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初中政治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的贡献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的磨砺、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与追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將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至高的追求目标。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教育是该课程的重要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文精神初中政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文精神初中政治论文 篇1:

人文精神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灌输

[摘要]中华人文精神博大精深,深邃奥妙。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灌输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不能仅是单纯地接受课本知识,还要走出课堂,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解读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政治培养

当下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应该着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树立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政治课程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强迫记忆、赶鸭子上架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大大降低,自身在思想情操方面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培养学生优秀素养为目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学生做人,通过教育不断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初中政治学科涵盖了思想、法律、时事等内容,这对初中学生开阔视野,客观地看待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帮助。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接受政治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人文素养,使其全面健康成长。人文精神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灌输有以下几条途径。

1.在每一节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了解课程背后的人文思想。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情感特点,不断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团队思想是人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初中政治课程的许多知识点都与社会上的时事、学生的个性心理等密不可分,政治教师可以这些知识为切入点,在讲授课程内容的时候渗透人文思想。教师可用时事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例子感染学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3.加强学生人文思想的课后学习,以此作为政治知识的课后延伸。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课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公民义务和权利的继续学习和了解,以使学生加深对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的理解。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文思想。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解读人文精神

学以致用,是我们政治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我们政治教师向学生教授了纷繁复杂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我们政治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增进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发展前景的了解。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热点材料,进行系统分类、总结、分析、吸收,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更能让学生了解时事热点,进一步接触生活实际。例如,七年级中生命的意义、八年级中人生难免有挫折、九年级中责任、无私奉献、民族精神等课程内容,学生都可以以此作为基点走进生活,感受课程内容在现实生活的意义。通过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热点材料进行总结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政治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注重师生间的和谐统一,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培育出具有较高人文素養的人才。政治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人文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初中政治教师应循循善诱,使初中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柳紫)

作者:梁洁

人文精神初中政治论文 篇2:

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初中政治课堂

教育的贡献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的磨砺、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与追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將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至高的追求目标。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教育是该课程的重要要求。因此,如何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项值得教师研究与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人文感知

人文精神在很大层面上是“可感而不可说”,它不同于固定的知识点,只有通过切身感知,才能深刻理解、吸收。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最恰当的感知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种人文素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进而自主感知人文精神的内涵。

如在教学《维护人格尊严》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人格”的深层含义及人格尊严权的不可侵犯性。笔者创设了两个教学情境:一是用图片描述了在上海外滩的公园里立起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让学生想象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感受失去人格尊严的愤怒和耻辱,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二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加拿大主播侮辱中国14岁运动员“死得像猪一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引起了全民谴责,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格尊严受损带来的伤害,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

二、树立形象典范,增强人格感染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立足于人格养成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人文精神,才能够真正吸收它的内涵。形象典范是一个很好的传导、熏陶的媒介,教师可以选取恰当的名人轶事,构成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形象典范,对学生产生自然的人格感染。

如在教学《承诺是金》时,笔者讲述了隋朝名臣皇甫绩的事例:皇甫绩小时候因贪玩而没交功课,按例要打二十板但外公对他网开一面,可他认为自己曾立下不守规矩就要受罚的諾言,必须说到做到,于是他主动要求接受惩罚。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臣,遵守承诺的美德令他一直深受人民拥护。鲜明的形象典范为学生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品质,撼动了学生的内心,感染了学生。在具体教学中,除了引用名人轶事,教师还可以树立身边的优秀形象典范,增强对学生的人格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人文视野

在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人文精神的资源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教学资源,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去了解人文精神,吸收人文精神。而最便捷、最多样的渠道必然是网络,它集新闻、资讯、生活等于一体。网络资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时政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拘泥于课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了解社会。

如在教学《举世瞩目的成就》时,笔者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世界对中国的赞赏;通过讲述奥运会等世界文化体育盛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崛起;讲述国人去国外旅游时体验到的外国人接待态度的变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将学习情感上升到爱国情操。由此可见,教师找准网络资源,能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四、完善实践活动,深化内涵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人文精神不仅需要思想的感悟,更缺少不了行动。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深化内心的理解;只有充分“动起来”,学生才能让思维感知与行动感知融为一体,才能更真实地渗透人文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有新意、有操作价值的主题活动助力学生践行人文素养,深化学生的内涵沉淀。

如在教学《有话好好说》时,笔者组织了“对您说说心里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想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带领学生制作“心意卡”,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在卡片上。与日常不同的沟通形式,使学生表达出对父母浓烈的爱。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坚持人文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二中学)

作者:李仁海

人文精神初中政治论文 篇3: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优秀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本文中筆者就此问题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接着深入研究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几条对策,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在道德、人文精神、意志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人文精神 培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人格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文化修养,可以在人们日常的行为、情绪、人格、思想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利用初中政治课的优势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初中政治教师要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给予重视,使政治课能够担负起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能够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一、人文精神培育的不足

(一)政治教师水平有所欠缺

目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政治教师水平有所欠缺,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前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不能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精神需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精神的引导。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课堂上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只是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不仅不能吸收大量的理论知识,更是不能在人文精神上有所提升,甚至会产生厌烦政治课的情况。

(二)不能因材施教

在对初中学生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个人的心理以及性格,但是初中政治教师方式不能够灵活变通,基本上不能进行因材施教,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个性来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政治教学,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显得事倍功半,让人文精神在给学生传递的渠道上出现了问题,使得传递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三)教学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政治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教室里围绕课本来进行,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提升社会化的文化修养,在教室中进行初中政治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显得僵硬和枯燥,更是让学生降低了对人文精神的感知,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逐渐失去提升人文精神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政治教学目的。

二、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一)活用教材内容

新的初中政治教材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不仅增添了许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更是丰富了理论知识,加入了许多的漫画、小故事、实际案例、名言警句、社会现象等,在所有的改变中,增添的人文内涵是初中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增加政治学科内涵和外延的重要内容。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活用初中政治教材,能够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授课方向,以培育初中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目的,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政治教学,把课本以外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拓展课本的厚度和学生的认知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积极性。这样经过不断地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精神,让课本成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载体。

(二)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课本丰富的内容和大量的社会实例来讲解,更需要通过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自身过硬的素质来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需要拥有优秀的政治品格,崇高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水平。能够在日常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做到表率,能够以自身的人格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真实的情操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态度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政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话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实时动态,能够对国际新形势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够研究和挖掘其中隐含的问题,能够提炼出自己看问题中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政治观点,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初中政治理论知识,必须要有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政治教学课堂,这是学生能够学习人文精神的根本,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能够不断地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有序激烈地讨论,使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方式。初中学生感情比较丰富,如果在情感浓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感知能力,能够使得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将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

(四)创设社会或者生活情境

在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性的社会或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和了解人文精神在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以根据政治课本中特定的教学内容,制定和引入生动的具体实例,或者营造一个虚拟的社会或生活环境和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能够加强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在选择情景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认真仔细筛选,挑选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情景,要将那些不好的情景排除在外。另外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自己的情绪,能够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掌握教学情境的每一个步骤,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联系政治课本上的内容,真正让情境教学服务于初中政治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当成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治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能够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能够让初中政治课堂充满人文精神,进而逐渐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论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考试周刊,2013(A1).

[2]侯江峰.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3(12).

[3]吴惠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3(11).

(责编 田彩霞)

作者:张向林

上一篇:艺术协会章程范文下一篇:关于立德树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