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下的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形成正确历史观、了解历史发展潮流、提高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希望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文精神下的高中历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文精神下的高中历史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键,也逐渐受到社会各方主体的关注。对于培养人文精神而言,其在当前时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层次,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准绳,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不管学习何种知识,最终都要能够为社会实际生活提供服务。学习历史能够对过去人类生活和发展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不断升华。虽然历史无法重现,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所蕴藏的情感与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等,进而实现走进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对一些优秀历史书籍进行阅读,或让学生观看一些能够反映历史的视频,有助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历史素材,进而做到以史为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时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视角去审视时事,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历史与时事的联系,进而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历史人文素养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反映了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反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模拟,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创设情境。通过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进行刺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更好地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有关发现新大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将郑和与麦哲伦、哥伦布等进行对比。通过运用多媒体将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和古今中外的探索新航路的情况进行对比,利用图片或者短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段历史的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核心素养。

三、充分运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统编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课程知识结构安排合理,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与社会情感元素,与历史教学目标相符。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对教学內容进行合理设计,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客观地呈献给学生,并进行分析评价,充分利用其中所包含的教育资源,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有关近代史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发现我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的面貌才逐渐发生改变。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各个阶段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体来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关键。对于教师而言,要将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纳入各项工作中去,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以对教学内容不断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历史价值观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敏

人文精神下的高中历史论文 篇2:

立德树人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形成正确历史观、了解历史发展潮流、提高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希望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课程改革备受关注的一方面,已成为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师应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从兴趣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西方文化和互联网文化对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人文观念逐渐不被重视,学生内心被各种现代潮流所牵动,这对教育事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历史学科而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历史,学生能够强化看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民族、国家和人类发现历史的了解,以此抵御当前物质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冲击。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相互尊重,对价值的探索和追寻,对人类的自我关怀和情感表现。教师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交往,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诚信友善。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材中记录着非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从这些故事中学生能学到很多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用信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和感悟,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社会背景,了解底层群众为了生存而被激起的反抗精神,以及对人的生存权利的渴望。从《天朝田亩制度》中,学生可以学习我国古代的平权思想,体会中国古代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培养人文精神。

2.进行课堂补充,开阔学生视野

受制于篇幅,在教材中只能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庞杂的历史事件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然而事实上,历史是非常复杂的,有它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课堂补充,以弥补教材中内容简短的不足,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立体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历史。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补充内容,做好教案设计,旁征博引,丰富教材內容,使课堂更加充实,历史更加真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时,除了讲解课本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介绍毛泽东的生平,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借助多媒体设备,“再现”历史

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依靠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述,以文字解释说明为主,内容相对抽象,比较难以理解。而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和影像资源再现历史,用画面中形象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优化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他高瞻远瞩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活跃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具体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宏.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才智,2019(4).

[2]高丁国.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作者:杨慧

人文精神下的高中历史论文 篇3: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学校是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党的十九大也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作为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人文学科,一定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立德树人 人文精神 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时事新闻”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18】GHB0342)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历史承担着多元化的育人使命,在基础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们可以在历史唯物观的视角下来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学生长远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本身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之教学进度比较快,因此很多人都忽视了对历史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发扬,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厚重的历史承载的不仅是对过往的简单记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子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培养,其意义是多重的:

首先,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道德意识。中华五千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尤其是在立德、立信、治学、仁爱等层面,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些道德楷模,值得学生学习效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其中的儒家文化、法家思想、道家思想中的精粹加以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智慧,并在实践中进行落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现在很多高中生对爱国这个字眼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很多单纯的认为这离他们非常遥远。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从封建统治对人民的剥削,抗日战争胜利艰辛,社会主义社会不断探索的经过中,进一步了解幸福生活得来不易。从情感层面、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激发学生对家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让学生们可以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在学习中增强自身责任感,从自我做起,为民族复兴不断努力。

第三,能够更好的完成历史的育人目标。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是基础,而在这一基础知识,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建构,更需要具备个人社会责任感,勇于对历史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积极策略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也需要缓慢推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开展渗透工作。

1.立足教材学习探究人文精神的广泛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外,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采用生动、有趣、开放、互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对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立体,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历史课本上出现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例,这个章节涉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课本上的人物开始学起,如林则徐、洪秀全、邓世昌等,教学中可以借助媒体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让学生们对其人物形象展开全面学习,让学生们深刻领会爱国爱民、忠贞不渝的人文情怀。

2.开放化学习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和领悟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人文精神的渗透和领悟。

教学中要改变让学生们以背诵学习历史的片面观点,让学生们可以结合社会实践,以开放化的方式来学习和感悟历史。以“丝绸之路”这个部分为例,可以让学生们结合当前中国正在广泛推进的“一带一路”工程,让学生们可以从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和平、文明等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古丝绸之路的广泛意义,并要求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中要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以积极向上心理,加强对各门课程的学习,要以“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积极心态,为国之振兴而不懈努力。

3.知行合一触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切身实践

人文精神的滲透不应只体现在语言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将其落实到实践过程中,通过“知行合一”落实,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放假期间,带着赤诚之心走进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在观看古迹的过程中回味历史,触摸历史,增强对历史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心底的人文情怀;让学生们有选择的阅读一些优秀历史书籍,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的熏陶;从优秀学术网站学习和了解历史前沿动态。

结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运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历史,更需要对课程的知识点和人文精神加以有效整合,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步建构起个人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的姿态学习、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晶. 立德树人,内化于心——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67.

作者:韦恩亮

上一篇:街道半年工作总结优选下一篇:农委目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