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层单位檔案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可以反映基层单位和档案员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可以体现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投入,也可以揭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数量、进度和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论文 篇1: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包括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档案日常管理登记、统计,档案工作的手续证明,档案管理网络图,档案规章制度等,它们可以保存于纸质、声像和电子等不同介质材料上。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可以反映基层单位和档案员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可以体现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投入,也可以揭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数量、进度和质量。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可以为档案工作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可作为新档案员学习业务的“工具书”和实际操作样本,也是档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四种情况

1、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短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中,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没有正式的年度计划、总结。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对基层单位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有30%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中有80%的人没有制订正式的全年档案工作计划,95%的专职档案员中以年底执法检查自查报告作为档案工作年底总结。

2、档案交接手续短缺。这里指的交接手续有两种,一种是档案员调整交接工作时的手续,另一种是业务科室向档案室交接档案材料的手续。第一种手续全部有,但不规范,手续内容和样式不统一;第二种手续,多数基层单位缺少或不正规。据平谷区档案局年底档案执法检查第二组统计,第二组共抽查了17家单位,其中有三家单位更换了档案员,且全部做了交接手续,但只有民政局一家交接手续上有交接两人签字和领导作为见证人签字。另外第二组检查发现,20%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收集业务科室档案材料时给对方写张收条留给对方;50%档案员直接拿走不给办手续,只是在自己的本上做个总数记录;30%档案员既不给业务人员办手续,自己也不记录。

3、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八防”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室中,经常出现日常管理工作或记录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或形式不正规的现象。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只有15%的基层单位有投放鼠药、防虫药的记录,但不规范,有10%的基层单位有安全检查记录,但其内容记录不详细。基层档案室全部有温湿度记录本、借阅登记本、利用效果登记本,但完全按要求作记录的只有50%的单位。

4、档案宣传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宣传可以通过会议学习、组织档案知识答题、档案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基层单位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时,极少有文字记录、声像记录齐全的。例如,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85%在党委会议或机关全体会议上学习过档案法律、法规或有关档案文件,这些单位中,95%会议记录上有记载,98%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40%组织过档案知识竞赛或答题,但它们只保留试卷或文字记录,全部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20%举办过档案展览或展示,它们中有90%文字记录,但全部没有声像记录。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划清问题的责任,直接影响了对档案工作的考核成绩,也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如没有档案工作计划、总结,使得基层档案工作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造成单位领导不了解档案工作数量和进度,那么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就没有给档案工作留有必要的时间,所以档案工作就不可能按要求完成,即使完成工作数量。但质量也不高。如没有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记录和宣传记录。考核时就无法证明有些工作开展与否。如果没有档案交接手续。发生档案丢失就无法分清责任。

二、造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原因

1、思想不重视,档案意识淡薄。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没有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按时归档。不丢档案不少档案,检查时不出问题就行,档案工作不计入年底考核。这种态度直接造成机关或主观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内容没有涵盖档案工作,机关从不宣传档案工作。档案员没有按要求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员频繁变动没有办交接手续。所以出现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象。

2、档案员兼职太多,变换频繁。基层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时间、精力按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频繁变换档案员,新档案员缺少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新档案员不熟悉档案工作,多数业务没有开展。这两种情况造成基层档案工作记录记录短缺。

3、档案工作规范标准不完善。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多年没有改动,原有的档案工作规范要求不严,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全面要求,已经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所以导致基层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4、档案员业务素质限制。有些基层档案员没有按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仍然保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按以往要求开展档案工作,造成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三、解决的方法

1、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明确规定基层单位每年要形成正式的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计划、总结内容要涵盖档案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标准,如档案室要严格执行“八防”要求,“八防”措施要有规范的文字记录,要规定定期对档案室安全检查的时间和不定期检查的次数,安全检查要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宣传的基数、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的文字和声像记录要齐全、完整。

2、建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制度要有前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要求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随时通过网络传输给本地区的档案局。制度应规定记录产生的程序和报送的程序,即档案工作记录必须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是档案工作的真实记录,不允许出现假记录即杜撰的记录或者集中补充的记录。现阶段基层单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电子的档案工作记录,当档案网络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档案工作,当时形成档案工作记录可以在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制度中应规定记录的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的档案工作规定记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档案宣传工作既要有文字记录也要有现场声像记录,而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只要求文字记录等。制度也应规定记录内容要求,如交接手续要有双方当事人签字和领导见证签字、档案的数量等内容,档案安全检查记录要有参加人员签字,检查发现的问题等内容等等。

3、基层单位报送档案工作记录渠道畅通。现阶段可以申请专用的大容量电子邮箱,供基层单位报送电子档案工作记录。将来应全面使用统一档案专用软件,基层档案工作可以全部在网络进行,形成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已经开发出档案办公专用软件,在本区选取试点单位开始使用,经过修改、完善,成熟后将在全区全面推广,到时可以实现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全部在网络上进行。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传输到区档案局服务器上。

4、及时组织基层单位进行培训,提高档案员的整体素质。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和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出台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基层单位主管档案领导和档案员要及时组织培训,及早在本地区全面推广。

5、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首先要对基层单位的领导开展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转变其对档案工作的态度,进而改进档案工作的现状。其次在推广新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和制度前,要进行专项宣传,宣传重点是制定新标准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专项宣传对基层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员宣传重点要有所不同,对领导要宣传其监督和考核的作用,对档案员要重点宣传其记录工作量和分清责任的作用,这样使二者全面接受新标准和制度,最终全面推广。

6、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监督基层单位对新档案工作标准和档案工作记录制度落实情况,确保档案工作记录完整、齐全。档案局依法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组织档案执法检查不局限于定期检查,也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所以档案局不仅可以在年底对基层单位档案综合检查中进行档案工作记录检查,也可以开展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专项检查,检查既可以是普查也可以是抽查。在检查中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不全或不完整的,找出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便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及时改进,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工作并形成完整、齐全的档案工作记录。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

作者:杨有启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论文 篇2: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 基层单位檔案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可以反映基层单位和档案员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可以体现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投入,也可以揭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数量、进度和质量。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划清问题的责任,直接影响了对档案工作的考核成绩,也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基层 档案 工作 记录 短缺 解决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划清问题的责任,直接影响了对档案工作的考核成绩,也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状况

1、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短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中,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没有正式的年度计划、总结。

2、档案交接手续短缺。这里指的交接手续有两种,一种是档案员调整交接工作时的手续,另一种是业务科室向档案室交接档案材料的手续。第一种手续全部有,但不规范,手续内容和样式不统一;第二种手续,多数基层单位缺少或不正规。

3、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八防”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室中,经常出现日常管理工作或记录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或形式不正规的现象。

4、档案宣传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宣传可以通过会议学习、组织档案知识答题、档案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

二、造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原因

1、思想不重视,档案知识淡薄。对于档案学方面的知识,档案工作者应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在工作中要具备扎实的实践功底。新时期档案工作应依托于档案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付诸于实践。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档案的专业知识,将档案知识这种载体熟练运用于工作中,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同时,对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并收集整理档案的内容,编排、判断并进行科学的研究,要将专业知识熟练的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新的认识,推动档案工作的新发展,取得新的成果。档案员没有按要求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员缺少专业的知识,所以出现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象。

2、档案员兼职太多,变换频繁。基层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时间、精力按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频繁变换档案员,新档案员缺少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新档案员不熟悉档案工作,多数业务没有开展。这两种情况造成基层档案工作记录记录短缺。

3、档案工作规范标准不完善。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多年没有改动,原有的档案工作规范要求不严,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全面要求,已经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所以导致基层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4、档案员业务素质限制。有些基层档案员没有按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仍然保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按以往要求开展档案工作,造成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三、解决的方法

1、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明确规定基层单位每年要形成正式的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计划、总结内容要涵盖档案工作。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技术标准规范包括电子文件、档案数据存储压缩格式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加水印技术规范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等。

2、建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制度要有前瞻性,从当前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缺少中长期规划的问题,“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战略规划的制定就十分必要。档案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充分注意到下列因素:一是目标的复杂性。因此,档案规划必须是战略性的,而不能以静态匹配作为规划重点。二是技术因素的复杂性。如新旧技术的整合,如何在新技术导人和旧技术挖掘之间求得平衡就存在复杂性,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三是考虑规划的政治因素。如必须考虑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性质等,特别是档案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单位在积累社会汜忆和保护人类文明财富上的特殊功能需要。四是关注档案资源的特点。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在其社会性、适用性、凭证性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个性,档案建设不能以牺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作为代价。五是档案信息化需求定义的复杂性。信息化需求不明确或不完整,需求在早期、中期或后期变动时间上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代价。根据各自实际,档案部门应划分其建设的具体目标(电子文件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等)及其不同的时间表。

3、基层单位报送档案工作记录渠道畅通。现阶段可以申请专用的大容量电子邮箱,供基层单位报送电子档案工作记录。将来应全面使用统一档案专用软件,基层档案工作可以全部在网络进行,形成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4、及时组织基层单位进行培训,提高档案员的信息素养。现代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与高标准的要求。档案工作是我们社会体系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具有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可见信息素养同样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而信息的有效利用只有通过信息传播才能够完成,档案信息也在此列,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传播的信息过程中担当着传播者。把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内涵归结到档案信息传播概念里,研究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培养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5、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首先要对基层单位的领导开展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转变其对档案工作的态度,进而改进档案工作的现状。其次在推广新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和制度前,专项宣传对基层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员宣传重点要有所不同,对档案员要重点宣传其记录工作量和分清责任的作用,这样使二者全面接受新标准和制度,最终全面推广。

参 考 文 献

1、王庆云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出版社2002

2、曹兴凤.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作者:林泽南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问题论文 篇3:

浅谈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摘 要:基于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的研究,首先,阐述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主体、对象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重要作用。最后,针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给出加强依法治档意识、构建全覆盖式工作网络、构建档案数据管理平台等措施。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综合档案馆工作的顺利展开,是该工作的基础部分。因此,对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及时发现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从而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怎样做好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是人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将针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基本概述

1.主体和对象

在我国相关规定以及条例中,对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主体与对象做出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工作展开的主体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意识到档案监督与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象,不仅包含档案局本身,同时也包含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队等。如今档案工作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为人们工作的有序进行带来很大便利。

2.主要内容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通常情况下主要包含两部分重要的档案行政职能,分别是档案监督检查工作以及业务指导工作。两项工作之间相辅相成,并且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主要内容涉及到许多,比如,对管辖范围内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业务规范工作、干部培养工作以及档案理论工作等进行有效指导。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应工作标准与工作流程展开。

二、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重要作用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通过监督工作的展开,可以及时发现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不合理的问题。工作人员针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联系到相应责任人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因为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从而对后续档案内容的利用等工作的展开造成影响。

在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有效指导,可以促使档案工作能够朝着更好发展。促使档案工作能够朝着正确的道路进步,同时促使有关档案法律法规能够在档案相关工作的开展中落实。

在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开展中,通过将监督指导工作落实,使得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实际工作情况有正确认识。明确自身在档案工作中应该肩负的责任与工作内容,使得每一项档案工作都能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防止出现档案工作混乱情况产生。不同的档案信息资料能够及时归档,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

总而言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监督和指导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促进我国更快进步。

三、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有效措施

1.加强依法治档意识

为促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法治档意识。依法治档是一个宏观性问题,在其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问题与法律法规,档案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科学合理等工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加强重视程度。档案工作监督制度,是我国法律赋予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能。基于此,要通过加强依法治档意识,促使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强化依法治档意识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人员,要对不同相关法律法规有正确认识,了解法律法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下进行。与此同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展开相应监督工作与指导工作。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对于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执法文书等进行规范,为我国档案事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第二,针对档案监督指导立法工作要积极推进,加强制度改革工作与创新工作。确保立法以及法律法规,能够与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相匹配。确保相关档案部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

2.构建全覆盖式工作网络

构建全覆盖式工作网络,对于档案监督与指导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监督与指导工作的开展中不難看出,相关部门会加强对执法检查、年度检查的应用,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或者部门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但是,因为各个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发展存在很大不同,所以,档案事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平。也因此,档案行政部门的档案监督与指导工作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基于此,要将构建全覆盖式工作网络作为重点与关键,在实际构建工作的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各级档案主管部对于自身的主管意识应做出强化与完善,严格按照相应的档案法,对自身不正确的工作思想与工作理念进行摒弃与调整,能够从真正上肩负起自身责任与工作内容。第二,从国家档案部门,到各基层档案管部门,要构建出自上而下、全覆盖的工作网络,并将工作网络渗透到各个不同部门与工作环节中。第三,对于现有档案工作监管体系要对其进行理顺,确保一级抓一级的监管工作体系能够得到更好落实,避免在工作的开展中出现死角情况。为我国档案行政部门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进步。

3.构建档案数据管理平台

在加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档案数据管理平台的方式,使得档案工作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档案工作涉及到许多内容,并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从目前档案工作的开展中可以看出,具备一定的滞后性特点与隐蔽性特点。在基层单位中,档案运作时间越长,那么档案工作质量也就越无法保障。在这一情况的出现,容易造成档案归档工作不及时、档案资料丢失、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产生。基于此,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要将构建档案数据管理平台作为重点与关键。在档案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对于档案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工作要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第二,可以对其他国家档案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经验进行借鉴,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使得档案数据管理平台的可操作性得到保障。将档案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在监督与指导工作中,实现对档案的统一管理与调整。

4.加强事前监督与指导

事前监督与指导是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的基础,对于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事前监督与指导工作的展开,使得基层单位能够明确实际监督与指导范围,对档案管理进行分类与规划,对自身工作内容有正确认识。在实际完善事前监督与指导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对沟通交流渠道进行完善,促使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这样工作人员能够对档案实体情况以及档案工作变化情况有正确认识,将动态监管工作更好落实。(2)对基层单位要做好相应梳理工作,这样才能形成相应的档案监督指导网络,市区以及县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工作调研情况要定期进行,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从而对本地区实际档案情况有正确认识,同时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台账进行完善。(3)对于事前监督和指导对象,要及时对其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对管理内容作出优化,促使每一类档案内容都能够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得到保障。(4)对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展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年度规划工作,明确工作对象、明确工作范围、明确工作内容并且明确工作重点。做到 对各方面工作的明确,才能将管理工作更好落实。

5.构建事中监督指导机制

为促使监督指导工作能够在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得到更好落实,对于构建完善事中监督指导机制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构建完善事中监督指导机制,主要是指对于监督指导内容要有明确认识,按照相应监督指导内容,对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能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监督与指导,而不是将监督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要保证档案工作到哪里,监督指导机制就到哪里,确保能够为监督指导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在实际事中监督指导机制的完善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积极组织监督指导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以及业务规范等进行学习与了解。确保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能够有正确认识,明确档案工作重要性,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中,使得档案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提升。(2)在基层单位中,要及时做好档案法律法规,以及业务标准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可以在基层单位中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工作人员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各项工作的展开,都能够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增强档案工作有效性。宣传工作的展开要定期进行,同时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宣传内容作出科学合理规划,使得宣传工作能够达到更好效果。(3)档案检查活动的展开要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自身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严格按照档案工作规范以及工作要求,将基层单位的档案监督工作与指导工作更好落实,促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面临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以及业务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将档案工作制度,以及实际档案工作内容更好落实。对于基层单位的文件材料收集工作、材料归档工作等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确保有价值的材料都能够得到合理应用,及时得到归档,避免出现遗漏等情况产生。(4)主管部门同样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价值,及时落实监督工作与指导工作。主管部门对于档案法以及相关的工作条例要有正确认识,同时明确自身工作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能够根据相应管理特点,对档案监督与指导工作进行调整,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加大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监督指导工作能够贯穿在整个档案工作中。

6.构建事后监督指导机制

在实际基层单位档案监督与指导工作的落实中,可以通过构建事后监督指导机制的方式,及时发现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措施。事后监督指导主要是指,针对监督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联系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将问题进行更好解决。在问题的解决中,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及时对整改结果进行反馈。而且通过事后监督指导机制的构建,能够对队事前存在的疏忽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彌补,对不同问题进行整治。基于此,针对事后监督指导机制的完善,档案部门要给予更多重视。在实际完善事后监督指导机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工作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制定合理整改方案。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整改内容有明确认识,将整改责任更好落实。整改工作的完成,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完成整改工作,那么可以适当给予其惩罚。通过该种方式,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整改工作有正确认识。(2)对于档案工作的展开要及时进行跟踪,如果在各项条件满足情况,要立即展开整改工作。对于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整改内容,同样要尽快完成整改。如果在整改中确实存在困难,那么要逐步实现整改,对于整改工作的展开,要及时帮助并协调,使得整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3)对于整改过程与整改结果,要及时进行反馈。各个工作人员之间要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对整个整改内容与整改结果进行分析与了解,对于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出总结与答复。总之,对于事后监督指导机制的完善,需要相关工作部门能够给予更多在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鼓励更多工作人员参与到监督指导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中。促使事后监督指导机制能够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为档案工作的展开提供有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现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对于问题能够及时作出总结与分析。从而在未来档案工作开展中,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为基层部门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促进我国档案工作的更好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中,要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通过监督指导工作的展开,促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能够朝着更加规范化方向发展,并及时发现在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给出相应调整措施,使得档案内容真实性与准确性得到保障,为后续档案使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姚 茜.东城区档案局运用“四步走”方法加强新建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J].北京档案,2019

[2]陈 梅.谈谈基层档案工作中的集中整档[J].办公室业务,2017

[3]祁 勇.开展监督检查 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林区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7

[4]畅凯立.千山区档案局跟踪指导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16

[5]杜亚军,门陆斌.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性、规范性和创新性[J].黑龙江档案,2009

[6]杨 波.对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

[7]王雪梅.对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

[8]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

[9]杨 帆.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科技信息,2009

[10]范 霞,张淑华.浅谈新形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

作者简介:王俐俐(1967-),汉族,女, 江苏连云港人,馆员,本科,档案管理。

作者:王俐俐

上一篇:物理心得体会二篇下一篇:诚实守信的演讲稿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