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人员发展农业推广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推广体系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与应用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陕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陕西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广人员发展农业推广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广人员发展农业推广论文 篇1:

转变农机推广理念 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摘要: 农机推广工作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与农业机械化相关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其中农机推广部门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在农机推广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农机推广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机推广;问题;对策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必要。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总结和面对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要善于总结和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正视问题所在,才有利于更好的寻找解决办法。

1.1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当地农业机械化部分本身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和当地农户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有的地区农业机械化部门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农机推广工作滞后,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现象。同时也存在当地农户不支持、不配合农机推广工作,究其根本主要是农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更没有认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现象。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是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农机推广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并且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必须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机推广团队做支撑,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机推广部门的综合实力来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一线工作者老龄化严重,新人又少,出现推广模式单一、结构老旧、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困难。人员老龄化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尽管这些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思想老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以及创新意识差等问题。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团队创新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这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快速进入信息化办公状态,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个人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发展大局。

1.3推广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很多村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推广手段落后,推广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为主要手段,无法有效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农机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的比例很少,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农民缺少资金,购买农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客观因素。

2解决当前农机推广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应发挥舆论作用,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当地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部门关注农机推广,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鼓励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作用,提高自身重要地位。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农民了解并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获得信任和认可,与农户做朋友,让其了解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真正意义和重要地位,才能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获得农户的配合和认可。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培训,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农机推广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实际开展工作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机具充分的了解,掌握过硬的本领和技术,这些都需要定期培训和自己平时学习中获取,而培训显得更加系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为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3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积极获得政策支持和扶持

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积极获得政府的支持,多于当地政府沟通,经常邀请政府相关负责人参与到农机推广的实际工作当中,了解农机推广现状,争取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向农机推广倾斜,这样更加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农机推广效率[J].吉林农业,2015,(24).

[2] 陈惠.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

[3] 米久芳.立足基层农机推广现状 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01).

[4] 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

作者简介:刘艳杰,中专学历,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免耕技术推广。

作者:刘艳杰

推广人员发展农业推广论文 篇2: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陕西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推广体系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与应用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陕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陕西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构建陕西农业推广新体系,必须按照协同创新理论,实质性运作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农业推广的机制体制,加强不同推广主体之间的联合,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并在现代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农业推广;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0 引言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载体,它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最主要力量,是连接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书本走向田间与地头“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地位重要。近年来,陕西涌现出“平利模式”、“西农模式”、“大荔模式”以及“协会模式”等农业推广新模式,在提升陕西农业发展水平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主体多元、合力缺乏、技术供给重复以及农科教合作深度不足,产学研条块分割等问题。因此,探索和构建一个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主导,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协会多元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主体协同,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一主多元”农业推广体系,对提升陕西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新形势下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相关方的协同关系是创新陕西农业推广模式的必要条件。

1 协同创新理论概述

关于什么是协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解释各异。《新华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辞海》的解释分为谐调一致、和合共同,团结统一,协助、会同,以及互相配合等4种。

“协同创新”指的是,创新主体之间原有的壁垒被打破,各主体之间创新要素如人才、技术、资本等活力被充分释放,并且基于共同目标的有效汇聚,从而实现深度合作。关键是要建立各独立创新主体之间的共同目标,激发各主体的内在动力,构建能够突破部门、体制限制的共享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的平等交流,开展多样化的有效协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山仑嘲认为,协同创新的本意与可贵之处在于:组织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专家,统筹科技资源,共同解决一个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重大科技问题。李兴华认为,协同创新意为多主体、多因素围绕同一目标,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

当今社会,在同一既定目标指引下,研究领域、区域和研究者的国别界限已经被打破,地区性、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正在建立,通过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度的创新网络,创新要素的整合程度前所未有,不同主体间竞相探索的新型创新模式正在不断完善中。2陕西农业推广的现状

近年来,陕西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工作方兴未艾,形式多样,形成了“平利模式”、“西农模式”、“大荔模式”和“协会模式”等4种有益探索,这些模式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提升了陕西农业发展的水平。

2.1 以政府公益性为主体的“平利模式”成效显著

陕西安康市平利县以发挥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为核心,将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由原来的8个整合为5个,并打破各个乡镇之间的界限,建设了跨乡镇的区域农技推广站,将农技服务延伸到了村级。建立了5个县级农技中心,4个区域农技推广站,100个村级农技服务室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实行人事关系、劳资关系、资产所有权归县农业局管理的“三权归县”管理模式。“平利模式”加强了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公益性地位,通过整合全县力量,跨乡镇建设区域站,使农业技术服务得到极大延伸,服务质量得到提升,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以农业大学为主导的“西农模式”不断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鉴美国赠地大学的做法,发挥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在陕西及西北地区,围绕区域主导农业产业建立了23个永久性试验示范站,采取学校和政府共建共管的模式运行,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学校出专家、技术以及研究示范经费,地方政府配套运行经费,大学专家和地方农技推广力量紧密结合,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等形式的推广工作。大学科技、人才资源与政府行政资源紧密结合,加速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激活了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

2.3 以企业为主导的“大荔模式”异军突起

陕西荔民公司通过聘请县域内国家公益性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购买了公司农资的会员免费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其核心是农资销售企业通过技术服务与政府公益性机构联姻,农资企业的农资与推广部门的技术相配套,企业的市场销售行为搭上了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的“车”,农民在购买农资的同时,获得了免费的农技服务。这种以生产资料为媒,将劳动者和技术拥有者紧密结合的模式,把政府、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民用“科技之手”捆绑在一起,探索出了政、企、技、农多方共赢的路子。

2.4 以协会为主导的“协会模式”带动作用明显

西安果友协会在西北5省建立了20多家分会,分会管理了300多个基层工作站,下联3万余户果农。协会通过聘请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一方面为协会提供最新技术,同时对基层工作站的“农民老师”进行技能培训。再以“农民老师”为协会技术传播的辐射点,带动周边会员。会员通过缴纳会费的形式获得免费农技服务,协会通过收取会费以及农资经营获得运营资金,下级分会以低廉价格获得优质农资,供应商在节省推广经费的同时扩大了农资供应量。“协会模式”在没有占用公益性推广资源的情况下,承担了基层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的职能啊。

3 陕西农业推广的困境

总体来讲,上述陕西农业推广新模式探索选准了切入点,效果好,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加速了农业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学研究对农业推广的支撑能力不强

农业推广工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效的农业推广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陕西虽然为西部的科技大省,教育大省,但是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比较低,对农业推广的支撑能力不足。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陕西只有52%,低于全国水平。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统计显示,陕西省从1999年至2014年2月28日,共申请植物品种权保护143件(授权58件),排名全国第21位,落后于周边的河南(第3位)、四川(第4位)等省份。在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研究方向偏离生产实际,重科研轻推广等现象,成果与生产脱节。

3.2 农业推广管理体制不顺

从陕西农业推广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陕西省的农业推广主体不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农业推广资源分散存在,难以整合全省不同模式联合攻关,发挥不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制不顺成为制约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现有不同主体探索的推广新模式,形式重复,力量分散,“大而全”与“小而全”同时存在,不同模式的突出优势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

3.3 农业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2010年,陕西用于农业推广和农业生产领域的资金仅占财政支农资金的12.3%,低于全国36.8%的平均水平。1999年至2012年,全省农业推广经费一直没有增加,各级财政在农技体系建设上基本未投入经费。尤为突出的是,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列支农业推广专项经费,陕西周边四川、湖北列支过亿元,郑州市年投入1亿元的背景下,陕西仍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不足成为推广工作纵深推进的制肘,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3.4 农业推广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中国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技术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需求。而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推广体系,一直沿用从上到下的“贯彻式”推广,“给的不要,要的没有”,忽略了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脱离实际,不仅难以实现推广的目标,不被受众接受,还损害了推广机构的威信。这种脱离农民生产实际和自身需求的推广方式,造成了推广的盲目性,降低了工作的实际效率。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陕西农业推广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体制革新、方式转变和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的运用,引导不同主体在农业推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陕西农业推广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发展。

4.1 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创新是当前陕西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的活力之源,体制机制对于促进农业创新具有根本性意义。如何进一步深化陕西农业推广工作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至关重要。

要打破体制壁垒,实质性运作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构建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将分散于农业厅、科技厅、林业厅、水利厅、科学院以及大学的人才、技术力量以项目的形式捆绑起来,联合地市级农科所、企业以及协会的研发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提升整体创新效能。努力将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建设成为全省农业资源融合的纽带,科技成果研发的龙头,农业技术推广的源头。

要尽快建立依据推广工作任务获取支持的平等“渠道”,使得不同推广机构都能在同一平台争取到国家给予的各项支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协会与各级国家农业推广机构平等竞争,实现农技推广不同主体依靠贡献赢得支持,凭借实力获取支持的良好局面,彻底打破涉农项目、资金支持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有机融合。

4.2 要加强农业推广模式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

协同创新是在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基础上,各个创新要素踊跃参与、相互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要构建运行高效的陕西农业推广新模式,就必须打破除领域、地域、行业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等多个推广力量的作用与优势,实现不同主体之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强势学科的融合、精干团队的组合,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创新。

就陕西现状来说,要利用利益驱动机制,发挥企业、高校、协会、政府等主体的优势资源,产学研联动、农科教互动,凝聚所有推广主体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这些主体自觉自愿围绕既定目标,产生合力,协同推进。可以通过设立普遍主体能够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依托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依靠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协会面宽点多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最终目的。

4.3 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协同

按照陕西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制和体制障碍,打破地域与部门界限,组建以技术和品种为依托,以农业产品为单元的“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同攻关,力争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支撑陕西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组建以企业、大学为主体,市级农科所、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的研发团队,不同主体相互配合、有机联动,政府择优支持,为陕西破解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支撑。立足陕西科教大省实际,在充分利用大学实验室、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等现有平台创新研发能力的同时,支持大学、企业、地市级农科所以及协会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农业科研平台,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研究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大型科研设备的共享力度,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流向陕西,流向农业研究,不断提升陕西农业科研平台建设档次。

4.4 要加强农业推广与金融支撑之间的协同

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更是一个高投入产业。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金融为推广工作提供支撑,是陕西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首先,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持续稳定投入机制。除继续完善财政主导、企业和民间组织协同的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外,还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与个人投资农业推广创新领域,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其次,引导银行业、证券业、担保业等机构探索适应农业推广工作新需求的金融创新。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保险工作,鼓励推广创新主体积极参保,有效预防和化解农业推广工作中的未知风险。

作者:杨宏博

推广人员发展农业推广论文 篇3:

论农机技术推广与发展现代农业

摘要:文章论述了农机技术推广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当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机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机遇时期,必须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1 农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中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要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的保证。农业机械化是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农业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產中,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的机遇期。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加速。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52573.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动力3161.1万千瓦,小型拖拉机动力11663.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40.0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788.8万部;2007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了76589.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动力6101.1万千瓦,小型拖拉机动力15729.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08.3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733.0万部。发展情况表明,改善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 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农机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机推广体系是政府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科学有效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而且,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

3.1 科技应用的桥梁

一项新技术﹑新机具﹑科研成果,必须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技术试验;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情况下,进行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等对比试验,从而找出在生产应用中的差异情况,进一步确定其在相应区域应用的适应性。因此,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情况,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新装备科学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等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3.2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对新技术﹑新机具﹑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才能科学有效地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将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向科研﹑教育﹑生产等部门进行反馈,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不断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经费不足

不少地方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农业投入资金的倾斜度,同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力度,但是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投入项目资金比较有限,因此,对开展相关的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推广工作方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很多地方采取一般性的宣传示范方式,推广的内容还局限在产中以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服务上面。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所以,农业机械化要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广的方式和内容方面要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3 人员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在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中,存在着推广人员少﹑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偏低﹑一些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4 装备不足

由于经费不足,所以,不少基层推广机构在开展推广工作中,所需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仪器等装备上显得不足,有些仪器和设备已经老化﹑陈旧落后,所以,导致推广手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正在逐步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因此,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就会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科学有效的开展。

5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5.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经费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机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扶持和保障。

5.2 拓展推广领域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应由农业生产的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域延伸,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5.3 开展联合协作推广

发挥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联系,开展以“教学、研究、生产”一体化的技术推广方式,使科技开发和应用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生产实践上的需求等信息及时反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5.4 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吸纳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为在职人员创造条件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充实与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6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农机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体力量。只有通过农机技术推广才能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具,有效的﹑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因此,必须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陈时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3] 张宝文.论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J].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06):11

[4] 谢洪钧.改革创新建设新型农机推广体系[J].农机科技推广,2003,(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08中国统计年鉴[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时生,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作者:陈时生,梁 桂

上一篇:艺人合同三篇下一篇:信用合同(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