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每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具体最集中最有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规范

摘要:“西向溯流、洞愈宏旌、流益深阔”,以扩展、放大、放宽、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和解析《课程标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与现实互动模式的建构,利用《课程标准》发展的空间、汇集对课程支撑的更多资源、拓展课程源流,把课程融入惠及民生健康工程的管道,实施课程依靠生命奋发出运动的激情,释放于社会:以中华复兴,实现“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为已任。

关键词:解析《课程标准》;互动建构;深挖源流;与国无疆

一、放眼看,对《课程标准》的解析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己放春”(杜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育文化的传承,演绎着发生、发展,交媾、变异、孕育和“分娩”出现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道,为发展规律,即运用思维去思考,去认识事物的变化。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万物负阴抱阳,冲热以为和”,静动胶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奔放的参与创造和谐中的精彩。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计划、标准和教材,属“文本课程”,但其价值生成在于运动,需要参与的激情属“动态过程”。课程还具有其它涵义,如促进健康成长属于观念;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属于社会;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及大课间活动属于学校;而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属于学科。② 无论属什么,总的归属社会,只有认真贯彻实施、真心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过程为“冲”成其和谐。体育与健康课程解析:第一,本质。(1)社会层面,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主动地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学校层面,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3)教学层面,学科教学的内容;(4)是在学科、学校、社会共有层面中进行体育与健康文化传授的载体。第二,价值。依靠学生生命和激情,在运动中释放出精彩。1)学科中,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保健技能。但是,不能过分强调系统和完整,因为易造成技能简单的模仿和呆板的训练,缺失激情的绽放。2)学校中,组成体育与健康教育,全面发展身体,促进三维健康,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提高运动与健康技术水平,培养有道德和意志品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3)社会中,为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行为;把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生命、释放出精彩。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处理好有关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是诸科的部分组合,而是多学科的相关与相交,融入后的新型课程。体育教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排入学校学科课课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及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及气候条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3.《课程标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下位概念、教学的上位概念。课程没有实施前,以方案和计划呈现给大家;计划付诸于实施则称为教学。《课程标准》是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确保国家地方和学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水准,为国民提供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机会的功能。其实施,第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力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位一体功能,使课程重心移至素质教育,体现在日常活动及教学中。第二,突破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关注学生兴趣与经验内容精选终身体育、公共卫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避免知识和技能繁、难、偏、旧的现状,与现代社会和生活发展接口,打破学科逻辑的局限,体现出义务教育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第三,改善课程学习方式。《课程标准》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特点,强调过程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等被动的学习模式,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四,体现对健康功能的评价,使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评价手段,引导日常评价活动指向生活,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第?五,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学段所应达到基本标准的刻画,对实施过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知识、技能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为学生差异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课程目标围绕人的发展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性、主动性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体育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塞勒(Saylor)等隐喻③: 第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 第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第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这一观点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计划,而把教学看作是动态的实施过程,强调课程与教学联系的互动。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付诸实践的核心途径。体育与健康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广泛存在于社会、存在于学生生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朝向健康,强调现实生活和学生未来的强壮。应该避免脱离学生来谈课程; 避免脱离学生掌控能力来教学。

二、放眼看对《课程标准》的期许。为贯彻实施松绑,借用古语“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1.放眼看,与环境互动的运作模式。用现实性思维为课程活动冠名,注入社会符号、为活动“造势”,激起热血沸腾参加运动,设计出新 课程“模式”,博得激情和精彩;直接现实实践带来实现体质强壮“梦”、祖国富强“梦”、民族富强“梦”。“后皇嘉树,橘徕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良好环境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成败的内核。课程实践还需要机体参与,“不激不奋”。课程建模有:第一,社会与课程互动:(1)健康需要型:特征是体育锻炼和健康行为对生活的融入,构建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2)政治与外交(直接或间接参与) 推动型。(3)追星型。老作家冰心为运动冠军的人生,(注释:“成功之花,人们只会惊慕她现实的明艳,而最初的芽儿浸渗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喜爱明星,喜爱运动。为此情动,磨砺意志,为崛起而自强不息。(4)继承型。课程源于生活,来自情缘。民间流传大量体育与健康文化,学生成为自然传人。(5)倡导型。由中央到地方发起的群众性或青少年参与的活动。第二,学校与课程互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条例没有变,但环境在变;顺应形势,课程与环境产生互动,增加贯彻实施的弹性和生成性。课程:(1)与毕业生的走向互动。(2)与教学科研兴校互动。(3)与学校发展互动。(4)与学校所处环境互动。(5)与学校打造CI工程互动……。第三,与课的环境和配置相互动。1)与选择教学内容相互动。2)与优质课或评定课的标准相互动。3)与升学加试体育相互动。4)与政府或社会团体安排的体育活动相互动。5)与学校设备相互动。6)与草根体育相互动。建构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课程(或课)的环境,进行课程(或课)的互动;珍惜可利用条件,达成目标。孔德(法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授数学)的学科分类③为基础,扩充成的几类学科中把体育学同心理学和社会学归类为人化的学科。体育与健康课程人化体现为身体活动与卫生保健行动的结合,按照公共卫生要求,增强体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2.放眼看《课程标准》源流。《课程标准》源流考,如“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又如“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 。源流利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永泻”、“清澈”、“水溢”、“常清”和使人 “情动”,体育如同“上善若水”永远惠泽学生。源流发掘和开拓是从本末(背景、发展、目标、内容、过程)中寻求对课程支持;寻求空间、释放人体的精彩。第一,源流依靠着生命;其源头,来自健康权;架构,来自健康理念;本质,来自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选择,来自强国强种战略;科学依据,来自“冲气以为和”的道法思想;内容,来自体育竞技和健身活动;延续,来自草根和民俗;国粹,来自武术;“沃土”,来自群众性的活动;当前精神支柱之一,来自北京奥运;寄语,来自先辈的箴言;内容增补,来自减、灭自然灾害的行动。“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唐·孟郊)和“劳动本是艺术源”(陈毅)的视觉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源泉,用“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法思想建构健康通道。第二,源流来自环境。源于社会、经过时代洗礼,回归于涓涓的生活细流;面向现实,向更大场和更多人与物索要对课程的支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进健康。源流环境:(1)是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课程出发点和归宿是健康,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是健康条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源流。为环境注入符号,成为学生特定生态,称之某某环境(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2)是课程可利用空间、人和物的荟萃的地方。源流突破学科定位,成为学科与生活交媾的认知和行为;源流使健康通道变宽,赢得社会、教师、家庭、自我共有的操盘。源流利用根据师生的经验,使课程更精彩并向课外、向社会延伸;由势能变为动能,增强活力。(3)敞开视野,发掘源流。如校内,执行上级文本的管理,利用师生经验和信息等;校外:利用自然、因势利导、传承文化(草根、民俗)文化、开展全民性或家庭参与信息;硬件,配备设施利用。资源利用原则:第一,利于课程改革:(1)保证课程的贯彻实施;(2)解放思想,符合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加大内容选择面和进行教学创新。第二,扩大课程的实施领域。第三,促进新形态课程的出现。第四,使内容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转变环境的优势为课程强势。

三、以民族复兴,放眼看《课程标准》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成为全党全国共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对青少年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健康问题有着专门的论述。还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④ 代表着历代思想家对青少年期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是《课程标准》基础。

(一)实施《课程标准》融入《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

1.统一行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的行动。

2.期盼体育建设和保障措施落实。(1)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的配备;(2)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结合起来建设;(3)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和学生开放。

3.实现公共卫生目标,落实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措施。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

4.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1)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加强教育。(2)维护场馆、设施,确保运行。(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4)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5)学校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6)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7)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二)《课程标准》融入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健康工程

1.“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课程标准》保驾护航。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课程标准》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共筑学生健康工程。全民健身对象和重点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

4.卫生部提出的全国卫生工作目标与《课程标准》贯彻落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民健康的中国是我们奔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目标。卫生部提出“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第一条第一句话是:维护人民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陈竺讲话) 《科技是卫生实现“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说明:民生的健康是何等重要。

5.党和政府关怀行动。(1)党和政府起到保障的作用。(2)地方党和政府兴办实事。(3)学校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4)社区发挥普及行动。(5)家庭教育起到启蒙和监控作用。

注释:

①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第二十二篇,粤西游日记二。

②张华.《论核心课程》,外国教育资料,2000:5。

③《关于教学美创造的三个基本问题》 《 杭州教育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5月20日。

④《科学革命》 笫二十三章,三位法国人的观点法国。

⑤这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篇散文。

参考文献:

[1]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赵卿敏.课程论基础[M].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08-0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中发[2007]7号文,2007-05-25.

作者:张良瑞 苏 玲

第2篇:最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随着这一生活理念的深人人心,许多国家流行起行行色色的健康生活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10种:

(1)少食肉 俄罗斯眼下流行素食风。他们认为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因此少食肉以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进食原则。

(2)晒太阳 美国纽约州的居民推崇有空即晒太阳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经常接受阳光的适当照射,有助于身体储存大量的维生素D,有益牙齿与骨骼的健康。

(3)雨中行 冒着霏霏细雨逛街或散步,是现代欧美人的一种时髦。他们认为,绵绵细雨可洗涤尘埃,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有益肺与大脑的保健。

(4)常唱歌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专家倡导,经常唱歌,有益健康长寿。因为唱歌有益大脑的逻辑思维,且唱歌时声带、肺部、胸肌等能得到良好锻炼。唱歌时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场所,有条件时应去郊外引吭高歌。

(5)饭后坐 饭后稍事休息,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百步走”已成为一种健康养生的大众之举。

(6)挺起胸 现代生活节奏快,许多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坐也匆匆,行也匆匆”,“埋头苦干”,“猫腰赶路”已司空见惯。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的专家认为,抬头挺胸,不仅令人有气质、看上去年轻而精力充沛,而且抬头有助减轻腰骨痛,挺胸会减少脊椎的负荷。

(7)静坐思 心中偷闲,静下心来,每日静坐冥思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有助于解除神经头痛、降血压。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居民流行这样的健康方式。

(8)天伦乐 家人和睦相处,互尊互敬,互谅互让,实行“家庭中庸之道”。业余时间,夫妻共诉衷肠,爷孙共同游戏等,尽享天伦之乐,已在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颇为流行。天伦之乐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轻松的健康休闲方式之一。

(9)步当车 在以车代步盛行的欧美,现在许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以步当车,即能步行就步行。以步当车可以防止骨骼退化,有助增加心肺功能,还有利于新陈代谢,有利减肥。

(10)行善事 学习雷锋,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一种风气。因为他们认为,助人为乐,帮人之困,济人之危,可以使你心情舒畅,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理满足,这有助强化人的免疫系统,调节身心“合二为一”,有利健康长寿。

第3篇:全球公认最健康的生活作息表

想要长寿?看全球公认最健康的生活作息表

你是不是每天都晚睡晚起,是不是饮食不规律,是不是不运动?不防来看看全球公认的健康生活作息表,找找差距„„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

“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英国牙齿协会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员戈登·沃特金斯说。

8:00―8:30:吃早饭

“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说。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运动

来自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

纽约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

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点水果

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

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维伦博士说。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

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

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9:30:晚餐少吃点

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1:45:看会电视

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

“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说。

第4篇:最健康的性生活时间表!

性生活时间的安排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什么时间做最有益健康,做多久对身体最没有伤害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完美的性爱需要“坚持得久些再久些”,只要火撩起来了,随时都可以开始。其实,健康的性爱并不是这样。什么时间性爱最健康?

性生活时间的安排,通常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不在疲劳的状况下过性生活,二是性生活之后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时间。

从目前性生活的实践来看,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有人认为,以晚上时间为好。

所谓晚上,一般是指22点左右,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是即将入睡的时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性活动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在这段时间过性生活,完事后可以立即入睡,使双方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二、有人认为,清晨,也就是6点左右为好。

持这一意见的人认为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力得到了恢复,性生活中有较好的精力。

另外,从生理学角度说,人体内肾上腺荷尔蒙的浓度为最高,此时的性欲也最强。

在这一时间内过性生活,可以短时间进入性兴奋状态。虽然性交后得不到及时休息,立刻要从事工作、学习,但由于一次性生活耗费的体力并不大。

清晨过性生活,以性生活后无疲乏不适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三、有些人主张,最好先睡上几个小时,一觉醒来再过性生活为好。

持这一种看法的人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经过一天8小时的学习、工作,大都比较疲劳,而到了晚间还想享受一下轻松的夜生活,还想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一般晚上睡觉较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性生活,体力不济,精神懈怠,未必能使双方满意。如果睡上一觉,得到一段时间必要的休息,那体力、精力都得到恢复,性交后还可以睡上几个小时。以上三种说法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

也很难说哪一种时间有绝对的优势或劣势,不过,就相当一部分夫妇的习惯来说,以第一种说法为最普遍。

其实,性生活时间的选择,主动权在每一对夫妇手中,什么时间过性生活,应根据双方工作、学习的安排,身体、精力、心情的状况,以及性生活的习惯、偏好来决定。

例如性功能较弱的人选择在清晨就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工作费力的人选择在睡前就比较容易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总之,性生活的时间没有一定之规,只要夫妻双方共同认可和喜欢,又不影响彼此第二天的工作学习,不管选择什么时间都是适宜的,不必千篇一律地强求。

第5篇:每天一句话,做生活的有心人

——谈一年级的写话训练 宜昌市长堰堤小学

郑艳

长期从事中高年级教学的我,今年因学校年轻教师缺乏,我这个四十多岁还不算老的年龄,就被派下来教一年级。刚刚和这些小不点打交道,真是有些不适应,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他们做什么我也是看不上眼。常常是一周下来,我嗓子嘶哑,喉咙疼痛,不想说话。虽有苦,但一张张稚嫩的脸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与启迪。

无论你上课怎么批评他,下课他们总是围着你,“老师,看我买的新衣服,好看吧?”“老师,再过两天就是我生日啦!”“老师,我妈妈和爸爸昨晚吵架了。”“老师,帮我把水壶拧开。”……他们会让你脱不了身,直到下一节课上课铃响。他们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何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告诉我呢!于是我就萌生了让他们每天一句话。(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日记,也没有按日记的格式要求),能写汉字的就写汉字,不能写的就用拼音代替,况且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前人已有经验可借鉴。

记得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孩子们入学才两个月,会写的字儿不多,虽然每人才一句话,39个孩子的写话,也会让看上好半天,因为要仔细的阅读,才能读懂。现在一句话的训练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孩子们的作业,真的可以说是作品了,有的不再是一句话了,成为了一段,还有的成为了一篇文章,着实让人欣慰。他们每天必写的也是我每天必读的,无论再忙,我都会抽时间,挤时间认真批阅,他们也时刻期待的我能在他们的本儿上留下红红的印迹,越多越好,越多越喜欢,越多越引以自豪。回顾这好几个月的一句话训练我颇有感触:抓住最佳时间,合理引导,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每天一句话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愉快的活动。

一、调动感官,寻找生活中的写话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活动的起点和源泉。目前,在教师作文指导方法的改革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源泉——生活的素材上下功夫,以满足他们对教师作文指导的实际需要。所以让孩子学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很重要。

记得儿子上一年级时,老师叫写日记,把今天看到的一种东西写下来,回家我问儿子,他居然回答我:“我什么也没看到。”既感到惊奇,也感到正常,因为这个世界虽然很精彩,但孩子还没有一双发现精彩的眼睛。生活中的可用素材很多,但孩子们的发现却很少。因为观察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如果一开始写话就让孩子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过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其结果往往是孩子想不出该写什么。因此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成为低年级教师必做的一件事,既要尊重学生个人兴趣感受,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趣认识生活,发现世界:让孩子擦亮眼睛看看,竖起耳朵听听,耸耸鼻子闻闻,张开嘴巴尝尝,活动手脚做做,开动脑筋想想。

如让孩子擦亮眼睛看看,有目的性、意识性、计划性地观察,目的、计划形成并制定于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并伴随观察活动的全过程。如每天可适当提示孩子,在放学路上看到什么?下课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回家看看妈妈的头发和眼睛,回家看看家里喂的小动物的身子……经过一段实际的提示观察后,孩子已初步明白什么是观察,再给孩子一个提示:“今天你看到什么东西是别人没有发现的?”我们的写话将就呈现五彩缤纷的内容,而且每一个内容都是孩子们眼里闪出的智慧的光芒。

如让孩子活动手脚做做,植树节,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栽棵树,种盆花;母亲节,为妈妈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大扫除,带领孩子们在教室拖地,抹窗子,擦黑板……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完成任务的,自己的心情如何?别人的表现怎样?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路就打开了,有话可说。

调动感官的阶段训练,让孩子真正用心趣感受生活。每个方面的训练切不可蜻蜓点水,应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经过教师步步的引导,让每个孩子逐渐学会将生活中的所得用笔记录下来,让发现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二、仿写训练,让课本成为写话的蓝本

一年级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教师应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指导学生写话的突破口。挖掘教材资源,抓住每一个契机,丰富教材外延,有机的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

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就对“抓住事物特点,全面观察事物”进行了训练,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总结方法。我首先提问“小蝌蚪为什么会找到乌龟?”帮助学生理解是因为鲤鱼说“四条腿,宽嘴巴”描述得不全面;当乌龟又讲了两个特点“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才全面了、完整了。之后我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我说你猜”我先说某个学生的一两个特点,让他们猜是谁,如“女孩儿,戴红领巾”,他们都笑了,说“不行,好多女生都戴红领巾呢!”我又说“穿黄裙子,扎着小辫子。”“ 陈静怡──”这样进行下去,学生越来越活跃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写的相当不错了!宋佳艺写到“我是女生,长得高高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还有黄色的头发,都盘了起来。我穿着一条粉色的花裙子,穿着35号的鞋子,爱好画画。”

在低年级教材中,很多课后都有“读读写写”、“读读抄抄”“读读背背”这些项目的作业,有些是词语,有些是句子,有些是一段话,对于这些作业,我平时除了要求读正确之外,还要求注意积累、运用,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赏识评语,体验写话的快乐

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更好深入地了解学生,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懂得用赞赏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学生才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平时,我注意表演的魅力,从不吝惜使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表情。在批阅写话时,我就送给学生一个笑脸,把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画上连圈,有进步或写得很好的孩子就写上“你快成为小作家了!”“你的一句话真棒!”“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你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等评语。对于孩子们的写话,偶尔读读优秀作品,偶尔还会全班同学都来读,让大家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老师的“赏识”的笔迹和符号中,不知不觉孩子们的每天一句话通顺了,具体了,也丰富了。学生也从老师的赏识中找到写话的快乐。

四、坚持督促,培养良好的写话习惯

低年级孩子自控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弱,教师还应更多的引导孩子坚持写话。有位教育家说过,一个能够使他们的学生保持有充分动机的教师,已获得大半成功。但写话的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给孩子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地方法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学有成就,这是坚持写话的源动力。好的习惯的培养,必须从起步阶段就加以重视。从写话训练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习惯:想清楚再写,写完后认真读一读,看自己要说的意思写清楚没有;书写要工整等。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年级引导学生写话切勿超之过急。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从一开始学写话,教师就要引导孩子立足现在的生活实践,热爱生活,投身实践,不做生活的旁观者,把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相信会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6篇: 每天生活在感动与感恩的世界里吧

记得1999年我在中钟牌中学任教时,史校长给我们开过团结向上的会议,讲了“天堂与地狱的故事”。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什么叫天堂般生活,什么叫地狱般生活的形象生动的故事。

老活在抱怨声不断的世界里的人,被玉皇大帝式的先知带到天堂与地狱里分别看了看,结果发现:同样是围着一口无比大的锅,拿着无比长的勺子,天堂里的人吃得是粗茶淡饭,但是因为勺子太长送不到自己嘴里,那么想办法 能喂到对方的嘴里,这样每个人都不饿肚子,喜笑颜开,乐呵呵的;而地狱里的人虽然面对的是大肉大鱼、山珍海味,但是只想着往自己嘴里送,而勺子太长,想尽一切办法也送不到自己嘴里,饿得哇哇直叫,没有一个人敢于尝试送到对方嘴里,所以哭喊着饿肚子,还抱怨老天不给合适的锅与勺子。如果不去天堂看过,或许抱怨声不断的人还在抱怨,除了抱怨还是抱怨,没完没了,但是看了天堂般生活的人应该明白什么叫天堂般生活。

由于这几天初三迎接中考,我们一方面祝福每个考生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一方面自然能在家里收拾家务等。谈起家务,我可是羞愧万分,结婚整整二十年呀,常常因为家务不过关而惹丈夫生气,男子汉大丈夫式的丈夫想帮我做,固执的我还不让他做。因为我考虑到男人有自己的事业,尽管女人也有事业,尤其我还过分挚爱教书育人这个行业,但是我还是认为以男人事业为重,所以打死我都不让自己的丈夫做家务。一般人认为是我过于宠爱丈夫,或者是怕丈夫才不用他帮忙的,为此有一次他面对单位的同事,拨通我的电话来证实的确是我不用他做。结果惹得家人对我不理解,同事对我不理解,在我耳边逐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题,一开始说的人少,我也无所谓,到后来说的人多了,毕竟我也有脆弱的时候,所以难免我也钻进了抱怨的圈子。心理明明能想起史校长当年讲得故事,怎么就钻不出抱怨的圈子来呢?再加上孩子爷爷在2013年非典后走了,原来跟上孩子爷爷赚了个好媳妇的声誉,还在单位给予迟到早退的优惠。自从孩子爷爷走后,我基本上不能参加某些应酬,比如学生家长请客,同事们小聚,结婚、圆锁等庆典活动,因为一参加,家务活忙不过来,家务忙不过来就会直接影响我的工作,孩子爷爷抽烟我都怕病下来影响我工作,你可想我对参加一些余外活动就更加“毫不留情”地取消了。一开始我还建议同事们向我学习,可后来方方面面的传言全塞进我的耳朵,那可真是“唾沫能淹死人”。导致我一向性格开朗的根本不懂的往心里去的情况,一下子奔溃了,每到脆弱时抱怨声想排除都排除不掉,越是这样越遭人讨厌,基本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境况,实际上这就是地狱般生活。按道理我还在2010年学习了《弟子规》与佛学知识,还给学生免费引导弟子规的学习法,听了多场报告,报告中的主人公都是因为表现不好而惭愧忏悔,而我一向向表现好的方向发展,家里家外都处处为他人着想,但是我恰恰受尽他人百般地对我不理解,可以说别人真的没有经历过的。净空法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一再反思自己错在哪里,为何要经受方方面面的曲折呢?就是取消宴请活动,按理也是礼尚往来的,不是咱不捧场,不祝福的,我认为内心的祝福是更大的祝福。试想我自己结婚都没时间讲排场,连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也不会买,怎么能挤出时间参加一场又一场宴请呢?也许有人说人不去礼去了吧,而正是有一家礼没捎到被主家质问起,所以我才不偏不向除了还礼的礼到外都取了。要不是总书记的不让大操大办的政策,我恐怕还不被人理解,所以我非常感恩与感谢总书记的政策,并且我的工作情况也有了大的转机,原来只想默默无闻教书都被人嘲笑,说什么“数理化老师教了史地生”,明明与学生一起学习地理像是不花钱旅游了,真是美的脸上笑容都合不拢嘴的,而没有尝试过的人总是给你泼凉水,她们感到教了地理后有点丢脸,见不过人。慢慢想来,虽然地理不中考,但是感兴趣不过地学好了,方便语文、英语、历史的学习了。感恩老天还是特帮忙的,天无绝人之路,或者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现在好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而在今天当我对家务活开悟后,我每见一样东西都想着感恩,越是感恩越有灵感。比如看见衣服架就想起父亲的伟大,好像父亲为了儿女真是无所不能的,好多地方帮了我很多大忙,所以我感恩与感恩父亲;感恩母亲给了我生命,并且从众医生都觉得未满月的我不行了、都让扔掉的意思中把我的生命保留了下来,并且执意供养我读书考大学;感恩我姐姐给了我高中生活的大力支持与方便;

感恩现在同事们与领导对我的认可与赏识,感恩学生们与我的默契配合与共同成长,感恩丈夫与孩子们对我的理解与容忍;感恩婆家人对我看好,甚至对我父母的看望;当然,同样也感谢与感恩生活中给过我诸多挫折的人和事,用净空法师的佛学观点来讲:顺境不利于人真正修成正果,逆境正是增上缘。等等等等,一切都活在感谢与感恩的世界里,所以导致我今天下午出奇般的在家务上开悟了。我丈夫说过,只要我的家务做好了,我的教学就有成就了,我一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家务是家务,工作是工作,可是今天的感受不一样了,下一步就是验证工作的实绩了。也真是可笑:快退休的人呀,工作兴趣竟然比刚刚工作时都干劲十足,从不厌烦,从不叫苦叫累。学生问我累吗?我总结一下:只要心不累,身体就不累。

晚上看到一个学生的短信:问我方便接电话的话想给我打个电话,想听听我的声音。哦!我又一次感谢与感恩学生的挂记,我回了电话并祝福她一切都好!

第7篇:“最讨厌父母讲这句话”!对照看看你每天讲了几句!

这20句话都是由孩子们整理的,他们听到的“家长经常说的话”,还附上了他们的点评。如果想让孩子听你话,真应该好好读一下孩子的评语。

父母说:“别人为什么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孩子想:都做得到是吧,那天下大同还是梦吗?

孩子最害怕父母拿别人跟自己比较,这样会挫败他们的自尊心。

父母说:“爸爸妈妈这样都是为你好!”

孩子想:不解释。

这句话非常空洞,小孩子会觉得这句话最万能的地方就是要揪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更容易让孩子唱反调。

父母说:“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孩子?”

孩子想:不解释。

千万别再说这样的话了,孩子很敏感,这种话会伤害他们一辈子。

父母说:“我们家以后就指望你了!”

孩子想:虽然是这个事,但要不要把话说这么直白啊?听得心里烦。

这种话无疑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苦不堪言,父母请少说。

父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从小到大不知道为你操了多少心,你怎么就不知道回报呢?”

孩子想:你生我下来就是为了获得回报的?对了,没经我同意你凭什么生我啊?

小孩很单纯,总是把“因果关系”放在第一位,父母应尽量避开这样的语句,不要让孩子徒增压力。

父母说:“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孩子想:不解释。

孩子也知道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走神。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提升注意力。

父母说:“老师说你……”

孩子想:最烦的就是这句,家长眼中的老师都是神。

如果老师说的话是鼓励,是称赞,那家长就应当说。如果老师说的是批评,那么家长也应该淡化批评,先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再找出问题。

父母说:“你这个时候还不努力,你想干啥啊?”

孩子想:我想做你不让我做的事。

记住不要老是说负面词语,孩子很容易受伤,更激起反抗心理。

父母说:“跟学习无关的活动少去参加!”

孩子想:可算是弄懂了为什么中国孩子会是现在这样知识面狭窄。

不要束缚孩子在学业外的兴趣爱好,宁愿要一个全能快乐的孩子,也不要书呆子。

父母说:“在同样的教室和环境下学习的,你为什么学不过别人呢?”

孩子想:这句话明显悖论,懒得反驳了。

小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不是批评,也不是质问。

父母说:“不许说谎!” 孩子想:这句话在很多孩子心中都成为了一句笑柄,因为大人说的谎话比我们多得多,而他们却解释其为"善意的谎言"。

父母应当是孩子的榜样。当孩子认为父母这句话很可笑,有可能源头就出自于父母。

父母说:“考得不好也没关系,爸爸妈妈也不怪你。”

孩子想:乍听像是鼓励,像是给学生减轻压力,其实就是想说"你这个成绩肯定考不好了,等着明年复读吧"。

试试换种方式说话吧——不管考不考得上,你都是爸爸妈妈心中最棒的孩子!

父母说:“你笨吗?你比谁都聪明,就是不认真不刻苦。”

孩子想:原来我比谁都聪明啊,爱因斯坦在我面前就是个菜。

孩子不喜欢听这种“捧杀”的话,只会让他们觉得其实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是父母高估了自己。

父母说:“一切拿成绩说话,平时再努力没考好等于零。”

孩子想:平时发奋努力考试失误的人,顷刻间与平时不努力考试考不好的人成为了一类人。

请赞赏孩子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

父母说:“家里的事你不用管那么多,一心想着学习就好了。”

孩子想:为高考后骂你不会做家务埋下伏笔。

家长应当说到做到,不要给孩子抓住话柄。

父母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轻信你那些同学!”

孩子想:给未成年人灌输社会阴暗面思想是一种罪。

应当肯定孩子的同学,再提醒或者暗示孩子,多留个心眼也无妨。

父母说:“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坏的坏孩子玩!”

孩子想:先不说这句话的思想问题,我想问,成绩不好就一定是坏孩子吗?

孩子交朋友,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父母可以认识孩子的朋友,多多沟通,以大朋友的心态,引导孩子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父母说:“你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就这点小挫折你就倒下了?”

孩子想:不解释。

孩子当下最希望得到的是安慰和鼓励,不是泛泛而谈。

父母说:“有没有信心?”

孩子想:我回答“没有”,就会说连信心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然后就是半个小时的垃圾话攻势;我回答"有"就会说"信心不是说出来的,要用实力说话"云云,然后又是一个小时的垃圾话攻势。

请爸爸妈妈坚定孩子的决心,不管孩子怎么回答,您都应当认真地鼓励孩子,相信孩子。

父母说:“多去学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孩子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管你如何,反正别人都比你好。

好好理解孩子,不要总是用别人来打压自己的孩子。

上一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感想下一篇:农村两委干部分工