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被高职院校广泛的应用起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新型师徒制度来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以及就业能力也被高职院校所重视起来,但是以上这些都是在学生有效学习了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后才可以顺利进行的。而本文就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通过总结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和探讨了高职院校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课程开发思路

(一)企业调研、确定目标

该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有开设。二级造价工程师就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本文利用大数据以及云处理分析技术探究了该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信息以及技能需求,本文确认该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辅助企业进行工程的算量、计价,因此这就是高职院校该课程的培养核心.高职该课程培养学生的主要能力目标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需求。

(二)整合改造课程内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以工程算量和计价为中心,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计算能力就要求较高,之后才是相关技能的培训,所以由此可以确定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就是该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学生要可以独立分析预结算、各类清单、报价文件等,所以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循序渐进,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逐步构建完备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时效性的,重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三)构建学习情境

高职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就业的实际技能需求,依据建筑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化教学,并且可以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课程,进而学习课程知识。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我们就可以根据其内容以及实践的不同设计成5个学习情境以及对应的10项单项项目,这样高职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对应的情境任务,理论、实践训练相结合,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实施及建设

(一)结合更多的企业来教学

1、以企业项目为依托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我们可以分两个学期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双项目”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本文的“双项目”指均来源于企业并高于企业的高职实际动手训练课程项目。教学时,参照施工图预算编制、报价文件等结合实际的项目载体,示范性教学,并且学生都会进行模仿训练,当教学项目一完成后,就以项目二为支撑,使学生实操训练,完成实训项目。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反复训练,进而教学一体化,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进而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工作场景教学模拟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是我国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也不例外,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设计学习情境,提出项目任务,营造工作场景来教学。教学时可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灵活穿插案例教学,补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认识。

3、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我国中职院校最多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穿插案例教学,模拟招标、投标、造价咨询三方,学生带入实景,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预算书等文件。进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工学交替、仿真模拟提升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是作用显著。考核分“应知”、“应会”两方面。“应知”是期末卷面考核;“应会”则是实践评测。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评、组长互评、教师总评三级评定,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规范学习,任务驱动学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所以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就要到位,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中职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学习、技能比武、观摩课、校企交流等方式,建设自身的师资力量,推动课程建设。并且还要积极的引进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来进行专业化的授课,以提升学生对于自己所在专业的认识。

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中职院校想要避免发生自身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脱节的情况,并且保证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全方位的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课程的定位、设计、评价体系等细节方面入手,逐步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校企积极合作,产教结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中职院校还要采取以就业工作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拉近学生学习和工作间的实际距离,进而可以培养“企业人”,保证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摘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我国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但是其课程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多以当今的高职院校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课程深度改革开发,进而有效的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模式,以行动为导向,通过加强师资,整合、改造课程建设以期可以进一步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优化,改革开发,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参考文献

[1] 陈明洁,付春华,刘亚丰,杨英,敖明章,余龙江.基于OBE理念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03):12-16.

[2] 陈艳慧,崔议文,李勇,张瑾,李博.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33-38.

[3] 许晓东,卞良.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43-49.

[4] 黄华.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抛锚式教学模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79-83.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系统下一篇:马里兰桥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