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现代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本文以《通信工程制图》课程为对象,以超星平台为载体,以慕课加在线直播课的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论文 篇1:

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本科教学中通信软件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优缺点,根据通信专业毕业生软件能力在择业时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不再只针对某一个课程设置实践内容,而是将大学前三年所有软件相关的实践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来建设,使学生对通信软件课程的实践环节有一个连贯性。良好的通信软件综合实践规划有助于将整个专业相关课程关联起来,使得对学生在通信方向的程序设计能力有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对通信软件设计的整体把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通信软件;课程实践;软件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引言

我国通信行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特别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领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比较快的行业。通信行业正在经历着“面向设备”到“面向服务”的转型,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同时,通信设备的开发与维护正在从分散式走向集中式,通信行业运营商的运行维护管理方式与通信技术的组织化管理都向网络集中式管理发展。这就要求通信技术人员必须对整个通信基础网络有全面的了解,对设计的网络设备管理的软件开发有综合的实践能力。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给大学通信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当前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已经从硬件为主发展成了“软硬”结合,“硬件软件化”已经成为通信行业一个比较流行的行业术语,例如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就是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中本来由硬件实现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功能,这种转换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通信软件的开发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出于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通信领域中很多以往通过硬件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正在向软件实现过渡。与硬件相比较,软件运行速度和效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更要求通信行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要有扎实的软件知识基础。

根据近些年通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从事通信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这一形势,通信专业软件综合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通过单一的软件实习所获取的软件开发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在内容上只是C/C++和JAVA面向对象课程体系的延伸。这种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软件综合能力,但是对于整个大学四年来说缺乏连贯性,与其他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出现了脱节。因此,为了使软件综合实践课程在通信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并让通信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在通信软件的实践环节有一个不间断的学习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建设有通信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各个高校教学改革中都在加大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但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在通信专业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较为明显。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

从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调研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中该专业软件实践课程都是从大学二年级暑期开始,在内容上多为C/C++和JAVA面向对象等课程体系的延伸。在近一个月的软件综合实习课程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对软件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大学三年级,通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重点又集中在硬件处理。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这些专业课与二年级暑期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软件方面的兴趣没有得以延续,所具备的编程能力缺乏用武之地。而在三年级下学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与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对软件编程的兴趣已经逐渐淡化。这种软件实践环节连贯性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用程序解决通信相关领域技术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与通信行业发展脱节

近些年通信领域迅猛发展,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比如物联网相关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等通信领域的新型技术在传统的实践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相比之下,旧的实践内容如综合业务数字网等相关技术都已经淘汰。如果实践内容仍然停留在旧的教学体系的水平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通信领域对通信人才的要求。

显然,旧的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发展的今天,通信专业的软件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良好的通信软件课程体系对于大学教育中通信专业学生软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通信专业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贯穿大学的前三年,由浅入深的实践体系。其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软件相关课程与实践教学部分结合起来,带动相应的专业课程建设,并根据当前通信行业的需要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使通信专业本科生在就业前就能通过实践方面的课程具备一定的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以便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的教改重点是对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使得软件方面的实践环节有连贯性。

大学第一年主要以基础课为主,为了使学生尽早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原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置了程序设计语言C/C++,但课堂上机仅32个学时。对于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大一新生来说,32个学时的上机学时远远不够。因此,该课程体系将程序设计实习C/C++设置在大一暑期,学生可通过3周时间的暑期实习熟练掌握这门编程语言,为日后的JAVA面向对象语言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部分作为软件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编程语言的认知程度,并且培养软件设计的兴趣。

大学二年级通信软件方向的专业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和计算机网络,这两门课程对通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近些年通信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点。因此该课程规划在暑期实习中设置了两个方向的实习内容,一个是用C++实现NS2的网络模拟仿真技术,另外一个是JAVA方向的网络模拟仿真和基于B/S模式程序设计。第一个方向的内容主要是一年级C语言实践课程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大一所学的C语言课程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一个实际应用的过程,同时也为大三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打下基础。因为C语言在计算机与通信硬件的信息交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底层的程序设计都是使用C语言来实现的。另一方面,Java技术近几年在通信领域,尤其在一些嵌入式通信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嵌入式机顶盒。另外比较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也是基于JAVA语言。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接触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再加上二年级开设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已经具备了JAVA编程的能力,因此在大二暑期实习中的JAVA方向的网络模拟仿真和基于B/S模式程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深入实践的机会。这一阶段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通信软件设计的驾驭能力。

通信专业大学第三年开设的专业课较多,主要课程有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和数据库软件工程。学生在这些课程中都可以通过前两年所具备的软件设计能力完成课程的实践任务。在大三暑期软件综合实践中该课程规划安排了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JAVA)和通信系统课程设计(C++)。这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应用更加具体化。这一阶段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式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大学第四年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对于那些对软件感兴趣或是愿意将来从事通信软件设计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实践课程将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有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体系不再只针对某一个课程设置实践内容,而是将大学前三年所有软件相关的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来建设,使通信软件的实践有连贯性。通过软件综合实践体系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的动手能力,并且带动了软件相关的其他课程建设。

三、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信专业学生的软件能力直接影响到通信行业的发展。因此,本科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软件实践能力的培养。良好的通信软件综合实践规划有助于将整个专业相关课程关联起来,使得对学生在通信方向的程序设计能力有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对通信软件设计的整体把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良桂,黄晶,姚青,贾会,周营烽.通信网络课程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2010,27(6):1025-1028.

[2]于慧敏,黄爱苹,章献民,杨冬晓,唐慧明.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J].2010,32(3):96-99.

[3]游海,徐晓泉,钟志贤.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第1版)[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4]李云清,杨庆红,化志章,王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8,(10).

[5]刘丽芳,陈怀义,曹介南.“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综合实习的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A1).

[6]王传云.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z1):103-106.

作者简介:刘建航(1978-)男,山东东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互联网;李世宝(1978-)男,山东潍坊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张锡岭(1979-)男,山东东营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

作者:刘建航 李世宝 张锡岭

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论文 篇2: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制图》课程实践与分析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现代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本文以《通信工程制图》课程为对象,以超星平台为载体,以慕课加在线直播课的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慕课;翻转课堂;课程改革;超星平台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其指导思想是“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指导学生知识内化、课后劝导学生巩固拓展”,具体来说是指学生通过课前教学视频自学完成课堂知识传授的任务,而利用课堂时间采用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模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型。

一、课程开设背景

1、《通信工程制图》课程特点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是移动通信或移动互联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识读通信工程图和绘制通信工程图的能力,为通信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管理打好基础,并将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到工作中。

2、《通信工程制图》课程现状

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本校毕业生后期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学生的自身问题。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较为缺乏,但是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会比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研究,而且喜欢实际操作讨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

(2)教学模式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先是教师讲授理论然后操作演示,再到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在这种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同时课堂上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少,师生互动不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3)教学资源缺乏问题。要选择一本适合本课程的教材太难了,市面上大多数制图类教材的内容多以机械制图、建筑工程制图、室内设计制图等为主,很少有关通信工程制图的,即使有一部分教材是通信工程制图的,其中的练习案例也是来自其他制图类别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通信工程制图》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1)知识点解构。课程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所涉及到的要点细化成较小并且完整的知识单元,即分为通信工程线路图绘制、通信工程设备图绘制和通信工程综合图绘制等三个知识单元;其次再对本知识单元中分解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微单元,例如在通信工程线路图绘制单元中再分解成指北针绘制、道路绘制、架空线路绘制、管道线路绘制等微单元;最后再对本微单元分解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微知识点,例如在指北针绘制微单元中再分解成镜像命令操作、点命令操作、圆命令操作和填充命令操作等微知识点。(2)知识点录制。应用录屏软件对微知识点进行慕课录制,录制过程中可采用教师实操辅助电子教鞭等工具进一步详细阐述知识点。这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对教学内容能够足够了解,能知晓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能够控制每个知识点的时长,保证每个微视频在15分钟之内将一个微知识点讲清讲透;其次准备大量的教学素材及准备教学环境,包括录屏工具、平面绘图工具、视频编辑工具等。(3)知识点对应的微拓展练习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准备与微知识点配备的微拓展练习,在习题准备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难度应当有逐步的提升,让学生在不停的闯关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实施

(1)学生课前预习。老师在课程开始前,首先将本单元按解构后的层次结构做成相应的目录树上传至超星平台,然后将相关的微单元、微知识视频和微拓展的练习题上传至平台;然后将所教授班级名单导入课程,通过平台的“通知”功能发布预习任务,将预习任务设置成任务点闯关模式,通过类似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安排学生记录要点、难点和疑点等任务,方便后期课上进行学情分析。(2)课程实施过程。正常情况下,课程应该在机房里进行,在机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动手能力,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指导和答疑时间。但是在本次“疫情”期间,受环境的影响,我将课堂从学校机房搬到网络直播间中,利用网络直播课的功能完成面对面的教学。在直播课中教师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主要针对学生对预习任务的完成度进行总结,然后在根据微知识点进行重点、难点的总结,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对练习中问题的探讨,完成个体疑问的解答,进行成果展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外部环境和学校环境,这次课程实施对象为2019级移动互联两个班级的学生(共79人),完成教学任务后在超星平台中发布问卷调查,对学生上完课程后的感受进行收集。

1、正面效果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翻转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和接收度也很高,评价也很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直播课形式教学让更多的同学充当教学主体,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也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喜爱和认可。

2、问题分析与反思

虽然这种慕课加网络直播课的形式非常新颖,也为我们以后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在教學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也是有值得在我们以后的课程中进行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1)少部分同学学习效果不佳。首先课前预习上由于少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习任务,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预习效果不佳的同学要实时的进入超星平台的督学环节,引导督促他们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任务。(2)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加强。由于此次课程全程没有和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尤其在直播课中不能对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和互动,造成一部分学生在答疑环节的游离。所以,要在直播课环节中更加精心设计,最大程度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互动问题。(3)学生主体性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用自己的电脑单独绘图,虽然图形绘制成功,成果展示成功,但是在绘制过程中有没有问题,方法是不是对的,这一点没有检测环节,这是因为弱化了老师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后的结果。所以,教师可以将班上同学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观看操作环节,相互讨论操作细节,这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通信工程制图》这门课中,证明在操作性强的高职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是可行的,同时利用不同平台的结合也是可行的,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同课程在实施在课程设计上要有特点,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研究,2014年5期

[2]盛立军.高职网络专业弱电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4]殷正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8)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王卿

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论文 篇3:

案例教学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

案例教学的运用最早是在医学与法学这两方面,之后哈佛商学院也将案例教学成功地运用在商学上,之后再进一步将案例教学扩展到了文科教学的范畴比如管理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又再一次推广到了工学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迹象说明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本章节对于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中案例教学展开了探究和研讨。

一、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中对案例教学的运用上展开的必要性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优越条件

根据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通过组织学习者对例子的阅读、考虑、交流、讨论以及调查等活动这所指的就是案例教学,教育者传授学习者的是对相关问题的剖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概念的概括,从而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与剖析问题的技能,使学习者对定义与基础定理上的深层了解的一种指定的教学模式。与老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包含了以下优点:

它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然而“满堂灌”与“填鸭式”这些教学模式与它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灵活运用的,并且它还能促进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让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它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的是教师,学习者要更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设计完成案例讨论、分析以及案例的实践,在此之前学习者要先有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同时也需要与同学、老师进一步的交流讨论。所以像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者参于教学活动的次数,提升学习者是主体的作用,并且案例教学这样方式也能启发学习者学习的潜在能力,提升学习者对学习新的内容的渴望。

案例教学是拥有知识迁移性与工程真实性的特征。案例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工程与真实的环境,与真实的情况相符合,并且能加强学习者的工程技能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案例的应用中主要包含了某种概念与原理,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中案例的剖析并深入到某一种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有了具体的案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加强,学习者学习积极主动性也能够更好地得到提升。

(二)通信专业课程的特征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相结合的专业就是通信工程,这个专业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多。

工程性极强的课程就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比如说“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等,通讯工程专业课程,它自身或者工程实践上着重处理的工程问题就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的起源。

(三)适合的培养通信工程教师的教学方式

当今高级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主要是“教育回归工程,教学回归实践”,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同时开始主动地推出“工程认证专业”教育与“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其中通信工程师的培养就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的教育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能够在网络的设计、制造、研究、测试、安装以及维护中所需的工程人才,这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与工程教学比较接近,因此,找到合适的工程人才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这个方法在这方面就是比较适合培养通信工程人才的方法。

二、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选择符合条件的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

教师在构建教学的体系与制定教学大纲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的思考到通信工程专业每个专业的课程的特殊性,并且选择合适的某一门专业课或者专业课程其中某些是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案例教学。

(二)选择或者编写适合的案例

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案例,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择或者编写适合的案例,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找出教学内容中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接着再依据所找出的知识点编写出合适的案例,在已经成型的案例体系中,可以把这些案例联系在一起完成知识导图。

(三)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几个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引导作用的是教学者。教学者在案例教学的教学的过程很关键,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教师往往引导着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案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要更多地参与到案例教学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也要具备有关教师准备案例内容的基础知识;其次,学生也要主动参与观察案例、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与总结经验并且在学后进行知识重点总结。

结语: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由老式的“注入是知識的传授”转化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的方式也进行了多种转变。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以问题的引入与任务的驱动为重点,运用案例的教学方式,有了具体的情景,教师安排任务让学生准确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在听理论知识的时候,多少都会有些走神,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使学习者能融入课堂参与互动,掌握更多的知识。

作者:吴俊

上一篇:房租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全科医生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