pre-job training of quasi-nurse; Employed nurse;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Jiujiang 3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31

本院通过举办“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选拔聘用护士,从2010年9月-2013年6月共招收学员210名,完成1年的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转为聘用护士后作为储备护理人员补充到临床各科室工作。通过聘用后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跟踪调查、用人科室的考试和考核、护士长综合测评、护理部质量检查和考评、护士长与护士的双向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入职1年内的聘用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参加常规培训的21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3年6月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的聘用护士210名设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进行“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带教老师的选择 两组护士均按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师资认定规范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沟通交流好等素质高的带教老师进行临床专人带教工作。

1.2.2 护理部培训考核内容制定 护理部的年度理论、操作分层培训计划于年初在医院内网—优质护理栏和办公自动化交流内公示。按照《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考核安排》每3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内容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四版[1-3]。

1.2.3 各病区培训考核内容制定 各病区按照年度制定的《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选择有资质的带教老师对护士进行专人带教,内容为岗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核心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床边案例教学等。科室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试,护士长对新入科护士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带教的质量。

1.2.4 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自行设计《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沟通交流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护理部每3个月进行一次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值为:满意10分、较满意8分、不满意0分3个等级,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和带教水平的提高。

1.2.5 综合考核测评 护理部对护士每半年进行一次科室轮转,所在科室必须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测评(包括理论与操作技能),内容包括劳动纪律20分、服务态度20分、沟通能力20分、工作能力40分,共计100分。

1.2.6 护士长和护士进行双向选择 轮转工作期满后,由科室护士长对聘用护士进行综合测评,内容为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工作适应能力、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助和慎独精神等方面,分别为满意和不满意,同时护士长和护士进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和使用护士,发挥护士的最大潜能,使护理人才效应最大化。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人数为196人,满意度93.3%,对照组满意度69.0%(145/21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552,P<0.001)。

3 讨论

3.1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聘用护士理论、操作考核的合格率 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新护士实际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过程[4-6]。经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经历学员培训阶段有资质、经验丰富的老师专人全程带教,培训班期间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为她们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她们热爱护理工作的思想和工作热情。经过一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巩固了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将学校和实习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3.2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常规的岗前培训是聘用护士经过医院两周的集中培训后下到临床科室培训,临床带教老师专人带教,经过3个月试用期,合格者录用。正式聘用后分配到临床科室工作,经过1年的考核和跟踪,带教老师普遍反映在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劳动规律、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带教老师觉得带教非常吃力,护士主动学习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有待提高,临床应急能力欠缺。经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经过1年的培训树立了热爱护理工作的专业思想,学员培训期间对内、外等科室轮转工作流程和模式熟悉,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尽快进入岗位。学员培训期间带教老师跟班专人带教,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工作态度,护士掌握了沟通技巧可与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7-8]。

3.3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 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学员培训期间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服务理念及职业情感教育。全方位、多角度的学员带教培训模式使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知识与业务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尽快满足临床科室的用人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院每年对轮科和定科护士进行护士长和护士个人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前护士长召开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和酝酿人选,经过对护士进行综合测评和集体讨论后形成意见。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各科室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专题会议,对聘用护士进行双向选择。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是护理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第一阶段的培训,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所接受的继续护理学教育。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聘用护士作为护理人力资源储备护理人员的新型培训模式,为护士专业素质快速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发展护士的护理专业价值观。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聘用护士,由于护理理论考试、操作技能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护士长及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明显提高,使临床用人科室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培训质量得到提高,效果显著,尤其是培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护士培训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事实证明,新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合格、迅速地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参考文献

[1]徐安芬.聘用护士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14-15,17.

[2]陈超.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42-343.

[3]张瑞高.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42(10):286-287.

[4]郭江玲,赵水花.情景模拟在低年资护士入院宣教培训中的运用[J].护理学报,2008,15(11):21-23.

[5]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6]邓少娟,张国龙.区级中医院护士开展新型中医护理培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73-3675.

[7]邹晓峰.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医理论和技能方法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384-385.

[8]陈俐,张恩华,周蕾蕾.岗前培训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189-190.

(收稿日期:2015-11-26) (本文编辑:王利)

作者:陈敏 候兰珍 周慧玲 蔡淑英

第五篇:应用岗位培训手册实施新护士培训的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新护士岗位培训及技术评估手册》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其在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65名新护士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按照《新护士岗位培训及技术评估手册》实施专职带教、分阶段培训、多形式教学和阶段考核,对照组是传统方式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护理部考核成绩,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护士团队满意度及年度取得荣誉情况。 结果 护理部考核成绩,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护士团队满意度及年度取得荣誉情况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培训手册实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使其快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 岗位培训手册;新护士;实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75

新护士是护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顺利进入工作角色是所有新护士面临的严峻问题[1]。为了弥补新护士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尽快适应工作角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本研究应用自编的《新护士岗位培训及技术评估手册》(以下简称“培训手册”)开展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招聘的有护士执业证无临床工作经历的新护士65名,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新招聘护士设定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新招聘护士设定为干预组。进入干预组的新护士为31名,平均年龄22.5.岁,其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5岁;学历:大专30名,本科1名。进入对照组的新护士为34名,平均年龄22岁,其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4.5岁;学历:大专34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两组均选择护理骨干实施临床带教,均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均参加护理部质量考核。对照组新护士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固定老师带教,无系统的书面培训教材。干预组以培训手册为教学工具,手册涵盖了系统的书面教学内容。干预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1 制定培训手册 结合我院护士分层培训管理办法,参考新护士独立值班岗位说明书,针对内外科各专业培训的共性和特性,制定培训手册,内容涵盖病区环境、管理制度、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院感控制、病人安全、职业素质、护理文书书写及常用护理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同时培训手册内附有培训计划和评价。

1.2.1.2 培训带教团队 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培训护士的影响较大,带教老师在责任组长、科室各质控组长等有资质的护士中选拔,备选师资均经统一的相关培训,包括带教形式和方法、教学内容、阶段教学目标等,明确带教职责和教学任务。

1.2.1.3 设定培训目标 具体步骤:第一阶段(第一周)要求完成一般情况介绍(医院文化、环境)、基本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護理文书书写、医院相关科室职责和护理工作关系等;第二阶段(第二、三周)从一般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的指导、训练、考核中检查流程、制度、院感控制的掌握情况和病人安全、职业防护意识;第三阶段(第四周)给新护士口头总结、提出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第四阶段(第五周)完成科室考核和护理部考核。

1.2.1.4 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法 新护士入科室即发放培训手册,各带教老师将结合实际班次备课,开展情景教学、现场演练和示范教学等多形式的教学培训。科室总带教老师每周了解新护士的需求,指导医护、护患沟通技巧,检查质量。

1.2.2 评价指标

1.2.2.1 科室评价 护士长或总带教随机利用口头提问、检查工作质量和服务场景,及时评价学习效果;阶段培训后组织科室阶段考核;科室考核合格者参加护理部质量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独立值班资格。

1.2.2.2 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院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科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

1.2.2.3 取得荣誉情况:科室每月优质护理服务明星评比结果、年终绩效测评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利用ⅹ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护理部考试分数比较 见表1。

2.2 2组新护士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 论

3.1 应用岗位培训手册实施新护士培训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 固定老师带教随机、不规范、易遗漏、疏忽,新护士不能提前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而进行相应的理论上的准备。培训手册作为教学工具应用,改变了过去盲目带教管理的现象,通过教学目标标准化、教学形式规范化、教学内容细节化、教学内容计划性进行,改进了带教管理方式。

3.2 应用岗位培训手册实施新护士培训提升了新护士的工作能力 工作方法的培养是实现新护士角色转变的关键。新护士可以根据培训手册的实施计划巩固书本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结合理论知识,培养了新护士分析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手册使新护士综合不同带教老师的工作方法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提高工作能力。

3.3 应用岗位培训手册实施新护士培训规范了新护士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手册通过设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方式、考核形式、独立值班资格等都进行了系统规范,使新护士的培训标准化、规范化。

4 结 论

新护士培训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应用岗位培训手册实施规范化培训,完善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对新护士更好,更快适应角色转变、提高工作能力、胜任护理工作岗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含凤,李秋杰,吕冬梅.新毕业护士角色转变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42.

[2] 蔡虹,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作者:黄奇云

上一篇:化学概论论文下一篇:环境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