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教案

2023-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型小说两篇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微型小说两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沪教版

《契诃夫小说两篇》《小职员之死》

【自学指导】

1.体会多种描写方式,特别是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讽刺艺术,培养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3.理解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主要原因,认识社会不平等造成人们极端恐惧的心理。 【课文提示】

1.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职员之死》、《变色龙》、《万卡》等。

2.本文写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看轻歌剧时打喷嚏,他担心喷嚏溅着布里扎洛夫将军,再三向将军道歉,担惊受怕,终日惶惶不安,最后一命呜呼的故事。 【正音正字】

喷嚏pēntì

嗫嚅nièrú 步履bùlǚ

懵懂měngdǒng 【积累词语】

达官贵人 在所难免 心慌意乱 惶惶不安 大喝一声 懵懵懂懂 步履艰难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思维训练】

1.小说开头描写小职员是在“美好的晚上”,带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着“感到无比幸福的”歌剧,用意是什么?

以此反衬后面小职员在忧郁和恐惧中死去的悲惨,加强小说的感染力。

2.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道歉了几次?每次道歉前后小职员的心理如何? 5次。

小职员道歉前后的心理变化:一点也不慌——心慌了——感觉不到心旷神怡、惶惶不安——脸色煞白——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碎了。

3.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每次态度的变化给小职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将军面对道歉之时的态度变化:

“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很客气、冷漠

“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不耐烦

用心

爱心

专心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生气

“您简直是在开玩笑,先生!”——不耐烦、愤怒

“滚出去”——大发雷霆。

4.作者塑造切尔维亚科夫,主要运用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者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方面对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进行了描写。

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为:心情美好、无比幸福——慌忙,不妥当——心慌意乱、不再感到幸福、惶惶不安、胆怯——脸色煞白——吓呆、死了。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这一句,是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道歉之前先“咳嗽一声”,“探”“凑”“小声说”,一方面说明这是在剧院中,不宜大声喧哗;另一方面说明他的话语是早就想好的,早有准备的,把这件事当作一件正式的事来处理,可见他的心理是有些紧张的。语言上十分书面化、严谨,也可以看出小职员有些紧张。小职员把这件小事当作一件大事、正式的事来处理,可见此人的胆小与卑微。

5.“没什么,没什么……” 。这句话给人怎样的感觉?它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表面上,态度很客气,语气很冷淡,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由于第一次道歉将军的反应冷淡,使得小职员惶惶不可终日,再次道歉。 6.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是什么?

①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他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

②将军的态度:将军的每一次漠视,都引起小文官的猜疑,增加心理压力,加速了小文官的死亡。

③将军的权势:权势至高无上,使一个人惊慌不安,乃至死亡。这就是当时社会现实。

7.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

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处在沙皇统治之下,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社会上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恐官心理、奴性心理。

8.想象课文结尾切尔维亚科夫“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时,当时的心理感受。 9.请你按下列要求,给小职员写一份诊断报告,并给他开一个比较有效的处方。

①症状:( 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精神抑郁,六神无主;畏畏缩缩,敏感多疑。 )

②病源:( 沙皇官场等级森严,沙皇专制思想的束缚,造成了他奴性的心理。 )

用心

爱心

专心

- 22.文章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结构层次】

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故事的开端,写警官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

第二部分(6-27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警官处理案子时的表现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这部分可分六个层次:

第1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警官作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2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警官作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

第3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

第4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警官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第5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警官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6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警官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故事的结局,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课文分析】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这篇小说情节较简单,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有鲜明的讽刺性,趣味性较强。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沙皇鹰犬的典型形象。通过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小说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他夸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威胁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3.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这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4.“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呢?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遇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嘴脸的警官。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笑这个社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5.文中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它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对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进行了细节描写。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警官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警官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6.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什么社会意义?

奥楚蔑洛夫这样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他们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就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社会意义。

7.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之后的故事。 【朗读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扮演警官,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为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注意语言的停顿,省略号处要特别注意:①说话的间断;②语句重复的省略;③语意未尽或声音延长。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我的叔叔于勒》: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用心

爱心

专心

- 6【学习小结】 【教学后记】

第2篇:感人的爱情微型小说

爱情,不只是古今中外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所热心描写的重要题材之一,而且也是民间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的爱情微型小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人的爱情小说一

老人终身未嫁,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什么。

有天老人突然买了一幅棕色的美瞳,费劲的带到眼中,泪不停地流下来。

邻居好心告诉她,她年纪这么大带美瞳会让人笑的。

她不顾,只是轻笑以对,每天照着镜子发愣。

后来老人走了,邻居在给她收拾遗物时,发现一个破旧的盒子,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里,老人旁边的男人,棕色的瞳仁映着光芒。

感人的爱情小说二

“我们分手吧。”他说。

“好,我找你也是这件事。”她回答。

他心很痛,却不肯回头

她流泪了,却不敢去擦

“忘了我吧,我没有爱过你。”他说

“我会的,我祝你幸福。”她回答。

他们背对背离开了,背对着背,走了

他攥紧了手中的病危通知单

那边,她坦然的把遗体捐献卡放到了包里。

感人的爱情小说三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下周的家长会还是依旧

饭桌上,她不敢抬头看父母,

这样的成绩对于曾经优秀的她来说太过讽刺。

晚上,她听见爸妈的争吵,争执着谁去开家长会。

她推门走进来“爸,妈。你们谁都不用去了。”

冷光灯下的男女皆是一愣,继续他们的推搡。

周一,全班只有她的父母一同去开了家长会。连带着她的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的后面,留着她最后一句话:这世界,谁逼着我们优秀。

感人的爱情小说四

他在公司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左手拇指上涂成红色的指甲

他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又开始不停的琢磨她

为什么涂红色?为什么单单一个手指?

慢慢的,他开始对她感兴趣,一点一点接触着她

她的特别充斥着自己满满的好奇心,一来一往他们在一起了。

结婚那天,她问他为什么会爱上自己。

他很诚实,告诉了她那个红色指甲的事情

她突然大笑起来说:“傻瓜,那是朋友买指甲油我帮忙试用而已。”

笑着笑着她又哭了,她说,其实我很普通,只是在你眼中很特别

感人的爱情小说五

他蜷缩在墙角,瑟瑟的看着手中拎着酒瓶子的他,小心翼翼的躲避着随时可能打来的皮带

“废物,你这个废物!今天就拿回来这么点钱!”他咬着下嘴唇不知该怎么向他辩解,怕是说得再多也毫无用处。

“你给老子滚,没你这么个废物儿子。”他被他连踢带拽的托出门,愣愣的坐在雪堆上。

第二天的阳光很明媚,照着他的身子。他赤裸着上身挂着一块牌子:我是废物,谁可以捡走我?紫青色的脸上,看不出悲伤的表情。

感人的爱情小说六

老人终身未嫁,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什么。

有天老人突然买了一幅棕色的美瞳,费劲的带到眼中,泪不停地流下来。

邻居好心告诉她,她年纪这么大带美瞳会让人笑的。

她不顾,只是轻笑以对,每天照着镜子发愣。

后来老人走了,邻居在给她收拾遗物时,发现一个破旧的盒子,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里,老人旁边的男人,棕色的瞳仁映着光芒。

第3篇:感人的爱情微型小说推荐

岁月漫长,小火慢煮的爱,才能够历久而弥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的爱情微型小说,欢迎阅读!

意外的团圆

在瑞典,一名年轻矿工亲吻着他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上,牧师将祝福我们的爱,我们将成为夫妻,开始营造我们幸福的家。”

“愿美好的爱情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他可爱的未婚妻甜蜜地笑着说,“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不活了。”

第二天,当年轻人身着黑色矿工服(每名矿工都为自己的葬礼做好了准备)路过未婚妻家时,他一如既往地轻轻敲了敲她的窗子,向她道了声早安。但到了晚上,她却没有听到他向她道声晚安,因为那天他没有从矿上回来。那天上午,她精心为一条黑色围巾镶了个红边,那是她为他在婚礼上要搭配的衣服准备的。看他那天没有回来,她就将围巾收了起来。

就在那天,葡萄牙的里斯本市发生地震,整座城市被地震摧毁。此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七年战争”;弗兰茨一世皇帝去世;耶稣会被解散;波兰被瓜分;奥地利女君主玛丽亚·特利莎离世;施特林泽被处决;美国独立;法国和西班牙联军攻占直布罗陀失败;土耳其人将斯坦将军关进匈牙利的维特拉尼洞穴;约瑟夫皇帝魂归西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攻克芬兰;法国大革命到来,连绵的战争开始,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被埋葬;拿破仑打败普鲁士;英国人轰炸哥本哈根……但农夫照样在田里耕作,磨坊主照样在磨房里碾磨玉米,铁匠们照样挥舞着铁锤锻造工具,矿工们照样在地下挖掘。

但在50多年后的1809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期间,瑞典一座煤矿的矿工极力在两个通风井之间打开一个通道时,从275米深的地下碎石和硫酸盐水中挖出一具年轻人的尸体。不知道浸泡了多少年,尸体没有腐烂,还保持完好,所有特征和年龄仍清晰可辨,犹如一个小时之前刚刚死去或工作累了在打盹儿。然而,当他们把他送到地面上时,他的父母、亲朋好友都早已过世,没人来认领这个“睡着”了的年轻人,也没有人记得他的遭遇。直到与矿工海誓山盟过的老妇人来到,人们才知道他是谁。白发苍苍、弓腰驼背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向躺着的尸体。她一下就认出他就是她当年的新郎。没有悲痛,而是极度欢喜地,她一下跪倒在日夜思念的心上人的棺材跟前。长久之后,她才从强烈的情绪波动中恢复过来。“他就是我的未婚夫,”她终于说,“在过去的50年中,我一直在默默为他哀悼。现在,上帝可怜我,能让我在死之前再看上他一眼。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一周,他下到地下,从此再也没上来。”

当看到容颜已逝、毫无力气的老妇人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新娘时,在场的人们都被她的悲剧感动了。50年后,年轻时的爱情烈火在她心中重新点燃,可他却没有张开嘴朝她笑一笑,也没有睁开眼睛看她一眼。作为年轻人唯一的亲属和唯一认领他的人,老妇人最终在矿工的帮助下,将未婚夫的尸体抬到她家。矿工们连夜在教堂墓地为他修建了一座坟墓。

第二天,坟墓就修好了。矿工们来到老妇人家抬死者的尸体。这时她打开棺材,将一条镶着红边的黑色围巾放到尸体上,然后,她身着最好的节日礼服来到墓地——这不像是未婚夫的葬礼,俨然是她的婚礼。就在矿工们将棺材往坟墓里下葬时,她说:“你自己好好在冷冰冰的婚床上再睡上一天、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吧!我还有几件事没有做完,做完后,我很快来找你。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耐心等着我吧,亲爱的!”

“在告别尘世时,尘世曾经给予你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她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慢慢离开墓地,恋恋不舍地再次回头朝埋葬着心上人的坟墓看上几眼。

爱情的门牙

他浅紫色的头发在路灯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像开满了一头的勿忘我。

一千四百多天的想念

宋遇回来的消息,是舒琳从新闻上知道的。

凭着一张模糊的背影,她还是一眼认出他。他骑着马在车流里穿梭,高低肩特别明显,镜头里有许多举着手机对他拍照的女生。他还是那样喜欢引人注目,可姑娘们偏偏又吃他这一套,就像当年舒琳,也是追在他身后的那群女生中的一个。

舒琳关掉手机,继续听老师讲花道的空间理论学。可是精神再也没法集中,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宋遇,倘若这种分手后的久别重逢算是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那对于舒琳和宋遇来说,简直称得上风暴了。

舒琳摸了摸缺了一半的门牙,把书一摔,跑出了教室。

她决定去报一个跆拳道的班,然后一拳撂倒宋遇,以报四年前的断齿之仇。可是当她跑去街上,四月春风扑面而来时,她还是没有忍住,一千四百多天的想念,在此刻终于化为一行眼泪,落得干脆利落。

19岁的人生选择题

六年前,舒琳还是大一新生,背心短裤人字拖,一头齐耳短发以及暑假在海边晒的小麦色肌肤,跟肤白貌美的学姐比起来,怎么看怎么土鳖。

宋遇185CM的个头,顶着一头亮眼的紫色头发走进学校,经过舒琳身边正好验证了什么叫“最萌身高差”。舒琳翻了个白眼,周边的姑娘们却双眼冒桃心。

但很快舒琳就倒戈了,因为当她跟学校外边的小摊贩骂架时,宋遇往她旁边一站,对方就闭了嘴。舒琳仰着头看着宋遇,怦然心动。用她后来的话形容就是:他浅紫色的头发在路灯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像开满了一头的勿忘我。

舒琳的倒追风风火火。在许多天真烂漫不知愁的女生里,她像一个异类的存在,宋遇喜欢也在所难免。所以,第二年春,他还是答应了她的追求。

舒琳的头顶刚好与宋遇的肩头平齐,宋遇每次都要倾斜着肩膀才能看清舒琳的脸,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高低肩。大学的恋爱大多都是没有前途的,毕业以后分道扬镳,那时的宋遇甚至都没想过他会跟舒琳走到毕业,可是舒琳却已经开始打算他们的将来,甚至在半夜打电话问他:“你说,以后我们住南方好,还是北方好?”

那一年宋遇才19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面临最大的选择不过明天吃饭还是吃面,可是舒琳却抛给了他一个人生选择题。宋遇愣了一会儿才随口说了一句:南方。

门牙和爱情分道扬镳

恋爱不到三个月,舒琳像一个幻想家,已经在脑海里画好了跟宋遇这辈子的蓝图。甚至写在了笔记本上,比如买一所在海边的房子,一年旅行一次,29岁生Baby……

宋遇按照舒琳的要求全部背了下来。但男生大多阳奉阴违,内心始终有少年的叛逆,他也不例外,他觉得现在能把舒琳哄高兴了,太平就好,以后的路还太遥远。

舒琳的头发还是那么短,天儿一热就背心短裤人字拖,走在人群里是最扎眼的土鳖,而宋遇剪掉了最后一点紫色的头发,换了最新的板寸头,看起来精神帅气,喜欢在学姐们的尖叫声里找存在感。

一年的恋情,舒琳唯一在他身上找到安全感的只有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不是你甩我,我绝对不离开你。”舒琳放心下来,她怎么会甩他呢?她用光了这辈子累积的自尊心和勇气挤破头皮才来到宋遇的身边,就算死,她也不会先说分手的。

可是,人生比起绝对和安全,更多的是不可预知。他们恋爱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候,宋遇的生日,邀请了一堆同学去KTV,但所有人都忽视了舒琳是他女朋友这个事实,有个女生甚至趁着酒意当着舒琳的面亲了宋遇的脸。

舒琳也喝了酒,恋爱以来所有的不安自卑和酒精一样上了脑,她冲上去就甩了女生一耳光,然后厮打起来。场面很混乱,宋遇挡在舒琳面前,她朝他手臂狠狠咬下去,宋遇条件反射地推开她,她磕在包厢的玻璃桌角,门牙一声清脆,落了一半。哄闹的包厢顷刻安静,舒琳看着桌上的那半颗牙,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宋遇还没走到她身边,她就跑出了包厢。

那是舒琳第一次哭,就连她爸爸抛下她和妈妈皈依佛门时,她也没有这么难过。因为,她比谁都清楚,其实在一年多的恋爱里,宋遇从来就没喜欢过她。

没有勇气当面说一声分手

舒琳跟宋遇,从这晚开始像升入太空的火箭两端,自动分离。

舒琳是那种干脆果断的女生,删掉宋遇所有的联系方式,并告诫所有的朋友不允许替他传话,她决定要忘了他。

宋遇在楼下叫她的名字,她躲在被窝里把耳机的声音调到最大,她看似果敢,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没有勇气当面说一声分手。就像她一直装成刀枪不入,不过是因为从小爸爸不在身边,严重缺乏安全感。舒琳在被窝里哭得悄无声息。

后来三年,同校加同系的他们却很少遇见,她曾听过关于他们分手的传闻,有人说宋遇嫌弃她太粗暴。舒琳不以为然地笑笑,但在大四那年还是留起了长发,她知道她不是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是希望再遇见宋遇时,能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印象。大概,所有分手后的姑娘都有过这样的幻想。

毕业时,舒琳跟室友一起在操场拍纪念照,可她硬拖着拍了一个下午,也没遇见宋遇,他那样耀眼的存在,应该早已有了陪伴的人。

后来,舒琳在实习时,听说了宋遇出国的消息。

不想全部失去

舒琳一直留在南方,现在头发已经很长,上个月她决定修身养性,报了花道和礼仪课,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宋遇的消息,所以她打算做个淑女,穿浅色的连衣裙,尽管看起来乖得不像自己。

同事问舒琳,为什么不去把门牙缺的那个角补上,舒琳想,也许是想当宋遇欠着她的证据,也许是她觉得这是有关宋遇的最后一点东西,她不想全部失去。但她却跟同事说:“因为我只喜欢原装,而那个角已经找不到了。”

每周,她都会去一趟寺院,在一旁看穿僧衣的爸爸给僧众讲放下、回归本心云云,她总是会忍不住落泪,这么多年,她的本心早已追随着宋遇,漂洋过海。

她没有打算唤回宋遇的,因为他的心从未在她身上,就像她每周都按照妈妈的指示来寺院,可她却从未真的劝过爸爸,她知道他的心已交给佛陀。

舒琳当然没有真的去报跆拳道,依旧去学习插花,上礼仪课。她也曾悄悄去过新闻里宋遇骑马出现的那条街,可却没有遇见他。

最怕漫漫长夜

在没有宋遇的那些年,舒琳也不是没有恋爱过,但在漫漫长夜时,她想起的人总是宋遇。一颗心太小,装不下别的人,尽管她装作热情满满可对方依旧能察觉她的三心二意,分手在所难免。

舒琳望着窗外零星的灯火,不知陪在宋遇身边的是怎么样的姑娘,不知他可还记得她,不知他会不会跟人提起她……不知,他会不会也怕这漫漫长夜。

舒琳决定剪去长发,因为她怕某天在街头遇见宋遇,他却认不出她。

舒琳剪完头发的第二天,就在公司附近遇见了问路的宋遇,他还是那么高,只是比从前胖了些。舒琳还没逃走,就被宋遇发现。

两人随便寒暄两句,宋遇说他来这里找他女朋友,舒琳慌忙开口告辞。可是她才走出他的视线,就再也忍不住当街痛哭。

宋遇,终归变成了她等不到的那艘船。

为他的高低肩负责

一周后,舒琳在公司楼下再次遇见宋遇。烈日炎炎,他骑着枣红色的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如英雄一般伫立,目光落在舒琳身上,温柔而笃定。

“买一所在海边的房子,要坐北朝南,春暖花开;25岁骑马绕城市一圈;26岁结婚;29岁生Baby;30岁一起去西双版纳骑大象。今天,你25岁了,我没有食言,如果要26岁结婚的话,那现在你就要跟我走了,毕竟拍婚纱照和挑戒指,以及见家长都需要时间……”

舒琳望着马背上的人,板寸头,高低肩,说着连她自己几乎都忘记了的人生规划,而且竟然一字不差,她一瞬间就红了眼眶。

宋遇帅气地跃下马,依旧附身凑到她面前,对她露出温柔笑意。

“你不是说有女朋友了?”舒琳的口吻充满醋意。宋遇直直看着她说:“是啊。”舒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他要找的就是她。虽然他们分离四年,可她却从未说过分手,看来宋遇打定主意要借此耍赖了。

宋遇说,毕业后他去了国外以为能忘掉她,可他发现,他真的没办法忘掉她。还有,她要为他的高低肩负责。

他还没说完,舒琳已泪流满面,宋遇摸摸她一如从前的短发,趁机将她抱起,一跃上马。舒琳靠在温柔的臂弯里,她觉得门牙缺的那个角,好像回来了。

第4篇:微型课教案

《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5篇:微型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杨店中心小学:李娟娟2016/3/14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介绍: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饿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二、教材概说

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

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预测:我班的学生喜欢朗读,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也能初步把握。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一部分学生的想像力不够丰富,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以往在遇到写景习作时,总是无从下笔。 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和朗读的优势,我确定了本课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的云雾之美,感受本文的语言文字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相应多媒体课件,切身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之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读写结合,探究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着力强调的,所以写作方法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基于学生认识比较感性的原因,学生很难入境入情地朗读,所以有必要借助能给予多种感观刺激的多媒体课件,帮助突破狭隘的认知经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今天我们将在语言文字的美妙意境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第一课时你们老师讲过了,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庐山的优美景色。

二、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你在哪里?(生 庐山)你在哪里?(生

庐山),我们都来到了庐山。

三、 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看到了什么?

四、 生说(白色绒毛

一条条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对,我知道了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出示课件:老师朗读,你们边听边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几幅画面。

五、 几幅?你说?生:四幅。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图画出来,(要画云雾就要有青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缭绕。用绿色粉笔画山)

六、 在画云雾之前一定要注意云雾的位置,你们四个同学上来画一画,老师用白色粉笔画云雾。

七、 你们把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面,(你们真棒,真会读书)

八、 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云雾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呢?比喻

九、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神奇的云雾,(课件)看能不能试着背一背。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你从哪里知道的?你说?生:最后的省略号。夸奖:仔细的孩子关注了省略号,不仅读懂了课文,也读懂了省略号的意思。

十、 谁来补充一下省略号后面的内容,看,还有哪些姿态,用一个比喻句说一说。你说?

十一、 不同位置的云雾,它的样子?

站的不同的角度,它的样子?

不同的人看,它的样子?

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板书:千姿百态。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把它叫中心句。讲解总分的结构这个自然段用了总分的结构写法,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是那么美,那么奇丽,那么神奇,那么美不胜收。

十二、就让这么美得画面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间,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动态的云雾。

十三、作业:仿照这个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总结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对于教学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从学生那种充满欢喜的表情,学生一定爱上这庐山的云雾了!而且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真美啊!”

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课文的重点也是这2个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绘的庐山的云雾的姿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通过采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在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大家都知道云是会动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看天上的云也会觉得它特别像一个动物,这段的云雾特点是瞬息万变,说明云雾变化速度之快及变化的种类很多,我引导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观察会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学生从课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学生观察完后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总之,学生的想象之门已被打开,课堂也特别活跃。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第6篇:微型课教案

微课: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 教学过程: 微课准备:

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一、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一) 体会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1、有感情的朗读5自然段。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端”和“夺”,通过学生演示,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3、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 (1)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2)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3)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二) 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1)什么叫“娇声”? (2)怎样“娇声”说的?

(3)教师读:“少校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

通过替换词语(司令官—少校;一盏灯—半截蜡烛),对比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二、 总结升华。

(一) 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2、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何必还要费事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的周旋? (学生讨论)

总结:伯诺德夫人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为杰奎琳赢得了时间。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会题目《半截蜡烛》

1、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半截蜡烛》的深刻含义。

2、重读课题《半截蜡烛》,再次感悟。

上一篇:天后宫妈祖灵签解签下一篇:庆祝记者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