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服务营销毕业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全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的压力也是逐年上升,无论往届还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都不容小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尤为重要。

第一篇:服务营销毕业论文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思考

【摘 要】利用多种形式调研,并通过第三方就业数据评价,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近两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发现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收入水平高是该专业就业的亮点,但也存在岗位稳定性差、技术特征不突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就业质量 思考

为了更好地把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缩短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就业路径,客观反映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社会适应性及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本专业在专业学科设置、素质教育、学生就业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于2015上半年对广州及周边的数10家汽车相关企业和毕业生共159人进行了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并委托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进行调研统计。

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座谈访问当面交流:此调查对象是广州本地及周边的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毕业生本人;填写问卷调查表:将问卷调查表发给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共发出122份,收回98份;电话访谈:对外地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毕业生进行了电话沟通。

一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家庭轿车的普及,作为汽车市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更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如广州春源红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次就计划从该专业要毕业生25人。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收入水平也高,就业竞争力指数居我校之首,因此受到广大高考学生的青睐,成为近几年来学校机电系的热门专业之一,报考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这一点上也凸显了其专业特色和社会认可度。同时,从2012年开始至今年我院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质量进行的第三方调查数据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1.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本专业是从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从2008年到2014年七届毕业学生总共572人,现该专业在校学生总计293人。近两年的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如下表所示。

近两年的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

时间 毕业生人数 就业率

2012届 102 96%

2013届 55 96%

2.毕业生就业区域、行业、岗位结构分析

跟踪调查显示,2012、2013年这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而且珠三角区域所占比例很大,占81%。其余部分在粤西5%、粤东8%、粤北6%。

两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经销业,占比为73%;也有少数从事其他领域和行业的营销工作,如房地产、电商、市场研究公司等。而汽车相关行业中大部分是在4S店和汽车配件单位,如日产4S店、福特4S店、大众4S店;也有从事二手车及租赁工作的,如五加五汽配公司、神州汽车租赁公司;还有一部分人在汽车修配厂和汽车美容店。

两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集中在个体民营的比较多,其次是国企,再次是合资和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私企69%、国企21%、合资5%、机关事业单位5%。

就业的部门主要有:销售部、客服部、市场部、人资行政部、售后部。

就业的具体岗位有:中层管理人员为3%、一般行政人员和文员为10%、营销人员为75%、售后客服人员为12%。

二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情况

1.就业对口情况分析

这两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学校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率可达73%,基本对口为17%,不对口为10%。

2.就业稳定性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两年以上用工合同的达60%以上,但从一而终的却不是很多,他们在毕业半年内就有51%的有跳槽经历,究其原因这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个人两方面都有关系,个人原因多一些。

3.就业薪酬水平分析

在所调查的两届毕业生当中,个人月收入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平均月收为4450元,列我院所有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之首。其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上为11%;月收入4000~5000元的居多为45%;月收入为3000~4000元的为34%;2000~3000元的最少仅为10%。

4.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规模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规模统计如下:就业单位为50人以下的为17%,就业单位为51~300人的为42%,就业单位为301~1000人的为24%,就业单位为1000人以上的为17%。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座谈,普遍反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吃苦耐劳、进取、协作、与人沟通等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高。学生的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感觉非常满意”的为90%,“比较满意”的为6%,“一般”的为4%。

6.毕业生主观满意度情况分析

我们综合了毕业生对所在的工作单位、职位、薪酬等方面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主观满意度为75%,基本满意的为15%,不满意的为10%。

三 本专业就业的优势分析

从上述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情况可以看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业率高。从统计两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可看出,就业率均达到96%,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达73%。反映出该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学生在校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良好的实践技能,能顺利完成校企对接,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行业任职能力强,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汽车4S店、汽车配件经销单位、汽车修配厂、汽车美容服务公司及汽车租赁公司任职,从业岗位为销售部、客服部、市场部、人资行政部、售后部等。毕业生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较高,感觉非常满意的达90%以上。薪酬待遇较高。统计数据表明,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平均达4450元,月收入4000元以上毕业生占调查人数的56%,收入水平列我校各专业之首,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四 本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第一,虽然本专业就业率高,但就业区域来说太集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市居多,而广州市汽车限购这一政策,对汽车销售量有一定影响,势必会对用人的职位数有影响。有的毕业生宁可放弃自己的专业也愿意留在广州市而不愿回到不发达地区,这样对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就会有一定影响。

第二,个别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一定偏差,既想收入高又不想吃苦、不能吃苦,这就使得初次就业率受到影响。

第三,很大一部分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造成盲目流动、跳来跳去,就业稳定性不够好。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半年内就有51%的有跳槽经历。这样即损害了企业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第四,汽车技术能力特征不突出,毕业生多以营销方向岗位就业,没能完全体现专业属性,就业局限大。

2.思考与改进

第一,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清形势、认识自我、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客观、理性地就业和择业。广东省汽车类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每年培养的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势必给大城市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压力。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地域局限,谋求向外发展。我院现在已有学生在广西、江西就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的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等学科设置、教学方面都比较满意。但有学生建议应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特别是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调动和活跃学生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入实际较典型的案例,从培养学生职业修养和实际能力出发,调动学习积极性。专业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利用现有的汽销实验室开展实验实训;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我们校外的32个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由学校走向岗位的过渡。

第三,强化证书制。以此来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不能仅考虑汽车营销员资格证,还要在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经营等方面的职业资

作者:陈晓梅

第二篇: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摘 要]“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逐渐成为了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导入市场营销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如何运用市场营销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势必会产生职业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主体多元化,行业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确保高就业率,导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由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由政府直接管理向客观引导转变,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既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相对于此前的政府强制性就业观念、计划分配观念以及单一的推荐就业观念来说,又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高院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和实质

1.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涵。其营销观念是高职院校把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就业市场进行预测,对急需人才的行业进行专业开发,研究培养方式及推行就业后服务等一系列组合营销手段,使各行业广泛接收并重复接收高职毕业生的经营思想。这种营销观念不以扩大学生规模为中心,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以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为中心,把各行业视为上帝,从需求单位、需求人才和学生的立场来制定高职院校的管理策略、办学理念和培养方式,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以开发出各行业需要并可以接收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同时,它以市场上的各类用人单位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而有效的促销手段和优质服务,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情况和推行的后继服务取得各类用人单位的知悉、认同和满意,从而刺激其潜在的用人需求。因此,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可作如下分析:

(1)营销目标。第一,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营销把握住就业机会。根据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预测和决策,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第二,通过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作用,使高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培养人才的不利因素及条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补救,并切实提高毕业生素质,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2)达到目标的手段。从广义上说,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核心,首先,要为稳定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要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保障,满足各行业维特生产经营稳定的欲望,这就要求人们通过自愿的、广泛的和重复的招聘行为来实现。从狭义上说,高职院校可以制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组合来实现目标。这种营销组合的内容可以概述为:第一,在开设新专业之前,先了解各行业的需要;第二,在确定毕业生的推荐数量之前,先预测用人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数量;第三,在开辟毕业生的推荐渠道之前,先考虑能否以及应该怎样给用人单位提供方便;第四,在开展双向招聘促销活动之前,先考虑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第五,在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之后,先考虑如何使用人单位正确使用毕业生、正确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刚就业就很快失业的现象发生。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即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它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跟踪服务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是该毕业生进入市场再循环(即续签合同)的关键。针对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一定时期后出现的普遍问题,就业指导部门应坚持“及时、准确、迅速、合理”的高效率原则进行服务。通过调查了解,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并及时解决问题,稳定其就业岗位。平时,就业指导部门则可采取多种形式,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加强交流,唤起其潜在的用人意识和需求。

2.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实质。即针对就业市场上存在的风险,满足毕业生希望得到保障的需求和欲望,同时使用人单位满意,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营销哲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不仅指就业推荐,它更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的活动。它紧紧围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开展活动,以使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及经济保障最大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本身品牌效益和招生规模良性循环的最大化。这种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目标的利益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连续的、长期的、稳定和互利的伙伴关系。承诺和信任是联系双方的纽带,它标志着当学生从普通角色转变为劳动市场的角色时,就实现了主体地位的复归(劳动是每个人的权利)。应该说,这就是促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实质含义。

(二)运用市场营销观念,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开发新专业要以社会行业的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从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活动,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提供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和服务来实现。把不适销对路的专业调整掉,开设社会行业急需的新专业,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在新专业的开发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选定目标市场,并研究新开设专业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设计开发新专业时,要注意了解社会行业的需求,掌握用人单位的心理动态和需求类型,并捕捉开发新专业的构思,以尽量使新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较好地就业。

在新专业推出前后,都应围绕社会行业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比如,我院通过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到在海峡西岸的经济区建设中,新兴起的各类雕刻行业(如石雕、木雕、玉雕等)急需大量的工艺美术设计和雕刻人才,就拟开设工艺美术设计和计算机互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调查过程中,为方便对雕刻行业进行评价,测试人员准备了以下问题:您清楚这个专业的概念吗?您对这个专业的总体感觉怎么样?您是否喜欢这个专业?您认为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其优劣何在?您觉得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这个专业能否满足您的需要?您对改进这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雕刻行业对这些问题的问答,可以作为研究新专业的潜力和前途的一个重要依据,还能为改进新专业提供思路。总之,要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和社会行业对新专业属性的重视程度,设计出区别于竞争者、并具有个性的新专业,从而使新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确立地位,以提高就业率。

2.在营销服务的过程中,要实行全方位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营销服务包括就业前、就业中和就业后三个环节。由于高职毕业生的特殊性,所以,营销服务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长期性。毕业生每年都有,因此,必须和社会各行业建立长期的亲密伙伴关系;第二,情感性。即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复杂性。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多专业性与社会行业的个性需求多元化,导致了服务规范的复杂性;第四,互动性。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经常接触、沟通,从而具备鲜明的互动效果。以上三个环节密不可分,要使用人单位满意,就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进行就业前、就业中服务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到位的保障。它主要强调以市场调查、市场拓展以及多元化的促销方式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以良好的校风、良好的形象搏得用人单位的信赖,以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专业化的知识、实用型的技能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提供充足的毕业生源,激发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欲望。用人单位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呈上升趋势,拥有高职学历的毕业生只要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就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要通过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网络,把为毕业生服务作为源动力,对他们的信息、招聘、推荐、咨询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优质服务,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库,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地提供就业信息,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就业后服务是服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服务能否达到完善境界的关键因素。重就业前、就业中服务,轻就业后跟进;重推荐、轻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普遍存在的弊端。首先,要提高对就业后服务管理的认识,把就业后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对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可以建立一个就业后服务的操作准则,做好事前准备,避免在与用人单位进行互动时出现差错;其次,要提升就业后服务管理的内涵。建立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库,把对毕业生的就业后服务放在高职院校的动态运转中去思考,放在就业单位的首尾衔接处去思考,赋予就业后服务全新的管理意义。要建立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的程度等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生就业后服务对于增强用人单位接收下一轮毕业生就业的欲望,并对高职院校建立信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要以用人单位百分之百的满意率和零投诉率以及零适退率为唯一管理目标。

要采取毕业生就业后服务的新举措:第一,建立用人单位的档案,以备及时联络;第二,提高跟踪服务的工作效率。要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及时改进、优化高职院校的信誉;第三,增强服务的亲和力。可以以高职院校的名义,在合适的时候对用人单位表示慰问、祝贺等;第四,做好毕业生就业后服务的衔接工作。由于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长期性常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变动性和流动性相冲突,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特定机构(即就业指导中心)要经常进行协调和衔接,才能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3.强化全方位服务管理,还要树立起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思想。

(1)高职院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等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内部各部门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将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己任。因此,要建立一个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完善的组织机构,从而达到对外有利于使服务体现本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文化,确立高职院校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内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监督各部门的服务效果的目的,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服务理念,树立起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并最终形成合力。

(2)要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组织教师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择业能力,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此外,还可以利用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格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要通过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举办职业经理人讲座等手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以及成人成材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把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很好地统筹起来。

(3)要建立健全教职员工的培训机制,把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意义、政策和措施,作为一项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高品质的、使其满意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毕业生就业。

(4)要建立健全人事与激励的约束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不让人才流失,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赢得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才能使职业教育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用人单位在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中看到希望;才能为经济建设注入优秀人才,真正提高并稳定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作者:施春耀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措施研究

摘 要:近年来,全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的压力也是逐年上升,无论往届还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都不容小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来讲,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仅是毕业生了才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从学生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应该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学会善于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而不是盲从。

关键词:目标思路;指导服务;帮扶措施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国家和省委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及“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我院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

1 正确思想 理清思路

(1)正确思想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更应该全面贯穿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时代,需更加重视,参与并支持。作为全国共同的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从我院历年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虽基本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但实际的就业质量确存在很大差距。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就业工作重心由保证“就业数量”的同时向提高“就业质量”转移,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2)明确目标思路。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招生就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目标,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合“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联合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思想导师落实好教、学一体化,积极开展阶段式就业指导、多渠道进行就业困难帮扶、常态化就业跟踪及调研、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全员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2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能力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学科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计划、职业与就创业规划,把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二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针对我院专业的特殊性,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中增加实训实践、参与体验、走访采访等相关环节。三是鼓励学院教师加强就创业指导理论的学习研究,更好的开展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2)针对性开展专题讲座。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全院性、专业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就业政策、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等,做到模块内容覆盖全部毕业生。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相关专业就业指导讲座,同时鼓励相关老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三是邀请相关企业HR入校专题讲座,就业典型、创业典型、优秀校友返校经验交流。

(3)个性化咨询服务。一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职业意向,就业期望与去向等,从而多渠道帮扶。二是加强毕业生分类指导,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包括考研、公务员、出国、基层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归纳整理记录。三是加强就业咨询服务点、咨询服务电话的渠道畅通,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3 拓宽就业渠道 确保充分就业

(1)加强就业信息采集发布。一是充分发挥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加强校与校、校与院、院与院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完善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微信群、QQ群等的信息传递,发挥学生干部桥梁作用,构建无障碍信息沟通。

(2)加强招聘活动组织。一是组织大型企事业单位来校宣讲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学院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立足三亚,面向全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四是通过校友资源,大力邀请优秀校友所在企业返校选聘毕业生。

(3)夯实基层就业项目服务与跟踪。一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讲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引导、推荐毕业生参加。三是跟踪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

4 注重分类帮扶 助推优质就业

(1)助力优秀学生典型。一是鼓励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指导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功就业。二是重点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报考选公务员、考研、出国等,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辅导与帮扶等,树立就业典型,培养杰出校友,提升优秀学生的就业层次。三是进一步推进与校企合作单位(三亚红色娘子軍实景演艺剧场、三亚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计划,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让学生带着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学习实践、在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从中发现问题再回到课堂解决,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更好的打造品牌,更好的提高就业质量。

(2)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通过学懂、弄通转化为学会表达,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加强各项规划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就创业氛围,鼓励通过实践寻找差距,增强自我理解,学会自我完善与积极竞争,争取机会。三是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拓展就创业平台,实地走访调研行业、认识工作岗位,多角度促进毕业生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更多的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就业,到理想岗位上发展。

(3)帮助“双困”学生就业。一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通过多方面争取相关求职补贴等,帮助学生缓解求职期间就业的经济压力。并在招聘机会中重点推荐等,减轻外出求职费用。二是针对完成学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单独辅导,鼓励在有限时间内抓住机会,实现顺利毕业和就业。三是针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尊重与倾听学生本人想法及家长的意见,联合大学生健康人格工作室、学生中心、招生就业处等及时疏导,帮助学生从“难就业—能就业—就好业”持续发展。

5 规范管理服务 确保安全稳定

(1)规范就业工作服务。一是务实领会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严格遵照就业“四不准”原则,规范化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与创业,同时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二是加强与毕业生沟通联络,确保毕业相关事项经本人同意确认完成。三是规范学生档案程序及严谨性,严格档案保密,材料完善、齐全、准确,档案转递规范、及时。

(2)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校内招聘活动,改善就业招聘空白现象,力争确保企业岗位能招到人,毕业生能就业。二是加强校外求职的安全组织与服务。三是强调并指导毕业生熟悉签约流程及重要意义,远离就业陷阱。

(3)强化各类平台管理。一是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的审查力度,保证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包括审核企业营业执照、招聘人身份信息、招聘岗位等。二是加强就业数据更新与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切实保护个人权益。

6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思想重视。一是强化“一把手”工程,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作用,落实院长负责制,书记抓就业指导及宣传,就业指导老师抓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协助。二是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促进就业合力。三是把握政治站位,跟踪了解学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时研究分析,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2)加强力度保障。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络,充分发挥重点单位的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工作的支持,组织参加各类就创业培训活动及竞赛等,获取就业经费补贴。二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稳定就业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三是通过学生组织,培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助手。

(3)落实目标责任。一是根据上級主管部门的就业工作考核要求,将就业工作分类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学业指导师的积极作用,明确工作职责与具体任务。三是加强就业工作的考核,按照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阶段性细化,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华幸.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07).

[2] 刘杰.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才智,2019(14).

[3] 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2).

[4] 王洪东.以“互联网+”构建地方高校智慧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作者:袁威

第四篇:高职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 要: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始终把学生应该拥有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以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持续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等几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创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目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创业难的瓶颈所在,主要在高职创业服务体系方面研究和实践都不足,基本上是在外围进行,没有形成一些有效机制和模式的发展研究。本文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部分毕业生与相关企业的调研,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做了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制约因素,并对高职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高职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实践。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青年创业的政策措施,如2014年10月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使得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整体推进,但调查显示我国的高职生创业教育的诸多问题值得关注,特别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创业环境亟待提升和完善。

一、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

1、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亟待提高

笔者连续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0、2011和2012级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进行了调查。但是从学生反馈看,学生创业的意愿、学生对创业的关注、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都不强,最近三年想创业的高职生比例都低于85%,相反学生对创业的担忧却非常明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方面经济复苏的态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是高职在校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最初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首要目标提出和发展的,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我们在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比较成功的高职创业教育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他们掌握了某种技能和技巧就比较容易就业,也能够创业。但调查显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把对高职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创办企业,培养未来的老板,这种认识和实践严重扭曲了高职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

3、现行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调查显示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生创业教育没有进行统筹规划,缺乏顶层设计。突出表现在创业教育课等于毕业就业指导课,在高职生入学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内只有一个简单的专业现状和就业认识,没有任何涉及创业教育的课程,大三以就业指导课代替创业教育课,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部分创业教育内容,以邀请企业家做创业报告等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这些零散的课程、培训、教学改革举措并未形成体系,现行的创业教育方法、手段和目标都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内容,尤其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效结合,教育成效不明显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90%以上属于被动型的,绝大数没有把高职生的创业教育纳入到“第一课堂”的教学之中,只有少数有创业思想的高职生有想法找老师交流了,老师才给予积极回馈,而这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高职生的创业范围与个人的专业没有交集,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脱节,创业教育成为与专业教育没有联系的“第二课堂”。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创业教育的任务主要交给团委或学生工作部门等高校行政部门来承担。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也往往是同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独立设置的一门创业课程,其着眼点依旧是创业的技巧和技能。85%以上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乏适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有效创业实践载体,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

5、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是现阶段高职生创业教育的一个瓶颈,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全校13000多名学生中只有一名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其他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经济贸易学院的专业教师。他们虽然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一些选修课程,但由于教师自身大多没有创业经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与平常的专业课教学没有太大差别,对学生创业指导成效有限。二是KAB课程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由思政类教师兼任的,既缺乏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创业或企业工作经历支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三是企业家。通常以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的形式参与,尚未进入规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6、校企合作、校地联动及政府的扶持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地方没有得到地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关注支持,学校与相关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是学校不能够主动加入到与学生创业有密切关系的政府,企业中进行交流和对接,这就造成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联动渠道不畅通,导致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没有针对性,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有93%以上的高职生不知道政府关于创业教育的优惠措施,地方优质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企业、行业组织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范围基本局限于校内,与社会严重脱节,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远远不够。

二、高职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调查显示因为个别企业和组织对高职生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他们的思想里,高职毕业生等于技术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使高职生的就业和创业陷入各种困境。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平的创业环境,建成一个强大有效的高职毕业生创业的社会支撑系统,才能真正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创业问题。因此,我们应统筹政府、学校、个人等多种因素来搭建高职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

1、建立体系的政府要素

政府在高职毕业生创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充分发挥作用,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发挥在高职生创业服务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政府应该从高校的管理者调整为高教的规划者;二是政府从就业政策的制定者扩展为政策落实的监管者;三是政府从促进就业的事务执行者调整为就业工作的协调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职能重构的相关建议:其一,转换经济建设职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其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三,强化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职能,改革高教质量评估机制。期望笔者这些建议能对政府的职能改革与优化,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提供思路。

2、建立体系的个人因素

高职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高职生自身的完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高职生首要的一点就是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努力争取自我创业。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勇于参与竞争。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高职生要提高就业能力,就要在在校期间发奋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品德好,专业水平高,竞争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强,身体好,德、识、才、学兼备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3、建立体系的学校要素

(1)促进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是毕业生就业力和创业能力提高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把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提高指导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

(2)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包括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教育,激发高职生自我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理论教育,扎实高职生自我规划的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拓展高职生自我规划的认知能力和调试能力;加强高职生的个人化咨询辅导工作,服务高职生自我规划的个性需求和科学实践。

(3)开展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有90%以上想创业的高职生存在三分钟热度,遇难而退,坚持不下来的现象,并且缺乏团队精神。作为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素质是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其最主要的能力是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约为84%。从以上两方面对比可以看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要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以及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创业指导的全面服务

包括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系统化,使学生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自身特点产生正确、客观的了解,形成实事求是的个人职业规划,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有清醒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业指导人员全员化。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建立四级工作网络,即一级为院领导一把手,二级为中层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教师,四级为全校任课教师,实行各级负责制;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只有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培养职业素养、才能提高从业能力;为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就业程序要规范化;为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就业指导内容要具体化。

参考文献:

[1] 邓惠芳. 高校毕业生创业问题探析[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 4) .

[2] 刘婷. 孔军. 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初探[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3] 王烨捷.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中国大有可为[N].中国青年报,2009-3-1.

[4] 张 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X)8(7).

[5] 郑林杰.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作者:马粉丽

第五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这种局面意味着市场需要大量的市场销售专员。本文主要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

關键词:市场营销;就业分析

一、对市场营销的整体感悟

市场营销(Marketing),由字面意义我们可以直接想到,有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的,销售规模的基本含义,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对于企业拓展市场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各大公司都缺少的。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此行业涉及的相关行业繁多,综合体系复杂,综合的学科门类较多,这也意味着对市场营销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市场营销总的来说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二.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在对临沂大学市场营销的许多同学进行调查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本专业的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对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基本都停留在比较相对浅显的层面上,对于高深的行业技能和经验了解的比较少,因此很多学生以为读了跟没读差不多,认为完全学不到东西。这种现象,一方面跟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另一方面,是由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决定的,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如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都内容深奥,难以掌握,或者知识体系庞大,学习过程相对复杂,短时间内要掌握扎实,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该专业跟工商管理类似,属于“万金油”专业,就业面非常广泛且平均薪酬较高,但是也有许多弊端。下面我对该行业的就业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

(一).就业效果

从近些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数据反馈来说,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位列就业率最高与薪酬最高专业的前列。不过,我们文章提到过,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要学习的各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多数课程只能学点皮毛。优质的毕业生数量较少,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但是能满足企业和市场高标准要求的人才比较少,因此给大学生增负,让大学生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行业竞争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更看重实践的专业,其就业前景不是靠课堂知识的学习,而更看重社会实践能力。举例说明,两个人同时去应聘一家企业的市场专员,一个是刚毕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一个是在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工作过五年的资深市场专员,但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工人,这个企业在同时面试两名应聘者之后,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后者被这家企业录用为市场专员的可能性肯定是远远大于前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看重学历,更看重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社会,所以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就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自然很好找工作。市场营销专业说白了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专业,因此特别侧重于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三).名校效应

随着大学的逐渐普及,大学的门为越来越多的学子打开,名校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现在存在严重的教育发展速度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不公平的问题,名校成为许多农村籍学子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教育现状短期内我们确实也无法改变。虽然名校效应在各个专业都有显现,但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社会更加注重学校的知名度,越是名校毕业,将来就业越是有利。临沂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跟重点院校该专业毕业生同时投放个人简历,在二者社会实践经验相似的情况下,那么名校毕业就是一个致胜的关键因素。不是985、211本科毕业的,最好报考研究生,如果要考研,个人建议最好毕业以后读MBA,这是目前跟该专业比较匹配的专业。如果是专科学历,那一定要努力提升为本科学历。此外,营销学与传播学有很多共同点,营销本身就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尤其是品牌营销,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尤为关键,也是新形势下国企转型发展新的诉求点。

三.如何大学生提高优质就业率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还可以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多数人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刚踏入社会选择私企的销售工作挑战会相对较小一些,但是这不属于高质量就业的范畴之内,虽然国企外企的待遇和福利会好些,但是这些公司在招聘市场专员时,对销售人员的聘用要求会很高,也会比较严格些,竞争也更激烈,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应该朝着晋升空间较大的方向努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这种局面意味着市场需要大量的市场销售专员,对于人才的渴望程度也是大大提升。但是,因为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做市场营销需要各种能力,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人就适合做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形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强劲的对手,给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那么大学生应如何展现自身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呢?

首先,在四年大学期间,无论在学校环境如何,我们都要主动巩固专业技能,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市场营销的实地经验,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销售技巧,同时还要学好理论知识,为我们的自身素质提升,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要培养敬业精神,要热爱营销这一份事业,学会与顾客打交道,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朝多方位发展,努力称为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懂得如何在具体的市场拓展工作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主动面对困难,创造机会锻炼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幸运就会眷顾我们。

参考文献:

[1]李文国.市场营销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32-389

[2]陈水芬,叶枫.现代市场营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袭荣昊

上一篇:服务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管理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