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研发以及成果推广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整体的农业水平,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产量的增加,提高农民收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1:

论山区县域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一、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县域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要求

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尽快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走“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这必然对县域广播电视承担的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业信息交流传播及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县域广播电视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普遍推广和广泛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科技创新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县域广播电视是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的核心,也是推动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县域广播电视机构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与农户直接交流,多方调查,周密论证,着力探索农技推广的可行方式,使推广的农业科技满足广大山区农民群众对实用科技的迫切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山区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在现阶段,县域广播电视作为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担负着沟通农民与农业科研机构、推进适宜于本地区的农技应用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任。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县域广播电视应当成为沟通山区农民与农业科研部门的桥梁,这都需要县域广播电视能够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沟通山区农民与农业科研部门的联系渠道,来推进山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创新应用。

2、对农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农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目的。面对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山区的县域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转变科技推广工作思路,利用多种渠道,来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教育。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着力培养创新型农技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探索创新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山区农业技术教育的可行之道,打造农业技术教育精品栏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农业技术报告会等适合对山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教育的媒体节目,通过荧屏实现农民与专家的交流。同时,农业技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科技潮流,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理念,着力培养山区农民的创新能力。总之,县域广播电视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山区的农业技术教育,为增强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3、对农业信息交流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信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也是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与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县域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山区农村主流媒体的作用,打造产品与市场的信息化平台,引导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使其产销对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着眼于山区的特殊实际,安全、迅捷、有效地传递各项信息,实现山区与外界的良性互动;要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捕捉实用、有效的致富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不断推进山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总之,要构建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沟通山区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并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对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县域广播电视作为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在传播政府信息、反映基层呼声、沟通农民与政府的联系渠道,丰富山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县域广播电视应当及时、高效、真实地传达政府的各项信息,传递党的富民政策;要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山区农民的呼声,切切实实地为维护农民的利益服务;要建构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意见交流平台,拓宽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渠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要提高节目质量,以宣扬优良传统美德,对山区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史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己任,通过好的作品来鼓舞山区农民,从而调动起山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县域广播电视的农村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以山区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宣传效果与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县域广播电视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传统的优势与明显的特色

多年来,我国的山区县域广播电视积极为山区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在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历史过程中,县域广播电视在“三农”问题上形成了鲜明的社会服务特色和明显的传统优势。

1、县域广播电视与“三农”问题有着长期的历史和深厚的感情。我国的山区县域广播电视多数从建立伊始,就积极为山区的农村、农民、农业服务,把农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把山区作为新技术的推广基地,把农民作为真诚的朋友。县域广播电视已经与山区农民、农村、农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广播电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为山区“三农”问题服务的理念一直没有改变。作为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县域广播电视一直在为解决本地区的“三农”问题不遗余力地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2、县域广播电视具有服务山区“三农”的传统优势。山区农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县域广播电视成为当地的强势主流甚至是唯一的媒体。这既赋予了县域广播电视艰巨的使命,同时也为县域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缺乏报刊、互联网等现代化传媒的山区农村,也由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特殊困难,使得县域广播电视成为山区农民获得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使得县域广播电视具有了较高的可信度。因此,县域广播电视与其他服务山区农业的传媒相比,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大有作为的。

3、县域广播电视有一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工作队伍和一批服务“三农”的特色栏目。多年来,由于县域广播电视的地缘因素,聚集了一大批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己任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作风纯朴,敬业奉献,能够与山区农民朋友同呼吸、共命运,为山区农民鼓与呼。他们既有为广播电视事业作贡献的本领,更有为农民富裕做出努力的热情。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县域广播电视关注的焦点之一。县域广播电视在长期服务“三农”的历史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批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特色品牌栏目,如地处山区的河南省卢氏县广播电视先后开通了“行风热线”“政情民声”“科技ABC”等一系列深受山区农民喜爱的特色栏目,定期邀请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学者,通过荧屏与山区农民进行互动交流,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果的基础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社会效果。

三、县域广播电视应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域广播电视要着力发挥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推进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应用,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教兴农”战略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

山区的县域广播电视自身应充分发挥好以下几个作用:

1、要发挥好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作用。县域广播电视必须全面把握山区农民对实用科技的需要,从本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推动适宜于本地区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应用;要深入调查,周密论证,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理念,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性应用,要保证所推广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质量与效益;逐步搭建起沟通农户与农业科研机构的桥梁;要拓宽农业技术的推广渠道,切实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引导农民走“科教兴农”道路,走创新型农业和谐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尽快形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县域相符合的农业科学技术宣传推广工作新体制,形成科技创新研制与推广应用密切结合的有效宣传引导新机制。

2、要发挥提高山区农民素质的作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通过各种形式推进和改进各类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的自身素质,而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所限,这一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县域广播电视的肩上。县域广播电视要将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广播电视的媒体教育特点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山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寓教于乐,培养一批“知识型”“创新型”农民,促进山区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多样的节目方式、丰富的节目内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造和谐山区。

3、要发挥农业技术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用,创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技术教育、农业专家讲座等媒体栏目,着力于培养山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理念,造就新型农民。同时,县域广播电视的农业教育栏目要因地、因时制宜,与时俱进,避免过于单一枯燥,真正满足山区农民对实用技术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服务大多数农民为宗旨,同时兼顾少数农民的特殊需要,实现农业教育的和谐。

4、要发挥农业信息交流传播作用。要拓宽信息传播交流渠道,多方面搜集信息,高效、安全地传递信息,构建山区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山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实用分辨率,以维护山区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宗旨,推动农民走信息致富的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物质生产、民主法制、利益分配机制、人际交往方式、精神文化生活等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相和谐的新型农村。山区的新农村建设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原因,在物质生产、民主法制、利益分配机制、人际交往方式、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与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相和谐的因素。因此,搞好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县域广播电视作为山区农村的主流甚至于唯一媒体,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参与,为推进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晓军.新时期武陵山区广播电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策略[J].新闻三味.2008(Z1).

(作者:张卫东,系西安工程大学助理工程师;杨飞,系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张卫东 杨 飞

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与优化策略分析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研发以及成果推广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整体的农业水平,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产量的增加,提高农民收入。广东省虽然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5%,但是农业产量却占据全国6.3%,同时还创造了9.3%的农业增加值,已然成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然后在分析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对策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农业科技按照国务院、党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科技,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研究,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设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加强星火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广东省各大农业院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农业科技研究以及推广运行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广东省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农业产量虽然每年持续增长,但是依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与运营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加强对地方农业科技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及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加强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研究的意义

1.1 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十二五”时期既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5 a,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至关重要[1]。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省科技经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因此,及时掌握农业科技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应用效应,为政府部门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1.2 为科技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共立项2 193个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内高校共承担了其中的506个项目,经费为7 151万元,占据了总项目数和总投入的1/5。高校历来都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项目针对省内高校承担的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应进行调研,不但有助于为科技部门继续加强对高校农业科技经费的扶持力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加强在农业领域重点研究方向的投入力度指明了方向。

1.3 为开展其他机构单位的调研提供参考

除了省内高校外,省内科研机构、地市涉农机构、农业企业等机构和单位共承担了另外的1 687个项目和27 849万元经费,这些机构和单位承担的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至今亦无法明确掌握。因此,先从高校入手进行调研,掌握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形成的调查研究方法,将为开展其他机构单位的调研提供参考[3]。

2 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上的很多难题,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4]。然而,在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运行的过程中,还受到政策、制度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方面的制约因素

地方农业院校尽管具有技术人才、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等多方面的推广优势;同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也缺少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在具体操作细则方面还有待健全,导致很多地方农业院校在进行科技推广过程中依靠院校自身的投入,由于资金的限制,到时推广成果不够明显。可以说,法律制度及资金保障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因素[5]。同时,政府是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导者,如果地方政府对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采取不支持的态度,甚至存在行政干预问题,无疑会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造成打击。

2.2 农村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受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影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技术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现阶段我国农村很多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往往是上年龄的中老年人为主,给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制约,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6]。另外,一些农村农户对高校推广的新农业技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给农业科技推广造成较大的制约。

此外,我国现有的农村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严重不足;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督等,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中;加上农村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流通不畅,给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增加了难度;作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成员,如果没有较高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势必也会影响高校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质量与整体效果。

2.3 农业院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受到现行的高校教师评级制度影响,很多农业院校执教的教师不愿意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第一,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主要凭借教师课题研究的等级以及发表相关论文的等级与数量,依靠这些情况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决定教师的工资待遇;第二,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为科技推广工作短期无法收到成效,同时与在校执教工作相比相对困难,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到科技推广工作中。正是由于教育部门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偏差,重成果、轻推广的观念,导致现阶段地方农业院校中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这也是高校农业科技推广运行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农业科研项目与市场和农业生产实际脱节,新成果对市场的适应力较弱,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7]。

3 对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优化策略

根据广东省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的经验,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体会,借鉴国外农业大学科技推广的经验,现提出优化我国现阶段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有效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律,为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保障

早在1993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为农业科技推广配备了职业的人员。在相关法律的支撑下,我国工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现有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农业高校科技推广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科技推广体系中,对其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地方农业院校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与资金援助,导致在科技推广工作中举步维艰,出现了如人员短缺、经费紧张、管理不科学、责任不明确、侵权和法律纠纷等各种问题,制约着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推广的有效运行。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对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同时为地方农业院校参与科技推广工作制定专属的法律法规,将农业院校也纳入到国家科技推广体系中,确立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等,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等,为高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3.2 建立健全的新型高校农业推广体系

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科研以及推广与现实农业生产以及市场脱离的问题,还应该加强新型农业大学推广体系,依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资源以及方式,发挥农业院校教育培训、科研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将农业大学科技推广推向发展的前头,以市场发展为依托,构件以管理为基础、示范为核心、培训与信息支持为支撑的完善体系[8]。另外,地方农业院校还需要加强对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明确政府及农业大学在科技推广运行过程中各自的定位于职责,构建政府与农业院校协作的新型推广模式,促进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发展。

3.3 政府出台与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相配套的政策

政府应出台促进地方农业高校开展科技推广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阐述资金的来源及其比例,把大学农业推广经费纳人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业大学教师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示范与推广;配套政策可以考虑把科技推广服务绩效纳人工作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职称评审中设立一个新的系列,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配套政策应明确新政府与农业院校各自的权责与定位,农业院校拥有科技和人才优势,可以考虑农业院校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和服务工作。

3.4 借助地方农业高校培训功能,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民以及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因此,必须发挥农业高校教育培训的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推广运行的发展。第一,借助地方农业高校教育培训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缓解现阶段基层农业推广人才缺失的问题;第二,在农村中选择带头人,选择农村中影响力较大,具有很强致富能力的人才,培养本土的复合型、实用性的农业科技人才;第三,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科技培训学习,采用讲座、现场指导、函授、夜校等形式,不断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农业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培训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对产前技术进行有关的培训,也应该为农民朋友提供产中、产后等完整的服务。基于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还应该积极引导农民爱护环境,提升其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合理的规划与使用土地,提升农业投资的综合效益。

3.5 地方农业高校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更多农业院校执教教师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模式,将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一,将农业科技推广纳入农业院校教授和教师的工作职责,并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第二,奖励制度。对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在评奖、评优方面予以优先对待。第三,补贴制。应对从事农业推广的教师和专业推广人员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第四,放宽职称晋升条件。在职称评审方面可考虑单列推广系列,评审条件适当放宽,使他们有晋升空间。

此外,在我国经济发展浪潮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农村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提高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灵活性、高效性及形式多样性,保证农业新技术能够及时的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同时,需要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信任,帮助农业新技术的扩散。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方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受到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农村实际情况及院校评价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给农业院校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增加了难度。基于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发挥地方农业院校教育培训功能,不断优化农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员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为我国农业科技科研以及推广做出更大贡献,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华.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与优化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144-145.

[2]周星.三所农业高效科技推广模式的成效对比及优化对策[J].湖南农业科技,2014,26(9):99-100.

[3]丁磊.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优化与模式选择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2015,26(9):77-78.

[4]胡宇.农业高效科技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7(1):85-87.

[5]于喜林.地方农业高效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20(11):100-102.

[6]揭晓雯,程俊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探究[J].农村经济,2013,32(3):41-45.

[7]林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5,26(1):58-59.

[8]高秀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10(2):155-1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雷莉

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3:

立足行业特色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2012年新春伊始成为农业发展领域的热议话题。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对农业科技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中,也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工作要求,并就该项工作提出了以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建设、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科技发展水平等为重点的具体工作内容。新一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关政策以及总社的工作要求,坚定了科技中心立足行业特色,把握农业科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探索适合行业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之路的信心。

一、立足行业特色。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之路

科技推广中心是总社直属的专门从事公益性科技推广服务的组织机构。科技推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农产品产业链全过程,积极组织开展供销合作社科技推广服务。在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队伍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心成立十余年来在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实践表明,立足产业特点和系统特色,把握农业科技的新形势、新任务,开拓创新、服务三农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

(一)搭建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村、涉农企业和农民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科技推广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建设了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网、中国农产品交易网、总社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等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两新一特推广网”(新型农药、新型农膜、特殊功效肥料)、农业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认证信息服务等公益性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和实体性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其中: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网和中国农产品交易网立足推进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科技进步,在开展信息服务方面累计采集发布科技与商贸信息数万条,受众达1500万人次。网站月访问点击量5万余人次,累计访问点击量60多万人次。GAP农产品认证信息服务等公益性科技推广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与培训服务,在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与农产品质量认证信息服务、鲜活农产品流通技术、节能减排与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安全投入品生产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认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不断提高农业生态化、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监控、推进总社农业标准化和GAP认证试点工作、培训各地供销社农业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和相关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体系内审员等技术骨干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两新一特”推广网自1999年成立以来,入网厂家和商家网员数百家。“两新一特”推广网每年都组织网上试验示范和产品推广,每年能帮助厂家实现销售新型农资产品50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数亿元。这些公益服务平台的建立,成为相关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免费获取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和科技知识的窗口,不仅受到农民的欢迎,也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面向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推动科技交流,促进供销合作社科技进步

科技推广中心面向各级供销合作社、各地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商品化基地以及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举办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型综合科技交流洽谈活动、专题展示活动、以及各种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会、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布会、适用新技术应用对接洽谈会、难题招标项目专题发布与对接会,试验示范现场推广会、国家农业政策计划项目申报专题辅导会、专项培训会等数十项。系统内外组团参会及各项交流与合作成交非常踊跃,极大地推动了系统内外科技交流和各地供销合作社科技进步。

(三)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促进产学研合作,为行业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服务

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发布和专项试验示范推广对接活动,组织直属院所及各地高校、涉农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各类供销合作社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数百项。其中“生物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成套技术”、“户太8号葡萄新品种”、“新型可控缓释肥料系列产品”、“生态多功能菌剂及生态BB肥”、“山野菜保鲜与速冻加工”、“测土施肥技术与产品”以及“QLS全硫化单体速冻”、“棉籽饼生物脱毒技术”、“秸秆综合处理技术”、“秸秆煤气技术”、“干式环保养猪技术”、“MI生物有机肥”、“农残降解剂”、“海藻系列植物肥”、“农产品超微粉碎机组”等上百项农业新技术及新产品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和广大农村得到了推广应用,受到广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业化基地、专业合作社以及广大农民社员的好评。

(四)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科技创新方面,总社科技推广中心立足行业特色,依托系统优势和科研院所,承担并完成了总社新网工程项目、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总社重点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近10项;牵头组织并承担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共17项;组织承担了多项发改委银河培训工程项目、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科技项目运作上,打破部门、单位界限,努力形成各类科技力量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的联合协作格局,有效地引导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实践需要集中,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

(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

在农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教育方面,中心结合当下农业科技新形势开展形式各异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中心举办各类农资技术培训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农产品流通培训班、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体系内审员培训班、供销合作社外贸高技能培训班、全国女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300多期,培训人员20万余人次。在实施“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项目中,与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推动,执行期内培训全国农产品经纪人骨干20余万人次,对推动全国农产品经纪人工作开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助农增收起到显著作用。农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为供銷合作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便民惠农、助农增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深受广大农民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好评。

二、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搭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平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主题,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科

技推广中心将在充分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基础上,围绕总社中心工作,立足行业,坚定信念,继续努力开创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新局面。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

整合中心现有项目和行业内项目资源,建立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库和配套服务体系,以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网和两新一特推广网(实体网)为媒介,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系列化公益性服务;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络组织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和科技推广服务实体网络;以各个独立操作的项目为突破口,引进资金,完善配套技术,组织开展经营性科技服务,并逐步建立市场化运行的商业模式。通过信息服务和技术推广服务,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与农产品质量认证信息服务、鲜活农产品流通技术、节能减排与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安全投入品生产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认证,推进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科技进步。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对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了要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人才培养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创新还是应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各类协会是供销合作社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国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好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建设一支热爱供销合作事业的合作社组织发展人才队伍,对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意义深远。因此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民培训,特别是供销合作社行业特有职业技能人员、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培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是新形势的要求,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民技能水平,丰富农民增收致富手段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三)构建供销合作社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繁荣农村经济离不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实现农民富裕离不开科技,打造新型供销合作事业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立足供销合作社行业特色,建立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技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推广公益服务,对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促进基层组织开展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社有企业进步、专业合作社与商品化基地生产发展和带动农民社员增收都有着重要意义。以全国供销合作社各级组织为基础,以系统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依托,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热点问题,开展多元化科技推广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形成需求与科研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使农业科技力量能围绕产业需求协同工作,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力度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源头,立足行业特色,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合力开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承担国家及行业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着眼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入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控制体系,农业加工储运,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节本降耗、循环农业等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加快融入农业生产流通链的各个环节,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農业技术转化体系。

(五)规范运作农业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引领行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搞好生态建设,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资源,鼓励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再生利用率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出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依托农业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下,发挥供销社系统强大的网络优势,开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逐步建立起“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规范和统领农业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把握行业特点,引领行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再生资源利用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推广中心主任)

作者:马骐

上一篇:个人房屋租赁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战略财务报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