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教学计划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项新的任务开始之前,有必要去理清工作思路,将工作目标予以细分,让我们提前去做好工作计划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上物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八上物理教学计划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教学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配合学生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 探究

物理这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在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物理学习的综合发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大部分高中学校只重视学校的声誉,导致高中老师为了学生高考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加上每个学校的经济条件不一样,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投入资金和组织教学都存在不足,所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

一、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精心指导、严格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对待、严格要求才可以。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精心指导。比如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步骤,每一步需要什么,哪一步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等。通过指导后,学生的动手欲望和自信心被激发。那么就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注意,精心指导并不是面面俱到,在此实验中,教师讲清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剩下的比如说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可以遵照说明书自行探究,以便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严格要求体现在要求学生在试验后认真的反思总结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并交流汇报实验结果,以便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填写实验报告是,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让学生以课本中或者主观想象的数据替代实际数据。

二、提升教师物理素养的同时,注重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是高中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物理教学方法单一、科研与创新能力较差等现象,只有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教学理论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也是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机械式的进行,这样严重遏制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不能从实验中去強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物理规律在多种形式下得以呈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后,加强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俗话说:“观念决定方向,方法决定结果,方法是创新的灵魂,创新孕育于方法之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合理科学方法的运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较差的现状,对于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是贯彻素质教育发展创新、合作型人才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新课改不断推广的一种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良好教学模式。物理实验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辩证性思考问题,提高了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物理实验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环节

物理实验合作学习的环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第一部分,分组。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等元素将高中生分成几个综合实力相当的小组。(2)第二部分,定目标。实验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教师要在分好组之后给每个小组成员讲清楚。(3)第三部分,动手实验。实验阶段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时刻,教师要不断指导和监督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4)第四部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物理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学生要在小组内讨论通过实验看到物理规律或者总结物理概念,真正通过协作来完成物理实验的目的。

2.物理实验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合作学习结合探究学习展开物理实验。由于物理学科往往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才能达到学好、学精的目的,因此在物理实验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课堂实验中。(2)合作学习结合互动学习展开物理实验。合作的过程就会产生交流,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都会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互动让思想插上翅膀,彼此分享不同的概念与观念,往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合作学习结合应用学习展开物理实验。由于物理实验往往有很多都是研究实际现象的,在开展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知物理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充分挖掘物理实验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当看客,甚至有的学生还看不清实验,尤其是后排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热情,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有机结合,即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一般来说,物理课堂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在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实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能通过实验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不同现象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认识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其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这既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新课标的标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不断的创新和进步,不断改良其中的弊端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高中物理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习惯和动手能力,为将来更深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国泉

第2篇: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摘 要:物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只要物理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改进实验,将复杂实验简单化,放大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将实验现象变得精彩而有悬念,这样的物理实验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物理; 实验教学; 效率

物理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但在现实教学中,一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再加上有些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低,可见度不高,教师便觉得上课做实验浪费时间,学习效果也不佳,学生也觉得看不到实验现象,或者实验趣味性不高,显得很无聊,因此教师认为做实验还不如做几道题实在,训练效果也好得多。所以物理课上,教师大多是“重讲授,轻实验”,“重纸笔训练,轻动手操作”。

一、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理念,不能完全依赖实验员设计和准备实验,自己动脑、动手,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生活化,更显精彩

物理教师做的实验一般都是由实验老师准备好的实验,殊不知有些时候教学生自制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吸管,让学生用吸管做口哨,体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将吸管剪成3、4厘米长,在吸管一端的两侧再用剪刀剪出1厘米左右长度的豁口,再修整、试吹直到口哨发出声音。再将吸管的另一端加接小药瓶,在不同部位打上孔,可以制成吸管葫芦丝,吹奏时按住或松开不同的孔,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又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时,展示制作好的“浮沉子”,当学生看到“浮沉子”如此听话的随着教师的指令上浮下沉时,一定会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醒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孩子们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这样的实验,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享受了制作过程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更精彩。

二、将复杂的、费时间的实验替换成简单的易做实验,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的演示实验中有一些实验不仅实验器材不容易准备,而且实验复杂,现象不明显,试验持续时间长浪费课堂时间,造成低效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动手创新改进实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可视程度。例如在学习内能和机械能转化时,老师讲到“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温度会降低”这一知识点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的老师会演示“给装有水的用软木塞塞好的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软木塞飞出去,同时试管口有白汽产生”的实验,但由于加热时间长,且若软木塞塞得太紧而没有教师期待的现象产生,学生如果看不到精彩的实验现象会觉得无趣,从而影响上课效果。所以老师们有的直接通过试题讲解,有的通过动画演示,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太好,学生依然只是记住了所谓的现象,对实验的原理也谈不上真正理解。其实这个原理,学生们在平时的游戏中早已见过,但没有将见到的现象与物理联系起来,这个游戏的做法是,把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拧紧,尽量将矿泉水瓶扭曲变形,使瓶内的空气尽量压缩,然后慢慢拧松瓶盖,当瓶盖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瓶内的压缩气体喷出,同时出现比较响亮的爆炸声,还会看到瓶口冒出“白烟”的精彩现象。当然证明大气有压强的实验也可以改进为将一个瓶壁很薄的空矿泉水瓶用热水涮一下,然后盖好瓶盖,会发现瓶子慢慢地变瘪了。打开瓶盖后,瓶子又重新鼓了起来。在学生亲眼所见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感到物理来自于生活,更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引发认知冲突,让实验出乎意料,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如果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心知肚明,毫无悬念,这样的实验无疑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起不到实验真正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有意设置一些在学生理解上有悖于常理,无法理解的现象,这样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尽力百思然后才能得其解,才能起到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的效果。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先串联三只小灯泡,然后用一根导线短路,分别两次短路L1L2、L2L3,学生毫无疑问的猜出实验的结果,两次都只有一盏灯发光。教师再立即断开开关,用两根导线同时短路L1L2、L2L3,让学生再次猜一猜闭合开关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由于思维定势认为三个灯泡都被短路,一个灯也不会亮。可是当教师闭合开关后,三个灯泡一起发光,而且比原来更亮了,学生一定会非常吃惊,认为不可思议,无法理解这样的实验结果。这样的戏剧性的结果会让学生在经历惊叹、深思、争论之后,真正理解局部短路意义和并联电路的特征,比教师直接展示第二步实验后分析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能做的实验不用动画替代,让物理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精彩

物理实验中也有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有些教师胆小不敢做,直接放弃,从网上找视频或动画替代放给学生看,例如热机的点火爆炸装置的实验,胆小的老师因为爆炸声大,且装置可能燃烧便不敢演示,选择跳过直接不做,用动画替代。殊不知实验中巨大的爆炸声以及装置中酒精着火的强大视觉冲击,正是动画和视频所不能给学生带来的享受,只有让学生看到真正的实验的精彩现象,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才深刻,学得的知识才更牢固。再例如电学中,电源短路时会产生损坏电源和烧毁导线这一严重后果,讲到此处教师无法演示实验,甚至连视频都没有,只能反复强调让学生记住这一结论。其实这个实验是可以演示给学生看的,用一根极细的裸铜丝(如耳机线中的一根铜丝)短路一节干电池(最好剥开干电池外皮,直接连接金属帽和锌筒,减少电池内阻),在实物投影仪下,学生会清晰地看到铜丝烧红、烧断,实验现象会令学生惊奇不已,这样显示短路导致的后果,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

作者:王美琴

第3篇: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创新实验三类实验教学做了论述。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创新实验

1.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下面我结合多年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2.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创新实验,下面对如何开展好这三类实验谈谈看法。

2.1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操作示范表演的实验,在操作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论外,在演示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实验操作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

例如:用玩具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的传播光路不明显,讨论解决方案,在空气中显示光路可以借助粉笔灰、蚊香等,在水中可以加少许牛奶、肥皂液等。

(2)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最基本的手段,辅以多媒体课件、动画则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变化的规律,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通过Flash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的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学生加深了认识,理解更透彻。

(3)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在许多实验中,实验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实验的整体效应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了解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原理,这样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每一个数据。如有误差,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或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实验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又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地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2.2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生分组活动,另一类是利用整节课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有亲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因此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实验的观察一点不能马虎。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若不认真,仔细观察,就无法总结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更无法由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和对观察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设计实验,这样达到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情感体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时,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3)发挥实验后反思的作用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实验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深化、完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3.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主要是以拓宽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旨的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例如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自制水果电池等。这类实验器材大多来自于生活或学习用品,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是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学生交流展示课外小实验的环节,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另一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辅助教学的课内补充实验。例如用纸、塑料薄膜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等。还可以将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教学。再如,用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这些实验会带给学生新鲜感,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类实验器材的选取一般要求常见和简单、构思巧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直接揭示问题和规律。

教师指导这类实验时既不可让学生过多碰壁,又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引导学生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分析思考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要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多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才会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炳昇.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关文信,毕凤祥,韩艳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五星.探究与实验.龙门书局.北京:商瑞国主编,2005.

作者:钱萍 王坚

第4篇:苏科版物理八上5.2速度教学案

姓名 《5.2速度》教学案

【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难点】:速度的计算 【用具】: 刻度尺、秒表、纸锥

【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

【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要点2】:速度及其测量

【总结】:速度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通过的离。 用符号____表示速度,_______表示时间,_______表示路程。

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

常用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会读汽车行驶时表盘中速度表指针的动态变化。

了解人和某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5m/s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人步行时的速度为1.4m/s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1m/s=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注意:会看速度标志牌和路程标志牌。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表格:

【作业】:

1.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m,(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通过的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m/s,在第2秒内的速度为______m/s,前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3.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___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30km需要_______小时. 4.汽车的速度计上有“km/h”字样,当速度计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_km/h=________m/s. 5.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可用符号________或_________表示.

86.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速度. 7.要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_____. 8.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位100km/h,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需要______h. 9.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铁路运力紧张状况,今年4月份我国铁路进行了第五次大提速.2004年4月17日19时23分,西安至北京Z20/19次直达特快首发列车由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这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列全列软卧特快列车.陕西日报以“西安至北京直达特快列车昨开行,一路不歇到京城”为标题在头版进行了特别报道.Z20/19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1200km,运行12h,最高时速可达160km/h,即_______m/s.Z20/19次列车西安至北京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11.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测细铜钱的直径,铜线的直径是( )

A.1.45mm B.1.5mm C.1.9mm D.29.0mm 12.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13.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2:9 B 2:1 C 9:2 D 1:2

第5篇: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望远镜与显微镜》word教案 (2)

显微镜和望远镜

[设计理念]

体现知识的价值,渗透创新的意识,体会知识与创新的连接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这已节内容是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的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

显微镜、望远镜各一套 [教学过程] 引入:

爷爷奶奶为了能够看清楚报纸上的小字,不仅要带上老花眼镜;有的时候还要借助放大镜。如果我们想要看更细小的细胞、细菌等物体,用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由此人们发明了——显微镜;

人类对于星空的观察从未停止,为了让自己能看清楚遥远的星空,人们发明了——望远镜。

师:那么显微镜是怎么工作的呢?望远镜又是如何看清楚物体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

问题: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物体、或感觉到物体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

1、出示大小不同图片,提问:你能看清楚哪个物体?为什么? (师):看来看清楚一个物体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2、拿出书本,让后排同学看字,问能否看清楚字?移近到面前,看清楚了。 看来我们能看清楚物体还和物体到人眼的距离有关。

作图发现人感觉物体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对我们所成的视角的大小。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索一下显微镜是如何是我们感觉到物体变大了的?

说到显微镜的发明,不得不提到400年前一名叫詹森的荷兰小男孩,爸爸是眼睛制造商,所以他经常摆弄镜片。一天他在玩镜片,心想:一个镜片可以使物体放大些,两个镜片叠加起来呢?当他在看树叶上的小甲虫时,哟,小甲虫简直成了一只小鸡。给你两个凸

透镜,你能否也有相同的发现呢?(学生实验)——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

一、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1、实际的显微镜上的主要光学元件有哪些?其中哪些和成像是有关系的? 目镜、物镜和反光镜(凹面镜)

2、猜想:可能的成像原理:? 通过作图分析

板书:物镜(凸透镜):物体放在物镜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类似于投影仪) 目镜(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反光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照亮被观测的物体

3、原理: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学生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模拟) 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虚像

为了看清物体,调节镜筒与载物片之间的距离。(一般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不变) 显微镜由于观察的物体距离物镜较近,所以物镜物镜的焦距应小于目镜的焦距

过渡: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得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发现?

——这个实验在16世纪,另一位荷兰的小男孩里帕西也做过(只不过他当时拿的是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出示玩具望远镜)

二、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1、结构(出示望远镜) 物镜(凸透镜):物体大于物镜的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拉近物体) 目镜(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2、与原来的物体相比-小

由于望远镜需要观察远处的物体,所以一般说来物镜的焦距应该大于目镜 此种望远镜的成像特点:倒立但并不一定是放大的像,但可以扩大视角

了解:望远镜的种类:普通望远镜;大型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扩大视角。 物镜:拉近“物体”,放大物体。

结束语:创新并不是很神秘,对透镜的巧妙组合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后记]

第6篇:八上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备课人:王玉芹 时间:12月18日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识记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2、知道日本投降的时间及因素。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识记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4、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通过阅读分析,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河人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第一课时

课堂流程:

【自主学习,解疑置疑】

解决基础知识部分

1、 快速读书125----127页,在书上标注以下知识点,对学、群学解决疑难、并识记以达成学习目标。25分钟完成(学法指导:要在规定时间内采取一定的记忆方法快速背下来,互助互查、) (1)读书思考并背诵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2)、日本投降的时间及因素。

(3)、背诵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请你合上书检测自己的预习情况。对子组互评。比比谁记的更快

2、教师点拨疑难

3、学完本课后总结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阅读分析,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和答题技巧

课堂流程: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导入 【解读目标、明确重点】 【预习检测,反馈效果】 【题组训练、提升能力】

一、选择题

1、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下列有关七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②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它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④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日本的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3 .近年来,日本政府否认战争事实。下列能揭露20世纪日本侵华史实的是 (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华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基础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

划出关键词找有效历史信息,先独立完成而后对子组交流疑难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 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1) 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中共七大道路通,请你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目的?

(3)“八年抗战成正果”指的是什么战争?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4)“血肉筑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划出关键词或句子找到有效历史信息作答,先独立完成而后小组交流疑难准备展讲

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是: 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二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材料三: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四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提出的时间。

(2)材料

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

(4)从材料四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5)依据材料

一、

二、四,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

(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得到的启示?

【理清思路、整理学案】用红色笔

第7篇: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对本学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及时补缺补漏。注重讲练结合,综合训练,让学生及时地反馈学习情况,面向全体,注重层次。通过复习,温故知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在本次考试平君分有所突破。

二、复习重点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复习

1、复习每单元的字词积累,注重字音、形、词义整体把握。设计一些抄写题、看拼音写汉字、诗词背诵部分积累、病句修改等题型进行训练。

2、加强综合型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常规模拟训练,尤其应该注重综合型学习的选题和材料概括的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复习

⑴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把握 ⑵关键语句的翻译 ⑶对古文思想内容的整体把握

⑷语法现象归纳:A古今异义 B一词多义 C通假字 D省略句 E倒装句(点到为止) F词类活用(点到为止)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

阅读历来都是难点,对现代文阅读应强化训练,在阅读训练中和学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方法,

①审清题干要求——几问,问什么。

②寻找和锁定答题区间——哪几段,哪一段,哪几句,哪一句。

③筛选最重要的词句——抓关键词,关键语句。

④整合信息——向“标准答案”靠近,要点全面,语言简洁。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

①直接摘取(筛选摘取)

②筛选整合(先筛选,后整合)

③分析阐述(分析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读文章方法,如何组织语言使答案精练规范等等,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作文训练

⑴写作技巧点拨

⑵指导审题(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拟题)

⑶考场作文训练

⑷优秀习作赏析

三、具体复习安排

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复习1课时

综合型学习专题复习1课时

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

(一)1课时

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

(二)1课时

文言文阅读部分复习2课时

作文训练1课时

第8篇:八上19《蝉》教学设计

19蝉

【课标要求】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难点:学习法布尔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写作手法以及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突破措施:引导学生略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再细读课文,从写作手法的角度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具体做法,从而体会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了解法布尔并阅读《昆虫记》。 教师:多媒体课件,备课本,课本。 【教材分析】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部分,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

二、四部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读的结合,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导学设计】

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词,进行积累。 2.浏览《昆虫记》中写蝉的部分,搜集有关法布尔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昆虫记》了,谁记得书中写蝉的部分介绍了关于蝉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对,写了《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蝉的地穴” “蝉的卵”这两部分。

二、预习检测

你喜欢《昆虫记》这本书吗?谁写的?(学生自由介绍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

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三、新课教学

(一)活动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要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蝉的地穴” “蝉的卵”这两个方面,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勾画重点词语或者句子。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后课堂展示。

教师点拨:文章主要写了蝉从幼虫、成虫、卵再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勾画关键词句法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小组交流弄清文章脉络。 教师过渡:通过小组交流,我们了解到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蝉的生长过程,让我们深入文本,仔细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二:再读课文,赏析语言。 活动要求:

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写在课本空白处。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让5-8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可用“我喜欢——句子,因为——”这个句式回答。 教师点拨:

1.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2.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3.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4.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5.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6.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前两处地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蝉人的动作、情态,语言生动形象;后四处句子,语言准确。读完文章后,让我们对蝉有了很多的了解。

(三)活动三:回读课文,思考探究。

活动要求:回读课文,结合课本旁批,思考下列问题。自由回答。 1.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呢?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教师点拨: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是作者观察细致周到。

例1,第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例2,第18~20段,写刚孵出的幼虫是什么样子,幼虫落地之前悬挂在树枝上又是怎么个样子,有哪些活动,写得活灵活现。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例3,第8~11段,写幼虫出土之后从脱皮到变为成虫飞离树枝的全过程也非常具体,非常生动。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部分。作者用准确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蝉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在懂得许多关于蝉的知识的同时,我们不禁被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所折服。其实,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我们也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五、拓展阅读

阅读《昆虫记》,阅读方法见课本121-123页。

六、课堂检测

《昆虫记》作者是( )国( )家( )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七、板书设计

蝉 法布尔

蝉的地穴 蝉的卵 幼虫、成虫 卵、幼虫

【教学反思】

第9篇:八上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城关中学王劲松

我是竹溪县城关中学的一名教师,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五个班(共七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班班主任和其他同事的协作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找出优点,克服不足,以使今后的教学工作顺手,成绩有更大进步。

一、备课方面

在工作期间,我利用各种资源,结合课本和教参,认真编写教案。根据新课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难点,思考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准备各种教具,(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每节课都要准备一些实验,查找资料,制作PPT课件,多问多请教,一点都不得马虎。)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我现在带的这五个班,每个班都有

五、六十人,在七年级时,大部分学生生物成绩很好,当然也有三五个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学习也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因而,备课时尽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通俗化,与身边常见的事例联系起来,把身边的常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第三,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品行。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时,我是有备而来,因此就充满了自信。每节课都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轻松之中学习知识。学生的上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平时不爱学习的人都在动手动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这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与上学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到青霉和曲霉时,要向学生展示,学生多数是寄宿的,怎么办?我自己动手找发霉的桔子和馒头,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查资料,上课时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学生分组合作自学,教师指导为主;物理课也一样,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合作自学为主,多做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绷者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难易适中,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时将学生找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育。对陶俊玺、李新月、袁明星这几名学生要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对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下次上课时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

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书写的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便于检查,也减轻学生负担。有些作业我让学生交叉检查,找出对方的错误和失误,并向他指出来,做到双方都有提高。

四、做好课堂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生物作为小学科,不能占用课外时间,就在课堂上挤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辅导。有的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主动找到我,我必须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对后进生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我们的学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辅导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班,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主动问老师,作业也因为不愿动脑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一些必须自己动手的作业。比如:学习《从种到界》时,讲到“双名法”,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里或到九里岗植物园调查了解,看树木上挂的介绍牌中是如何用双名法命名的。大部分同学对些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期中测试时,出现了几个学困生和差生,我找到学些学生,了解原因,个别人是基础太差,又懒,导致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生物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记,做到把老师讲的每句话听懂,把书上的每句话读懂,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实在弄不明白的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总之,尽可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

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本学期结束,老师和学生的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特别是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据学生反映,考试时都感受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比如,有一些学生看到八年级的知识点时,不能很好地把七年级学过的相关的知识点理出来。这些都有待以后工作中,逐步改进。

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做好培优转差等等.我认为对工作的尊重,就是对学生、对学校、对自己的尊重。总之,要用做人的良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把属于自己的事做好,做出彩。

2013年1月20日

上一篇: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下一篇:品牌的供应链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