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的述职报告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信行业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通信行业的述职报告

白酒行业调查报告

摘 要:目前,中国白酒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关头。本文对白酒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及白酒行业中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白酒行业的现状报告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白酒 竞争结构 发展趋势

一、白酒行业概述

白酒是指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酿制而成的各类无色透明的酒。

按照制作工艺,白酒可以分为固态法、固液结合法和液态法三类。按酒的香型,可以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独特风格型。

二、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环境。随着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2012年开始执行的限制三公消费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举措和内容,政府推行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力度日益加强、公务支出信息日益公开,中央军委发布“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条规定”,限酒、禁酒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月20日,中央办公厅发出《印发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随后中央出台“六项禁令”等。这种形势对白酒消费,特别是高端白酒的销售产生了明显的抑制。

2.经济环境。中国GDP总量每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高端白酒的消费能力逐渐加强。尽管全球遭遇到金融危机之中,但是由于白酒行业并不处于“国际大循环”之中,因而收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并不特别大。此外,白酒板块的抗通胀能力,也使得其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之其他行业要小。同时,中高档白酒凭借其稀缺性生产以及局部的寡头垄断,对应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因而提价能力较强。

3.社会环境。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白酒的需求相对较大,而除了白酒本身之外,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也是造就白酒产业巨大利益前景的主因。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广泛提高。受此影响,人们对白酒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都有所改变。除了基本需求之外,白酒的品牌、酒品的质量以及销售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受到人们更多关注。

4.技术环境。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酿酒行业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11个,五年来增加了近50%,这意味着白酒行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引入高端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供求、成本、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和谐一致。

三、白酒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几年来,受到接踵而至的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外围整体环境的影响,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经营停滞,资金去向有待选择。同时,股市低迷也使得部分资金从中抽离,面临着选择资金投向的问题。因为有些出售、整改白酒企业的作为被当地政府当作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加强,所以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白酒行业。

2.替代品的威胁。白酒的替代产品主要包括黄酒、葡萄酒和啤酒等。近几年,啤酒正在逐渐替代白酒进攻酒精饮料,红酒市场也以“黑马”的姿态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黄酒也保持崛起势头。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白酒产量占酒精饮料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中低端白酒受到这些替代品的威胁很大。但是高端白酒包含高品位、高收藏价值等附加值,因而市场地位受以上替代品的冲击不大。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白酒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成品来源于包装和粮食,分别占到白酒成本的40%和20%左右,而制造费用、燃料动力及人工成本则占到成本的16%左右。因此白酒行业主要供应商为白酒的包装供应商与原料粮食供应商。目前包装物供应商和原料粮食供应商没有形成有效集合,因此白酒企业自身的议价能力较强,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4.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在白酒市场上,存在的中低端白酒品牌多而杂,面对的消费群体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这部分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因而,即便消费者会因为选择多样而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因此其对应的议价能力较强。但是,高端白酒拥有强势的品牌,自主定价能力很强,因而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及议价能力都略弱。

5.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国内目前生产高端酒的企业在工艺、营销、规模及开发方面均有十分的优势。因此,尽管利润丰厚,中低端品牌进入高端发展存在较高的壁垒。同时,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地产名酒已逐渐成为低端白酒消费的主体,这也使得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的阻力增大。

四、发展趋势

1.高端品牌垄断加剧,白酒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及消费意识更加健康化,市场对于白酒的需求动因已经逐渐转变为对健康生活、品质生活以及品位生活的追求。较高的知名度、市场好评度以及品质水平成为人们考量白酒的又一重要依据。因此,高端白酒企业的品牌价值、商誉优势,使得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势甚至垄断。此外,在市场低靡的环境下,高端品牌以副牌产品向中低端市场迈进也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

2.高度白酒仍为白酒的主要市场,白酒度数分布日渐趋于合理化。尽管目前各方均认同白酒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低度化,同时也是白酒吸引年轻一代和国际化的关键。但是目前为止,高端白酒依然主要集中于高度白酒。“色不稳,香不足,味寡淡”是低度白酒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而这也仍将维持一定时期。

3.行业的监管趋向加强,行业的规则、标准缺失问题更受关注。2012年,“购买散酒门”、“酒精勾兑门”、“塑化剂风波”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白酒行业规范管理的法规政策存在滞后和有关规则标准的严重缺失。面对不断暴露的问题和日益增大的舆论压力,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对行业的监管势必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春波,何志远.浅谈白酒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酿酒,1999(1).

[2]王延才.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J].酿酒科技,2001(5).

[3]钟陆文.我国白酒业发展的七大态势[J].消费经济,1998(5).

作者:王佳

第2篇: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研究报告

摘要 为满足智能变电站对通讯网络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本文分析研究了IEC61850标准中的通讯网络架构及过程总线的组网方案,分析了变电站总线的分类及优缺点。分析快速以太网交换技术及VLAN等先进技术给智能变电站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列举了一种实际应用的网络通信架构方案,为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IEC61850标准;智能电子设备;虚拟局域网;网络架构

智能变电站把传统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量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量信息,并建立相应的通讯网络和系统。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以及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智能变电站内各种智能电子设备(IED)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连接,通讯网络架构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实现智能变电站要求通讯网络传输数据准确、可靠、快速。

1 IEC61850标准对通讯网络的要求

为规范不同电子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接口,提高互操作性,IEC61850标准体系按照变电站自动化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继电保护三大功能从逻辑上把智能变电站系统分为三层,即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过程层主要完成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采样和控制命令的发送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间隔层的功能主要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对本间隔的一次设备产生作用,如线路保护等。站控层的功能主要是利用各个间隔或全站的信息对多个或全站的一次设备发生作用,如母线保护或全站范围内的闭锁等;以及与远方控制中心、工程师站及人机界面通信等。

2 IEC61850标准中的过程总线组网方案

针对过程总线数据流要求及可靠性要求不同,IEC61850标准中列举了4种基本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需求参考这些方案做出选择。

在方案1中,每个间隔有其自身的总线段,同时还装设一个独立的全站范围的总线以连接各间隔的总线段。面向间隔组网方案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维护,缺点是需要安装较多的交换机和路由设备,成本较高。该方案适用于220 kV及以上系统以及重要间隔。

方案2中每个间隔总线段覆盖了多个间隔。当IED的安装位置处于多个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中心时,从高压端到IED的光纤传输距离最短。另外,220 kV双母线接线多采用母线PT,该PT可以供多个间隔共用,从而节省了PT的安装数量。

方案3是一种全站单一总线方案,所有设备都与该总线连接。该方案的优点是节省了交换机,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可靠性差,需要较高的总线速率。该方案适用于网络负载较轻、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中、低压系统。

方案4中的总线段是按照保护区域来设置的,其突出优点是总线段之间的数据交换量最小。

3 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

采用该方案时,位于间隔层的IED设备需要2套以太网接口,分别接入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优点是通讯结构清晰,网络负荷容易控制,缺点是IED设备必须驱动2套以太网络接口,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较难控制。

4 通信网络架构的实际应用

4.1 过程层信息传输对网络的要求及对策

过程层交换的信息主要有两类:1)周期性的采样值信号,它可以允许网络中有少量的丢包,但是必须做到数据的实时和可靠。2)由事件驱动的开入开出信号,如分布式系统下各设备间状态信息、互锁信息的相互交换和智能设备状态信息的发布等,该信息不仅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高,同时可靠性也要求高,不允许这种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

智能操作箱是相对传统操作箱而言的,利用以太网发送跳闸、合闸、闭锁命令(执行器),将其安装在开关附近,可实现用过程总线对开关进行控制。扩展故障检测功能,即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故障预测,通过增加相应的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将装置的当前状态传到控制器,就可以根据设定的判据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4.2 快速以太网及交换技术发展带来的技术优势

当过程层IED设备很多时,过程总线的网络负荷会很重,现代高速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容许更大的网络负荷。当网络中数据流越来越大时,数据冲突会呈指数增长,为降低冲突的机率,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能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

由VLAN的特點可知,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它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VLAN除了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以及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的优点外,还可以用于控制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的互相访问。

4.3 实际应用的通信网络架构方案

站内通信网络采用以太网技术,通信体系采用IEC61850架构,以取代大量传统硬接线。站内网络拓扑采用双星型结构,通信介质使用100M光纤以太网,组网方式为VLAN虚拟以太网。

为保证可靠性,保护网络与测控、计量网络分开,针对保护和监控分别配置合并单元,保护信息通过保护通信管理单元接入主站。配备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冗余方面尽可能利用网络设备本身能提供的功能。

5 结论

采用合并的变电站总线,在较小规模(10条线路)变电站系统中,100 M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能够满足通信网络要求,可以通过划分VLAN降低网络负荷,改善网络安全。如果变电站系统的网络规模较大,可以采用1000 M以太网交换机,全部端口通过光纤连接,也可以满足网络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

为保证可靠性,还可以利用VLAN技术将保护相关的网络与测控、计量的网络分开,避免数据冲突。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能从网络交换本身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对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用两套网络,各自独立,实现冗余和备份。

参考文献

[1]IEC61850,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S].2003.

[2]殷志良,刘万顺,杨奇逊等.基于IEC61850标准的过程总线通信研究与实现(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process bus based on IEC61850)[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Proc.CSEE),2005,25(8):84-89.

[3]IEEE 802.1Q,VLAN Message Specification[S].

[4]邱智勇,陈建民.500 kV数字化变电站组网方式及VLAN划分探讨(Discussion of 500kV digital substation network mode and VLAN partition)[J].电工电能新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09,10(4):60-65.

作者:黄璐 王向伟 张晓艳 周昶宇 李朋

第3篇:2009中国润滑油行业报告

摘要:文章就2009年全球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国内润滑油的生产和供给状况,阐述了经济增长模式、新能源发展等对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市场;行业现状;趋势;汽车;生产

Chinese Lubricant Industry Report, 2009

GAO Hui1, MA Shuang1, SUN Zhong-lei2

(1.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Dalian 116023, China;

2.Liaoning Branch, PetroChina Kunlun Gas Co.,Ltd, Dalian 116001, China)

Key words:lubricating oil; base oil; market; industry status; trend; automobile; production

1 全球润滑油市场回顾

1.1 全球润滑油需求情况概述

2009年,受全球经济的拖累,润滑油需求降至一个谷底,下降幅度超过12%。克莱恩、福斯两家公司分别对2009年润滑油需求量进行了估测。克莱恩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大约为3295万t左右,较2008年下跌13.7%。福斯公司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发生了12%~13%的下滑,不含船用油全球润滑油需求约为3200万t。其中,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了约17%,美洲市场稍微好一点,下滑了约13%,而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需求则下滑了10%左右。这是自1990年以来全球润滑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前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发生在1991年和2001年,跌幅分别为6%和7%。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到2013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达到2007年的水平,见图1。另外,由于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的V型反转提前发生,中国石油润滑油的销量实现180万t,超过全球总需求的5%,一举超过Chevron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润滑油供应商,紧随壳牌、埃克森美孚、BP之后。前三名润滑油销量分别占全球润滑油销量的13%、11%、和8%。排在5、6位的分别是Chevron和中国石化,两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和3.9%。

1.2 原油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基础油价格震荡向上

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全球产生了强烈的通胀预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虽然原油需求在2009年十分低迷,但价格却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WTI原油价格从1月6日的48.58美元/桶增长到12月31日的78.87美元/桶,增长了62.35%,见图2。

基础油价格在2009年3、4月份出现了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开始筑底反弹。基础油150SN价格从3月份的560多美元恢复到750左右,涨幅为30%左右,但纵观全年,整体涨幅不超过10%,见图3,远落后于同期原油价格涨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全球润滑油需求锐减13%左右;②基础油整体产能存在较严重的过剩;③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润滑油供应商都处于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④基础油价格相对原油价格的滞后效应决定基础油价格谷、峰值的出现都将滞后于原油价格。

1.3 润滑油消费重心加速由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美国为-2.4%,日本为-5%,欧元区为-5%,俄罗斯为-8%,巴西为-5%。全球经济主要的增长来自亚洲,中国GDP增长8.7%,印度GDP增长6.5%,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为6.6%。未来2~3年内,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隐患。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依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全球润滑油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继续提速。2009年亚太润滑油需求占全球的比重上升1.5%,达到了36%,北美地区和欧洲分别下降了0.5%和1%,分别占19.5%和25%,另外,中东和非洲占11%,拉丁美洲占9%,见图4。

1.4 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在过去两年中,Ⅰ类基础油日产量由68%降至62%, Ⅱ、Ⅲ类基础油及环烷基础油分别上升了3%、2%和1%,分别达到23%、6%、9%。其中Ⅲ类基础油增速最为显著,增长幅度接近50%,如图5。全球润滑油需求量的锐减、Ⅰ类基础油严重过剩、全球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加速、汽车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等四大因素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预计到2013年年底,Ⅰ类基础油产量将降至50%左右。

2 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状况概述

2.1 2009年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由于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50万辆,出现井喷式增长,促使中国车用油需求增长超过12%,成为驱动中国润滑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同时,由于大部分工业品产量实现了V型反转,煤炭、汽油、煤油、钢铁、水泥、铜、铝、焦炭等多种工业品产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促进了工业用油需求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快速恢复增长。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达到603万t,增长率为2.4%,见表1。

2009年汽柴油的产量分别为7194.77万t和14126.79万t,按照“润燃比”1.4%计算,2009年发动机油的消耗量约为298.50万t。按照齿轮油等辅助用油需求与发动机油需求之比为1:8计算,则其他车用油需求约为37.31万t。两者合计约为335.81万t,占总需求的55.69%。其中汽油机油消费量突破100万t,约占车用油需求的三分之一,见图6。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斩获180万t销量和130万t销量,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国石油以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上升一位,成为全球四大润滑油供应商之一。中国石化润滑油销量较2008年增长10.5%,达到130万t,其中包装油终端比重达到68%,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国际公司中壳牌(含壳牌统一)市场占有率接近10%,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国际公司。美孚以超过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BP嘉实多(含东风嘉实多)、福斯、道达尔&Elf、加德士等几家国际公司的产销量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地方品牌中玉柴润滑油公司全年产销量超过5万t,未来5年该公司产能将扩展到15万t。 “潍柴动力”、“东风嘉实多”也正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润滑油品牌,拓展汽车售后服务市场。2009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品牌如龙蟠、奥吉娜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见图7。

2.2 基础油的生产与供给分析

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产能合计为500万t左右,中海油近两年基础油产能增长较为迅速,随着新项目的相继投产,其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向市场供给基础油共265万t,中国石油供给170万t,中国石化供给95万t。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和非标油、再生油产量约120万t。三者合计约为385万t,见表2。

进口基础油数量约为185万t, 同比激增35%(见表3),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进口基础油主要来源分别为新加坡、日韩、俄罗斯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其中新加坡、日韩占据绝对主导,占总量的80%以上。展望2010年,两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将更加明显:总需求中进口基础油占三分之一;国内基础油产量中海油及地方品牌占三分之一。

2010年,中国基础油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中国石油方面,克拉玛依炼厂改造已经完成,产能从40万t增加到60万t。另外,大连30万t的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及抚顺石化扩产改造新增30万t项目都已经进入可研阶段,如果两个项目进展顺利有望在2010年开始建设。ⅡⅢ类基础油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中国石油将分别关闭锦西、玉门、独山子各自20万tⅠ类基础油产能。中海油方面,惠州50万t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已经进入可研阶段。

2.3 两大集团在细分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市场营销工作有序进行

2009年,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针对航空航天、钢铁冶金、采矿、炼化、石油、电力、泵阀及气输送应用、电子及微电、高温应用、金属加工业、轴承应用、汽车运输业等12大行业推出了全面解决方案,旨在服务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中国石油与以上12大行业的很多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后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用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车用油方面,中国石油继续深化与陕汽、重汽、一汽、东风等公司的合作,同时与长安铃木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装车用油量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船用油方面,继2008年昆仑签约马士基之后,昆仑又获得世界著名船用发动机OEM——“曼”公司的技术认证,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公司,第一家为美孚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整体思路与中国石油较为类似,在重点与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提出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口号。

3 中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博弈焦点,未来快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低碳技术包括生产领域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也包括下游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这给中国中高端润滑油的增长提供的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场低碳经济革命过程中,石化行业的加速升级将带动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同时,中高端润滑油市场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润滑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对润滑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高性能产品将是大有裨益的。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过去很多年,由于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无序竞争状态,使很多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市场。中国经济快速转型让很多企业的技术出现断档,不得不再次大规模的引进外来技术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过去的经验看,一旦某一行业较为普遍的引进外来技术,将导致其配套体系全盘引进外资技术提供方的配套体系,从而使民族品牌难以染指这一高端、高利润的空间市场,这是摆在民族润滑油品牌面前的一个主要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民族润滑油品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创新,使自身产品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外资配套供应商的油品质量;第二,积极做好国内外相关设备、机器标准的认证工作,使自身产品符合引进设备与机器用油要求;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前在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 新能源用油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连续5年增幅超过100%,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108 kW,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107 kW,风电装机接近1.5×108 kW,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107 k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107 kW,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30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带给润滑油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传输新能源发的电,需要对传统电网进行系统改造,从此使电力行业相关用油需求出现持续的快速增长;②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各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将需要消耗工业油;③新能源基地建设施工带来工程机械用油需求(仅酒泉风电基地工程总投资就达到1200亿元);④新能源发电设备的装机用油,如风电的齿轮箱油等;⑤风能等发电基地的售后服务用油。新能源爆炸式增长对润滑油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否在短期内满足这些要求将成为润滑油企业能否分享新能源用油需求爆炸性增长这一巨大蛋糕的关键。另外,润滑油企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也是影响其获得市场份额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车用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2009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超越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和52.9%;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和28.4%。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2月份分别实现同比增幅143%和46.25%。累计实现销量287万辆,几乎是美国同期汽车销量148万辆的两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增长期。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车用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将是润滑油市场较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当然,在汽车行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内润滑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这不仅表现在汽油机油高端市场被国际公司牢牢掌控,渠道及终端拓展依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随着商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排放法规的日益苛刻,国内商用车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合资时代。2009年7月初,中国最主要的大型发动机供应商“潍柴动力”与德国“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加速促成了重卡领域的领导者“中国重汽”走向合资之路。一个月后,德国MAN收购了“中国重汽”25%股权,未来,中国重汽将大范围的采用该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同期,一汽、福田、江淮、陕汽、东风等商用车制造商也开始加速了合资进程,具体合资情况见表4。从中国乘用车的经验看,合资直接导致的后果将是合资公司全盘采用外资一方技术与标准,配套体系全面采用外资一方原有配套体系。对于民族润滑油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民族品牌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储备下一代商用车油所需的润滑油的生产能力,加速开发超长换油里程的商用车润滑油;②加强与商用车企业的沟通,针对下一代商用车技术标准、对油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研发满足其需求的产品;③提前通过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相关认证与标准审核。

3.4 基础油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

2009年,中国车用油增长幅度超过10%。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国内车用油较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延续。这形成了对Ⅱ、Ⅲ类基础油的强力拉动,而从国内的产能分布看,Ⅰ类基础油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Ⅱ、Ⅲ类基础油相对短缺(见图10),短期内这种矛盾将难以解决。基础油结构性矛盾将产生以下问题:①各种润滑油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但受制于资源状况,民族品牌的产品升级速度将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从而错失很多市场机会;②进口基础油数量激增,2009年进口基础油比例已经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与2008年比较同比增长35%。这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加剧了恶性竞争。

3.5 加油站、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车用油的销售渠道中售价从高到低依次为:4S店(含特约维修站)、汽车连锁养护中心、社会修理厂、润滑油商店、加油站、汽配城、互联网(B2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成熟车主开始选择加油站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选择加油站渠道原因是这一渠道可以为他们带来低价与品质保证。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选择加油站渠道的消费者数量将出现进一步的增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渠道是互联网渠道,这一渠道无店面展示成本费用,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完善,其低成本竞争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09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62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未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环境、网购人数的增加及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美孚、壳牌、BP嘉实多、昆仑、长城等品牌都开始有意识的拓展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面对这一全新的渠道的拓展,对每个品牌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将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信赖。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高辉(1964-),女,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基本有机专业,从事科研管理多年,现任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所所长,已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作者:高辉,马爽,孙忠镭

第4篇:通信行业最牛的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韶光易逝,转瞬已至寅末卯初之际,自己弱冠已逝,而立将至,虽衣带渐宽,斯人憔悴,但仍未得大成之法门,未见成大器之迹象。惶惶间于网管中心已虚度一载,回眸一望,感慨万千,故撰文以记之。 庚寅年新春伊始,我公司3G网络设计、建设、开通、维护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的进行,领导无一不用心,员工无一不尽力,故今日大好局面实属来之不易。由于3G网络业务我公司从未涉猎,RNC与nodeB的监控人员拟定变成为领导们的棘手问题,经领导斟酌再三,敲定四位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本人有幸加入其中,虽诚惶诚恐,仍倍感自豪。学习期间,领导们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厂家人员尽心竭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本人系统学习了WCDMA的制式结构、各种专业名词的概念、中兴与贝尔公司所设计生产出设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种厂家网管界面的操作方法,以及出现故障后向分公司派单的流程与配合分公司抢修人员处理故障的过程。具体职责是负责全专业网络设备运行的7*24小时集中监控;负责全专业的网络故障、业务故障处理的预判断、预处理;负责完成相关网络设备维护作业计划和测试工作;负责配合全网的割接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独立值班,成为我公司3G网络业务服务的第一眼线,并参与公司“千金寻盲点”的重保工作,为了使联通公司在三足鼎立的3G市场中独占鳌头,我们监控人员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鞠躬尽瘁、彻夜不眠。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由于值班人才匮乏,领导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合班。也正是由于这次中心内的重组,我有幸被调往传输数据专业,学习全新的知识对于一个毛头小子本来也并非难事,怎奈我资质驽钝、愚不可及,恐一人之肩,难担两专业之重,尤其是传输专业,此乃是众专业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责任重大,不可不以为重。受任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幸喜得XX、WG、XY、GB等前辈同事从旁指点,提携帮助,传道授业解惑,使我迅速改变心态、改变状态、改变态度,担当此任,为公司节省下大量人力资源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在此工作期间有幸参与了达沃斯论坛与气候大会等一系列重保工作,深感工作责任之重大。至于监控的具体职责同3G无线监控并无差异,在此不再赘述。

年终总结虽已告一段落,但我知道,未来的路不会比过去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正如陶渊明所说: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仓促成文,未遑细细推敲,自视仍复疏漏,望各位领导同仁不吝指正赐教!

第5篇:早教行业报告:朝阳行业的繁荣

一、我国早教行业概览

1.1早教理念是由欧美传入我国,我国的早教兴起起于1998年前后,从2003年开始打入国内市场,自此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1.2兴起因素一:渗透率低

我国0-6岁婴儿基数大:虽然在2017年(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第二个完整)出生人数就出现下滑,但从体量上看仍超过1700万。可以估算0-6的婴幼儿数量超过1亿。

早教渗透率低:根据统计,2016年早教机构的报名人数约为1580万人,由此我们可以估算出我国早教行业的渗透率为10%-20%。00.

1.2兴起因素二:中产家庭的崛起

根据我们的测算,以太原为例,早教课程年均支出2万元左右: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达到3.64万元左右,按家庭计算足以支撑早教的消费支出。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等收入人群体的分布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选择》报告中提到,中国大约有6亿人口属于中等收入以上收入家庭,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带来早教参与和支付意愿。 1.3兴起因素三:重视程度加深

内部因素:对于早教作用的认同80、90后进入育龄阶段,这类家长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倾向于认同0-3岁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智力、性格、潜能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部因素:竞争压力自上而下传导以及同辈压力。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从高考层面来讲,985高校录取仅仅2%左右,为了应对将来的竞争压力,家长就会从上而下的从孩子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学前做好准备。同事,周围家长都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带来的同辈压力,也会令家长产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

1.4兴起因素四:进入门槛低

我国早教行业处于无序成长的阶段。早教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但我国目前的相关法规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进行阐述。

早教没有被纳入幼儿园的管理体系,也没有被教育部门纳入监管范围之内,尚未定制早期教育培训行业的行业标准,因此目前早教机构不需要办理相关资格和资质。

二、我国早教行业现状分析

1.1早教行业初具雏形的发展业态在经历了新一轮洗牌后,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大企业全方位发展,小微企业逐步被淘汰。

1.2 2017年我国幼儿早教消费市场达到1900亿元,2018年有望突破3000亿

根据2018年《中国早教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占全国比例达15.1%,而北上广深人口数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左右。这意味着一线城市人均早教中心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而二三四线城市早教中心缺量庞大。

早在2017年中国科学早教大会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侃表示,未来中国早教市场将持续高涨的发展态势,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刚需。张侃表示,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升,新一代家长消费观念升级,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幼教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驱动幼教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为早幼教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受红黄蓝虐童事件的影响,早教行业有所波及,但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从2018年《中国早教蓝皮书》发布的中国十大早教排行榜来看,目前,排名依次是金宝贝、积木宝贝、美吉姆、东方爱婴、悦宝园、红黄蓝、纽约国际、新爱婴、爱乐、亲亲袋鼠,除红黄蓝排名下降外,积木宝贝的通过迅速拓展全国市场,奠定了中国早教行业黑马的基础。

三、早教连锁品牌,品牌加盟成长空间广阔

从市场状况来看,目前,早教市场垄断格局并未形成,大型品牌机构快速增长,小微个体机构生存空间受到排挤。通过快速发展加盟及外延并购动作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构筑龙头壁垒,是品牌规模幼教机构赢取下半场胜利的筹码。因此,未来中国早教行业可能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势。

此外,2018年《中国早教蓝皮书》还表明,2018年我国早教市场将持续走高。在政策力、资本力、市场力的共育之下,人们纷纷涌入早教行业,但品牌空白区域的紧缺,将成为早教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6篇:通信公司副总经理的述职报告

200*年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作为主抓市场经营工作的副总我的工作职责是: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研究市场经营策略,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经营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协助总经理完成公司的各项经营目标和任务,通信公司副总经理的述职报告。

200*年一至十月份,我们的经营指标跟上了形象进度,业务收入完成形象进度81.7%,三季度KpI得分97.75,从目前的请况看,今年可完成总体指标。

一年来,为保证各项目标的完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调整机构,明确分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根据市场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执行能力,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分解落实,我对市场经营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公司总经理的支持下,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先后成立了数据业务中心、集团客户中心、渠道管理中心等机构,为市场部安排了合格的管理人员,使各项目标都可以落实到人,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管理流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调整后改变了以往员工忙闲不均、分工不明、工作落实不力的被动局面,为下一步整体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保证。

2、理顺服务流程,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在服务上我每月认真分析用户投诉、建议和咨询,组织查找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流程。例如针对用户漫游出访时问题较多的情况,我们及时修改了业务办理流程,增加了用户出访前上门辅导的环节,使用户对手机操作、拨号方式都有详细的了解,减少了漫游方面的投诉,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二月份,组织设立了公司内部服务热线,完善了服务考核办法,服务热线为员工执行“首问负责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通过热线使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及用户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为及时听取用户和员工的意见、建议,迅速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保障。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服务方面的投诉明显减少。

经过对2003年咨询公司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区的主营业厅面积较小,没有专门的大客户接待室,交费难的问题影响了的大客户的满意度,为此我组织市场部向公司提交了整改方案,得到了高总经理的认可。通过对营业厅的扩建装修,服务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今年咨询公司的调查中发现我们的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3、认真致力于人才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执行力强的经营团队

拥有一支优秀的经营人员队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总经理的支持下,我大胆起用了一批年富力强、作风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发展前途的人员担任各中心主任,指导他们把压力变为动力,力图建立一个人才快速成长的环境。利用省公司安排的“500万营销”、“积分换机”等活动,我从方案的制定、监督、执行等各各环节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了悉心指导,使大家的营销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省公司、市公司安排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尤其是5月-8月的积分回馈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完成任务排名全省第五,手机通话率81.79%,列全省第二,述职报告《通信公司副总经理的述职报告》。

我们还很注重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的培养,经常安排有营销经验、工作业绩好的人员为大家讲授工作方法和技巧,使大家明白了只有做好服务才能搞好营销的道理,提高了营销员、客户经理与用户的沟通能力,经过多次、反复的培训,使营销队伍特别是**区营销队伍的营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至九月份**中心区的收入增幅8.27%,今年有望完成9%的任务指标,扭转了连续三年负增长的局面,为全市各区及两县的发展带了一个好头。

4、搞好渠道建设,借助外力推进公司的发展

渠道的建设一直是**工作中的弱项,上任伊始,我就强调渠道的建设力度,把提高营销员和合作营业厅的营销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了营销员、营业员、代理商的培训力度,同时修改了代办酬金的发放办法,加强了公司渠道管理人员为营销员、合作厅服务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渠道的工作积极性。今年我们按照省公司“乡乡有合作,村村有代办”的方针,加快了农村渠道的建设,截止10月末我公司已经新建合作营业厅13处,为提高服务,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矗按照省公司的安排,今年我们还适时引进了电子售卡业务,这是方便用户、提高服务的好办法,我们会把这项工作落实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5、加强管理,提高绩效,努力提高执行力

为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非常重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对经营部门机构的设置、流程的建立有了新的认识,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同时,我们要求各中心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工作目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使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工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业务管理方面,我们在“精细”二字上下工夫,重新制订了业务管理流程,在两县及各区安排了兼职稽核员,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尽量避免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可能的损失。

6、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年来我经常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员工中搞调查研究,了解流程是否顺畅,获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给以指导。通过与员工的接触,我不断在员工中宣讲我们的经营思路和想法,使员工理解和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工作的热情。同时我亲自到客户中走访,认真听取客户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服务和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今年三月份,我在金山屯区对集团客户的走访中发现,部分用户对**公司不满,原因是认为我公司计费不准。经分析认为虽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自身存在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由于我公司资费套餐复杂且种类繁多,用户难以理解,而部分营业员、营销员的水平较差,无法给用户一个清楚的解释。针对此问题我立即组织研究了对策,加强了人员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服务人员对帐单、话单的解释能力,对全体营业员(包括合作营业厅的营业员)分批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营业员的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客户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对客户的走访也能够督促员工踏踏实实地开展服务和营销工作,保证我们的经营思路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一年以来,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总经理和班子成员的支持下,通过分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看到,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工作思路不够系统,对工作的总体把握上还有欠缺之处,驾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在工作中有时存在急燥情绪,领导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决策不够果断,指挥尚欠力度,工作有时放不开手脚,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待进一步发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有决心和信心通过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针对自身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搞好绩效管理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指导市场部门的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及时把握工作方向,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带动全体经营人员的共同进步和工作目标的完成。

2、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在大客户、集团客户、普通客户的服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业务与服务上突出我们的优势。

3、在业务宣传、营销推广工作中要提高整体规划能力,认真作好计划,用好用活成本,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4、加强管理,避免漏洞,保证各个部门工作目标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兢兢业业作好本职工作,为**事业做出新贡献。

第7篇:IVD行业深度报告:崛起中的朝阳行业

IVD:崛起中的朝阳行业

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行业(IVD,In-Vitro Diagnostics)正逐步崛起。相对于国外成熟市场,国内呈现基数小、增速快的特点。受医保控费影响,国内医疗机构15%药品加成逐步取消,诊断等医疗项目“此消彼长”。我们认为IVD行业有望受益于医改的大趋势,长时间保持较快的成长速度。

产业链分析:专业化与规模化铸就行业未来

龙头企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有望享受规模化协同红利及专业化技术溢价。

上游:原料突破即为利润。上游诊断酶、抗原、抗体等原料仍为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研发能力突出的公司正逐步加强原料的研发,突破即为利润。

中游:生产、渠道、销售政策等因素导致强者恒强。生产环节,生化诊断及酶联免疫诊断短期内仍将是市场主流,化学发光对酶联免疫替代将是趋势,龙头企业有先发优势。渠道环节,行业内多采用“仪器+试剂”捆绑代理销售模式,大型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销售环节,采购政策逐步清晰,不按方法学定价的省统一招标改革后,政策对国产倾斜,行业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下游:消费主体的多样性决定,全面解决方案是核心竞争力。地市级及以下医院因资金有限及对高端检测技术的需求,将是未来国产进口替代的理想阵地。独立诊断试验室因医院盈利需求,发展模式与国外略有不同,专业化的服务及特检项目有望成突破点。总体来看,能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IVD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

细分子行业:三分天下,将持续高景气

生化诊断:竞争日趋激烈,但随着医疗中枢的下移,基层市场对性价比较高的生化诊断需求释放,稳健发展有望维持。免疫诊断:酶联免疫的化学发光替代大势所趋,技术领先企业将率先享受技术溢价。分子诊断:市场占比最小,发展最快的子行业。随着基因测序的兴起,有望成为IVD行业的主流之一。

A股相关上市公司推荐

我们长期看好IVD行业的前景,A股相关上市公司推荐如下。美康生物:生化优秀,布局下游独立诊断实验室;迈克生物:代理+自产,化学放光领域优势明显;达安基因:分子诊断龙头,实现“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的一体化;万孚生物:POCT优势企业,有望实现持续高增长;科华生物:“试剂+设备”一体化,方源资本入驻提升外延并购预期。

IVD:崛起中的朝阳行业

体外诊断——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石 体外诊断(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物、质控物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伴随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发展,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之前萌芽时期,使用一些传统的医学诊断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酶催化反应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现,体外诊断逐步兴起。第三阶段,1953年后,DNA双螺旋结构、单克隆抗体技术、大分子标记技术等技术的运用推动整个体外诊断行业跨越式发展。

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和流式细胞诊断等诊断方法,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是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

国际相对成熟,国内崛起迅速

2008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370亿美元,2013年约466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4.72%。北美、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合计约在80%以上。中国、印度、拉美、东欧等地区合计占比10%。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尚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呈现基数小、增速快等特点。2013年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48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前5年复合增长率17.98%,远高于国际市场同期增速。

国际主流诊断试剂品种较为丰富,且市场占有率较为匀称,快速检测发展较为成熟占比29%,微生物、免疫、生化分别占比18%、15%、8%;国内产品种类相对较为集中,且竞争相对较为激烈。其中,免疫诊断占比33%,生化诊断占比27%。

行业发展,契合医保控费需求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保覆盖率和覆盖水平大幅提高,随之医保节余率下降,医保压力逐年增加。2014年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支出8134亿元,结余1528亿元,结余率仅为15.78%。以2008-2014年结余率下降速度推测,至2020年全国城镇基本医保基金将首次见底。

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政府支出超过9500亿元,支出占比超过30%。长此以往,医保费用将远远超出政府承受范围,医保控费势在必行。而医保控费的一个核心环节即为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取消药品加成。

据估计体外诊断可以影响约70%的医疗决策,却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不到1%。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与运用,有助于以小博大,优化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过程,提高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医院遗留下的15%的药品加成收入将在医改过程中逐步取消。而医院作为一个经济体,未来会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医疗服务或诊断科室,以弥补其药品收入下降的损失。“重药品,轻服务”现状将逐步得到纠正,医疗服务及体外诊断将在此消彼长中得到快速发展。

政策层面,自2005年1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一直持鼓励、支持态度。9年间发改委、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颁布相关支持文件十余个。沐浴政策春风,有助于体外诊断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产业链分析:专业化和规模化铸就行业未来 上游:原料进口占比较高,突破即为利润

体外诊断试剂上游的核心原料包括诊断酶、引物、抗原、抗体等,此外还有各种精细化学原料,包括氯化钠、碳酸钠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这些精细化工品的作用主要是调配诊断试剂的缓冲溶液系统。

由于生产工艺、产物纯度等因素影响,国产原料离生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诊断酶、抗体等主要原料仍依赖国外进口。以2011年上市的利德曼为例,2008年-2011年中进口原料成本费用均在总成本50%以上,其中2011年进口原料成本占比67.19%。考虑到利德曼是少数原料研发上有较多突破的公司,我们预计全国原料平均进口成本占比在70%以上。

目前国内各大诊断试剂龙头均加大原料研发力度,掘取上游原料毛利。如利德曼自上市以来一系列诸如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原料的研发成功,获得上游原料利润溢价,促使公司毛利不断提升。至2014年,公司毛利率61.83%。(2011年公司上市,2010年毛利率相对较高)

中游:政策逐步清晰,国产龙头强者恒强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体外诊断行业正处行业生命周期中成长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行业龙头将享受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不断快速发展。

生产:企业集中度低,进口替代自下而上进行中

目前国际体外诊断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罗氏、西门子、雅培、强生、贝克曼、BD等6大企业占据体外诊断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垄断优势明显。国内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最大的的科华生物2014年营业收入12.18亿元,相较于2014年305亿元的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不到4%,国内企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同时也意味着国内企业未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国外企业,国内体外诊断公司虽然在国内大的三级二级医院国内企业有较大的劣势,但在一些低端市场已经在逐步完成进口替代。

试剂方面,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从2012年国内体外诊断试剂细分行业来看。低端的生化国产试剂已逐步超过进口试剂,如血气电解质、尿液生化检测等领域市场份额均已超过60%。免疫检测虽然在酶联免疫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高端的化学放光检测依旧为外资企业所垄断,2012年市占率仅为18%。分子诊断方面由于对原料要求相对较低,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2012年市占率达到72%。此外血液检测的流式细胞术及微生物检测方面,国内进展较为缓慢,大部分诊断试剂仍需进口。

仪器方面,多领域逐渐完成进口替代。相对于国产试剂的弱势,在体外诊断仪器方面,国内制造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生化检测国产仪器市占率2012已超过进口仪器。免疫诊断仪器进口替代正在进行中,2012年即使免疫诊断中相对高端的化学放光仪器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54% 。而更为高端的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流式细胞诊断仪器则更多依赖进口。

渠道:“仪器+试剂”代理为主,越封闭越盈利

营销渠道上以代理为主,直销为辅。目前体外诊断行业企业主要选择三种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自建渠道、通过专业经销商或与产业链上大额营销单位(如体外诊断仪器生产商)进行优势互补来销售其产品。几种模式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上有所不同。直销模式中,企业能更贴近终端客户,更有效了解医院需求,增强客户黏性,但费用较高;而代理制模式下一般企业会以终端价格的一定比例向经销商供货,由经销商处理各种费用;第三种附属大额营销单位的则通常是有一定产品优势但缺乏一定渠道的小型创新型试剂生产公司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约300~400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 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 家,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少。而各下游单位或组织较为分散且需求不同,因此采用直销渠道营销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往往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代理商模式。即使规模大如罗氏诊断,其进入中国后最早选择的依旧是总代理为主,2008年后才慢慢介入直营团队。

相对于国外大型体外诊断企业,虽然同样以代理销售为主,但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体系更为扁平化,更贴近医院等终端市场。如科华生物本身是希森美康公司国内最大一级代理商,其在国内主要城市均有销售办事处,建有一定的销售队伍(2014年销售人员367人,占总员工34.04%),国内龙头企业对渠道有更强的掌控力。

销售模式以“仪器+试剂”捆绑销售为主。体外诊断设备或试剂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仪器或试剂的直接销售、直接投放、折价销售、第三方租赁与第三方合营等模式。其中直接投放最为普遍,厂商免费赠与设备并合同约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购买其对应试剂。这种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黏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销售人员为完成业绩而非最优投放而有较大的损失。折价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但作为下游医院方会优先考虑直接投放模式。因此实际过程中两种销售模式各有所长,主要看看厂商与医院方的议价能力与技术先进程度等。

销售模式也与设备的技术水平相匹配的,设备越高端,技术含量越高,销售模式越封闭,盈利能力越强。低端如干化学分析仪全国可生产厂家近300家,销售模式多为直接投放,毛利较高;而高端如基因测序仪,全球仅有Illumina, life等四家成产商,试剂与仪器较为封闭,毛利较高。目前国内企业多采用代理销售模式,各地代理商区域优势明显,对渠道掌控较强。

销售:政策倾斜国产,采购模式调整利好龙头

近年国内医药行业政策逐步清晰,外企去“超国民待遇”大势所趋。IVD行业政策逐步倾斜国产,利于加速进口替代。新版《医疗器械监管管理条例》要求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增加原产国上市销售证明。部分省份开启集中采购,鼓励国产的趋势更为明显。《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不按方法学收费的大方向基本确定,先进方法学将不能收取更高费用,有利于国内产品的进口替代。

传统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招标一般为各地医院自主招标采购。自2004年广西省血站采用省级招标后,此后9年青海、福建、贵州、云南、新疆、广东、甘肃、广西、重庆、浙江等11省陆续采用省级招标。

招标形式分为“入围式”与“竞争式”。入围式选取大批品牌作为备选,由于中标率较高、对国产和进口企业影响均较小。而竞争式则是选取3-5个品牌作为备选,由于国产品牌众多,中标率相对较低,龙头企业由于规模优势及品牌影响力,将在“竞争式”招标具有相对优势。

原有的定价方式大体分为按方法学、按进口国产区分、两种方法的混用等以对方法不做不同的定价。目前近1/2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采用方法学进行定价,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黑龙江等地。而近1/3采取方法学或进口/国产混用,主要集中于中部及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两种方法都有所使用。截至2014年,仅浙江省采取不分方法学定价。

对体外诊断的收费政策逐步清晰,2012年初步确立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目前仍在对接过程中,预计各地将陆续正式公布,虽然各地具体实施进度有所不同,但检验项目不按方法学收费的方向基本确定。先进方法学将不能收取更高的费用,整体检验项目收费将走低,鼓励医院使用性价比高国内产品。 以上海、北京、浙江三地三种方法对乙肝检测的收费比较,浙江不分方法学的乙肝五项检查为75元,低于化学发光/进口的检测,而高于其他方法/国产的诊断费用,相对较为适中。由于国内体外诊断产品多属中低端产品,且方法学相对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新政策调整将利好国内企业,尤其是国内龙头企业。

下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大而全将受益良多 医院:中层医院需求释放,高端国产有望获益

下游医院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的主要消费终端之一。2013年国内医院检验试剂采购总额约45亿美元,占医院耗材类采购总量21%,预计占全国体外诊断试剂使用量九成以上;其中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试剂占比最高,分别占试剂使用量的23%、20%,血液监测占比19%,常规生化18%,分子诊断4%。

由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方法学定价,高端方法学检验定价高于普通方法学定价,医院将更有意愿使用高毛利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理论上化学发光试剂的使用量将远高于酶联免疫试剂的使用。而实际两者使用占比差距仅为3%,这是由于不同医院等级,资金充裕程度有所不同,病人承受能力不同,医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致。

高端医院重技术,低级医院重成本,中级医院是国产品牌理想客户。高端三甲医院由于外资产品的先入为主,加之对科研和设备品牌的追求,更有意愿使用高通量、全自动的进口产品或高端检测方法,此外较高的门诊量,病人经济承受力也足以支撑高端设备的运作。而基层医院由于经费和病人数目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高通量的新检测技术需求并不大。

相较而言,三乙/二甲等中层医院既有一定动力追求高端检验方法,又受限于资金不足,因此相对便宜且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是进口产品的理想替代品。中层医院是国产品牌的理想客户。

独立实验室:专业化将成突破口,特殊检测是看点 增速相对放缓。独立诊断实验室(ICL)近些年发展迅速,已成为IVD下游需求的主要消费渠道之一。2013年国内体外诊断实验室收入约60亿元,4年CAGR56.5%,虽然经历行业前期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有逐步回落,但2013年33%的同比增长率也远高于美国同期。

集中度相对较低,空间广阔。美国独立诊断实验室发展已相对成熟,在550亿美元的医学检测市场中约占35%份额,且为Quest、Labcorp等大型诊断公司所垄断,其中Quest占比25.71%,Labcorp42.86%。国内独立诊断试验室集中度相对较小,2013年收入占医学诊断市场的比例约为3%。假如以美国IVD行业占比测算国内IVD当前的市场空间即有6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医院盈利需求抑制外包动力。对比中美体外诊断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医院的需求直接导致国内外体外诊断发展模式的不同。美国1960-1980年,医疗服务费用持续上升,来自美国政府与商业保险的压力迫使医院控制成本,将更多检测项目外包,规模化以降低成本。成本端的压力推动独立实验室规模化,进而专业化。

而国内虽然同样有医保控费压力,但当前控费压力仍主要停留在药品费用层面,随着药品15%加成的逐步取消,毛利较高的检测项目逐步成为医院利润的重要来源。大部分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占据大部分基础检测,而仅将超负荷部分或是非常规部分外包。盈利端的需求抑制检测端的外包。

普检业务会遇到一定瓶颈。目前国内主要体外诊断公司广州金域、迪安诊断、艾迪康、高新达安、康圣环球等,最大的广州金域,收入规模约在10亿元左右。按检测项目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独立诊断实验室,按经营模式则分为连锁和非连锁两种模式。当前来看综合连锁型实验室发展较为迅速,但考虑到目前独立诊断试验室检验项目大多来自二级医院,而未来随着二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后,医院盈利需求将压迫检验外包利润空间,普检业务发展会遇到一定瓶颈。

专业化有望成为突破口。虽然普检业务随医院成熟需求会有所放缓,但特检业务由于医院样本量较小,检测外包将会一直是医院最经济的选择。目前美国特检收入占比约在40%以上,而国内占比不足10%,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服务方面的专业化也有望增加利润来源,例如迪安诊断的高端体检中心、司法鉴定等业务的尝试。更专业化的检测需求将延伸出对其上游体外诊断行业设备及试剂较大的需求,大而全的龙头企业将有望在这一进程中获益。

血站:受益于核酸血筛的推进

血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国内广泛使用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为酶免检测(ELISA技术),然而该方法对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感染灵敏性差。核酸检测(血筛)能够有效提高病毒检出率,这对提高用血安全意义重大。 例如刚感染HCV病毒的病人未产生免疫应答,通过ELISA方法无法检测到相应抗体从而将其判断为未感染,该“窗口期”大约经历70天(窗口期前后两次检测间隔);而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则能在感染13天后发现丙肝病毒的核酸成分,极大增强了献血的安全性。

目前核酸血筛技术已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推广,血筛中核酸技术取代ELISA法是必然趋势,且我国已具备推广核酸血筛的条件:国内PCR检测技术已成熟,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达到检测要求;核酸血筛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相比已经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并且采用多份血样进行混合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筛成本。

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在部分省级血站和血制品企业开始血筛试点,2013年5月,《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提出东中西部地区2013-2015年核酸检测占比需达到的目标。

目前我国每年临床用血大概在2,000万袋左右,浆站采浆约为600万袋,合计需要检测全血,血浆量约为2,600万袋。按照血筛检测平均每袋40元/次的费用,我国血筛市场规模约为10亿。随着献血、献浆量的增长,这一市场规模还有望不断扩大。

得产业链得天下,并购将成为捷径

除了产品的广度有利于企业满足需求日益差异化的趋势,保证业绩的增长。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对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增速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一方面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公司经营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获取超额收益,增厚业绩。

比较行业内主要的几家公司产业链布局和利润增长情况也可发现,产业链越齐全越靠下游,业绩越好越稳定。迪安诊断深耕华东第三方独立诊断试验室市场,业绩增长迅速,潜力巨大。达安基因布作为分子诊断龙头,以中山大学医学体系为依托,独立诊断实验室为平台,布局产业链生产、销售、服务领域。而广州金域、利德曼等公司布局产业链较短则同期增速在10%左右,目前利德曼正不断加大上游原料研发力度并升级原有生化诊断产品,未来有获得产业链协同收益。

而完善产业链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即为优质资产的并购,从2013年初至当前海外关于体外诊断并购已经超过10起,其中最大的为Carlyle Group对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的收购,价值总额41亿美元。

国内的产业整合并购也较为普遍。包括人福医药收购北京巴瑞、新华医疗收购长春博讯等介入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的整合。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内直接并购相对较少,这是由于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公司产品相似度较高,产业链布局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行业内公司的不断成熟,并购将成为完善产业链的一调捷径。

细分子行业分析:三分天下,将持续高景气 生化诊断:受益于医疗中枢下沉

生化诊断是指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测定体内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手段,主要应用于医院的常规检测,系医疗检测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国生化诊断市场起步早,基于生化分析仪的开放性,在发展初期,国内生化诊断企业主要以生产试剂产品配套进口生化分析仪的方式切入市场。目前,国内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试剂品种齐全。国产品牌并凭借产品性价比和优质市场服务等优势,已占据国内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约三分之二的份额,主要企业有利德曼、中生北控、北京九强、科华生物、四川迈克等。随着国内企业资本实力增强,生化分析仪的研发技术也迅速提高,一些试剂厂商(如科华)已开始从事生化仪的生产销售,并出现了迈瑞等专业仪器生产商。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以往国内一线城市三级医院配置进口高速生化分析仪较多,且进口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目前在一线城市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国外企业(如罗氏、贝克曼等)仍占主导优势,其他市场则已普遍被国内企业占领。随着国内企业试剂产品技术质量以及生化分析仪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我国肥胖人群的扩大导致葡萄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生化诊断需求增多,且新检测项目的持续开发为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带来了稳定增量(一些原本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的项目现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对基层医疗投入逐步加码,医疗中枢逐步下沉,县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层医院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将逐渐普及,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整体需求规模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

2010年,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31.58 亿元,我们预计,2015年我国生化试剂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CAGR将达到15%左右。

免疫诊断:酶免的化学发光替代

免疫诊断是利用待测物质与其相对应物质之间专一特异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诊断方法,常通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实现检测,利用各种载体放大反应信号增强检测的灵敏度(标记物有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主要对体内小分子蛋白、激素、脂肪酸、药物等物质进行检验,常用于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孕检、血型抗原等蛋白类靶标的检测。

酶联免疫标记物为酶,常用来检测某一抗原或抗体。试剂具有成本低、可大规模操作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免疫诊断试剂中的主流。

目前,我国免疫诊断市场呈现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并存的局面。酶联免疫技术成熟,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二甲和三乙医院有着广阔的市场,国内厂商凭借其较低的成本和灵活的销售,占据着较高份额。而在大多数三甲医院,由于检验样本量大,对成本敏感性较弱,化学发光已取代酶联免疫成为主流,主要以贝克曼、罗氏、西门子、雅培、日本东曹等国外品牌为主,特点为仪器试剂为全部封闭配套试剂,自动化程度较高。目前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的试剂及仪器大多由国际巨头提供,国产高性价比的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尚处于推广期,仅占约4%的份额,主要厂商有北京新产业、北京倍爱康、北京泰格科信、北京科美、郑州安图、厦门波生等。

我们认为,化学发光有望逐步完成对酶联免疫的替代,原因如下:

医院提升检验质量的需要: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检验质量对医疗机构而言至关重要。技术更先进的、检验精度更高的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满足医院的检验质量要求。 医院抬升业内地位的需要:在我国,医院等级评选往往设定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是否配备某类大型医疗器械等,这也间接推动了医院追求技术更先进的诊断仪器。另外,医院为了提升业内地位、抢夺地区病源,也需要配备如化学发光仪等高端诊断产品。

医院保障收入的需要:在医药控费的背景下,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面临转型,新的增收渠道是医院必须考虑的问题。价格并不虚高的体外诊断产品具备一定的抗政策干扰能力,是理想的增收手段,且技术更先进的检验方法收费更高,同样的检验项目,化学发光比普通酶联的收费要高1-3倍,医院自然更倾向于使用。

这一替代进程在三甲以下医院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其大多采用酶联免疫诊断,检测效率和效果已不相协调,面对优质患者相对不足的状况,购买新的设备,缩短检查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另一方面,三甲以下医院资金实力不足,地方政府补贴也相对较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化学发光设备将更契合其实际需要,拓展空间十分广阔。

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的迅速崛起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其核心是基因诊断技术。分子诊断因其量化特征,在精度上较传统生化与免疫诊断高,是诊断市场的高新技术。

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测序以及基因芯片技术。FISH主要应用于细胞遗传领域,如癌症检测、产前检测等,精确度与灵敏度相对较低;基因芯片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检测较为迅速,较为精准;PCR技术操作简单、快速,但只能检测一个或几个基因。基因检测技术则在精度上更为准确,可测通量更多,是最适宜个体化诊断的分子诊断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随之下降,基因测序将引领分子诊断技术。

DNA测序技术共经历了三代,自第二代诞生后,基因测序产业发展提速,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容量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45亿美元,6年CAGR为33.52%。随着技术的推广与设备的普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目前基因检测技术主要运用于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与无创产前DNA检测,两者均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前提。无创产检是未来新生婴儿重要的个体化医学检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查则是更为直接的个体化诊断措施。

A股相关上市公司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主要上市公司标的有传统龙头企业科华生物、利德曼、达安基因;近期上市的如迪瑞医疗、九强生物、迈克生物、润达医疗、美康生物等。其中达安基因、美康生物拥有第三方独立诊断实验室,迈克生物化学放光领域优势明显,万孚生物则在POCT方面有较大优势。

美康生物:生化优秀,布局下游独立诊断实验室 主要逻辑:1)立足宁波,放眼全国的IVD民营新秀 2)生化优秀,免疫、分子等高端领域想象空间广阔 3)布局下游独立诊断实验室的“小迪安”

公司立足宁波,致力于体外诊断产品(试剂、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2014年收入5.98亿元,其中试剂、仪器、实验室收入分别占比74.56%、14.35%、10.31%。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董事长邹炳德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60.85%,股权集中助于提升决策效率与执行力。公司未来将继续布局IVD诊断试剂、设备与第三方实验室,在广度及深度上积极谋求全产业链整合。

公司生化检测起步,现有127项生化诊断试剂,3种11规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涵盖11类生化检测项目。技术储备丰富,在研诊断酶14项、抗原抗体11项目、生化试剂7项、免疫试剂14项(其中化学发光10项)、配套化学发光仪及POCT设备4项目,未来不排除进军分子检测领域。近年公司生化检测增长迅速,三年CAGR在40%以上,未来若外延布局免疫、分子等高端领域,想象空间广阔。(市值:美康128亿元,达安301亿元;2014年净利润:美康1.37亿元,达安1.59亿元;市占率:美康2.13%,达安2.44%)。

公司全资总子公司盛德医检所为第三方独立诊断实验室,目前业务主要覆盖宁波及周边地区(舟山、绍兴、台州等),未来公司计划借助现有诊断产品客户资源加速实验室扩张,打造全国连锁实验室。2014年公司实验室收入约6165万元(行业约70亿元,迪安诊断13亿元),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步丰富,上游试剂及设备有望与下游实验室协同,公司第三方医学检测业务有望突破。(市值:美康128亿元,迪安316亿元;2014年净利润:美康1.37亿元,迪安1.28亿元)。

迈克生物:代理+资产,化学发光推动二次成长 主要逻辑:1)代理+自产驱动,自足西南放眼全球 2)研发平台优秀,化学发光助推公司二次成长

公司采用代理与自产相结合经营模式,在西南地区生产销售自主品牌基础上积极代理日立、希森美康、生物-梅里埃、伯乐、碧迪、凯杰等国际知名品牌。一方面丰富产品组合,促进产品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销售理念等积极完善自身,为未来拓展国内及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公司研发能力优秀,研发投入增长迅速,近三年研发投入符合增长率35%。前期高研发投入带来技术平台的实质性跨越,2011年底公司即推出化学发光检测产品,性能相近前提下,价格优势带来近几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收入近1亿元,同比增速近300%,未来几年有望维持高速增长趋势,化学放光将助推公司二次成长。

达安基因:分子诊断龙头,个体化诊疗的受益者 主要逻辑:1)分子诊断龙头,受益于基因测序行业发展 2)依托中山大学,“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一体化

公司是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将受益于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公司在PCR、FISH、SNP、基因芯片等平台实现全面布局,分子诊断行业市占率超过50%。年初股权激励方案获批,公司激励体制积极向好。随着新检测试剂的不断获批,国家基因检测政策逐步明朗,“仪器+试剂”推广模式将得到不断推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维持在30%以上。

公司目前拥有八家独立诊断实验室:广州、成都、上海、合肥、南昌、昆明、台州、济南,随着上海及2007年后成立的培育期独立实验室扭亏,公司独立诊断实验室已于去年扭亏,未来有望助推公司增长 公司去年4月与大股东中大控股成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公司,代表中山大学通过管理、技术、协同运营及投资等方式提升医疗集团效能。去年11月公司胎儿染色体非整数倍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和基因测序仪获批,成为继华大之后第二个获得准入证供应商。依托中山大学医学院及其8个附属医院以及大量的非直属医院,公司有望在基因测序领域迅速打开发展空间。

万孚生物:快检优秀,国内POCT领先企业 主要逻辑:1)专注快速检测领域,国内POCT领先 2)产品到服务,健康管理有望突破

公司专注于快速诊断试剂、设备等POCT相关产品,目前已有51项二类产品注册证书、28项三类产品注册证,涵盖妊娠检测、传染病检测、毒品检测、慢性病检测等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国内领先,2011年获发改委批准建设“自检型快速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国内少数专精于POCT产品的企业。公司目前销售以代理为主,未来计划新建4个国际区域营销中心和12个区域营销中心。随着营销网络的逐步晚上,未来产品销售广度及深度上有望进一步拓展。

公司产品优秀,未来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将逐步聚焦糖尿病、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等三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诊断、控制与反馈。产品与服务的结合,有望增强病人黏性,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健康管理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科华生物:仪器+试剂一体化,外延并购值得期待

主要逻辑:1)拥有完备的诊断试剂产品线,设备、试剂发展均衡 2)方源资本入驻,外延扩张有望提速

科华生物是国内诊断试剂行业龙头,目前拥有诊断试剂、诊断仪器、真空采血管三大产品线。其中诊断试剂涵盖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分子试剂和POCT四大产品线,是国内产品线最为齐备的诊断试剂公司。公司资产及代理的高端诊断设备有望占据中层医院市场,及实现高端医院体外诊断市场的一部分进口替代。

2014年试剂收入5.64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46%;设备收入5.9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49%。试剂提供73%的毛利,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科华生物试剂与设备发展均衡,仪器的销售与捆绑,将推动公司试剂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传统生化与酶免领域增速放缓且竞争激烈,高端免疫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公司2014年上半年适时推出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利于业务升级,增强业绩驱动力。2014年1月公司引入新股东方源资本,并同时配套融资4亿元,上半年方源资本已通过协议转让取得7,55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5.35%。目前方源资本进驻已一年有余,近期股权激励顺顺利启动,公司外延式扩张有望提速。 2014年公司收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9.28%;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减少0.33%。 迪瑞医疗:立足尿检,布局生化及免疫 主要逻辑:1)尿检优秀,领先地位明显 2)外延拓展+布局海外,注入新增长活力

公司仪器研发能力突出,尿液分析仪市场占有率30%以上,研发能力突出为公司“仪器+试剂”营销模式提供较强的设备支持。公司体外诊断设备尤其是尿检分析仪细分领域优势确立,未来布局肾功、肝功、血糖检测等领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公司公告拟以5.5亿元收购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权,瑞源拥有近120项生化产品注册证及1亿毫升生化试剂生产线,将极大丰富公司生化产品线。目前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4年海外收入已超过三成,未来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及海外市场的拓展,公司将迎来二次发展阶段。

润达医疗:国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

主要逻辑:1)代理+自产,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 2)服务网络完善,客户资源丰富

公司目前采用代理+自产的产品模式,构建IVD产品体系涵盖13个品类,4000多个品种规格。可根据各地医学实验室需求(包括医院检验科、第三方独立诊断实验室、体检中心、疾控中心和血站等),为其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实施。经销品牌15个,定位二级以上医院;自产产品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定位二级及以下医院。

公司服务网络完善,以华东区域服务网络为基础,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目前在华东地区以外已拥有分销商客户近两百家,完善的分销商网络有助于公司新地区业务拓展,并利于未来全国服务及销售网络的布局。

九强生物:快速成长的生化领先企业 主要逻辑:代理+自产,生化领域突出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自产产品注册证书114个,其中生化诊断试剂注册证113个,生化分析仪注册证1个,主要涉及肝功、肾功、血脂及糖代谢类产品。目前公司代理朗道公司、西门子等国外进口产品,自产品牌“金斯尔”覆盖生化试剂较多项目。公司近年增长迅速,未来随着产品数的增加及渠道的拓展,公司快速增长有望延续。

利德曼:研发能力突出,立足生化进军免疫

主要逻辑:1)研发能力突出,上游原料自产提升利润 2)立足生化,酶免的化学发光替代

利德曼是国内生化诊断试剂龙头企业,主要生化诊断产品涉及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与脂蛋白、血糖类、心肌酶类等,覆盖传统生化检测的主要领域。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上游原料酶逐步实现自产,并销售增加利润来源。2013年公司研发投入2,438万元,研发费率7.09%。仅2013年新增原料项目24项,随着上游原料自产比例不断增加,公司毛利率将持续提升。

公司立足传统生化诊断业务同时,积极开展免疫诊断、特别是化学发光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2014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CI1000化学发光仪已开始上市销售,酶联免疫诊断的化学发光替代已经启动,未来高毛利化学发光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56.26%;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30.91%。

第8篇:IT行业的辞职报告

以下就分享一篇一名IT行业的人员的辞职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

加盟博客网半年多来,甲方乙方互有失望。继续呆下去,恐怕就会彼此误伤甚至伤害了,所以,离开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也只有这样今后大家行走江湖才不至于反目成仇。

离开博客网后,我会恪守劳动合同中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在限制期内不会进入与博客网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也不会从事与博客网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希望各位领导批准我的离职申请,并在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作交接。

作为一个要走的人,对于博客网的发展有几点管窥之见,供各位领导参考:

老方凭借多年关注IT行业所积累的功力,敏锐地看到了博客发展的大趋势,并义无反顾地举起了web 2.0的革命大旗,占据了web 2.0的发展先机。但从博客网的发展看,老方在从一个IT评论家转变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他是个勤奋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人。希望诸君能够伴随他一起成长。

沈枫临危受命,博客网终于有了一个能够把公司各个业务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高层领导,这实在是件幸运的事。以博客网今天的局面,沈枫要进行的业务整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希望诸君能够多给他支持与配合,更希望老方能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和做事的空间。

博客网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能否探索和证明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博客网与博客用户的共同利益关系是关键问题。内容建设的调整应是第一步,即便博客网要做博客门户也不应是现在这个样子――频道需要彻底地博客化、社区化。编辑的工作不应是copy、paste,而是设法组织、引导和激励用户进行各种形式的原创。

客网要迈向Nasdaq,收入关是必须要过的。目前的内容调整过程中,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频道可能会被部分甚至全部外包,此举对日后的广告销售可能会有不利影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整顿业务为名开始了针对Sp的削藩运动,博客网在这个时刻大举拓展无线和电信增值业务,多少有点在收官阶段开局的味道。这些风险还望各位有关领导审慎考量。

第9篇:展览行业员工的辞职报告

首先,非常感谢您这二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二年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到贵公司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二年多来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公司工作的二年多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公司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己从事展览行业的兴趣也减退了,我不希望自己带着这种情绪工作,对不起您也对不起我自己。真得该改行了,刚好此时有个机会,我打算试试看,所以我决定辞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的暂别方式,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我会在上交辞职报告后1周后离开公司,以便完成工作交接。

在短短的二年时间我们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公司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公司的业绩一路飙升!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上一篇:重温入党誓词有感下一篇:安全生产监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