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导学”理念研究

摘 要:高校體育教育可以说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当中最后的环节,其要点在于为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能力,所以其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区别,高校的体育教育也承担着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近年的教学工作中,导学教学应用日渐广泛,其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其概念和应用要点进行了剖析,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养成终生体育的技能和意识,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其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诱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兴趣。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没有对学生自身的兴趣培养问题给予重视,近年来,导学理念的兴起和发展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形成其实是基于应试教育理念所形成的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在明确了这个概念后,才能更好地分析素质教育的特点。

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全面性质的教育。从目标上看,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学生的内在涵养、生理和心理素质,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探求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其次,素质教育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应试教育相比起来,其重视学生在未来阶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经由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来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启发、探索等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第三,素质教育从实质上看,是一种教育观念,并非是一种模式,和应试教育相比,其侧重于身心的发展,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消化,而在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中,则表现为经由一定的体育锻炼,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运动,挖掘自身的潜能。

2 导学的概念

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这样的方法就叫导学。导学这种理念突出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是过去所采用的单调的学习方法。其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教师的地位出现了变化,其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学生之间的差异都得到了尊重,不仅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理念的形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导学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导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应用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是一种突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意义重大。

3.1 体育能力的提高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阶段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终点,重点在于为学生培养出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高校生可以逐渐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建立起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的未来,没有创新的民族必然无法走在世界前列。在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国人已经越来越多的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努力的鼓励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更多有关方面的培养,而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是难以实现创新的。导学式教学法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建立起抽象思维的概念,这些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以“运动与机理”为例

“运动与机理”课程内容是建立大学生运动思维概念的重要启蒙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帮助高校生建立起合理运动观念,为今后的体育运动形式提供铺垫。由于该课程内容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内容比较枯燥,课堂上往往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学习起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但是在导学式教学法实施下,教师把该课程内容分成空间概念的培养、测量的能力、相互位置等几个较为独立同时又存在一定联系的不同内容单元,较好的提升了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如下:

4.1 初步培养高校生的空间概念

空间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抽象,但是多数学生在运动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空间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将运动空间抽象的思维实质化,再把实质化的思维进行拓展,重新步入抽象化,让学生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学生也就实现了对运动空间概念的再认识。

4.2 进行测量教学

测量教学是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有效教学辅助方式,例如对一些球体如足球或者篮球的直径、周长、体积、角度等各个教学参数对学生进行重新讲解,培养学生对于这些球类的触感,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运动项目的认识,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4.3 在“综合与实践”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经习得的体育知识与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高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运动与理论,运动与人体构造关系’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不同体育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可定期采用业余比赛活动等方式对所教内容进行巩固,使学生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在重复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

经过前文总结,我们不能发现,这种导学理念的应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即可取得一定的成效,学会相应的技能。自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仅可以依靠教师的指导,同时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启发也都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导学理念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完成发现和创造,其对于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本文针对导学理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参考文献

[1]郑志彬,袁雷,俞大伟.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导学”理念[J].体育学刊,2017,24(5):102-105.

[2]俞大伟.互惠分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的“导学”角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24):93-95.

[3]刘从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自主-合作-创编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2):126-128.

[4]姜增民.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9).

作者:迟明莉

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

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符合当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呢?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一种,亦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应以自身扎实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学生的典范。体育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和体育事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体育事业倾注全部心血的热情,同时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学生,并以优良的思想道德风范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当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体育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随着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也随之改变。体育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用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鼓励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

2.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①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鼓励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如果教学目标要求过高,就会使学生难达到目标,挫伤学习积极性。课堂重点应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有机渗透学生的体育情感、道德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②把游戏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技术技艺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能够在变化的状况下强化动作技艺,改变单一单调的练习方式。如将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跳绳等游戏穿插到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参与,也较易普及学习的内容。

③科学调整教学结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一般是讲解和示范,这一过程指向的是机械的技术训练,不仅忽视了学生对运动和运动乐趣的体验,也忽视了学生对运动的整体感知和主动性。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过程需进行调整,如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练习,再达到巩固提高,真正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3.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

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训练运动队、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

4.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

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教学规律,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力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方玉

作者:吴萍

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体育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这不仅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体育教师素质涉及道德品质、思想政治与专业素质,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需要首先夯实物质基础,再持之以恒开展教育培训,并应从源头起提升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主题论述格外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然而现实中,在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之外,不少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却差强人意。表现之一就是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到了这些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品质与成效,更是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数据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型城镇中,高中的体育教师配置基本能够满足国家有关要求,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缺编数量依次增加。而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城镇与乡村中,不仅体育教师缺编现象更加严重,而且一些学校甚至普遍以班主任代课的方式应付日常体育教学。显然,无论是缺编还是代课,数量上的缺失已经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这样的缺失更会在主观上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不小打击,这也是一些地方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始终难有起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的哲学著作已经给出了体育教师素质的首要内容,那就是道德品质。传道传的正是道德,是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其次,政治思想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显然不能离开教师自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第三,业务素质。体育专业教育者必须要有专业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履职尽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必需。

三、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夯实物质基础,从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各环节体现重视程度

物质是基础,缺少基础支撑的上层建筑迟早面临崩塌的危险。当下不少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所以难如人意,一个主要原因正是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等物质基础不牢固。缺少编制、同工不同酬、教学任务繁重但经济收入偏低,如此种种都显示了学校管理层对体育的漠视。这种大环境的不良状态势必制约体育教师发挥应有才能,也很难在教学工作中传道授业,自然无法践行素质教育战略。

因此,中小学管理层要夯实物质基础,从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各环节体现对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要全面按照中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及地方《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要求确保中小学体育教师同工同酬、配齐编制,要在客观层面落实尊师重道的根本原则。

(二)持续强化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拓展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也不能缺少学校的帮助。持续强化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拓展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是以外力推动教师内在素质提高的又一路径。

比如当前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形成了教师在岗培训和深造的机制,中小学应当确保体育教师有足够的机会、数量参与在岗培训和带薪深造,要使体育教师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相对明确的规划。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起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素质的意愿。

(三)从源头入手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还需要从源頭入手,也就是在各级各类高校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育。各高校需要持续强化对体育系、科、班的构建,包括落实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强硬件投入、扩招增招、加强学术交流、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建立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若干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育中心等。

四、结束语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并不只针对语数外等所谓的“正课”,相反,只有中小学给予体育、美术等非“正课”课程以同等的重视和关注,才能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而要培养起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不能离开足够扎实的物质基础。包括薪酬待遇、职位编制等在内,客观条件得到了满足,体育教师才能心无旁骛地提高道德品格、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等各项素质。这并非只是在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也是在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更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学军,杨国燕.浅谈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6):11-12.

[2]岳海峰.试析我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6 (8):16-17.

作者:易建军

上一篇:区广播电视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办事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