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永恒的精神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雷锋永恒的精神

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院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院校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院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雷锋精神院校德育工作育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采取措施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院校来讲,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就是要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这是事关院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更是院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一、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意义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加强院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1.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加强院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院校德育工作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在少数青年学生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迫切需要院校德育主体积极主动应对,及时给予解决。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有助于筑牢学生思想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利欲诱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

2.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人才的需要。把学员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是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落实和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是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学习雷锋,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雷锋精神所蕴涵的价值目标和人生追求,如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崇高品格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高尚美德和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高度一致的契合。

3.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之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无穷,是指榜样具有示范作用,人们在先进典型的感召下,能产生出学先进、赶先进的巨大效应。青年学生正在成长期,一方面,对如何学习、工作和生活尚有许多未知东西;另一方面,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影响,需要榜样的引导感染、身教示范。雷锋成长的道路,揭示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许多哲理,为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答案。雷锋精神既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更是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防止青年学生免受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有力武器。院校必须紧紧抓住用雷锋精神育人这个主题,主动适应人才生长规律,为学员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坚持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必须准确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新时期,党中央和胡主席把雷锋精神重新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用雷锋精神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像雷锋那样一心跟党走,如饥似渴,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把党叫干啥就干啥作为人生最崇高的信仰、最真诚的信条,永恒不变。

2.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生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等人生重大问题,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自觉在服务人民、献身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3.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業精神。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雷锋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部队工作,都能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用雷锋精神育人,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4.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不仅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场所,就是要培育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拼搏进取,不断破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难题。

5.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始终保持了革命战士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和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作为我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从学生到老师,从一般群众到党员干部,每个人都应该象雷锋那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力倡导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精神,不管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培养不怕困难挫折、勇于开拓精神,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失望、不懈怠,在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自觉为党为国分忧,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三、扎实推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常态化

我们今天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已经大大超越了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范畴,她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的时代内容和精神营养。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常态化推进,才能把效果落到实处。

1.切实把准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正确方向。用雷锋精神育人,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探寻雷锋的成长足迹,掌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用雷锋精神培养塑造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学生像雷锋一样深情报答党的恩情,把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带着感情、带着兴趣、带着责任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越是贯穿其中,越具吸引力,越富实效性。院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要把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主旋律,不断深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价值认同,引领学生在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刻苦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锤炼吃苦耐劳、拼搏进取、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在提高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

2.不断激发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雷锋精神,是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前提和基础。以前,个别单位在组织活动上“迎风作秀”,在宣传教育上肤浅应付,导致部分学生学雷锋不知道雷锋、不认同雷锋、不是发自内心地真学雷锋,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学雷锋过失了”“学雷锋吃亏”。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在价值阐释上下功夫,让雷锋精神真正走进学生。雷锋精神作为学生立身做人的道德精神坐标和价值行为楷模,充分彰显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把雷锋精神进行教材化、脸谱化的解读,只会让思想独立的青年学生产生距离和厌倦。因此,教育主体要从时代的视角,给学生还原一个智慧的雷锋、快乐的雷锋、幸福的雷锋、平凡的雷锋、伟大的雷锋、有血有肉的雷锋的形象,讲清雷锋精神的本质和时代内涵,讲清用雷锋精神培育人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能真正明白“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道理,激发学生立足岗位学雷锋的内在动力,自觉走雷锋成长的道路,争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3.重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老师和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党员、干部、老师,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实践雷锋精神,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影响都很大。如果只是号召学生学,而自己不能带头学,就会涣散学生学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影响用雷锋精神教育学生的效果。所以党员干部和老师应当做学生的表率,带头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此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并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这样就能把雷锋精神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標,达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群人的效果。

4.着力增强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实际效果。制度机制不完善是造成院校学雷锋,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出现“季风”现象、流于形式的一条重要原因。要解决当前院校学雷锋,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中存在的无组织、无活动、无保障的问题,必须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检查督导、评比表彰、典型示范等机制。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还在于雷锋始终立足实践,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崇高的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的道德实践。这就启示我们,在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活动中必须把实践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引导广大学生坚持知行统一,不仅把雷锋精神熔铸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而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具体行动中,与经常性德育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与追求个人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幸福观;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先进思想教育学生,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用表率旗帜感召学生,弘扬正气,激发锐气;与学习生活相结合,把崇高理想信念落实到务学习、精本职上,这样才能常态化推进,形成合力育人,产生长久效果。

作者:江玉贵 彭江

第2篇:大庆精神的永恒价值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每当面对重大困难和严重挑战,面对重大历史抉择的关键时刻,能够从容应对并战胜前所未有的考验,不仅体现在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军事强盛等硬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精神境界、价值观念等文化软实力上。大庆精神,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

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科学求实为核心内容的大庆精神,在共和国最艰难时期奏响了奋发图强、攻尖克难的主旋律,高挚起社会主义建设大厦的思想旗帜,成为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外部封锁、克服国内困难和严重自然灾害、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

(一)大庆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

1.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浓缩,是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积淀和民族象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支柱。

2.大庆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民族化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反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扬和光大。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着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结,只有转化为民族精神才能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凝结成为长久的牢固的精神主导力量。几十年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大庆油田,扎根于石油战线,鼓舞石油职工始终以祖国石油事业的振兴为己任,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在国民经济处于濒临崩溃边缘时期,确保了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有利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大庆职工面对各种观念思潮,坚定方向,站稳立场,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取得了连续27年高产稳产原油5000多万吨的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大庆精神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王进喜认为人生的快乐幸福就在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当中。有意义的工作就是人生的幸福。这是大庆精神所体现的生命力量的激发价值。有了这种价值社会才会有进步的源泉动力。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五面红旗和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五大标兵的典型示范效应,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无私奉献的品质,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利它主义精神,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庆精神进课堂进工厂体现了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用大庆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大庆精神拓展成城市精神、企业精神,实现民族精神的继承与现代转型。只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在整个民族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得到科学的弘扬和培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4.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生长点。大庆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与北大荒精神、孟泰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样成为新中国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求的难得的宝贵的建设经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该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找到自己事业的神圣感、生命的崇高感和生活的充实感。这才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之火。

(二)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大庆精神根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革命精神的沃土中,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是它的理论来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她的思想源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工人阶级优秀品质是她的源头活水,它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革命性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特定环境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宝贵增添新的内容。大力倡导和弘扬大庆精神,使党能够更深刻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之转化为改造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

大庆5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庆精神是党应对困难和挑战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大庆精神在四个方面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一是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坚定的执政意识;二是党的以德治国理念的实施;三是党的思想建设的示范作用;四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表率作用。

1.大庆精神是党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坚定的执政意识的实现。其一,大庆精神维系着新中国党和国家的政治命运与经济前途。大庆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和道德范式的内核,它体现了党在政治上坚定的执政信心和不动摇的理想信念;大庆精神体现了党在经济上坚强的执行力,大庆精神渗透于实践,影响党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而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石油能源基础;其二,大庆精神体现了党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庆精神是党应对

困难和挑战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时期,构筑了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思想大厦。

2.大庆精神是党实现以德治国理念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民族精神培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将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予以肯定。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以德治国渗透面大,力量无所不在,作用时间绵长。今天我们可以通过铁人王进喜等一批先进个人自觉的修养和人格力量,来勉励和彰扬一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倡导和发扬大庆精神有利于公民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建设,有利于对公民个人以性格磨砺实现个人完善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从而达到执政党以德治同的目标。

3.大庆精神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示范作用。坚持用大庆精神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就可以提高党员和群众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就能够激励鞭策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根本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最终使强大的、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世纪新阶段,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廉政建设,在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基础上,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磨炼意志,提高思想境界,保持高尚情操,牢牢树立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同一切危害党的肌体的腐朽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要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以崭新的面貌和坚强的战斗力,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大庆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表率作用。大庆开发建设中注重培育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导作用,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党领导战胜困难艰险的组织保障。各级领导既是执行党的政策路线的倡导者,又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发挥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引领表率作用。石油会战时期形成了领导干部“约法三章”、“四个公开”、党政干部“十不准”、“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等优良传统,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树立“持续发展带头人、大庆精神传承人、职工群众贴心人”的良好形象,反映了领导干部崇高的价值取向。

(三)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1.以大庆精神对待成就与挫折。从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这些英雄群体身上,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平常心对待成就,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需要完成的宏伟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以坚毅心对待困难,我们绝不能因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悲观失望,因为完成如此艰巨的事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任何骄傲自满和悲观失望的情绪都将延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应当在成就与进步面前谦虚谨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乐观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稳步扎实地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以大庆精神对待新情况、新问题。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无数前所未有、难以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纷至沓来,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许多新课题、新领域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我们要学习大庆人务实、创新的精神,努力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胆子大,步子稳。克服僵化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敢为人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在探索创新中走出社会主义新路;同时要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制定各项重大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

3.以大庆精神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干劲。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需要发扬大庆精神。”中国的事情还得靠中国人自己来做,自强不息是我们炎黄子孙一以贯之的精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最好例证。这种精神有利于中国人民科学求实、励精图治,创造民族复兴所需的物质基础——民族产业。自强不息、奋斗拼搏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力量之源,创业、求实精神是中华民族立于民族之林的硬实力。

(四)大庆精神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下具有独特的普世性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不是全盘西化,多元化也不是没有核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全球的,大庆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丰富。它超越了传统农业文化的束缚,形成了工业文化的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思想,蕴涵着21世纪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成为全社会、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正是在这超越性的特质上,我们把握大庆精神的普世价值。

1.大庆精神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超越。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创的“岗位责任制”等多个制度,早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普遍的行为规范,并内化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职工需求的现代理念,大庆会战时“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分配观、贡献观,创新性地提出“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的“四个不一样”的新的管理理念,强化了职工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优先意识。

2.大庆精神对工业文化范畴的超越。大庆精神因中国石油工业而生,但它的价值绝不仅属于工业文化,它从诞生之时就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流,形成民族精神的瑰宝。尤其是社会转型尚未真正完成,我国还处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交汇点上,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庆精神能以在工业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巨大力量冲击几千年农业社会的残余,更好更快地完成社会转型,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3.大庆精神对特定时代的超越。艰苦创业的年代我们依靠大庆精神,取得了令世界惊奇的奇迹,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依靠大庆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证明:工业化时期我们需要大庆精神,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大庆精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大庆精神。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庆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起领跑作用,号召深入学习弘扬大庆精神。这是对大庆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对大庆人的极大鞭策和鼓励。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大庆精神对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创业豪情具有重要意义。大庆精神传承的强烈发展意识是我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大庆精神培育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内在品质是我们发展的保证;大庆精神彰显的勇创新业是发展的真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软实力。

(本文作者:鲁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秦慧杰、麻秀荣,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本文原载《奋斗》2009年第8期

作者:鲁 滨 秦慧杰 麻秀荣

第3篇:精神的高峰 永恒的和谐

摘 要:在短篇小说《神峰》中,薇拉·凯瑟以怀旧的笔调描绘了六个小伙伴在内布拉斯河畔的惬意生活和关于神峰的传说。他们对神峰锲而不舍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永恒和谐的渴求。本文试图运用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小说进行解读,领悟作者的生态观与中国哲学的契合,在跨越中西文化的语境下更好地解读文本。

关键词:天人合一;庄子;生态;和谐;神峰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以她对精神的颂歌和优美的生态美学深深地打动了她的每一位读者。《神峰》是薇拉·凯瑟的一个著名短篇,凯瑟用怀旧却又满怀激情的笔触描绘了六个小伙伴在内布拉斯州的一条小河畔的惬意生活。他们分享着共同的欢乐、兴趣以及一个共同的传说——神峰。他们渴望登上神峰,虽屡遭现实打击,却又不舍初衷,因为神峰作为和谐的象征已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脑海。整个作品充满了一种关于和谐的思索,而这一思索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观点不谋而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就已出现。从老庄到孔孟,从陶渊明到王夫之,各派哲学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包含这一概念,其中以道家为甚。道家的三大理念是自然至上,和谐至上,自由至上。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与当今方兴未艾的生态批评相比,我国哲学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提出了生态关怀的思想,而这些思想,笔者认为可以与当今的生态批评相结合来进行文学文本的分析。正如英国生态批评的代表人物乔纳森·贝特在《大地之歌》中所主张的“从哲学的意义上建构生态批评理论框架”。[2]把哲学与生态批评相结合是创造性的,也是可行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对《神峰》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六个小伙伴在“河”这一语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状态;“神峰”这一“天人合一”的象征是如何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并激励着他们生生不息地追求的;现代工业文明对和谐的摧残(神峰的幻灭)以及破坏和谐的深层原因(人的“逆天而行”)。

一、河流,星辰及其他——

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往往将自然视为征服和掠取的对象,认为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类利益服务;而与之不同的东方文明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天人合一”是最为理想的境界。凯瑟在小说中所描绘与展示的风物与人情都处于一种和谐中,这与东方哲学是相契合的。在文中,“河流”是自然的象征。“我们这条河流,和流经盛产谷物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六七条河一样,混黄的河水懒洋洋地缓慢流淌着。”这条河流是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六个小伙伴分享欢乐与梦想的天堂。“春天,河水泛滥,水势凶猛,人们无法在河边修建磨坊,因而终日忙碌的农民,除了偶尔修葺一下那座陈旧的红色大桥外,对这条河也就置之脑后了。所以他就无可非议地成了我们桑德镇孩子们的天下。”[3]这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域,少了人为的刻意改造,是纯粹的自然。这里有温暖的夕阳,纤尘不染的沙滩,馥郁的紫蓿和向日葵。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河流四季不同的乐趣,在河边钓鱼,或去“满是庄稼残茬”的田野上捉鹌鹑,或在河洲沙滩上篝火露营。别的孩子仅仅是来取乐玩耍,而这六个小伙伴却是“迷上了它”,被这条河的“精神”所吸引。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春季河水泛滥的时候,他们甚至逃课去河边,“好像缺了他们,河水就不再奔流向前似的。”[4]他们“整天蹲在河里,浑身黄褐,沾满沙子,简直同河流一模一样”。[5]他们已经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把自己当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象征着人类童年时期驰骋于广袤的自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庄子曰:“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6]庄子“乐”的是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是自然中和谐的天性,是人处在山林中的和谐状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译”,[7]这六个小伙伴所“着迷”的并不是单纯的自然中的乐趣,而是大自然的和谐状态。事实上,他们被以河流为代表的和谐自然所深深折服,为“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欢欣。“人”可以通过与“天”的交流融合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无为”,即摒弃人为的构建,“常因自然”,“不以人助天”,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从而保持“天”与“人”的和谐。文中的六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遵循着这一思辨思想:“在春天新堆积起来的平展展的细沙上,我们燃起了野营的篝火……粼粼细浪,令人赏心悦目;点缀在其间的小小龟壳和鱼骨架洁白而干燥,仿佛经过精心剥制加工似的。我们虽然常在夏天傍晚游到这儿,躺在沙洲上休息,但总是十分注意保护这片天地的清新情趣。”[8]他们下意识地保护着这片天地的和谐,从而以河为代表的“天”与以六个小伙伴为代表的“人”在这里达到了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认为人与所有的物种以及天地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不管某事物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它周围环境的一部分。“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也”,[9]“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10]世上的事物看似纷繁芜杂,但却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也包含其中。孩子们在河边露营的时候,经常谈论起“星星”。“瞧那条银河!那里肯定安息着许许多多死后升天的善良的印第安人。”[11]东西方都有传说,人死后会变成星星。我国的《封神榜》中所有战死的将士都变成了天上的星宿;盘古开天地后,双目变成日月,须发变成了星星。也有说法是人的命运由星辰来主宰,如拿破仑和诸葛亮谢世后,代表他们的星星就会熄灭或坠落。这些都是人类幼年时期一种朴素朦胧的生死观,但却又哲理性地说明了不管人或其他物种以何种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包含于这个自然之中。“庄生晓梦迷蝴蝶”,他想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不管活力依然还是生命不再,人与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这个广袤宇宙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不可以单独分离开来的。“天人合一”既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境界,也是必然的归宿。

除了享受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六个小伙伴相互之间也达到了“和谐”。他们年龄从十岁到十七岁不等。哈勒斯兄弟是德国裁缝的儿子,珀西喜爱看侦探小说,而蒂普却爱搜集异国的“圣物”。他们属于不同的种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爱好和经历。比如亚瑟“年纪轻轻就走上了歪门邪道”,与“赌棍的儿子”混在一块儿。但这样的六个人却走到了一起。亚瑟从未在他们面前显露什么恶习,反而常常带他们去生着“宽叶香蒲”的沼泽地或收割后满是谷物残根的田野上。正如前文提到,“我们之所以结成朋友,主要是由于这条河的缘故”。[12]河作为和谐自然的象征已经深深地烙进他们的脑海中,作为和谐的追求者,他们潜意识中把这种和谐精神推及旁人。他们在这一和谐中交流思想,沉醉在共同的梦想之中。这也就是亚瑟为什么愿意抛开年龄的差异与积习,在小家伙中荡来荡去。天与地之间的和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13]

二、神峰——美国的桃花源,

天人合一的丰碑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桃花源。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4]沈从文在《桃源与沅洲》的开篇写道:“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15]与其说从这篇古文起人们便开始了对和谐社会的不断追求,不如说是这篇佳作唤醒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追求和谐的精神。桃花源是古代以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态模式——没有战争,没有阶级压迫,没有种族歧视,“余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16]仰仗自然的恩惠,却又不肆意掠夺;顺应自然之道而行,颇与爱默生的超验相契合。

小说的高潮部分便是由蒂普叙述的关于神峰的传说。传说中的神峰就如同一个美国的桃花源,虽然地理位置是在与中国隔着浩瀚太平洋的新墨西哥州。神峰自始至终都以一种丰碑的意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块红色巨岩从沙漠上拔地而起,大约有九百英尺高,周围一片平坦,只有它孤零零地傲然挺立,犹如一座巨大的纪念碑。”[17]在外形上,神峰壁立千仞,而其“岩壁光滑陡峭,直上直下,像墙壁一般”[18]的特点,与桃花源的“山有小口”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使其躲开外界的干扰和战争侵袭,才得以保住这一角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从来没有白人到过峰顶,而有些想在峭壁上开凿石级的猎人凿到一人一手高就不干了。然而,神峰之所以让听到这个传说的人向往不已,并不是单单因为它的奇绝的景象引起了人们的猎奇之心,而是在于这样的一座丰碑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这支印第安人部落之所以抛弃家园,搬到高高的峰顶上去,是为了“躲避战争”。战争、杀戮和抢掠都是和谐的破坏因素,他们的择高而居,正是为了保住和谐,抵制非和谐的一切因素,与桃花源中的“避秦时乱……不复出焉”相契合。因此,神峰从一开始就担当着这一维护和谐的任务。峰顶住着的是从事织布和制陶的和平部落,只有在狩猎时才沿悬梯下山。他们“都很漂亮,有着奇特的宗教信仰”。[19]印第安人在这片隔绝之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繁衍,他们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地理位置又将这一意象加以拔高,“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高居云端的神峰便有着离尘脱俗,世外桃源般的符号意义,这是神峰被视为丰碑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从而使得其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当下山狩猎的男人们在峰巅上老人和妇女的目睹下被杀戮殆尽后,山上的人“再也没有下山,都在山上饿死了”。[20]游掠部落已走,破碎的崖梯也可再制,然而他们为何不下山寻找食物补给呢?原来他们在目睹这种极端破坏和谐的行为后,痛心疾首,凄伤不已,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来控诉这种对和谐,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破坏,以生命来祭奠那已逝的和谐。正是这样一种悲壮,使得神峰的形象巍然耸立,像一座丰碑树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了一代代和谐的追求者对它进行锲而不舍的追寻。

六个小伙伴作为永恒和谐的追求者,无一例外地被神峰的传说所吸引,并把它当成永恒和谐的精神家园。他们一直说着要去登上这座神峰,尽管世事沧桑,但决心不变(亚瑟甚至在临死前还说要去)。神峰的绝世独立的精神,壁立千仞的姿态,一方面说明了追求和谐需要抵御外界的侵扰(尤其是有利益诱惑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和谐语境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存在于传说中,在打动着人们的同时,又激励着人们将其实现。而只有做到“无为”的人才能够得到它。“以天为任”,“从天之理”,[21]“无以人灭天”,[22]六个小伙伴作为和谐的追求者,追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许他们的梦想很遥远,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登上了这座神峰,但他们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并传给了下一代人。凯瑟在文中提到,蒂普的儿子波特“已经听到了这个传说,也一心向往着那座神峰”。[23]

三、和谐的破坏,家园的摧毁

令人遗憾的是武陵人再也找不到回桃花源的路,它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仿佛从来没有过似的,只在“寻源”者的梦中常常出现。

令人遗憾的是神峰被毁了,被从北方来的游掠民族杀尽男子饿死妇孺。从那时候起就再也没有人上去过了。

令人遗憾的是六个小伙伴谁也没能登上那座神峰。亚瑟死了。珀西“除了那辆红色游览车能够开到的地方外,别的一概不光顾”。[24]奥托在铁路上失去了一只脚就子承父业当了裁缝。蒂普整天家务缠身,终日推着婴儿车。

神峰的被毁标志着“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被毁。从一方面来说,这种破坏力来自外界,来自以游掠部落为代表的外界社会的不和谐力量。冷峻的社会现实促使这六个伙伴在成年后为生计而奔波,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有人丧失了肢体,有人放弃了最初的梦想和追求而甘愿沦为机器文明的牺牲品。现代工业文明在用“有为”的手段推动物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毁掉了以神峰为象征的宝贵的和谐状态。

然而在更深一方面,从广袤宇宙这样一个大的视域来看,人的“逆天而行”的行为是这一破坏的内因。因此我们说这种和谐的被毁,与人本身的行动不无关系。赵白生在《生态主义的理性基础》一文中谈到,人类在历史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由自然人到环境人的转化,并预言生态人的必然出现。[25]小说中的几个孩子的成长象征了人类在这几个角色中的转变。在他们的童年时期,他们是作为自然人的身份与自然相接触的。自然理性是自然人的思维方式,是推崇自然与人类之间血缘性的思维方式,对各种生命存在等量齐观,表现了自然理性的平等。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哈斯勒兄弟逃学去河边,在河水中钻进钻出,泥沙满身,“简直同河流一样”。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自然的一体,用自然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随着他们年龄的渐增,“自然观念因‘人类历史’参与其中而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人本理性的阶段。”[26]这些长大了的孩子从而以环境人的身份出现,其中以珀西为代表。人本理性强调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凌驾于万物之上,要么把人的意志强加于自然,要么将自身与自然的血缘关系完全割断,从而淡化了人与自然的朴素的本原的关系。如珀西的汽车割断了他与自然的联系。他代表着当时沉溺于商业物质享受的人们,很少有时间思索和谐的意义,不再与自己心灵对话。鲁艾克特在《文学生态:一个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中谈到:“我们处在环境危机之中,因为我们在使用生态圈创造财富的方法破坏生态系统本身。”[27]自以为是的强调理性的人类以能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为荣,却没意识到这种行动的本身就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现代机械文明刻意的“有为”的崇拜使人们失去了本初的自然理性平等观,其后果已摆在我们面前:温室效应、物种灭绝、沙尘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相侵袭,种种苦果,愈演愈烈。庄子曾有一篇关于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与北海的天帝为报答中央天帝混沌的恩情,便为本无七窍的混沌凿了七窍,但“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在这里,“混沌者,天地也”。庄子用惨痛的“事实”讽刺了南北帝对自然的有所作为。在失去“天”与“人”的平衡和谐的世界里,人们呼吸维艰。因此,“只有当主体(自我)虚位,从宰制的位置退却,我们才能让朴素的天机回复其活泼的兴现。”[28]于是我们关注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生态人的阶段,这是一个理想的身份构造,是生态理性的象征。当今的生态批评家们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中受到启发,运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武器来反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小说中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神峰的亚瑟和琐事缠身的蒂普以及蒂普的孩子波特身上就蕴涵着这种生态理性。他们把整个世界当成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以一个整体性的眼光看待这个充满联系的世界,热爱着生命,热爱着追求。

结语

在《神峰》这篇小说中,薇拉·凯瑟深刻地思索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两者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对和谐的摧残以及对人们追求和谐的阻挠。这些观点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不谋而合。自从鲁艾克特在1978年首次提出文学中的“生态批评”这一概念以来,生态批评就一直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其研究方法也各有高下。鲁枢元曾提到,“生态学已远远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生态问题开始成为哲学的课题”,[29]因此,本文将“天人合一”这一古代哲学与当代的生态批评相结合,分析了凯瑟的生态观,并在理解文本的生态意义及其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是当今应该提上日程考虑的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已刻不容缓。从凯瑟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生态和谐这一语境,一些人还在向往,一些人正在奋斗。与自然的和谐对话将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

[ 参 考 文 献 ]

[1][6][7][9][10][13][16][21][22]马恒君.庄子正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刘玉.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154-159.

[3][4][5][8][11][12][17][18][19][23][24]高兴.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美国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4]张春林.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全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42.

[25]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十一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33.

[26]赵白生.生态主义的理性基础[J].外国文学,2005,(3):10-16.

[27]William Ruckert,“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in Cheryll Glotfelty & Harold Frommeds,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116.

[28]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29]鲁枢元.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251.

[责任编辑 朱媛美]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n “The Enchanted Bluff” about Tian and Ren

Zhou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

Key words:Tian Ren He Yi;zhuang zi;ecology;harmony;the enchanted bluff

作者:周 婕

第4篇: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永恒的雷锋精神

雷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

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时,雷锋就把这血海深仇铭记在了心中。雷锋的家人被日军杀害,他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乐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他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对于雷锋叔叔的牺牲,我们深感痛惜,但是,雷锋叔叔的精神却永存于我们的身边。如在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在路上扶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平时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不要以为某件好事太小而不做,想要做大的好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但也不要以为某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它,倘若现在做一些小的坏事,那长大后必定会成为社会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那也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而不能因为想要赢得他人的赞扬而去做。

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与我们同在,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第5篇:雷锋精神永恒的楷模----雷锋

永恒的楷模-----雷锋

曾经有一个名字响彻中国,从此为他人做好一件小事不再平凡,曾经有一种精神感召中国,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中国人的宗旨。这个名字叫雷锋,这种精神是雷锋精神。还记得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雷锋精神感召了一代人,而后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感化。经受着时代的冲击和考验,雷锋精神愈发魅力无穷。

还是在那个年代,雷锋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他曾经说过:“我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完全地为人民服务中去。”所以他可以帮助陌生老人倒茶,可以毫不犹豫地背小学生过河,可以第一时刻向灾区捐出自己所有的积蓄。

雷锋始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祖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把每次的帮助他人,每次的无私奉献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当作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提升。所以雷锋是不平凡的,他的社会价值是无限的。

可惜的是,上帝太眷顾我们可爱的雷锋,在他还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上帝夺走了他的生命。雷锋远去了,但却留下了光芒万丈的雷锋精神,留下了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留下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或许雷锋从未离开我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总有人给老人让座,总有人会拾金不昧,也总会有人搀扶摔倒的老人,尽管有时拾金不昧被冤枉,搀扶老人被控告。我们要始终相信雷锋,相信雷锋精神,相信你我的真心会感化每个人。

看吧,雷锋依然活着,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下,无数个雷锋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大地般的中国,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欣欣芳草般的人民。雷锋精神感召着他们去无私的奉献,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社会会铭记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孔繁森,郭明义,他们是徐本禹,丛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有人问:“社会主义是什么?”我说:社会主义不只是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更是人们精神文明的提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化,和谐化,整体化。雷锋做给我们看,虽然我不认识你,但当你有困难,我会像亲人朋友一样帮助你,每次的温馨问候,每次的关切照顾都是自然和真诚的。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光辉的名字会永远隽刻在我们心中。他把全部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高尚无私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感谢雷锋,因为你,我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是伟大的。

因为你,我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投入要有钉子精神,因为你我看到了世间情暖,人民和气,因为你,我更加清楚未来前进的方向,我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雷锋,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楷模。

第6篇:永恒的雷锋精神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爱与奉献在一点点流失,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却乘势蔓延。在我们渐渐丧失精神粮食,变得麻木不仁时,一个振聋发聩的的名字在我们耳边响起—雷锋。是啊,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他是我们的英雄,他真正诠释了何为爱,何为奉献,让我们在迷茫的道路上寻得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猛然惊醒。

雷锋,优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它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中,七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人生中,从不抱怨,从不自甘堕落,他把最宝贵的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用他的事迹给人民带去温暖,带去光明,告诉后人:有爱才有光明的天堂,无爱是黑暗的地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每当想起雷锋,就会想起这样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后悔,为虚度年华而悲伤,为自己毫无理想,毫无志向而羞愧难当。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始终如一的奉献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永远那么富有爱心,永远那么真诚善良,永远那么勤劳敬业,永远成为那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充满钻劲,挤劲,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无愧于党,国家和人民,他奉献出了自己身上的每一分光,每一分热。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而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作为具有五千年辉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所孕育出的英雄—雷锋,他从来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却与雷锋渐行渐远。精神粮食极度匮乏,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如何能支撑起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那些血与泪的屈辱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我们需要清醒,需要振作。“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我们需要以雷锋为榜样,互相帮助,无私奉献,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以集体为荣,以集体为个人能发展进步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发展。我们的党,国家和每一个人民都需要雷锋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句话是雷锋一生中真实的写照,短暂而光辉的生命无私的奉献给了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国家已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才能真正赢得民心,人民才会拥护,这样的国家才有发展,才能强大起来。每个人也需要富有爱心,知恩图报,为他人服务,那么社会才会充满光明,阴暗的东西才会无处躲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你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现金才能移山填海。每个人付出一点,胜过一个人付出全部。尽自己的一份力,既是付出者,也会成为受益者。雷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还有他勤劳敬业的钉子精神。雷锋的一生平凡却伟大,他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在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说:“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他把劳动视为最光荣的事,所以他热爱劳动,从不懒惰,从不后退,每一次工作都冲在最前面,付出百分百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岗位上,他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件事,有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做一个螺丝钉,充满了钻劲和挤劲。劳动最光荣,作为当代人,我们也需要勤劳的品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自己创造的才会是最满足的。青春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一个缩影,它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指引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昏暗的精神世界,达到自我的升华,最终走向光明。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

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关心爱护他人的品质。雷锋精神是博大的,他以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体现在人际关系,职业态度和志愿行为这几方面。他为我们的社会开创了一代新风,它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的钉子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包容进取精神。

一些人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改善了,还需要雷锋精神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今日之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然而,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许多美好的东西正在流失:热情少了,邻里相见不相识;朋友瘦了,曾经的祸福与共变成了今日的尔虞我诈;爱情杂了,纯真的爱情成为奢望。文明的现代人啊,我们打底怎么了,物质的满足能够掩盖我们精神上的空虚吗?不!我们拒绝做精神上的矮子。一个人没有坚强的精神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不仅要有关心他人,舍己为人的品质,还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当中去,勤劳上进,富有创造精神。如果你做到“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么你就是精神上的巨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个开放的竞争时代,更加迫切的需要雷锋精神。我们需要向雷锋一样的榜样,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目标。每一次好人好事,都会让我们为之喝彩,赞扬,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爱心人士张平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落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揭开了人类最美好,最善良的一面。这些精神无不体现着雷锋精神,即为当代的雷锋精神,他们的事迹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世界的爱,还有情,不能再让物质蒙蔽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释放属于自己的人性的光辉。

社会的发展呼唤雷锋精神,人民的生存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常抓不懈,雷锋精神才能在各行各业不断发扬光的,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一些人却对雷锋产生了质疑,认为买名牌手表,用名牌化妆品,穿皮夹克就是爱打扮,是奢侈,他不应该成为一个榜样。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难道就只因为爱打扮就否定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吗?就否定他高尚的人格吗?我觉得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是民族英雄。再者,在你否定他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自己难道没缺点,自己做到无私奉献吗?这种吹毛求疵的人往往是严于他人,宽以待己。雷锋已经作古,何必再去强求,让我们真真正正的去敬佩他,没有苛责。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是国家的支柱,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我们。然而,在温室中成长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风雨,却丢失了太多美好高贵的品质,没有了坚强的精神品质,我们怎能担当起国家发展的大任。雷锋精神才是一味有效的药剂,治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顽固疾病。人民在呼唤雷锋,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从,从点点滴滴做起,每个人都会成为雷锋,那样社会才有发展,国家才会强大。

希望每个人共同呐喊出时代最强音:我要做雷锋。

第7篇:永恒的精神永远的雷锋

石塘学区中心小学三⑴班张欣茜

时光匆匆,春华秋实。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无数雷锋式的人物涌现出来。他们虽然有的人毫不起眼,但是他们却处处实践着雷锋精神,在平凡的事业中做着不平凡的事情。而我们少年儿童,也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中,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为社会做出一丝贡献。

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着雷锋精神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了吗?

面对落进滔滔江水中的孩子,有的人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等到孩子被救上来时,救孩子的人却默默离开;有的人为了救落水的人,落水的人被救上来了,而去救人的人,却永远也上不来了。有人问:“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值得吗?”一个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值得!因为,这就是雷锋精神!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在生活中,那位可敬的老人——白芳礼,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

白芳礼是一位平凡而又善良的老人。年轻时,成了一名三轮车车夫。凭着一双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典范。后来,白爷爷看到无钱上学的孩子,就下定决心,帮助贫穷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年,他74岁。他在生命的最后18年里,用蹬三轮车挣下的35万元钱,无偿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每天,白爷爷一大早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来,一年365天,从未间断。老人资助的学生都走上了

不同的工作岗位,而老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无数个雷锋传人不断涌现,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彩。他们的人生追求,也正是我们少年儿童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就是——雷锋精神!

而我们少年儿童,也要拥有雷锋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第8篇: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

——宁江区实验中学开展“学雷锋”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宁江区实验中学以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以“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宁江区实验中学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立德树人,德育为先。2013年开学初,以“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3月5日,在学校团委倡导下,部分青年志愿者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以“清洁周边社区,共建和谐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实验中学还采取校园广播、大屏幕滚动播放等多样化形式,大力宣讲雷锋精神,积极倡导文明风尚。

第9篇: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永恒的召唤

——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序曲—追问生命

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金色的落日下,孤独而苦闷的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浩淼大海和无边苍穹,伸开双手,发出关于人对生命意义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渺小生命面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冲撞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入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问号中,苦苦寻找着答案。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暮年之际,一遍遍自问:“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在德国,叔本华认为:“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中国,屈原彷徨山泽,一连发出173个问题叩问上天。 陈子昂感于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测,壮志之难酬,留下千年的孤独郁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触摸到人类难以摆脱的绝望与忧伤;依然可以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人类不屈于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生命意义何在?如何予以解答? 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对此给出了自身的答案。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他的名字叫雷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第一乐章——中国精神的天空

这是一部挺立着中国脊梁的伟大交响。 雷锋,就是这部伟大交响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伫立在那里,目光清澈,从容坚定地拉出第一主题——对国家、对人民,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满怀爱心,给予帮助,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绵厚悠长。从容,温暖,高贵,弥漫着庄严的气息,闪烁着神圣的光辉。

它召唤着,引领着,弦乐和管乐应声相和。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喷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壮。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勃发着青春的激情。

它发散着,升腾着,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中国精神的天空……

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历史的旋律在这里回响。

穿过一片漂亮的现代住宅区,我们走进简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个寒冬,当雷锋在这里发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便陷入苦难的深渊。

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他,7岁时,已是孤儿。 绝望中的苞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阳光雨露。 雷锋怒放了! 曾担任过望城县委副书记的85岁的赵阳城,给我们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雷锋的场景——一个16岁的活泼少年,背着行李,蹦蹦跳跳穿过秋天的田野,欢笑着向他走来。 1958年秋天,在县委当交通员的雷锋报名去鞍钢当工人,临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兴”改为“雷峰”,赵阳城和大伙儿商量:叫“雷锋”更好一些——“到鞍钢打冲锋”。

赵阳城把雷锋送到湘江码头。

湘江北去,少年远足。依依不舍之余,赵阳城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那远去的背影,他怎会想到,“雷锋”这个名字,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永恒记忆?! 轻轻翻开雷锋的日记,他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

——“深夜11点钟了,天突然下起雨来了。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戴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活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人在战场上横扫千军,有人在商业王国中纵横捭阖,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风云。

雷锋并没有这样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但他却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寻找并找到了人生价值目标,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

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这三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类。

从这个命题出发,人们寻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认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这个普通的士兵:“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一个普通的士兵以最朴素的认识,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把自己当做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木长得挺拔参天……”他热情讴歌着。

雷锋燃起的生命烛光,照亮了中国精神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为什么许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题,被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兵酿成一壶甘醇? 难道说他比别人更睿智、更高明?不,他只是找到了人生价值最佳坐标点,使他的人生摆脱了烦恼,充满光明。他点燃了自己生命的火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饿了,他就是一把粮;你心里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团火,就是一缕阳光……

他就是这样以平凡现伟大,以小事铸辉煌,以短暂固永恒,诠释了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正因为如此,雷锋牺牲已有半个世纪,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终在中国精神的天空回荡,引来无数人的仰视,引来无数人的倾听,引来无数人的齐声应和……

“人为什么而活着?”

雷锋战友乔安山说:“为了爱!……” 早春二月,辽宁抚顺,雷锋墓前。

红领巾结队去了又来。人们驻足墓前,献上鲜花,注目行礼…… 一个七旬老人细心地擦拭着墓碑,仰望着雷锋的雕像,思绪穿越着时空。

他就是雷锋一辈子的战友——乔安山。

50年前的那个上午,那辆13号车上,乔安山一个倒车,雷锋倒在了被车挤断的一根木杆下——从此,乔安山活在了对雷锋的回忆里,活在了雷锋精神的践行中,活在了宣传雷锋精神的征途上。

“有人说我在为雷锋活着,而我却认为,是雷锋让我找到了活着的价值——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

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锋的生命价值讲给学生听,讲给农民听,讲给工人听,讲给干部听。

雷锋感动了众人,众人感动了他。 他给我们讲起亲历的一件往事,热泪盈眶: 那年他在武汉做报告时误了飞机,满头大汗登机时,迎面一片恼怒的眼神。

机长赶忙解释:“这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他因为给小学生做雷锋事迹报告耽误了大家的行程。”

瞬间,那怒火熄灭了,乘客全体起立向他致意,客舱里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那是向雷锋致敬的掌声。

那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雷锋生命价值的礼赞。 “人为什么而活着?”

当代雷锋郭明义说:“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

1960年1月,鞍山火车站,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余新元曾把一个鞍钢青年——雷锋送上了运兵的专列;

1977年1月11日,17年后,同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亲手把另一个鞍钢青年——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

同样的青涩年华,同样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体宣誓,同样当了运输兵。

余新元何曾想到,他亲手送上运兵专列的那两个新兵,日后竟先后感动了中国的天空。

历史的巧合如此神奇地变成了一个必然! 难道冥冥中人类真的存在一种感应,能在特定的时空对象中穿越传导?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这是郭明义的誓言。

他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想自己,还能再做什么。 在部队,他做雷锋标兵;在企业,他是全国劳模;20年来,他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这些血至少能够抢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11年3月,郭明义开了微博。

到今天,粉丝人数超过600万,影响力超过那些耀眼的明星。 像雷锋一样,从云层中射下来一束光线,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让你的心变得更辽阔、更明亮、更温暖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村官吴仁宝说,“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信念,让他矢志不渝地带领乡亲们将贫困不堪的华西村,缔造为中国新农村幸福生活的样板。

--维修工人徐虎说,活着,就是奉献,“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每日华灯初上,他放弃休息,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在上海那窄窄的街巷深处,给市民通马桶、修电灯、换电线,温暖着无数上海人的心房……

--杨善洲,一辈子的共产党人,他说,活着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

还有什么比为他人的幸福燃烧自己,更能让人超越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还有什么比为人民的事业投入生命,更能让人感受人生的辽阔与壮美? 这就是中国精神的天空! 西海固--也有这样一片精神的天空。

那个晚上,顾皓卿和他的伙伴们带着大山里的孩子,穿上厚重的棉衣,坐在山上相互依偎,仰望新月孤悬的天空,等待着一场流星雨的出现。

这几个从复旦大学来支教的年轻人,曾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里陷入人生的迷茫,在这西北穷乡僻壤中,在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却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蓦地,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孩子们惊喜地叫喊起来。流星越来越多,在无边的天幕上梦幻般地拖着长尾,倾泻而过,光华灿烂……

生命的终结与生命的光华在同一时刻发生。

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颗流星?但,即使是颗流星,也要把光华留给人间! 顾皓卿和他的同伴们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内心翻腾,泪水无法控制……

康德说过:“最崇高和最令人敬畏的东西,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雷锋以他流星般的生命光彩,铸就了人生的价值永恒: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太阳,那么就会有众多的行星环绕运行;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月亮,便会有满天繁星簇拥闪烁;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第一提琴手,那么乔安山、郭明义、杨善洲们便是他身边的众多乐手……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共同奏响雷锋精神世纪的交响!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让生命实现了永恒!

第二乐章——与灵魂相伴

这是一部高扬着理想与信念的伟大交响。

在波涛涌动的奏鸣中,理想的主题在奏鸣曲的呈示、展开与再现中,被旋律中那充满生气而又轻灵的音符线条,反复勾勒着……此刻,生机勃勃而带有浮雕般音质的小号,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张扬着一种穿透灵魂的音响。

雷锋,就是那吹响理想号角的小号手。

“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美丽的理想,定格了他的价值坐标,主导着他为什么而活着。 只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活着才找到人生的意义,才拥有了真正的灵魂。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活着,又有多少人能拥有并坚守自己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定格有价值的人生? 老人倒在地上,扶还是不扶?为什么这个看似复杂实际上再简单不过的选择,一些人至今仍纠结难断? 孩童被辗压于车轮下,救还是不救?为什么18个路人竟视而不见? ……

假如雷锋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他是惊讶、尴尬,还是悲凉?是震惊、心碎,还是愤怒? 是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欲望遮迷了双眼?!是极端的自我泯灭了良知?!还是在快速行进的路途中丢失了灵魂?!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楼。一个不足十平方米、陈设简陋的办公室里,“中国好人网”在这里诞生。

52岁的教授谈方是这个网站的创办者——他不再甘心闭门论道,而是试图通过互联网,为一些人失落的灵魂找回坐标原点。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的碰撞每天都在上演。 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 在欲望像火一般的焚烧中,灵魂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归宿? 灵魂的伟大,与其说在于爬得高和走得远,不如说,在于自身如何纯净和坚守。

刘真茂,就是一个灵魂的坚守者。

湖南郴州宜章县长策乡,我们爬了3个多小时,上到了海拔1800米的狮子口大山顶,见到了“山神”刘真茂。

狮子口大山,覆盖着35万亩原始森林,7万亩草山,生活和生长着水鹿、红豆杉等各种珍稀动植物。

30年前,为防止滥砍滥伐,复员回乡担任武装部长的刘真茂心一横,在山坳里搭起瞭望所——

就这样,一个老兵在莽莽林海和绵延大山上,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

为什么要吃这份苦? 如果是雷锋,他会怎么做?——这就是刘真茂的回答。

——狮子口大山自他上山,没有发生一起大的火灾,他30年的孤独,值了;

——春节,两个当过兵的儿子携酒上山,三个老兵开怀畅饮。莽莽万重山,父子泪几行,他30年的孤独,值了……

信念如山。守山,就是守护他的灵魂。 ……

雷锋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今天,我们触摸着雷锋高贵的灵魂,他吹奏出来的号角声如阳光一般灿烂。那就是理想,那就是信念。

在理想与信念的照耀下,让我们与灵魂相伴!

第三乐章——追随你前行

这是一部震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伟大交响。

追随者如无边的大海,连绵不绝。只要你有一颗善心,只要你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甚至只要你有一个做好事愉悦自己的念头,你都可以加入这场永不落幕的伟大演奏。

雷锋,站在最前面,是我们快乐的领唱。

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行,生机勃勃,蔚为大观。

雷锋,一直在领跑着我们。

我们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曾经说过: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要做这一砖一石,要做这些零碎事。

在建设中国精神大厦的工程中,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像雷锋那样做一块砖、一片瓦,哪怕是一粒沙……

二战时期英国一片墓地上,一位逝去儿子的母亲在儿子的墓志铭上写道:“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

危难关头,即便是最卑微的人、最柔弱的人发出的一丝微弱烛光,都足以照亮一片天空。

面对被车轮辗伤的小悦悦,18个过路人无一施以援手。陈贤妹,一位矮小、枯瘦的拾荒老人,目不识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停下脚步,伸出温暖的双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在南京,一个叫陈光标的亿万富翁,把企业一半的利润回馈社会,并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真正的善无关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只要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动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我们再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雷锋,可以做一年、一天,哪怕是一瞬间的雷锋。

王俊岗,河北青县的“好人司机”。20多年来,开车在路上,只要遇到车祸,总不计后果、不要报酬、不图感谢,挺身相救。

有武侠情结的王俊岗,救人时常有大侠般的感觉——一个人命悬一线,另一个人悄然而至,奋力解救。随后悄然而去、不留名头……

王俊岗喜欢这种感觉。每救一人,他都会心中窃喜,乐上几天。 他问我们:你说我像不像雷锋?!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带去快乐,他便有了无限的快乐。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施过一捧甘泉,他便有了一生铭记的甜蜜。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伸出过一次援助的手,他便有了心灵中一道灿烂的彩虹。

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过: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人都幸福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幸福。

我们也许很难像雷锋那样纯粹地为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记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献的温馨,也有一呼百应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温暖世界。

我们最后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一别五十载,雷锋从未离开我们。

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凝固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锋选定了最高的价值坐标,选定了奉献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遗响犹存。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触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领跑,我们追随着他前行。

走进雷锋纪念馆,目光抚过墙上一幅幅照片,那仿佛是一个英雄的辉煌聚会,郭明义、丛飞、徐虎、文花枝、李素丽……他们簇拥在雷锋身旁。

雷锋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

个子小小的雷锋,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后,合唱的队伍,排山倒海。

这是半个世纪中国人的心灵共鸣。这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畅想……

第四乐章——人类的英雄

这是一部终将穿越历史而永恒的伟大交响。 那个年轻的士兵,轻轻地扬起双手,第一缕乐声仿佛是从天幕上洒落的一道阳光,这阳光弥漫着,扩展着,飞扬着……无边无际。

雷锋,就是这部交响乐的指挥。

再一次来到雷锋诞生的地方。湖南望城雷锋纪念馆里,到处是雷锋微笑的身影。

在一个音罩下,我们听到了雷锋的声音,这是他仅存于世的一段声音: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绝不能袖手旁观……”

这是一个年轻快乐的声音,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湖南腔,虽然稚嫩青涩,却饱含激情,穿过半个世纪,瞬间把我们笼罩。

“我要做人类的英雄!”这是当年一位少年的理想,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与灵魂,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 不,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人类的英雄,他永远将自己定格为普通的战士。他以最平凡的行动实现着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一滴水展现出太阳的光辉!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中国的一个普通士兵给予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在他那里达到了纯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价值由有限到无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暂到永恒的本质性升华。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上一篇: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下一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