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由于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做到互相平衡并共同发展,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流追求。在这一大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由于其陈旧性,逐渐暴露出资源利用率低、市场适应能力弱等弊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企业传统管理,并对其进行变革就很有必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论文 篇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企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近几年,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不一,管理理念差异较大,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呈现出来的管理效果也各不相同,而这正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定份额的关键。建筑企业必须要积极探索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防范,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以此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现代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企业实施的、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性的重要管理工作。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现代工程管理效果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落后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面的管理,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等多个角度出发,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与水平。

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建筑企业虽然在发展规模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还影响着其稳定的发展,而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势资源,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在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电子化、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实施中主要是以企业的现状为基础,并将系统的管理知识落实到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企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水平也会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建筑工程管理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反之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实际。在创新模式的应用中,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手段可以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向科学化发展,对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现资源优质化配置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能够借助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而且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也更加的快速,对材料、设备、人员的配置也更加合理,因此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上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和制度

一些工程项目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与制度作为依据,而是直接将其他工程项目的管理章程拿来用,并没有结合自身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关体系与制度的建设,因此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流于表面形式,无法真正的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工程环节中,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隐患众多,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

(二)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与意识落后

目前大多数管理人员仍旧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施工现场的管理,忽视了对施工人员、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收益,忽视了对建筑工程的创新模式应用,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下降,不利于企業的经济效益获得。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水平较低

当前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大多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往往缺少扎实的理论知识或者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只注重管理工程施工中的实际问题,并不重视管理设备的科学配置、人员的优化分配、成本的支出管理等等工作内容,而且还有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实施的管理方法也不正确,在现场管理中没有关注各个施工环节的深入管理,导致工程施工水平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管理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市场观念创新,要求建筑企业能够深入市场调研,准确评估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发展规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二是人本化观念的应用,要树立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三是绿色施工观念,在建筑工程管中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二)管理方法创新

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应用创新模式,一是要创新技术管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要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的管理;二是要创新成本方法管理工作,要积极做好成本管理与其他管理对接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工程造价水平;三是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人才晋升渠道,避免晋升机制单一对工程管理人才自身发展带来的局限性等等。

(三)管理手段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期间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数据,因此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积极建立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库提高建筑管理的质量,借助于网络资源库可以方便企业员工搜索和抓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比如EPC模式的应用,其具体指的是设计—采购—建造一体化模式,所有的工程管理责任都是由承包商负责和承担,业主只需要完成项目前期的策划、立项工作后就可以将后续工作交给一家具有设计施工总承包资质能力的承包商完成该项目,减少了业主的压力。企业方面应该充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科学地应用EPC模式,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并做好造价控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

(五)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管理是现代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施工安全才能够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还需要重视安全管理创新工作。一是要实行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范,以此来规范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就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来看,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低下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根据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课程,将培训工作全面覆盖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中,使其可以学习科学的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等,并且可以借助相应的考核工作来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三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做好安全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各个危险区域安置危险指示牌,一些特殊区域要严禁普通施工人员进入,进入施工现场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等。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六)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方面还需要重视起企业文化创新,要结合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发挥企业的创新性与开拓性,确保企业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在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还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借助激励机制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一起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砥砺奋进。

四、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开始试图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来提高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随着先进管理理念的不断普及,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紧抓时代发展潮流,并可通过以下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一)创新管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其需要涉及到众多环节,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较多,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创新管理技术,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国外或者国内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比如,可以引进BIM技术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从建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管理人员等阶段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数字化的施工过程以及管理内容,还能够为企业做出决策进行控制和预测,保证建筑方案的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推动监督管理有序进行

近几年,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以及规模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带来,当前建筑企业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建筑企业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模式。其中监督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在各个工程环节的落实,规范建筑工程人员的相关行为等,因此还应该进一步推动监督管理的有序进行,真正落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三)基于企业品牌的打造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创新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其未来发展中,还应该重视企业品牌的打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工作,充分研究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从而确保创新模式可以满足施工需求,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且不断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与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以及企业的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建筑企业有必要转变发展思想,重视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加强对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镜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9(12):125-126.

[2]许方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J].安徽建筑,2019(08):224-225.

[3]廖蜀华.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四川建材,2021(02):200-201+203.

[4]夏毅坚.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7(28):174+176.

[5]狄懿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49.

[6]孟庆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85-186.

[7]王大朋,冯晓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城市建筑,2020(24):191-192.

[8]陈绍康.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20):195+196.

作者:练水泉

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论文 篇2: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由于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做到互相平衡并共同发展,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流追求。在这一大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由于其陈旧性,逐渐暴露出资源利用率低、市场适应能力弱等弊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企业传统管理,并对其进行变革就很有必要。本文将简单介绍低碳经济及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并分析前者对后者的改善作用,着重探讨企业管理模式向低碳经济方向变革的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弊端;变革;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有很好保护作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追求。低碳经济环境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调整,市场经济规则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我国企业也需要顺应潮流进行相应改革以达到适应市场、长久发展的目的。在企业改革中,企业传统管理由于与低碳经济理念有部分冲突,是进行变革的重要方向。

一、低碳经济及其发展意义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完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一般来说,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减少目前常用的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改以使用新型环保能源,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保理念逐渐重视起来,因此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由完成经济发展要求的低碳经济理念开始向主流经济形态靠拢。低碳经济的发展,既能完成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国家节能减排需求,又能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低碳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经济模式,而是从源头做起,以预防为主,摒弃了传统经济以治理为主的环保概念,一改传统经济治标不治本的弊病。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绿色化、制度改革等方式完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革新经济模式的目的,对人们现有社会、经济、观念及制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与变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愈发严重,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基本目标,并以保护环境、提升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提升环保技术为核心追求,能促进社会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革新现有社会经济制度。

二、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结构不恰当

企业传统管理模式通常在管理组织结构上存在问题,无论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对外管理中,管理结构由于较为单一、简单,在实际管理中往往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企业传统管理结构通常存在重叠、漏失、偏位等问题,造成了实际管理中的诸多麻烦,不能真正完全起到管理的理想作用。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均存在着或多或少地管理制度问题。当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准则,很容易陷入管理混乱的局面。管理者随意展开管理活动,被管理者无心遵守管理规则,这种种现象都是管理过程中应当极力避免的。

3.管理控制力度小

管理控制力是评价企业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标准。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结构与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往往会使得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力非常微弱,无法真正有效地达到管理目的。具体表现如工作进度出现延误、工作方向出现偏差、工作内容深受干扰、工作预算严重偏差等。

4.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企业传统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不仅管理效率低,同时管理成本也偏高。在实际管理操作中经常遇到许多不可预见因素,如计划方案变更、管理范围变化、管理模式调整等。而落后的管理方式在这些变化因素面前,通常难以做出及时而合理的应对计划,对企业的灵活发展阻碍较大。

三、低碳经济对企业管理变革的意义

1.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与经济转化率

随着社会对低碳经济的需求发展,企业也会顺应市场而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因此及早引入企业低碳管理概念并进行应用,能使企业更容易适应市场变化。为了提高市场低碳经济效应,政府及社会将会大力推广新能源,并限制市场上含碳原料及碳能源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不能及时对此作出应变,必然会面临运作成本提高、经济转化效益低的问题。企业低碳管理从管理着手,逐步延展到企业运作上,能有效改善企业对碳能源的依赖问题,并通过对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并達到提高经济转化率的目的。另外,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受制于粗放型经济,往往会陷入集约转型慢、资金调整困难的窘境。而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低碳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2.深化企业文化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的具体表现,通常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指导企业经营方向、明确企业管理过程等,是每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通常聚焦于企业经营利益与企业品牌价值,很少注重市场对企业文化的低碳要求。低碳文化是以后市场文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更是每个想稳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文化追求。低碳经济理念要求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文化注入低碳元素,让低碳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并完整。低碳企业文化是企业低碳管理的产物,代表了企业在低碳经济需求下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企业在之后的低碳经济时代稳固发展打下了基础。低碳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低碳理念、企业低碳精神、企业低碳制度与企业低碳运作等多个方面。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需求,更承担了社会低碳责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势必受到低碳经济时代的青睐。

3.加快企业转型

低碳经济对企业而言固然是一大挑战,它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与此同时低碳经济更是企业的重大机遇。在企业传统管理受到冲击的同时,传统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需求,很容易遭到淘汰。低碳经济的出现,使企业开始注重低碳理念并针对节能减排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从而改变、优化了企业成本结构。与之相应的是市场竞争也出现了变化,市场由于低碳理念的影响而产生了结构升级与改变,原本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受到严重打击,低能耗、低排放企业随之占据了市场竞争的鳌头。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没有进行低碳管理变革的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降低,而施行了低碳管理变革的企业则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宠儿。因此,企业要继续在低碳经济时代保持竞争力,应当尽快进行战略调整,早日完成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

4.强调企业环保意识与行为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应当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运作发展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资源,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往,許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大幅压缩运作成本,其中常见的方式就是展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但少治理甚至不治理的生产行为。这种生产方式虽然明显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破坏。对企业而言,这种破坏环境的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方式与其社会定位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极其不符,严重者甚至是破坏生产运作机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低碳管理能从根本上转变企业这种一切以利益为主的行为模式,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让企业环保行为与经营行为相结合,将环保融入到企业日常运作中,保障企业赚取应得利益的同时,落实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措施

低碳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完成管理变革,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而是需要经年累月从各个方面着手,综合改善并优化企业管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而健全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

1.强化低碳管理意识

低碳理念从陌生到接受都首先需要企业人员从意识上完成对其的主观认知,然后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行为遵守低碳理念引导,否则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低碳管理意识的培养需要从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运作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全方位加深低碳理念的相关意识,尤其是在节能减排意识方面。目前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活动的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大部分企业依旧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对其自身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与必要性。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可以通过展开相关知识讲座或者培训进行,让企业员工与管理者都能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并应用。

2.制定低碳发展战略

低碳发展战略是建立在企业良好低碳意识上,紧随时代进步变化,具有深远发展意义的企业优先级发展战略。实际上,低碳发展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理解并适用国家战略的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的生产方式、运作形式、管理模式等做出适当的引导。企业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摆脱对高碳能源及产业的依赖,在低碳管理模式下对企业产业进行升级与转型,从而为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企业在制定低碳发展战略时,可以适当减少人为碳使用量,并对碳使用及排放做出合理规划,提升企业在由高碳向低碳转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的控制力度。

3.建立低碳管理体制

健全而科学的低碳管理体制对企业低碳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后者的标准及准则,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变革时,应当不断建立并完善新的低碳管理体制。在制定低碳管理体制之初,应当切实结合社会经济状况与企业自身运营状态,并以低碳意识为先驱,以低碳发展为长期目标,以低碳管理为主要行为准则,制定出一套粗略但大体结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逐步发展并完善企业低碳管理体制,从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管理结构、企业运作规则、企业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对低碳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与改善。

4.发展低碳企业文化

优秀的低碳企业文化能凝集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并提升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精神与理念能在经营、运作中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低碳企业文化分为企业内部文化与企业外部文化两方面,分别对企业内部与企业市场竞争做出诠释。发展企业内部低碳文化可以着重于提升员工的低碳责任感,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低碳理念,以打造低碳企业、低碳社会乃至低碳地球为己任。企业外部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第一印象的具体表征,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低碳企业外部文化的发展不能像传统企业文化那样过分依赖于媒体广告和代言,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与成熟。

5.培养低碳理念人才

无论哪个时代,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低碳理念人才缺失,许多企业都出现了低碳理念人才的真空区。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低碳理念人才的科学培养,为社会发展进步奠基。在培养低碳理念人才时,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低碳人才在低碳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于我国相关低碳理念人才缺少,因此要进行培养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在展开培养工作时,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困难,并能努力克服困难,为国家培养出优质低碳理念人才。

五、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时代长远发展,必须谨守低碳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行低碳管理模式。低碳管理模式的推广需要企业以低碳经济环境为基础,结合企业现状,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深入改革与完善,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低碳管理中去,竭尽所能减少碳能源使用与碳排放。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完成低碳管理改革,对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洪奇.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J].中国商贸,2012,(19):105-106.

[2]王素云.试析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变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7):167-168.

[3]李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变革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32.

[4]张健梅.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陈娟,李沛.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管理变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2):96-97.

作者简介:谢永建(1979- ),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谢永建

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论文 篇3:

中式火锅企业品牌特许管理的战略思考

中式火锅是中式餐饮行业的一个部分,它们的特点是突出了方便、快捷的就餐模式。中式火锅分南北两派,南派火锅以成渝火锅为代表,它们的特点是以汤料口味独特,麻辣鲜香为主,让人百吃不厌。北派火锅以内蒙古火锅为主,它们突出牛、羊肉的原材料肉质鲜嫩为主。

随着中式火锅由大锅变成分餐制的单独小锅进行涮品就餐,火锅从大众餐饮向中高档餐饮形式转移,如润泽园国品、澳门豆捞等就是典型表现。

中式火锅要经历死亡期、生存期、成长期、增长期、壮大期、发展期、成熟期、品牌经营期、品牌特许期和巨无霸或者发展停滞期、经营衰败期和死亡期。

经历死亡期

我们观察过许多中小火锅企业,大多都在死亡期中挣扎,尤其是初建的中小火锅企业,在没有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的情况下,仅凭一种口味就开始盲目开办企业,一开始就进入“红海战略”区域,企业要市场份额,要活着,要有顾客前来消费,就要让利于顾客,拼价格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企业利润摊薄,甚至企业处于亏损状况,这一阶段企业处于死亡期的竞争状态。由于企业投资者在前期创业时,在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把企业的自有资金大部分投资在企业的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在软件投资上所占用的使用资金相对很少,对于市场推广费用则少之又少。没有市场的推广费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只有牌子时期,企业的知名度低,产品和服务没有市场影响力,对于市场的渗透力不够,就产生不了足够的效果,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转移成货币,企业投入大于收入,对于资金短缺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企业在只是牌子时期,要实行企业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是相当困难的,所以,80%的企业在这个阶段倒闭也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企业能够度过创业之初的死亡期,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胆识与勇气、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做支撑,而在这一个阶段的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这些管理智慧和企业运营能力,加之还有资金实力的不足,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在所难免。

进入生存期

企业度过死亡期后,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企业经营处于微利和超越盈亏平衡的经营状态,我们称为企业的生存期。在生存期的企业,管理者思维是急于企业市场的扩张,急于融纳天使资本度过困难期,以便于让自己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在市场竞争中让企业产生竞争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过度地追求火锅企业知名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虚假购买力表现形式,雇用一些朋友充当消费者,造成火锅店经营爆棚现象;另一种是广告推广力度加强,强行拉动市场消费,出现一时消费轰动效益。这两种情况往往在所谓的“生意火爆”以后,开始出现生意“退潮现象”,反而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许多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经营不善,管理水平太低,管理人员缺乏,盲目一味地推销,形成“推而不销,销而不好”的局面。推销手段是把双刃剑,火锅企业管理方面准备就绪以后,企业宣传与推销工作有序展开,火锅企业就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否则,客人到达火锅店以后,企业的管理滞后就会浮出水面,菜品品质不稳定,服务跟不上去,就餐环境差,给消费者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客人反而对企业做负面宣传和不再光顾火锅企业,致使企业经营陷入被动局面,直至该火锅企业倒闭转让为止的经营失败格局。

步入成长期

火锅企业在有了十几家经营店以后,企业进入成长期。管理者和员工在这个时期要注重火锅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要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就要规范企业员工的组织行为,企业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用企业制度约束每一个企业成员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运营的模式化和组织行为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管理的良性运营。许多火锅企业在企业成长时期,不注重品牌化建设,缺乏品牌管理意识的确立,品牌管理意识淡化,错失品牌形象建设,片面追求菜品推销,企业销售活动频繁,菜品降价促销名目繁多,追求上桌率和销售量,损害企业品牌形象,稀释企业品牌,最终结果使火锅企业走向衰败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火锅店一年之内有多次店庆,发放各种各样的优惠券,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前来消费,争夺消费者资源,这种恶意促销竞争的手段,不利于品牌塑造,为了增加销量打价格战,这样的火锅企业出现了“赔钱卖吆喝,图的是个热闹”,没有利润惨淡维持的经营局面,这样的企业做不好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又回到了企业的生存经营期。

挺进发展期

火锅企业有了一百多家连锁店以后,企业经营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个时期企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等成为企业管理者在这个时期主要的工作。要做成区域化品牌企业,企业品牌运营体系,品牌管理体系、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塑造和构建成为企业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体系构建。火锅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提高,知识结构的更新,企业文化改变要与时俱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许多火锅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之所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成为增长的瓶颈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没有品牌的企业文化管理和科学的品牌化管理体系,火锅企业管理群体知识老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化竞争的需要,管理者缺乏管理智慧,缺失前沿的品牌管理理念和现代餐饮信息化管理工具使用,管理者还是依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应付目前的管理工作,他们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一般,但是他们却占据了火锅企业高管层的位置,窒息着企业战略决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不规范的运营状态,这种火锅企业组织管理行为严重地阻碍了企业发展,长期下去促使企业丧失市场发展机遇。火锅企业的市场发展机遇是企业的最大运营成本。一个企业管理群体如果不能够把握市场机遇,这样的火锅企业就会始终落后于竞争者。只要把握好市场的机遇,制定好火锅的战略定位,瞄准市场空隙迅速发力,一举就可以成为地方品牌或者区域品牌,台湾呷哺呷哺火锅就是一个典型抓住市场机遇品牌案例的佐证。

迈向成熟期

火锅企业拥有了二百家以上的连锁店,分布在全国大小城市,有着一定的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在餐饮界有了一定的企业品牌影响力。在这个时期,火锅企业拥有着自己清晰品牌战略规划体系,构建了完善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塑造了先进的品牌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具备餐饮信息化网络技术做运营支持平台。

火锅企业在这个阶段实施企业的人才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高度发达,企业人才的成长呈现梯队式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在这些管理人才支撑下的企业发展速度更加迅猛,企业市场扩张速度更快,企业品牌建设和品牌竞争力增大,企业进入“蓝海战略”的经营局面。目前,我们火锅市场上“海底捞火锅”就在这个层面上的发展状态,它代表着我们火锅行业的运营水平。

品牌经营期

企业的市场竞争就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一个没有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是没有竞争力的,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命运,品牌塑造是企业管理群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主要工作。

品牌经营与管理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工作,品牌经营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的品牌塑造工作。只有企业塑造出强势品牌,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火锅企业在品牌经营期首先要塑造品牌化菜品,让自己的菜品具备色、香、味的菜品塑造上具备领先的口味独特的特点,并且品质保持稳定一致性。在火锅器皿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衬托菜品品质的特色,起到在同行业中鹤立鸡群的作用,一句话来代表我们的品质,那就是“我们总是被模仿,但是总是不被超越”的菜品品牌化的竞争力。其次,我们的服务核心优势就是品牌化服务,它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形成顾客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最终形成顾客对企业的品牌的忠诚度,让顾客要吃火锅就到该火锅企业,形成品牌联想的威力。再次,我们的就餐环境一定要有文化底蕴,反映企业的品牌文化内涵,为消费者创造舒适、典雅的精神享受的环境,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值享受。品牌化火锅企业要保障企业为顾客创造顾客价值,持续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塑造“基业长青”型的火锅企业。

品牌特许经营期

新经济发展模式——品牌特许经营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它是我们目前最先进的经济模型。火锅企业在品牌特许经营阶段,火锅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是企业在发展中突破市场竞争瓶颈的有效措施,它能够让自己的火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市场区隔,从而使企业进入“蓝海战略”的市场格局。品牌营销战略定位使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消费者的头脑重要位置,在品牌化企业的运营与管理规范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强化品牌化服务流程,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增加我们的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我们持续地创造顾客价值,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品牌联想,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企业管理中的营运能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与发展。

在火锅企业有了品牌价值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进行品牌的特许经营,保障所加盟的企业有一个经营的连续性、统一性和盈利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无形价值和有形资产价值。只有进行品牌化企业的特许经营模式,火锅企业才能优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否则,只能形成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不但不能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反而稀释企业的品牌价值,常常出现加盟企业成了“羔羊掉到狼窝了,谁加盟谁死”的现象。

网络经济使我们利用互联网先进的技术,利用餐饮信息化网络平台,开辟了火锅企业运营的新技术支持和新经济渠道。我们火锅企业要打造国际化的企业,没有网络经济技术是不行的。远程运营与管理、使用网络经济技术使我们的管理成本最优化,管理效率最快捷,因此,采用网络经济让我们的火锅企业如虎添翼,是我们的品牌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品牌特许经济模式就是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特许经营+网络经济三位一体的新经济模型。火锅企业只有将品牌特许经营理论与自己企业管理实践有效地运用,才能塑造强势品牌,才能塑造国际化的品牌企业,才能够成就企业的未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战略目标。

成为巨无霸

中国的火锅企业只有走向国际市场,像“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一样,成为国际化强势品牌企业,在本行业中成为前三名的企业,才能够成为巨无霸的火锅企业。目前,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火锅企业,但我们坚信,在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火锅行业一定会塑造国际化的巨无霸火锅品牌企业。要造就这样的火锅企业,他们离不开品牌特许经营理论的支持和帮助。

进入衰败期、回归死亡期

企业进入衰败阶段,常常出现企业品牌老化,菜品缺乏创新,没有特色;服务不规范,就餐环境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者不思进取;企业运营混乱,运营无序,浪费严重,运营成本加大;管理机构臃肿,管理者人浮于事,企业出现亏损现象。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进行企业改革,企业就会进入衰败期,直至走向死亡期。

综上所述,中国的中式火锅如何走品牌化道路,走国际化市场,塑造国际化强势品牌,需要一批经济专家进行理论研究,需要我们火锅企业家深度地思考和探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和开拓。只有品牌特许经营管理理论与火锅企业家的实践有效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中国的、世界的中式餐饮巨无霸火锅企业,我们拭目以待这一天的到来,她将标志着中华餐饮文化的再现与辉煌。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工商管理博士)

作者:赵 阳

上一篇:室外工程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教育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